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5 m2增速速下降说明什么,是好是坏?

新闻源 财富源
M2增速下降或成金融“新常态”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最新出炉的央行金融数据显示,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为历史次高水平;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不过,由于外汇占款的大量减少对货币增长形成较大下行压力,年末M2增速下滑至12.2%,且并未达到年初13%的目标。
  尽管央行表态称,M2增速较往年下降是经济结构调整、银行表外融资收缩、产能过剩部门扩张放缓以及同业监管加强在货币运行上的反映,也是金融适应经济运行而出现的“新常态”,不过,不少人士仍然认为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是大概率事件。
  天 量 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
  从去年全年数据来看, 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为历史次高水平,仅比2013年的历史最高位少859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9.4%,比上年高8.1个百分点,占比为五年来最高水平。
  针对2014年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上升,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这并不表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变得不合理。他指出,融资结构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监管当局加强了表外业务监管,大量表外融资转移到了表内。2014年,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合计融资2.90万亿元,仅为上年的56.1%,同比减少2.27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17.5%,比上年低12.3个百分点。“表外业务回归表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风险,缩短融资链条,减少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盛松成说。
  其次,盛松成指出,直接融资金额和占比都创历史最高水平,表明融资结构继续优化。2014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合计2.8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7.3%,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都创历史最高水平。
  宏观团队分析指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发生变化,打通资本市场和经济的纽带是各类直接融资,尤其是债券和股票融资。未来政府或会选择首先全面放开直接融资,然后才会放松货币为之保驾护航。
  盛松成也指出,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虽然在短期内存在波动,但长期看整体是在下降的。2014年人民币贷款占比上升并不表明以后还会上升。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预计未来人民币贷款占比总体还是会呈下降趋势。“应当说,在一定时期内,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50%至5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盛松成说。
  低 迷 中长期贷款回升难持续
  而仅分析去年12月份的数据可发现,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6973亿元,低于市场预期。此前,路透调查中值为8527亿元。不过,若分项来看,与表内票据融资猛增助推信贷增长不同,12月份,表内票据出现了近大半年增长后的首次净减少,减少约1400亿元。与此同时,中长期贷款回升明显。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528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987亿元。
  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亮表示,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长近1700亿元,创2009年以来同期最大值,表明降息及放松限购对居民购房刺激作用较为明显,有利于缓解地产下行压力;而计算出来的12月企业户中长期贷款新增近5300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企业贷款“淡季不淡”对经济而言是积极信号,可能与之前央行调高合意贷款规模有关,也有可能与近期密集出台的投资计划有关。
  不过刘东亮也表示,这一势头与当前信用风险上升、资金风险偏好下降的势头相悖,其中是否有非市场因素存在、高增势头能否持续均有待观察。
  不少业内分析师也认为,目前,实体融资需求仍然低迷,中长期贷款回升可能有短期的非市场因素。宏观分析师钟正生分析称,中长期贷款大幅放量,银行压缩票据腾额度,或与政府融资需求有关。去年12月的高频数据显示私人部门需求并未有明显改善,那么只能是由于政府需求放量。政府需求主要来源于1月份债务规模划定前的冲量行为,同时也不排除部分为前期批复的众多基建项目的配套资金来源。
  中金固定收益团队分析称,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开始受到43号文的制约,而实体经济需求仍疲弱,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导致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降低,银行可能回到依赖票据冲贷款额度的模式,票据利率的快速回落可见一斑。因此1月份信贷数据的结构可能重新转差。而1月份往后,银行对房地产和基建的信贷投放都会趋于谨慎,导致贷款增长后继乏力。
  趋 势 降息降准成大概率事件
  在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历史新高的同时,M2增速却出现了下滑。2014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
  在盛松成看来,M2增速减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外汇占款同比明显少增。2014年末,外汇占款余额27.07万亿元,全年新增6411亿元,同比少增2.12万亿元。从近10年外汇占款的历史数据看,2014年外汇占款新增量仅高于2012年的4281亿元,而低于其他各年。“外汇占款的大量减少改变了以往央行通过回收外汇流动性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对货币增长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盛松成说。
  二是同业业务监管加强导致货币派生能力下降。盛松成指出,2014年,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引导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监管部门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同业资金增长放缓导致货币派生能力下降。最后,存款偏离度新规实施后,商业银行季末存款冲时点的动力减弱,导致12月末的存款增长不及往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拉低了M2的增速。
  盛松成指出,2014年M2增速较往年下降是经济结构调整、银行表外融资收缩、产能过剩部门扩张放缓以及同业监管加强在货币运行上的反映。这也是金融适应经济运行而出现的“新常态”。
  “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基数已经较高,2014年末M2余额已超120万亿元,M2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投放货币1.2万亿。10年前M2每提高1个百分点,仅需投放货币2000亿左右,5年前需投放货币6000亿左右。货币供应基数高了以后,提高货币增速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不能再要求保持以前那么高的货币增速,就如经济增长率不可能像以前那么高一样。”他说。
  “M2跌破年初制定的13%的目标,如果四季度GDP不超过7.5%,全年GDP也可能小幅低于7.5%的目标,加上CPI大幅低于3.5%的目标,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三大经济指标同时低于政策目标,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金固定收益团队分析称,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十分低迷,宽货币难以向宽信用转移。未来几个月货币增速可能继续保持低位甚至继续下降。如果暂时看不到货币增速回升,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能明显贬值,那么最终只能依靠降低实际利率,从而提高货币流通速度来放松货币条件。
  刘东亮也分析称,出于保增长、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2015年央行一方面将会促进更多信贷融资的投放,以使更多实体经济获得资金,另一方面会着力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财务压力,这两方面互为条件,如果不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也很难持续促进融资投放,因此降息降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盛松成则表示,201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继续实施定向调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高清图集赏析2014年M2连续5个月13%以下 信贷增速将继续下降
中国人民今日公布数据,。该数据已连续5个月录得年度13%目标以下,经济下行压力下活动略显“萧条”。经济下行、基数和存款偏离监管或是M2未达预期的主因东莞银行
分析师陈龙对腾讯财经表示,12.2%的增速略低于预期,此前机构普遍预计为12.5%左右,M2是金融活跃度的反映,所以增速低预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金融活动日渐收缩。同时2013年基数较高(13.6%),也是导致今年数据偏弱的因素。央行在2014年中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并预计2014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3%左右,这也是年初设定目标。不过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去年9月份数据公布后解释,9月后的货币供应量与过往的不连续也不可比,因为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有效遏制了存款季(月)末冲时点的现象。政策导致月末存款余额将接近月度日平均余额。去年12月新增人民币存款7229亿元,同比少增近4000亿。盛松成指出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潜在增速放缓,未来货币信贷增速可能总体会趋于下降,对此应客观看待。表外融资再反弹数据同时显示,去年全年新增信贷9.78万亿,其中12月份新增6973亿元,同比多增2149亿元。对此陈龙对腾讯财经表示,去年末传出央行正在有意识地推进信贷增长的加速,调整合意贷款规模以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但新增信贷还是普遍低于预期(8000亿左右),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坏账压力下,银行风险偏好依然偏低,“惜贷”现象较浓。但相比正常年度投放节奏,年底往往是信贷收缩的时期,2014年底信贷水平明显较以往年底水平(2012年和2013年底新增信贷均在5000亿元以下)较高,表明央行窗口指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意味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年底金融数据虽不包括12月当月信贷结构,但是通过计算得出,去年12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规模有所反弹。对此民生证券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反映的可能是央行对表内信贷强监管与金融机构在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发力前加速为地方融资平台信用扩张的博弈;二、银行同业创新参与两融和伞形信托进入。不过民生证券表示,表外融资扩张不具备可持续性,房地产投资还看不到上升的拐点,地方投资冲动也会因财税改革而收敛,没有补库存和扩产能的动力,表外融资反弹注定昙花一现。从直接融资看,发改委对企业债发行设限,中证登取消低评级企业债质押回购资格,企业债发行明显萎缩;12月发行加速,股权融资规模明显上升。另,储备余额3.84万亿,相比去年9月末减少了500亿美元,陈龙分析称,主要受美元走强,资金外流的影响。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也曾分析称,外汇储备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元在国际市场的走强引起的汇率折算变化。利率方面,民生证券最后点评到,值得担忧的是,近期是密集发行冻结资金高峰期,但银行间流动性却并不紧张,似乎又出现了衰退式宽松的迹象。考虑到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预计货币宽松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腾讯财经 王岚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josema]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今年以来赚&54%
今年以来赚&62.14%
年赚&18.36%
7日年化收益&2.94%
15.39万元17.99万元
8.98万元9.88万元
9.98万元9.98万元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肖磊:本轮物价的下跌最直接的原因是M2增速下降
  讯 国家统计局9日(今日)发布2014年12月经济, 2014年12月CPI同比涨幅为1.5%,2014年,全国居民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2014年12月PPI同比降3.3%,环比下降0.6%,连降34个月,2014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
&&&对此,财经专栏作家,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外汇市场观察员肖磊指出:未来决定中国物价水平的最关键三个因素:汇率、人工成本、货币政策。原材料价格、消费能力、经济增速等,在判断物价方面意义不大。历史以来,全球各国出现增长停滞,但物价高企的例子举不胜举。本轮中国物价的下跌,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M2(广义货币)增速从2010年初的25%降低到了去年11月份的12%。
关键词阅读:
已有&0&条评论
顺势而为,高抛低吸,获取最大收益追踪时事热点,波段操作。紫金股圣中国大师赛十强选手!55个交易日大赛收益73%进10强,到12月7日实盘收益104.5%排名第一!该组合《股股丰》账户不间断每次2只实盘标的组合,复利滚动操作,实盘交割展示,买卖点,买卖时间,仓位比例控制具体可见,超短超强小波段出击。跟随第一时间实战,凡订阅将第一时间传递到投资人,跟随实战!挖掘风口,寻找黑马,严密布局,迎接下一波主升浪!
【原价3000,目前体验价2380,欲购从速】订阅组合前请详细阅读本人日的日志《关于订阅组合和内参需要注意的事项》。热点跟踪,选择板块强势个股,短线操作一般盈利预期5%---10%中国M2增速创历史新低 经济学家怎么看|M2增速|货币政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M2增速创历史新低 经济学家怎么看
  FX168讯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公布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079亿元;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1%,创出历史新低,调查中值为11.9%。M2增速创下历史新低,那么经济学家们是怎么看的呢?
  宏观团队:
  当前M2增速处于历史低位,明显低于央行目标,传统外汇占款货币投放渠道出现枯竭,预计未来将更多依赖于降准和财政存款投放等手段对冲货币创造缺口。
  另外,实体融资需求仍然较弱,进出口增速双双下滑,实体与虚拟经济冷热不均现象仍然严重,二季度经济稳增长压力很大。
  下一阶段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从前期降准降息的效果来看,央行进一步通过量价工具搭配共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是必然的。降准、降息交替进行,5月降息后再次降准可期。
  宏观团队:
  M2从上月11.6%大幅下滑至10.1%。M2中枢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同业资金和表外融资监管趋严导致货币派生减少,离12%的目标值差距加大。
  预计货币政策仍会延续稳健中适度宽松的基调,降息降准仍然可期。经济数据很差,总需求加速萎缩。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
  4月份的货币数据收缩的很厉害,M2增幅只有10.1%,比去年同期的13.2%低了三个百分点,正在逐月远离年初设定的目标12%左右。也反映出实体经济收缩,对资金需求减弱,与4月已经公布的宏观数据反映的经济现状基本匹配。
  货币的收缩与经济的收缩也必然也会导致物价的收缩,从货币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可能实体经济比想象更糟。
  尤其是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亿元和4488亿元,一方面与中国大力整顿影子银行等规范金融机构行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环境有关,整体都呈现收缩态势,也预示着稳增长压力很大,政策力道还需加强。
  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
  M2大幅回落并创历史新低,反映的问题比较严重,说明实体经济活力进一步下滑,结合中午公布的宏观数据,预计5、6月份的经济走势有相当压力。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周浩:
  数据是真差,M2增速出人预料的低,新增贷款也不行,过去几个月的新增贷款都很高,大家的胃口都被吊高了。一季度贷款放的太猛了,五大行一季度的坏账率也上升的比较快,银行的心态也会比较谨慎一些;资金都去股市了,有点“脱实向虚”。
  总的来说,货币政策继续宽松是肯定的,我们还是看二季度降息一次,降准的概率也大幅度上升。
  校对:星晴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由M2增速放缓所反映出的中国经济的困境(内刊) -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由M2增速放缓所反映出的中国经济的困境(内刊)
导读:由M2增速放缓所反映出的中国经济的困境,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就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的核心性地位就决定了作为商品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货币在这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货币稳定的币值是市场经济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前提,导致经济的效率损失和百姓的福利受损,如果想要更好地把握经济态势和发展趋势,那么我们显然需要重点关注在经济运行中扮演如此重要作用的货币及其币值的稳定性,因此各类经济参与者要想把握好全球和我国经
由M2增速放缓所反映出的中国经济的困境
杭州营业部特别顾问郑秀田
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就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的核心性地位就决定了作为商品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货币在这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至高无上的角色。货币稳定的币值是市场经济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前提,惟有如此,商品才不会被扭曲定价。货币币值的不稳定必然会造成商品价值的错误定价,进而扭曲资源的配置,导致经济的效率损失和百姓的福利受损。货币是重要的,货币币值的稳定性更为重要,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把握经济态势和发展趋势,那么我们显然需要重点关注在经济运行中扮演如此重要作用的货币及其币值的稳定性。由于货币供给是信用货币币值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各类经济参与者要想把握好全球和我国经济的过去走势、当前态势和未来趋势,对货币币值的稳定性必须给以关注,对货币供给不可不察。从抓住重点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过去、现在和未来,比如说关注美联储何时推出QE3的货币政策,未来何时加息等;从国内的看,则必须着重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动向。考察下货币供应问题目的就是期望更好地了解下当下的经济态势和未来趋势。
中国M2的增速,自2001年开始到2011年,年均增长速度都是在16%以上,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则是达到了27.9%,因此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从2001年初的13.5万亿增长到了惊人的近90万亿人民币。超速增长的货币供应正是人民币购买力缩水的直接原因。也许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国的货币当局在给2012年设立M2的目标是14%。我国现实货币增长的情况是,2012年1月份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速为12.4%,2月份同比增速13%, 2012年3月末, M2余额为89.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4月份末增长12.8%,5月末则是13.2%,6月末则是13.6%,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货币部门年初定下的14%的目标,还是几个月下来实际M2的增长情况,都是低于预期的。M2增速的计划目标和实际的放缓,释放出了什么样的信号?如果要深究M2增速放缓的原因,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M2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处于困难中的一面镜子。
深究原因,需要我们从货币流通路径上来考察。由此需要回答下面的这些问题。
一、09至11年的通胀是外汇占款引起的,还是国家4万亿投资引起的?
当前实体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货币从央行流通到实体经济有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外汇储备占款,一个是商业银行的信贷。外汇的流入需要我国央行发行基础货币进行对冲,而基础货币需经过商业银行信贷产生的货币乘数效应,才能最终形成实体经济中的货币供应。我国在过去的十来年间积累了3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年12月到2011年6月的外汇储备是增加了约1.2万亿美元,释放出的将是约30万亿的广义货币供应M2。在外汇储备增长的过程中,2009年开始我国物价一直走高,到2011年较为严重的通胀也就这样产生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通胀发生的唯一原因。现实中,很多人将通胀归咎于2009年开始实施的4万投资政策,甚至有人将4万亿投资视为通胀严重的唯一原因。事实上,通胀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上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通货膨胀主要是外汇占款和4万亿投资共同作用的结果呢? 实体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的贡献在于释放出了基础货币,而国家4万亿投资加上地方政府数以万亿计的投资则是作用于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外汇占款所产生的这种高能货币而只有通过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职能发挥才能形成最终的货币供应。在央行发行的约1.2万亿美元基础货币乘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最终演变成为约30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的过程,必须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才可以完成。因此,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之所以能够作用于货币乘数,原因在于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加上地方政府数以万亿计的配套投
资的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贷款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职能发挥的先决条件,因此只有贷款才能成就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实体经济中外汇流入导致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就等于外汇占款释放出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因此把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单独的归因于外汇占款的增加或者是国家4万亿投资和地方政府配套投资的政策都是有失偏颇的。2009年到2011年货币快速供应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是外汇占款之子弹,借助国家4万亿投资之枪杆的长筒枪膛,才产生如此大的通胀爆发力的。
二、为什么M2的增速在2012年会有所下降?
M2也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从年的十年间,那可是一路高歌,年增速在16%以上。为什么M2的目标增速与实际运行的增速在2012年都在下降呢?事实上,我们已经知悉了实体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M2产生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的增多,另一个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贷款是商业银行货币乘数的前提条件)。M2的增速的放缓肯定是这两个路径出现了问题。先看看外汇占款的情况。事实上,自2011年七八月份开始,我们国家的外汇占款的增速已经停止了快速增长的步伐。原因在于在持续恶化的欧债危机和毫无起色的美国经济下,我国的经常项目下的贸易出口导致的外汇流入已经不是那么顺畅,在个别月份由于进口价格高企的原油等大宗原材料,甚至逆差也会发生;而资本项目的逆差就是常态了。“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些以高盛、美国银行为代表的外资金融之鸭从去年中下旬开始就知觉到“长江水寒”,这些头鸭已经开始有所撤资了,最典型的莫过于卖出建行和工行等银行股票。先知先觉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撤资,会慢慢的引起那些后知后觉的外资企业的撤资。预期外资的撤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个常态,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投放出诱人鸭食(加息)的时候,那时侯或许可以看到内外资一起撤资,从而塑造“天空万鸭西飞,地上满江鸭毛“的壮观场景了。外汇占款在贸易不顺畅和资本外流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增长乏力。于是没有“源头活水”的基础货币的供应也就无法形成涓涓细流了。也就是说M2增长的源头――基础货币已经不是那么的给力了。因此,在2011年年底一些外国金融机构开始撤资时候,意识到M2的增长是有点难度的是必然的,“江寒鸭先飞”也许是我国M2的目标增速降低的原因之一。至此,我们可以明白并预期的未来我国的外汇占款再难有很大的增长,所以M2增长的这条外汇占款的路径已经是“杂草丛生路难识”了。那么我们的决策者如何继续为实体经济输送“经济的血液(M2)”呢?只剩下商业银行信贷这条路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不给力可以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来弥补。只有如此,M2的增长才能维持。金融学教科书告诉我们,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商业银行的贷款是商业银行发挥货币乘数效应,进行信用创造的前提条件。所以如果想要为实体经济灌输血液,那么只能从货币乘数上做些学问,而货币乘数的学问需从存款准备金率和刺激商业贷款两个角度来做文章了。至此,我们应该能够理解我们央行从今年年初前后至今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了。日,日,,分别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这三个时间点,央行是从存款准备金率的角度做文章。
三、当前国家为什么需要刺激刚需们入市房地产?
以上收集的M2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4月份末增长12.8%,5月末则是13.2%,显然是低于14%的目标的,于是我们可以发现货币乘数的良好发挥仅仅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上作文章是不够的,还需得从商业银行贷款方面作文章。在做贷款文章之前,那就得先分析下做贷款文章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在我国当下,贷款的需求者主要有几种类型:国有企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个人贷款(住房抵押贷款)以及2009年兴起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2012年上半年信贷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可能暗含着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4月份我国一些
商业银行的数据显示“贷款增长乏力”。一般情况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常年患上的是“资金饥渴症”,那为什么“贷款增长乏力”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经济在最困难又最复杂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规模由大变中,由中变小,由小变没了。停产破产或经营恶化导致了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放贷是“爱莫能助”或者说是“想吃唐僧肉,但有分量的唐僧越来越少。”因此我们就难以指望贷款增长由民企来拉动了。那国有企业呢?虽然国资委主任前段时期开会告诫道“央企未来要做好过冬准备”,但央企确实仍然是个胃口大的家伙,因此,国有企业仍然可以像前几年那样,通过贷款给它们多喂点资金。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还可以像年那样大把的给它们放贷喂钱嘛?不能了,至少是不放心了。从去年至今,好多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都已经出现技术性违约了,所以“一朝被蛇咬”的商业银行再也无法那么坦然轻松地给它们放款了。至此,我们发现拉动贷款的四驾马车,国企的马力仍然还过得去,民企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都被拐马腿了,那么拉动贷款增长的马车只能套在剩下的那匹马上了,也即“个人信贷之马”。于是在5月份M2增长仍然是13.2%的情况下,我国决策者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或刺激个人信贷,以期出现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个人信贷中,最给力的莫过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了。当前中国正处于这样的一个“住房为王”时代。房子,世人评价成功人士的标志之一;房子,一些丈母娘嫁女儿的前提之一;房子,一些剩男剩女的创造者之一;房子,抗击通货膨胀的工具之一;房子,城市入户入学的必备条件之
一。部分地区城市的一些人甚至已经发展成为“房子拜物教”教徒了。房子,它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房子,它是整个家庭综合竞争力的标志。所以无数的个人和家庭将毫不犹豫地持续杀入到房地产市场,不惜成为房奴,宁可被银行套上月供的绳索。好像现在有了房子就等于有了一切了,好像有了房子就可以傲视一切了,好像有房子的人可以傲视没有房子的,好像有两套房子的人可以傲视一套房子的,-------。特别是那些拥有多套豪宅的猛士和妩媚的美女们甚至可以演绎那段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之“霸王别姬”了。“男:我站在豪宅之巅,恨不能荡尽天下情敌;望苍天,四方人动,房在脚,问天下谁与争锋; 女:人世间有男儿亿万;我独爱爱屋及你;伤心处别时路谁都相同,多少年恩爱为房可以葬送。”这是个房子拜物教的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人入教的时候,随着新增入教人数的慢慢并最终耗竭,那么这个时代的悲剧也将不可避免了。
还是言归正题,即如何激发或刺激个人信贷出现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房子,中国百姓心目中的一切,拥有自己的房子是最基本的需求,坊间人称刚需,意思是“刚性需求”,但也可以理解为“支付能力刚刚好满足付首付贷款买房的需求”。当前我国很多刚需的百姓面临的境况或主要矛盾是:较低的支付能力与拥有一套的房子的基本需求的矛盾,因此,住房抵押贷款是必须要的了。
如何刺激刚需的入市,以拉动商业银行的贷款呢?很简单,降低利率。降低利率能够产生两个效果,第一个是直接降低了购房者买房的成本,这对于那些价格敏感的刚需来说,是个不小的利好;第二个是降息意味着未来房产的价格将很难继续下降,甚至是反弹。道理很简单,一方面从房地产商的角度看,降息导致正在红海中打价格大战的房地产商暂时放下了手中杀向竞争对手的利剑,毕竟还贷压力小了些,可以不急着降价来回笼资金,于是马上价格见底;从购买者的角度看,降息最容易导致价格的反弹,激起了刚需们对价格反弹的恐惧。日下调了贷款基准利率一次。如果说一次降息,只能够激发刚需入市的初始而朦胧的愿望的话,那么史无前例的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刚需们再也按压不住成本降低的内心诱惑和房价反弹的外在恐惧了。7月6日再次降息。在货币政策的刚柔并济下,入市,入市,---,这是刚需们短期内来说看似最理性的选择了。
四、刚需们入市房地产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
刚需的入市,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房地产价格开始见底并反弹。于是全国不少城市,又
再现了以前排队买房的壮观场景。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从4月的底部至今已经有个10-20%幅度的反弹。于是M2增速再次起来了,2012年6月份末,M2同比增长13.6%,比5月末的13.2%增加0.4%。这也可以算是稳增长的见效的措施了。然而刚需的入市和房地产的反弹,始终不能掩饰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如下的极大困境。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业;以美的电器为代表的轻工制造业;以中兴通讯为代表高科技业;以三一重工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等企业出现的裁员和裁员的传闻。这些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开始有裁员的绯闻了或开始有裁员的做法了,那么其他那些非龙头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因此,7月中旬杭州600家企业上市省政府求救是可以理解了;温州等地的民工返乡是可以理解的了;河北一家农信社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可以理解了;以前年年都要呐喊的用电荒涨电价,今年无需再提了;最能反映上下游经济形势的中游企业苏宁电器股价大规模下挫可以理解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也是可以预期了。
刚需的入市,可以拉动M2增长,可以稍微的阻止短期经济的下滑,然而在这短期好处的背后,长期来说后果终究会有些的。该来的总会来的。大规模刚需的贷款入市,在稳住某些行业经济下滑的同时,正在进一步刺伤其他行业的发展。贷款,终究是要还的。刚需的入市,最典型的特征莫过于贷款入市了,这是刚需的必然选择也是银行希望的结果。刚需进入房地产后,不仅仅消耗了前期和当期所积累的财富或可支配收入,而且透支了未来10年,20年乃至30年的消费潜力;更有甚者,现实中,刚需买入一套房,透支的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消费能力,而且有些时候是整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消费能力的透支。是透支的,总是要还的。在房地产市场正在缓慢上涨的初期,贷款买房的透支可以通过两个方式来进行偿还:第一是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紧衣缩食;第二是靠房价自身的上涨来偿还。从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那些早期的先行进入商品房市场,通过贷款买房的人,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他们总是能沐浴价格上涨的春风,其很多的先前透支可以由房子价值上涨自动偿还。而且这样的透支偿还模式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是很大的,这也是我国经济年8%以上增长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种透支的偿还模式一方面无需透支未来消费能力,也无需减少当期对其他行业产品的消费,但是带来的却是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繁荣。通过房价上涨的方式偿还贷款的透支,在贷款透支买房从而拉动房产相关行业发展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一过程真是个绝美的帕累托改进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房价的上涨,能够支付高额房价的人是相对越来越少的。因为工资上涨的速度远远达不到房价上涨的速度。这时候,房价继续上涨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政府的宏观调控,房价继续上涨的拐点出现了。在房价预期不能继续大规模上涨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成当下的情况,那么那些新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刚需们,他们的透支只能够依赖透支个人或整个家庭的未来的消费能力来偿还了,也即必须紧衣缩食。当前的紧衣缩食便马上会迅速地侵蚀对其他行业商品的消费能力。刚需入市增加了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消费,但是代价却是透支个人乃至整个家庭当前和未来对其他商品的消费能力。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本质。由于贷款买房行为,透支了其他行业现在和未来的消费能力,因此其他行业的发展由此停滞甚至倒退是可以理解和预期的。刚需入市的后果是本来是消费中高端商品的消费者由于买房了,目前只能转变为消费中低端商品了。因此未来的一段时期,那些低档的吉芬商品可能会风靡一时。这也是当下中高端品牌定位的体育用品生产商“李宁”出现了困境的原因之一。当然这里隐含的一个前提是房地产刚需是中高档商品的消费者。但是那些与房地产刚需们无关的奢侈品消费可能不会受此负面影响,甚至是有着一定的正面影响。原因在于房地产刚需的入市会导致部分房地产板块的价格重新上扬,财富效应会再次显现。然而我国经济中不乐观的事情在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主要是中端和中低端的,而非像国际企业的高端品牌定位。因此,我国的很多制造业将进一步地萎缩与受困。企业的进一步萎缩与受困导致的结果是企业产生了精简人员以节约成本的要求,于是裁员就成为这一时期一些企业当一不二的最佳而又无奈的选择。未来,我们可能仍将看到
的景象就是一批又一批的企业一波又一波的裁员浪潮。而这又最终会负面作用于房地产市场、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因为城市是企业的集聚地,企业是留住人的载体和可支配收入的来源,企业一直在为城市化的实现叠砖和铺瓦。没有企业的繁荣,哪来就业的昌盛;没有就业的昌盛,哪来的对城市租房和住房的需求。当企业衰败的波浪卷走了城市工人们的就业竹筏以后,那些漂泊在城市海洋中的工人们将黯然失色从这曾经让其幻想的城市游回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农村。如果没有租房需求的住房,没有住房需求的商品房,那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将如何继续抒写美丽的上涨神话呢?而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又怎么能够独善其身呢?真的,那些对未来房地产价格长期看多看涨的人们,别再睡了,可以醒醒了;现在不自然苏醒,迟早是要被吓醒的。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刚需人群从总体上来讲是稀缺的。随着刚需们的入世,刚需性房地产的不断量价齐升,刚需人群总体上的稀缺性决定了刚需人群会渐渐地越来减少。刚需人群的越来越少,其结果必然是未来刚需们的住房抵押贷款需求也会越来越少。到那个时候关键的问题将再次出现在政策制定者的面前,即谁来接替刚需住房抵押贷款的这一棒? 因此,房地产刚需们入市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值得我们个人、企业和政府等相关主体密切关注,以更好地未雨绸缪。
五、当刚需消耗殆尽,谁来接替刚需住房抵押贷款的这一棒?
当万马奔腾的刚需入市过后,那么如何继续确保M2的继续增长呢?如何弥补和修复当前地方政府脆弱的财政体系呢?这是我们政府,而且是下一届政府迟早要面临的问题。我们下一届政府是不容易的,面对的问题真的很棘手。
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刚需人群渐渐的减少,适合刚需人群的周边房地产市场和市中心小套房地产在这一段时期内量价齐升的趋势终究会遇到一个拐点。谁来接替刚需住房抵押贷款这一棒呢? 政府肯定会有所作为的,但是政府手头上的工具已经很有限了,如放开限购或推广房产税。所以未来的可能的政策就是放开房地产的限购政策,毕竟这是个行政手段。如果真的是这样做,将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呢? 房地产限购的人群的特征是已有一套房或两套房的人,这些人群不属于刚需。如果说刚需买房是自住的话,那么被限购的人,其买房的目的就是投资或者投机了。那对于这些人,在未来限购绳索解开的情况下,他们的投资行为又将如何呢? 可以预期的是,在房产税推广的阴影下,这些人投资投机房地产的方向就会是那些处于城市中心地带或优质地带的价格本身就贵的房子,而不会去触碰那些城市郊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地带的房子了。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将房产税的负面效应规避地远远的。于是,我们可以预期,如果未来房产限购政策被取消了,那么被限购的这些人将投机投资于市中心核心地区优质地区的房子,于是这些地区的房子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终于,通过刺激刚需入市,加上放开限购,那些周边的房子,市中心的房子,都有了个一定幅度的上扬10%-20%,各个板块的房子都上扬了(注:除了边缘地区的大户型房子以及别墅)。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论述的那样,“房地产的调控还是得继续的,因此限购政策被取消后,国家应该推出更长远的控制房地产价格的机制,即推广房产税”。房产税的推出,将对财政脆弱的地方政府带来一定的利好,地方政府肯定是积极响应的。税收具有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的特点。如果推广上海版本的房产税的影响可能是,那些边缘地区、准中心地区和核心地区都有房子的投资投机客们,他们将会理性地出售那种边缘地方的大户型,然后是边缘地方的小户型房产。因此,可以预期的是城市周边边缘地区的房价将由于房子供给的增加而下行压力很大,但是对于那些核心地区优质地区的昂贵房产,坚挺还是没问题的,甚至价格会被进一步的推高。因为有钱人卖出周边房子的同时,可能会重新买入中心地区的房子。可以预期的是,那时候小户型的核心地区的房子也会受欢迎。所以对于刚需的人群,面对房价已经反弹了几个月了,因此当前的理性的选择可能是等待房产税进一步推出后,再去购买周边边缘地区的房子。如果目前有几套房的人,而可能被交房产税的人,他们当中的聪明人
包含总结汇报、行业论文、外语学习、出国留学、表格模板、初中教育、教学研究以及由M2增速放缓所反映出的中国经济的困境(内刊) 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m2增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