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划股权激励计划停牌购买资产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如何

A 股近期的暴跌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都产生了哪些影响,都有哪些现实案例?
比如股权质押纷纷强平之类的。
按投票排序
1、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不会受到股市下跌的过大影响,股市虽然占据每日经济报道的大半版面,说到底只是个融资渠道而已。2、在牛市的上半场和股市的加杠杆周期,市场的融资和并购行为会非常活跃,主要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被重估,以及交易各方均对上市公司股价的未来走势有乐观预期;同时以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会非常活跃。3、但是,在牛市的下半场和股市的去杠杆周期,股市的融资功能和以股份支付的并购功能将基本停滞,大量停牌、希望有所动作的公司面临复牌即跌停的尴尬局面,交易各方对上市公司股价的未来走势由乐观转为保守。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发行股份实施的融资、并购、战略投资者合作、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正常的商业逻辑将无从实现,股市的造血功能将无从体现。4、同时,在牛市上半场公告的方案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股价倒挂,面临无疾而终的局面。目前熊市还没有正式开始,牛市上半场中实施的非公开发行、员工持股计划等,大多还有比较厚实的浮盈,但未来的走势无从保证。5、上市公司通过股权市场进行融资,对整体经济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都比较大,融到钱之后公司上下容易形成共识,能让一些已经僵化的企业重新动起来;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也有利于改善机制,有点类似于鲇鱼效应;另外,募投项目的实施大部分是以投资方式实现,对上游产业也有支持作用。6、并购重组类似,有利于减少企业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提高企业的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让企业可以有更长期目标的决策。7、但是,在牛市的后半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功能和并购功能将基本停滞。案例的话,可以看一下07年-08年的方案中止情况,例如平安;近期复牌即跌停的上市公司也很多。8、因此,二级市场的大涨大跌其实不利于上市公司充分发挥股市的功能。作为一级市场的从业人员,我想说广大的散户股民不要炒股可以么,直接去打麻将好不好,都是零和博弈下的财富再分配,想玩心跳直接玩把大的就可以了。-------------------------------------------------------------------------楼下的某位同志,都是一级狗,本来我不想说什么的。什么A股市盈率高,是蕴含并购转型行业整合预期给的高估值,企业通过高市盈率收购低市盈率就能实现滚雪球发展,这都是咱忽悠客户的,怎么能把自己都给忽悠了呢??1、少数已经成功实现并购的企业,确实应该享受高估值,蓝色光标、掌趣在此列;2、一些玩跨界还未证明真伪的,给予高估值为时过早,要知道根据美国的历史实践,并购整体上在减少企业价值;并购的交易撮合过程有风险,但并购之后的整合更有风险。如果没有有效整合,并购就是在摧毁价值。3、一些想开始并购尝试但并没有成功的,有必要这么早就给予高估值么?要知道这些企业做不成并购,都有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和老板个人魄力原因,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4、最关键的是,A股有一批很少做融资和并购,体制相当落后,管理层缺乏积极进取精神的上市公司,这部分上市公司本来就是行业中的被整合者而非整合者。但这类上市公司也一样享受着高估值,如果从市盈率市净率角度来看,在中国亏损、盈亏平衡或略有盈利上市公司的估值溢价反而是最高的。原因无他,盘子小方便资金坐庄。A股的高估值,是由恶意做多的机构、恶意唱多的研究员推动的,这些人之所以是恶意的,因为他们收取的是固定的管理费用或基金分成,只要盘子做大、交易量提高就有钱赚,和他们管理资金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A股的高估值,也是由短视、轻信的股民造成的,一个宏伟但是三年内都没法落地的政策,真落地了企业还不知道能拿到几千万,就足以让股民们蜂拥而入,炒上三四个涨停板。说到底,这波股灾,既不是阴谋论的恶意做空,也不是稍微理性一点给出的多杀多、杠杆资金离市、公募基金赎回等等等原因。这波股灾的深层次原因是,很多股票从高位下跌50%以上,依然缺乏投资价值。如果有投资价值的话,怎么会没有资金?我就愿意入市抄底。可是A股一些千倍市盈率的传统行业股票,在国外只有20倍的估值,也就是在跌去一半的基础上,还可以再跌去90%,都没有问题。当然,客观的说,目前大概有十分之一的股票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投资价值,未来这批股票的价格肯定会逐步体现,我也愿意持有这部分股票三年以上的时间;但大多数的股票要走出慢熊行情,被打回原形。
谢谢 的邀请。
大盘在5000点左右,我公司股票停牌,停牌的原因是集团内部要进行员工股权激励,公司所有高层管理人员(58人),分配2800万股。停牌前价格为47块,公司以22块的价格转让,确实给予高层极大的鼓舞。后来,股票开始大跌,截止到今天每股市值只有27块。
那还激励的毛线啊,搞不好还得赔钱啊,但是合同都签了,不买不行啊,高层还能愉快的玩耍吗?
对于公司正常的运作当然是没有多大的影响的拉,我所在的工厂该生产生产,该发货发货。只是时不时的听到部长在叹气。
这个涉及到一些一二级市场联动的机制所以我也能掺和几句,其他二级市场的问题请一律不要邀请我了谢谢了。我的观点是,其实是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普遍造成影响的,而且不仅仅是限于少数行业和部分实施了股权激励和增发的企业。一方面是中国的上市公司为什么市盈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数量是受到行政管控的,因而上市公司身份就是一个资本市场的平台,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这个较高的市盈率是内含了对未来公司进行行业整合并购或者最不济被大的非上市公司借壳这种预期的,例如一个30倍的公司有2亿利润,如果以12倍对价并购一个二级市场60倍,利润2000万的小公司,那么按照简单加法而不考虑协同效应带来的增值的话,来说这个公司市值会从60亿变成72亿,但只花了2.4亿的对价(往往很大部分还是股权),那么上市公司股东吃到了市值套利,上市公司的整体估值提高到了32.72倍,看似只有不到一个涨停,而在实际上上涨幅度远比这个大。所以这种上涨的预期抬高了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需求,期待进一步并购-&刺激股价上涨-&更容易地并购。这是低市盈率公司收购高市盈率公司的众多逻辑中的一种。另一方面是,较大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对一些同行业进行合并,降低市场竞争度,提高自身定价权。例如一个10亿利润15倍估值的行业老大,假设和行业老二5亿利润的企业以10倍进行合并,市盈率下降到13.3倍,被新增的利润填实了。那么投资者就可能预期这家新巨头进一步进行行业整合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定价权,那么需求变高,市盈率又有可能回到15倍,甚至更高。这也是一种逻辑。但是如果二级市场持续暴跌,估值进一步降低的话,那么上述两个逻辑都不再成立,对于第一个:创业者的企业难以被收购-&投资减少-&创业者减少-&经济活力变低。对于第二个逻辑,对于重资产行业,10倍以下到六七倍很可能就破净了,老二可能就拒绝合并,继续激烈竞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经济转型需要牛市来主攻。因为股市存在适当的点位下,是支持新产业创业、支持老产业并购降低竞争度提高利润的很好手段。如果再看看那些前期参与定增,甚至杠杆配资参与定增的大股东,如果再不停牌,很多小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就爆仓了。如果到这个地步,大面积的上市公司面临大股东的大量强平股票抛售,不仅仅导致经济转型升级这一重要战略的破产,更可怕的是,不要觉得实际控制人发生了变更对经营没有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产业资本还远不如欧美成熟,股权极度分散的上市公司是很难在社会上找到足够了解行业和企业运营的CEO的。很可能只有沿用原来的经营层,而如果这个经营层(曾经的实际控制人)受到了如此重大的打击,公司未来的经营好坏和自己也没什么大关系了,你们猜猜在这种利益冲突下他们会干什么?我不会对本次暴跌原因本身做任何猜测,但如果股市继续这么跌下去,这个国家将就此错过产业转型升级的也许是最后的窗口,未来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好过了。=======以下作为二级市场门外汉胡扯========我觉得本次事件充分体现出金融监管层对于形势事先缺少警觉,没有第一时间将过度投机资金控制住,等到察觉到有失控之势了,也没有对后果进行充分的预判,仍然觉得对二级市场实施行政管制可以像一级市场这么轻松简单。另一方面,我觉得都到这个时候了干脆放开涨跌幅限制,放开T+0。将所有风险在短时间内全部释放,以免恐慌情绪长时间、大范围的传播,如果是要跌,一次跌净了也就会涨了,能够让大量套牢盘看到底在什么地方,而不是像现在每天都觉得是底每天都被打脸,导致全社会性的恐慌情绪和大量赎回。虽然短时间内会有很多人承受大量损失,但是至少人心稳住了,不会像现在这样谣言满天飞甚至觉得中国要完了,其实本来没那么糟糕。
作为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的我表示:日常经营不会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该干嘛就干嘛,公司业务正常开展。只是暴跌之下董办职员经常会被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电话,邮件,互动平台,调研等)质问以下问题:公司大股东为什么不增持给股民信心?上市公司为什么不选择回购?股价下跌这么多,您们市值管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不选择停牌躲过暴跌?跌不起还躲不起吗?你们公司是不是出现什么重大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市公司此时就成了股民发泄的对象跟心理安抚的咨询师。整个市场系统性下跌,上市又有何办法完全掌控股价呢?你想申请停牌就停牌?没有合理正当理由交易所让你停?回购?手续麻烦不说,回购的股份又不能参与利润分配。控股股东增持?大股东们又不是央妈,有义务一定要做“接盘俠”吗?他们的钱就不是钱啦,必须要为下跌买单? 卖者有责,买者自负。这次下跌又不是上市公司的错,为何买者仍然这么不理性呢?股价下跌,也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的行权问题,会影响到上市公司定增参与者发行价格的问题,……-----------------------------------:::---------日补充这场"股市保卫战”已经演变成一场从上而下的政治运动。1、上市公司纷纷停牌的问题?股市非理性下跌,股价大幅下挫,有股权激励的公司,使的激励对象无法行权;有非公开发行定增的公司,定增价前期都已确定,现在暴跌使得定增价与市场价大幅倒挂,定增对象眼看着把钱扔进去定增打水漂;公司大股东有股权质押的 ,质押率一般来讲都是三折到五折,现在股价暴跌也面临着达到警戒线、强平线的境地,前期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买入了股票的,现在也面临着买入价与市场价倒挂亏损的问题。。。。。。股价暴跌,上市公司日常的业务经营并没什么影响,但是一切金融市场活动都会受到影响。那现在问题来了,整个金融市场系统性的风险我跌不起,所以会有很多上市公司选择停牌,进行“自救”,再说,有不少投资者还天天打电话过来”要求公司停牌“的,所谓的”保护投资者“。”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截止到7月8日,已经有50%的股票都选择停牌了。2、停牌的理由?停牌不是上市公司想停就能停的!上头有交易所审查呢,要向交易所申请的,要事先经交易所批准呢。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这波“停牌潮”中,上市公司为了停牌,所使出的“手段”,所“使用”的理由想想也是令人醉了。使用最普遍的就是“拟筹划重大事项”,“拟收购资产”,“拟披露重大事项”,”拟筹划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具体事项不说明。(其真实性也令人存疑,例如为了停牌,来一个“拟收购资产”,停一两个星期,复牌的时候就说“双方对交易价格等重要问题无法达成共识,该收购取消”,是否真有收购的真实想法、具体动作?不得而知。),交易所也不是“傻子”,到了7月7日,7月8日的时候,意识到大量公司以各种原因申请停牌,交易所就开会收紧停牌,要求“无真实正当合理理由的不得停牌”!一部分停牌申请的确是被交易所驳回的。针对大量上市公司以“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申请停牌的,要求停牌时间不得超过2个交易日,到10日必须复牌。对那些停牌公告中语嫣不详,停牌理由只写“筹划重大事项”的公司,要求出一个“停牌进展公告”,详细说明一下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而申请停牌,要特别说明该事件”是什么“!(7月8日、9日中小板这类公告多得是!)。你看,上面就是找不到理由停牌的上市公司,已哭晕在键盘上了!你看,上面就是找不到理由停牌的上市公司,已哭晕在键盘上了!3、国企的上市公司已经明确要求”不得减持,鼓励增持”。4、上市公司是“如何被倒逼”的?第一步:7月8日,证监会发文,51号文,证监会官网上有因为法律有“上市公司董、监、高及持股5%以上大股东”买入6个月内不得卖出,卖出6个月内不得买入的规定。也就是“短线交易”。证监会在这次救市中,为了不违背法律,不修改法律,而选择绕过法律,51号文有一条规定“在6个月内减持过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通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定向资产管理等方式购买本公司股票的,不属于《证券法》47条规定的禁止情形(也就是”短线交易“的规定)。这意味着什么?上市公司不少大股东都在上半年股市好的时候卖出减持了公司股票,如果没有51号文的规定,在6个月期限届满前是不能违法买入公司股票的,即使现在证监会鼓励大股东增持本公司股票,但大股东也要守法呀,也不能买入呀,要稳定公司股价增持也不行呀。SO,证监会51号文就这样破解了这个问题。大股东可以增持,通过资产管理方式,不受6个月时间约束。第二步:维稳倡议上市公司要出一个维稳公告呀,相应号召呀,写明公司稳定股价具体措施呀。第三步、证监会”鼓励“增持官方说法是”鼓励“,落实到实处就是”强制“了。证监局老师亲自打电话口头通知呀,要求上半年上市公司减持过的董、监、高、大股东呀增持呀,上半年减持5亿以下的,增持10%,5亿以上的,增持20%。就这样7月9号就看到了很多”响应倡议、增持公告”就出来了。第四步:6个月内不能减持呀,否则严惩就这样上市公司这几天就这样被倒逼了。大股东、董、监、高的手脚也被锁死了。就这样上市公司这几天就这样被倒逼了。大股东、董、监、高的手脚也被锁死了。5、为什么7月“员工持股计划”会井喷?原因一、主动型。股价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买入股票比较划算,而且也符合官方的“增持本公司股票,维稳”的基调。这种情况下一般大股东、董、监、高会参与进来,配合证监会的51号文。因为51号文明确了不受6个月时间约束,但得通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定向资产管理方式“增持。那好,那公司就干脆搞个员工持股计划,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账户、大股东加入,员工加入,一起来购买公司股票吧。原因二、敷衍型。停牌?需要理由呀。那好,那上市公司就拼命找理由吧。但能够申请停牌的重大事项上市公司又有多少呢?收购?一时半会哪里去找收购标的呀,而且是大额收购才能申请停牌哦,但金额是多少,得请资产评估师评估吧,会计师得做审计吧。。。算了吧。以”收购“为理由停牌太麻烦。最后如果宣布收购计划流产,那还是要补跌的。定增?现在股价跌成这样子,参与定增的对象不好找呀,而且这个要过证监会的哦,算了吧,为了停牌拖个一周、二周而已,不用玩这么大吧。股权激励计划?这个看起来可以哦,又不用过证监会。但这个要跟券商合作、要确定人员名单、要统一开户、要跟交易所、结算公司对接,后续还要授予登记、调整、行权。。。,太麻烦,不好弄。为了找个理由停牌,不至于。好,员工持股计划?这个操作简单,又是新事物,基本上上市公司自行操作或找个靠谱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就可以搞定。所以,”拟筹划员工持股计划“就变成了不少上市公司申请停牌的合理正当理由了。但是后来这个理由太泛滥了,交易所也规定以员工持股计划为理由申请停牌的,只能停2个交易日,上市公司又惊呆了,好不容易找到的理由呀。估计后续不少”员工持股计划“是会流产的,毕竟它有时候只是作为一个”理由“7月”拟筹划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是井喷,但真正要看的是”真正喷起来“的
1.日常经营其实是和股价无关的。2.如果大股东质押了股权,有平仓风险,可能会失去控制人地位,这个对公司打击比较大。3.如果有员工股刚好快到了锁定期结束,那么巨大的落差可能会导致士气下滑。4.如果刚好在高位做的股权激励,那么会严重缩水,这个对士气影响也比较大。5.继续下跌,那么上市公司可能会出台“大股东增持”。6.投资部开始活跃起来,之前股市大涨,很多公司都奔着创业板和新三板去了,现在又回到谈判桌上。7.增发的价格要低很多了,不过跟6比较起来还是划算的。8.有几个想从美国私有化回来的,现在有点尴尬啊……
我们群里有一个人是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前段时间他们家股票天天涨停,大伙起哄让他天天发红包。他说自己都快发穷了(他的股票还不能流通)。结果现在大跌,股票连续跌停,却没人给他发安慰包,我挺心疼的。当然也心疼自己,没红包拿了。
股票价格的波动对大部分公司日常经营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特定情况下会产生重大影响:一、二级市场相关行业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对金融行业是有影响的,如果是缓慢的变化影响是可控的,如果暴涨暴跌冲击就非常大了,最直观的影响还是和二级市场强相关的投资行业,例如证券业,去年底开始暴涨模式之后,券商的业绩也暴涨,以下中信证券14年年报数据:传统中介业务保持和巩固了市场领先地位。2014 年,本集团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金额人民币 9.8万亿元,排名行业第二;股票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959.19 亿元,排名行业第一;债券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3,347.57 亿元,排名同业第一;并购交易金额 513.3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168.61 亿元),在涉及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中位列全球投行第二位;本公司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7,550.07 亿元,排名行业第一。资本中介业务规模显著增加。2014 年,本公司银行间债券交易量人民币 4.1 万亿元,同业排名第一。截至 2014 年末,本集团境内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 721.26 亿元,排名行业第一;股票质押回购规模人民币 424 亿元,排名行业第一;股票收益互换业务、大宗商品业务取得显著进展。后来中信证券被叫停融资融券整改,一季度营收增速就显著比不过那些合规的券商,等中报出来横向对比这个就相当明显了。这轮暴跌之后融资融券这种业务必然是下行的(充分的风险教育…),假设暴跌后就此进入市场冷静期,成交量萎缩对经纪业务冲击很大,所以证券业的经营和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息息相关。二、股权融资公司挤破头先上市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扩充融资渠道,发企业债也好,股权融资也好多样的融资工具是都是非上市主体比拟不了的,同时资金成本的优势会转化成竞争优势。为什么这段时间要说需要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就是刷高估值,然后用股权换债券,降低债务风险(存量债券过高)。二级市场一直都在,为什么现在才提这个概念,因为一般而言股权融资成本是比债券融资要高的,但是高估值的股权融资实际上是降低了这部分资金的融资成本,高估值的时候增发是比债券融资划算的(PS:但是这个就明显不是市场行为了,不展开…)。国内股权融资一般走的是股份增发,股份增发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时间&价格:增发流程:1、公司拟定初步方案,与中国证监会预沟通,获得同意;
2、公司召开董事会,公告定向增发预案,并提议召开股东大会;
3、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公告定向增发方案;将正式申报材料报中国证监会;
4、申请经中国证监会发审会审核通过,公司公告核准文件5、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定向增发的具体内容,并公告;
6、执行定向增发方案;
7、公司公告发行情况及股份变动报告书。 增发定价: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进行增发,须按照以下规则确定价格。第一类是公开增发,“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均价。”注意这个规定最后部分是一个“或”字。第二类是定向增发,“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百分之90”。《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进一步规定,上述“基准日”可以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发行期首日。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计算公式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量。并不是把每天的收盘价加起来除以20。影响一个增发是否顺利发行的重要因素就是以上这两个,时间&定价,由于要走证监会审查的流程,所以时间可长可短,关键看上市公司“能力”了,定价就是最要命的问题了,如果发增发公告后,股价大幅下降,出现股价低于增发价,那现价买入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亏钱走定增呢?投资者又不是傻的,很容易就出现增发失败或者下调增发价的情况。这样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就是大大的了,一般都是有项目或具体资金需求才走增发,增发卡住了项目也就卡住了,没钱怎么开展,如果大幅度下调增发价就牵涉到大股东对于增发价的接受程度,对股份稀释的效果大大超出计划。最经典的例子可以参考12年苏宁增发的过程:2011年苏宁增发方案显示,苏宁计划募集资金额为55亿元。其中,不超过17.87亿元用于300家连锁店发展项目;不超过29.50亿元用于物流平台建设项目,不超过22.2亿元用于信息平台升级项目;其余5.5亿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认增发价格为每股12.15元。日,苏宁电器发布公告,宣布苏宁电器完成201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47亿,认购价格为每股12.15元。但当时二级市场苏宁股价在8.4元左右,这也意味着苏宁定增对象认购即“亏损”。公告显示,苏宁3名约定增发对象中,公司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弘毅投资分别斥资35亿元和12亿元参与认购。而另一名定增对象新华人寿则最终选择违约退出,导致实际募集资金缩减为47亿元,但实质上对于其募投项目影响不大。参与增发的张近东、弘毅投资二者分别浮亏约10.8亿元和3.7亿元。如果不是这么硬气的大股东和这么上头的机构投资者,这个溢价这么高的增发是发不出去的,直接的影响就是苏宁没钱转型,即使发了融资规模也缩小了,你说影响大不大。股价的暴跌对有股份增发的公司经营影响是非常大的。展开的话还有很多影响,挖坑待填…以上本文为作者原创,保有所有权利,没有授权禁止转载。
我觉得就是ZJH低估了做空力量,中国股市从来没有真正的规模性做空牟利过,加上今年取消了期指持仓上限,空头借ZJH严查杠杆和超发IPO,开始做空牟利,现货抛售期指做空,然后产生了连带效应,更多的机构和主力多翻空。跟着产生踩踏效应,机构,基金,主力,私募,游资,现货大面积跌停,无法平仓,只能开空单对冲,如此反复,形成链式效应。我如果是机构,我也会开空单对冲持仓,然后不计成本抛售,然后牟利怎么破?打压?做空是合法的,凭什么要严打做空没有违法,而且不是一两家做空打招呼也没用,这个牵涉到别人公司的安危,我不做空,现货那么多无法出货,难道看着亏死?怎么破?从源头入手!第一步、让部分券商暂停融券,这个只是前菜,就算是传闻也八九不离十,先丢出来看看舆论反映第二步、暂停大空单和非对冲性质空单建仓、先堵住跟风的洪流第三步、尽快安排期货多空协议平仓,政府提供对等性质补贴或政策补偿,断绝做空牟利的念头第四步、汇金、保险继续增持大盘蓝筹ETF第五步、暂停IPO三个月
谢邀。大比例的股份质押,有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尤其当上市公司突然遭遇重大利空后。一方面,股价若跌破止损线,无法补足抵押物或现金的情况下,资金方可强平,股权随之易主;另一方面,多家资金方都来追款,融资方不排除稀释股权、引入投资者以度过危机。这也有可能导致控制权被削弱。相关案例请看报道:獐子岛股权危机:40%股份被质押 5个跌停强行平仓
股权质押多的话 公司就被银行拿走了 然后董事长可以以内部关系身份到里面应聘一个做保洁的职位继续混饭吃先锋新材 旋极信息 平潭发展 道明光学 栗子很多的 这几个比较突出点 基本压在生死线上 于是纷纷停牌了,董事长不想当保洁啊!!不过然并卵了,复牌若是没有重大利好基本玩蛋鸟!!连保洁都不给做了!!
A股的暴跌让上市公司炒股的员工工作效率严重下降。
事实就是股价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没有任何影响。股价只是市场情绪的宣泄,无法代表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简单来说,猪肉的价格涨跌不会导致猪肉的变质。只有猪肉的好坏才能影响到猪肉的价格,肉质健康口感好的肉,必然价格必然会上去。而猪肉价格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说,最近爱吃猪肉的人多了,买的人多了,价格必然会上涨,但是总不会说猪肉价格上去了,肉质就变好了吧?而炒股亏了那么多钱,大家都吃不起猪肉了,改买素菜了,那么猪肉价格又下降了,你也不能说猪肉就会变质了吧?所以,A股最近暴跌,上市公司经营基本上没有影响。除非质押情况下的公司股权转移,导致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1,股权质押看合同条款,股价暴跌可能触发条款被逼债,或者无法赎回造成股权转移。2,股权转移对公司实际经营没有太大影响,除非新股东胡乱干涉公司运作。但被逼债会对公司现金流造成影响,如果影响太大就麻烦大了。3,公司运作主要取决于市场优质项目获取,成本和交货期优势,以及现金流的健康性。只要这公司的人还在好好干活,跟股价没有一毛钱关系。4,由于股权激励制度的存在,以及A股市场的奇葩分红现状,暴跌会对部分管理层及员工的士气造成影响。私货:在A股市场上的股权激励政策,个人认为对公司和个人来说是并不是好的长期激励方式,关键在于投机性太强。题主是不是还想问到底跌成啥样?神棍一把:用两周左右的时间掉到3200是很有可能的。
谢邀,集团两个股票都已经停牌,暂未看到表面影响,0150
影响挺大的,股市跌成这样,大家都无心上班了
股票作为主营的上市公司受到影响。如证券公司。以及财经类媒体公司。东方财富等公司,网站的流量肯定起伏很大。财经媒体的小编们,会比较苦逼!
大股东和高管没那么脆弱,强平绝不至于,大不了还可以停牌,你看恒顺众昇……最大的影响是不少票现价已经跌破定增价格了,再躺尸下去原先的定增计划要黄了
融资和定价:公司上市可以増发股票融资,公司缺钱的时候就抛些股票获得现金,市场下跌不理性时,会让股票市值低于价值,卖了就亏,增发也增发不出。基本上上市公司很难倒,就是能直接把手里的面值一元的股票换N倍的钱。
一点没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筹划资产收购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