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短信要辞职不满一个月月才起效吗

股票/基金&
提升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
  在资本市场上,信息的流通引导资源的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市场就是一个信息市场。因此,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有利于信息在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公平、自由和有效地进行交换,从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企业相比拥有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其信息披露的有效与否对市场和社会的影响更大,因为信息不对称或信息披露失真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也远甚于普通企业,这从最近一次金融危机中即可得到印证。因此,改进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对于保护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及稳定金融和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内涵  从构成环节角度看,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信息源的有效性,即上市银行所披露的信息应真实、完整、及时,这是前提和基础;其二,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有效性,这要求上市银行所采用的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应确保信息能被广大投资者接收到,披露的风格应通俗简洁,尽可能做到有关表述能被投资者理解;其三,是信息传播结果的有效性,即投资者能够通过从上市银行获悉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做出相关判断,进而充分行使其知情权和决策权。可以说,信息传播结果的有效性是目的,信息源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有效性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的落脚点即在于其所披露的信息对投资者而言具有效用和价值。  从构成要素角度看,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构成要素包含三个方面:其一,真实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是指上市银行所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反映银行的实际情况,不存在任何虚假成分。虚假的信息披露只能造成市场秩序的无效和市场功能的丧失。其二,完整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要求上市银行应确保所披露的信息内容完整,不存在重大遗漏,不得对投资者忽略或隐瞒关于银行的重要信息。完整性是降低上市银行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三,及时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指上市银行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尽可能迅速地披露其应予公开的信息,包括对其股票及衍生品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及定期报告等。信息披露越及时,所披露的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效用性越大。  在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信息披露占有重要位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强调:“透明度是公司治理稳健运行的必要条件。”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将增强上市银行的透明度,从而强化上市银行的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督,并推动银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从实践来看,越是治理完善的上市银行,越乐于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而越是信息披露有效性高的上市银行,其各项治理也往往更健全和完善。  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现状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监管的推进,境内大多数上市银行能够依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信息披露原则依法合规披露信息,并有部分上市银行在做好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开展自愿性信息披露,促进了银行业信息披露有效性整体水平的提升。但与成熟市场相比,境内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有效性建设尚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不高。多数上市银行进行信息披露多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不是将自觉披露信息视为银行应承担的义务和广大投资者应享有的权利。披露信息时,上市银行对公众投资者的需求关注和回应不足,常采用较为条文化、格式化的信息,缺乏与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意愿。个别银行能少披露则少披露,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尽责不足。在信息披露具体环节上,表现的是对规则的机械遵守,而不是与投资者的真诚沟通。自愿性信息披露开展不足亦导致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内容相近,形式雷同,缺乏特色。  不充分披露的现象普遍存在。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多为“表面化”披露,未真正触及公司深层次信息。其披露或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揭示不足,或对敏感事项遮遮掩掩,或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此外,上市银行定期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多为自证清白、无关痛痒的“”表述,缺乏投资者关注的有关银行及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具有实质内容的前瞻性信息。  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披露及时性方面存在“好消息披露行动迅速,坏消息披露姗姗来迟”的现象。上市银行在披露好消息时往往反应迅速,通常会在事件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好消息公之于众;但对于“坏消息”或“中性消息”则往往采取观望、拖延的披露态度,导致“市场传言满天飞、公司消息未见来”的现象时有发生。  信息披露可读性不强。一方面,上市银行披露的信息过于专业,未能充分考虑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实际理解和分析能力,导致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存在解读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上市银行普遍机构数量和层级较多,业务多元且复杂,部分银行对于其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项未及时进行披露,披露时信息的有效性已大为减损,进而使投资者失去阅读兴趣,甚至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市场经济及其自身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未把市场、银行客户和投资者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从信息需求角度看,目前国内许多大型上市银行的背后代表政府的控股股东往往不是市场信息的真正需求者,他们更习惯于通过行政方式而非市场手段去了解上市银行的相关信息,而中小股东往往亦缺乏对市场的足够关注和理性判断,“搭便车”及投机心理居多。上述原因造成信息供求双方博弈作用的发挥十分有限,“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供需双方之间也习以为常,进而助长了上市银行无意致力提升信息的有效性。从信息供给角度看,境内上市银行多为国有企业,其高级管理人员产生、选择及其薪酬制度的非市场化约束限制使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总体上缺乏监督与激励管理层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银行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内生动力不足。  此外,与国外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违法或违规银行动辄开出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巨额罚单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及处罚力度不足。违规行为成本收益比的失衡,使个别上市银行视规范制度为空文,甚至不惜铤而走险,选择违规披露。  提升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建议  相比于一般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脆弱性、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作为具有特殊资产负债结构的企业,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负债性存款,自有资本金占比很低,一旦出现流动性不足和偿付危机,即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挤兑。作为国家的金融重器和资本市场的稳流器,银行出现风险或倒闭可能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银行业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突出。上述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公司透明度,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在借鉴境外上市银行和资本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必要以广大客户和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从以下方面持续推进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建设。  优化股权结构,强化监督制衡机制。股权结构合理化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要基础。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大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一股独大,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约束;独立董事、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尚显薄弱,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若长此以往,银行将因缺乏足够的经济利益驱动而怠于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可喜的是目前已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始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期通过增强多元的外部约束力量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同时,应进一步强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监督职能,积极培育银行内部的权力制衡文化。  重视存款人的利益,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加强信息披露有效性。上市银行应从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角度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强化所披露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持续拓展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切实维护客户、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决策权等合法权益。同时,上市银行应进一步优化披露形式,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进一步增强披露信息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并通过积极探索和应用新兴信息交流媒介不断丰富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披露途径和手段,加强对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关注和回应,使其成为法定信息披露渠道之外,投资者了解公司情况的重要途径。  强化行业监管,健全和完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公司治理,完善信息披露,外部环境十分重要。建议进一步强化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加大对违规披露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健全上市银行退市机制,完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和保护机制。同时,建议监管机构建立和完善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评价体系,推进分行业、差异化的合规监督与考评机制,通过加强监管指导,增强上市银行有效披露信息的能动性,进而推动银行不断提升运作透明度和披露有效性。  加强中介机构自律,提升中介机构独立性。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生命力在于其在专业性和独立性等方面的公信力。但近年来,中介机构功能错位、参与违规事件的情形屡见不鲜,使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诚信产生质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落实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奖惩机制,确保中介机构在提升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服务和监督作用。  强化媒体和公众监督,形成社会监督合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及时、准确地将上市银行的违规披露行为或披露暗点曝于大庭广众之下,有利于推动上市银行提高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并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应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使其成为维护市场秩序、推动治理完善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总行董事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HN025)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视频: 上海:手机直接读出银行卡信息? 超出2厘米不起作用 141128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上海:手机直接读出银行卡信息? 超出2厘米不起作用 141128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银行短信要满一个月才起效吗_百度知道
银行短信要满一个月才起效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两块钱一个月,从银行卡里面扣。我也刚办理的。望给分
我知道,我是上个月办理十几号开通的…要等这个月的十几号才生效吗…要满一个月才可以吗?
我知道,我是上个月办理十几号开通的…要等这个月的十几号才生效吗…要满一个月才可以吗?
其他类似问题
银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银行核查账户身份信息 银行办业务要带有效证件
发布日期:
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今晚网讯 (渤海早报记者 张兆瑞)从即日起,中国银行开始核实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身份信息真实性。市民到中国银行办理业务时,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目前,已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开展存款账户身份信息核实工作。
  近日,中国银行在其官网显著位置发表声明,自即日起至日止,对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身份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在此期间,个人客户到中国银行办理业务时,需根据核查工作要求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有证件信息不完整或者个人客户信息变更的情况,应到柜台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证件信息补充或变更事宜。如果客户已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请出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依据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信息真实性核实工作的指导意见》,下述两类情形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需参加此次个人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首先是原开户证明文件为非居民身份证件;其次是日(含)以前开立且之后未进行身份核实的。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本市存款人如持有居民身份证件,可通过向开户银行重新出示居民身份证件方式进行身份信息核实;如尚未获得居民身份证件,可通过提供相关身份证件或证明到开户银行进行身份信息核实。
  据了解,本市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也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正在进行账户核查、清理工作。建设银行天津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们建设银行每个网点都有专人来处理个人信息核查工作,且已完成本市238万个账户信息核查工作,约占应查账户总数的4成。&银行负责人提醒客户,如果手中持有银行未核实账户,需携带个人有效证件到所属银行配合办理账户核实,以免影响账户使用。
【编辑:王朝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一个月利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