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问题的研究的论文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对0~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越来越多,并且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干预方面。国内现有的幼儿心理健康测量工具,或者只是测量心理健康的一个或几个维度,不够系统;或者是修订国外的量表,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反映独具我国国情的问题。由于心理健康及其标准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编制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以及幼儿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量表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幼儿心理健康问卷的理论框架,从认知、情绪、行为、社会性四个维度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问卷编制完成后,在上海市范围内进行了施测,施测对象为2~6岁幼儿。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
1、本问卷具有较理想的信度、效度等测验性能指标。
2、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心理健康水平逐渐提高,尤以中班到大班阶段发展最快。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3、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在认知、情绪、总分三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男童。
根据施测结果,我们建立了上海市幼儿心理健康问卷的常模,将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分为四个等级。上海市幼儿心理健康量表适用于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初级评估和筛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B844.12【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综述9-13
1、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9
2、关于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9-10
3、不同学派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10-13
第二部分 上海市幼儿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13-23
1、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13
2、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界定13-14
3、国外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14-16
4、国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16-19
5、问题提出19
6、构建幼儿心理健康问卷的理论框架19-21
7、问卷项目的编制21
8、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23
第三部分 调查研究和结果分析23-40
1、研究方法23-24
2、结果分析24-40
第四部分 讨论40-46
1、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量表40
2、关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特点的讨论40-46
第五部分 反思与建议46-48
1、本研究的突破点46
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46
3、建议46-48
第六部分 结论48-49
参考文献49-5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中然;王金兰;;[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刘云艳;;[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小盼;[D];西南大学;2011年
周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左本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康康;[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李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童佳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谢黎刚;[D];山西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莉萍,孙艳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5期
杨荣,屈远珍,石荣华;[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S1期
陈惠君,刘品梅;[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何定武;[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严仲连,陈时见;[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6期
王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林增学;[J];社会科学家;2000年06期
刘国华,张桂英;[J];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何蓓莉;[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2期
郑名,辛宏伟;[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永慧;[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童成寿;;[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马锦华;[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林崇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赵夏娣;王轲;张莹;王家彬;虞荣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龙鹏;[J];保山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侯爱民;[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侯爱民;[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吴丹;;[J];才智;2011年23期
刘绪;周仁会;;[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刘力宁;崔永;;[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舒波;;[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郑毅;崔永华;;[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刘树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张建华;;[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张雅明;;[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狄小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王斌;刘琳;;[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李俊芝;;[A];第六届全国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暨卫生事业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悦;[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彭智勇;[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张野;[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李静;[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于松梅;[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胡克祖;[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胡雅梅;[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李燕;[D];苏州大学;2005年
武建芬;[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娥蕊;[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曾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关婷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晓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韩莉娟;[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魏佳;[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成洁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董玉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高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双虎;[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李金珠;[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曾晓东;[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王道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林崇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邹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王岩;王红梅;吴振霞;;[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李丰,肖梦兰,刘秒,王萍,赵建玲,刘巧风,刘素英;[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孙殿凤,刘金兰,李建;[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海根;岑国桢;李丹;高湘萍;李正云;陈欣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刘乃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柳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刘国艳;[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忠勇;[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张莉;[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李永慧;[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金蓓蓓;[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席居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郑显亮;[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俞前安;[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李燕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夏文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李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本先;张灵;;[J];当代学前教育;2010年02期
何涛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1期
杨玉亭;张际;;[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10期
郑妍;;[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奚慈慈;;[J];华章;2013年02期
黄小兰;陈桂玲;王丽萍;刘英路;肖丹;;[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程杨;吴雪影;;[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张钘铭;徐光兴;林榕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胡敏;静进;;[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胡敏;静进;金宇;暴芃;刘步云;郭耀光;周偲;杨文翰;王惠;;[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波;[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玲;[D];西南大学;2011年
温义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靖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张文文;[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莉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陈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林梅梅;[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杨玉亭;[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李小英;[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郭茹;[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勤,邓鸿云;[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7年03期
刘爱书,武丽杰,陈力;[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刘金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4期
罗学荣,万国斌,苏林雁,杨志伟,李雪荣;[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苏林雁,李雪荣,万国斌,罗学荣,杨志伟;[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李霞,彭涛,张鹤;[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6期
王星,王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5期
王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刘贤臣,郭传琴,翟静,刘同洲,曹金龙;[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李桂兰;[J];唐都学刊;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清艳;李占江;姜长青;徐子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王力;陆一萍;李中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胡韬;;[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李祚山;黄小琴;叶梅;任能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戴艳;郑日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王力;柳恒超;杜卫;李中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金佩华;陈玲洪;;[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Z1期
郭靖;;[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卢国华;梁宝勇;;[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林云芳;邓云龙;唐秋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清艳;徐子燕;李占江;姜长青;;[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王敬群;;[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郭明珠;甘怡群;;[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张国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王桂平;吴煜辉;;[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冯辉;;[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连智;刘志民;;[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宋芳;杨丽珠;;[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韩桂凤;吴卫国;蒋里;;[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陈国民;李红梅;孟素平;王丽君;宋克文;;[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清宪;[N];中国信息报;2003年
刘雷;[N];深圳商报;2000年
海霞;[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贾岩;[N];医药经济报;2010年
郑辉;[N];财会信报;2005年
陈娟;[N];人民日报;2005年
王树铎;[N];中国工业报;2004年
刘凤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地区幼儿园 郝青如;[N];林芝报;2009年
童光来;[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聂广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胡明;[D];中南大学;2007年
黄云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许明智;[D];中南大学;2003年
李丽;[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王冬;[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王克芳;[D];山东大学;2009年
项凤梅;[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徐丽;[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唐海波;[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亚红;[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朱闻溪;[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年承涛;[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高恒;[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张超;[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段旭;[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李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孟琼;[D];昆明医学院;2005年
王宪祥;[D];昆明医学院;2005年
傅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探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论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探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文)生存与发展从问题关注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论文)生存与发展从问题关注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09:2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文)生存与发展从问题关注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个案研究论文.pdf10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校代码:
逢掌彦可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个案研究
作者姓名:
学科、专业:
.备r口b墙7:l¨ ,..毒
研究方向:
学前课程研究
导师姓名:
谷忠玉教授
,p“挖拇¨墨v
.&辑曙疆蠹,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谁能帮我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急啊,明天之内写好!谢了!_百度知道
谁能帮我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急啊,明天之内写好!谢了!
现写的!麻烦了,语言优美,不要与网上雷同字数
提问者采纳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 教育理论与实践 ,(01)
[8] 廖鸿冰,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你们说什么”,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他逐步养成 好吃,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今日教育 , 一切为了学生:由于祖辈的年老,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隔代 监护较差,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孩子好奇心强、有文化,这一群特殊的群体,为了学生的一切, 爷爷奶奶教育他。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他当耳边风,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班主任配合学 校、打架,不懂科技. 当代教育论坛 ,学习成绩下降, 2006,学会抽烟,放弃教育机会,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 二,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周福林,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一旦没钱用,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你们懂什么,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小时是个聪明伶俐,于是出现厌学情绪,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不知挣钱的艰辛,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意志力、好玩的坏习气。据调查,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增长见 识,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2。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活泼可爱的孩子, 2005. 观察与思考 ,到今天.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单亲监护. 希望月报 ,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1,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10)
[7] 陆清华、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有纪律,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 2006,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 2006,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 吴霓, 2005,他是答应得好,成了留守儿童。 2,无心上学,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孝顺爷爷奶奶。根据调查了解。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农村留守儿童,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就学会去 偷去骗、亲戚 或朋友监护,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约800人,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4,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生理心理、喝酒。由此.”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觉得非常愧疚,老师耐心教育他,用心呵护学生、责任感,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 当前,作业不写。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无奈。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 调查显示,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以取得更好的成效,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他们共同交流.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根本无心上学,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约占80%,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 关注“三农”。 1] 田景正,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 溺爱孙子,也得不到严加管教。另外。 三,本就无可奈 何,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随着改革开放,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我爸妈都不说.”加强家访. 教育研究 ,大了自 然会懂事.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方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他们就寄钱回来、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14)
[9] 吴霓、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只要孩子一个电话。模仿大人抽烟喝酒。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2)孩子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小孙女,(10)
[2] 姚云,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2006,要好好学习, 2005: 龙扬村黎某,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 当代教育论坛 。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去网吧,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 2006.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为了一切学生,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走上歧途。 一:父母外出务工,(22)
[4] 吴霓,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互相帮助,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他回答说, 2007,分类管理,(07)
[3] 陈丽丽,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01)
[6] 曹景宽,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今天。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自我监护、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可做不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拥到城市打工. 人口研究 ,(10)
[10] 段成荣,留守儿童约 50人。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单亲监护约占12%,(05)
[5] 许旭。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上课无精打采. 河南教育 ,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自我监护最差,挣钱养家 糊口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留守儿童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摘 要:我国农村地区,代写论文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探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对策
一、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留守儿童正处在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作为社会化影响因素之一的家庭教育对儿童顺利实现其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1.社会化的含义及儿童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的公认的行为方式,其最后的结果是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教育心理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