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放羊嘉实成长收益怎么样样?

白领放弃万元月薪上山放羊 两月下山一次(图)
身穿迷彩服的老刘,挥舞着皮鞭,在山坡上放羊。阅读提示|2013年2月前,47岁的刘群柱还是郑州一家外企的白领。3月份,他却搬进了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的大山里,正式成为一名“羊倌”,开始了与穿西装、打领带、月收入万元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新生活。□记者任磊文图初见身穿迷彩,手挥皮鞭,在人迹罕至的山顶放羊3月20日上午11点,记者手脚并用,在山间羊肠小道爬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海拔800多米的地谷岭村。从地图上看,地谷岭村位于卫辉、辉县和淇县的交界处;在地域划分上,在淇县灵山街道管理处赵庄的一处山顶上。山顶上,两个风力发电机“嗖嗖”地转着。不远处,羊群咩咩的叫声和狗的狂吠,给寂寥无人的大山增添了勃勃生机。老刘正在远处的山坡放羊,一身迷彩服的他,挥舞着手里的皮鞭,如果再骑上一匹马,远远看去颇有些西部牛仔的味道。与老刘同在山顶放羊的,还有地谷岭村的徐建广。在徐家五代人的辛勤劳作下,山顶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石屋、石桌、石凳,还有几百只黑山羊。由于生活不便,家族中的人都陆续搬到山下,只有徐建广对这里情有独钟。挣的钱都投到这里——风力发电机、提水泵、果树林,甚至还花2万多元建了一条500多米长的“吊车索道”。老刘钢结构的“家”和他的羊圈,就是用吊车吊上来的。“归隐”前经历丰富,喜欢“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讲述中午放羊回来,皮肤黝黑,戴着口罩,穿着迷彩服的刘群柱就开始张罗着做饭。有客人来都是老刘下厨,徐建广也会自豪地给爬山的“驴友”们介绍,“做饭的老师是郑州的!”刘群柱过去也是“驴友”,在郑州上街区的“驴族”圈里比较有名。地谷岭村,他曾多次到访。老刘说,在这里安家落户,重要的是山顶上人少,“我有‘归隐情结’,牧专毕业时,我写的留言就是‘给我一头牛,二亩地’,我更喜欢这种与世无争,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归隐”前,老刘的经历颇为丰富,在机关里干过办公室主任;办过杂志,开过广告公司;最后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外企干了八年。“这是我干的最长的一份工作,收入也还不错,月薪万元”。看够了上司和客户的脸色,不愿与勾心斗角、笑里藏刀的同事为伍,不愿再当城市的“吸尘器”,再加上公司的变态管理,“手机、汽车都要卫星定位,完不成销售任务还得跪着念《羊皮卷》”,以及家庭的不如意,终于让老刘在他47岁时,毅然决然地来到地谷岭村,“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再不来以后就来不成了”。边放羊边写小说,现状“羊吧”里分享放羊心得老刘养了53只绵羊。去年3月,他从山下买了六七十只小尾寒羊,结果“平原羊”不适应山地气候,水土不服死了几十只,“拉肚子,打针都不管用”。老刘赶快把没病的羊卖了,又从林州买了几十只“高海拔羊”,“长势不错,已经生了几个小羊羔”。老刘认为,绵羊虽然没有山羊卖得贵,但生长周期短,见效快。这一年,老刘搭房子、盖羊圈、买羊,一共花了十几万,到现在一分钱收益还没见到。“归隐”前,老刘做过文字工作,对自己“会写东西”毫不谦虚。“我写过小说,名字叫《混沌人生》,在网上连载了七个章节”,老刘说,“不是很满意,现在边放羊边改,准备重写”。他的床头,摆着比砖头还大还厚的《辞海》、《中国通史》,以及《百家讲坛》。说起来现在的写作,老刘喜笑颜开,“都是你想写的东西,自然而然都从笔尖流了出来”。老刘一两个月下山回家一次,搬上来够吃的米面菜,然后就是放羊、写作、睡觉。“我一般五六点起床,放羊到九点多十点,回来吃饭午休,下午再放两个小时。头天睡得晚了,第二天就晚起会儿,再不用心急火燎地赶着打卡”。老刘人是“归隐”了,但还是通过网络与外界保持联络。有时候,他会把放羊的心得体会,发到“羊吧”里。帖子写得生动活泼,吸引了不少人。上个月,徐州一个23岁的男孩慕名而至,拜老刘为师学习放羊。老刘说,很多人羡慕隐居的生活,但实则非常清苦,“对很多人来说,其实也就是想体验生活,一个星期都待不住”。谈话中,老刘常发出爽朗的笑声。在他看来,归隐并不是消极处世,只是换一种活法。“有人向往热闹的城市生活,还有人偏爱安静独处,你能说谁对谁错?”老刘说,“我在山下抑郁、失眠,上山后吃得香、睡得好,而且,我还在努力挣钱,希望家人能够过得更好”。“顺其自然”,是老刘常挂在嘴边的话。问他准备放几年羊,他会说“顺其自然”。对待这次采访,“归隐”的人似乎应该避免更多的打扰,但在老刘看来,这是缘分,“一切随遇而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alannanwen]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QQ:&编辑热线:&投稿邮箱:&
白领弃万元月薪上山放羊 一两个月下山一次(图)
&&日 08:15&&字号:大 中 小
  身穿迷彩服的老刘,挥舞着皮鞭,在山坡上放羊。  阅读提示|2013年2月前,47岁的刘群柱还是郑州一家外企的白领。3月份,他却搬进了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的大山里,正式成为一名&羊倌&,开始了与穿西装、打领带、月收入万元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新生活。  记者任磊文图  初见身穿迷彩,手挥皮鞭,在人迹罕至的山顶放羊  3月20日上午11点,记者手脚并用,在山间羊肠小道爬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海拔800多米的地谷岭村。从地图上看,地谷岭村位于卫辉、辉县和淇县的交界处;在地域划分上,在淇县灵山街道管理处赵庄的一处山顶上。山顶上,两个风力发电机&嗖嗖&地转着。不远处,羊群咩咩的叫声和狗的狂吠,给寂寥无人的大山增添了勃勃生机。  老刘正在远处的山坡放羊,一身迷彩服的他,挥舞着手里的皮鞭,如果再骑上一匹马,远远看去颇有些西部牛仔的味道。  与老刘同在山顶放羊的,还有地谷岭村的徐建广。在徐家五代人的辛勤劳作下,山顶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石屋、石桌、石凳,还有几百只黑山羊。由于生活不便,家族中的人都陆续搬到山下,只有徐建广对这里情有独钟。挣的钱都投到这里&&风力发电机、提水泵、果树林,甚至还花2万多元建了一条500多米长的&吊车索道&。老刘钢结构的&家&和他的羊圈,就是用吊车吊上来的。
编辑:利雪娟&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打印】&&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新闻排行榜我想在山上放养土鸡不知道效益怎样_百度知道
我想在山上放养土鸡不知道效益怎样
提问者采纳
野生动物多否?水源如何?通电否?市场如何山是什么山?都考虑考虑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土鸡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黄鼠狼太多
跟你想法一样。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昨日,有网友发现在央视官方网站介绍主持人的页面上,发现已经没有毕福剑的介绍,也搜索不到任何...
今日下午15点,据哈尔滨警方官方微博通报称,哈尔滨市南岗区一购物广场内的金店发生一起盗窃案...
近日,网络上一组80后藏族青年新人的结婚照在朋友圈走红,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短短三天时间内,...
近日,一组80后藏族新人、 31岁的藏族小伙格绒彭措和新婚妻子达瓦卓玛的结婚照短短三天内红遍网...
数码星座美发服饰
1昨日上午9点,南京27路公交车上,一名黑人老外在公车上撒尿,司机随即...
七丽女性网 版权所有
网警电话: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云阳牧羊人 零成本养羊年收入10万元_新浪重庆新闻_新浪重庆
云阳牧羊人 零成本养羊年收入10万元
重庆晚报评论
肖光林的两个儿子在山上放羊
  借羊还羊扶贫
  村民年入10万元
  5月7日早上,重庆晚报记者从云阳县城乘车,路经几十里乡村公路,只见窗外山大坡陡。当地人介绍说,由于土质较差,自家田地收成的粮食,只够一家人填饱肚子。
  上午11时,重庆晚报记者抵达铁炉村18组,山羊养殖户肖光林正在山上放羊。肖光林介绍,2008年初,镇政府联系商家,借给他几十只母羊羔,每只约10公斤重,由他护养一年,如数归还时,成年羊若长到35公斤重,超出的斤重,商家按市场价补给他。
  58岁的肖光林说,铁炉村地处高山,荒坡多,适宜羊群活动,加上山草丰富,只需带羊上山吃草,就能零成本增收。当年,他有几只公羊,护养期间山羊交配,他得了十几只小羊羔。靠高山扶贫借羊还羊计划,多年下来,肖光林现已自囤山羊150只,不用再向商家借羊了。
  今年秋天,肖光林将出栏80只羊。“价格12元至18元一斤不等,部分主城商家已缴了订金。如果全部卖出的话,至少收入10万元。”
  土房变羊圈
  村民买新楼
  邻居们说,之前,肖光林家是出了名的穷。“只要一下雨,他家人就不敢睡觉,坐在门口等雨停,怕土房随时会垮。”肖光林的爱人因积劳成疾,十几年前患了风湿病,瘫痪在床。
  而今,重庆晚报记者站在公路上,遥望对面山腰,不见肖光林家土房,只看到一处羊圈。肖光林说,2008年,镇上给每家修羊圈,他把土房推了。再后来,肖光林靠养羊赚了钱,在高山移民点买了一套新房。新房面积120平方,总价12万元,镇政府补贴了两万元。
  肖光林的大儿子肖孟文介绍,他今年27岁,去年5月前,在温州服装厂做缝纫工,每天工作14小时。见儿子很辛苦,肖光林喊他回家来养羊,说不用看老板脸色,比出外打工强。
  肖孟文回乡后,参加了创业培训。他说,明年,他有信心卖出150只羊,3年内拥有自家的养殖场。“为扩大养殖规模,父亲去年借了10万元,今年卖羊的钱就用来还债。”肖孟文说,平时父亲还去给人当装修工,每天挣100元。“全家人再坚持1年,父母就可以享福了。”
  农民返乡创业
  政府补贴25万元
  距肖光林的养殖区半公里处,有一个大规模养殖场,羊圈建在山腰空地,横向约有100米长。站在公路边往上看,高处树林间,羊儿们正自由自在吃草。
  养殖场老板刘代祥今年38岁,他给养殖场取名自强。刘代祥15岁去浙江打工,做过针管厂工人,每月工资200元,他还在工地上搬过泥沙、扛过重物。“打工十几年,攒了点钱,在浙江开了一家川菜馆,赚了百来万元。”去年,刘代祥听说家乡鼓励农民返乡创业,于是投资70万元回乡建山羊养殖场。“明年配套设施建成,能容纳600只羊,年收入约百万元以上。”
  刘代祥说,之前,他住在养殖场附近,如今老房垮塌,村民扶贫搬迁到集镇。“我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拉扯我们长大。小时候,只有客人来了才有肉吃。以后,不想让乡亲们再受这样的苦了。”刘代祥说,附近村民来他的养殖场干活,每天工作8小时,每人每月3000元工资,现在,养殖场已有8名员工。
  重庆晚报记者在云阳县畜牧兽医局了解到,根据政策,刘代祥的养殖场规模达到500平米以上,母羊数量有250只,一旦验收合格,可拿到25万元创业补贴。该县畜牧局还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免疫药物,病菌高发期会给羊群免费体检,专业人员还不定时走访,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云阳县县委书记张雪锋表示,自扶贫计划施行以来,该县15个山羊基地乡镇已走上正轨,该县将打造出西南地区最大牛羊种繁基地,山羊饲养量超过130万只。计划4年内实现全县17个市定贫困村整村脱贫。今后,将有大量云阳本土绿色羊肉运往主城。
  近年来,云阳县把壮大农业产业放在扶贫工作首位,不少贫困村民以此致富,其中柑橘种植和牛羊养殖两大产业已形成当地主导产业,该县山羊饲养量列居全市第一。
  5月7日,重庆晚报记者前往云阳县黄石镇铁炉村山羊养殖基地,亲眼目睹了漫山羊儿的景象。
  这群重庆牧羊人豪迈地说,3年内,他们要在高山上再建几座专业养殖场,今后,大量云阳绿色羊肉将运往主城。
  重庆晚报记者 李琅 吴娟 摄影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实成长收益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