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安最美道德少年2015颁奖典礼礼孱陵在线视频

视频: 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集锦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集锦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今日共16版&&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第22537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日 星期五
& > 公告(12版)
第四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先进事迹4
&&&&411、龙明宽,男,63岁,汉族,资阳市雁江区白果村小退休教师。40年的执教生涯,40年的拐杖人生。他因意外失去右腿,但仍然坚守为人师者的信念和职责。他独腿站立讲台4万多个学时,执教行程达11万多里,把一批批娃娃送出山村,在这片热土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1974年,龙明宽开始在离家6里的大山村小执教。无论寒暑、无论风雨,他坚持每天6点出门,一瘸一拐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往返于家庭与村小之间,一走就是34年。组织上考虑他的特殊情况,多次准备调他到离家更近的学校任教,但大山村校偏远缺老师,他都因为牵挂山里的娃娃婉拒组织的好意。直到2009年他才同意教育部门的意见,来到白果村小任教。退休后,因村小缺乏师资,他毅然重返三尺讲台。荣获2014年“资阳市师德标兵”等称号。&&&&412、毕世祥,男,55岁,藏族,原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背上的干部”毕世祥坚守藏区工作30多年,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推动藏区跨越发展。他把自己的爱和所学所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养育自己的党和人民,洒向这片广袤神奇的雪域高原,将甘孜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将农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他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教育活动为抓手,在民族地区构建起全民参与的大宣传格局。他“舍小家、顾大家”,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同农牧民结对认亲,用宝贵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最美赞歌。荣获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413、巴交龙布,男,52岁,纳西族,凉山州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俄亚分社主任兼信贷员。一个人,一匹马,坚守在“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留存地”俄亚乡,30年来助民脱困,被老百姓誉为“马背上的农信人”。他穿行在雪岭峡谷中为群众上门送贷,提供金融服务,把政府的各项补贴送到当地群众手中。2004年,在送贷下村的途中,他在无量河中受伤,后经木里县残联评定为三等乙级伤残;2004年,为保护年终决算资料,他不顾生命危险跳入龙达河中拼抢档案包。多年来,他经手的贷款没有一笔坏账。他还用微薄的收入帮助困难家庭、资助贫苦学生。荣获“全国最美乡村信贷员”、“四川农信60周年十大感动人物”、“四川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凉山十大人物”等称号。&&&&414、李伟,男,56岁,汉族,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第六支队原支队长。他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扎根边远地区交通运输工作一线,用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交通运输精神。因积劳成疾,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但他仍然坚守岗位、忘我工作:“我知道我的病情,我想把最后的这点时光用在工作上。”生病期间,他还深入到大队、收费站和服务区50余次,全面了解支队职工、公司人员和广大司乘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日,他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荣获2014年交通运输部“感动交通年度十大人物”候选人、2007年度交通厅“全省交通稽征暨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415、黄尚军,男,59岁,汉族,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以良好的道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质,显著的育人效果,广受赞誉。他致力于四川民风民俗研究,长期探索学术知识与地区文化。他常年带学生在蜀地开展田野调查,走山路、趟河流、爬悬崖,长期的高强度、高负荷工作,使他积劳成疾,椎间盘数次手术。在病床,他仍整理搜集资料,改写研究书稿、修改教案;病未愈,他就穿着钢背心,指导学生野外调查。他的教学态度,勤奋敬业给学生树立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榜样。他视学生如己出,数十年资助困难学生求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荣获2012年“四川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全国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教师”等称号。&&&&416、王景辉,男,51岁,汉族,四川交投集团九黄机场公司塔子沟供水站唯一的供水工。他与寂寞严寒相伴,一个人坚守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深沟供水站12年。12年间,王景辉只回家过了两个春节,加起不到一周的时间。青丝换白发,12年间,王景辉徒步检查管线的行程超过4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周,累计冬夜起身凿冰供水7000余次。孤独寂静中,他练就“神耳”听机器声音查隐患;他改造国产石棉垫代替国外进口产品,累计节约数十万美元;在高温坑道,他勇救同事。他把家人的照片贴在墙上,寂寞深夜凝望难眠,他对心爱的小狗絮叨连连,害怕自己忘记人类的语言。2013年后,他的事迹被发现,目前正被全力推荐参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四川省“最美家庭”等称号。&&&&417、刘军,男,36岁,汉族,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沙河源派出所民警(三级警长)。面对丧心病狂的歹徒,他斗争到底,导致英勇负伤、命悬一线。日,为了防止嫌疑人逃逸,他跳上车辆门框,却被歹徒甩出车外。在生命垂危之际,刘军仍费力向战友提示“我的枪掉了”。送到医院时,刘军已出现了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症状。经诊断,他的体内积血量高达4000毫升以上,骨盆粉碎性骨折,右大腿主静脉两处破裂,排尿管断裂,大肠破裂,膀胱被刺穿,右侧多根肋骨骨折伤及肺部,右上臂伴有皮肤撕裂外伤。抢救手术动用了50多名医务人员,输血14000毫升。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418、芮银超,男,45岁,中国人民解放军77120部队特设师。他是全军闻名的“兵专家”,被飞行员称为“定海神针”。入伍26年来,他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的直升机,熟练掌握500多类直升机“疑难杂症”的诊治办法,排除直升机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保障飞行2000多个场次,参加汶川抗震救灾、跨区机动演习等100余次,安全事故保持着“零”纪录。他独立和参与完成了16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4项定型列装;摸索总结出的10余种故障排除法被全军推广,成为我军唯一参与直升机故障分析手册编撰、新型直升机定型研究的士兵专家。为了留住他,总部机关一改再改特设专业高级士官编制。荣立二、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优秀机务工作者”、“学习成才标兵”、2014年度“践行强军目标年度新闻人物”等称号。&&&&419、战镝,女,43岁,汉族,中国人民解放军78006部队42分队科长。她在驻川部队工作20年,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选择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她聚力备战打仗、刻苦锤炼本领、勇于创新突破,尽职尽责、实绩斐然,始终瞄准能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坚持以备战打仗姿态深研本职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身患癌症后依然忘我工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了力量,堪称敬业奉献的模范。她取得的成绩和视事业重于生命的感人事迹在广大官兵中间引起强烈反响。所带团队先后连续6年获得军队科技成果奖7项,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所带领科室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先进党支部。荣获2015年“全军业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420、王永法,男,33岁,汉族,武警四川总队第一支队反恐特战大队副大队长。他始终把能打胜仗作为不懈追求,矢志精武,勇当尖兵。他矢志警营无悔,当兵时先后9次拒绝地方老板高薪聘请,3次婉拒省公安特警队特招。提干后,他放弃了去总队训练基地当教官的机会,主动申请返回特战队。他13次夺得总队军事比武第一名,2次获得武警部队特战比武团体第二名,2次出国参加特战比武集训,4次遂行藏区维稳任务,并参与处置了汉源群体性事件、汶川、芦山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荣获第十五届、第十七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全军“学习成才标兵”,武警部队“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五、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501、董贵生,男,52岁,汉族,成都市郫县合作顺江二组村民。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战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战斗中共有27名战友牺牲。退伍后,他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替27位阵亡战友尽孝27年。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牺牲战友的父母,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坚实的臂膀呵护着“父母们”,每逢节日他都将“父母们”接到家中团聚,让他们感受到儿子对父母的孝心和家人团圆的亲情。多年来,他照顾“父母们”的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等地,为了赡养“父母们”,他耗尽了所有积蓄。2008年至今,他分批陪“父母们”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祀。为了孝敬“父母们”,他还创办了“听涛园老兵俱乐部”,作为全国各地战友及其父母聚首交流的大本营。荣获“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502、陈梅,女,41岁,汉族,成都市青白江区国家税务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14年来,她以仁爱之心、担当之责,倾情呵护脑瘫儿子的成长。陈梅的儿子出生时就被确诊患有双重脑瘫,夫妻俩敬业工作的同时,以坚强的毅力积极为孩子作康复治疗。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与付出,儿子康复顺利,生活能够基本自理,并和普通孩子一样通过小学教育,顺利升入普通初中,成为双重脑瘫的康复奇迹。陈梅还积极投身脑瘫患儿康复群体的交流服务工作,激励不幸家庭相互帮助、共享救治信息资源。对慕名而来请教康复的家庭,她细心示范康复动作、传教康复要领,并为他们做心理疏导。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成都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称号。&&&&503、杨成会,女,41岁,汉族,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街道地龙箐社区居民。她遇难不言弃,彰显了母爱的伟大。14年前,杨成会年仅8岁的儿子被确诊患有罕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生命极限为18岁。但杨成会没有放弃,她带着儿子到全国各地求医,靠卖报纸、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和治疗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她通过自学掌握康复训练和按摩方法,坚持每天给儿子做康复训练,并背着儿子到攀枝花少年宫学画。14年来,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在儿子已22岁,早已超越了医学生命极限,并成为攀枝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在省、市美术项目中多次获奖。2013年,她的儿子张杨成功在北京、石家庄举办了“感恩幸福”个人画展,实现了梦想,创造了奇迹。荣获全国妇联“最美家庭”提名、四川省“最美家庭”等称号。&&&&504、刘术群,女,49岁,汉族,德阳什邡市红白镇五桂坪村村民。她是一个在困境中仍能面带微笑的女人,她不怕吃苦,像亲生女儿一样赡养前任公公,用20年的身体力行书写了一个“孝”的传奇。1996年,前任丈夫因为煤矿塌方高位截瘫卧床,两年后离开了人世。丧子之痛让前任公公深受打击,神志逐渐模糊不清,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肩上。喂猪、种地、收拾家务,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公,她每天都过得非常辛苦,但她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几年后,她以带着痴呆公公出嫁为条件与现任丈夫陈子禄组建了家庭,虽新家并不宽裕,但孝敬公公却一点也不含糊。再婚10多年,不论她在哪里打工,老人的一日三餐她都要准时回来煮好,怕老人消化不好,她总是要把饭、肉煮“烂”些。&&&&505、张玉珍,女,64岁,汉族,广元市昭化区朝阳乡柏杨村2社村民。面对困境,她对瘫痪丈夫不离不弃,44年来,张玉珍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爱与勇气,鼓起丈夫生存的希望,诠释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真谛。她的事迹闻名乡里,有口皆碑。1968年,张玉珍与焦树礼结为夫妻,婚后不久,丈夫就因修水库闪了腰,落下了病根,1971年丈夫彻底瘫痪。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为了她心中那个“完整的家”,张玉珍没有犹豫选择了坚守。她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独自挑起了家庭大梁,她既要照顾孩子,还要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同时她用自己乐观的心态感染着丈夫,让他重拾生活信心。荣获2014年“四川好人”称号。&&&&506、朱瑞林,女,46岁,汉族,遂宁市大英县智水乡百家桥村村民。她不离不弃,用弱小的身躯独自扛起照顾整个大家庭的重任,唱出了一首又一首关于爱与被爱的旋律。1994年,她的婆婆瘫痪在床。然而不幸的是,2009年,她的丈夫被查出肺癌,不久便离开人世。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大哥,以及两个孩子的重任,全部压在了她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靠着两三亩地来维持着这个家。农闲时,就在附近打工补贴家用。云南的娘家人再三劝她回来改嫁,她不为所动,生活再苦再累,她从没有怨言。她还热心帮助村民,积极服务公益,被遂宁市政府评为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荣获“中国好人”、大英县“最美孝贤星”等称号。&&&&507、杨艳,女,44岁,汉族,内江市市中区法院档案管理员。面对巨大的人生考验,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挑起家庭的重担。2001年母亲离世,2003年父亲脑溢血丧失了自理能力,2004年父亲被确诊为肺癌。这一切变故,改变了杨艳的人生,从此工作、父亲、单位、家里成为她生活的轨迹。杨艳家没有电梯,每次父亲住院,159厘米高的杨艳都要吃力地背着181厘米高的父亲上下五楼。为帮助父亲康复,她以身试针,八方寻药。为方便照顾夜晚尿频的父亲,她索性在父亲床前打地铺,像士兵一样随时处于备战状态。这些年来,她没有睡过一晚踏实觉,体重也从140多斤骤降至了118斤。荣立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三等功,荣获市中区“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市中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508、王玲,女,24岁,汉族,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她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孝心照料瘫痪父亲、用爱心陪伴残疾儿童,成为自强、孝老的学习典范。母亲因病早逝,父亲因车祸成为植物人。为了照顾父亲,也为了顺利完成学业,2012年,她开始带着父亲上大学。她每天要喂父亲5次饭,每4个小时一次,通过鼻饲管、注射器等工具打进胃里。父亲翻身、洗澡、换洗床单、理发、大小便等,也都是她在打理,遇到特殊情况还需要输氧、吸痰。大学毕业后,她带着瘫痪父亲参加了工作,菜市场,教室,宿舍,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单调却不轻松。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乐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乐山市市中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称号。&&&&509、赵凤林,女,73岁,汉族,南充市西充县太平镇敬老院院长。她投身敬老事业30余年,敬老事业让她与亲情决裂,但她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支撑起了敬老院“百口之家”。她凭着勤劳与坚韧,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多业并举、以副养业”的农村养老新路子。她先后照顾了151位老人,亲手为74位老人收敛送终。她用勤劳的双手,含辛茹苦地开创敬老院的未来,把一贫如洗的敬老院发展为年收入20余万元的幸福大家庭。1万多个日日夜夜,她不怕苦,不怕累,给老人洗头洗澡、理发穿衣、喂饭治病,还想方设法地做生意改善老人的生活,从来没有间断过。荣获2011年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好人”、2014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510、李秋,女,19岁,汉族,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读学生。小小的肩膀上,有沉沉的担子。10多年来,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她迎难而上,用一颗坚强自立的心把整个家庭撑了起来。两岁时,她的家庭遭遇巨大变故,母亲受伤瘫痪,父亲外出打工失踪,家庭的不幸让她从小就少了许多同龄孩子应有的呵护。4岁起,年幼的她便开始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高中起,为了读书和照顾妈妈两不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带着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一起到学校求学。面对不幸,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孝老爱亲;面对压力,她勇敢坚强、活泼开朗、阳光自信。荣获“四川好人”、“四川省美德少年”、宜宾市“道德模范”、筠连县“道德模范”等称号。&&&&511、邓素华,女,81岁,汉族,邻水县黎家乡药王顶村村民。她60年如一日地照顾5位瘫痪至亲。1971年,她年仅18岁的二儿子邹艮清瘫痪在床,虽细心照顾,仍于1976年离开人世。1984年,她的丈夫和年仅13岁的小女儿邹艮珍都瘫痪在床,并在10年时间里相继离世。然而,老天似乎在有意考验这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不幸再次降临在这个家庭,2004年,大儿子邹艮贵也被确诊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生活已渐渐完全不能自理,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孙子邹林良2009年也被确诊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但她用默默付出和不离不弃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女性的坚强和伟大,她把一腔心血倾注在亲人身上,演绎着人间大爱。荣获2014年“中国好人”等称号。&&&&512、吴孟嵘,男,20岁,汉族,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背父上学,彰显人伦情义;身处逆境,更显志坚精神。“爸爸,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丢下您。”吴孟嵘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网友称他为“孝心哥”。2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2012年,父亲患病致高位截瘫,他毅然休学半年,背着父亲四处求医,并立志当一名好医生,亲手把父亲的病治好。2013年,他揣着全家仅有的3000元钱,背上瘫痪的父亲,带上82岁的爷爷和74岁的奶奶来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他一边照顾截瘫父亲和年迈的家人,一边勤奋努力求学,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513、杨绍英,女,43岁,汉族,芦山县思延乡周村村顺河组村民。她用青春呵护着没有血缘的女儿,她就是“最美乡村妈妈”。1998年,她捡到一个脐带还没剪、肢体有残疾的女婴。结婚刚两年的她决定收养这名弃婴,取名“宋婷”。不久,宋婷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为了此事,她与丈夫产生了分歧,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杨绍英极力劝说无果,在丈夫和养女间,妻子和母亲间,几经徘徊后,杨绍英做出了一个女人最艰难的抉择:放弃爱情,养育弃婴。她无奈地和丈夫离了婚,开始了独自养育养女,赡养年迈母亲的艰难生活。2004年,她收养了第二名弃婴宋思雨。她宁愿自己辛苦,也不让孩子和老人受苦,给女儿和老人营造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荣获2014“雅安好人”称号。&&&&514、黄惠鹂,女,41岁,汉族,眉山市东坡区象耳镇五里墩街居民。她顶着生活压力,抵抗着身心的疲惫,用爱与坚强乐观为女儿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母女俩相互依偎着行走,一起创造着属于她们的“爱的奇迹”。18年来,她不离不弃地照顾肢体一级伤残的脑瘫女儿,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为了让女儿正常生活,她为女儿制定了严格的康复训练。5年前,黄惠鹂辞掉工作开始搀扶着女儿上学。5年的陪读,女儿不但考入了重点高中的尖子班,还在去年取得了英语成绩名列全校文科第一,历史成绩名列全校第二,年级排名第51名的优异成绩来回报母亲。而母亲也一边陪读,一边自学通过了护理学中级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荣获2015年“眉山好人”称号。&&&&515、刘正兰,女,54岁,汉族,乐至县金顺镇村民。她3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地照顾前夫一家人,她那伟大的、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着乡里乡亲。20年前,丈夫撒手人寰,公公体弱多病,婆婆先天性心脏病,小叔弱智,两个孩子年幼……在茶香如花的34岁,刘正兰承受了本不应承受的生命之重,坚强地照顾着“二老二小一傻”。“再婚,我要带着公婆一家去出嫁!”刘正兰的辛苦、不幸、孝顺感动了善良的王兴文,并和她一起经营起了这个奇特的家庭。尽管两鬓斑白,但她面带微笑,用粗糙的双手和柔弱的肩膀,凝聚了人间最美的情感、撑起了家庭的重担、扛住了生命的重量。2014年她的故事入选四川省最美家庭故事集,荣获“感动资阳人物”、“四川好人”等称号。&&&&516、周显芳,女,52岁,藏族,阿坝州金川县咯尔乡金江村一组村民。30年前,22岁的周显芳正值青春年华,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张绍兰夫妻的责任。张绍兰夫妇膝下无子女,属五保户,张绍兰还是位智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基本丧失劳动力。自从张绍兰来到他们家中,老两口终于能穿上干净的衣服吃上可口的饭菜。对于身处农村的周显芳来说,她正当谈婚论嫁的最佳年龄,2年后,现在的丈夫梁秀成被她的善良感动,跟她一起承担起了照顾双老的重任。而今30年过去了,他们有了三个儿女,在孝老爱亲、妻贤子孝、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氛围中长大的三个孩子,个个秉承“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的传统美德。荣获“金川大善人”、“大善之家”、“最美家庭”称号。&&&&517、陈龙珍,女,76岁,汉族,凉山州金阳县桃坪乡务科村村民。陈龙珍50年如一日,坚持照顾非亲非故的百岁孤寡老人刘应珍的事迹,在务科村家喻户晓。1945年,云南人刘应珍和丈夫一起搬迁到务科村,没有生育过,也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在丈夫1960去世后,刘应珍就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1964年,看到刘应珍连吃饭都成问题时,邻居陈龙珍将其接到家里供养,一直不离不弃。现在陈龙珍已经76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搀扶刘应珍进进出出、喂水喂饭、洗脸洗脚、洗衣服、端大小便,一如既往,坚持不懈。陈龙珍用她的善良和孝敬心为百岁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在她的感召下,全县出现了一批批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感人场景。荣获“金阳好人”、“四川好人”等称号。&&&&518、张德淑,女,50岁,汉族,攀枝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医、出纳。她是特殊教育学校里呵护残障孩童的“医生妈妈”,&她是7年如一日守护丈夫的“最美妻子”。她用自己无限的爱心和博大的胸怀,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赞歌。2009年,她的丈夫因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面对变故,她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整个家庭。由于丈夫没有意识,只能靠胃管灌注流食维持生命,张德淑每隔两小时就要帮丈夫翻身、做康复按摩……每天要劳累到深夜才能休息。多年来,她奔波在单位与家之间,上班时承担起校医、妈妈、保姆等多重角色,下班后就急忙赶回家,尽心照顾病重的爱人。荣获2006年攀枝花市教育工会“创争创新活动先进个人”、2012年“攀枝花市十佳爱心家庭”等称号。&&&&519、贺端,男,36岁,汉族,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武装部政工科正营职干事。他细心照顾身患癌症的母亲,潜心服侍昏迷的妻子,精心呵护年幼的儿子,温暖了一片人。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身患癌症,生活不能自理,他长期担负家庭重任,细心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四处寻医问诊,使母亲病情得以稳定。2014年,妻子遭遇车祸陷入深度昏迷,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坚持每天为妻子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等,一有时间就陪妻子“说说话”,他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妻子就一定能够醒过来。同时,他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洗衣做饭,接送上学,是一名称职的“奶爸”。荣立三等功5次,荣获“优秀机关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520、王晶,女,31岁,汉族,武警四川总队成都支队组织科干事。面对儿子身患恶性肿瘤的巨大打击,她始终坚强面对,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模范形象,被誉为“警营最美妈妈”。她的儿子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晚期,面对婴幼儿眼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疾病,她始终对儿子不离不弃,倾注极大精力,辗转北京、广州、济南、重庆、福建等各大医院为其治病。她的丈夫长期参加雅安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不能在家照顾妻儿,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儿子需要四处求医,母亲又卧病在床,她咬紧牙关,一边忘我地坚持工作,一边悉心照顾儿子和母亲,体现了武警警官特有的韧劲和作风,以自身孝老爱亲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官兵树立了标杆和表率。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完整版】2013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完整版】2013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高清全集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颁奖典礼由白岩松、欧阳夏丹主持。整台节目由“主持人引入、人物短片展示、现场访谈、嘉宾颁奖、文艺节目、公益发布”等环节组成,生动讲述了吴林香、王芹秀、高雨欣等10位“最美孝心少年”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通过塑造孝心少年的最美形象,将传承美德、发现感动、践行“中国梦”的主题贯穿始终,充分挖掘了新时期孝心少年的榜样力量。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颁奖典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