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姓起源的调查报告照片

厉姓氏起源的资料_百度知道
厉姓氏起源的资料
关于厉姓氏起源,我看你写的特别好,有没有参考资料你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成为厉姓的一支.周宣王姬静执政时。 孙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三国时。 李姓改为厉姓;.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有个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改名为随国。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遂成厉氏,追改李晋族人为厉姓,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源于西周,春秋时,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 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以谥号为姓,谥号为&quot,史称齐厉公,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不准其恢复李氏,吴国皇帝孙皓。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李隆基执政后,事败被诛;厉&quot
其他类似问题
姓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厉姓,在《》中排名第247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厉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出自远古时期神农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远古帝王炎帝神农氏,亦称厉山氏。  在史籍《风俗通》中记载:“厉山,古列山氏之后,一曰厉山氏,即连山氏。又即烈山氏,即炎帝神农氏也。”  相传,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联盟的首领,是少典娶有蟜氏之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  烈山又称列山、厉山、连山等,故而炎帝又称列山氏、厉山氏、连山氏。  在神农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厉山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厉氏、山氏,以及列山氏、连山氏、烈山氏等等。&nbsp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时期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齐厉公,属于以谥号为氏。  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在齐国君主齐厉公姜无忌执政时期(公元前824~前804年),昏愦暴虐,时常滥杀无辜,齐国上下人等皆痛恨之,于是在周宣王二十六年(齐厉公二十年,公元前804年),众大夫联络胡公姜静之子杀死了齐厉公。  在那场动乱中,胡公姜静之子亦皆战死,齐国人遂拥立齐厉公之子姜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一上台,便把参与弑杀齐厉公的七十余名大小大夫全部处死。  齐厉公被杀后,周宣王赐其谥号为“厉”,以贬戒其政,史称齐厉公。在齐厉公的嫡、庶子孙中,皆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厉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厉氏正宗。&nbsp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诸侯国厉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周朝时期,有个诸侯国厉国,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所在地在今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  到了西周中期,厉国改名为随国。随国自从西周中期登上历史舞台后,便同近邻楚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国人中有以先国名为姓氏者,称厉氏;亦有以后国名为姓氏者,称随氏、曾氏,至隋朝初年,随氏大都依例改为隋氏,成为当今隋氏主体。&nbsp  第四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三国时期孙吴国宗室孙秀,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时期,孙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孙皓执政,由于他厌恶宗亲大都督孙秀,屡屡欲加以谋害,因此孙秀在孙吴建衡二年(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农历9月,被迫逃奔晋武帝,并携走不少军队,因此孙皓忿而改其姓氏为“厉”。  在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所有族人皆因此成为厉氏,世代相传至今。&nbsp  第五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堂时期宗室李晋,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唐朝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即位,恢复了大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唐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新唐帝,是为唐少帝。于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唐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之功被唐睿宗立为太子。  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农历8月,唐睿宗传位于太子,自己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唐玄宗。  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唐玄宗,扶立新兴王李晋。李隆基提前获悉,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大臣、宦官于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先发制人,赐死太平公主,诛杀新兴王李晋,其后蔓抄尽诛其余党,改元为“开元”。  唐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同时沙汰僧尼,遣散二十六万九千余僧尼还俗恢复生产,并禁民间铸佛像写经,削减了无谓的粮钱支出,致使天下富庶;同时选在京官吏中有才识者分派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财务、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此后,唐朝进入了开元~天宝长达四十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唐王朝内部致命的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  李隆基登基为唐玄宗后,诏令将新兴王李晋及其族人皆改姓为厉氏,且世代不准其恢复李氏。此后,该支李唐宗室族人皆称厉氏,世代相传至今。&nbsp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郭尔罗斯氏族,属于以宗教信仰汉化为氏。  蒙古族郭尔罗斯氏族,是元朝时期豁罗剌思氏的分支后裔,世居沾河(今吉林省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有满族引为行时者,满语为Gorlos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郭尔罗斯氏族多冠汉姓为厉氏、郭氏、高氏等。  蒙古族、满族厉氏的来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在历史上,蒙古族郭尔罗斯前旗喇嘛庙里,每年农历1月都要举行祭拜足戒比丘(弥勒佛)的麦德尔经会,农历6月要举行祭拜上师(喇嘛)的伊日乃经会。在这两次经会中的农历1月7~8日、农历6月14~15日,都要举行“查玛舞”,即俗称的“跳鬼”庙会。所有喇嘛庙附近的各族群众都特地来赶庙会,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查玛舞演出。  关于“查玛舞”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居主流的一种传说是:  古时候,有一个生性残暴、无恶不作的国王,名叫郎达尔玛,他所杀的人血都流成了河,国人都想杀死这个暴君。可郎达尔玛是个刀枪不入的人,只有咽喉一处可以入剑。谁有这种能力呢?这时有一位莫日根(神箭手)来到了王城。  莫日根知道郎达尔玛喜好观赏舞蹈,他就化装成艺人,戴上面具,把箭驽藏在宽大的袖子里进宫去跳舞。郎达尔玛看他跳得滑稽可笑,不时抬头狂笑。莫日根抓住机会,一箭射中郎达尔玛的咽喉,杀死了这个暴虐的国王,然后骑上一匹黑色的骏马马跑了。郎达尔玛的武士们立刻去追,却哪里知道莫日根的白龙马是用墨染成黑色的,莫日根骑马越过河后,马毛洗得雪一般白,武士们只追骑黑马的,因此再也找不到莫日根了。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莫日根,也为了祈福消灾,就跳起了化装的查玛舞。  查玛舞后来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辽东地区的吉林、辽宁、黑龙江流域。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农历3月,康熙大帝巡视吉林乌拉,极力提倡喇嘛教。之后,慢清政府拔专款在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修建了“德寿寺”、“广庆寺”,从此,喇嘛教和查玛舞进入辽东。  查玛舞属于“傩文化”范畴,舞者头戴假面。查玛舞一般有七十人、五十人两种,扮演的人物共分为八组:第一组是二十一度母(蒙语“达喇额客”),第二组是鹿神(蒙语“宝格”),第三组是海螺神(蒙语“阿斯尔”),第四组是八部鬼众(蒙语“额尔伯亥”),第五组是四厉鬼(蒙语“都呼莫”),第六组是七煞神(蒙语“道格失得”),第七组是阎王(蒙语“额尔勒格汗”),第八组是老翁(蒙语“额布根”)。舞者根据诸神的身份佩戴假面。  查玛舞不仅祀神,也娱人,是一种历史悠久、兼备宗教、文化、娱乐性质的民俗歌舞,曾在蒙古族居住地区广为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查玛舞逐渐消失。  蒙古族的查玛舞者,大多为世袭,在“都呼莫”舞者中有以角色为姓氏者,称都呼莫氏,汉义就是“厉鬼氏”,后汉化省改简化为单姓厉氏,世代相传至今。得姓始祖  炎帝(神农氏、厉山氏、列山氏、烈山氏、连山氏)、姜无忌(齐厉公)、孙秀、李晋。迁徙分布  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四十六位门阀。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周朝曾谥齐厉公,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称为厉氏。据史料查证,春秋时期,即从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十二诸侯各守疆土,共称周室,其中封于齐国的厉公秉政于公元前824~前816年。齐厉公的后人不忘先祖,均以谥号为姓,形成厉氏。齐厉公被尊为厉氏始祖。  “威弭郡盗,名重文坛。”厉氏中曾有唐朝的道州刺史厉文才使一郡大治。清朝的厉鸮工诗文,成为力主大江南北文坛二十余年的先贤。云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今河北临漳)太守义阳侯厉温,厉温的儿子名厉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厉温的孙子有厉次宗、厉次元两个,其中厉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  至宋朝靖康年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倬人,在宋绍兴年间以举荐任至东京留守,南渡后,先随驾浙江,定居余姚,后来,又由余姚的东阳徙至丹阳,为丹阳厉氏始祖。厉氏族人在丹阳的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族中前谱荡然无存,以前的先祖无从考证。  明朝正统年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布政使,致仕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清乾隆年间,厉国华之后人厉靖,以国华搜集的资料为底本,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氏始迁之祖。厉国华的曾孙有厉永泰、厉永隆、厉永安、厉永志四个,从此开始,丹阳厉氏族人辟为四个分支,至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27年),共历十六世。  厉氏族人在我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朝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朝诗人厉玄(唐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的厉文才;后梁时的大画家归真;宋代被百姓称为“历佛子”的著名好官厉汪,以及清朝学者厉鹗,可以说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荣及子孙的人物:&nbsp郡望堂号郡望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废,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黜,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堂号  范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半树堂:宋朝厉元吉,号“半树”,做乌程尉,后回家隐居。元朝访问宋朝旧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头才回家,坚决不做侵略者的官。  佛子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和堂:资料有待补充。  隐珠堂:资料有待补充。[](1804)()(1814)[](1832)()(1864)()(1866)()(1879)(1900)[](16041948)(1948)(1920)(1931)()(1948)(1948)&nbsp()厉姓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源自西周;  望出南阳:全联典指厉氏的源流和郡望。  威弭郡盗;  名重文坛: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东阳人厉文才,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县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省钱塘人,康熙年间举人,能诗善词,为浙西词派的重要作家,主大江南北文坛二十余年。著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等。  勋铭带砺;  绩茂循良:全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东阳人厉汪,字万顷,隆兴间进士,初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县知县,百姓受其教化,生活安定,称他为“厉佛子”。后官至西外宗丞。&nbsp  五言通用联:  相见亦无事;  不来忽忆君:此联为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厉鹗赠友人联。厉鹗,字太鸿,钱塘人,有《宋诗纪事》。  拂竹鸾惊侣;  经松鹤对群: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厉玄《猴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诗句联。厉玄,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侍御史。  农亩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此联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在旧时封建社会宗族认为:娼、优、隶、卒,即娼妓、戏子、衙役、兵士,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视为辱门楣、败坏家声的贱业。有些家庭、宗族还将贱业扩大到讼师、奴仆、婢女,以及剃头、剔脚、吹手、屠户、轿夫等。尽管有些人以充任保长为荣,但不少宗族也将保长作为贱业。这可能因为保长要奴颜婢膝地伺候官长,身份多少与衙役有些近似;同时他们又狐假虎威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为乡民所侧目。众多的家族和宗族都严禁后裔流入下贱,要求族人帮助已沦为奴婢的族人摆脱困境,并对自甘下贱者予以革谱、出族等惩罚。如有的宗族规定:“为奴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隶者出”、“充任保长者出”等等。&nbsp  六言通用联:  指画巨松称冠;  武学诸子第一: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厉志,字骇谷,定海人。工诗善画。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见者惊为奇迹。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举人厉仲芳,东阳人,以武学诸生举第一名,有将才。曾造战车九车弩,后人用以败金兵。  非显非藏姓氏;  半耕半读人家:此联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nbsp  八言以上通用联:  二百载青毡,蝉联八世;  两三间白屋,鹤隐千秋:此联为江苏省扬州市厉氏宗祠联。全联典指该族的悠久历史。“青毡”,代称士人故家旧物。语出《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夜里在斋中睡觉,有几个小偷进到屋里偷东西。王献之不慌不忙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的旧物,把它放下吧!”群偷惊走。“白屋”,指用茅草盖的房子,也指穷士的住宅。  山水怡情,容州动故乡之恋;  廉明作宰,青田兴去后之怀: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官吏厉文才,东阳人。贞观初为道州刺史,时贼寇猖狂,文才临郡期月,群盗悉平,甚著威爱,后改容州刺史。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青田知县厉升,字文振,无锡人。公廉爱民,致仕归,民立祠祀之。&nbsp厉姓名人厉姓历史名人  厉文才:(生卒年待考),浙江东阳人。著名唐朝大臣。  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登进士第,是金华第一个文武进士,他的学、才、能皆出类拨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许。厉文才在唐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县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  厉才子厉济侍御史,其厉乾耀初任主薄,后至翰林大学士。  厉乾耀之子厉必达登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孙厉元在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厉元长子厉自南登光启乙巳进士,次子厉图南登大中年间进士,仕西川副节度史、天章阁御史。  厉必达次子厉黄仕校修郎,其子厉休,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进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与祖文才公并称“厉氏两都督”。  厉氏子孙在宋朝声誉更为显赫,厉仲祥,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年)中状元,右科第一,官至两淮安抚史,左领卫中郎将,他的刚毅好学,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永康人陈亮(癸丑科状元)看重,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婿翁均为状元历史上极为少见。厉仲祥、厉仲枢、厉仲诠三兄弟皆登进士。  厉仲枢,文武双全,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文武进士第五名,其子厉伫、厉琮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同登进士榜,此即“父子进士”,“兄凝进士”坊之由来,两代五人登进士,《东阳隆庆志》记载:“兄弟同科,惟厉氏矣”。有厉蠲进士,子厉汪进士,孙厉模进士,曾孙厉文翁连续四代的“祖孙进士”,厉汪封西外宗正臣赠太师。  厉文翁登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仕正议大夫,迁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在洋溪开厉府(现在后里村附近),居官四十年,《宋史·名臣传》有记载。&nbsp  厉仲芳:浙江东阳人。著名宋朝将领。厉仲芳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nbsp  厉汪:(生卒年待考),字万顷;浙江东阳人。著名南宋朝大臣。宋隆兴年间进士,初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县知县,百姓受其教化,生活安定,称他为“厉佛子”。后官至西外宗丞。&nbsp  厉鹗:(公元年),字太鸿,又曾字雄飞,号樊榭,又自号花隐;浙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原籍慈溪。著名清朝学者。  幼孤贫,至寄居沙门。性颖悟,初学为诗,便惊长老。稍长,于书无所不窥。清康熙庚子年间举于乡,需次县令将入都,道天津,留滞查氏水西庄数月,竟不谒选而归。  清乾隆初年,举博学鸿词报罢,闻扬州马氏藏书最富,因客之,尽探其秘牒,往来大江南北,主盟坛坫者凡数十年。尝病《辽史》太简,阅四百余年无有为之增益者,乃仿裴世期注《三国志》列,而不就书作注,位摘史文为纲,历引郡书于下,间作案语以断之,成《辽史拾遗》十卷。于辽一代二百年事凡有可考见者,粲然具备。盖亦正史外所不可少之书。又仿计敏夫《唐诗纪事》例,成《宋诗纪事》一百卷。并号赅博。才清逸,  著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秋林琴雅》六卷,《南宋院思录》八卷,《东城杂记》二卷,《增修云林寺志》八卷,《湖船录》一卷,均梓行。&nbsp  厉志:(公元年),字骇谷,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浙江定海人。著名清朝书画家。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兰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眵,而书画益进。捉管疾扫,全以神行,故无不妙。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厉骇谷先生,实则籍居现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著有《白华山人诗抄》。厉姓近现代名人  厉以宁:(1929~),江苏人。著名现代经济学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他是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  历以宁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经济著有大量学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nbsp  厉无畏:(1942~),男,汉族,,浙江东阳人,民革成员,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工业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数量经济、创意产业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主编与合作编辑著作有《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区域经济——战略规划与模型》、《企业实用现代管理方法》、《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前沿》等16本。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9项。&nbsp  厉聚龙:(1941~),江苏无锡人。著名生育医学专家。1963年毕业于无锡医学专科学校中医专科。现任江苏锡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不育不孕专科主治医治、院长助理,医务科长等职。&nbsp&nbsp&nbsp&nbsp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厉姓的来源?_百度知道
厉姓的来源?
可有人知道厉姓的来源么?厉家有什么名人?
下至当代。在东阳宗谱中:“厉山氏,事败被诛;自义夫—赞—然—芝—则—象祖—理用—熙—种—冯—济—楚—贵—奉—不寒—井—厉温—愍,吴国皇帝孙皓,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起于厉山”。现将姜尚至唐朝厉文才的世系排列如下。三国时。周宣王姬静执政时:“吾齐厉公之后也”,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炎帝也、荆楚、以封国名为姓氏,谥号为“厉”。   4:姜子牙—姜永昌—姜叔买—姜仕隆—姜度常—姜无忌(齐厉公)—厉诰—都墨子—用不乌—不夫—用夫—雷夫、河北等地。浙江东阳始迁祖厉文才曾说过、河南。   3。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封上古三皇五帝后裔为诸侯,武王在大封诸侯时。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倬兄弟,国灭为厉乡。《史记、李姓改为厉姓,即今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出自姜姓,中经汉朝厉温。周初,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厉国于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38年)为楚国所灭,义夫,因以为姓。   2,世系排列均很详细,其后支派延流南阳,实渊源有自也,神农氏:“炎帝。据徐州利国镇彭城厉氏族谱记载、孙姓改为厉姓。后又迁居山西,由倬—于定—禁—宛—文—望—申—毅—泽卿—诩—中立—雷甫—庆—衍—世甫—惟贤—铸—霸—雍—稽—文才,成为厉姓的另一支,源于西周。李隆基执政后,遂成厉氏。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姜姓,采纳大臣建议,以谥号为氏.帝皇本纪》云 厉(Lì 厉)姓源出有四,不准其恢复李氏,史称齐厉公,上至周初姜尚。 故厉姓后人尊齐厉公为厉姓的得姓始祖,长于姜水,其中封炎帝神农氏后代于厉国,诏令李晋族人为厉姓:   1,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华厉氏联谊会|厉氏文化研究会|厉氏|厉氏文化|厉姓|厉氏家族|东阳谱牒文化研究会厉氏分会
欢迎光临!今天是
&精彩视频 >>
夏山论坛&>>
厉氏家园&>>
文学艺术&>>
没有任何信息!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地  址:浙江省东阳市横店江南路238号(供销社三楼) 邮编:322118  电  话:  在线QQ:& &&与制作:&&&厉姓历史名人
中华厉氏网 日 && 转载
以出生为序
&厉文才(606-683),浙江东阳人。唐武德九年(626年)进士,贞观元年为道州刺史,平盗靖疆,威爱并著,深得太宗皇帝嘉许。贞观二年被封为宏州刺史兼都督,统领岭南五管之政(邕、容、琼、桂即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及当时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后来,厉文才不慕高官厚禄,急流勇退,以年老念故里,雅爱林泉为由,再三叩拜诚请归里。唐太宗动情,同意辞归故里,并且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厉文才,题目为《赠宏州都督刺史厉文才致仕诗》:&袖手长才世路轻,爱闲那肯鬻荣名。桂冠便欲辞丹陛,策杖还归老古城。效职宁知三仕喜,传家惟有十分清。乐天旨趣谁人喻?好向林泉自濯缨&。诗意颇为遗憾和赞叹,正当加官进爵,帝恩隆宠之际却能急激流勇退,确非常人能及也。厉文才辞官回归故里后,在禹山北麓兴修水利,凿石挖土,自龙虎潭,沿荆溪江(南江)之东北,建造灌渠万余丈,修渠引水,灌田千顷,造福于民。后来人们为纪念厉文才的功德,称为都督堰。
厉玄,唐代诗人。大和二年(828年)登进士第,开成、会昌中,历监察御史、员外郎。出为万年令。大中六年,为睦州刺史。与著名诗人姚合、顾非熊、贾岛、马戴、无可诸人均有交往唱和。所作《从军行》尤为人所称诵,张为《诗人主客图》标举此诗,并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今存诗七首,分别为:《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相和歌辞》、《从军行》、《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元日观朝》。
厉伯韶,〔唐〕宁都人,堪舆大师。宋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105《跋蔡公杂帖》云:&莆人重黄涅盘、厉伯韶两墓师如神,其所点穴,或在高峰,或在旷野,有凤凰展翅、玉带出匣之说。&明代叶盛《水东日记》卷14载:&东广人言其地有宋坟,无唐坟。相传嘉定中有厉布衣者,自江右来广,精地理之学,名倾一时。有经其葬,至今故老,犹能言其处。广州林某者,宋元富家,永乐初中衰,以术者言,祖穴向稍偏所致,因发地而得石,书云:&布衣厉伯韶为林某葬此,千载谷食之地,后学浅识,不许轻改&& 。
厉归真,锦溪(今浙江临安)人,五代后梁画家,自号迂疏子,道士。为道而无道装,常着布袍,徘徊于市巷,整日于酒肆狂饮,人皆莫测。后梁太祖朱晃(907-913年在位)问他:&卿有何道?&归真回答说:&衣单爱酒,以酒御寒,用画偿酒,此外无能。&梁祖然之。工八分书,擅画牛虎鸷禽、山水竹雀,绰有奇思。赵希鹄评其牛说:&远视如活,近视有未工处。&有人评其虎说:&毛色明润,其视眈眈,有威加百兽之意。&尝作棚于山中大木上,下观虎之真态,或自衣虎皮,跳踯于庭,以仿其势。所以他的画着意写真,笔简意尽,气韵萧爽。南昌信果观中有三官殿,夹纾塑像,乃唐明皇时所作,体制妙绝。常患雀鸽粪秽其上,归真乃画一鹞于壁间,自是雀鸽无复栖止。画迹有《出林虎图》、《渡水牛图》等。元代尤氏藏有《牛图》,题有&庚辰(920年)十月,锦溪迂疏子作&字样。
厉昭庆,〔宋〕建康丰城(今江西丰城)人,一作建宁(今福建建宁)人。初仕南唐,为翰林待诏。开宝末随李后主入宋,授图画院祗侯。工画佛像,尤长于观音。凡画古今人物,至于衣纹生疏亦能分别,前辈殆不及。每欲挥笔,必求虚静之室无尘埃处,覆其四面,止留尺余,始肯命意,其专谨如此。人有问者,以陆探微去梯之事答之。故其笔精色泽,久而如新。按登楼去梯乃故其笔精色泽,久而如新。按登楼去梯乃顾骏之,并非陆控微。
厉延福,〔宋〕画家,善画人物。徽宗所题人物画册内,有王端、周舫、厉延福、句龙爽、崔白等姓名。
厉寺正,〔宋〕诗人。诗作有《贺乔丞相》、《贺郑丞相》等。
厉元范,〔宋〕词人。
厉德斯,号直方,馀姚(今属浙江)人。宋高宗时,厉德斯的妹夫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依附者甚众,独在家乡当 &里正&(类似村长或乡长)的厉德斯不以为然。咏百端威胁,他卒不屈。及秦桧死,他遣人致曹咏《树倒猢狲散赋》一篇。后因以&树倒猢狲散&比喻以势利相结合的人,为首者一倒台,依附的徒众即四散。
厉汪,字万顷,〔宋〕浙江东阳人,著名南宋大臣。南宋隆兴年间(年)进士,初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县知县,百姓受其教化,生活安定,称他为&厉佛子&。后官至西外宗丞。
厉仲祥,又名仲方(),字约甫,浙江东阳人,移居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举武状元。该科共取58名武进士,厉仲方以武学学生的身份参加武科考试,一举夺得第一名(状元),朝廷任命其为侍卫步军司计议官,武学谕,不久出知和州(安徽和县)。这期间厉仲方又数次参加文进士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他曾以贺生辰副使的身份出使金国,回朝后,又出知安丰军,很快被召回任左领卫中郎将,防守建康(今南京)。有将才,任职安丰时,率领部队在练武之余,开垦荒田数千顷,种植桑麻数十万株,极大地补充了军需不足,又造战车九牛弩败金师。
厉文翁,字圣锡,号小山,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封东阳开国侯。练习经济,洞晓边事,御敌、赈济、平冤狱、兴水利,正身尽职,所在建功。
厉元吉,字无咎,号半村,余姚(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进士。官乌程尉。著有《半村集》十二卷,已佚。清光绪《余姚县志》卷二三有传。
厉亨,江苏海州(今灌云县)大(音:代)伊山人。元末至正年间,盐贩出身的张士诚,与其弟张士德率领两淮盐区灶丁起兵反元,起义很快席卷了沿海一带。其时,大伊山有个武艺超群的乡民厉亨,也投入了反元行列,成为张士诚部下一员骁将。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在苏州自称为吴王,厉亨当上了将军。至正二十七年秋,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抓到应天,不肯投降,被朱元璋令乱棍打死。而厉亨归顺了朱元璋,跟随徐达北伐,但未受到重用,仅是校尉一职。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上皇帝宝座,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赏功臣,厉亨因原来官阶低,只封中山卫千户,后又晋升济宁卫佥事。至洪武十四年(1381年)调任凉州卫都指挥,担任了西凉的戍边将军,其时年已老矣。西凉少数民族经常发生叛乱,率兵平乱时,皆仗其侄厉达攻坚陷阵,讨平西凉。故朝廷只知镇守凉州的厉亨,却不知无名英雄小辈厉达。洪武十六年厉亨告老还乡,其长子厉桢承袭都指挥使。
厉达,厉亨之侄。厉达先是跟随伯父(或叔父)西凉戍边,由于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西夏,家喻户晓。厉亨告老还乡时,其长子厉桢承袭都指挥使,厉达竟无封诰,而回乡隐居。俟明成祖登基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西凉瓦刺又发生叛乱,朝廷派兵屡征难平。&若要西凉破,须得厉达过&的童谣引起朝廷注意,为此派人到海州,&延访得达,遂以为将&。厉达应诏后,遂挂帅征西,他因对西凉地理民情了如指掌,很快&收复三十余城&,平服西凉,巩固了边疆。明成祖大加旌奖,封以要职。鉴于厉达家乡地处盐池汇宝,为明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又是漕运交通要衢,故命厉达为淮安大河卫指挥,委以重任。厉达去世后,明成祖隆恩优渥,他四个儿子&俱袭指挥使&,并敕赐圣旨碑,碑刻&捍御疆敌,干国良臣&,旌表其功绩,&诰赠谕葬&
厉孝先,明永乐年间人,家贫。其父被诬陷,拴缚拘囚解京城,孝先以身代父顶罪。事情澄清后,其父病死,借贷归葬,并庐墓以终,真一代孝子。
厉汝进,字子修,河北滦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授池州推官,征拜吏科给事中,后召为工部侍郎,三迁至户科部给事中。顶头上司户部尚书王杲下狱,他与同事一起上疏,参严世藩&窃弄父权,嗜贿张焰&。事情竟至严嵩不得不出面摆平,严先上疏自理,再求援于中官,用激将之法,激怒嘉靖帝。结果汝进被梃杖八十,谪典史,发配云南、广西。至此严家父子并未放过他,第二年假借考察之名,将其官职一撸到底。严党失败,汝进复官,还没到京城,便卒于途中。
厉汝行(),字子敏,号奎冈,〔明〕山东日照人。由贡士累官直隶保定府通判,住扎宣化府龙门督响。1549年16岁时创修海曲厉氏胜祖一支族谱。
厉升,字文振,〔明〕无锡人。为人拘谨守分,洁身自好,以岁贡入国子监,授青田知县。公廉爱民,致仕归,民为其建生祠,永远祀奠。
厉承德,字剑石,〔明〕画家,善画人物,尤精鬼神。
厉杜讷(),字近公,一字澹园;〔清〕静海 (今天津静海) 人。康熙大帝嫌其&厉&字不吉,便将其改赐为&励&氏。励杜讷学问渊博,精于书法,并以书法步入仕途。授职福建福宁州同知,留南书房行走,食六品俸。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特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左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主管刑狱,不徇私情,朝野推为正人。逝后特旨给全葬,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大帝驻跸静海,御书&文恪&二字赐其家。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追赠礼部尚书,后入祀乡贤祠,加赠太子太傅。励杜讷有子励廷仪、孙励宗万、曾孙励守谦,皆为进士,在朝为官。
厉芳,〔明〕崇祯岁贡,山东日照人。善诗,曾著《登幽尔崮山》一首:崒嵂插天空,何缘一径通?立身青嶂外,得句碧云中。隔树闻樵唱,依岩避雨蒙。皋桥今在眼,谁与问梁鸿?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清〕浙江杭州人,原籍慈溪。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其诗多游览名山大川之作,以取法宋人为主,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清淡娴雅,幽新隽妙,尤长于五言诗。代表作有《秋夜宿葛岭涵青精舍》、《灵隐寺月夜》、《游仙百咏》等。厉鹗又是浙派词的领袖,其词多咏物怀古,如《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等,句式练达,措词高雅。著作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宋诗纪事》一百卷,《南宋院画录》八卷,《辽史拾遗》二卷等。
厉馥,字芗谷,〔清〕浙江诸暨人。任颐弟子,善画山水、花卉,笔颇超隽,惜落拓不事生计,竟穷饿而死。
厉宗万,又名励宗万,字衣园,〔清〕静海(今天津静海)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光禄寺卿等职。善画山水。
厉秀芳(),字实夫,号惕斋,〔清〕江苏仪征人。道光举人,官武城令八年,乞归。著有《真州竹枝词》、《梦谈随笔》。
厉志()字骇谷,号白华山人,又号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清〕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人。幼失父母,家境贫寒。从小苦读,步入青年工诗词,善书画。道光五年(1825年),应好友陈在谦之邀,两人结伴&作四方游&, &旷览天台、雁荡诸胜&,有《白华山人诗钞》十八卷行世。中年患目疾,而书画益精,曾为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一生广交不仕名流,终日以游山玩水、写诗习书作画为乐。只求艺精,不谋囊饱,是位清雅俊杰、高风亮节的正直文人。
厉珍,字西林,〔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工诗,专长画马,学赵孟頫,更能神似。
厉小庵,〔清〕江苏扬州人。善刻印。
厉体兰,字勤泉,〔清〕咸、同()间浙江瑞安南岸人。善书,学苏辙。
厉恩官,〔清〕江苏仪征人,道光庚子(1840年)进士,曾任兖沂道道员。
厉小山,生卒年不详,善诗,留有诗作《庭竹》一首: 渭川未暇栽千亩,庭槛聊须种数根。最爱深秋群木脱,独欺风雨战黄昏。
厉用九(),男,山东五莲坊子村人。世业农,幼习武,尤工长拳。他刚直豁达,善于结交,行侠仗义。甲午战争后,德国传教士在日照设立教堂,教徒依仗洋人势力,霸夺田产房屋,抢占良家妻女,人民深受其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1月9日,厉用九率领民众2000余人,包围了后街头教堂,抓住德国传教士薛田资游街示众,然后押上驼耳山。日照知县沈介福惊恐万状,前往解救。厉用九据理力争,迫使知县惩办了6名不法教徒,释放了被关押的民众后,才将薛田资放回。软弱的清政府一边指示山东官吏 &严加弹压&反教民众,一边付恤银2.5万两抚慰德人。但德国人得寸进尺,派兵打进日照城,血腥报复。光绪二十八年冬,德国在鲁南的教会头目安治泰与山东巡抚周馥想通过教徒与厉用九谈判,使其放弃抗争,厉用九置之不理。沈介福又亲往交涉,厉用九组织300多民众持械将其包围,沈仓皇逃回。翌年5月6日,沂州知府胡建枢派兵在街头集上秘密绑架厉用九,赶集的民众闻讯群起追赶,杀死官兵3人,活捉6人,救回厉用九。厉用九遂率2000多民众在驼耳山上扎寨树旗,修筑工事,屯积粮草,制备兵器,准备抗击官兵。周馥闻此大为震惊,命胡建枢率3000兵勇前往镇压。6月2日,官兵攻山,厉用九率义军奋起迎敌,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和石块杀伤官兵多人。激战一昼夜,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厉用九突围后,流亡到烟台、东北等地。家中虽遭犁庭之祸,民族英雄胜迹实可传也。
厉良玉(),字韫山,或作蕴珊,别署樊榭后人,〔清〕杭州人。诸生,乡试三芦不售。性耿直和易,曾游温、处两州知府文幕,因其地产青田佳石,遂从事篆刻,追摹秦、汉,兼擅南北两派。章法匀正,刀法峭拔,尤喜刻楷书长跋。所作百寿图著名于时。
中华厉氏网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姓氏网、中华姓名网、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
Copyright by 中华万家姓 E-mail: &&
本网宗旨:繁荣华夏姓氏文化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振我家业兴我中华
百家姓、万家姓、姓氏文化、中国万家姓、中国百家姓、姓氏家谱、姓氏图腾、姓氏礼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厉爵风顾小艾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