认监委中国认监委证(2014)84号

国家认监委关于做好2014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的通知
13:18: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相关认证机构:
为持续做好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和获证企业合法权益,依据《认证认可条例》等法规有关规定,现对2013年度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管情况进行通报,并就2014年监管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一、2013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总体情况
截止2013年底,我国食品农产品有效认证证书114237张,从事食品农产品认证机构57家。2013 年开展的监督检查工作有:
(一)获证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
委托认可中心组织山东、广东、福建、江西等4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100家食品农产品认证获证企业进行了网格化专项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中5个地方局共有415名地方认证监管人员参加了培训,106人员参加了监督检查。
经监督检查共5家企业(有机产品认证1家,HACCP认证4家)被检查组评为“较差”(见附件1)。有机产品获证企业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投入品风险控制、文件管理与农事记录、缓冲带与平行生产等生产现场等环节;涉及认证机构的问题主要在企业风险控制、对获证企业的监督和持续跟踪、审核实施等环节。HACCP获证企业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管理体系文件、生产现场、企业人员能力和意识等方面;涉及认证机构问题存在于审核深度、审核实施过程、不符合实施规则等方面。
(二有机产品专项监督抽检
委托认证认可研究所组织对有机产品生产、销售量较大的天津、上海、河北、浙江、黑龙江5个省市的流通领域及3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的生产领域开展了监督抽检。抽检重点为粮谷类、茶叶、蔬菜、水果、乳制品、酒类、水产品等7类有机产品,由地方两局负责抽(购)样和产品认证真实性核查,由中国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等5家检测机构对经认证真实性核查确为有机产品的样品进行检测。此次监督抽检采用了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总检测指标602项,每个样品检测指标在20个以上。
抽检结果显示流通领域违规使用有机产品标识现象比较突出,获得认证的产品不合格率相对较低。本次抽查的377批次中58批标称为“有机”的产品(均来自流通领域)为假冒认证或已认证失效,占15.3%;对认证有效的296个产品检测结果显示,6个批次产品不合格,占2.03%。检测不合格的均为茶叶产品(见附件2),不合格项目主要是:三氯杀螨醇、联苯菊酯、甲氰菊酯等农药。
(三)日常监管情况
各地方局2013年在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日常监管中共派出13590人次,投入经费573万元,检查获证企业8555家(次),发现违规行为立案调查177起,已处理完毕56起。(监管总结报送情况见附件3)各局发现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违规行为主要有:获证企业、产品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伪造、冒用、超范围、超期使用认证证书行为及未按认证实施规则实施认证,伪造、冒用、超范围、超期使用认证标志行为。各地质检部门还与当地工商、农业等部门建立监管联动机制,从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加强了对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及获证产品的监管。
二、2014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部署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和支树平局长“主动改革、更有作为”的要求、以及国家认监委2014年工作要点,根据对2013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发现问题的分析及两局建议,2014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重点工作如下:
(一)做好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和宣贯工作
结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号)正式实施,各地方局应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对涉及标志使用、转换认证等日期判定依据《质检总局关于&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实施相关问题的公告(质检总局公告2014年第36号)》执行,对进口有机产品入境验证应按照《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进口有机产品入境验证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开展。各地质检部门、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要进一步向有机生产、销售、进出口企业和消费者宣传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和正确辨识有机产品方式,配合国家认监委有机产品认证系列宣传、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等做好相关工作。
(二)开展监督检查,落实主体责任
1.地方质检部门。今年国家认监委将以有机产品(含进口有机产品)、出口食品生产企业HACCP认证为重点继续开展获证产品抽检、获证企业见证检查、示范区网格化检查等专项监督检查。各地方质检部门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风险特点开展日常监管。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整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监管、认证监管力量,加强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获得HACCP认证有效性的监管,推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提质增效升级。根据2013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情况,今年相关认证制度的监督检查重点是:
(1)有机产品认证。认证机构现场检查对投入品关注情况;企业是否有使用禁用物质现象,是否保存采购、使用投入品记录;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及有机码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有机产品销售证使用情况;进口有机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环境和产品检测情况是否符合要求;认证机构对有机生产缓冲带设置、平行生产、物料衡算、轮作计划制定和执行等关键生产环节审核及企业实施是否到位等。
(2)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认证机构是否存在HACCP认证与FSMS认证共用同一认证方案情况;认证机构是否按照认证实施规则要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认证制定专项审核指导书;认证机构审核员的审核深度和审核能力是否符合要求。认证机构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HACCP认证时,是否重点关注企业符合出口目的国法律法规的情况。认证机构赴境外开展HACCP认证(含乳制品HACCP认证)时,是否重点关注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情况(如食品标签标识等)。
(3)清真食品相关认证。各地方局应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等部门关于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通知》(食安办[2014]6号)
要求,配合当地食品安全办、民族工作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对清真食品(含进口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重点查处未经批准开展清真食品认证,对境外认证机构未经批准在国内设立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要依法取缔。
2.各认证机构。各食品农产品认证机构应自觉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3〕28号)中与食品认证相关条款,并根据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提示,加强认证活动和发证后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各机构要建立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受理、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环节的相互分开,不得将申请组织是否获得认证与参与认证审核的审核员及其他人员的薪酬挂钩。
(三)加强风险管控,实现监管联动
国家认监委将继续加强舆情收集和处置,各地质检部门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媒体报道、消费者申投诉、信访、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网友网上留言及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等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及时对食品农产品认证风险信息进行排查、识别和反馈。各地质检部门要主动加强与食药监、农业、环保、工商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监管联动,对认证活动的监管信息及时与认可机构、认证认可协会等部门进行沟通,违法违规行为主体涉及异地机构、企业的,应做好案件移交和协同查办、处置,提高监管效果。对涉及有机产品、清真食品、进出口食品认证活动等申投诉、信访、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需统一协调、联动的,请及时与国家认监委相关部门取得联系。
三、2014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的有关要求
请各局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局整体工作部署,认真做好本辖区内食品农产品认证的日常监管工作,并做好总结与上报。
(一)请各局明确一名处级干部和一名科级干部分别作为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的责任人和联络人,并于5月10日前将人员姓名、职务、电话、电子邮件等信息发送至。
(二)请各局于日前将2014年度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总结和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情况统计表(见附件4)通过办公系统报我委。
(三)各局食品农产品认证日常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可随时报送我委。
联 系 人:刘磊;孙璐;张剑。
联系电话:010-0-
传 真:010-
电子邮件:;
相关搜索: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评论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肠道毒素多易变丑变胖 7款食谱助肠道排毒
10款祛痘食疗方助你摆脱恼人痘痘
湿气重也会肥胖 夏季减肥首先祛湿
夏季美味食谱消暑 冬瓜食谱大全
冬瓜利水除湿 夏季消暑保健多吃冬瓜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栏目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万达广场B6-1302 邮编:350028国家认监委召开2014年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
来源:新民网
  孙大伟在2014年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  释放改革红利 激发创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 马文生) 9月3日,国家认监委在京召开2014年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主动改革,打造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业”,主要任务是深化认证审批监管制度改革,完善认证认可行业治理体系,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打造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业。  孙大伟分析了认证认可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对认证机构管理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充分认识改革发展形势,牢牢把握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他指出,认证认可作为国家质量基础、新兴服务产业、政府转变职能的有效手段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支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认证认可行业必须顺应改革大潮,把握改革机遇,在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视野中推动认证认可事业创新发展。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活力。他强调,要按照“主动改革,更有作为”总要求,围绕认证认可领域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遵循“坚持简政放权,做到放管结合;强化市场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基于风险分析,实施差异管理;体现多元共治,完善治理体系”原则,全面推进认证认可各领域改革。放宽认证市场准入限制,激发认证市场活力;转变认证认可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从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降低企业用户成本,提高认证认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
(0)(0)(0)(0)相关搜索:..国家认监委进一步简化认证机构行政审批工作--《铁道技术监督》2014年07期
国家认监委进一步简化认证机构行政审批工作
【摘要】: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正确履行认证认可监管职责,规范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率,国家认监委近期对认证机构准入审批和监督管理要求及工作程序进行了简化调整。今年7月,关于调整和简化认证机构行政审批的第一份文件《国家认监委关于调整认证机构审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认可﹝2014﹞49
【关键词】:
【分类号】:F203【正文快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正确履行认证认可监管职责,规范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率,国家认监委近期对认证机构准入审批和监督管理要求及工作程序进行了简化调整。今年7月,关于调整和简化认证机构行政审批的第一份文件《国家认监委关于调整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光华;;[J];标准化信息;1994年06期
;[J];福建质量管理;1994年05期
张丹;[J];城市质量监督;1997年02期
邸素欣;[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1997年12期
邸长兴;;[J];经济与信息;1997年06期
李江,蔡晓;[J];电子质量;1998年11期
晓风!本刊记者;[J];江西饲料;1998年06期
蜀文;;[J];四川政报;1998年29期
晓风;[J];湖南饲料;1999年02期
孙宝银,朴凤吉;[J];企业标准化;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雨生;乔娟;李秉龙;周腰华;;[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孙建平;唐民皓;周文斌;陈潜;杨坚争;黄文;周喆人;钱名海;高富平;尚子敏;汤兵勇;向逖;方有明;姜晓东;柯勤芳;蒋坡;蔡航;张晓莺;;[A];2001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1年
朱玉龙;;[A];第十二届中国质量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王金德;;[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宋建新;张进文;;[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王静;;[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A];第五届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唐力放;;[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石新勇;肖鹏军;王睿;左辉霞;;[A];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分会2009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惜纯;[N];中国质量报;2006年
王爱华;[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索寒雪;[N];中国经营报;2007年
;[N];检察日报;2004年
记者张海燕;[N];中国质量报;2003年
高亚兰;[N];国际商报;2005年
王学文;[N];中华新闻报;2003年
记者 陈光;[N];国际商报;2007年
任轩;[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吴睿鸫;[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宗德;[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尹世久;[D];江南大学;2010年
张惠才;[D];天津大学;2006年
洪明;[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潘康明;[D];西南大学;2009年
周海伦;[D];吉林大学;2008年
樊红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刘兴旺;[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景杰;[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刘呈庆;[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戚永福;[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刘富华;[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陈琼;[D];厦门大学;2008年
王丽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李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郑正坚;[D];暨南大学;2005年
贺惠萍;[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秦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孙志煜;[D];暨南大学;2007年
方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国家认监委关于报送2014年度认证机构工作报告的通知
国家认监委关于报送2014年度认证机构工作报告的通知
时间:  作者:国家认监委  来源:国家认监委
  各认证机构:
  根据《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认监委自2012年建立了认证机构年度工作报告报送和审查制度。为落实认证机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国家认监委决定进一步简化认证机构年度工作报告的报送和审查制度,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需报送的材料
  4.认证机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5.专职认证人员的专职证明
  6.认证机构财务会计审计报告
  7.社会责任报告
  上述材料清单式样及报送要求请登录国家认监委网站“认可监管部”子网站的“年度报告报送”栏目下载。
  二、报送时间的要求
  各认证机构应于2015年3月10日前完成认证机构年度报告的报送工作。
  对未按时报送或内容虚假的,将按照相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理并予以公布。
  三、报送方式的要求
  认证机构的年度工作报告应以书面和电子光盘两种形式,通过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邮寄或递交至国家质检总局政务大厅认证机构审批服务台。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政务大厅
  邮编:100088
  四、年度报告的审查和处理
  国家认监委将对认证机构报送的年度报告进行审查,发现涉及不能持续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情况,经进一步核实后,将撤销认证机构或相关认证领域的批准资质。
  五、报送信息的统计和公示
  公示认证机构年度工作报告是发挥多元共治、加强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国家认监委将建立认证机构年度工作报告公示信息平台,适时公示相关信息。同时将根据认证机构年度报告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编制《认证机构2014年度发展报告》,适时在国家认监委网站发布,为认证认可行业相关方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六、其他事项
  国家认监委将结合此次认证机构年度工作报告的审查及《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自愿性认证业务分类目录及主要审批条件的公告》的要求完成《认证机构批准书》的换发。
  在年度工作报告编制及报送过程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与国家认监委认可部联系。
  联系电话:、
  &&&&&&&&&&&&&&&&&&&&&&&&&&&&&&&&&&&&&&&&&&&&&&&&&&&&&&&&&&&&&&&&&&&&&&&&&&&&&&&&&&&&&&&&&&&&&&&&&&&&&&&&&&&&&&&&&&&&&&&&&&&&
国家认监委
2015年2月4日
特别提示:未经允许不能转载!
&        &Copyright & 2010 陕西消防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号-1
电话:029-9-  传真:029-
 邮编:7100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证认监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