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京冀,42亿是双层大蛋糕糕怎么分呀:

逍遥股海: 42万亿元蛋糕!一张图看懂京津冀一体化受益股。(证券时报网) $唐山港(SH601000)$ $冀东水泥(SZ00040... - 雪球&:42万亿元蛋糕!一张图看懂京津冀一体化受益股。(证券时报网)
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专家:京津冀一体化应共同做蛋糕而不是抢蛋糕
订东北网彩信手机报,移动发KTDBW到, 联通发DBWY到
电信发DBWY到。 
东北网手机版   搜索微信号dbwhlj关注东北网
  这一次,京津冀一体化真的开始了。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由此进入快车道。
  尽管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已提出至少十年,但北京、天津与河北三地间纠葛于利益、规划与未来间的博弈,让这一美好的愿景在很长时间里,都被揶揄为&京津竞争、河北苦等&。
  在这片人口稠密、区划复杂的土地上,面对着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推行一体化无疑是高难度动作。如今的京津冀如同一辆三轮驱动的战车,只有轮子朝一个方向转才能前进,而不是原地打转,而这时就需要一个足够权威的指挥官。
  兵马未动已有&蝴蝶效应&
  京津冀一体化广受期待
  京津冀一体化的消息,已经引发&蝴蝶效应&。在这片总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酝酿着变化的风暴。
  3月28日,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尽管依然人声鼎沸,黑龙江人陈红却对本报记者担忧地说,听说不久就要搬迁,她已经开始做准备了。按照北京的规划,几个月内,就会为这个巨大的批发市场在河北找好&落脚地&。
  同一天的河北保定市,从火车站出发的看房班车紧急增加班次,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看房者挤满了各个售楼中心,有的楼盘甚至一天提价数次。
  虽然京津冀一体化兵马未动,但这个概念在近期带来的反响,足以证明外界有着很高期待。
  3月19日,有传言称,河北保定市已被初步确定为&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这一消息当天就震动了资本市场,保定本地股当天至少有6只涨停,这一涨势甚至带动了整个河北板块的大涨。而当天,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
  尽管官方迅速辟谣,但仅仅一周后的3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明确表示将保定作为重要战略支点,构建京津保大三角核心区。这个地图上的等腰三角形区域,无疑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聚焦点。
  在专家看来,保定楼市过热缺乏理性,甚至不乏炒作嫌疑。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保定来说是长期利好因素,但应逐渐释放,而不是短期内&透支&。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保定楼市本身缺乏上涨动力,如果靠现在的利好消息与外地的投资客拉动快速上涨,后期可能大幅回落。
  &如果河北的房价也高涨,那就等于把北京的城市病演变成了区域病,适得其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表示。
  当然,毋庸置疑的是,京津冀一体化在最近达到了空前的热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沈瑾认为,这种热度与当下三地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密不可分。
  三地之间因地缘上的接近,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一体化对于京津冀来说,都是一个必然的选项。解决城市病的急迫需要,与创新需求的导向激励,使得京津冀一体化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以雾霾为例,在2013年十大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河北独占七席,地点环绕京津。这些搬不走的&烟囱&,使得环保部在去年专门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防治行动计划。仅仅防治雾霾这一项,就需要三地之间通力合作,非一省一城独力可支。
  在更广范畴内的经济转型与升级,则更使得这三地对于融合发展有着更高期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认为,在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之下,京津冀都有着转型压力,如果发展得好,这一区域可能成为增长的动力。
  &除了体制机制之外,还有几方积极性的问题,而河北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沈瑾表示。在这个独特的&一个首都、两个直辖市、三个行政区&中推行一体化改革,让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人充满期待。
  从&单相思&到&三厢情愿&
  京津冀一体化的曲折历程
  京津冀一体化已提出多年,但也同样耽搁多年。在梳理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时不难发现,三地融合的进程早已开始,却始终难以推动。
  早在2001年,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就提出大北京规划,引起众多反响;2004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京津冀有关城市负责人,就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一些原则问题达成&廊坊共识&;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京津冀应在多方面协作;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收入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
  真正的进展出现在2013年,习近平提出北京、天津应谱写&双城记&,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习近平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很长时间里,面对着北京、天津这两大直辖市,急切想要与之结伴而行的河北,都如当地媒体所形容的那样:&单相思&。
  仅从规模上看,京津冀一体化的难度就让人生畏。北京、天津与河北三地总人口数超过1亿人,这个数字在世界人口排名中,也仅落后于十几个国家。三地总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仅仅略小于整个朝鲜半岛,大于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主权国家面积。
  三地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同样横亘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之前。据北京市官员透露,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北京、天津两个城市太胖,周边的其他城市太瘦,从三地发展情况看,这一概括极为准确。
  在2013年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上,北京3360元,天津2726元,河北1882元;在211大学数量上,北京26所,天津4所,河北则只有1所;在城镇人口比率上,到2012年,北京和天津分别达到86.20%和81.55%,而河北却只有46.80%;在央企数量上,总部在北京的有90家,天津与河北则均为0家&&
  &北京和天津两个大的直辖市,其辐射带动作用,远远小于它们的虹吸作用。河北围绕着京津,全中国都往北京跑,河北自然不例外。&沈瑾分析说,河北过去为北京和天津的付出很大,但&得到的和付出的是不均等的&。
  尽管在发展水平上与京津相差甚远,但河北有着京津所羡慕的土地空间,截止到2012年,每平方公里上需要养活的人数,京津冀分别是1261人、1183人、386人。
  赵弘认为,这种不均衡是河北的优势。在一体化进程中,周边区域的优势主要就是生态优势和成本优势,但污染严重的河北,如今只能抓住房价、地价低的成本优势。
  &总书记的话里有鼓励,但是也隐含着批评。&张占斌告诉记者,习近平讲话中提出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就是批评此前的京津冀合作中,没有找到区域合作共赢的利益机制。沈瑾认为,可以参照欧盟的协作方式,&那么多国家间的良好协作都能做到,我们在一个国家内当然也可以&。
  赵弘认为,基于财税体制的利益协调、合作与共享机制应该完善,&马克思讲过一句话,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让自己出丑。如果不解决利益问题,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如今,在最高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之下,原先困扰于各自利益的三省市,终于可以坐下来积极推进协作,开始漫长而值得期待的转型之路。各有需求的京津冀,抛下包袱,摆出了&三厢情愿&的合作姿态。
  共同做蛋糕而不是抢蛋糕
  合力打造一体化雏形
  40分钟,这是北京、天津与保定三地间高铁所需要的大致时间。到2015年保津城际铁路通车后,这一切将成为现实。
  类似这样的愿景,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已经逐渐触手可及。在习近平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讲话中,明确了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的思路。这意味着,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已经开始的大气污染治理合作一道,成为这三地间合作的&先头兵&。
  绝大多数官员、学者认为,政府当下需要着力搭建合作的平台,解决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顶层设计&作为习近平提出的7点要求中的第一项,成为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3月25日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建议,应尽快出台&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建立常态化的&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共谋发展。
  沈瑾认为,京津冀之间谈区域协作这么多年,现在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推动:一是行政层面,三地之间的协调需要&相当级别的行政推动力&,否则效率会很低;二是制度层面的推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如果不做好顶层设计,即使把北京五马分尸,也满足不了大河北的需求。&赵弘表示,尽管河北11个地市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秩序很乱,尚未做到资源的整合。河北省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省委书记周本顺强调,&要从大局出发&,&要完善层级结构&,&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下去&。
  资源的再分配如何进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摆正,也成为下一步合作的焦点。
  &京津冀应该共同做蛋糕,而不是抢蛋糕。&作为&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者,赵弘认为,北京需要更多借助相关资源进行创新,同时有序、有步骤地与河北合作,将整个区域带动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将现有资源拿出来分。
  沈瑾建议,京津冀将过去的垂直分工变为区域内的水平分工,改变过去各地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大的科研院所囤积了大量的人才,在北京搞研发,这是首都先天具备的优势,但是制造、物流等下游功能,应该在水平分工中交给河北。&
  沈瑾认为,应该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调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上的优惠或者提高,表明对于不同地区分工的导向。各个地区可以争利益,但需要用这些政策表明,在京津冀区域内不鼓励争小利、损大局。
  从京津冀三地负责人的表态来看,分工正在逐渐明确,三地间的对接工作也已悄然开始。
  今年,河北将新增2亿元奖补资金,支持承接京津地区优势产业项目。河北省对接北京的卫生、教育、批发等功能转移的工作也已经开始,例如,保定将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而廊坊将加大对接北京科技、教育、医疗、会展等功能性资源。
  京津冀一体化的雏形需要多久才能实现?这个问题暂时无解,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次不会像过去10年那样停滞不前。赵弘认为,如果能抓住核心问题,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而7年之后的2020年,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年份。
   来源:
    频道主编:
 【我要收藏】【】【】【】【】
一夜间沿街店铺遭土
一夜间沿街店铺遭土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揭一线女星奢华生活
亚洲最性感撩人的女星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京津冀大气治理再上一程 外埠企业争分蛋糕|京津冀|大气|外埠_新浪新闻
  京津冀大气治理成为今年来持续关注的焦点。日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即将落地,由此拉动的投资超过百亿元。此外,九月份北京大阅兵临近,及2022年冬奥会申办的成功,意味着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区域内大气治理企业有望率先受益。其中区域内有较大订单支撑的脱硫脱硝细分领域将迎来持续共振。清新环境(002573,股吧)、三聚环保(300072,股吧)和龙净环保(600388,股吧)等区域内的环保股,会有持续炒作的机会。
  大气治理政策更细化
  发改委日前发文表示,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率先突破战略,推动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的出台,将继续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并有望带来超过100亿元的投资。
  随着2022年冬奥会申办的成功,“冬奥蓝”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奥组委根据空气现状提出目标:2015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5.2%,2017年将比2012年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2022年赛期预计与2012年相比下降45%左右。同时,作为冬奥会举办省份,河北印发了《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针对重点城市提出了差异化的治理方案,并就河北如何优化能源结构、重点行业的VOCs治理和达标限期治理等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治理措施。
  以上政策的落实将直接为大气治理行业带来巨大市场,尤其会更加细化大气治理领域。大气污染排放的来源主要来自于火电,其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因此彻底改变空气质量首先要在火电的脱硫脱硝方面严加治理。目前我国脱硫除尘基本发展成熟,未来增量来自于环保标准的提高,脱硝目前刚刚起步,未来几年将快速发展。
  关注区域内订单充裕脱硫脱硝公司
  目前A股市场上,脱硫脱硝概念的上市公司主要有25家。其中包括脱硫脱硝综合治理、脱硫装置、脱硫催化剂、脱硫脱硝检测等细分领域。
  京津冀区域内,脱硫脱硝综合治理的上市公司有北京地区的天壕节能(300332,股吧),公司于2014年初设立子公司天壕环保,进行工业烟气综合治理(脱硫脱硝除尘等)工程和技术服务,正式涉足工业烟气治理领域。公司相关人员表明,工业烟气治理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脱硫装置领域,清新环境集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研发、脱硫系统设计、湿干法脱硫装置制造、脱硫特许经营于一体,公司建造的脱硫装置累计投运量占全国脱硫装置投运总量的2.45%,市占率稳定在前十名左右,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下属的大中型燃煤电厂,主要隶属于大唐、华能、中电投、神华、华润等集团。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到31.8%。公司运营业务包括河北丰润电厂脱硫特许经营项目、内蒙古托克托电厂脱硫特许经营项目、山西武乡电厂脱硝BOT等多个大型电厂项目。去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承接新疆、大唐、天津等发电厂多个烟气脱硫提效改造项目,此外,公司还在波兰设立全资子公司SPC欧洲公司开拓国际业务。
  在脱硫催化剂生产领域,北京地区的上市公司京运通(601908,股吧),2013年收购山东天璨100%股权涉足大气污染治理业务。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外惟一能够生产无毒脱硝催化剂的厂家,该脱硝催化剂主要应用于燃煤电厂、水泥、钢铁、玻璃等生产领域的烟气氮氧化物治理。2015年年初已有7000万元订单,随着山东等省份传统有毒催化剂处置按照危废处置的严格实施,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机构乐观预计2015年可达到7亿元收入。
  生产脱硫催化剂的还有北京的三聚环保,公司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一级生产供应商与A类供应商,201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2.79%。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石油炼化行业实现脱硫催化剂、净化剂等剂种销售收入77713.80万元,较上年增长18.94%,并承接山西省“脱硫新技术工艺”等煤化工转型升级等多个项目。同时延续冀东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华北油田等油气田形成的“一站式”脱硫服务网点的脱硫业务,并扩大脱硫服务规模。目前,公司在各网点累计提供的“一站式”脱硫服务装置共415套。脱硫脱销检测领域,雪迪龙(002658,股吧)2014年度累计分析系统的销售、生产及库存量共计8562套,其中库存量2014年同比增加219.94%,公司表示主要由于大量在手订单正在履行,根据订单情况增加储备。同样脱硫脱硝检测业务的还有先河环保(300137,股吧),公司近一个月来在京津冀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先后中标多个空气监测项目,中标额总计超过3500万元。此前与当地政府合作的“全省重点污染源视频监控项目”及“河北环境质量和污染源GPRS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两个项目效果显著。
  外埠企业争分蛋糕
  除了京津冀区域内的大气治理企业近水楼台外,外埠的大气治理企业也看到了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机会持续加码。龙净环保、三维丝(300056,股吧)等上市公司,其业务都开始向京津冀地区辐射,并在京津冀区域内设立子公司,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来京津冀开拓环保业务。
  龙净环保的除尘、脱硫、脱硝、气力输送等环保主导产品保持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技术领先水平,已成为国内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技术及产品类型最全的环保企业,公司在天津设立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涉及烟气脱硫设备、除尘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等。但子公司业绩却不尽如人意,去年年报显示,净利润亏损92万元。
  从事袋式除尘器核心部件的三维丝今年6月公告显示,公司以定增现金合计2.52亿元收购洛卡环保100%股权,洛卡环保已掌握了尿素热解制氨技术、SCR脱硝技术、SNCR/SCR混合法脱硝技术、SNCR脱硝技术等核心技术,是国内少数拥有SNCR/SCR混合法技术及关键设备实践应用业绩的设备提供商之一。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294.67%。此外,公司设立天津三维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节能环保、新材料技术开发等业务。
中国如何打掉安倍们手里的台湾牌和南沙牌,这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核心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可以说,中国和平解决菲占南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日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日本反华右派手中再无反华牌,它就服气了,中日友好就不可逆转了。
这些像红卫兵一样拿红缨枪逼着明星和富人捐款的人,自己恰恰一毛钱都没捐。马云应该庆幸自己没有生在旧社会,要不然恐怕早被“斗地主”了吧?其实,那些逼捐者或许不知道,马云在去年捐了146.5亿元,至今仍是中国首善。
当大家都清楚大街上有个疯子狂砍人,想听听有关方面的权威说法和解释时,传统媒体却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地在报道消防队员勇救下不了树的小猫时,大家如何看你那掉了一地的公信力?这就如同此次天津大爆炸,全世界都在看天津时,天津的媒体在看动画片。
媒体说了: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编制并不属于中国消防系统,而是交通部公安局的派出机构,其组建的消防支队,也与公安消防并非一个系统,实际由国企天津港出资发放薪水。好复杂的人事关系,反正我读书少,被绕晕了。|||||||||||
最新播报:
专家:京津冀一体化应共同做蛋糕 而不是抢蛋糕
  炒商海春作(新华社发)
  这一次,京津冀一体化真的开始了。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由此进入快车道。
  尽管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已提出至少十年,但北京、天津与河北三地间纠葛于利益、规划与未来间的博弈,让这一美好的愿景在很长时间里,都被揶揄为“京津竞争、河北苦等”。
  在这片人口稠密、区划复杂的土地上,面对着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推行一体化无疑是高难度动作。如今的京津冀如同一辆三轮驱动的战车,只有轮子朝一个方向转才能前进,而不是原地打转,而这时就需要一个足够权威的指挥官。
  兵马未动已有“蝴蝶效应”
  京津冀一体化广受期待
  京津冀一体化的消息,已经引发“蝴蝶效应”。在这片总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酝酿着变化的风暴。
  3月28日,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尽管依然人声鼎沸,黑龙江人陈红却对本报记者担忧地说,听说不久就要搬迁,她已经开始做准备了。按照北京的规划,几个月内,就会为这个巨大的批发市场在河北找好“落脚地”。
  同一天的河北保定市,从火车站出发的看房班车紧急增加班次,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看房者挤满了各个售楼中心,有的楼盘甚至一天提价数次。
  虽然京津冀一体化兵马未动,但这个概念在近期带来的反响,足以证明外界有着很高期待。
  3月19日,有传言称,河北保定市已被初步确定为“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这一消息当天就震动了资本市场,保定本地股当天至少有6只涨停,这一涨势甚至带动了整个河北板块的大涨。而当天,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
  尽管官方迅速辟谣,但仅仅一周后的3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明确表示将保定作为重要战略支点,构建京津保大三角核心区。这个地图上的等腰三角形区域,无疑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聚焦点。
  在专家看来,保定楼市过热缺乏理性,甚至不乏炒作嫌疑。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保定来说是长期利好因素,但应逐渐释放,而不是短期内“透支”。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保定楼市本身缺乏上涨动力,如果靠现在的利好消息与外地的投资客拉动快速上涨,后期可能大幅回落。
  “如果河北的房价也高涨,那就等于把北京的城市病演变成了区域病,适得其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表示。
  当然,毋庸置疑的是,京津冀一体化在最近达到了空前的热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沈瑾认为,这种热度与当下三地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密不可分。
  三地之间因地缘上的接近,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一体化对于京津冀来说,都是一个必然的选项。解决城市病的急迫需要,与创新需求的导向激励,使得京津冀一体化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以雾霾为例,在2013年十大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河北独占七席,地点环绕京津。这些搬不走的“烟囱”,使得环保部在去年专门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防治行动计划。仅仅防治雾霾这一项,就需要三地之间通力合作,非一省一城独力可支。
  在更广范畴内的经济转型与升级,则更使得这三地对于融合发展有着更高期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认为,在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之下,京津冀都有着转型压力,如果发展得好,这一区域可能成为增长的动力。
  “除了体制机制之外,还有几方积极性的问题,而河北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沈瑾表示。在这个独特的“一个首都、两个直辖市、三个行政区”中推行一体化改革,让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人充满期待。
  从“单相思” 到“三厢情愿”
  京津冀一体化的曲折历程
  京津冀一体化已提出多年,但也同样耽搁多年。在梳理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时不难发现,三地融合的进程早已开始,却始终难以推动。
  早在2001年,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就提出大北京规划,引起众多反响;2004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京津冀有关城市负责人,就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一些原则问题达成“廊坊共识”;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京津冀应在多方面协作;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收入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
  真正的进展出现在2013年,习近平提出北京、天津应谱写“双城记”,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习近平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很长时间里,面对着北京、天津这两大直辖市,急切想要与之结伴而行的河北,都如当地媒体所形容的那样:“单相思”。
  仅从规模上看,京津冀一体化的难度就让人生畏。北京、天津与河北三地总人口数超过1亿人,这个数字在世界人口排名中,也仅落后于十几个国家。三地总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仅仅略小于整个朝鲜半岛,大于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主权国家面积。
  三地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同样横亘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之前。据北京市官员透露,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北京、天津两个城市太胖,周边的其他城市太瘦,从三地发展情况看,这一概括极为准确。
  在2013年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上,北京3360元,天津2726元,河北1882元;在211大学数量上,北京26所,天津4所,河北则只有1所;在城镇人口比率上,到2012年,北京和天津分别达到86.20%和81.55%,而河北却只有46.80%;在央企数量上,总部在北京的有90家,天津与河北则均为0家……
  “北京和天津两个大的直辖市,其辐射带动作用,远远小于它们的虹吸作用。河北围绕着京津,全中国都往北京跑,河北自然不例外。”沈瑾分析说,河北过去为北京和天津的付出很大,但“得到的和付出的是不均等的”。
  尽管在发展水平上与京津相差甚远,但河北有着京津所羡慕的土地空间,截止到2012年,每平方公里上需要养活的人数,京津冀分别是1261人、1183人、386人。
  赵弘认为,这种不均衡是河北的优势。在一体化进程中,周边区域的优势主要就是生态优势和成本优势,但污染严重的河北,如今只能抓住房价、地价低的成本优势。
  “总书记的话里有鼓励,但是也隐含着批评。”张占斌告诉记者,习近平讲话中提出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就是批评此前的京津冀合作中,没有找到区域合作共赢的利益机制。沈瑾认为,可以参照欧盟的协作方式,“那么多国家间的良好协作都能做到,我们在一个国家内当然也可以”。
  赵弘认为,基于财税体制的利益协调、合作与共享机制应该完善,“马克思讲过一句话,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让自己出丑。如果不解决利益问题,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如今,在最高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之下,原先困扰于各自利益的三省市,终于可以坐下来积极推进协作,开始漫长而值得期待的转型之路。各有需求的京津冀,抛下包袱,摆出了“三厢情愿”的合作姿态。
  共同做蛋糕而不是抢蛋糕
  合力打造一体化雏形
  40分钟,这是北京、天津与保定三地间高铁所需要的大致时间。到2015年保津城际铁路通车后,这一切将成为现实。
  类似这样的愿景,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已经逐渐触手可及。在习近平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讲话中,明确了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的思路。这意味着,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已经开始的大气污染治理合作一道,成为这三地间合作的“先头兵”。
  绝大多数官员、学者认为,政府当下需要着力搭建合作的平台,解决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顶层设计”作为习近平提出的7点要求中的第一项,成为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3月25日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建议,应尽快出台“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建立常态化的“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共谋发展。
  沈瑾认为,京津冀之间谈区域协作这么多年,现在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推动:一是行政层面,三地之间的协调需要“相当级别的行政推动力”,否则效率会很低;二是制度层面的推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如果不做好顶层设计,即使把北京五马分尸,也满足不了大河北的需求。”赵弘表示,尽管河北11个地市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秩序很乱,尚未做到资源的整合。河北省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省委书记周本顺强调,“要从大局出发”,“要完善层级结构”,“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下去”。
  资源的再分配如何进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摆正,也成为下一步合作的焦点。
  “京津冀应该共同做蛋糕,而不是抢蛋糕。”作为“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者,赵弘认为,北京需要更多借助相关资源进行创新,同时有序、有步骤地与河北合作,将整个区域带动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将现有资源拿出来分。
  沈瑾建议,京津冀将过去的垂直分工变为区域内的水平分工,改变过去各地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大的科研院所囤积了大量的人才,在北京搞研发,这是首都先天具备的优势,但是制造、物流等下游功能,应该在水平分工中交给河北。”
  沈瑾认为,应该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调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上的优惠或者提高,表明对于不同地区分工的导向。各个地区可以争利益,但需要用这些政策表明,在京津冀区域内不鼓励争小利、损大局。
  从京津冀三地负责人的表态来看,分工正在逐渐明确,三地间的对接工作也已悄然开始。
  今年,河北将新增2亿元奖补资金,支持承接京津地区优势产业项目。河北省对接北京的卫生、教育、批发等功能转移的工作也已经开始,例如,保定将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而廊坊将加大对接北京科技、教育、医疗、会展等功能性资源。
  京津冀一体化的雏形需要多久才能实现?这个问题暂时无解,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次不会像过去10年那样停滞不前。赵弘认为,如果能抓住核心问题,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而7年之后的2020年,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年份。记者 刘少华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奶油生日蛋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