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进行诚信教育论文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认知性诚信教育的单一社会取向和重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学形式,严重遮蔽了诚信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而很难有效地触及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强烈的道德体验,从而使道德知识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信念。小学生诚信教育要力求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对关系世界和道德存在意义的深切体悟中,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实现对高尚道德生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而积极有效、合生活性的“童谣体验”正是诚信教育方式的改进和突破。它使得诚信教育的核心由提高道德理性转变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移情能力和道德敏感性;使得诚信教育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情境、活动六位一体的高标准、立体化的“童谣体验”方案,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唤醒内在的道德体验,引领学生走向更高的道德境界。
本文从厘清童谣与“童谣体验”的概念入手,认为“童谣体验”具有生活性、情感性、开放性和主体性特征。根据“童谣体验”发生的情况而论,又将“童谣童谣”具体划分为生活体验、情境体验和活动体验三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童谣体验”与小学生诚信品质养成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童谣体验”过程中,不再单纯局限于静态诚信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成为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有着实实在在诚信品格的人。
然而,理论的阐释是容易的,但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践行于具体的生活实际却是困难的,在理论走向现实的过程中,最紧要的是对现实的真实把握。本文正是通过对永康市高镇小学、金华市西苑小学等几所学校师生的调查与访谈,才找到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有效实施路径,并依据此路径构建出相应具体的操作策略和实施案例。如构建生活化的童谣体验课堂、营造愉悦的童谣体验情境、精心设计童谣体验活动等,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此外,在策略的实施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大量经典诚信童谣案例的描述,使人们产生共鸣,便于更多学校推广使用。
最后,策略的实施除需策略本身所具有的可行性条件和相应的实施原则外,还需具备一些客观的支持条件:丰富的诚信童谣资源、良好的童谣体验环境、学生主体的自我感悟和教师家长的支持配合。如此,才能确保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顺利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童谣体验”并不追求某种实体性存在,它既不与现行的学校-课堂教育相对,也不是五育之外的单独一育,而是作为教育方法、教育思想渗透到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诚信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生活和自然情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儿童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起儿童的自然感动,诱发他们真实的诚信价值体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621【目录】:
摘要3-5Abstract5-7目录7-9引言9-19 (一) 研究背景9-15
1. 诚信教育的现实困境9-12
2. 童谣的教育价值12-14
3. 童谣的本体价值—体验14-15 (二) 研究意义15-17
1. 开创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新路径15
2. 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15-16
3. 丰富童谣在教育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16
4. 引导人们关注小学生当下的幸福16-17 (三) 研究思路17-19一、童谣体验与小学生诚信教育19-31 (一) 童谣体验的内涵与类型19-25
1. 童谣体验的内涵19-22
2. 童谣体验的类型22-25 (二) 童谣体验与小学生诚信的养成25-31
1. 童谣体验内化诚信认知26-27
2. 童谣体验生成诚信情感27-29
3. 童谣体验确立诚信信念29
4. 童谣体验促进诚信行为29-31二、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实施路径31-42 (一) 在生活中体验31-33
1. 课堂生活31-32
2. 日常生活32-33 (二) 在情境中体验33-37
1. 漫画情境34-35
2. 音乐情境35-36
3. 游戏情境36-37 (三) 在活动中体验37-42
1. 学校活动37-39
2. 家庭活动39-40
3. 社区活动40-42三、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原则42-47 (一) 差异性原则42-43 (二) 生活化原则43-45 (三) 无灌输原则45-47
1. 诚信本质要求无灌输45-46
2. 童谣的特质要求无灌输46-47四、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实施策略47-59 (一) 倡导生活回归—根植童谣体验的沃土47-52
1. 构建生活化的童谣体验课堂47-50
2. 体验日常生活中的"隐匿道德"50-52 (二) 营造愉悦情境—走进童谣体验的世界52-56
1. 童谣引导设置情境53
2. 以情激趣渲染情境53-54
3. 情景表演再现情境54-55
4. 捕捉生活拓展情境55-56 (三) 精心设计活动—搭建童谣体验的平台56-59五、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支持系统59-64 (一) 丰富的诚信童谣资源59-60 (二) 良好的童谣体验环境60-62 (三) 学生主体的自我感悟62 (四) 教师家长的支持配合62-64参考文献64-69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0致谢70-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美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田友谊;[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肖川;[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04期
陶西平;[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Z1期
杨英;[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6期
檀传宝;;[J];中国德育;2006年05期
高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张治勇;[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金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0期
冯季林;;[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玉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邢旭升;[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齐春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刘慧芬;[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正学,王建萍;[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李占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张雪;;[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林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周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孟庆瑜;;[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冯正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张公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李霞;[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陈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怀;赵万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程光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廖全京;;[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徐阿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李杨;;[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丁东宇;;[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宋国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义天;;[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赵一强;;[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解明;;[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武克勤;[D];苏州大学;2010年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刘宝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美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敏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郝进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刘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孝忠;[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叶宗玲;[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小海;[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吴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关学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宋明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贾丽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石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丹;[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金妍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郑金洲;[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陶西平;[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Z1期
杨英;[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6期
龚群;;[J];北方音乐;2006年06期
徐冠军;[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史学正;陈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黄松海;[J];初中生;2005年26期
王维航;[J];成人教育;2002年Z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静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李胜男;[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焦小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李敏聪;[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柏伟;[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李寒梅;[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高媛媛;[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饶琴;[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宝云;[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陈玉平;;[J];教育艺术;2006年05期
王伦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1期
何平,董莎,王茂胜;[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年03期
王金柱;;[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9期
刘轶娉;;[J];成才之路;2008年16期
李扬;;[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2期
李金艳;;[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4期
宗晓健;;[J];美与时代;2008年01期
王子彤;李晓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成才;;[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宋君;;[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张胜利;;[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邢程;赵宇;;[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傅克兰;;[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卫巍;;[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秦燕群;;[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张尊学;;[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付晓东;;[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四川省崇州市梓潼镇中心小学校德育科研课题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权;[N];贵州日报;2009年
王琨;[N];大众科技报;2003年
吴亚东;[N];法制日报;2010年
常忠;[N];常德日报;2010年
郝登宝;[N];济宁日报;2006年
吕诺;[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省泰州中学
王加珍;[N];江苏经济报;2003年
;[N];中国信息报;2003年
黄明;[N];工人日报;2009年
李双泰;[N];市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丹;[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丁建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王东;[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毛天虹;[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朱燕;[D];北京大学;2008年
左群英;[D];西南大学;2010年
徐金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英;[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阳红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方文;[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焦丽;[D];武汉大学;2004年
王红松;[D];武汉大学;2003年
张影晰;[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高玉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姚自平;[D];武汉大学;2005年
邢旭升;[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唐红洁;[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薛俊义;[D];苏州大学;2007年
周敏;[D];西南大学;2009年
严交笋;[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内容、途径、方法 - 思想品德论文 - 常搜资料坊
=>http://www.cszlf.net
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内容、途径、方法
[ 录入者:zhaotou |&时间: 19:50:05
| 作者:常搜资料坊 | 来源:
| 浏览:42次 ]
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内容、途径、方法
一、诚信是什么?
诚信是什么?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
。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什么要进行诚信教育?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打算从民间遴选一个小孩做王子,于是给候选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种,看谁种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评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只有一个小孩捧着那棵种子伤心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但是,恰恰是他被选中了。原来,之前所有的花种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国王用此来试验他的继任者的品质。这个故事说明,诚信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一种契约精神下的道德垂范,更是一个可以改变现实的“技巧”。中国传统文化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诚信其实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诚信就是那把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有了它,阿里巴巴的财富之门将轰然为这洞开。
由此看来,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在好多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唯有"诚信"这端高高翘起。诚信,变轻了!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风谲云诡;且不必说市场内小贩们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也不必说黑心米贩污油兑陈米,自来水掺甲醇;就是某一天天气晴好,你也心情愉快,一不小心在马路边发现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你敢捡吗?且住!要是事情发生在××年前,你会乐呵呵地把它交给警察叔叔赢得人们称赞,可是在今天,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我客观一点说,只要你手一触到那包,麻烦就上身了。诚信之风将止将息,有识之士扼腕叹惜。
我们始终坚持:诚信事业,是大家的事业,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大家的合作。虽然前进道路上遇到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索,进取。服务,会更加完善,功能,会更加强大。我们坚信:我们会做到更好!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在此,我呼吁所有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这是提高公民诚信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诚信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作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一)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二)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三)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诚信教育活动要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的原则,既要有声势、影响,又要扎扎实实。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一)要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诚信教育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各中小学校要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
诚信教育要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利用校、班、团队会组织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我讲诚信故事、相声小品等活动;充分利用校内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要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的活动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安排时间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三)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优秀毕业论文】试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pdf5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
优秀论文资料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姓名:高玉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学科教学?思政
指导教师:陈华洲
座机电话号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时代对国民诚信
道德和诚信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时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民的诚信道德
水准却出现了严重滑坡。并影响了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使他们中的一部分
人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中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关
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乎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因
此本文围绕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本文第一部分对诚信及诚信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诚信经历了传统诚
信和现代诚信两个发展阶段,并将其与信用、信誉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接着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诚信教育的基本涵义以及诚信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加强诚信
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是造就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本文第三部分通过对湖北省三地六校中小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揭示了当前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一方面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诚信状
况的主流是好的,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的诚信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