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离别都是都有谁创造了航天事业?

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神九」和我国的航天事业?
跟咱们有什么关系?感觉没实际意义。
按投票排序
即使政府被颠覆或者改朝换代,又或者国家某一天分裂,科学技术还是科学技术,即使有一天民主了,那些从前从未涉足的高新科技成果也不会从天而降。 就像我们不会因为知乎这个网站给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互联网技术上的进步就反对知乎的存在和发展。 同样我们关心神舟九号的目的和心情也是这样。 航天技术 是任何一个有志于未来的国家都必须致力发展的科技,不论它是独裁的暂时性政权还是民主政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刀可以杀人 , 也可以切菜首先社会分工不同科学家(研发者) 的社会责任是, 做科学上的突破 ( 我是做刀的 , 谁用刀, 怎么用 , 和我没什么关系 )政府(运营者) 的责任是决定用刀去做什么工程师/军队/... (执行者)
的责任是如何用刀去做好雇主(政府/企业)要求的事而作为民众一般关注3件事1 我国有没有铸刀大师, 能够做出什么样水准的宝刀2 哪个党 , 哪个派 , 哪个人领导的 , 哪个政府决定用宝刀抵御外敌 , 还是屠杀民众3 持刀抵御外敌的那个将军是谁 , 怎么杀敌的 ; 持刀屠杀民众的那个屠夫又是谁 , 怎么屠戮的
对于科技探索不要太过功利了。大家不认为探索宇宙是一件很牛B很神奇的事吗?虽说NASA已经甩出中国好几条大街,中国现在的探索已经不算探索,但是以目前的形势,中国还是有必要亲自参与到宇宙的探索之中的。毕竟对于科研人员来说NASA选择性的发布的信息已经无法满足科研人员的好奇心,而且旁观和亲自参与明显感受不一样。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关注,我认为虽说表面上中国人跟散沙一般,但实际上内心还是很传统的希望民族崛起。而航天,这个代表着高科技的领域取得的进展无疑能激发广大中国百姓的民族自豪感。很多反对航天的都说“民生没搞好,搞什么航天”,事实上二者从来就没有冲突。政府如果有决心和魄力改善民生,即使航天员登火星了,民生也能搞好;反之,即使你停下所有的航天科研,民生照样无法改善。别看网络上网友骂声一片(特别是网易评论),等他们和外国网友(特别是印日韩)辩论的时候肯定也会说:“XX,中国的航天技术甩你们几条大街……”。好吧,其实我今年更关注的是美帝的火星探测器能不能在火星上找到液态水和生命……也时不时YY中美俄能不能在航天领域合作好让人类早日登上火星,来个现场直播……--------------------------------------我很吃惊的发现,在知乎这个相对比较理性的平台,竟然有那么多人认为“民生”与高科技发展对立。航天领域的技术实际上算作比较“实用”的,相比于美国花大钱研究理论物理、宇宙起源终结,中国现在的科研是太过“实用主义”了。这个问题辩论双方却纠结于“民生”重要还是“高科技”重要。但两者不冲突啊!妨碍民生的从来不是花太多钱在科研上,而是太多钱被贪污、浪费了!不要因为对政府不满而否定其制定的所有规划。
关注自然是因为觉得重要,并且大部分的关注还算是正面关注,也就是说觉得发展神九是个好事。那这个问题,我猜可以转化为,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发展航天科技是个重要的事情,并且是个好事。说说我为什么认为这是个好事吧。我不常玩游戏,但是我知道玩即时战略类或者策略类的游戏的时候,只造民居是不行的,必须的常点科技树,这算是个最简单的类比。现在的地球是个拥挤的地球,尤其是对中国来说。很多人推崇欧美人的生活方式,但要想让中国人同样过上那样的日子,可能需要十几二十个地球的资源总量(顺便多说一句,我就是因此而认为美国不会接受中国和平崛起。)。所以,网上很流传一句话,我们的未来在星辰大海。要想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长远来看,还是要在新领域上想办法。作为大国而非强国,在高科技领域跟着别人的步子走已经被历史和现实证明是行不通的,所以,只好想办法自己解决。航天科技并不是发个飞船那么简单,神九的上天,几乎代表了现代工业方方面面的顶尖水平。在研制过程中,每一方面带动的都是一条完成的产业链条,受益的绝不仅仅在航天领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直接扶植的企业,带来的经济受益相当可观。这个角度基本上就是直接的作用于民计民生了。提到为什么不把钱花在改善民计民生、食品安全等领域,个人理解,做事情并不是砸钱就可以了,所谓民生的诸多方面,都需要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和秩序,健全上下游产业,停了神九,照样还得该怎么干怎么干。说到底,这两件事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在更广泛的范畴下,还应当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综上,我认为这是个好事。当然,我的观点其实缺乏一些详实的数据和事实的论证,所以即便再说得天花乱坠,说服力也不强。欢迎大家用事实狠狠的抽向我的观点
我认为神九发射成功,对于中国科技发展有莫大的好处,它是个关键性节点胜利。国际空间站建立,可以实现很多科研项目的实验。关注有何不可?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每个人买得起房子。其他与自己无当下的密切关系,则都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神九抑或其他科研项目投入百亿千亿元的时候,会有人把它折算成能换多少套房子。这明显是对经济对社会认识有不少缺陷的人,才会想象出来的结果。且不说民生个人,是否会因为减少大范围科研经费而得到富余。无数的科研项目奠定的是未来更现代化生活的基础。理论科学可能会实现全球共享,但共享需要有人才去应用,不然这些基础科学对于大多数国家暂时真得毫无用处。工程科学带来的好处,就更无可限量了。还有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隐性好处,那就是提升了中国的受信任度,它能换来金融的信用价值。人民币如果想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有非常强大的国家信用保证。如果人民币能够获得像美元那样的地位,就可以借助货币,实现对全球的资源汲取。补充说一句:当你觉得从洗脑中苏醒过来时,或许已经被另一块幕布包裹起来。
我个人觉得空间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业。若不是空间探索带来的科技进步,我们今天能有实时的欧洲杯看?能有激光治疗近视的技术?(省略几百字)要是把那些空间探索的衍生技术都拿走的话,你确定你想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当年阿波罗登月,激励了多少米国小朋友励志成为工程师,科学家?我们国家是资源消耗大国,哪天自然资源用光了,到时候又没有技术去开采小行星,岂不是斜壁了。如果说上个世纪是飞行器,汽车跟计算机的世纪,这个世纪很可能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跟空间探索的世纪。而且现在也不是勒紧裤带的时代了,咱要是真缺钱,别买米国国债不就得了,空间探索的投入跟那钱比起来真是九牛一毛啊。你要是说咱少买点国债,官员少贪点,我举双脚赞成,但是你要说把搞航天的钱拿来改善民生,总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搞航天最后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啊!虽然这个国家有众多让人恶心的地方,不过我很庆幸我们还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貌似回答跑题了,每个人关注的原因肯定各不一样。有的人热衷空间探索,有的人喜欢看热闹,有的人一逮着机会就骂国家骂政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事实证明,无论你打快攻、扩张、还是科技流,熬过初期总得升级基地,打到后期必定得出星际、航母、。。。
我和楼上各位看法不同。我觉得,无论目前国内的各个领域有多么黑暗腐败,民生状况有多差多令人气愤,但是像神九登月这样的大工程,都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这是面向未来的事情,这和奥运世博等面子工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无论任何时代,科技进步及其成果都是最重要的,或早或晚,航天科技成果都会转化成为民用,逐渐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争夺太空空间也是很有远见的。当然,关不关注,说到底,这是每个人的自由。
拿着纳税人的钱干了点正事,总比什么都不干全部三公消费了好。
航天事业本身是一项科研项目,从这个角度讲,它跟其他的科学技术研究没有任何差别,都应该大力支持。但由于航天事业的特点,尤其是载人航天事业,注定是要烧钱和高风险的(注:根据相关报导,中国其实已经很省钱了,而且发射成功率较高),但我认为把钱花到这上面是非常明智的。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的民生问题,有些人建议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的经费缩减,然后投入到民生上(就算缩减预算,那部分钱实际操作上也不会投入的民生上的),这显然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发展航天事业这种尖端科技,一定要具有面向未来的眼界和胆量。附:《三体》刘慈欣的演讲——一个和十万个地球
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的婴儿是十分脆弱的,小马出生后十分钟就能自己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婴儿要在摇篮里呆相当长的时间,这期间如果没有外界的悉心照顾,他们不可能生存下去,凭自己的力量,人永远无法走出摇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进化的需要,人的大脑体积较大,充分发育后则难以出生,只有提前生出来,也就是说,所有的人类婴儿都是早产儿。如果把人类文明的整体看做一个婴儿的话,那么也是一个早产儿。文明的发展速度远快于自然的进化,人类实际上是用原始人的大脑和身体进入现代文明的。那么就有这样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没有外界的照顾,人类文明这个婴儿是否也永远无力走出自己的摇篮?
现在看来有这个可能。在遥远的未来,当人们回顾上世纪中叶至今的历史时,这期间发生的所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将被时间磨的平淡无奇,只有两件现在被我们忽视的事情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人类迈出了走出摇篮的第一步;二、人类又收回了迈出的脚步。这两件事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加加林飞入太空的1961年可能代替耶稣诞生的那一年而成为人类元年,而阿波罗登月后太空探索的衰退,将给人类留下比被逐出伊甸园更惨痛的创伤。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将当做黄金时代而记忆,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仅三年多,第一名宇航员就进入太空,其后仅七年多,人类就登上了月球。当时,人们被远大的目标所激奋,认为再有十年左右人类将登上火星,而抵达木星轨道登上木卫二也不是遥远的事。早在这之前,就诞生了豪气冲天的猎户座计划,用不断爆炸的原子弹驱动飞船,可以一次将几十名宇航员送上外行星。
但很快,阿波罗登月因资金中断,取消了剩下的飞行。以后,人类的太空探索就像一块在地球重力场中抛起的石头,达到顶点短暂停留后急剧下坠。阿波罗十七号最后一次登月的1972年12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后,虽然仍有空间站和航天飞机,有越来越多的各类人造卫星和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飞向地外行星的探测器,但人类太空事业的性质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太空探索的目光由星空转向地面。阿波罗十七号之前的太空飞行是人类走出摇篮的努力,之后则是为了在摇蓝中过的更舒适些。太空事业纳入了经济轨道,产出必须大于投入,开拓的豪情代之以商人的精明,人类心中的翅膀折断了。
其实,回头看看,人类曾经真的想要走出摇蓝吗?上世纪中叶的太空探索热潮背后的驱动力是冷战,是对对手的恐惧和超越的愿望,是一种显示力量的政治广告,人类其实从来没有真心地把太空当做未来的家园。
现在,月球重新变成了没有人迹的荒凉世界,俄罗斯和美国的行星载人飞行计划先后变为泡影,欧洲探索太阳系的“曙光计划”也被搁置看不到一点曙光。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曾经踏足月球的美国人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失去了把人送上近地轨道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能想到的原因无非是技术和经济两方面。
首先看技术原因:不可否认,人类目前不具备在太阳系内进行大规模太空开发的技术。在太空航行最基本最关键的推进技术上,人类目前只处于化学推进阶段,而大规模行星际航行则需要核动力推进,目前的技术距此还有相当的距离,核动力的火箭和飞船还只是科幻小说中的东西。再看经济原因:以现有的技术,把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耗资相当于同样重量的黄金;而送到月球和其它行星,所需资金则十倍甚至百倍增长,而在太空开发产业化之前,所有这些投入只得到很小的回报,比如阿波罗登月工程耗资26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亿美元,只得到两吨多的月球石块(当然,登月工程的技术成果在其后的民用化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但这些效益无法量化,不可能做为决策时考虑的决定性因素。)
由上所述,太空开发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巨大的冒险,把太空看做人类新的家园,把人类的未来寄托在这样一个大冒险上,这在政治上是无法被接受的。以上的理由论据坚实,似乎不可辩驳,也就决定了目前人类的太空政策和其所导致的太空事业的衰落。
但让我们考察一下人类目前正在全力投入、并把其看地球文明未来生存的惟一出路的一项宏大的事业:环境保护。
从技术层面上看,太空航行和环保在人们头脑中的色彩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剧烈的、高速的和冒险的,意味着尖端高技术;后者则是一种温和的绿色的公益活动,自然有技术在其中,但其难度在印象中与前者相差甚远。
但这只是印象而已,真实的情况是:要达到人类现有的环境保护的目标,所需的技术比起大规模行星际航行要难的多。
在认知层面上,要想保护环境首先要认识它,要从全球尺度上理解它的规律,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虽然各学科对其细节有了巨量的研究和了解,但在全球的整体尺度上,目前人类无论从基础科学还是从应用科学层面上都没有掌握它的规律,对于天气系统的运行、大规模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等,人类科学所能知道的都很有限。以全球变暖为例,与铺天盖地众口一词的宣传不同,地球气候是否真的在变暖,如果是,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对这两项至关重要的问题,科学研究目前都无定论,所以遏制全球变暖更像一项政治运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对地球表面,还不如对月球表面了解的多,可能很快,也不如对火星表面了解的多。
在行动层面上,目前环境保护所需要的技术,比如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对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循环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恢复等,都涉及到复杂的技术,其中相当一部分不比太阳系内的行星际航行技术容易多少。
但环境保护在技术上的挑战主要还不在于此。现在,全球性的战争和动乱已经远去,人类社会进入持续的和平发展时期,特别是第三世界和不发达地区,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这些高速发展的区域有着同一个目标: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过他们那样的现代化的舒适生活。现在看来,这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只需再有半个世纪,大部分的不发达地区,包括中国和巴西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就能够赶上西方。但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全人类都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生活,所消耗的资源需要四个半地球才够。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达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维持地球生态免于崩溃,制止目前正在发生的比 白垩纪大灭绝速度更快的物种灭绝,仅靠自律来减少污染,仅靠节能减排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哥本哈根会议的全部目标都已实现,地球生态环境仍像冰洋上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在沉下去。惟一的希望是停止发展。但发展是不可遏止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躺在现代文明舒适的躺椅上悠哉乐哉时,让地球上其余的部分停留在农村业化社会的落后与贫穷中,这违反的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在政治上也是完全不可行的。再考察另外一种可能性:非人类因素带来的环境巨变。地球环境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只是人类文明史太短暂人们没能觉察而已。每一次波动中,地球环境整体都会发生巨变,可能变的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比如最近的一次冰期在一万年前才结束,如果那样的冰期再来一次,各大陆将被冰雪覆盖,现有的全球农业将崩溃,对拥有巨量人口的现代化社会而言将是灭顶之灾。而这样的环境巨变从长远看来几乎是必然要发生的,甚至有很大的可能就在不太遥远的未来出现,对这样的环境变化,现有的环保手段只是杯水车薪。
人类文明要想在人为的或自然的环境变化中长期生存下去,只能把环境保护行为由被动变主动,人工整体性地调整和改变地球环境。比如缓解温室效应,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包括在海洋上建立大量的巨型太阳能蒸发站,把海水蒸发后喷入高空以增加云量;在太阳和地球间的拉格朗日点,给地球建造一面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遮阳伞。。。。。。等等,这些工程无一不是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其规模之大,如上帝的手笔,所涉及的技术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在科幻中才有的超级技术,其难度远大于太阳系内的行星际航行。
除了技术上的难度,从经济层面上看环境保护,我们发现它与太空开发也十分相似:都需投入巨量的资金,在初期也都没有明显的经济回报。但人类对环保的投入与对太空开发的投入相比,大的不成比例。以中国为例,十二五规划中计划投入环境保护的资金为三万多亿人民币,但对太空探索,只计划投入三百亿左右。世界其它国家的情况也相差不多。
太阳系中有着巨量的资源,在八大行星上,在小行星带中,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资源,从水到金属到核聚变燃料,应有尽有,按地球可以最终养活一千亿人口计算,那么整个太阳系中的资源总量可以养活十万个地球的人口。现在,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放弃了太空中的十万个地球,只打算在这一个地球上生存下去,而他们生存的手段是环保,一项与太空开拓同样艰巨同样冒险的事业。
同环保一样,太空开发与技术进步是互动关系,太空开发会促进技术进步,波罗工程之前美国并不具备登月需要的技术,相当一部分技术是在工程的进行中开发的。核裂变技术在地球上已成为现实,实现太空核推进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可控核聚变虽然还未实现,但只存在技术障碍而不是理论障碍。
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四十多年前登月飞船上的导航和控制计算机,其功能只相当于现在IPHONE4的千分之一。
太空开拓与已经过去的大航海时代很相似,同样是远航到一片未知的世界,去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开拓一个更好的生活。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伦布的航行在当时得到了西班牙伊莎贝拉一世女王的支持(更确切地说是是卡斯提亚尔王国的女王,当时独立的西班牙并不存在),女王自己也难以供起这个船队,据说她把自己的首饰都典当了,然后供给哥伦布远航。现在的事实证明,这是最明智的一笔风险投资,以至于有人说世界历史是从1500年开始的,因为到那个时候人们才知道整个世界的全貌。
现在,人类正处在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前夜。我们现在甚至比哥伦布要有利得多,因为哥伦布看不见他要找的新大陆,他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几天之后还没有见到陆地,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肯定是充满了犹豫彷徨。而我们要探测的新世界抬头就能看到,但是现在没有人来出这笔钱。也许,人类文明做为一个整体,就像人类的个体婴儿一样,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真的永远无法走出摇篮。
但从宇宙角度看,地球文明是没有父母的,人类是宇宙的孤儿,我们真的要好自为之了。
发展科技没有错,君不见美国、欧洲这样的民主国家也要发展科技么(而且他们比我们领先很多很多对吧)任何忽视科技发展的观点都是短浅的。有些技术你今天当然用不到,可你很难保证未来也用不到。说实在的,我虽然没有仔细研究过美国的民意,但推测一番,在科技方面的预算方面,美国必然也有各种争议的。因此我们的问题应该聚焦于:科技预算的决策权在谁手中。民众的意愿是重要的,当然不能完全让民意主导,但钱是民众挣的,你民众的一点意见都不听未免也说不过去。回到问题本身:我对神九之类的新闻是没有关注的。这与我的生活相差太远了。但是这也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就好比欧洲杯。我可以半夜起来看欧洲杯比赛,但你好好休息,也未尝就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关于这件事,网上所有的讨论都集中在政府腐败和政府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事,所以觉得航空航天没必要。其实航空航天我们可以换成任一个科研项目来看一下这种说法是不是很搞笑,很幼稚。网上有很多人都拿黄岩岛和钓鱼岛说事,大体意思就是你就算登上月球,但是你却登不上自己的岛。把神九换掉,我们换成原子弹,你就算有原子弹,你还是没登上自己的岛,同理,我们再降一个等级,你就算有枪,你还是没登上自己的岛。这是什么意思?你没有枪你就能登上自己的岛?在这个时代,你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你就得挨打,所以别这么幼稚,不好,容易拉低大家智商。还有那些关于政府腐败的,三公消费的,老话题了,真是不想说。你得痔疮你还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了么!
话说我突然感觉,大家都偏离了楼主问题的本意?“为什么”很多人关注“神九”?这貌似和“应该支持发展航天科技”的不冲突吧?(原谅我笨拙地概括高票答案 XD)“感觉上”很多人关注,并不代表实际上有很多人关注。只要官方想要“大家关注”,自然会使用政治工具(如媒体)来达成这一目的。至于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基于我自身感受谈几点。部分因为我们处在“中国人”这个群体中的代入感。相似的例子包括,大家看到姚明在NBA肆虐篮下的时候,产生的“中国人很强大”的满足感。我相信那种满足感是因为我们将自己代入了“中国人”这个群体中。“羊群效应”。被周围环境影响儿关注,人或多或少会被周遭环境影响。(好吧我滥用名词了+ +)至少我是因为隔壁大爷“轰鸣”的电视机爬起来看了最后倒数的。矛盾心理。尽管可以预见发射将会成功,但失败的几率仍然存在。自从悲剧的96年之后,长征就没出过大事儿了。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平平淡淡的事情对吧?新闻总是需要爆点的。因为人们需要刺激。最后歪楼说一点,几乎所有外国媒体关注点都在“第一个女宇航员”上。XD
这些事情还是很有必要,并且值得鼓励的。就跟原子弹一样,60年代那么困难,我们也要做这事,如果当时不做,现在有条件了才想开始做,你觉得会是个啥结果?朝鲜想做,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啦。
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先进的科技,民主也只是一场烟花,就像150年前的清朝一样,被人轻松的打开国门,科技在发展,民主在进步,一个超级大的国家不可能在民主的进程上一下子就和西方走了两百年的齐头并进
cnBeta今天发了一篇文章我觉得讲的还不错……(难得啊,这种文章竟然是从cnbeta发出来的。。。)评论:中国创新需要复制航天体制 摘录如下:航天事业对于一个大国的发展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因为太空正在成为新的战场,或者说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航天技术投入可以带来一系列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并培养出庞大的科技人才群体,为国家的科学发展打下基础。根据一项研究,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事实上,目前从计算机到手机等一系列新经济技术产业,几乎都是航天与军事技术的转化。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实施,带动了美国计算机、超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领域的一大批新兴科技工业群体的出现,其派生出来的上千种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上世纪后20年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航天投入也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比如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但是,航天工程的好处并没有得到充足的宣传。因为媒体对于航天的报道过于政治化,多强调民族自豪感,而很少科普报道。现在还有将航天报道娱乐化的趋势,比如过于关注航天员成长和工作的故事,载人航天被媒体作为一个故事对待而非科学活动,从而阻碍了国人对航天意义的正确认识。 ...事实上,航天领域在中国普遍存在官僚习气的体制内是一个特别的部门。由于要确保技术与质量不能出任何差错,并追求技术进步,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在航天体系内地位很高,只要技术过硬,就会在技术路线体系内提拔重用,且薪水可能比行政体系拿的多。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80%是40岁以下技术人员。
因为新闻媒体都在广泛传播这一信息,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就会导致大家都去关注这一事件以避免谈论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无话可说因为神九发射关乎科技发展,各种政治考试、社会考试里都有可能考到,所以学生也关注
1大家都爱看热闹嘛,马路上两个车刮了车主吵嘴还得里三层外三层围起来看看呢,何况是这么大动静的事情2中国人普遍没法正常的参知政事,于是对政治的热情就格外高,这种强烈代表政府的行为怎么能不关注。支持者会以此为据说:美分党看到没,他们虽然不好,也还是在做事情的!反对者就会悲愤地说:可悲的五毛看看吧,人民还在民不聊生,研究个这劳什子作甚!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3媒体狂轰滥炸,报纸做头版网站做首页,你倒是想不看呢,给我找个不把它放在显眼位置的媒体先?4这个社会的相当多数人口仍然是在无网络的情况下被教育起来的,所接受的信息有限,政府的教科书是塑造他们人生观的重要影响因素,书本上天天教育大家要振兴中华民族,而火箭上天就让我们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近了一步,多数人会很高兴,被洋人欺负的历史终于一去不返了!ps我对神九这种事情倒不是很反对,因为这个钱即便不花在这些短期看不到收益的项目上,也不见得就会花在我身上,鉴于我没办法决定我的税款的用途,相比于像奥运世博这种完全没产出的被浪费,我倒宁愿花在这些东西上,即便有天他们下台了,这些花出去的钱也还是留下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的,不只是听了几声响盖了几栋体育场而已,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什么时候我能对税款用途说了算的时候,我支持收回一些航天经费用在其他的民生领域。毕竟让现在的人活的很好比给子孙留下科技遗产更重要pps题主是问“为什么大家在关注神九”,楼上N多人却在回答“神九项目是否合理”,似乎是跑题了吧…尤其你们居然还辱骂对方,爆粗口甚至揭露隐私…人和人的观念总是不同的,理念不同自可以吵来吵去,至于人身攻击?知乎怎么变这样了
科学研究很多时候都是歪打正着,你也不知道他们研究那些无聊的东西做什么,也许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我没觉得这是人为关注,媒体导向啥的。我倒是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那么平静。反正我自己看那段直播的时候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这次是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按计划把宇航员送了到太空上,而接下来还有天宫2号,3号,还要探月,等等,这多令人激动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一次都是你 钢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