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厂工人奖金税收

估算五粮液茅台提前计提职工工资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利润腾挪
  上市酒企财务调节备荒
  韦承武
  白酒行业的寒冬来临,自塑化剂风波、中央限令“三公消费”以来,白酒行业的销量大幅下滑,酒企利润下降的消息层出不穷。
  随着定期财务报表的陆续披露,上市白酒企业的成绩单也反映了行业的趋冷。为了抵御“寒冬”,各家酒企使出了浑身解数:促销、降价、让利……而部分上市公司则在财务报表上做起了文章,通过合理的办法增加当期成本,把当期的利润腾挪至未来财务周期进行确认,以避免未来若行情仍持续恶化导致利润大幅下降的局面。
  不过有财务人士评价,腾挪利润以平滑业绩是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手法,但要抵御行业寒冬仍需从实际的生产经营入手,如何降低成本并提高销售才是关键所在。
  把利润藏起来
  “如果企业觉得当期的利润太高,或者预计未来的利润增长乏力,就会采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白酒企业在目前的行业背景下应该多数属于后者,丰年补歉的意味更浓一些。”
  10月16日,作为行业领头羊的(136.73,&-6.98,&-4.86%)(600519.SH)披露了三季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9.36亿元,同比增长10.06%;实现净利润110.7亿元,同比增长6.24%。而公司2011年净利增长达到73.48%,2012年仍保持了51.86%的高速增长,而今年前三季净利润的增长速度明显趋缓的事实反映了行业现状。
  另外,被视为该公司“业绩蓄水池”的预收账款在三季度末却较年初下滑逾六成。
  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前9月预收账款为19.42亿元,较年初的50.91亿元下降61.85%。贵州茅台解释,预收账款下滑主要是由于经销商预付的货款减少所致。
  有分析认为,预收账款暴跌已经显示经销商预打款的意愿下降。白酒企业普遍实行的是“先打款后发货”政策,预收账款的增减暗示着白酒企业的前景。若预收账款大幅下降,则预示着经销商对下阶段销售的看淡,白酒企业通常的压货做法将面临压力。贵州茅台今年半年报中,预收账款便同比大降八成。
  尽管贵州茅台业绩仍有所增长,但公司似乎已经开始为度过行业寒冬做准备。
  记者注意到,贵州茅台三季报中显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项达到6.27亿元,尽管与2012年末6.43亿元相差无几,但比2013年上半年增加了一倍多。
  对此,一位供职于某上市公司财务部的注册会计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通过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来提前确认成本,并在未来财务周期将利润释放出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处理办法。按照惯例,提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当期将被记入成本,若公司未来实际支付该部分费用时不再提前计提或减少计提新的费用,即可减少企业当期成本,达到释放利润的目的。
  “如果企业觉得当期的利润太高,或者预计未来的利润增长乏力,就会采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白酒企业在目前的行业背景下应该多数属于后者,丰年补歉的意味更浓一些。”上述会计师表示,贵州茅台三季报并未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详细构成以及大幅增加的原因,因此,按照25%的所得税率计算,公司“雪藏”了近25亿元的净利润,以便在适当的时候释放。
  无独有偶,另一家白酒龙头企业(17.47,&-0.38,&-2.13%)(000858.SZ)也有类似的处理办法,公司主要的办法是提前计提职工工资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的额度达到了23.4亿元。
  据五粮液8月15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达到5.96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其中应付职工薪酬项占了绝大部分,达到5.85亿元。
  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注册会计师对记者表示,以25%所得税率计算,五粮液上半年共累计多计提约23.4亿元职工薪酬,该部分职工薪酬实际支付时若不再滚动计提,将可释放23.4亿元净利润。
  事实上,五粮液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从去年开始猛增,从2011年末的0.17亿元暴增数百倍至2013年的5.96亿元。
  2012年中报显示,其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11年末的0.17亿元上升至2012年中期的1.42亿元,所增加1.25亿元均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付职工薪酬”增加。
  至2012年末,其递延所得税资产上升至4.86亿元,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付职工薪酬上升至4.73亿元。至2013年中,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进一步上升至5.96亿元,应付职工薪酬也上升至5.85亿元。
  前述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表示,五粮液上半年的净利为57.9亿元,通过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雪藏了23.4亿元的利润,“几乎腾挪了上半年将近三分之一的利润。”
  不过,五粮液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公司所有会计处理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没有调节利润的情况。”
  酒企过冬术
  某白酒行业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收账款大幅缩水而应收账款的增加,使得白酒行业未来业绩表现蒙上阴影。
  由于龙头酒企通常都是经销商提前打款,因此预收账款是预示白酒行业未来景气度的晴雨表,而上市公司陆续披露的财报使得投资者感受到了丝丝寒意。
  数据显示,白酒行业预收账款下滑已经成为趋势。据统计,今年中报数据显示,(11.58,&-0.65,&-5.31%)(600779.SH)、五粮液、(13.65,&-0.46,-3.26%)(600702.SH)3家白酒企业的预收账款分别下降了72%、54%、16%;而3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合共近3亿元。
  某白酒行业分析师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收账款大幅缩水而应收账款的增加,使得白酒行业未来业绩表现蒙上阴影。财务上的处理只是一时之计,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如何降低成本并提高销售。
  对此,各家酒企纷纷使出过冬招数。
  今年7月份,有消息称,贵州茅台首次打破专营放开渠道,向经销商抛出了橄榄枝,只要今年以999元的价格进货30吨飞天茅台,一次打款6365.6万元,2014年就可以成为茅台经销商,享受819元的出厂价。其中五粮液大经销商银基集团率先投入茅台怀抱,成为茅台经销商。
  放开经销权的同时,贵州茅台还开放供应给贵州酒交所、酒仙网、京东商城等渠道,据测算该部分量约有3000吨,可带来约50亿元的报表收入。
  白酒专家铁犁此前曾对记者表示,贵州茅台此前的关系营销的路子走不通了,应该尽快往市场营销转型,越早转型越有价值,越晚转型越麻烦,但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三五年时间很难完成。
  五粮液则一方面靠严厉的限价“稳住”经销商,另一方面则是开发中低端市场的新产品。
  公开消息显示,国庆长假期间,五粮液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经销商大会,会上五粮液集团副总经理朱中玉表示,五粮液52度最低市场操作价每瓶不得低于659元,否则将取消相应经销商的代理资格。
  朱中玉号召,在白酒行业的寒冬期,厂、商要深度合作,要共同维护五粮液价格体系,共渡难关。对于那些无视厂家控价政策者,无论背景、资历,都一律取缔其代理权。
  这一办法被市场解读为是在保护经销商,前述分析师表示,五粮液经销商目前普遍库存压力大,市面价格做了底线规定,库存白酒就有了价值保障。但目前市场零售价已有低于五粮液659元红线的情况,五粮液的限价政策能否让消费者接受并甘愿花更多的钱买单,仍有待观察。
  另一方面,而据媒体消息,今年五粮液加大了对中低端产品方面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经销商资源方面的倾斜力度。此前,五粮液推出三款新品,进军“让老百姓都喝得起”的民酒市场。
  而继贵州茅台之后(20.56,&-0.68,-3.20%)(000568.SZ)也牵手电商,图谋扩大销售渠道。9月3日,泸州老窖与酒仙网在京举行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张良曾对媒体表示当下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白酒市场环境发生了不小变化,白酒行业的渠道变革是早晚的事,泸州老窖需抢先布好棋局。
  将利润埋在负债里——以应付职工薪酬为例:
  当一家上市公司出现“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职工薪酬”时,说明该公司提前计提或提前支付了职工薪酬,在公司会计处理上已确认为成本费用,减少了当期利润,其结果本应少缴所得税,但税法不承认该部分成本费用,认为所得税仍然应按照计提该部分职工薪酬前的税前利润增收。因此,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所得税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之间就会形成一个临时性差异,在账上表现为该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职工薪酬。只要公司未来实际支付该部分薪酬时不再计提或减少了计提,即可减少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达到释放利润的效果,由于其对应的所得税已经提前支付,所释放的将是净利润。
  财税专家 马靖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错误: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当尝试读取以下网址(URL)时:
发生了下列的错误:
Read Error
系统回应:
(104)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An error condition occurred while reading data from the network.
retry your request.
正在通过网络读取数据时发生了错误,请重新尝试。
本缓存服务器管理员:十天内免登录
茅台镇大片中小酒厂倒闭
仁怀中小白酒企业很有可能成为这轮行业调整首批出局者。岁末的茅台镇,最低气温逼近零摄氏度、寒风凛冽,但让这个中国酱香型白酒主产区更为寒冷的,是今年白酒行情的糟糕境况。“在酒厂工作了好几年,这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形。”茅台镇一家小规模酒厂的负责人陈中(化名)向南都记者感叹:今年他所在的酒厂,销售同比出现了80%的下滑,同时不得不从银行借了2000万来购买高粱酿酒。陈中并不是行业里最糟糕的那个。仁怀,这个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正遭遇一波前所未有的停产风潮———大片的中小酒厂门庭紧闭,有当地的酒企说,三成酒厂停产了,有的说有五成,更有甚者说,这轮停产后将死掉大片小酒厂。曾经的意气风发,变成了阵阵叹息:酒卖不出去了。以“中国酒都”闻名的仁怀,何去何从?“停产潮”骤起过了一座横跨赤水河的大桥,是连片的中小型酒厂。富诚酒业有限公司大门紧闭,在门口旁保安室,一位大爷悠闲地煮着方便面。说起酒厂今年的情况,这位大爷颇为感触。“今年基酒卖不出去了,很多酒厂都没钱买高粱生产。”在茅台镇古传酒厂,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在烤酒中。“工人最多时有七八十个,但现在在做尾期工程了,工程完了,这拨工人也会解散掉。”一位陈姓员工如此向南都记者表示。据陈先生透露,往年酒厂光投粮就是一两千万,但今年却一颗粮都未进。“像我们十多年的老厂都生产不下去了,有些近两年拼命贷款、建厂房的酒厂,资金链更紧张。”沿古传酒厂继续前行,随处可见门庭紧闭的酒厂。在茅台镇亚洲醇酒厂,只见几个工人在翻修酒厂的外墙。工人告诉南都记者,因为没有钱买粮,今年酒厂暂停了生产,工人都解散了。沿路不时可见光秃秃的一些水泥架子,当地的摩托车司机说,那些是修了一半就没有修下去的酒厂。家族经营着一家产能200余吨的小酒厂的汪涛(化名)告诉记者,这几年,家里一直一小块一小块地买地,想着扩大产能,但今年行情太差,手上近20亩的土地“囤”到现在,都还不敢动工建厂房。汪涛说,今年茅台镇很多中小酒厂都是有人、有厂,但是没有钱投粮生产,甚至不乏免费将窖坑暂时让给别人经营的酒厂。在靠马路的一些大型不锈钢储酒罐上,南都记者不时能看到窖坑出租的信息,“窖坑出租,手续齐全、18个、价格面议、不收水费”。当然,也有部分酒厂还是赌了一把———借钱买粮生产。在泰福酒业有限公司十一车间一区,车间的负责人陈中(化名)面对行情突变很烦心。据陈中透露,酒厂刚投完粮。今年酒厂从当地信用社和银行贷了2000万用于购买高粱。如此贷款的代价就是:酒厂将基酒以10元/斤抵押给银行,还贷连利息为1.2分。“现在都是亏本在生产的。”在陈中看来,酒厂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如暂时停产,一年后重新生产设备要复修,锅炉、航车等设备的复修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但如果借贷继续生产,除了还款之外,还要承担酒酿出来卖不动的压力。“如果今年行情还这样,估计我们下一轮的生产周期也只能停产了。”而对一些有业外资本支撑的酒厂,其抗风险能力要强些。仁怀市茂强酒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依然冒着浓密的白烟,这是深圳酒藏投资公司投资控股的一家酒厂。该酒厂一位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2013年的投粮跟2012年差不多,公司投资至今酒厂仍在做基酒生产储备,未有大规模生产销售,因此并未受到太大影响。“酒卖不动小酒厂没有资金回笼只能停止生产,但大厂基本没停。”仁怀市酒类发展局(下称酒发局)坦承,受全国白酒市场整体低迷的影响,2013年仁怀新一轮大曲酱香白酒生产周期开始后,部分中小企业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停产的现象客观存在。大树底下难乘凉“在茅台镇工作了好几年,这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形。”陈中透露,2013年,他所在的酒厂,其销售同比下滑了80%。而古传酒厂的陈先生则表示,古传酒厂以卖自己的品牌和基酒为主,但2013年两者的销售明显走低,酒厂只能开发一些从20元到七八十元不等的低端产品改善经营。2013年,宏观经济下行、三公消费限制,白酒行业销售惨淡;而此前茅台镇、四川宜宾等多个白酒产区急剧扩张,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白酒产能过剩危机不断加剧。走访中,几乎所有酒厂都向南都记者提及:今年基酒卖不动了。曾对仁怀白酒产业做过系统研究的白酒营销专家舒国华告诉南都记者,仁怀白酒产业面临着“两高两低”的短板。“如按照传统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生产,每斤酒的生产成本超20元,储存一年后成本达30多元,储存两年的成本为45元,储存三年则要60多元。生产成本高导致其零售价也会很高。”舒国华表示,与此同时,当地酒厂的规模小、品牌力也小。在今年高端白酒受打压的背景下,这些酒企首当其冲。但原因并没那么简单。“茅台镇的酒厂一般都是将基酒卖出去,回笼资金再生产,但今年基酒卖不出去,很多小酒厂的资金链就都断了。”在汪涛眼中,茅台镇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小企业,其生产链条实际上异常脆弱。而在关注贵州白酒产业多年的贵州白酒专家万兴贵看来,根本原因在商业模式上。“茅台镇的中小酒厂并不善于做营销,以前都是以出售基酒或做贴牌为主,没有自己做品牌营销。”在这样一种产业现状下,仁怀中小白酒企业很有可能成为这轮行业调整首批出局者。“这些中小酒厂以出售基酒和走团购定制为主,在行业上扬、茅台不断提价时,他们在茅台树荫下活得很滋润,但当行业下行时,自然成为行业第一波倒下的。”舒国华认为。“挂靠”模式清算隐忧此波停产潮,也让过去“黄金十年”潜藏在仁怀众多中小企业背后的隐忧开始显露。国家发改委2011年修订过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显示,白酒和此前五年一样仍属限制产业,新建白酒生产线被禁止。正因此,各地由质监部门核发的白酒生产许可证已停办多年。与此相对的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的规定,企业未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列入目录产品的,要被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据仁怀酒发局给南都记者的数据,至2013年12月,全市共有注册生产销售白酒企业1497户,其中白酒销售企业1169户,生产企业328户,有白酒生产许可证企业291户。这意味着在注册的生产企业中有37家是没有生产许可证的。事实上,没有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远非这个数字。一位曾对茅台镇的酒厂做过系统摸底的行业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其统计发现,仁怀包括仅有几口窖池的小作坊在内的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超过1400家。为规避这种风险,仁怀特别是茅台镇的小酒厂用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挂靠,以摆脱“无证生产”的尾巴。以汪涛家的酒厂为例,此前其酒厂一直挂靠在当地一家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身上。“每年挂靠费用需要几万块,质量监控由我们自己把关,也要应对政府所有的检查。”汪涛表示,虽说是挂靠,但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酒厂一样会被封停整改。对这种挂靠,当地一些大酒企显然有点不屑。“只要你看到酒厂的厂名写着某某酒厂第几生产车间的,即是挂靠别人的企业”。不过《条例》也规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许可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标志。“这轮行业调整后,仁怀很多中小酒企可能要被清理掉。”舒国华认为,现在仁怀也确实需清理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市场行情上行时,大家一哄而上进入仁怀,仁怀的土地已承受不了那么多企业进入。”整合目标“遥不可及”“一头老虎领着一大群羊。”这是外界对仁怀白酒格局的经典概述———按照仁怀2013年一季度的产销数据,在产量规模上,茅台酒厂的占比为17.71%,但产值占比高达75.53%。对于仁怀而言,整合、提升当地数量庞大的中小酒企的竞争力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事实上,当地政府也一直希望通过整合这些白酒企业,在仁怀的“老虎”后面培养一只“豹子”。早在2006年2月仁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当时市长房国兴在就仁怀十一五规划纲要作报告时提及:加快地方酒业发展,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把全市白酒生产企业逐步减少到100户内,着力培育税收上千万元、产值上亿元的酿酒企业。此后《仁怀市中小白酒生产企业资源整合指导意见》更重申,要以在2010年前将仁怀市白酒企业整合到百家以内、取缔市内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白酒生产企业为目标。不过,当初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整合目标,现在看来依然有点遥远。首先是大企业对于整合中小型企业并不热心。作为仁怀一家独大的白酒企业,在贵州省政府的千亿目标下,2012年茅台集团的“大茅台”集团浮出水面,其中重要一点是:择优在仁怀乃至遵义地区重组一批酒类企业,实现外延式扩展。然而至今茅台迟迟未动。“并购是省里有关主管部门强烈要求的,我们理解主管部门让企业迅速做大的考虑,但对企业而言,并购肯定要慎重思考。”茅台一位高管曾向南都记者透露,茅台会慎重考察这些企业是否有茅台所需的条件。日,贵州省仁怀市副市长喻阳洪对外透露,在2013年前仁怀市政府将投入10亿元成立“仁怀酱香酒酒业有限公司”,整合当地近百家小规模的白酒企业,同时将引进战略投资者,试图打造除茅台外的当地酱香酒品牌,酱香酒酒业将用多种形式和当地的小规模白酒企业整合。有熟悉此项目的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中粮一度有与政府洽谈,但一番评估和成本核算后,中粮一度暂时搁浅了此项目。“政府希望重量级的企业整合当地中小酒厂,但大企业进入很少会单纯选择1+1+1的做法。”万兴贵表示,靠一个企业把当地的资源优势整合起来形成拳头,目前在中国的区域经济鲜见成功案例。而在仁怀酒发局看来,大企业这种担忧源自风险共担机制没有形成,大企业在风险转移工作未做好之前,不敢贸然整合其他企业,就怕生产经营工作中出现意外,“惹火烧身”。仁怀酒发局进一步表示,制约仁怀白酒产业整合工作进行还有另外两大难点,“第一是企业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规模大,有些市场开拓建设好,有些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已形成良性循环,不同企业在整合中利益谈判很难形成双方都可接受的条件;第二是部分企业没有现代企业意识,坚守‘老板’思想,坚持家族式经营,难以接受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难以很好参与整合。”“要活的让它活,要死的让它死”尽管如此,仁怀依然在积极谋求当地酒企间的整合。仁怀酒发局向记者透露,仁怀酱香酒酒业有限公司已于去年3月挂牌运营,去年10月,“仁怀酱香酒”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上述熟悉该项目的人士表示,整合进仁怀酱香酒酒业有限公司的中小企业,将获得“仁怀酱香酒”商标的使用授权。值得关注的是,去年3月份,仁怀市又启动新一轮产业规范整合。据《仁怀市白酒产业集中规范整合工作方案》(仁府发〔2013〕9号),鼓励年产量1000千升以上的企业参与整合。其中,在酒厂安全、治污设施设备齐全的前提下,没有生产许可证、酱香酒年产量400千升以上以及有生产许可证、酱香酒年产量1000千升以下的企业属于整合对象。按照仁怀酒发局的说法,该整合的目标是要做到仁怀市白酒生产企业持有生产许可证率、年产大曲酱香白酒1000千升以上的企业以及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都要达100%。这样的整合目标,无疑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整合是对的,但具体要看标准是什么。”前述仁怀市茂强酒业的人士表示。如按照《方案》的标准,这家目前产能不足千吨的酒厂同样属被整合的对象。“这种整合我们不太愿意,我们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且要做少而精的产品。”该人士表示。“政府想整合当地的中小企业,但白酒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其中涉及企业和政府间利益的分配,发力整合不像一些垄断性行业那么简单。”和君咨询集团副总裁、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林枫认为,对仁怀中小企业的整合要利用现在产业调整周期所带来的机会。“2014年酒企或将普遍进入出厂价下调的阶段,毛利率的下调将取代收入成为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白酒类公司将迎来业绩最差的时期。”东方证券最新研报称,未来,一线酒企的定位调整将挤压二线酒企的生存空间,二线酒企也面临在中高端市场展开竞争或向下调整产品结构的选择。在资深白酒业人士白玉峰看来,对仁怀的骨干企业政府要扶持,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更应该利用市场杠杆来调节。“要活的让它活,要死的让它死。”[观点]企业能否持续成长,取决于其是否能在产业链中做关键资源的组织者,但茅台镇很多酒厂仅是将基酒卖出去,并没有建立起让消费者持续消费的能力。———和君咨询集团副总裁、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林枫近来食药监局要求加强白酒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目前看,有3000家小白酒企业将收到死亡通知书,白酒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白酒营销专家舒国华遵循市场规律,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投产达产,采取系列措施,帮助停产企业分析原因,解决困难,尽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仁怀酒发局[链接]中国“纳帕谷”的吸引力有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国酱香型白酒的平均增速达到32%,是中国白酒平均增速的两倍多,并以2.5%的产能实现了中国白酒15%以上的销量和30%以上的利润。在各路资本的推动下,仁怀近几年白酒产量急剧飙升。据近几年仁怀的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仁怀白酒产量为8万吨;2008年扩张至10万吨;2012年突然飙升30.7%至25.3万吨,而2013年仁怀的白酒产量再大涨18%至30万吨。在仁怀市政府大楼一楼的橱窗中,清晰地列明“十二五”工作的目标:全市白酒产量平均增长22%,达60万千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达1000亿元。如要达成目标,未来两年仁怀产量的平均增长要超过40%。如果在行情好时,这种速度让人看到的是各路资本对仁怀酱香型白酒发展潜力的追逐。不过在白酒行业谷底的今日,这样一种产量规划让人看到的只是泡沫。“茅台镇看上去破破烂烂的,沿着赤水河两岸基本没什么空地,酒厂一个挨着一个。”去年下半年,白玉峰到仁怀当地做了一番调查。白玉峰认为,虽然茅台镇有着优质的酿酒资源,但环境及整体规划并未能与之很好地匹配。“酿酒资源的稀缺性要保住,不能盲目扩产。”白玉峰认为,贵州的好酒资源太多了,但过去只注重生产、营销水平很低。仁怀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质量做好。“哪怕年产能只有两三千吨,做小而精,依然有发展潜力。”白酒行业资深专家晋育锋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并不一定要求做大,波尔多酒庄的发展走的就是小而美的道路。”作为世界上知名的葡萄酒产区,波尔多聚集了超过8000家大大小小的酒庄。有鉴于茅台镇的现状,晋育锋认为,这要求政府部门从自然环境的治理到所有酒企业的个性化规划和分布,要有完整的规划。南都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其实仁怀副市长喻阳洪曾亲自率领仁怀66家酒企的高管出席和君咨询的一场培训会,和君咨询也一度深入了解过仁怀的产业整合并提出过一些方案。仁怀的整合包括产业整合和产业生态化建设两方面,和君主导后者。“当时和君的建议是,仁怀特别是茅台镇要走产业生态化建设之路。这应该由政府推动,各个产业间搭建融资平台和资本杠杆,把茅台镇打造成美轮美奂的文化古镇和旅游胜地。同时也可嫁接当地的农业,按产区的模式去推。”林枫表示。不过该建议并未被采纳。林枫表示,在产区化、产业生态化运作方面,国外有很多成熟的经验,比如美国纳帕谷的打造。尽管面积只有法国著名产区波尔多的八分之一,但它是世界著名的产酒区和葡萄酒旅游胜地。在那片占地4.5万英亩的山谷,除葡萄酒,吸引消费者的还有它的酒窖、设有高尔夫球场的酒庄、葡萄酒品鉴会、葡萄园旁边的餐馆、可鸟瞰纳帕谷全景的热气球等配套旅游资源。
“现在美丽中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方向上,现在对仁怀推动白酒产业生态化运作时机更成熟。”林枫坚持仁怀应该做产业生态化建设。对如何提升仁怀的竞争力,仁怀酒发局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仁怀将以茅台为引领,支持茅台酒做大做强;以白酒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快推进名酒工业园区建设;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促进地方酒业集群发展,同时其强调要抓好茅台镇环境整治建设工程。当消费者到仁怀、到茅台镇不光是冲着茅台而去的,而是冲着其整个酱香型白酒产区、冲着其与白酒文化深度结合的旅游资源而去时,或者就是仁怀庞大的中小酒企聚合效应真正发挥出来的时候。专题策划 刘斌 汪小星采写:南都记者 黄丽嫦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酒友约酒交友
你对特色酒感兴趣嘛?
只要有个性,就喜欢
喜欢符合自己爱好的特色酒
非主流酒,没感觉
什么样的特色酒更吸引你?
外形有创意的酒
酿造原料新奇
酿造过程有创意
您容易在哪些渠道接触到特色酒
您购买特色酒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家人朋友聚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台酒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