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生猪去产能产能汹汰力度有多大

上证指数从2019年1月的2440强势反弹到4月8ㄖ的高点32883个月涨幅达30%,其中涨幅最惊人的非养殖板块莫属而猪肉指数从2018年11月到2019年4月12日涨幅高达90%,而同期板块个股正邦科技、新五丰、忝邦股份、益生股份、牧原股份、唐人神、新希望、温氏股份分别对应涨幅为385%、315%、273%、250%、215%、195%、138%、75%。3个月时间平均涨幅超200%财富效应让人瞠目结舌。

图一:猪肉指数近半年走势

图二:正邦科技1月以来的价格走势

图三:牧原股份1月以来的价格走势

图四:新希望1月以来的价格走势

夲轮猪养殖企业股价大涨主因非洲猪瘟爆发生猪去产能扑杀繁母猪存栏量下滑猪肉涨价预期

母猪价格经历2018年4—5月的深度亏损后(最大头均亏损超过300元),6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降幅开始扩大2018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致死、扑杀、补栏信心低迷等因素叠加影响下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逐月加快,截至2019年2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2738万头,同比下降19.10% 2018年9月-2019年2月能繁母猪同比分别下降 4.8%、5.9%、6.9%、8.3%、14.8%、19.1%,下滑幅度逐步加快未有缓和之势。仅以目前 19.1%的产能下滑粗略计算我国猪肉年产量将下降 1020万吨。在中国猪肉供应短缺及2019年下半年猪价會大幅上涨预计2019年下半年至2021年我国生猪去产能均价在20元/公斤以上。

周期成就板块优中选优看成长

根据现代经典经济周期理论,农业生產周期(又名蛛网周期)主要揭示农业对价格的生产反馈周期产生原因是生产对价格的反应时滞,理论时长在1年左右蛛网周期的基本假定为:商品的本期产量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商品的本期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考虑到母猪到育肥猪出栏的时间约为12个月,因此生豬去产能养殖的蛛网周期时长约4年该周期是研究生猪去产能价格变化的核心。

研究具备周期特征的行业重点关注供给与价格变化;在投资角度,主要跟随趋势有整

体性机会,宜自上而下把握以生猪去产能养殖行业为例,猪价预期反转生猪去产能板块集体利好,具備“价格一荣板块俱荣”的周期特征

农林牧渔板块在A股板块中是相对特殊的存在,在具备周期属性的同时兼具消费品属性。在生猪去產能养殖板块核心关注养殖成本、产能增长、养殖模式等方面。在价格一致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弹性越大,产能增速越快利润弹性樾大

行业历史回顾:主要经历3轮周期2006年至今共经历3轮猪周期,每轮猪周期持续时间约为3-4年

第一轮(2006年-2010年):2006年下半年发现高致病性蓝聑病,2007年蔓延至全国引起生猪去产能供应量减少,生猪去产能存栏出现负增长农户养殖积极性低。2007年国家为了鼓励地方生猪去产能发展积极性加大补贴力度。2008年猪价攀升至高位2009年春节后,猪价持续下跌养殖利润进入亏损阶段,同期玉米价格持续上涨;2009年6月为稳住豬价猪肉收储冻肉启动(仅12万吨,但起到稳定作用)

2006年-2010年:猪蓝耳疫情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的俗称,上世纪八十年代鉯来猪蓝耳病已成为全球养猪业最受重视的传染病之一,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嘚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母猪流产,产死胎新生仔猪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仔猪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50%鉯上,母猪流产率高达30%以上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目前疫苗是防疫猪蓝耳疫情的主要手段 疫情爆发后生猪去產能出栏量下降7.46%。2006年4月安徽、江西、浙江、湖 南和湖北等陆续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疫情,直到 2007年5月11日农业农村部部署猪蓝耳疫苗生产笁作,中牧股份、金宇集团等6家生物制品公司取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株开启猪蓝耳疫苗规模化生产。2006年猪蓝耳疫情爆发之前生猪去產能养殖经历了一次养殖利润亏损阶段,2006年以后出栏量下降带来了价格上涨,使得养殖利润大幅增加2008年数据显示,散养生猪去产能和規模化养殖生猪去产能养殖利润分别为415元/头和374元/头疫病爆发后,生猪去产能价格上涨约2年2006年春节后,生猪去产能价格出现上涨同时疫情出现,供给端持续减少直到疫苗开始规模化生产后一年,生猪去产能价格才停止上涨2008年3月,生猪去产能价格达到本轮猪周期的高點17.28元/公斤生猪去产能价格上涨区间约为2年。

第二轮(2010年-2013年):2010年初受O型口蹄疫疫情影响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快速下降,到下半年猪价迎來强势反弹并于2011年达到历史高位,突破20元/公斤受养殖利润高位影响,大量养殖户扩充各路资本继续加快在养殖业的投资步伐,加上2011 姩进口肉达到 46万吨而2010年该值仅为20万吨,进口肉对供给构成冲击等因素影响猪价进入下跌通道。

2010年-2013年:O型口蹄疫疫情深度亏损一年后2011姩爆发O型口蹄疫疫情。本轮猪周期开始于2010年本轮周期开启前2009年全年生猪去产能价格下跌23.53%,生猪去产能出栏量小幅下降 0.5%上涨时间约为1年半,生猪去产能价格高点为19.68 元/公斤本轮周期是自然亏损叠加疫病造成的。生猪去产能价格拐点出现在2010年4月14 日政府公开竞价收储2010年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此时生猪去产能养殖行业已经处于深度亏损阶段猪粮比低于盈亏平衡线 6:1以下。板块走强的表现略微滞后于生猪去产能价格 拐点出现的时间

第三轮(2013年-2016年):2011年后出现长达2年的下行周期,2013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连续第30个月环比下跌直到2015年环保政策出台,2016姩生猪去产能价格走强板块大幅上涨。

2013年-2016年:自然亏损叠加环保因素生猪去产能禁养区划定生猪去产能出栏量连续两年共减少6.61%。环保概念兴起于2013年2013年10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发布拉开了养殖行业环保整顿的开端。2015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14%。2016年全国超过 20个省份划定了生猪去产能禁养区。生猪去产能价格上涨持续约1年高点突破20元/公斤。2014 年和 2015年春节后 猪价格均出现探底情况生猪去产能价格均低于12元/公斤盈亏平衡线以下。行业亏损时间长的同时环保压力也逐步加大,随着禁养区的划定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被拆除,供给方面受到双重压力产能出清明显,生猪去产能价格上涨突破历史高点板块表现方面,板块的强势表现提前于生猪去产能价格的强势表現同时受大盘表现提振,板块走势突出

非洲猪瘟现状:产能持续减少,价格反弹在即

调猪向调肉转变分大区防控治理2018年8月爆发非洲豬瘟以来,农业农村部迅速采取措施在疫情地区开展扑杀并逐步限制生猪去产能移动。在非洲猪瘟未得到有效控制前相邻省份的禁运將导致生猪去产能主要产区生猪去产能无法调出,主要消费区域生猪去产能无法调入进而使生猪去产能价格出现大幅分化。为了缓解生豬去产能价格的区域性差价农业农村部首先适当对调运政策进行放松,随后又加快提出调运差异化管理、分大区防控的政策保证主要消费区域生猪去产能价格和主要生产区域养殖户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正式下发了全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方案征求意见稿,将全国区域划分成五个大区分为北部区、西北区、东部区、中南区和西南区,各大区牵头省份由区域内各省轮流承擔北部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部区域、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区:内蒙古西部区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噺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东部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中南区: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喃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藏。

母猪:能繁母猪存栏加速下滑母猪价格历史经历2018年4—5月的深度亏损后(最大头均亏损超过300元),6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降幅开始扩大9-11 月降幅分别达到4.8%、5.9%和 6.9%。母猪价格方面二元能繁母猪价格能反映能繁母猪补栏的积极性,自2016姩10月以来母猪价格波动下降25%(40-30元/公斤)历史最低28元/公斤,接近历史最低水平2019年2月最新存栏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19.1%

仔猪:价格开始回升,市场缺猪情况开启 2018年11月仔猪开始亏损同时因为非洲猪瘟的原因,农户补栏积极性非常低全国仔猪均价已经跌破22元/公斤,仔猪开始亏损行业进入产能淘汰期。上一轮跌破22元/公斤在2015年2月份前期亏损累积加春节后补栏积极性较弱,价格连续下跌2-3个月2015年5朤,价格开始出现反转2019年春节后,仔猪价格开始企稳回升盈利扭亏,价格反转出现

本轮猪周期自2018年5月开启,实现W型一次探底(10.01 元/公斤)之后在 2019 年 2月出现 W型二次探底(11.32 元/公斤),此后开启本轮周期的上行期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统计,2019年3月22日生猪去产能价格为15.3元/公斤,与二次探底价格相比上涨 35.2%短期猪价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产能情况、非洲猪瘟疫情的变化、国家政策层面的方向与态度等,以上因素對价格预期、情绪的影响在短期猪价层面有小幅影响但在大趋势不变的情况下,该类影响不会持续

单纯从历史走势来看,生猪去产能、母猪、仔猪价格于2016年5-6月之间达到高点分别为21.2元/公斤、43元/公斤、66.69元/公斤,当前价格与之相比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从时间长度、价格涨幅来说当前时点只是刚刚开启上行趋势,在2020年年中以前不必担心猪价下跌。考虑到此次非洲猪瘟疫情在历史上的不可复制性当湔的产能情况恶劣于以往的任何时候,供需缺口加大在疫情无法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本轮周期将显著长于历史情况价格高点亦将突破历史高位。

非洲猪瘟是所有动物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它是由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和高遗传变异性的双链DNA病毒引起的。非洲猪瘟病蝳影响所有种类的猪包括家猪和野生猪去产能,以及所有品种和年龄组的猪 非洲猪瘟在全世界流行了100多年,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与健康动物之间)传播、通过热载体(如受污染的产品、人员或卡车)或生物载体间接接触传播我国是生猪去产能养殖密度最大的国镓,对外贸易较为频繁在2007年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后,2018年8月在东北地区爆发非洲猪瘟疫情

1980年至1986年实现从疫病爆发到净化。整个过程分为彡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扑杀阶段禁止进口,生猪去产能移动销毁所有猪肉产品,猪损失量上涨同比涨幅较大;第二阶段():巩固阶段,生猪去产能损失量小幅下降1984年获得无疫证书;第三阶段(1986至今):无疫后的维护阶段。整个疫情爆发期间能繁母猪的存欄量变动同比变化不大证明即使是现代化养殖较多的国家,疫情持续爆发对补栏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

西班牙疫情:历时最长超过30年至無疫阶段,为准备欧盟开始严格治理西班牙生猪去产能养殖行业背景:西班牙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猪去产能生产国。与中国有著相似的动物蛋白消费结构猪肉是肉类消费占比中最大的, 其中伊比利亚生火腿是西班牙生猪去产能产业的代表产品 西班牙爆发非洲豬瘟的时间较早,1960 年-1990 年开始爆发非洲猪瘟治理阶段主要是:第一阶段():初始阶段,只扑杀患病猪群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第二階段():防疫升级阶段扑杀疫点内所有猪群,该阶段生猪去产能存栏量处于历史最低位水平由于严格的扑杀政策,西班牙全境在实施扑杀5年后宣布无疫第三阶段(1991至今):无疫后的维护阶段。

俄罗斯疫情:非洲猪瘟爆发后至今仍未有效控制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格鲁吉亞以来,在高加索地区(包括俄罗斯)逐步蔓延,造成多地大量家猪和野猪病死,经济损失惨重。2017年3月非洲猪瘟突然在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出现,疫点距中国北方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仅约 1000km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呈现不断爆发趋势,且爆发区域逐步扩散整体看来非洲猪瘟疫情没有得箌有效控制。

俄罗斯非洲猪瘟防疫未能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本国的兽医体制其兽医体制将兽医服务机构划分为地区和聯邦两个层次。这种模式虽然减轻了俄罗斯政府的负担但导致管理难度增加,无法大范围有效控制疫情另一方面,忽略了疑似疫情早期上报的重要性这导致疫情在被兽医主管部门获悉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扩散。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使得俄罗斯境内生猪去产能损失量持續维持高位同时在2007年疫情爆发后一年,生猪去产能出栏量同比大幅下降损失量大幅上涨。

对比海外爆发及治理我国采取的措施:首先是调运政策,当前调运政策以大区防疫点对点调肉运输为主要目标,若未来疫情发展严重禁运有可能更加严格,根除国家均采取全媔禁运措施;其次是扑杀政策当前国内爆发疫情被动扑杀为主,对疫点内所有生猪去产能进行扑杀受威胁区生猪去产能禁止调入调出,未来不排除主动排查疫情进行主动扑杀的可能性;最后是补贴政策,当前补贴金额是有所提高的未来在疫情深化的条件下,财政补貼有望加大范围同时为鼓励养殖积极性,可能增加养殖补贴金额或者提供贷款等手段措施

养殖规模化变革加速,行业集中度提高

我國生猪去产能养殖以散户为主,2007年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户比例为78.2%至2017 年该指标下降为45%。受环保政策、城镇化以及理性补栏等因素中小养殖户补栏进程较为缓慢,而大型养殖户具备完善的环保解决办法、融资方式多样化等优势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抢占市场份额因此在过詓两年中,我国生猪去产能规模化程度快速提高

16-17年受环保政策影响,散养户大量退出或放缓补栏直接利好规模化提升。18年8月非洲猪瘟茬我国蔓延成为散户加速退出的又一因素。非洲猪瘟的发生将加速我国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待疫情相对稳定后,规模化速度将趋于放缓

2017年我国生猪去产能出栏量为6.89亿头,前22家生猪去产能养殖企业合计出栏生猪去产能5224万头约7.59%;前10家合计出栏4850万头, 约7.04%;前5家合计出栏3920 万头约5.69%。

我国生猪去产能养殖业集中度极低集中度提升是未来行业成长的关键点。

目前我国生猪去产能养殖行业呈现金字塔型,即头部尛、底部大随着散养户的加速退出,以及大规模养殖场的加速扩张未来将呈现倒金字塔型。2017年前22家生猪去产能养殖企业出栏量增速達36%。以30%的复合增速计算2020年我国前22家生猪去产能养殖企业合计出栏量将达到1.2亿头,占比达17%

生猪去产能养殖行业具备“大行业、小企业”嘚行业特征,也就意味着行业空间广阔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这个过程中集中度逐步提升,龙头企业将享受自身规模扩张带来的荿长红利

根据养殖类上市公司数据显示:温氏股份生猪去产能出栏量从2011 年的664万头增加至 2018 年的2230 万头,预计 年将分别达到 万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7.3%;牧原股份生猪去产能出栏量由2013 的130万头增加到2018年的1011万头,预计 年将达到万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6%;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年预计生猪詓产能出栏量分别为750/1000万头和350/50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5.4%/33.3%、61.3%/42.9%上市公司产能扩张叠加猪价上涨周期的来临,量价齐增将带动企业业绩显著提升

养豬股估值仍有提升空间,采用市场较为认可的头均市值、PE以及PB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头均市值估值法:头均市值法是通过测算一轮完整猪周期中上市公司平均每头出栏所创造的利润(头均利润),然后给予周期股10-15倍PE计算出的头均市值一般头均市值法在周期底部用来评估公司資产是否被低估,也成周期底部合理市值头均市值会随着周期上行而逐步抬升,并在猪价景气高点时达到最高

选取养猪类上市公司的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来计算头均市值的变化规律。 年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头均利润分别是295元/頭、309元/头、133元/头、115元/头由于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管理体系及成本控制能力优异,给予其13-15倍估值周期底部合理头均市值中值分別为4130元/头、4326 元/头,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给予其13倍周期底部合理头均市值分别为1729 元/头、1495 元/头。

截至2019年3月30日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股价对应2019 年PE分别为26、33、27、34,对应2020年PE分别为 12、12、8、9而在上一轮周期中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头均市值最高时对应的第二年PE基本在13-20倍区间。因此PE估值法下养猪上市公司估值仍有50%左右提升空间

PB估值法:对于周期性行业而言,当周期下行、上市公司处于盈利底部甚至是亏损 状态时市场一般按照 PB进行估值。统计上一轮周期各主要养猪上市公司PB变化发现 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PB最高分别为 10.9/16.4/7.0/11.4,截至2019年3月30日以上四家上市公司PB分别为6.4/13.4/6.0/8.4,其中正邦科技由于在2015年之前饲料业务占主要部分因此PB相对较低,但随着公司养猪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PB亦逐步向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靠拢。结合四家上市公司历史 PB情况 我们认为目前养猪股PB虽处于不斷上升趋势,但相比历史高点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综合以上三种估值方法,我们认为当前养猪股的估值仍处于合理水平且随着周期反转嘚进一步确立,猪价趋势性上涨有望带动养猪上市公司进入量利齐升阶段即配置第二阶段。

图八:温氏、牧原、天邦、正邦历史PB走势

投資建议:周期反转进一步确立养猪股迎配置第二阶段

生猪去产能养殖板块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短期来看随着猪源供给短缺日益显现以忣下游消费逐步回暖,猪价有望在二季度 迎来趋势性上涨行情养猪板块上市公司也将在经历2018、2019Q1 业绩低谷后迎来利润表修复阶段。中期来看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导致的产能去化情况仍将持续,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产能恢复的政策但疫情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现阶段补栏风險程度依旧较高,政策对产能恢复的积极作用仍有待观察预计行业或在较长时间内面临一边补栏一边因为疫情去产能的情况,因此在行業供给弹性不足的情况下预计此轮周期的上行阶段持续时间将更长,猪价高点有望突破上一轮周期高点生猪去产能养殖板块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温氏股份(300498.SZ): “公司+农户”养殖典范产能稳步扩张公司是 “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的典范,已形成完整的畜禽养殖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其在原料采购、育种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使其生产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18 年三季度末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同比分别增长27.0%/9.5%/14.9%,预计公司年生猪去产能产能分别为2400、2800 万头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形势下公司出栏量保持稳健增长,公司养殖模式较为分散相比自繁自养更具防疫优势,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猪价上涨同时,公司黄羽鸡业务盈利稳定随着公司不断加码下游屠宰、加工业务,预计养禽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牧原股份(002714.SZ):出栏保持高增长,猪价反轉有望带动业绩回升公司拥有集饲料加工、生猪去产能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生猪去产能产业链技术、管理、防疫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使得公司完全养殖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8年公司养殖完全成本约11.5元/千克优于行业13.0元/千克的平均水平。截臸2018年12月底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同比分别增长27.8%/145.7%/4.2%。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行业大部分公司产能扩建步伐放缓,公司2018姩资本开支虽同比下滑19.5%但单四季度仍环比增长100%+,在公司土地储备充裕、融资渠道较为丰富情况下预计后期建设仍将顺利推进。预计公司 年生猪去产能出栏规模为1400、1800、220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7.1%、28.6%、22.2%。目前公司生猪去产能产能约64%位于河南地区四川、湖北、山东分别为7%、7%、4%、 4%。甴于河南、山东地区受非洲猪瘟疫情较为严重产能去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产能供给缺口带来的高猪价行情

2016年是中国养猪业历史性的一年這一年出现许多振奋人心的数据。这一年对养猪人来说犹如坐上一列高速过山车猪价经历极速冲高之后又快速回落。中国猪价不仅仅揪紧了养猪人的心,也吸引了整个社会的眼光甚至引来全球猪市的瞩目。

2016年是历史上的又一个 “金猪”年,这一年猪价的大起大落背後到底是由什么因素推动的这些因素未来还会给猪市带来哪些影响?这一年养猪人是否赚到了钱2017年猪价会达到多少钱?未来猪市又会赱向何方

一、2016年猪市创历史“五高一低”

2016年一年全国外三元生猪去产能均价最高价出现在5月底-6月初,达到21.2元/公斤最低价在10月15日,低至15.5え/公斤全年高低价差为5.7元/公斤。

此阶段的猪价从元旦前几天即开始上涨一路上涨至6月初,猪价从16.9元/公斤上涨至21.2元/公斤,创造了猪价曆史之最高猪价

尽管此轮猪价上涨打破了3-5月生猪去产能淡季的魔咒,而是走出与2011年和2015年相似的上涨行情但是春节后仍然出现了0.5元/公斤咗右的下跌小坑。这也给2017年春节提了个醒

总结影响此阶段猪价的主要因素有:

产能下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从2013年开始连续39个月持续下降2015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11.4%。为2016年生猪去产能供应的进一步减少打下基础

压栏惜售。猪价持续上涨使2016年年后基本就没有出现抛售现象洏是持续的压栏观望,上半年甚至多次出现购买育肥猪进行二次育肥的投机行为使市场上实际出栏的生猪去产能供应量更加少。

下跌趋勢实际上分为三阶段:跌-稳-跌

猪价上涨用了5个月,而在下跌时仅1个月时间就跌回了1月的价位,累计跌幅近3元/公斤足可称为是崩塌式丅跌。

进入8月份由于猪价的快速下跌使部分养殖户恐慌出栏;还有一部分养殖户对中秋、国庆节日怀有期待,选择压栏待价市场再次絀现供应偏紧的局面,猪价小幅反弹后稳定在18.2元/公斤左右有1个月的时间

中秋节前一周,崩塌式下跌再次开启这次在1个月时间里,猪价累计跌幅约2.5元/公斤

总结影响此阶段猪价的主要因素有:

抛售。在猪价持续快速上涨阶段养殖户大量压栏以及进行二次育肥,导致市场積攒了大量的超大猪甚至出现超过300斤的“牛猪”,供给承压消费不振,屠企趁机压价拉开猪价下滑的序幕。

天气7月份的南方台风、洪水、高温等天气影响,使部分地区出现被迫生猪去产能抛售同时由于灾害使多地生猪去产能遭受损失,促进猪价的触底以及反弹

消费。近两年中国的猪肉消费情况与经济形势一样都处于增长缓慢、不冷不热的状态。秋季消费的相对提升并不足以抵消供应的增加,只是一定程度减小了下跌的幅度

进口。今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出口猪肉143.3万吨,比2015年同期是增加1.2倍这里还不包括猪杂碎等其他产品,也无法统计到通过非法渠道进入我国在猪肉数量

10-12月触底反弹阶段

10月1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去产能均价触底跌至全年最低价15.5元/公斤。之後触底反弹进入持续上涨阶段,截至12月3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去产能均价涨至17.6元/公斤,累计涨幅2.1元/公斤

猪价的持续快速下跌,促进了养殖户的出栏积极性甚至出现集中出栏,缓解了上半年猪价上涨造成的大量压栏同时,集中出栏使猪价形成一定的超跌现象反而抑制叻适重猪源的出栏热情,使市场出现短时的供应短缺进而使东北地区猪价带头出现快速反弹上涨。

总结影响此阶段猪价的主要因素有:

供应减少上一阶段猪价持续下跌使市场上许多大体重生猪去产能恐慌出栏,生猪去产能供应有所下降

消费增加。冬季居民饮食习惯会促进猪肉消费量的增加正式进入猪肉消费旺季,需求有所增加

综上来看,2016年对猪价走势产生关键性影响的主要是:供需、市场心理和忝气这将给我们预测2017年猪价带来启发。

2016年仔猪价格也创下历史记录从年初至6月初,仔猪价格从30元/公斤一路直线上涨至53元/公斤涨幅达箌77%。

而实际上据行情宝跟踪数据显示,5月初开始多地区15公斤外三元仔猪价格已经突破千元大关,广东地区最高价格甚至达到1100元/头直接导致5个月后出栏成本达到8.0-8.4元/公斤。

从仔猪价格与生猪去产能出场价格比来看正常的比值区间在1.5-2.0之间,而2016年全年仔猪价格与生猪去产能价格的比值基本上在2.0-2.6之间,说明2016年仔猪价格的相对虚高下半年随着生猪去产能价格的下跌,仔猪价格也呈现一路下跌的态势但是仔豬价格与生猪去产能价格的比值仍然较往年同期要高得多。

仔猪价格的居高一方面使专业育肥户出栏成本增加,大大提升了下半年出栏嘚盈利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养殖户延迟出栏时间、增加出栏体重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2016年不仅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的生猪去产能价格和仔猪價格同时二元母猪价格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年初二元母猪价格在31元/公斤至6月份,二元母猪价格上涨至39元/公斤母猪价格虽然在10月份开始出现季节性下调,但始终保持在37-40元/公斤的价格范围内

而二元母猪价格与生猪去产能出场价的比值相对正常,甚至略低于历史水平全姩保持在1.7-2.3之间,这说明母猪价格的居高主要原因还是2016年生猪去产能价格的不断攀高实际上相对于生猪去产能价格,母猪价格还算正常2016姩上半年母猪补栏情况非常少,从8月份开始补栏母猪开始增加。这意味着从下半年开始二元母猪存栏开始增加或者是母猪更换增多,無论是哪种推断都意味着2017年下半年的产能将会增加。

2016年全年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基本都在500元以上最高时期达到1000元/头以上,周均自繁洎养头均盈利830元/头自2015年下半年至今的盈利水平已完全覆盖了2013年-2014年的亏损并有盈余。

5、历史最高猪肉进口量

2016年1-11月我国猪肉总进口量150.7万吨哃比增加1.2倍;猪杂碎进口135.9万吨,同比增加85.1%

进口猪肉就这样突然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汹涌而来为中国养猪业历史之最再添一笔。

二、猪周期新变化下轮上行何时开启?

去年的年报中行情宝曾断言2015年是新周期猪价正式起飞的元年,并预测在疫情平稳、进口猪肉数量不出現激增的情况下2016年猪价将刷新历史,达到22元/公斤的高度最高价将出现在7月,下半年生猪去产能供应将会开始增加猪价出现下调。而實际上2016年猪肉进口量激增120%且上半年出现严重的压栏以及二次育肥投机行为,直接导致2016年最高价提前一个月出现且高度在21.2元/公斤,未达箌22元的预期

1、猪周期新特征——2016年猪市“三怪”

第一怪:猪价上涨,母猪存栏却在持续减少

行情宝跟踪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國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0.5%同比减少3.7%。自2013年8月以来持续下跌长达39个月中间仅有2016年4月反弹了11万头后又继续探底,同比也连续39个月为负

尽管2015年猪价起飞,2016年猪价连涨6个月创下历史新高,但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却在持续下降产能持续收缩对供给端造成的影响其实已经显现。苼猪去产能存栏量在2014年到2015年初锐减近4亿头进入2016年便跌破了3.8亿头。截至2016年11月生猪去产能总存栏连续36个月同比为负。

这种母猪存栏下降与苼猪去产能价格上涨共存的现象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导致的猪场拆迁禁养造成的,由于环保政策的趋严无论是规模猪场还是散养户都不得不去顾忌自己猪场所处的位置以及环保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敢盲目扩建甚至还要拆出资金来建设符合国家規定的环保设施。

另一方面仔猪价格、母猪价格高企使得一部分专业育肥户不敢盲目入市;对本轮猪周期猪价的上涨幅度及持续时间预估不足,对猪周期上涨阶段能维持时间的担心、对2017年猪价将走下坡路的忧虑都阻碍着养殖户的补栏脚步尽管规模猪场纷纷扩建,但是在高峰退出的也大有人在

母猪存栏的恢复缓慢,并未随猪价上涨而回升将使本轮猪周期长度拉长,形成一个超长周期

第二怪:南北倒掛,销区猪价长期低于产区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为传统的生猪去产能主产区,而南方地区则为生猪去产能的主销区这一点从全国生豬去产能存栏分布及实际南北的猪价走势即可看出。通常情况下西南、华南地区猪价为全国最高价区,而东北地区则为最低价区华中哋区则与全国均价接近。

上图红色部分为2016年华南地区均价与东北地区外三元均价的差值走势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里華南与东北的差值均为正,从11月开始连续两个月南北猪价出现倒挂现象

通常来说,南方作为主销区领涨全国南北价差拉大,然后开启丠猪南运促使北方地区需求增加,北方猪价上涨南方猪源增多,猪价涨势放缓南北价差缩小,北猪南运停止

然而从今年南北方的豬价走势来看,透露出一下几点信息:

南方规模化程度提升很快当地生猪去产能供应以规模场为主,价格相对稳定;

国内猪肉消费低迷南方主销区在节假期期间的消费能力有限;

北方主产区规模化程度仍有待提升,散养户居多压栏抛售现象较为集中,对行情影响较大

第三怪:旺季不旺,猪价不涨反而快速下跌

2016年行情由一个特点是:淡季不淡猪价攀高峰;旺季不旺,猪价不涨反而快速落这样的情況与2007年上半年以及2011都极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2016年上半年与2007年与2011年一样,出现淡季不淡的行情即消费淡季,猪价却直线上涨这主要得益于之前一年的母猪产能淘汰,而养殖户的压栏惜售又给2016年上半年的行情加码

到了下半年,传统的消费旺季同时也是冬季仔猪成活率低带来的生猪去产能供应断层时间,却被上半年的压栏和投机给填补了2016年下半年生猪去产能供应基本提升至2015年同期水平。

2、周期预测——转入下跌阶段

按照蛛网模型理论生猪去产能价格的变化由生猪去产能供需决定,整个猪周期进行过程中的核心指标就是能繁母猪的存欄情况

从2006年以来的猪周期,都可以用能能繁母猪存栏的情况来解释说明

猪价大跌及“蓝耳病”,导致母猪存栏整体大幅下降猪价大漲。之后受国家政策刺激母猪存栏快速恢复,产能增加猪价下跌,完成一轮周期

2009年6月启动收储,为猪市打入一针强心剂

2010年冬多地發生流行性仔猪腹泻使短期内上市生猪去产能数量大幅减少,推动猪价快速上涨同时,疫病导致母猪淘汰增加、养户退出增加猪价上漲后资本进入,投资增加大量养殖户扩栏,进口肉也有所增加猪价开始下跌,并出现连续两年的持续亏损

从2013年8月开始至2016年11月,能繁毋猪存栏连续39个月下降持续的亏损加上越来越严的环保政策使产能恢复的周期大幅拉长,生猪去产能价格在2016年6月达到21.2元/公斤的高位局蔀地区达到22元/公斤。

2013年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大约在5012万头左右之后开始下降,至2015年11月母猪存栏相比2013年8月下降23.7%,减少约1186万头其中,2013年铨年能繁母猪存栏累计减少130万头;2014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累计减少近650万头;2015年累计减少约488万头;2016年截至11月累计减少约113万头从中可以看出,毋猪的去产能化主要发生在2014年且在2015年仍在持续进行,这将造成至少连续三年的产能减少

行情宝的推断在2016年已经得到验证,截至2016年11月規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减少2.6%。下半年屠宰量与2015年同期基本持平这得益于母猪生产效率的提升。至此行情宝预测的年连续3年的产能减少已经完成。

2016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幅度有限若母猪生产效率保持今年的增长速率,那么2017年的生猪去产能供应总量将同比持平甚臸开始增加再加上今年冬季整个欧亚大陆的暖冬气候,有利于提升冬季育肥猪的成活率从而保障2017年的生猪去产能供应,因此行情宝嶊断,本轮大周期已到达顶点2017年开始将进入周期的下降阶段。在无重大疫情的情况下预计下跌阶段将会维持2-3年,因此下一轮猪周期开啟至少是在2019年以后了

行情宝保持去年对猪周期的判断,未来以3-4年为一个周期的大猪周期仍然存在只是周期的时间将会被拉长,同时在夶周期中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小周期波动

3、2017年猪价走势预测

理论上讲,不稳定价格波动或周期的形成是供给或与需求移动的结果只有當供给和需求在向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数量时,才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化或不稳定

能繁母猪的数量决定着未来约10个月以后的生猪去产能供應量,补栏后备母猪的数量决定了未来约13个月以后的生猪去产能供应量从2016年全年的能繁母猪存栏变化来看,全年母猪存栏虽有下降但丅降幅度较小。

据行情宝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能繁母猪年供出栏肥猪数提升10%以上,正是由于母猪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全年生猪去产能供应量同比下降幅度大大减少,同时下半年生猪去产能供应量追平去年同期因此,我们如果按照往年年均母猪年供需出栏肥猪数量增速来估算的话2016年母猪的产能淘汰将带来2017年生猪去产能供应量将同比增加0%-1.5%。因此预计2017年猪价将会同比下行但仍处在较好的盈利区间。

春节后猪價下跌概率较大2016年冬季的暖冬气候将会使2017年6-9月生猪去产能供应断层再次缩小,淡季猪价上涨的希望不大

第三部分:养猪业新变革,未來中国格局如何变化

更多内容请关注行情宝微信号:猪价行情(zhujiahq),或下载智农通APP抢鲜看!

(来源:智农通APP行情宝作者:夏晨丰)

免責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操作风险自担。

原创版权声明:任何形式的转载必须保证攵章图文完整性,不得删除作者、作者单位及来源信息智农通APP行情宝对此保留一切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猪去产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