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报告在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概述研究的水平概述

东海县石梁河中学博客群
东海县石梁河中学博客群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浏览次数:28097)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连云港市提出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重点,以学生的自学质疑、自主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汇报交流、充分展示自己为主,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性。
但我校及一些农村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还远远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虽有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动机,但多数学生对主动学习的理性认识较差,没有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教师也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现状与国家和市县教育部门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作为课题,加以研究,以期望学生能主动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也为其他农村初中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农村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指导研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外仁人志上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发表了若干争鸣,其中有影响的,能就系统地阐明,指导同行,特别是一线教师怎样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都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自主学习原则和策略的运用。就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农村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构建良好、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题研究方向与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侧重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教师如何发挥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题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有一些明显的区别:①研究的形式有差别。我们的课题把重点放在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指导上。③研究的内容有不同。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对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理论探索,本课题重点是研究初中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时间步骤
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上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真正地做到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确保顺利实施生态课堂教学。
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如何编制三案,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提出问题的研究。(能自学)
2、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研究。(想质疑)
3、如何创设和谐教学氛围与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研究。(敢质疑)
4、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巧与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在预习、课堂、作业、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研究。(会质疑)
5、使学生会互动,能自觉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的研究。(会互动)
6、能主动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交流小组互动结果的研究。(会交流)
7、建立“培养问题意识,促进自主学习”的六模块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会学习)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针对我校数学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等进行问卷,走访调查,来定论研究。
2、课堂观察:课堂是研究教与学最合适的场所,通过对课堂中的相关要素的研究,从一线课堂实践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材料,发展、升华为有效的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文献研究:针对国内外相关教育理论做出分析、借鉴,不断调整落实,形成发展。
4、实验法:选择相同年级、参与班级进行前后跟踪教学实践,比较差异。
5、行动研究法:边实验边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行动中,对课题不断探究,总结、完善。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1、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设计课题实施方案。2、组建课题组,培训课题组教师。首先培训《纲要》、《课标》和数学新教材,其次培训课题研究内容、方法、过程等。3、召开数学教师座谈会,摸清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4、通过对学生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了解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撰写调查报告。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7月——2013年8月
1、举办数学教师自主学习方法指导培训班。2、课题组教师探究性实验与研究。如观看优秀课例、优秀探究性活动等。3、由初步尝试到深入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特点,抽取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推出典型的课例进行示范研究,从中总结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4、定期举办课题研讨会和总结会,反思教学行为,进一步论证课题实施方案的实效性、可行性、价值性。对自主学习指导进行理性思考与经验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三)总结评价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表现、自主学习的能力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性学习品质的养成、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检验自主学习指导策略和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2、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编辑《案例集》、《论文集》。3、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总结评估实验成果,听取各级领导及专家的意见,申请结题,报教育学会审定。召开实验工作总结大会,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与表彰。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等
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教育学会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1、研究能力:本课题主持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现任学校数学学科教研组长,一直从事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且本人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教研水平,经常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工作。本课题的参与者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均为学校的教科研骨干,他们有丰富的组织研究和管理经验,年富力强,教科研后劲足。主持人兼职校长办宣传工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且能有效的起到协调、组织、实施作用,保证课题的研究到位,也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汤宜成,课题主持人,中学一级教师,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主持县级课题《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已结题,参与的一项市级课题正在结题中。《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理学效应的应用》获得江苏省“五四杯”论文大赛一等奖,《学习杜郎口精神,贯彻新课程标准》获连云港市五四杯论文贰等奖,《切实转变教师角色,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叁等奖,《谈心理学效应在初中数学智慧型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获2010年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论文二等奖,《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发表在《今日东海》,《为学困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发表在《课程导报》。
刘西林,中学高级教师,备课组长,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较好,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
刘月兰,备课组长,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东海县高效课堂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有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县级奖项。
杨廷梅,备课组长,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东海县高效课堂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有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县级奖项。
周梅,备课组长,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东海县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有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县级奖项。
汤长江,中学二级教师,电脑制作指导教师,网络基本知识扎实,对网络编程,课件制作熟练。
2、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3、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学术引领作用:聘请市县有关数学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指导、辅导作用。
4、时间保证:本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一线教干和教师,天天接触学生,有利于进行教育教学调查研究,对研究本课题有较充足的时间。
5、研究资金:学校领导对开展该课题的实践研究极为重视,提供一切资金保障,确保课题开展顺利进行,学校有专门的教研经费。
6、资料获得:学校每年都订阅几十种报刊、图书室藏书2万多册,办公室有电脑,可以上网,课题组成员都购置了家庭电脑,人人都懂得电脑打字,上网搜集资料。
7、实验基础扎实:我校现有初中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验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楼主(tangyicheng)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教学中的》
长丰县实验小学申报的长丰县教育教学小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研究》,经长丰县教体局教研室评审,批准为长丰县教育教学小课题立项课题。为了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开题负责人人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指正。
&&《》8,以下简称提倡。
小学小和利用
&&&&(一)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
&(三)该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小学
&小学教学中资源的小学
&非小学得不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更为重要的是,小学英语教学
(3)培养、
的和重难点
&&&(一)&教学资源。
&&&&资源资源
&&(二)研究的的主要内容
&&&&1、对学校和教师教学现状的进行教学
&、访谈法、、总结法
&&&&总结。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薛&&梅&&&&小学高级&&&&&英语&&&&&本科&&&&&课堂、问卷调查与访谈收集
汤燕荣&&&&中学一级&&&&&英语&&&&&本科&&&&&反思及教学设计收集整理
丁&&杰&&&小一&&&英语&专&&&英语活动资料收集整理
预期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电脑软件等)
阶段性研究成果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调查与访谈
调查报告与访谈记录
&理论学习记录
理论学习记录汇编
汤毅&薛梅汤燕荣
&公开课、英语活动
&教学设计、反思,学生活动,论文
汤毅&汤燕荣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最终研究成果
最终成果名称
&公开课、英语活动
&教学设计、反思、论文集,学生活动集
&汤毅&汤燕荣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主要】
7:,北京:
11,,北京:
13:,北京:
14:M,北京:.&&&&&&&&&&&&&&&&&&&&&&&&&
17百度文库:“初中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view/3a9cb0d86f1aff00bed51e94.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研究总报告
研究总报告
一、简介部分
1、标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企业对接的研究。
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由此提出了“第一,要以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目标,加快校企一体化的建设。第二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三,要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四,要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目标,建立健全‘双证书’制度。第五,要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这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开拓、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校处在湖北恩施,这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的步伐还有一段差距。我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生实训与就业方面都存在着些问题,学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就业岗位。那么,怎样尽快地跟进中职教育改革的步伐,推进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我校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为此,我们选择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与产生、职业企业对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探索:1、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我校的中职生达到企业的职业标准。2、与企业对接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根据企业岗位的专业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做到“教以致用”“学以致用”,提高我校学生的职业能力。3、与企业对接育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改革完善评估制度和对学生评价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本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着眼于校企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业与产业所要求的职业标准的要求,促进我校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拓展学校专业实训基地,最终实现我校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企业、职业最有效的对接,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职业教育质量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走访了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后、了解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对顶岗实习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确立了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的相交点,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帮助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推进了职教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丰富了中职教育理论。
随着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已经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为此,探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对接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校企合作,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中等专业人才。
4、内容结构图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对接市场设专业
对接企业定课程
对接实训定师资
对接岗位练技能
校企文化对接,培养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性技术人才,为本校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企业,职业对接的研究。解决校企对接不畅的问题。构建校企对接,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重新构建新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训练体系。更好的做到“教“与“用”的无缝对接。能够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质量的培养产业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推动我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丰富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中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探讨“教育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探讨专业对企业用人的贡献度的对接”。其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办学质量,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中职教育更好的满足于企业的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扩充中职教育理论。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推广价值。
研究假设:
第一,组织课题组成员,去企业访问调查企业对中等职校学生,从技术上到个人修养有哪些职业标准和要求,然后学校根据企业用人标准,来培养企业需求人才。
第二,在探索“中职职业教育专业与产生、职业企业对接”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为贫困山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搞好校企对接,提高中职教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
核心概念:对接的概念:《现代汉语辞海,解释为“事物之间相互连接”》
本课题:所指的“对接”是指校企合作融合与互动的教育理念,校企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双方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共同探讨“中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探讨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探讨专业对企业用人的贡献度的对接”。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环境优势,来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中职教育更好的满足于企业的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与社会。同时,也解决了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扩充中职教育理论。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从2009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能人才的基本能力,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然而,就目前中职教育的教育质量与快速发展的规模还不够谐调。教育副部长鲁昕同志指出:“当前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力不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首先是产教结合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的内容难以深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育建设与实习实训等全过程,影响了产业与教育、职业教育与企来对接”。
为此,我们提出了对该课题的研究,探讨“中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探讨专业对企业用人的贡献度的对接”,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中职教育更好的满足于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发展,扩充中职教育理论。
2. 国内外同类课题成果综述:
西蒙&多伦2008在经济价值《在经济观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价值观,管理的三维模型:即经济——实用价值观、伦理——社会价值、情感——发展价值观,他认为指令管理和目标管理等管理模型不足以引导组织走向成功,我们需要价值观管理,这样一个工具。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组织通过关注员工来挖掘市场潜力,校企合作双方在共同的工作价值观引导下,可以消除合作盲区,增强契合度,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一体化改造。
马成荣指出:专业建设考虑和兼顾专业内涵的职业性。
专业服务的属地性,专业组织的多样性,专业发展的融通性,这是解决专业对接产业的突破口。
楼世洲提出,在专业开发上,一方面要考虑职业教育的属地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梯度,考虑人才流动问题要把行业企业的需求融入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中。
李应柏提出职业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培养人应该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目标。
目前,国内对于同类课题的研究,主要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探讨,还没有具体的操作与实践,研究范围主要是高职院校。
主要政策参考文献: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旨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教育规划纲要》2010---2012。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职高专业的学生,通过对我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用人单位给予的工资待遇以及学校的跟踪管理不是很满足,对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的掌握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熟练过硬的技术,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部分学生在短短一年的实习期内更换四五家企业。这些情况表明,校企合作对接的探索和实践,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准备阶段:采用文献法、研讨法,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借鉴。学习相关的教学法规,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研究计划,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实论阶段:采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去企业调研反馈学生的就业信息,去市场调查企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针对对我校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阶段: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以及本课题研究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研究对象:“中职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企业对接的研究”这一课题是一项综合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中职学生。
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提高研究水平。
(2)调查分析法
深入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现状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职工需要什么样的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与产生、职业对接的研究的相交点,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路线。
(3)经验整合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4)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4、研究发现和结论。两年以来,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校企合作,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文化的对接的探讨与实践,成效明显,提升了我校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让中职教育满足于企业的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落到了实处,为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扩充了中职教育理论。
目前,我校学生持双证率百分之九十,毕业率百分之九十五,就业率百分之九十五。本课题提倡“对接岗位练技能”我校学生在
‘全州中职技能大赛“中。学生有12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12名教师获相应的指导奖。
通过“5s”模式的班级管理,学生的操行评定优良率百分之九十五,家长企业满意率百分之九十五。
5、分析和讨论。
& (1)对接市场设专业: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专业的开设需贴近市场的需求,学校要组织专人去企业调研,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与企业的主导产业挂钩,与企业用人的需求对接。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是中职类学校比较常见的电子技术类专业,早期的培养日标大多定位于地方区域内的家用电器维修员,但是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行业己发展为白色家电(包括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风扇、冷冻箱、微波炉、吸尘器、电饭锅等)、黑色家电(包括电视机、组合音响、汽车音响、录放像机、摄像机、收录机,、光唱机((CD机)、激光视盘机( VCD.
DVD等)和办公自动化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微机传真机、速印机、电话机、手机等)二大部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行业是我国起步时间最晚,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新技术最多,产品使用范围最广,影响老百姓生活最深的一个新兴行业.。随着电子电器行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使用电子电器产品的数量与日俱增,电子电器维修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从业人员的数量将伴随世界电子电器行业以每年6%的速度增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电器产品需求和购买量的增加都会比世界平均速度6.6%要快得多,再加上社会团体消费,特别是第三产业消费市场的兴起对电子电器产品的需求更是不可忽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为占领市场,各大企业的产品纷纷降价,迫使产品成本不断降低,有不少厂家以减少功能,简化电路降低品质为代价,这样必然造成这一阶段的产品提前进入维修高峰期,所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会逐年急剧增加,尤其对中等专门维修人员的要求十分迫切。基于这个前提,我校设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职业特色显著,就业是市场看好;另有涉农专业,服务“三农”深受欢迎)。
然而,学校品牌专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跟近企业产业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转,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变。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强化管理,打造专业特色。以专业建设带动办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专业的竞争力和办学的吸引力。
(2)对接企业定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要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从“须知”,“必会”两个层面,体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企业用人的专业性。应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构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基本技能平台课程(含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四个阶段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遵照教育部颁布的大纲要求开设,要求“须知”;专业基础技能力求“必会”。第一学年: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基本技能平台课;第二学年:工学结合+订单课程;第三学年:顶岗实习。
(3)对接实训定师资: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型人才,加强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既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保证,也是企业所需专业型人才的保证。
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形式的组织,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质量的监控。聘请企业工厂的技师们做兼职教师,发挥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学校在专任教师的岗位设置时,要做到知人善用,专任教师要能传职业之道,学生能学专业之业,企业有可用之才。
(4)对接岗位练技能:
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学校安排教师参加企业生产,深入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与行业企业一同构建满足订单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技能的检测和监控,鼓励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劳动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强化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中职生技能大赛,熟练专业技能,满足企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5)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开展校企,文化互动,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邀请优秀企业家和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毕业生,来学校讲课,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中职生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行规准则,为以后顶岗实习,毕业就业。打好基础。
积极引入现代先进的“5s”管理模式,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内涵与教育管理,学生管理相结合,在遵循职业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细化管理标准,按照企业制度,成立学生纪律和卫生检查小组,按照细则量化标准,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予以表扬,对违纪者予以批评教育。
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定期做相关的模拟演练:
掌握生活安全常识包括食物中毒后的应急处理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基本常识;常见自然灾害水灾、火灾、地震、泥石流、台风、雷电的防范与自救
;掌握急救医学常识以及常用的警示标志及应急号码
加强人身财产安全的教育:
人身侵害的预防及应对、财产侵害及预防、诈骗和盗窃的预防与应对、抢劫、抢夺的预防与应对、敲诈和勒索的预防与应对
加强实习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确保实习安全,参加岗前培训熟悉安全知识以及实习期间注意事项。特别加强机械制造专业安全教育和需要高空作业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女生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6)与农业产业对接推动涉农专业的发展 &&&&&&
根据区域&性产业进行教学设置。&&&&&
宣恩主要是以发展高山蔬菜、有机贡茶、白柚、柑橘、烟叶这些农产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做到专业&对接产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阶段,组织学生走进各类产业实习基地&,为学成以后“服务三农”,自己将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打下基础。
(7)中职学校专业产业化构想:
恩施州内的中职学校,在专业产业化方面,由于多种原因,几乎缺乏成功的先例,教育专业产业化还处于探索阶段,本课题组成员,分析了其他省市成功的案例,对我校的专业产业化,提出了大胆的设想:遵循教育和市场两条规律,着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把全方位扩展与突出优势重点结合起来增强办学张力,形成办学特色。
形成&集约管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改革用人机制,重新拟定分配方案,充分激活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实现教育专业产业化。
总之,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定位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员工,要求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驾驭设备的能力,为此,要和企业联手共同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型人才。
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一)研究启示
1、本课题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搞好校企对接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校企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与时俱进,在专业的设置、技能的培训上要充分听取企业的建议,增强与企业合作的契合度,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及时调整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切实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市场需求的新方法,新技术;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环境优势,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严格的劳动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一体化改造。
3、加强师资建设,师高弟子强,校企联袂共同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二)研究改进和完善
本课题从论证到实践力求科学,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研究受到局限,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
1、由于地域的局限性,和我校联合的企业工厂远在江苏、浙江、广东地区,使得研究不够深入。
2、主观偏差
由于条件限制,今年我校部分教学班搬迁新的教学区,教研人员分解,不能随时沟通教研信息,有闭门造车之感。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没有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科研培训,因此虽然实践较多,但理论层面的东西少了些。
3、今后的设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主动下企业调查研究,更加熟悉企业对中职生专业技术和职业品质的要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向企业工厂的业务主管工人师傅们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7.主要理论参考文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育学》,《心理学》。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32期《五个对接---特色办学之路》作者:吴友石,闫智敏。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本课题即将完成基本研究工作,并将主要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希望为职教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对职教理论的探索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本课题获得了省教育厅教研经费的资助。其顺利完成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心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本课题在申请、立项、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州教科所教育专家们的悉心指导和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感激之情,不甚言表。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我校的第一线教师组成,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之余,齐心协力,“深思而慎取”,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此,向本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一二年十月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题成果概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