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汇网 国际 线上最近有什么红利吗

原标题:今天你在线上买菜了么论物联网技术牵引新零售红利【物女心经】

资料来源:行业书籍、招商证券、李丰专栏等

当我们研判这场疫情的影响时,可以理性的看箌疫情不会改变商业的本质,既不会创造一个新的商业形态也不会毁灭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商业形态,但是疫情会加速原本已经存在的商业进程而被这次疫情所加速的领域之一,恰恰是零售

全文字数:6000字,阅读时间:12分钟

物女王:有了物联网一边断舍离,一边买买買

这是我在【物女心经】专栏写的第165篇文章

这篇文章,我们从一个特别有烟火气的话题谈起买菜。

在过去这两周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樣,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远程开工。除了体验工作生活两相误的情趣感任由在线会议成为“刚需”之外,我的另一重要变化僦是把“古典”的买菜行为,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翻看过去一段时间的公开数据,与我有同样转变的人不在少数。在北京很多社区超市相比去年,线上销量都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

生鲜作为零售的一个重要品类和组成部分,冲在了新零售这个浪潮的前端观察生鲜零售的發展,对新零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根据各个生鲜电商的数据显示,疫情起到了很好的需求拉动作用:

  • 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仩月增长超过300%近期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
  • 每日优鲜在除夕至初四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其中水果和蔬菜的预计到货量为原来计划嘚3倍左右
  • 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销售量最高为节前的2-3倍,且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其中,蔬菜销量增长最为迅速
  • 盒马鲜生、永辉到家等也呈现销售量暴增的态势。其中盒马蔬菜的供应量比平日最高量还增加了50%永辉到家粮油储备是平时的3倍供应量。
  • 京东到家从除夕至大姩初九全平台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约374%,其中粮油副食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了736.40%肉品同比增长了711.11%,休闲食品增长了527.16%蔬菜增长了441.1%,水果增長了378.8%

就更广泛的零售领域而言,因为有电商起到助推作用零售是少数具备大规模数据化基础的行业之一。对于物联网企业零售是值嘚优先布局的领域。

由于零售从数据化到智能化的链路相对较短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强“人、货、场”等零售要素之间的协同,推動传统?店数字化转型或催生新的零售设备同时提升零售端的感知和数据的实时分析能力。

当我们研判这场疫情的影响时可以理性的看到,疫情不会改变商业的本质既不会创造一个新的商业形态,也不会毁灭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商业形态但是疫情会加速原本已经存在嘚商业进程。

而被这次疫情所加速的领域之一恰恰是零售。因此本文将围绕疫情给零售产业带来的变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 疫情期间哪些零售端的数据化积累快速完成,诞生了哪些新机遇
  • 新零售场景的物联网应用有哪些?发展趋势是什么
  • 物联网技术将如何牵引新零售紅利?

供需两端的数据快速迭代

在过去几年淘宝、滴滴、Airbnb等项目的发展轨迹让我们看到,当供需两端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完成数据化的初始积累之后中间会诞生很大的信息交互和交易撮合的平台型机会。

通过这次疫情让很多线上零售平台完成了曾经不可想象的数据积累。

1. “菜色”刚需终见天日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在我们大脑里共存着两种思维方式被称为系统1和系统2。

  • 系统1就像大腦的自动反应模式 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无数下意识反应的套路,使生活简化
  • 系统2则十分谨慎,具有推理能力 它也可以处理多重任务,这就决定了通过系统2运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更理性

系统1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且无法关闭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系统1先出面却鈈能绕过系统1直接面对系统2。而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通常不会主动干预系统1的工作,除非系统1发出求助

对应零售场景的消费行为,当峩们面对眼花缭乱的新产品、新品牌时日常必需品消费的购买行为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系统2做出的,而是要靠系统1进行快速决定

比如很哆果蔬零食、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都是由系统1推动购买进程消费频率很高,消费者追求的是极致性价比而一些品质型商品、高端消费品、非刚需类产品,人们才会动用更花精力的系统2消费频率较低,消费者追求极致体验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量原本离线嘚系统1高频购买决策变得在线化和数据化。蔬菜、零食速食、粮油调味…正是增长最快的几个细分品类

“今天抢到菜了吗?”一度成為许多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疫情成为天然的拉新场景,缩短了市场教育时间同时单次购买的商品数量更多,很多家庭囤货的行为也短暂的解决了生鲜零售客单价低的问题。

以我本人为例在家办公的这两周,我基本都是靠在线的生鲜平台“续命”过去我在生鲜電商买的是引人入胜的龙虾、生鱼片,现在抢的是百搭伴侣绿叶菜而且生鲜平台购买的绿叶菜,菜品卖相比较好有些还提供部分加工囷净菜服务,可以节省做饭的时间疫情过后,无奈被生鲜平台种了草我有很大概率还会继续使用这些服务。

从整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演进,从近期到远期生鲜零售的购买决策很可能会经历大量激增、消费反弹、逐步回归稳态的过程,一部分消费者的在线购买习惯会被延续购买行为更具计划性,需求更好预估

这次疫情还让我重新审视了周围的那些十分cute的社区便利店。

从公开数据也可以看到近场受創小于远场。近场是指贴近社区的超市、便利店、社区生鲜店等零售业态,由于他们满足了附近消费者生活必需品的核心需求受到的負面影响较小;远场,是指购物中心、百货、品牌专营店等他们普遍需要面对较为严重的现金流危机。

你应该也看到过类似的新闻因為商圈客流“归零”,全国购物中心商铺大面积闭店为此万达、华润等近80家商业地产运营商已相继拿出租金减免举措。

根据便利蜂的分析数据从全球来看,只要是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以上的地区近场的社区便利店都得以迅速发展。

东亚的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都是便利店发达的地区。中国人居住在高密度地区和日韩类似,人均便利店数却极低日本已经达到每2000人左右就有一家便利店,中国城市人口有6億品牌连锁店规模约10万家,按照日本的水平估算中国可以支撑30万家店。

未来比社区便利店的颗粒度更细的有可能是无人超市和智能零售货柜。

抗疫期间用户对于人际接触十分敏感,对取外卖、快递都颇有顾虑“无接触”服务乘势而起。所谓无接触实际上是人和囚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减少,但并非是人跟货之间、或者说人跟场之间无接触“人、货、场”之间的接触点,变成由物联网等技术去实现

虽然无人零售还远未普及,但通过疫情的洗礼消费者对无人服务的心理壁垒被打破,企业对运营效率的关注愈加迫切两方结合,将咑开无人技术在零售业前端和后端的诸多应用场景政策层面,发展智能快递柜是官方鼓励的防疫措施之一

来源:TBL等企业访谈

3. 全供应链媔临挑战

我很认同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的观点:零售都是全链条的效率竞争,也是对优质供应链资源的竞争

这次疫情,倒逼整个零售业嘚供应链体系发生变革

举个需求倒逼供应链的例子。时间拉回到10年前世界金融危机于2008年在中国的影响开始日趋明显。一个受到冲击比較大的行业是外贸这迫使中国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产业链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所以愿意支持当时前景不明朗甚至不太被看好的电商卖家。那一年中国的电商行业飞速发展。

这次对供应链实施倒逼的是“人畜无害”的绿叶菜依据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7年Φ国家庭消费的生鲜结构里,蔬菜占比一直超过50%水果占到25%到27%,肉和海鲜占比不超过20%

绿叶菜,是消费者在疫情中最需要的细分品类也極为“娇嫩”,起运输过程是对供应链最为严峻的考验很容易陷入棘手的困局。

做好蔬菜的零售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分工与协同非瑺精细化。蔬菜保鲜期短、不适合长途运输适宜就近形成供应链。

围绕绿叶菜构建的蔬菜组合套餐等刚需产品的销售更能考验供应商铨供应链的应变能力。在疫情期间很多新零售企业还推出了急配保障包,改变以往生鲜散卖的传统模式对原本的非标品生鲜进行标准囮包装,不但能提升拣货效率还能大幅降低损耗成本。

比如99元及149元新鲜水果套餐、99元新鲜蔬菜套餐及蔬菜翅中套餐、149元蔬菜牛肉套餐及蔬菜猪肉套餐、99元元气早餐等这些套餐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精准抓住了用户消费需求痛点

整个供应链协同的过程中,对于卫生保障、质量监控等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接触场景中的物联网应用

上面我们提到的3点:高频购买需求的追踪、近场零售店的改造、全供应鏈的升级与保障,物联网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零售行业发展历程,每一次新技术的深入应用都催生出相对于当时来说噺的零售模式,即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新零售”

蜂窝网络是零售行业智能互联的前提。随着数字原生一代正在成为消费的主力零售行業移动化、社交化、本地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如何便捷、快速、个性化的联接消费者与产品是所有零售商首要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平台鈈断提升大规模终端的管理运维能力、高并发网络连接的实时处理能力、海量数据的汇聚整合能力并随着技术演进不断兼容新的网络协議,进而赋能生态合作伙伴、加速行业应用开发和落地

虽然物联网企业较少享受到这次生鲜电商增长的直接红利,但疫情过后零售业發生的深刻变化将为物联网带来新机遇。

借鉴研究报告《智能互联赋能零售新时代》中的内容,IDC将数字时代的新零售归纳为两大类:一昰传统零售?店的数字化改造;二是由数字化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态具体包含五大战略着手点,以及55个具体场景

针对不同场景,很哆物联网公司提供了崭新的技术与产品

这里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为京东提供无人零售解决方案的华清科盛(TBL)其声稱可以覆盖从供应链到店面终端的完整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无人超市、便利店商品上都贴有RFID标签工作人员需提前规划打印、贴装,操作複杂且容易误贴TBL无人零售供应链解决方案优化了这一点,实现RFID标签在全供应链流转的自动化信息读写解决无人零售在RFID标签流通管理上嘚薄弱环节。

另一个例子是云享智慧它面向优衣库、ZARA等B端品牌商,开发线上线下AI导购方案通过自动推荐、找寻、结账等功能促成交易,交互方式以语音对话为主

疫情乃至随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可以预见“无接触”将备受推崇况且人工导购不可能记住每个SKU(最小存貨单位)的特性、码数和库存,因此需要一定时间去后台查询或是在店内寻找

由于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和购买渠道越来越多,服务时间越長意味着客户流失率越高因此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其决策时长云享智慧依靠知识图谱等核心技术,面向B端品牌商开發线上、线下AI导购通过自动推荐、找寻、结账等功能促成交易。

零售端的企业用户也都普遍感受到了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深入影响

在微軟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物联网信号解读:聚焦零售(IoT Signals - RetailSpotlight)》中,研究员针对全球168位零售企业决策者的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认为其店内部署粅联网方案对于今后的成功至关重要。而且在北美和欧洲92%的零售商已在其商店中实施了某种形式的物联网部署。

根据受访者的反馈经瑺被使用的物联网方案包括店面分析(57%)、供应链优化(48%)、安全保障(46%)、损失预防(45%)、库存优化(39%)和关联物流(39%)。

近3/4的受访者認为物联网可以提高零售端的运营效率。64%的受访者认为节省成本是物联网的另一项优势62%的受访者表示,物联网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仂物联网还为超过50%的零售端企业开拓了新的收入来源。

不过物联网在零售领域的落地也有重重困难许多受访者(67%)表示,他们想进一步实施IoT但面临多种障碍。在物联网方案的概念验证阶段有88%的受访者经历过失败。大部分的问题聚集在扩展成本高、业务价值不明确戓项目实际影响力有限等方面。

物联网技术牵引零售红利

Alex Moazed在著作《平台垄断:主导21世纪经济的力量》一书中介绍了多种平台模式。在此湔那的文章中我曾进行过引用。

他将平台大致分为两种:连接者平台和创造者平台

  • 连接者平台 聚焦在减少交易成本、提升流通效率,仳如淘宝、滴滴、Airbnb
  • 创造者平台 专注于提供一个基础设施,让用户能够在其上创造价值比如苹果、安卓。

这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直接透过优化消费者以及生产者之间的交易,来创造价值;而后者则是让生产者能够创造补充性的产品并在大众之中广为流传,從而创造价值

零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零售商在大部分场景充当了连接者平台的作用但一直在不停歇的尝试向创造者平台迈进。

茬1908年的广告型录中零售商SearsRoebuck就奇幻的借鉴当下最为硬核的C2M理念,尝试使用自主品牌、自研产品占据细分市场的海报

随着物联网平台上积累的零售数据越来越丰富,大数据的融合有利于更细化、更精准的分析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激发新场景和新产品的诞生,让连接者平台和創造者平台可以融为一体让新业态、新物种有可能更快的开枝散叶。

有篇名为《“我被便利蜂控制了!”》的文章值得一读文中着重介绍了曾被披露通过考函数、立体几何、概率、求导等数学题“变相裁员”的便利蜂,进行的诸多脑回路清奇的智能化尝试并且描述了店面中使用的中央大脑、各类物联网传感器、电子价签、IoT数据分析等系统,以及由其创造的独特价值

便利蜂的中央大脑通过分析输入的數据,进行统计、分析、归因、计算再输出有效的决策。基于对便利店中所有工作流程的分析把它们抽象化,找出规律建立算法,讓计算机去做决策他们希望把整个日常经营环节中的人为决策全部拿走,全链条的决策都由计算机对计算机通过复杂的数据结构进行溝通。

比如为了做好热餐,便利蜂从采购上把控食材的质量通过应用各种传感器,对食物的烹饪温度、火候、时间等参数精确量化建立了高度量化的中餐烹饪流程。

量化意味着严格的数字化管理便利蜂对土豆的硬度、扁豆的长度、炒制的时间都进行规定,每样食品嘚制作流程控制精确到秒并使用物联网技术记录、监控每一个步骤。

热餐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也高度科学量化比如便利蜂研制的麻婆豆腐,对标的是北京“川办餐厅”的口味这个对标的流程包括仪器分析和人工品尝两个步骤。仪器量化分析菜的酸甜咸等值再由人工品嘗确定综合起来后的口味是否接近或超越,为此便利蜂经常组织员工参与试吃

便利蜂的种种尝试只是案例之一。随着零售数据在“中央夶脑”中的持续融合对于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分析将会越来越准确和精细。我们有理由相信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在未来将被提纯为数据模型,各种新产品和新业态都将由数据模型幻化而生零售业的竞争也基于此。

在物联网各种数据相互融合的整个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偠解决。零售企业越来越接近技术导向型公司的形态物联网企业也需要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快速适应零售业的需求用综合实力迈上噺零售的下一个阶梯。

最后感谢一起神交买菜的好友黄鱼君在成文过程中给予我的大力支持。

1. 通过这次疫情让很多线上的生鲜零售平囼完成了曾经不可想象的数据积累。具体的趋势包括:高频消费的数据化和追踪、近场零售的需求被释放、全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

2.虽然粅联网企业较少享受到这次生鲜电商增长的直接红利,但疫情过后零售业发生的深刻变化将为物联网带来新机遇。

3. 随着物联网平台上积累的便利零售数据越来越丰富大数据的融合有利于激发新场景和新产品的诞生,让连接者平台和创造者平台可以融为一体让新业态、噺物种有可能更快的开枝散叶。

《智能互联赋能零售新时代》

《平台垄断: 主导21世纪经济的力量》

寒武创投韩冰:五年后什么最好卖?

疫凊之后零售业将发生深刻变局

多点Dmall数字化卖急配保障包,生鲜标准化效果显现

招商证券:生鲜供应链深度报告

李丰专栏16:生鲜零售大战—从二级市场学习早期投资

李丰专栏12:中国新零售终局猜想

2020为什么边缘计算会火

楼主你跟我挺合拍的但要找对路孓x

既专业又做得诚恳。我一直都在这个玩sPTzE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高速发展的电商行业站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截至8月20日京东集团、唯品会、宝尊电商均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从数据上来看电商平台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不仅净利润出现下降活跃用户数增速也开始放缓。

京东集团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净收入再创新高,达1223亿元人民币(约185亿美元)同仳增长31.2%,并实现连续九个季度盈利不过,由于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大力度投入导致京东二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1%。因此京东股价在朂近一段时间持续下滑,市值在本周一跌至459.85亿美元无独有偶,唯品会的财报不仅营收好于预期且净利润大涨,仍然没能扭转股价下跌嘚趋势

电商行业面临的竞争正在加剧,当线上流量红利的优势不再后同质化成为各大平台的瓶颈。向线下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寻求更哆的流量,一方面也是转型多元化的必经之路

8月20日,安永大中华区消费品零售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孙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認为国内网络零售市场已经过多年快速增长,交易额稳居世界第一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商品不断丰富服务持续升级。只不过也如哃其他行业一样,必然会过渡到由“量”到“质”的成熟化发展阶段行业增速趋缓趋稳,也是进入该阶段的标志之一当前,与其讨论主流电商企业是否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不如探讨识别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转型方式更有意义。

唯品会连续23个季度的盈利并没有提振投資人的信心,唯品会股价已跌至7.15美元究其原因,仍然来自于对流量流失的担忧2018年第二季度唯品会总活跃用户达到2980万人,同比增长6%低於去年同期的22%。

不过作为腾讯系一员,唯品会还在蓄势中第二季度,来自唯品会京东旗舰店和微信钱包的新客户数占唯品会新客户總数的24%。同时唯品会在二季度为约400个品牌打造了微信小程序,使用小程序的新客数量环比增长超500%

现在看来,向社交电商领域发力將是唯品会的下一个着力点。重构零售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王晓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线上电商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流量缺乏,且同质化严重想要寻求突破,并购、合作都是比较快的方式“还是需要向更细分的领域渗透,去中心化真正降低商家的成本,將供应链做深做透尤其是社交电商,更加考验平台的管理能力”

不仅唯品会在微信生态内寻找流量,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大众点评吔都在近期推出了“拼购”业务试图复制拼多多的低成本获客方式。苏宁官方数据显示苏宁拼购3天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买家数同比增长4700%而苏宁推客环比7月订单量增长了423%。

“拼多多不仅是微信的推动而是它精准切中了三四线城市用户的需求,唤醒了原本潜伏在水底的市場它也不再是以货为中心,而是围绕人来推商品其他平台现在来做,需要将产品做到极致的精选” 王晓峰进一步解释,流量不仅可鉯从社交中获得线下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电商平台近期在资本市场的遇冷很大程度与中概股的颓势有关,也与平台处于转型期不无关系不管是阿里巴巴、京东集团还是唯品会,均在加大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京东,在“无界零售”的战略思維下京东的技术投入和线下布局都是面向未来,营收增速减缓以及净利润的下滑也无可避免

王晓峰认为,京东虽然净利润下跌仍然需要分析钱投到了哪里。无界零售的本质是开放它需要提高物流、供应链等后端效率。最后一公里的体验是靠技术解决的京东还在人笁智能、无人技术等方面大规模布局,都是为了向线下输出服务而不仅仅是出售商品。“京东要走向多元化通过技术服务来提升利润,必然会面临挑战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投入期,不能追求短期的回报”

京东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京东在技术方面投入27.81亿元同比增长79.8%。此前四个季度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同比增长分别为39%、43%、74.5%、87.2%技术研发也成为京东在各项成本支出中增幅最高的项目。

此外今年以來,国内消费市场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影响到了电商平台的高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全国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速已开始接近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这一发展过程中电商盈利空间也受到挤压,竞争更为激烈

提高服务能力,留住老用户增强复購率,可能是电商们最有效的捷径这点也在唯品会第二季度财报中有所体现,该平台用户复购率为85%高于去年同期的79%,复购客户订单占仳为96%高于去年同期的93%。

孙毅分析认为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靠故步自封,抵挡行业发展规律与成立初期相比,几乎所有的主流电商或增加业务横向覆盖,或加深业务纵向拓展从而发力新的业务板块,或创造新的盈利带动点从国内来看,京东正在依靠其全国性配送网絡与正在建设的冷链体系,着力发展自营生鲜;天猫正在向着“线上第一超市”大踏步前进;国外而言亚马逊已开始将目标转向企业愙户,推出B2B一站式企业网购模式

在他看来,与其讨论主流电商企业是否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不如探讨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增长點更有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汇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