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方法

您的位置: &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新时期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以创新为名,抛弃好的传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上看,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桥梁和手段。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力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学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文章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提出了具有实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法。
优质期刊推荐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无线音乐官方网站
主 & & & &管: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主 & & & &办:当代黑龙江研究所
社 & & && 长:孙胜军
主 & & & &编:王琪
责任编辑:王素芬 &吴玲 &徐其广
国际刊号:ISSN
国内刊号:CN23-1553/G0
邮 &发 &代& 号:42-344
在 &线 &投 &稿:
在线咨询QQ:
编辑部 电 话:5
网 & & & & & & &址:&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发布时间: 18:03:55&&&&&&&&发布人:管理员&&&&&&&&浏览次数:47 次
&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保障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也面临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试图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创新进行探讨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期保证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来找出更多适应学生要求和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产生,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所以迫切的需要通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也从以前的学校分配工作转为自主就业。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从而产生一些厌学等不良思想,妨碍了他们的思想健康成长。另外,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思想问题,所以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这就导致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实效性较低,未能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变化的趋势,教学方法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严肃的课程,所以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采取讲读法进行教学。讲读法是指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课,并且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笔记,课下布置相关作业,这种教学法往往使教学变成一言堂。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很多,知识面也变的更为宽广。所以这种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求。
(二)教学内容死板
& &思想政治的教学会涉及到很多理论问题,例如国家方针政策、社会主义理论等相关内容。由于理论性较强,所以教学内容便显得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学生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都与当下社会的发展有关,这也是他们最为感兴趣的信息。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较为死板教条,与他们的生活实践联系不大,所以大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不佳。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一)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以人为本,是指在学生是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体,既要教育、引领学生,又要关心、尊重学生。要明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树立这种教学理念,才能够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而应当多激发学生参与的课堂中来。上课时教师应当努力创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主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兴趣。针对学习内容上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同学展开讨论,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就是将思想政治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现场参观、公益活动等方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社会,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能帮助他们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较为关心的一些社会话题展开实践,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加强合作性教学
& &合作性教学是指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课堂内容展开讨论,并最终获取所学知识。合作性学习讲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讨论来学习课堂内容。教师应当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保证公平性。学生在合作性学习中可以各抒己见,通过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并与之展开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同时,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并对一些错误观点及时加以纠正。
(四)运用网络进行教学
&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教学正在被各门课程所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来实现教学。目前,网络发展迅速,并且它具有资源共享、开放性和交互性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校园网络的建设十分重要,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各种学习和生活网站的建立来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供平台,例如可以建设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网、思政教育网等等。网站建立后应当及时更新学习内容,并与学生展开互动,提供各种咨询活动,用来解除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高校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应当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并对保障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教育前沿编辑部-教育前沿-无线音乐杂志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种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种类
09-05-08 &匿名提问 发布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方案;教学方法?   [摘 要] 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是高质量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把握新方案各门课程内容和加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要下功夫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机结合,使新方案的实施能够得到教学方法的有力支撑。?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6?05?      中央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方案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检验能否高质量实施新方案的基本标志。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全面把握各门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使新方案的实施能够得到教学方法的有力支撑。?      一、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教学效果能否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任何教学活动都十分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而且,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这是因为:?   第一,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教学方法来扭转。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这从一开始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大学生对课程认识不明确的情况下,就教学本身来说,要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是缺乏良好基础的。客观地看到这一点,作为教师首先要想办法解决好学生对课程的认识问题。如何解决,实际上就有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通过什么方法扭转大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使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对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为整个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教师首先要研究的教学方法。?   第二,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创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的特殊性就是直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各种思潮既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成有利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学校、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小环境,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认识到,这门课是非常有意义的,是能够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   第三,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引导来提高。学生对课程是否具有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为兴趣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应该是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的理念。有了这样的理念,就会把学生的需求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就会时刻关心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希望知道什么,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离不开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特点,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认识问题,教学的环境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等,都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来加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提高对教学方法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化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   一般地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基本要素。学术水平是内在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但学术水平并不简单地就等于教学效果,因为它要通过方法来体现。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学术水平为基础,没有学术水平,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没有根基,没有扩展的空间。学术水平与教学方法是互动、互促的关系。有高的学术水平,又有好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学术水平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在学术水平与教学方法这两个因素中,通常认为,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方法,这是把教学方法与学术水平放在同等位置上的。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要把教学方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应该是: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方法。即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效果能够起乘数作用。更进一步说,要把教学方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即: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学术水平的指数,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效果会起到几何级数的作用。?   注重教学方法研究是高质量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把握新方案各门课程内容和加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下功夫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效果的提高能够得到双重的支撑。?      二、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      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针对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具有的特点出发,需要研究的是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课程性质和特点,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思路来研究教学方法。?   第一,从分析现实问题出发来讲理论的研究思路。教学方法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以什么为出发点,也就是教学切入点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课,讲理论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讲理论并不一定就是从理论出发。选择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引出相关的理论,并通过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内在联系,把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大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能够对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现实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问题引出理论,用理论分析问题,这应该是把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学只是从理论到理论,这也许适用于专门搞理论研究的教学,但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分析现实问题出发来讲理论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问题意识。?   第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的研究思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教学方法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在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条件下,任何提高学习效果的办法都是很难见效的。因此,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与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研究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学生想听什么、希望知道什么,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学生会有许多的问题和困惑,会有许多需要从思想上理论上搞清楚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方法的研究,就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像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有广阔的市场,才能有好的效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只有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抓住学生,才能有好的效果。毫无疑问,这里所说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需求,是指通过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解决学生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因此,明确了教学方法研究的目标,也就会有明确的研究思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实验方案(略)  二、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1991年8月—1993年7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学习和初步实施《纲要》,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指导思想,掌握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着重解决训练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作文指导偏重于表达方法等问题,使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在学习《纲要》中,各校都结合教学实际研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作文能力?(2)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从哪个年级开始,各个年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怎样结合?(4)作文教学与儿童生活、思想有什么关系?(5)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通过研讨,教师们认识到: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培养切合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克服“文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应当从一年级开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训练,经由“写话”、“片断作文”再到“成篇作文”;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奠定写作基础,通过作文训练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应当以生活为作文的源泉,注重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培养,经常开展课外写作活动;应当按照写作的心理过程指导学生作文,把一次指导一稿成文变为全程指导多稿成文。因此,这些学校的作文教学逐渐进入了写“实”写“我”、序列化训练的正确轨道。  第二阶段(1993年8月—1995年7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纲要》,着重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方法和作文成绩考核办法,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在这两年中,各实验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探索了作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及作文考试成绩评分办法等问题,有些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哈尔滨铁路第五小学的教师们在作文课上逐渐做到了以下三点:(1)认清每段每步的作文训练目标,不过高或过偏;(2)把握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不贪多求全;(3)选准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方法,课堂指导不千篇一律。牡丹江市新华小学的老师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只能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越俎代庖”只会助长学生的依赖性。因此,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自主表达”的习惯,把自说、自写、自练、自改贯穿于各年级作文教学的始终,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逐渐形成了“互批互改”和“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  第三阶段(1995年8月—1997年7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三段六步”训练序列,逐题考查各年级教学计划,总结实验工作,修订《纲要》。  在这两年中,有些优秀实验学校深入探索,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第四小学,组织教师对《纲要》中设计的作文训练题逐道检查教学效果,分析利弊,发现10%左右的训练题需要修改或调换。肇东市三友小学通过修改、调换等方式,将“注·提”实验课本中的作文训练题调整了约30%,解决了使用非通用教材的学校如何进行作文训练序列实验的问题。哈市文昌小学不断扩展“作文活动课”范围,形成“社会活动”(观察事物、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等)和“自能活动”(观察事物、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等)两大系列课外活动,开拓了写作的源泉。  三、实验成果  1?验证了小学作文“三段六步”训练序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小学作文“三段六步”训练序列是1990年在总结第一轮实验情况后设计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各实验学校的教师一致认为:“三段六步”训练序列符合小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符合小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科学的适用的训练方案。从我们评估的7所学校来看,“三段六步”训练序列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  第一,解决了作文训练起步太晚的问题。过去,作文训练大都从三年级开始,低年级只偶尔进行写话训练,质量很差。实施《纲要》后,作文训练从一年级开始,与阅读训练同步进行,写话要求逐渐提高,儿童渐进写作之门,到三年级写片断作文时大都感到很轻松。  第二,解决了中、高年级作文训练要求不明、重复劳动、效率偏低的问题。过去,中、高年级作文训练题基本相同,要求偏高,学生害怕、厌烦作文;教师指导抓不住重点,耗时多而收效低。实施《纲要》后,中年级降低要求,只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场景写一两段话,学生爱写、能写;高年级作文按照“先状物写景后叙事记人”的顺序安排,训练题基本不重复,写作要求呈梯度提高,教师指导有方向,学生写作有重点,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2?学生作文写“实”写“我”,表达真情实感,质量大幅度提高。  实验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内容贫乏、弄虚作假的问题。开展实验以来,由于教师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并经常组织课外活动,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由于作文训练题比较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加之指导得法,经常上讲评课,学生逐渐学会了根据训练题的要求选择真实的材料作文,逐渐懂得了怎样抓住重点记叙事物,怎样从内容方面修改作文。因此,作文内容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具体。7所学校的教师都反映,目前,学生作文内容不真实的已由实验初期的30%左右降到10%左右;三至六年级学生作文篇幅比过去增加了50—100个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触摸式警报器_ 13:26一、设计任务                          
 一个触摸式报警器的电路设计          二、设计条件   本设计基于学校实验室学习使用multisim,protel等仿真和原理图制作软件为指导,选择一个题目作为设计任务,由个人自己完全独立完成该设计,自己创造设计条件。三、设计要求教师下达的设计基本要求有:1.当有人触摸到金属片的时候,报警器发出报警,持续30s后停止,若再次触摸则再报警。2.设计单稳态电路,音频震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3.电源电压为9V直流四、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包括单稳态电路,音频震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这三大功能模块,由它们和一些电阻电容组成我们的触摸式报警器电路。1.    设计思想:                                      对题目的理解与计划的实现方法A.                  对题目的理解:触摸式报警器,从使用角度看,电路平时应该是不工作的,而一旦触发则发出警报声,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停止;从设计角度来看,由于要实现该功能,则需要有单稳态电路,音频震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这三大功能模块。B.                  计划的实现方法:要有单稳态电路,音频震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这三大功能模块,我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可以用555定时器产生单稳态电路,延迟时间由Td=1.1RC决定,它可以将电路接上一金属片,555和R,C,BJT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用KD9561和R构成音频震荡器,并由TWH8751构成功率放大器,通过扬声器发出报警声。2.    电路结构与原理图需包含对单元电路的详细分电路结构: 触摸金属片单稳态电路触发555音频震荡电路KD9561功率放大电路TWH7851扬声器发出警报声图1上图是该电路的整体结构图2图2为单稳态触发电路,其中M为金属片,当人 触摸到金属片M时,感应杂波加至IC3的2端脚,单稳态电路被触发而进入暂稳态,延时时间Td=1.1(R6+R1)*C4,延时时间30S,因此得计算r6,r2和c4的值,单稳态电路受触发后翻转的555输出高电平,使得VT管导通。报警声延时30S后555复位端复位,报警停止。图3图3为音频震荡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被触发后,电源加在IC1,IC2上,KD9561发出警报信号图4图4为功率放大电路,其中B为扬声器,当音频震荡电路发出警报信号时,经功率开关电路TWH8751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报警声音。3.    计算、仿真的过程和结果      由Td=1.1(R6+R1)*C4 和Td=30s可设计以下参数值:R6=100K,R2=180K ,C4=100 Uf,经计算,有1.1*(000)*0.s以下是仿真图图5        触摸式报警器仿真图仿真结果如下:图6此图是当金属片受触摸后的555输出端示波器显示结果 ,并可得出未受触摸时输出电压为1.25V,由下图知,当受到触摸后电压为6.25V,图7   555输出端暂态时的波形结果图8    TWH8751 输出端的波形结果由图7还可得到:         Td=29.619s,而我们算出的结果是30.8s,相差1.181s,由图8可得到:         功放后输出电压为3*20=60V从而可得功放的倍数为:     60/1.25=48 倍            4.    元器件清单在该电路中用到的元件有:扬声器1个,电阻6个,电容4个,BJT 1个,TWH8751 1片,KD9561 1片,555定时器1片,金属块1片             图9                         图10   555定时器的管脚图               KD9561的管脚图和功能表5.    设计和使用说明对设计方案的简单综述如图5,用手摸金属片M时。555第2端脚接受的杂波信号触发其进入暂稳态,延时并报警29.619s,触发后555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KD9561发出警报信号经TWH8751放大,扬声器发出警报声,延时时间到,555复位端复位。报警声停。五、设计总结  刚开始拿到此题时觉的会很麻烦,但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看书后觉得还是能做好,经过思考设计最终把思路确定了下来。在本次设计中,我更加熟练的使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电路,并另外学会了使用TWH8751和DK9561这两个芯片,相信以后会经常运用到它们的。此次设计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555定时器功能的强大,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并且也发觉自己很是感兴趣了。当然,设计的结果也不是很令人满意,延时时间少了1.181s,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差了,因此该电路还不很完善,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多去操作,找经验,不断总结,才能使自己更加的专业,毕竟这是我们的专业技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学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坚持原则标准、规范标准、量化标准相统一的原则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有原则标准、规范标准和量化标准三种。所谓原则标准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指明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具有两重含义,即指人的发展的目的性和工具性(手段性)两方面要求及其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从对立的角度来看,“德、智、体全面发展”侧重于大学生发展的目的性要求。马克思曾指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侧重于大学生发展的工具性(手段性)要求,培养大学生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也是高校的基本工作目标。从统一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全面发展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应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即大学生的目的性和工具性意义均统一于目的性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只有全面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3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最高体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又为个人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目的性和工具性互为目的、互为工具、互为因果。原则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具有目的和手段的直接统一性,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意义,故又可称为绝对标准和普遍标准。 原则标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和内容。依原则标准为根本依据,依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们又对何谓“德、智、体全面发展”,怎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具体要求,这就是规范标准。当前,适应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见仁见智地对规范标准的内容提出了诸多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方面,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现代民主意识和法纪观念,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科学人道主义精神。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熟练的基本技能,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有主动获取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一定层次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心理素质方面,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勇于开拓。身体素质方面,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与生活习惯,有健康而又丰富多彩的个人体育爱好。 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如果是对大学生作定性评价,有了这些规范标准也就基本可以了。但评价主体如果想对大学生作更具体的评价,得出更为确切的评价结论,还必须将规范标准再转化为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即量化标准。量化标准就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各校制定的大学生必须遵守的或必须达到的守则、规定、准则、公约、条件以及对大学生进行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等等。有了量化标准,不同的人评价同一个大学生才有可能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不同的大学生也只有在同一量化标准下才有可能被合理地评出优差。量化标准作为规范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具有丰富性、明确性、细致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对大学生能起到比较有效的导向、激励、鞭策和规范作用。但由于其过于细致和明确,再加上量化标准必然会含有维护学校正常生活秩序的内容,因而,它极有可能同原则标准、规范标准发生矛盾而起负作用。量化标准是以条条框框的形式出现的,大学生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对大学生究竟应该鼓励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大学生具有何种表现应受到怎样的奖励和处罚等等,都有非常明确和细致的规定。因此,如果运用不好,容易限制、束缚人的创造性作用的发挥。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量化标准、规范标准和原则标准其内在是一致的,原则标准保证规范标准和量化标准的性质和方向,是确定规范标准和量化标准的基础和依据,并依赖规范标准和量化标准而起作用;规范标准是对原则标准的阐释和说明,量化标准又是规范标准的进一步细化,规范标准和量化标准服从服务于原则标准。三者也可能会出现矛盾,如只讲原则标准而否认规范标准和量化标准必然导致无标准,如只考虑规范标准特别是只考虑量化标准,而将原则标准撇在一边,则可能会违背原则标准,使评价活动步入歧途。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必须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当三者出现矛盾时,遵循低层次标准服从高层次标准的原则。 二 、坚持定性评价判断和量化评价判断相统一的原则 评价判断一般有两种方式:定性评价判断和量化评价判断。 定性评价判断是评价主体对大学生内在整体素质(或某方面素质)所作出的在性质上相对较为明确、在程度上相对较为模糊的一种评价判断方式。这是高校评价主体对大学生评价所运用的最广泛、最普遍的方式。如评价主体对大学生的印象,对学生某种行为的看法,给学生写的学期、学年、毕业鉴定评语等,都属于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既可以是一次独立的评价活动,也可能寓于与学生的交往、谈话中,甚至体现在老师分配给学生的工作任务中。? 量化评价判断即由评价主体制定出明确的测评指标体系,把客体的相关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分值,从而对客体不仅在性质上而且在程度上都作出较为明确结论的评价判断方式。对大学生整体素质进行量化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品行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一方面,测评体系的指标项以及各项分值比重的确定,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充分的科学依据。再一方面,大学生客体的某方面信息究竟转化为多少分值,也难以找到明确的标准。因为所有这些靠的主要是感觉,量化评价的“明确”结论是通过模糊的方法得到的,因而这种“明确”的结论实质上是模糊的。当然也不能因这种结论的模糊性而否认它的价值,它完全适用于同学间的模糊比较,但只能是模糊比较,要将其明确化,就必然犯错误。 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量化评价都各有利弊、互有长短,评价主体要对大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判断,并对大学生起到有效的教育、导向作用,那么就必须将定性评价判断和量化评价判断统一起来。 三、坚持评价判断的导向性和宽容性相统一的原则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特点:文化知识较为丰富,但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缺乏;思想敏锐活跃,但深刻性不足;情感丰富、细腻,但比较脆弱,不稳定;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辨别是非能力弱;求知欲、自尊心、自主意识、自我实现欲望强,但吃苦精神、自我认识、自我批判和自我控制能力低。概括起来说,他们的认知图式、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虽初见端倪,但仍处于摇摆、整合和优化的阶段。评价主体对大学生评价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的,评价主体就不能为评价而评价,而必须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作用。要善于通过对大学生一定言行、理想目标的赞许或批评、肯定或否定、支持或反对等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识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标准要求。正确、客观地认识自身,认识自身的积极因素(优点、特长、潜力)和消极因素(缺点、不足以及某些错误的认识和观念)。鼓励他们自觉地克服消极因素及其影响,并努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的优势,树立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练意志,以实际行动创造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条件。评价主体如何表示自己的赞许和批评、肯定或否定、支持或反对,必须具本问题具体处理,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行,在不同的场合,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对性格较内向的同学要尽可能采用含蓄和委婉的方式,对性格外向比较开朗的同学可直言快语,对较落后的同学尽可能地多给肯定,对于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有点飘飘然的同学,则要多敲敲警钟。? 总之,通过评价判断对大学生进行导向和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操作的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价主体对大学生评价理当发挥导向作用,但在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宽容的态度。导向性就是明确引导大学生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而宽容则是认可、接受大学生实际如何。导向和宽容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两者具有不同含义和指向而互相对立;另一方面,导向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宽容,宽容为导向服务,两者又具有一致性。? 其一,评价主体对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思维方式要有宽容的态度。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或常规的思维方式为标准来衡量大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劣,对于与自己或常规思维方式一致的比较容易认同,而对于那种比较独特或违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往往不能理解接受,甚至持蔑视、嘲笑的态度。然而这是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不能否认常规思维方式具有很多的合理性和优点,容易和现实生活合拍,依常规思维方式为人处事,易于得到大家的认可,易于取得事业的成功。但另一方面,人若囿于常规思维方式,则往往较多保守性,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进取意识,因而虽然容易取得小成绩,但却难有大的突破。事实上,古今中外无论是在政治活动中,还是在科学领域内,凡是有重大建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往往都是一些敢于打破常规,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人。高校评价主体对那些敢于“离经叛道”、挑战权威、不按常规走路、能提出独特见解甚至富于幻想的有典型个性特征的“非正常”同学,一定不要视为洪水猛兽,一定要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认可,甚至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否则,极易造成对其创造性思维的扼杀。? 其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要有宽容的态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我们无疑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一元导向,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特点。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受家庭及社会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也不可能都是集体主义的一元取向,而必然呈多元化特点。高校评价主体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这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但履行这个职责,绝不意味着采取强制手段硬性迫使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事实上,采用强制的办法是从来不能解决思想问题的,要转变他们的价值观念,评价主体首先必须要有宽容的态度,认可接受现实,不要把以非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为取向的同学视为敌对的异端,在建立师生间相互信赖关系的基础上,再通过有理有据、情理交融的说服教育做好这些同学的思想转变工作。只要老师把道理讲清了,讲透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一般都会逐步转变。反之,评价主体缺乏一种宽容的态度,只能加大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更加我行我素,甚至对集体主义产生厌恶情绪。即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毫无转变的迹象或始终没有转变,评价主体仍然要有宽容的态度。当然这种宽容只是承认、接受这种现实性,而绝不是承认其具有合理性。 其三,对大学生不涉及原则问题、本质问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没有给集体和他人带来危害的一些违纪行为可持一种谨慎的宽容态度。当前,我国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正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这种转变和改革完成之前,一些旧的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依然在起作用。假如有的同学不是因为懒惰、纪律观念淡薄、自我控制力差等不正当理由,而是确实感到纪律不合理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和提高而违了纪,如不听没有价值的课,不参加自己不感兴趣的业余娱乐活动等,评价主体应当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意味着鼓励,只是不要僵化教条地使用纪律这个大棒。违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处理不当会带来一系列后果,评价主体对这类同学的违纪处理,要尽可能既不对这些同学造成伤害,同时又不造成坏的恶果,关键是善于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宽容的度。 四、坚持评价判断的客观公正性和有效性相统一的原则 所谓客观公正性,即评价主体在全面、深入、客观、正确地获取充足、真实、可靠的评价信息的基础上,依照评价标准,对大学生素质高低作出的准确、合理,不参入评价主体任何个人的好恶和偏见的评价判断。所谓有效性即评价判断必须实现评价的根本目的,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作用,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而绝不能起到负作用。要保证评价判断的客观公正性和有效性,其前提条件是获取全面、充足、真实、可靠的评价信息。? 评价信息的获取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价值客体属性信息的获取,二是价值主体需求信息的获取。由于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实质是对大学生潜在的工具性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目的性价值的评价,因而对大学生评价主要是获取社会对人才规格要求的信息、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奋斗目标以及大学生的内在综合素质状况等的信息。 大学生对于社会而言,潜在的工具性价值(社会价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心理身体素质等内在综合素质。每个大学生的内在综合素质是大学生之所以是其自身而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内在规定性,它虽然以内在的方式存在,但它必然要通过大学生的外在言行体现出来。大学生的言行表现就是其自身,对大学生外在言行的评价就是对大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获取大学生的有关信息,就是获取大学生外在言行表现的信息。? 我们说大学生的外在言行体现大学生内在综合素质,指的是大学生的一系列、综合的言行表现,而绝非是大学生个别的、偶然的行为表现。个别、偶然的行为特别是品行方面的行为有时并不反映人的内在素质,甚至有可能与人的内在素质根本对立。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根据心理学知识,人为了获得某种荣誉、利益或避免受到某种损害,可能会采取一种掩饰行为,掩饰行为只具有暂时性、局部性,而不具有持久性、全面性;二是人的言行表现是人的内在素质同行为环境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人的言行不仅是人的素质的体现,而且也受行为环境的制约,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言行表现。因此,我们获取大学生言行的真实信息,首先必须立足于获取大学生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大量言行表现的信息,不能浅得辄止;同时还要获取大学生行为时的情绪、心理特点,行为动机,行为后果,行为的现实社会背景,行为环境的条件和特点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行为现实社会背景及环境的制约作用,剔除大学生的虚假行为及虚假行为成分,进而获得真正体现大学生内在素质的大学生外在言行信息。 要对大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和有效的评价,不仅要获取大学生真实的言行表现信息,还要获取关于其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个人奋斗目标、职业理想等信息。大学生的理想目标是推动其进步的内部动力,也是其各种行为表现的主观根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预示着其今后人生发展的轨迹。了解其目标信息,首先可以了解大学生综合行为的深层主观原因及具体行为的动机,从而有助于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其次,有助于发挥评价活动的导向作用,评价主体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尽可能纠正其理想目标中的不正确、不健康或带有空想性质的成分,同时强化其积极合理的成分。除此之外,还要获取大学生过去整体情况的信息,以作历史的纵向比较。 客观公正性和有效性都是评价活动的内在要求,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客观公正性是有效性的前提,做不到客观公正,就不可能根本有效;有效性是客观公正性的目的,客观公正性要为有效性服务。但两者也存在冲突,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时不仅达不到有效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如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偶尔犯了错误,评价主体如果当众予以严历批评,即使是绝对的客观公正,也可能给这位同学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使学生情绪低落、消极甚至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坚持有效性和客观公正性的统一,就是要以有效性为目的,以客观公正性为基础,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情况灵活地选择评价的时间、场合,灵活地运用评价方式、方法。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评价主体都不能以借口有效性而违背客观公正性,也不能为坚持客观公正性而以牺牲有效性为代价。 五、坚持评价结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评价结论是评价主体依据评价标准,在取得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客体所作的一种评价判断。一般来说,只要评价信息真实、可靠,依据一定评价标准体系作出的评价结论就是对客体实际状况的真实反映,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就是说具有绝对性。这也正是第三者通过评价主体的评价结论可大致了解认识评价客体的依据所在。举例来说,社会用人单位通过高校对大学毕业生的鉴定评语来选人用人,就是因为鉴定评语包含着反映大学生真实情况的绝对性内容。评价结论不仅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评价标准是相对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评价主体不能完全摆脱自己的主观倾向、评价判断具有模糊性特点,因而任何评价结论都必然带有相对性。再者,任何评价都是对大学生在一定阶段中,一定条件下表现情况的评价,时间、条件改变了,大学生完全有可能改头换面,原来属大学生积极因素的东西,有可能变成为消极因素,而原属消极因素的东西则有可能变成为积极因素。因而,评价结论即使在当时条件下具有绝对性,随着条件的改变,这种绝对性也可能逐渐丧失。评价结论是评价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认识,是对客体情况的反映,但不等于客体本身。评价结论的相对性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即评价结论完全失实。评价结论既具有绝对性、确定性、真实可靠性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相对性、非确定性、非真实可靠性的另一面,这两方面是任何评价结论都具有的二重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任何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第三者,对评价结论都应持这种最基本的态度,既相信之,又不迷信之。任何片面地肯定或否定评价结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评价结论虽然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它的相对性而更多地着眼于它的绝对性方面,往往把评价结论完全地较持久较稳定地等同于客体本人。因而评价结论特别是组织上的评价结论一旦形成并公开,那么它对客体就会产生非同寻常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甚至即使其已经完全改变了,而原有的评价结论仍有可能阴魂不散(对人的消极评价结论尤其是这样)。因此,对大学生的评价结论公开与否,完全取决于公开后对大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究竟是起到积极作用还是起到消极作用。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有很强的自尊心,有较强的可塑性故一般来说,对大学生的积极评价在公开后能收到较好效果。如对大学生的高尚品质或行为的赞许评价公开,不仅能进一步勉励客体积极上进,而且还能给其他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而对大学生的消极评价,特别是道德品质方面的消极评价,往往只需以恰当的方式告知评价客体本人即可,不宜公开,否则会使评价客体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丧失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必须遵循这一系列基本原则,科学地评价大学生会有力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极有可能成为扼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利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1思想政治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