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发退休人员档案在哪里以后在哪里

全能神”创始人赵维山的邪教人生(图) ()_临清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2,124贴子:
全能神”创始人赵维山的邪教人生(图) ()收藏
“全能神”创始人赵维山的邪教人生(图) ( 08:52:14)转载▼标签: 全能神 赵维山 娱乐 分类: 时事杂谈   赵维山的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上下半场。  他曾经是一名铁路工人,而非之前媒体报道过的物理老师;他是家中长子 ,成年后用自己的劳动供养着一个大家庭。他会木匠活,做的大立柜非常“板正”;他懂音乐,会识谱,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对兄弟姐妹很好,夫妻恩爱,跟同事朋友关系融洽。  37岁之后,他却成了许多教众眼中的“能力主”,是“神的化身”。而后几经变化,他又成了“女基督”选中的大祭司。12月22日,记者前往他的老家哈尔滨阿城区采访他的亲友,试图探究他的早年经历,绝大多数认识他的人都说,想不到当年那个说话有点结巴的“老实人”赵维山,会成为如今的邪教头头。  贫困家庭里的长子  根据早前传出的消息,黑龙江省永源镇是赵维山的家,记者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辗转找到永源镇后才得知,这里只不过是他早年传教的一个地方,他的家其实是在阿城区的另一个镇亚钩镇。  亚钩镇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东南方向,这个在当地以黏豆包闻名的小镇极小,十多分钟就可以走完。镇上最显眼的建筑物,就是亚沟火车站。日,一个叫赵坤的男孩就诞生在火车站附近的铁路工人家属区。这个人后来改名叫做赵维山,成了“全能神”教的创始人和实际领导者。  这么多年过后 ,这个铁路工人的家属区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很久以前盖起的平房,几家人住在一个院里,院子用杂乱的木头栅栏围着。每一家的面积并不大,大多三四十平方米。东院的第一户,就是赵维山家。现在 ,这里已经无人居住,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整个院子,只有来访的记者在院外留下两行脚印。  赵维山家曾经是这个家属区最穷的住户之一,他家有十个孩子,两男八女。赵维山是长子,在所有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即使在那个还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十个孩子在当地也绝对算是多的了。  赵维山的父亲赵广发也是铁路工人,母亲在铁路上的装卸队工作。在那里,工人家属几乎都在装卸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各种货物装到火车上。那时候没有装卸机器,完全靠人拉肩扛。  提到赵维山,亚沟火车站的铁路工人艾福坤还是习惯性地叫他“赵坤”。和赵维山相差四岁的艾福坤也是自小就在这里长大,在他的记忆中,赵维山家一直都很穷。一遇到困难,他们家就有“断粮”的危险。  那个时候,吃不上饭,他们就吃糠、野菜和糖厂的甘蔗渣,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吃过树皮。“吃糠多了,拉不出屎来。”艾福坤对此也有深刻的体验。  在艾福坤眼里,小时候的赵维山是个不太爱和大家一起玩的人。“孩子群里很难看见他”。  15岁那年,赵维山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还当过一阵子红卫兵 。赵维山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据当地中学的老师介绍,他“学习不好,很淘”。  热衷传教的铁路工人  1971年,赵维山20岁。那时,正赶上陕西铁路部门过来招工,他就跟着去了陕西,修铁路。但由于陕西的生活条件太苦,过了不到两年,他就回来了。  回来之后,赵维山并没有工作。父亲赵广发觉得这也不是个事,就提前退休,让赵维山顶了班。从此,赵维山就成了亚沟火车站的一名工人。他被分到了房产段,主要负责铁路上所属房屋的维修工作。他的木工手艺,也是在这里练就的。  于庆河当年是他的同事,经常能看见他“拿个锯在转悠”,“看见谁都打招呼”。于庆河甚至觉得他有点“自来熟”,不管遇到关系好不好的,都会热情地对人笑笑,跟人说几句客气话,“他人际关系很好”。  赵维山的妹夫老孙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赵维山的工资是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他“很照顾弟弟妹妹,生活也很简朴”。  上世纪70年代末,赵维山开始信仰基督教。在信基督教之前,他还信过佛教和天主教,后来他自己说:“感觉佛教和天主教都不如基督教好,所以就信了基督教。”  对于基督教,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那时候,铁路上很忙,他必须每天去上班。下了班,他就开始四处传教。  1979年前后,他听说当时的阿城淀粉厂效益不好,员工经常放假,他就想办法和别人换了工作,到了淀粉厂上班。在淀粉厂没待多长时间又去了阿城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人,因为“当时印刷厂快黄了,放假更多。”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说他傻。“铁路是铁饭碗,永远失不了业,效益也好,谁知道他宁愿去个快黄的厂子!”艾福坤说。  但赵庆芳知道他想干什么,当时,赵庆芳在阿城宗教局工作,又是赵维山的亚沟老乡,和他接触比较多,对他比较了解。“哪个厂子效益不好,他就去哪个,这样就有空闲时间来传教了。”  “他办事很板正”  1979年,已经到了阿城的赵维山经人介绍,与阿城糕点厂的女工付云芝结婚。付云芝的小姨黄树英第一次见到赵维山,对他印象还是挺好的。“人长得挺精神,说话也得体。”就是个儿矮点,还不到一米六。  记者手头有一张赵维山的黑白照片,是当地宗教局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赵维山眉毛很浓,四方脸,长得确实不丑。“放到现在也是个帅哥”,他妻子的表妹说。  刚结婚时,赵维山在阿城还没有住处。他就自己花钱买了一块地方 ,自己盖房子 。那个地方是一块洼地,“比周围洼下去快两米了”。周围人家排出的污水,都流到这里。  “这块地根本没人要,也没法盖房子。”黄树英说。  赵维山不信这个邪,他自己买了头瘦牛,弄了辆地排车,一有空就拉土来填。他跟牛就住在一起,一天拉个四五车土,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他硬生生地把这里填平了。然后自己打土坯,盖了一间房子 ,“大约三四十平米”。房子的门窗,都是他自己做的。还自己做了一个高低柜,一个大衣柜。黄树英的母亲去看过赵维山,回来说他是“愚公移山”。“这样的苦,一般人吃不了。”  房子造好后,他的门前还是有污水流过来。赵庆芳回忆说 ,去赵维山家,先要趟过一片污水。  齐艳当时和他一块儿信基督教,他经常到齐艳家去聚会。齐艳几乎每次见他,他都穿一件灰色的的确良衣服,“就是铁路上的制服”。  他唱歌很好听,还识谱,在基督徒聚会时,他负责教大家唱圣歌。齐艳记得,每次他教唱歌,赵维山就会提前把歌词用毛笔抄到报纸上,挂在墙上。“他毛笔字写得很好看。”每当到圣诞节之类的活动时,赵维山还能编个节目,让大家表演。  后来,赵维山家也成了基督徒聚会的地点。齐艳到他家看到,家里摆设很简单,但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他办事很板正,很认真。”齐艳的弟弟曾经跟着赵维山学过木工,但去了两三天就回来了。“赵维山老呵斥他,嫌他不下工夫。”  父母双亡后全身传教  赵维山不抽烟,喝点酒,但“只有一瓶啤酒的量”。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唯一痴迷的就是宗教。  他是改革开放后,阿城地区最早一批信仰基督教的人。赵庆芳曾经听过他讲道,虽然他有点结巴,但“讲得很好”。“口才好,说得也很有道理”。  1983年,国家开始落实“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阿城成立基督教会。但赵维山并不愿意加入,因为他“不愿意和那些人一块儿”,他自己组织了一些信徒在自己家里聚会。  他说的“那些人”,指的是在解放前就已经跟随外国传教士信教的老基督徒。他们的资格比较老,掌握着教会的权力。赵维山觉得自己能力比他们强,有点瞧不上他们。又一次在齐艳家聚会的时候,一位长老在里面讲道,她就听见赵维山在门外嘀咕:“这讲得都是啥呀?”  赵庆芳觉得赵维山有能力 ,出于工作的需要,他曾经找过赵维山好多次,劝他加入正规的教会,接受党的领导。有一次赵维山直接说:“大哥,别做我工作了,现在宗教信仰自由,还非得找个人领导?咱们是两股道上的车,根本走不到一块儿去。”  1984年左右,他的父母和大约四五岁的女儿因为冬天烧煤取暖时煤气中毒而去世。他回到老家亚沟,见到他父母的尸体,并没有哭,甚至还有些高兴。当时,他拿了一个红色的十字架,放在了他父亲的身上,祷告了一会儿。  在父母死后,他更加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传教了。  但因为有正规教会的存在,赵维山在阿城,并没有组织起来很多人。他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农村,1986年至1989年,赵维山以阿城区为中心,在周围的永源镇、尚志县、林口县北甸子村、七星村、鸡西市、双鸭山市福利镇等地的家庭聚会点“讲道”,并把永源镇作为了他的大本营。  永源镇位于阿城区与道外区的交界地带,当时,正规教会还没有在这里建立组织,这里就成了赵维山的天下。  随着“道行”的提高,赵维山不满足于偏安一隅,开始到处“寻求真道”。1989年初,赵维山与窦春生、何哲迅到河南清丰“寻求真道”,接受了当地邪教“呼喊派”的讲道,改信“常受主”。后来,赵维山逐渐成为了“呼喊派”的领袖人物。再后来,赵维山干脆自己成为了“能力主”,创立了“永源教会”。  赵庆芳当时去永源镇找过赵维山,想劝劝他 ,但每次都找不到他。  黄树英和丈夫都是共产党员,有时候赵维山过来,他们就劝他。“我爱人脾气大,很多时候就吵起来了,但赵维山从来都不听,还劝我们信。”  另立山头的“能力主”  永源镇永源村八队的村民伊海涛家就是他在永源的主要据点,伊海涛的父母姐妹几乎全都视赵维山为“能力主”,伊海涛也是他最信任的骨干之一。  信徒们聚会祷告时,经常喊口号,把祷告内容按节奏喊出来。情绪高昂的时候,他们还会让赵维山骑在身上。后来,赵庆芳曾经问伊海涛的父亲伊大芳:“你比赵维山大那么些 ,怎么让他骑在你身上?”伊大芳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是真神,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力主。”  1990年底,因为各种原因 ,早被我国政府定性为邪教的“呼喊派”分崩离析,各地教会抛弃信仰“常受主”,教徒一时间群龙无首。赵维山瞅准时机,指派窦春生、伊海涛、郭钦军等骨干奔赴河南、安徽,在原“常受教”信徒中传道,使原信徒转信“能力主”。  随着赵维山的势力急速膨胀,“能力主”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这也引起了警方的重视。  1991年,哈尔滨三棵树火车站的铁路警察发现了一批很可疑的人群。他们的穿着打扮都差不多,每个人的手里还拿着一个同样的提包,包里鼓鼓囊囊。警察觉得他们十分可疑,就把他们扣住了,打开他们的提包发现,里面都是关于“能力主”的宗教书籍,并印有“阿城永源”等字样。于是,他们马上联系到了阿城宗教局。  当时,赵庆芳就告诉他们,这是邪教的书。经过审讯,他们也得知,这些人是从上海、河南、山东等地赶到永源来听“能力主”赵维山讲道的。于是,铁路警察马上和哈尔滨警方、阿城警方一起来到了永源镇,抓捕赵维山。  抓捕行动是在晚上进行的,警察和宗教局的共30余人到了伊海涛家。信徒们正在伊海涛家聚会,警察突然冲进去,里面一片慌乱。此次共抓捕了二十多人,但赵维山在信徒的掩护下,踹开后窗户逃跑了,只抓到了他的妻子。跟随赵维山逃跑的,还有他的几名骨干和三四名女子,其中包括伊海涛。据了解,其中一名来自亚沟镇的女子,与赵维山关系比较亲密。  在伊大芳家里的墙里,警察搜出了不少关于“能力主”的小册子,还在菜窖里搜出了几台印刷这些小册子的油印机。后来又根据一些信徒的交代,在地里挖出了一些小册子和油印机。  在赵维山的家里,警察还搜出了不少鹿茸、奶粉之类的营养品,据当时一些信徒介绍,这些都是信徒们奉献给“能力主”的。  警方借用了当时的镇政府大楼,对这些信徒进行审讯。但无论用什么方式,他们始终不肯说出赵维山的下落。赵庆芳记得,警察用电棍对一名信徒过电,她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说:“电棍到我身上没用。”赵庆芳拿过电棍来往旁边的一名警察身上一杵,他“疼得嗷嗷叫”。赵庆芳至今也想不明白,那个信徒是真不过电,还是装成那样的。  据信徒交代,他们每个人都有代号,比如,伊大芳的代号叫做“老练”。最后,除了几个主要的信徒被判处两到三年劳动教养外,其他人都放了。他们这几个主要信徒是在阿城的一个影剧院里公开审判的。  他的妻子付云芝也被进行了三年劳动教养,出来后,她就跟赵维山离婚了,现在已经改嫁他人。  赵庆芳当时就推测,赵维山可能去了河南,因为那里是呼喊派的大本营,但具体在哪里,赵庆芳也不知道。  “大祭司”逃至海外  上世纪90年代末,伊海涛曾经回来过,被哈尔滨警方抓住了。他透露赵维山当时正在河南,并愿意带着警方去抓捕赵维山。那时,赵维山已经使用手机了,不过“一天换一个号”,很难联系到他。哈尔滨警方将他暂时关在了一个派出所里,准备第二天带他去河南。当天晚上,他就捅开了手铐,从三楼逃走了。据记者了解,当时派出所的两位值班民警因为喝醉酒而睡着了。  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赵维山的任何音讯了。如今赵维山的家人说他已几乎不跟家里联系了。“在信教之前的青少年时代,他和兄弟姐妹的关系非常亲近,也很顾家。但自从他逃离黑龙江以后,因为受到公安机关打击,逐渐和家里失去了来往。”而在此之前,赵维山曾无数次劝说兄弟姐妹加入他们全能神教,均遭到了拒绝。  记者找到了伊海涛的姐姐伊海波,她表示,目前自己也没有伊海涛的任何音讯。  根据警方披露的信息及媒体公开报道,赵维山后来在河南创立了“全能神”教,并将因高考落榜而精神分裂的女子杨向彬神话成“女基督”,自己成为“大祭司”,四处传播。  2000年,赵维山在公安机关的追捕下化名徐维山,办理了出国护照去了东京,后又辗转到了美国。  2001年赵维山在美国以“逃避宗教迫害”为由,申请“政治避难”,并在纽约设立了总部,建立了网站。随后迅速在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发展了大批信徒。  2012年12月,赵维山指令“全能神”组织了全国性的公开活动,走上街头传播世界末日,企图借机发展信徒。公安机关出击,对“全能神”教开展全方位打击。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了。当下,全国公安机关已抓获邪教人员上千人。  赵庆芳一开始就有预感,这个不服别人、自己又有些才华的赵维山一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为此,他一次又一次地想把赵维山拉进正规教会。但他也知道,这个倔强的人很难听进别人的话。他甚至和教会的长老们商量给赵维山一官半职,长老们没表态,赵维山也不同意。“他喜欢受人膜拜”,赵庆芳说,赵维山在永源镇时的信徒见了他要“下跪祷告”。
赵维山这种人早该进坟墓了,这种人渣就算死了,也要拉出来鞭尸!!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纸HTML版本
&第A12版 地方新闻?铁岭
刊号CN21-0001
第A01版 : 要闻第A02版 : 要闻第A03版 : 特别策划第A04版 : 要闻第A05版 : 国际新闻第A06版 : 新闻?工商第A07版 : 要闻第A08版 : 地方新闻?第A09版 : 地方新闻?第A10版 : 地方新闻?第A11版 : 地方新闻?第A12版 : 地方新闻?第A13版 : 社会第A14版 : 发现第A15版 : 党建双周刊第A16版 : 艺术周刊
?铁岭投入9.5亿元建设美丽乡村?保洁员赵广发的工作越来越轻松?前腰堡就这样变成幸福村?建美丽乡村 让农民参与让农民享受?八成秸秆实现综合利用?村路“三年行动”一年完成?投入2052万元治理畜禽养殖污染?15个行政村都有村民活动广场?柴河生态园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地方新闻?铁岭中国铁建领导支持铁道兵纪念馆建设纪实
18:46:13 来源: 中国铁建集团官网
中国日报网房产·陕西频道讯 在铁道兵纪念馆的建设日志上有这样的记录:
2009年,中国铁建领导李国瑞、赵广发、丁原臣、霍金贵在接见“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时表示,要建立铁道兵荣誉室;后改为建设铁道兵纪念馆。
2010年10月,总经理办公会议确定铁道兵纪念馆馆址定在中国铁建大厦B座。
2011年11月,全系统召开了铁道兵纪念馆筹建工作视频推进会。
2012年3月,总经理办公会听取了筹备办“关于铁道兵纪念馆预算情况的汇报”,预算方案通过。
2012年5月、8月,总经理办公会审核通过筹备办撰写、设计的图片、文字总体展陈方案。
2012年7月、2013年3月,筹备办在北京举办了两次全社会铁道兵纪念馆暨中国铁建展览馆资料征集捐赠仪式,齐晓飞主持,赵广发讲话。
2013年9月,总经理办公会上,张宗言明确提出要推进铁道兵纪念馆建设,2014年1月开馆,增加编制,馆名挂在大楼最醒目的地方,铁道兵赋挂在中国铁建大厦大厅中。
2013年12月,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凤朝,总裁张宗言先后到开馆前的铁道兵纪念馆检查指导工作。
这个时间表,只是铁道兵纪念馆筹建工作中中国铁建领导们关心支持纪念馆建设的一个侧面。
2014年,是铁道兵成立65周年,铁道兵集体转业30周年的日子。短短两年,铁道兵纪念馆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如期开馆,没有中国铁建领导层对建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无法实现的。建馆过程中涉及多项招标合同的签署工作,每次筹备办同志拿着合同委托书找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凤朝签字,孟凤朝百忙中从不拖延,总是要问:“你们辛苦了,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中国铁建原总裁赵广发在建馆过程中始终坚定地认为:“没有铁道兵就没有中国铁建!建设铁道兵纪念馆是传承红色文化,推进中国铁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日,在铁道兵纪念馆筹建工作视频推进会上,他对纪念馆建设的必要性作了概括:“铁道兵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铁道兵纪念馆,传承铁道兵精神,是中国铁建区别于其他央企的唯一标志,有纪念意义、展示意义、教育意义。”他指示范德副总裁和有关部门负责铁道兵纪念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霍金贵副书记负责内容撰写、物品征集和布置,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原则,全面、真实反映中国铁建60多年光辉历史、企业文化和精神风貌。
2013年3月,张宗言总裁上任初始就听取了纪念馆建馆工作汇报,就建馆中遇到的问题一一作了指示。他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铁道兵的传统不能丢,铁道兵精神要传续下去。得知纪念馆馆名悬挂在哪儿有不同意见时,他坚定地说:“挂在中国铁建B座最显眼的位置,要让长安街上过路的行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得到!”并指示,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创作,著名书法家卢中南书写的《铁道兵赋》要挂在办公楼最正、最显眼的位置,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铁道兵,宣传我们的企业!” 齐晓飞副书记是纪念馆筹建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大到大纲的审定,小到图片的使用,都要过目。有时,一周就要收到纪念馆十几份呈批件。遇到接收重要的捐赠物品,筹备办同志协调不了的事,会见关系建馆工作的重要客人,再忙,齐晓飞副书记也会为筹备办挤出时间,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再累,他也要应筹备办同志之请到现场把关定向。尽管他没有当过铁道兵,却不止一次地在公众场合说:“铁道兵是个了不起的兵种,建设铁道兵纪念馆是重要的文化工程,传承铁道兵优秀文化,创建新时期独具特色的中国铁建先进文化,是为中国铁建平稳健康发展增添正能量的大事。”有一次,为了解决筹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工作繁忙的他,改迁了飞机航班。
原党委副书记霍金贵在位时就纪念馆编制、人员的确定,推动建馆工作进行做了大量前期准备。退休后,作为纪念馆顾问的他更是一心扑在了建馆工作上。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霍金贵抓住时机,在2012年上半年,带领筹备办同志奔波于全国各地,先后组织召开全系统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武汉等片会,多方走访各地铁道兵干休所,拜访数十位老铁道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铁道兵相关物品流动情况,用老兵的身份,动员、发动各社会人士为纪念馆捐赠物品、资料。目前,纪念馆收到的各类物品7500件(套),全部是捐赠品,与他的努力分不开。随着建馆工作的全面铺开、不断细化,需要确定、把关、协调的事越来越多,霍金贵风趣地对纪念馆的同志说:“我这个顾问是既要顾也要问。你们有难处、有疑问,随时找我!”他抽时间翻阅了铁道兵的上千份文件,把纪念馆能用得上的文件一一挑出,做上记号……扈振衣副总裁不分管宣传部的工作,但当赵广发、张宗言两届主管决定作《铁道兵赋》后,他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多次对作品的写作提出自己的具体意见。日,《铁道兵赋》初稿做了最后一次讨论。扈振衣详细指出:原作中“隧道建设穿南北极,桥梁建设贯太平洋”不准确,应该改成“隧道累穿南北极,桥梁积跨太平洋”。这样的改动一共有8处,对赋的定稿起了决定性作用。
彭树贵副董事长,夏国斌、庄尚标、刘汝臣等副总裁对纪念馆的筹建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关心建馆进程,对建馆工作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还有原公司领导陈嘉珍、沈柏铭、吕连亭、张楚然等,不仅为纪念馆建设出谋划策,还捐献了珍贵物品。总政玉泉路老干部局铁道兵资料办公室主任樊鸿锡,中国铁建原董事会秘书李廷柱,对展陈大纲的撰写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参与修改。纪念馆即将开馆,领导们指示:纪念馆开馆只是建馆工作的一个阶段,今后,还要注意不断丰富馆藏物品、改进现有不足,做好参观、讲解等工作,让纪念馆发挥更大作用,切实成为传统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地。
殷殷之情,纪念馆的同志们谨记。
(本文来源:中国铁建集团官网)
(编辑:王强)
欢迎咨询[中国日报网]联系我们:029-
购房交流群:
联系请提及中国日报房产·陕西频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休后档案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