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的战略背景下南中国海海洋政治新生态的研究

2014广州论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州争当排头兵
&&&&来源:&&&&
&&&&&&字号
原标题:2014广州论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争当排头兵
"2014广州论坛"将于本月27日正式举行。昨日下午,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举行。与会嘉宾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表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重大部署,广州应该要有率先走出去的使命感,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
2014广州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洋网讯(记者/摄影吴丽雪)   发布会上,中山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麻国庆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欧开培出席活动,就"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麻国庆在会上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指贸易的往来,甚至不是一条路,而是有着历史传统的一个人文网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实际上是在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下构筑21世纪新型的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在这一重大背景下,本次广州论坛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一方面表达了广州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很长远的交往传统,另一方面站在新的高度去衡量广州跟海丝沿线国家在新时期的文化关系。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欧开培分析道,在新形势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全面提升广州对外经济发展的水平,给广州带来极大的机遇。对外发展层次将从原来的自发性的贸易行为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层面;辐射范围将从依托沿线港口城市转变为依托海陆空,甚至包括互联网通道,辐射到更深的腹地;合作和联系的内容也会从商品贸易变为全产业链的合作;贸易方式也将从简单的商品货物贸易变为商品流、物流、资金流的全方位合作,形成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行的局面。   据国内外投资者的预测,今年中国的对外投资会超过外商的对华投资。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指出,工商界应抓住机遇,广州要有率先走出去的使命感,要走在全国大规模投资的前列。“中小微企业更多地走出去,政府为其提供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让它们真正能够落地生根。”顾涧清同时表示,要打造广州国际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不仅在南沙、知识城、空港经济区等本土区域建立自贸区,还应与沿线国家共建自贸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最后,中山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也对本次的广州论坛提出了自己的愿景,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们的思想风暴及媒体的传播,能对广州的建设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闻链接:   广州论坛是由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参事室、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高端国际学术论坛。论坛创办于2010年,以研究城市发展前沿问题为主题,每年一届,今年已至第五届。   2014?广州论坛定于11月27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举办,本次论坛主题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会期一天,上午是大会主题演讲、项目发布,下午是专题论坛和主旨演讲、论坛总结。共设"区域合作与制度创新"、"海上通道与人文交流"、"港口经济与城市发展"三个专题论坛。论坛邀请了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参事室、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以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企业和港口代表近200人参加。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蔡永伟:南中国海又掀小波澜
09:04:36 &&&&&&来源:联合早报网
近月相对平静的南中国海局势在过去几周又掀小波澜,这几天更是有升温的迹象,再次引起周边国家的忧虑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在南中国海这个蕴藏丰富天然资源的海域,同部分东南亚国家存有岛礁主权争端,其中与越南和菲律宾的摩擦较为频繁和激烈。但在前段时间,中越领导人承诺通过友好谈判管控分歧,而菲律宾也为避免影响它两年前将主权纠纷上告国际仲裁庭的案件,暂停了在相关岛礁的建设工程,促使区域局势略有缓和。然而,南中国海形势露出改善端倪的向好趋势在上月底出现逆转,事缘菲律宾宣布恢复中止半年的岛礁建设计划。紧接着,菲律宾政府接二连三地发布中国在南中国海填海工程的卫星图像,并批评中国此举将妨碍航行自由,而且可能具有军事目的,或将加剧区域的紧张局势。本周一(20日),菲律宾军方又出示新照片,指中国近期在七个岛礁开展庞大的填海工程严重威胁其海事安全。与此同时,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网站和一些西方媒体也密集公布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南中国海一些岛礁已建设飞机跑道,足以供重型军用运输机和战斗机起降。针对这连串攻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本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罕见地详述中国在南中国海岛礁的建设计划,并强调这除了能满足中国军事防卫需要外,也可提供让其他国家获益的民事需求服务。岂料中国的这番表态非但没有消除外界的疑虑,反而引起一轮又一轮舌战。在华春莹讲话的数小时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猛批中国在南中国海恃强凌弱。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尔则痛斥中国填海造地具侵略性,并预计中国日后可能部署雷达和导弹系统,最终还将划设防空识别区。除隔空喊话外,美国也以实际行动表态。在本周一开幕的“肩并肩”美菲年度联合军事演习中,美国高调派出比去年多一倍的官兵参加。其中一个军演场地还设在距离黄岩岛(菲律宾称斯卡伯勒礁)仅220公里的三描礼士海军基地,剑指中国的用意明显。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与美国和其他声索国之间的舌战在短期内还将继续。有消息称,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打算在即将召开的亚细安(中国称东盟)峰会上,要求东南亚首脑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中国在南中国海进行的填海工程。如果属实,这必将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但亚细安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在政治上向来避免与中国抗争,因此阿基诺的愿望也可能落空。此外,曾通过驱逐外国船只、出动海警舰艇巡航、部署钻井平台来宣示主权的中国,接下来也可能再以类似行动予以反击。另有迹象显示,中国也可能像三年前设立三沙市一样,再设立另一个地级市,管辖南中国海的一些岛礁及其海域。按中国外交部本月上旬的说法,中国目前在南中国海岛礁的建设包括避风、助航、搜救、海洋气象观测预报、渔业及行政管理等民事方面的功能和设施,“为周边国家以及航行于南海的各国船只提供必要的服务”。然而,美菲越等国预计不会买账,将提出抗议。更长远地看,由于主权问题牵涉实在的国家利益,也牵扯民族情感,所以中国和菲越等主权声索国都不可能主动让步,否则难以向国内交代。也因此,存在多年的南中国海主权争端不会轻易消失。既然主权纷争不可能彻底化解,缓解区域紧张局势应该是各国努力的目标,一个可行的办法便是扩大共同利益。当前能达到这一效果的一项现成合作机制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中的“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为这项计划提供资金支持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筹建过程中,与中国存有南中国海主权纠纷的菲律宾、越南、文莱及马来西亚四个亚细安成员国,都在第一时间成为首批创始成员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它们均有务实认识,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经济利益。但现实是,即便认清必须与中国加强合作,菲越等国始终在战略上要与中国分庭抗礼。归根究底,中国的综合实力虽在不断增强,但尚未取代美国。哪一天中国的整体实力和战略实力地位达到世界第一,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关系及整体国际秩序的内涵界定,都将发生根本变化。而在这之前,南中国海问题还将持续胶着。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当前位置: >>
>> 学院动态
研究院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研讨会”
2014年11月28日,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在同济大学共同举办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课题研究项目专题研讨会,也是本校跨学科项目 &海洋战略与海洋文明& 课题研究报告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金应忠在会上致辞。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的专家学者和本校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围绕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与面临的挑战、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路径和方略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夏立平教授主持了研讨会。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E-mail:webmaster@&&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