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当时显示了,耳机品牌不常用可以把它放到什幺地方节约空间我就点了触定后来耳

买个苹果手机,朋友开玩笑问可不可以把耳机送她,我就没送。当时没注意,后来才发现耳机不见了。_百度知道
买个苹果手机,朋友开玩笑问可不可以把耳机送她,我就没送。当时没注意,后来才发现耳机不见了。
过几天才想起用耳机。后来整理手机说明书的时候也没注意。。这是啥事情啊。到处都找了也没找见,几个朋友在家玩,哎。,结果发现不见了,其中一个开玩笑说可不可以把我的苹果耳机送他,所有东西都在一个袋子里面,我就说我只有一个耳机当时买了个苹果手机。耳机事小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可以这么想,冥冥之中必有惩罚等着偷你耳机的那个人。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要瞎怀疑人啦~
被顺手牵羊了呗
你不能确定的话就别想了,搞不好在沙发底下什么的
不要因为一个耳机,伤了朋友感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苹果手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好耳机和差耳机的差别在哪?
1、信噪比 2、频响曲线
3、做工与用料 4、使用寿命 5、售后服务只有这五点区别。
按投票排序
141 个回答
我觉得这张图很好的表达图片出自耳机吧
你听惯了差耳机再听好耳机,可能暗想:贵几百上千元也不过如此嘛…但是你听惯了好耳机再去听差耳机,心中就会暗骂:卧操,这尼玛也配称为耳机?
在合适(乱搭配的不行)的前端(播放器直推或者播放器+耳放或者转盘+解码+耳放)下:差耳机:声音挤在一起,三频分不开(人声跟器乐声混成一团;本该悠扬的竖琴声却混在低低的贝司声中死气沉沉,有的器材甚至连贝司声都听不到);高低频延展性不佳(高频暗淡无光,张靓颖的海豚音成了奶牛牟牟声;低频硬邦邦,《太极琴侠》的开场大鼓像饭盒敲在桌子上);细节少,解析差(本该展现的乐曲细节却直接消失,比如歌手的口水声- -);结像虚,定位虚、声音散(歌手的声音空洞无物,弥散在整个声场中,飘忽不定);声场差(整个声音不能营造一个声场的感觉,声音几乎是从一个团里发出来的);声音干冷硬(戴佩妮的小女人听上去就像容嬷嬷的哀悼词,听了一会儿便兴趣索然);好耳机:声音分离度好(10点钟方向有一把吉他,1点钟方向的歌手正在唱歌);三频延展性好(高频悠扬,许美静的想与你乘着流逝的时光,不管是沙漠或海洋唱起时,你的鼓膜被她嘹亮的高音震动,想一起去看海洋;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一响起,你的整个嘴巴都张起,跟着一去嗡嗡);细节多,解析好(从没听到过如此丰富的细节,你发现原来这首曲子的乐器原来这么多);结像解释、定位准、声音凝聚(魔鬼的颤音里那把小提琴一想起,你会赫然发掘,啊,小提琴在11点钟方向,对,就是在那儿)声场大(GD的light it up开始播放,鼓声从2点钟方向的最远处传来,5秒钟后,钢琴在身边的左前方弹起,20秒后,人声在正前方响起---声音有远有近,有距离感)声音温润有感情(听着梁静茹的good night,声音婉转动听,口水声间或传来,你被歌曲中梁静茹表达的跟爱人道晚安时的欣喜幸福之情所感染,无他,唯单循N遍耳)空气感、泛音丰富(听地中海留情大提琴,你会听到整个空气都跟着提琴弦弹弹的震动)耐听(耐听的耳机不像有的耳机一耳朵听上去很惊艳,这种耳机多半是三频失衡,比如低频轰的你眼冒金星,高频挑的你直上云霄,中频腻的你都湿了。耐听的耳机三频分布均衡,你可以戴好几个小时都不累、都不愿意摘下来)==========================================================================两年了,不少赞,说几句:耳听为实!建议去当地的耳机店自己试听,否则可能买来之后大失所望(少数人认为自己木耳就此罢手,多数人认为器材不合适或者器材不够好再次入坑)鉴定器材的最好试音曲是古典大编制,听流行歌曲的话没有必要买多高班的器材。请搜刘汉盛榜单100碟,无论是个人欣赏还是测试器材,这些都是真正的发烧天碟。建议收二手,省钱:)==========================================================================很多人私信求推荐耳机,这里说下个人的建议:前端是IPHONE的,耳塞的话要么earpods,要么定制耳塞(想便宜些的可以future sonics m5去淘宝大力店铺改模,想贵些的可以EM定制 MG6PRO,再贵的耳塞随您喜欢... );耳挂耳机IPHONE直推的话,要么iGrado(有点夹头),要么一律建议PHILIPS FIDELIO系列(情调奇特的可以买淘宝M38,或者基点MC2)。前端是国砖的,想必您知道的肯定不比我少:)想在家里听大耳机的:听古典的话建议电脑---何庆华NFB一体机---HD600改平衡(有信仰的、不差钱的、有情怀的请买三小强解码+正品SOLO超线性耳放或者正品莱曼耳放或者正品Earmax Silver Edition耳放),二手全套4500;人声古典双修的话建议电脑---何庆华NFB一体机---HE500加单晶铜平衡线,二手全套5500;这里只是个人的经验建议,大耳机这块儿器材无数,如果致力于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搭配,请蹭听;有钱的可以直接去耳机俱乐部发帖,格式请参考:“预算5万/10万,大编女声摇滚哥特金属灵歌全修求搭配”想在家里听书架箱的:电脑桌上建议基点MC12,桌子上再大尺寸的不建议。嫌便宜的可以买大厂名牌,比如真力劲浪等等都有3寸桌面箱。书房客厅建议买监听用途的5寸或者6.5寸的箱子+好点的低音炮(别扯炮不HIFI,你要知道你听的很多歌曲都是有N个炮的studio里混出来的),具体参考叉烧网飞飞的评分总结:。国外箱子是一分钱一分货,要相信科学,愿意相信良心或者性价比的请买惠威。关于无源被动箱,没钱没时间没房间的,就不要折腾了。另外,高烧的非要买SM9什么的,建议先换别墅。
从小,我妈从不给我买高于"低端"的产品,同时坚持能用就凑合着用的观念,所以我用的耳机一直是15块的地摊货和各种山寨产品的随机耳机,用的时间最长的是诺基亚的耳机(为了兼容普通mp3,我甚至动用了15块一把的电烙铁自己改接线)。反正这么多年听下来了,也没感觉有什么问题嘛,调调还是那个调调,人声也能听清楚。后来终于搞到钱去以被我妈说是败家的代价买了个240元的Philips头戴式耳机。于是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低音。再后来花了50块私房钱搞了个二手的sony mh650入耳式,每天晚上听歌。听着听着突然有种感觉,以前听过无数遍的熟悉的歌曲中突然多出很多从来没听到过的鼓点之类,而且以前一直觉得好像被压着的某些段落听起来也正常了好多。还有别的变化,比如说有了声场的感觉,每个来自不同的方向的音的位置都能分辨清楚。于是我感叹曰:好耳机就是不一样。====================================================再给个当年某技术大神给的回答:只有有钱人的耳朵才听得出差别。这个答案至今记忆犹新。
我认为用一副好耳机更容易被感动。
其实其实,音质一直都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品味,都有自己喜欢的倾向,所以这事儿很难说。当我们开始需要选择一款耳机时,最多也就能看看网上牛人的测评,其中不免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着商家的宣传等等,总之这个圈子不管是国内国外都存在着一个问题,枪手太多,不管是HEAD-FI还是耳坛。所以说当我们还没试听过一款耳机时,很容易被各种忽悠。但是各个厂商在发布新产品的时候,当然每个耳机都会有一些硬性的指标,测试时也当然不会是通过什么传说中的金耳朵在生产线的一头告诉老板是好是坏。所以客观的数据是存在的,只是要通过相当昂贵的测试仪器才能得到,所以这些数据可以说比什么测评听感之类的要客观很多,虽然他代表不了一切,但就像一个电视屏幕的分辨率一样,这些是硬性指标。测试工具在这里 ------第一步:选择1-4款准备测试或对比的耳机第二步:选择数据类型(频率响应,失真,阻抗,隔音/屏蔽,500Hz 方波响应或50Hz 方波响应‘),下边是说明,都是大白话,小白第一次看懂个八成一点问题没有。第三步:点击绘图按钮得到数据对比图现在来看看以下几种数据类型的主要用法一、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1.什么是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衡量耳机回放所有频率(20Hz~20kHz)的能力。简单而言,图中横坐标左边是低音,右边是高音;纵坐标是响度,用dB来衡量,曲线中某个点意义是在某一频率下的响度是多少。理论上,一只完美的耳机应该是在图表内0dB处拉出一条直线。如果曲线在左边拔高了,右边压低了,那么这个耳机会被认为是拥有强劲的低音。如果曲线在左边压低了,右边拔高了,这个耳机可能会拥有“明亮”的声音。2.如何测试频率响应?为了完成测试,会用同一电平下全频率扫描的声音来驱动耳机。然后,通过一组非常专业而且昂贵的模拟人头录音设备*来记录耳机的声音。之后,会使用一种音频修正曲线(audio correction curve)用来去头部相关传输函数**的影响(译注:我理解是将耳廓绕射和耳道频率振动等等的影响去掉),最后得到精确的产品频率响应数据。3.如何解释这条曲线?一个“声音自然”的耳机应该在40Hz到500Hz之间的低音处有稍微的增强(大概是3到4dB)。这种补偿的原因在于,耳机不会像音箱那样让你体会到声波的物理冲击。所以,为了达到自然的声音,需要对低音进行补偿。同时,耳机也要在高音进行截断,用来降低单元过于靠近耳朵所带来的影响,曲线最好是从1kHz到20kHz拉出一条向下平缓的曲线(降低8-10dB)。你会看到图表在高频会出现很多锯齿状的起伏(波峰和波谷),这种情况完全正常,这可能由于外耳道对声音的影响。在理想状态下,这种频率响的起伏应该小而平均。如果在3kHz左右出现大的起伏通常意味着耳机的响应比较差,或者是看作一种音染。实际上,在2kHz到8kHz出现小幅的下降也是可以接受的。二、失真(Distortion Products)1.什么是失真? 比如说播放500Hz的单音时,应该只能够听到单个的音调,但是如果耳机表现是“非线性”的,就会在其他频率做出响应(出现了波峰),这个情况就叫做失真。这种失真会出现在多个基准音测试之中,如图所示,在500Hz的基准音之下,除了明显的主信号外,还出现了3个依次递减的波峰,这些就是谐波失真。2.如何解释这条曲线?理论上,一个完美的线性耳机应该是没有谐波的,实际上这很难做到。一般意义而言,只要谐波强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少的话,就不会对听音带来干扰。 总的来说,一只声音干净、解析力高的耳机只有少量的谐波失真。当耳机听起来很温润(lush)时,一般认为是偶次谐波(even harmonics)造成的;当出现奇次谐波(odd harmonics)时,声音就会变硬;当带有很多谐波的时候,声音就带有颗粒感。如何区分偶次谐波和奇次谐波?偶次谐波是指频率为基波频率偶数倍的谐波。案例中,基波频率是500Hz,那么500Hz的偶数倍谐波(2、4、8...倍),比如1000Hz,2000Hz就是偶次谐波。如果是奇数倍(3、5、7...倍)的谐波,就是奇次谐波,比如1500Hz,2500Hz就是奇次谐波。 在经验上,就算是一些非常优秀的耳机都会出现明显的谐波失真,所以并非说有谐波失真的话声音就会不好(译注:实际上谐波失真被认为可能是每只耳机的“个性”所在)。在这个层面完全是“耳朵收货”。三、阻抗(Impedance)1.什么是阻抗?耳机的阻抗是用单位欧姆来衡量耳机在整个频率响应范围内的动态电阻。如图所示,横坐标是频率,也就是常说的20Hz~20kHz;纵坐标是电阻值。2.如何测量阻抗?通过精确测量耳机在不同频率下电压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耳机的阻抗。3.如何解释这条曲线?曲线的平均高度所对应的阻值就是耳机的阻抗,其中出现一个大的波峰时,通常预示着发生单元共振(driver resonance)的地方。过去十年的发展趋势是耳机的阻抗逐渐降低。一般而言,越低的抗阻表示越容易到达高的音量。但是,如果耳机的阻抗低于20欧姆,可能就需要大量的电流来驱动,反而会变得难推。(译注:存疑,市面上有很多便携耳机/耳塞是16欧姆的阻抗)四、隔音/屏蔽(Isolation)1.什么是隔音?隔音用来衡量耳机隔绝外部环境噪音的能力。如果耳机不能削弱噪音的的话,这条曲线应该是平直的。如果耳机能够削弱噪音的话,曲线的数值会在不同的频率之下有不同程度的削弱。2.如何测量隔音水平?首先,在模拟人头1米距离外播放粉红噪音,然后模拟人头戴上耳机,测量声谱。最后记录戴耳机与不戴耳机的情况下,在各个频率的声音变化,得出隔音水平。3.如何解释这条曲线?就算是开放式耳机也可以对稍微阻隔3kHz的噪音。大多数密封式的可以在几百Hz处显著地削弱噪音。主动降噪的耳机有时甚至能够削弱低于100Hz的噪音。入耳式耳塞则拥有最好的隔音效果,尤其是舒尔和音特美的产品。五、500Hz 方波响应(500 Hz
Square Wave Response)1.什么是方波?方波是一种集合很多频率的信号,它的图形表现拥有“平缓”的波峰与波谷,但是波峰与波谷的变换非常快速,因此看起来像方形。方波由无数个正弦波组成的(为基频的奇次谐波),方波测试结果不仅可以测试幅频响应还可以反映出相频响应和瞬态性。(译注,上面的看不懂的话,下面是正宗的“方波”,耳机的频响曲线越接近方波,就越好)2.如何解释这条曲线?虽然频率响应图可以看出耳机在每种频率下的表现如何,但是它不能看出耳机在不同的频率组合下面的回放表现。音频信号在高低频之间过渡时间要相等,耳机才能发出连贯而且自然的声音。500Hz的方波很容易揭示出耳机的缺陷,如果测试出的图形参差不齐,说明耳机响应不好。这里,图形越平滑,越接近方波越好。六、50Hz 方波响应(50 Hz
Square Wave Response)1.什么是50Hz方波?和500Hz的方波图测试差不多,50Hz方波图的测试耳机在低频的表现。2.如何解释这条曲线?观察曲线在顶部与底部保持直线的距离,就可反映出耳机重现低频声音的能力。当驱动单元较小,或者是耳罩漏音的时候,耳机很难获得好看的曲线。从例子上看,舒尔SE530展现了良好的低音表现;天龙AH-D2000展现了一个典型而优秀的耳机的曲线;Koss Port-Pro则说明很多耳机难以做到优秀的低音(译注:好委婉)。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一款耳机拥有真正平直的曲线,但是入耳式耳塞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因为入耳式耳机只用驱动耳道内小量而密闭的空气,低音容易控制。有时会在这种图看到很多边缘噪音,但是对比于500Hz方波来说,并不十分重要。----*模拟人头录音设备(Head Acoustics microphone)在 HeadRoom会依照行业标准,利用模拟人头录音系统去测量耳机表现。这个系统在HeadRoom被称为Wolfgang(译注:莫扎特中间的名字),这个模拟人头拥有像人一样的外耳和耳道,整体使用的材料和人类的皮肤与骨头一样拥有同样的声学表现。耳道的底部是一个经过校准的麦克风,这种麦克风和一般的人的听力相当。
叫醒你的耳朵——耳机听音入门 by 爱否科技FView一个人,下了班,静静的听上一首曲子,让旋律和歌者的情感浸透心境,仿佛突然间一切烦恼都不再重要。即便自认对音乐不感冒的朋友,你们高考、失恋、或是想家的时候,想必也都是音乐陪你渡过的吧?一首好乐曲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功效,但是,拙劣的设备和不合理的搭配,会毁了好音乐,天籁变成噪音、情绪烟消云散。大家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木讷听不出声音好坏,咱们和那些专家的耳道结构没有什么不同。诸葛亮有句名言:什么都略懂一点,人生才能丰富一些。本期就是针对那些“木耳”的朋友,叫醒你的耳朵,不要错过一个可能带给你巨大愉悦的精神乐园,当然,也因为这点,本文是一篇非常初级、狭义的入门听音指南,不聊专业,只正三观。一首乐曲要经过这么几个环节才能被你的耳朵听到:在现场通过采样把声音转成数字信号、然后压缩成各种格式,再在网上传播,这过程我们称之为“音源”。音频文件通过手机、声卡、CD机等解码设备还原成模拟信号输出到音频接口。这些设备统称“前端”。音频口接上音箱或耳机,信号就变成人耳可识别的美妙音乐,这些带喇叭的发声装置就叫做“后端”。音源、前端、后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你听到的声音与最初原始声音不符,就不保真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卖前后端设备的,都强调自己是一套完整的HIFI(高保真)音响系统。一、音源说音源之前,我们先要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震动,导致周围空气也跟着震动,一浪一浪传下去,直到我们的耳膜也跟着一起振,大脑才会“听到”。所以你看所有乐器都是有个核心东西在震动,有一种神奇音箱没有喇叭,放在任何材质上就能通过“敲击”让物体“发声”。声音是典型的机械波,是波就有频率和振幅。频率高低代表声音的尖锐和低沉,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声音是20Hz到20KHz。一般把这个范围分成这么几段:20Hz到80Hz的是低频,我们人类能听到但发不出来,大号、大鼓、大提琴都是这个频率。80到160Hz之间是中低频,大家听的定音鼓、动词打次、个别极低的男低音……电影里用来渲染枪炮声或大场面,多会加强这个频段。160到1280Hz叫中频,涵盖了几乎所有人声和绝大部分乐器,所以是最最重要的频段。不要以为王菲、莎拉布莱曼算高频,她们喉咙震动频率顶多八九百赫兹,张宇还三四百呢。在声学范畴他们统统都算中频。是中高频,人类也发不出来了。三角铁、小提琴的高音、萨克斯多数在这个频段。(20K)这广大的频段是高频,很少有乐器能到这儿了,小提琴的最高音、彪到极高的短笛算是,小刀刮玻璃的声音是5000Hz左右,要不要我放一下?20K往上是我们人类听不到的频率,但它也确实存在,即所谓的超声波。了解这个规律后,我们就能联系一些生活常识,为什么蝴蝶飞过去听不到?它每秒才扇十几下翅膀,不到20Hz我们就听不到,蚊子翅膀每秒扇动6、7百下,6、7百Hz的声音就能被人耳捕。说张靓影彪海豚音,海豚叫声频率一般在2、3千,人是发不出的。动画片里女高音一开唱玻璃就被共振碎了,玻璃固有频率可是2、30KHz,所以这些都是夸张的表现手法。振幅的大小是响度,单位是“分贝”,初学者经常搞混频率和响度的区别,觉得频率越高是不是声音越大呀?不对,低频低音也可以很响、高频高音也可以是蚊子声,这是完全的两码事。自然界所有声响都是这样平滑和优美的曲线,有着不同的频率和振幅。以前磁带和唱片是模拟法记录,留声机听到什么就1:1刻成什么,在数字时代,和数码相机一样,我们面临必须要用数字方式记录信号的问题。在自然波形上画坐标点来记录就叫采样。每秒点的数量是采样率,数值的位数(二进制)叫……就叫位数。你会发现不管用多少个点来记录,最终还原的波形依然是折线,终究是一种有损,只是点越多越平滑罢了。这也是现在还有人听模拟记录“黑胶”唱片的原因。采样率就像数码相机的像素数,初次采样以后,再怎么用电脑处理都只能持平或降低,提高采样率就是作假。那采样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九十年前一个叫奈奎斯特的人发现:每记录一个循环至少得用两个点,你就拿记录最高频率20KHz的波来说吧,每秒至少要采40K个样。这本来是一个限制采样最低数量的定理,但人们发现:自然界主流声音频率都在1K以下,如果还拿40K个点来记录,那每个循环就有四十几个点,很不错了。而且经过科学家反复试验,超过40K的采样率,人耳基本就分辨不出区别了。后来声学家在定义CD的时候,加上10%衰减,采样率就规定在44.1KHz。于是44.1KHz就这样变成了声学界的“视网膜”临界值。这是电话音质的8K采样出来的,这是广播音质22K采样,这是CD 音质44.1K采样效果。这里插一个关于SRC的技术讲解,我问大家:一段已经用44.1K采样过的声音,再用88.2K重新采样,音质会有损失么?看图就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点数如果是成倍增加的,波形没有变化。好,那如果用48K频率采样,会有损失么?我们发现,虽然采样率微微提升了一点,但不是成倍提升,再画出的波型,有些波峰就被削掉了。非常遗憾,英特尔规定所有电脑上的声音采样都得是48K的,之前所有用44.1K采样的声音都要经过提升采样率但有损音质的转换,这就是SRC(Sample Rate Converter)。这个规定现如今也延续到现在的手机和平板上。SRC不可避免,但如果算法好,可以减轻。好,既然超过44.1KHz采样,百分之99.9的人耳都分辨不出,那追求高品质的音乐有什么意义吗?重点在“压缩”!刚采完的音频文件体积巨大,不利拷贝传播。MP3就是一种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你好不容易用高采样率采得的音频,结果被MP3大刀阔斧的砍掉很多,之前的全白干,这就是为什么有的192K采样的MP3,听起来跟垃圾一样。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一定要多听WAV、FLAC、APE等格式的无损音频,它们就相当于用WinRAR压缩了一下但不会损失内容。实在没无损的情况下就看MP3的码流,码流越大说明被砍的越少,这个规律基本可用。只是要防备无良商家插值算出来的高码流假无损,这些人太缺德了,应该列入黑名单。小结音频只有一句话:要找好的音源文件,采样率已经极其靠不住,44.1K足够,而有损压缩才是影响音质的大杀手,听无损和高码流才是王道!二、前端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的高品质音频文件,放到电脑手机里,就要开始进行还原了。还原的第一步是播放软件控制声卡上的DSP主芯片进行解压缩,如果不考虑SRC问题,播放软件和DSP芯片对音质是没什么影响的,他们的任务是忠实的把数据快速解压就完了。随着现在CPU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有没有独立DSP芯片也都不是事了。在解压过程中播放软件和DSP芯片可以加入点“作料”,人为改变一些波形的样式,变变风格修饰修饰。这就是厂商在手机、电脑端常做的“音效混响”,什么Dirac、魔音、调调都是干这个事的。这就像给照片PS一样,能让音乐更有味道。但我个人主观上不喜欢开,因为我不会每听一种音乐类型就换一套音效。再喜欢Linkin Park的人也不希望听蔡琴听出死亡金属味。而且你拿到的音频文件是制作人已经P好的作品,再加一道不伦不类的。解压完还是数字信号,下面要交给数模转换芯片(DAC),翻译成喇叭能“听懂”的脉冲电流模拟信号,数模转换的好不好对音质有较大影响,Xplay 3S就有独立的DAC转换芯片,这和很多独立显卡一样,多数情况下有独立芯片的效果会比集成的好。转好的模拟信号,理论上已经可以直接输出给耳机、音响听到声音了,但为了能驱动灵敏度更低的耳机、音箱,就需要一个芯片对信号进行放大,有了运算放大芯片的手机和声卡不光能搞定小耳机,还能推动一些大的头戴耳机和小音箱。一级放大不够就多级放大,要想推动家里大型落地音箱,还得接个功放。运放芯片和功放对音质影响至关重要,电流够不够?放大是否及时?会不会产生杂讯,对强度、细节、部分频率段做不同放大能一定程度上糟蹋或改善音质。老罗说锤子只需要加个运放就能PK拥有数模、运放双独立芯片的Xplay的音质,我不知道真假,只是从理论上来说,有这个可能。移动听音的用户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前端设备呢?有的烧友不满足手机的全集成方案,会选择拥有独立数模转换芯片(DAC)和运放芯片的专业播放机,经典产品有:七彩虹C4、HiFiMAN HM-901、索尼ZX1、艾利和AK100、苹果iPod classic……有的烧友嫌手机的推力不足,会再加个独立外置的耳机放大器,耳放戏称二房,经典的二房有:拜亚动力A1、艾利和AK10、索尼PHA-1等……买这些有必要么?要我说,既然是移动听音,便携性是首要的,随着手机音质的不断提升,拿一部心爱的手机充当前端足矣。烧友们买独立前端,有一半只是为了大电池和大存储。手机里音质谁好谁坏?要么你就上到像Xplay或锤子一样拥有独立芯片的,效果不错,否则其它所有用集成芯片的,在SRC解决问题差不多的今天剩下的只有推力不同罢了。而推力问题呢我们又可以通过选耳机搭配解决,所以与其关心集成芯片的那一点点差异,不如把精力和钱花在我们下面要说的对听感影响更大的——耳机上。三、后端前端负责把模拟信号送到了音频输出口,剩下的事就交给后端——喇叭了。喇叭发声的原理大概这样的:电线缠成圈,根据模拟电流脉冲信号、一阵阵产生电磁力来控制震膜震动,这就是一个最常见的动圈喇叭工作原理,振膜的材料以前是纸加点羊毛,所以老式几万块的音响一泡水,或者被熊孩子捅一窟窿,都很丧心病狂。现在的震膜有丝绢的,也有金属的,而最主流的,还是塑料加涂层。振膜是一个喇叭的核心,它以非常精准而高频率震动,我们才能听到声音。但既然是机械部件,还有涂层,就涉及到一个“磨合”问题,像汽车一样,新耳机的振膜也要经过一定时间、各种频率的振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过程就是“煲耳机”。但是但是,煲耳机的作用现在被奸商严重夸大了,有时候你花了大价钱买一副假耳机,听着觉得不行的时候问奸商,他故作高深的告诉你——耳机得煲呀,等你煲了一个月,过了退款时限还不行时,他说:你放的啥音乐呀,给耳机煲坏了呀!这是欺负人加纯扯淡。你就记着:夏利再怎么磨合,也变成不宝马。我们小米活塞买回来煲72小时,可以说听感几乎没任何提升。(没有故意黑)喇叭还要有箱体固定,直接输出声音或在后面的腔体里循环反射输出,喇叭加箱体构成完整的音箱。耳机就是一个迷你小音箱。大家可以看出,音箱、耳机的结构非常简单,成本并不高,但你振膜的材料怎么选,强度、形状用什么涂层,喇叭在箱体里什么位置,前腔后腔大小……这些只要变一点点,出来的声音效果就会微有区别,形成不同的“风格”,现在电脑科技这么发达,而这环节还是要靠一个“金耳朵“的调音师一点点手工调校。我马上要重点讲耳机,讲之前想聊几句我的看法。耳机不像你们熟知的电子产业,更像——时装,都是技术多年没突破。别听什么厂商瞎吹,早没技术革命了,84年出的KOSS PP到现在仍然是极品;都是在很低端的产品上才存在质量问题,超过一个限度以后,就是声音风格样式的区别了;都是成本几十一百,售价几百上千,中间的价差,主要是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或调音师品味观念和调音取向的认可,别谈性价比,值多少钱两个字——“随缘”。最后,都是一个品牌林立、利益盘根错节、水很深的市场,如果论坛里五个大神同时说这耳机值一千,那它就值一千,你听不出来是你悟性不够,你要像皇帝新衣里小孩一样较真儿,他来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则干脆满嘴玄幻,忽悠的功力不亚于算命先生和股票分析师。如果你信了,那恭喜,你的设备不光有耳放,又多了一个脑放,嗯,大脑里又自行把效果又放大了。这种大神就欠来个盲测猜价格,原形毕露。一会儿讲耳机有些讲错被喷的,我虚心改正,而有些涉及利益而被喷,大家心知肚明。首先为什么不讲音响讲耳机,声音不是从喇叭出来就直接到你耳朵里了,还要经过墙壁、家具的漫反射以及空气温度环境的微弱干扰才被你听到,同样声音在大厅和浴室里听差别很大。你家客厅如果一面封闭一面开放,那音箱摆放一定不能是对称的。所以音响的调音师都是上门调音,甚至你该买的沙发、窗帘、毛绒玩具都得摆放好。这也是我们不评论手机外放音质的原因。当然,有人说他能听出空气湿度、潮汐、太阳离子之类的,那他肯定正在修仙。而耳机的使用环境和条件相对可控,我听到的,多半也是你听到的。挑耳机,很多人上来就听细节,大错特错,第一件也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是选择好形态和舒服佩戴,本文把耳机大体分为三类,这个是平头式,入耳式和头戴式。平头耳机佩戴轻巧舒服,就算睡觉前在枕头上滚来滚去也不会太硌,音质也很不错,但是它有个最大的缺点——不闭音,外出路上带平头,杂音全往耳朵里灌,好处是公交下一站到哪儿了你都不会错过,坏处是听Eason听到深情处夹一句“全部商品一律两元十元”也是常有的事。你在电梯里听旁边人正在你是我的小苹果……那他多半是在用平头。这种程度的漏音你根本听不出耳机的优劣,所以谈耳机音质不能脱离环境只说是在录音室的效果。有些人选耳机会考虑两条,一条出街,睡前周围安静了,再用一条平头。入耳式就没这问题,它直接塞入人的耳道,这样耳机腔体和人耳道的腔体形成封闭,很容易达到调音师设计的效果。入耳式对耳朵有损伤么?只有音量太大会毁听力,你在迪厅长时间就会耳鸣,入耳式只要音量调节合适,完全无碍健康。入耳式是目前耳机最主流的形态,但它最大的缺陷就是戴着不舒服。用淘宝上这种记忆棉耳套能稍微改善一点,不管你耳孔是奇形怪状还是左大右小都能完美适配。佩戴对入耳式非常重要,如果你走着走着路或嚼几下口香糖耳机就掉下来了,那效果立刻还不如天桥上的行货。还要注意线不要太硬,太硬一动也导致戴不稳,更重要的是太硬会有固体传音,一摩擦,耳机里就像听诊器里听到的嗡嗡声。若论音质,还是头戴式最好(通常情况下),音箱腔体大、喇叭不受体积限制,好的头戴隔音效果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声音经过了你的耳廓(耳墩效应),而不是直接振动耳膜,人和人耳廓形状不一样,头戴式能让你听到的声音最符合你的听感,也就更显自然、大气。一个很便宜的头戴,听感可能超过很贵的平头和入耳,甚至发烧友对音响都提不起兴趣,把头戴当成欣赏好音乐的首选。但凡事有利有弊,头戴最大的问题是不便携,隔音好的体积更大,夏天一戴全是汗,而且不少头戴对前端的推力有较高要求,有的手机就推不动了。还有其它形态:苹果的小白二代简称小白兔是平头和入耳的结合,戴着舒服,而且有一定入耳的效果,是很巧妙的设计。蓝牙耳机因为无线传输速率有限,无法承载大码流,所以主打无线和便携,音质方面就不要苛求了。选好耳机类型是首要之重,想想自已常在什么时间场合听音乐,上下班路上、经常出街的就不必花大价钱买好平头,看重音质、能忍受不便携的,转向头戴也许少花钱多办事,买条超贵入耳,戴了几次觉得难受也就放家吃灰了,运动跑步时听那你一定需要个耳挂。优先考虑线不缠绕、有线控、左右耳好区分的……所以不考虑形态和佩戴舒适度,上来就听音质的,是买株还珠、舍本逐末。好,下面,就要正式进入听音了。四、听音终于要带着大家一起听音了,教材就是我们在网易云音乐里建的一个叫“Fview初烧听音辑”里的曲目。听之前有个很重要的建议:如果你是才接触器材的初烧,最好先找土豪朋友借一个不错的头戴,反复去听试音曲。建立好的听音观非常重要,你必须得知道这些试音曲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否则你戴上耳机根本不知道该听什么。等你谙熟这些旋律的每个细节,再跟着我们的指导听其它器材,你会发现自己的耳朵好像也不是那么的木。更多数码产品体验评测报告,请访问听音首先要把质量问题和风格问题区分来看,质量是音质,风格是音色,风格没有好坏、可商榷,但质量有问题一定不能忍。音质加音色合起来就叫听感,本文中用词都是很严格的,我们先说音质。新耳机上来先大体听一遍,绝不能有爆音、破音、高音发劈,合唱或大音量的时候腔体共振,这些很好听出来,只要一有立刻否决。注意,要连带着你常用的前端一起听,有时一条素质非常好的耳机由于与前端不搭也出现这种情况,那没办法,不要削足适履,必须忍痛割爱。然后听解析力,解析力相当于照片的分辨率,很多微小的声响耳机必须要能清晰的表现出来。One I Love 1分14秒之前都是女声清唱,换气、口水音等让人觉得她的嘴唇就在你耳边。听听耳机是不是能尽量多的把这些细节表现出来。听出这些不算难,解析力更重要的是在高音、低音或乐器杂乱的时候还能保持清晰细节,A Thousand Years,前奏是一段很低沉的音效,第1秒、6秒、10秒有三次雷声,第2秒开始前方开过来一辆消防车,5秒有风声、第8秒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左后方,第10秒海浪阵阵拍打海岸,2分10秒,10点钟方向有人敲了一下三角铁……如果有强大的解析力,你会好似看到了一部电影的开场画面,再听音乐现场感和带入感就非常强了。听解析力时候注意一下,有些歌是天生有些噪音的,《被遗忘的时光》人声背景、《有你的快乐》一开场,这些噪音听不出来是有问题的。而如果出现你印象中没有的噪音那就要注意是不是耳机或前端产生杂音了。市面上有一种动铁耳机在解析力上表现优异,我们前面介绍的是最常见的动圈耳机发声原理,动铁耳机把动圈竖起来,通过一个U型铁来控制震动,相比动圈,动铁耳机直径能做得更小,但需要更长的纵深,这对入耳式不是问题。动铁对震动控制的非常敏锐和精准,能听到更多的细节。但缺点是适应的频率比较窄,想让一个动铁发声单元在中频表现好,那低频高频就肯定很差。所以一般动铁耳机都至少有两个发声单元,高频和中低频,再加一个的分频器来把声音分开。分频器一般怎么分?超过2560Hz以上归高频单元,其它归中低频单元。还记得之前声音频率的朋友可能会说——没什么声音是2000Hz以上的呀,那高频单元企不是没用?这话不对,实际上我们人耳听到的不光是主音,还有音波在空气中的衍射与别的频率波干涉碰到墙壁或物体再反射回来……等夹杂在一起综合的波型结果,这些“泛音”里有不少是2K到20K之间,没有这些“泛音”, 我们就会感觉像在静音室里,声音非常干瘪和不真实的。其实两个动铁单元适应频率还是过窄,三个、四个差不多,但要放下这么多单元耳机就会很大,于是有了第三类:圈铁。很简单,中低频交给动圈、高频交给动铁,两个单元配合效果达到最好,只是圈铁又遇到分频点中间衔接处的声音融合很难过渡自然的问题。听完解析力第二要注意听下推力够不够,这是一个讲究前、后端搭配合理性的重要环节。你前端音频口输出功率是有限的,但耳机的阻抗可有大有小,一般入耳式12到16欧姆,大的头戴有八、九十、二百欧的。大家可能想当然觉得阻抗越大声音越小,就越难推。是吗?先不说对错,再看下喇叭的工作原理,声音大就是让振膜振的更给力,有这么几个办法:加长导线多绕几圈、或者缩小电圈直径也能多绕几圈、或者加粗导线加大电流,再或者换个轻点的振膜……高中物理我们学过:这些个因素里只有加粗导线是在减少电阻提升音量,其它方式如果混在一起用,也有可能让大电阻同样有大音量。所以不能单看电阻判断好推不好推,要看一个更关键的参数——灵敏度。灵敏度就是每一毫瓦能产生的声音响度,它不管耳机什么构造,直接看音量大小,所以灵敏度越高就越好推。怎么判断我的推力够不够?第一是先大概判断音量,让你觉得合适的音量位置起码要这个位置,要是调到最大音量还不够响,那肯定是推不动了。第二,上条标准正向判断可以,但不能反向判断,中等音量如果觉得够响,并不一定是推力够,还要保证不失真、瞬态足。什么是瞬态足?瞬态放在汽车里就叫推背感。音量由很小一瞬间突然增大到很大,你的耳机能不能很好的体现这个“突然”?雷声够不够“炸”?《鼓诗》里的鼓声够不够吓人?你推力够才能对振膜的控制得收放自如。瞬态好,整首曲子会给你低音很干净利落、不浑浊,不是一片嗡嗡声,中频铿锵有力,觉得唱歌的人吃饱饭了,底气足,高音乐器悠扬不刺耳,人声不是那种声嘶力竭快挂了的感觉。还有不少因素会影响声音的瞬态,但我放在这里讲是因为推力对瞬态的影响较大。理论上前端推力越大越好,永不嫌大,不用担心会推过了,把音量调小点就行。如果前端推力不够也没事,挑灵敏度高一点的耳机。灵敏度一样的耳机音量肯定一样大,选其中阻抗大一点的,阻抗大就意味着它用小电流就产生了同样的大音量,电流小底噪少,所以有人喜欢大阻抗的耳机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在好推的前提下说的。第三要听耳机是否能把极高频和极低频声音都准确表现出来(频响范围)。耳机频响范围厂商标的都超高,20Hz到18、19K的,但实际上在中频表现上有些就吃不住了。我给大家放一段不同频率的声音,为了不刺激你高频就不听了,开大点声看看你现在戴的耳机能听到多低。实话说吧,你不太可能听到30Hz以下的声音,那为什么你刚才你听到了?是因为所有耳机都会把这些超低频信号改变一下。好耳机在这过程中你会感觉声音真是在不停下低下低,低到你胸口难受,而差耳机低到一个频率后你就觉得没什么变化了。这就叫低音下潜。有人以为低音下潜是指低音声大,这不对。好的低音下潜能让《鼓诗》和渡口里的前三通鼓敲进你心里、震慑人心。有低音下潜就有高音上浮,这也很重要,只是很多人不爱听高频,尖锐声音淡化下反而让人有好感,这是好是坏就说不清了。再往下听就要听层次、定位和声场这三要素了:层次很简单,相近的声音,耳机能否有效的区分开来,反复听曲目里的《大板城的姑娘》,边听边想:到底有几个人在唱?能听出的越多,说明耳机层次感越好。定位,大家认真听下这段音频。人应该从右手3米左右位置开门,从你身后走过,又坐到了你右后的位置,准确的定位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偏差。声场主要指你能够感觉到的演奏的范围,闭上眼听Live In America,你感觉自己正处在一个多大的房间里?房间有多宽?多深?声场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它要的是准确还原,该是小录音室的就不能是大厅,该是国家大剧院,就不能像学校礼堂。有人把声场这概念同时包含了以上三点。有好的声场表现,你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知道,交响音乐会一张票也挺贵的,听这首曲子,我再给你配一张乐器摆放图,你闭上眼静静听,能否感觉到左手小提琴区开动,右手大提琴还在待命、中间小号偶尔表现一下,远方定音鼓一定在稳着节奏,整个乐队好像只在为你一个人演奏。再听听这首经典的《加州旅馆》,加州招待所这首歌是现场录制,当吉它声响起,沙锤轻敲,鼓点伴随着场下此起彼伏的口哨和欢呼声,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此时此刻就站在舞台中间?前奏铺垫完毕,歌声呼之欲出的那一刹那,你有没有全场都在看着你期待着你,你不唱都不好意思的感觉?被我归在音质里边最后一个因素是声音的密度或者叫做重量。这主要是听“余音”,任何打击乐、弦乐都是有颤动余音的,好的歌手也会有技巧的控制嗓子的余音颤抖,如果这种余音真实、干净、透亮,有颤动感,就能给人一种美妙音乐似乎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弥散到空气中回旋荡漾的感觉。古人说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嘛。高山流水的那个琴弦的余音是不是时而像高山挺拔,时而像流水绵延?听出来了,这副耳机就是你生命里的钟子期。不少耳机在音质方面都算过关,挑耳机很多时候是面临如何选择音色的问题,音色只是风格不同,我无法给出好坏,只能说什么样的风格适合听什么样的音乐。所以你必须要知道,自己平时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音乐听多了你会明白,声音不是越清晰越高保真越好,像照片一样,有特色的风格才耐听。听音色,首先就是频响各有不同,我们输出一段同样响度但不同频率的声音,你会发现绝大多数耳机不会按同样响度给你真实还原的,高、中、低频各有取舍。有的人听耳机上来就低音,哪个耳机动词打次的越给力就越好,低音重只是代表了一种风格取向,像我这样的老年人一听低音就感觉轰头,更喜欢细节毕见、充满磁性的男中和高音天籁女声呢。一般来说,低频声大的适合听摇滚、流行、舞曲,中频音量强的听一些反映人声唱功、深情款款的男中、女中或女高,高频强的适合听些交响、钢琴曲、弦乐、电子乐、ACG什么的。有些评测说:这条耳机三频均衡,一方面是说它适应性强,而另一方面是说听什么都没特色,在我看来是句很委婉的责怪。第二是冷暖,是的,声音也有冷暖,这是借助了色彩学上的通感,多说无益,我们给您听一段冷暖吧,当然这是我们硬做出来的音乐,实际曲子表现区别不会这么明显,只是您有个概念知道什么是冷什么是暧就行了。冷点的音色听起来清晰明亮,乐器都有很好的空间感,暖点的音色能让人声亲切舒适、久听不腻。第三就是动态范围,一首曲子音量有地方大有地方小,耳机很多时候也不是真实给你还原的。有些耳机会把声音给做了一个压缩、限制(压限)音量小的地方给你放大点,音量大的地方给你削弱点,这就是动态变小了。动态和我们之前讲的瞬态不一样,瞬态讲的是从小到大的突变性,动态范围讲的是整首歌的音量最大和最小之间的差距。不一定动态范围大的就越好,范围大的适合听古典……动态范围小的,也有可取之处,听细节小声的时候不累,听高潮大声的时候不震,整个曲子更舒展平缓。发烧友喜欢听的胆机,就是一种经过压限,动态范围比较小的风格。音色问题呢就这些了,寻找适合自己的音色风格其实有个捷径,之前不是说调音师就是个手艺人么?那每个品牌或某个调音师就有自己偏爱的风格,比如市场上耳机几大品牌:铁三角的女声很毒,歌德和森海塞尔的男声很有感染力。AKG耳机中性自然,煲一煲会有不错的效果,拜亚动力标准的德国严谨态度,高端动铁解析力极强,而中低端的特色不鲜明。苹果Earpods小白兔就是三频均衡。大街小巷常见的有2个b标志的是Beats,以前和魔声(Monster)是一家,12年分手了就不能再叫魔声了,叫逼厕吧,它就是主打低音效果,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只是烧友们骂声一片。客观说Beats听的不是耳机,是寂寞,不对,听的是时尚理念,音质音色都还不错,就是太贵了,价值500包装包装就能卖到1500,这正好合苹果的味口哈。还有很多品牌就不一一细说了。Fview听音辑后面几首呢是一些不同风格的经典曲目,听一听看看什么声音最能打动你,还是那句话——要清楚自己的喜好,再去找符合这类风格的耳机,就能事半功倍。如果你听懂了以上内容,就已经能逛论坛和人对聊了。将来看一些大神们的评测,有时还会看到一些似懂非懂的词,比如结像力:听老人们讲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的声音凝结成实体的能力。还有延展性、透明度、线条感、顺滑度……这些我都朦朦胧胧对不上号,还得再慢慢修炼。如果再有一些更玄幻的词,那大家就不要轻易相信了,记住:专业耳机评测师会想方设法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是个很赚钱的职业,因为它没有衡量的标准依据,好坏怎么说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总结:耳机听起来挺玄幻哈,这个产业毕竟承载了那么多的流行、喜好和时尚元素,那我们就不应该用以往的宅男思维去评判它。我们要做的就是认可、接受、学习、融入它,但不迷信它。不以价格论英雄,像我始终丢不掉39块钱包邮的潜39。初烧的人我不管你多有钱,第一条耳机不要超过200块,听音乐不是附庸风雅,我们要的是好器材带来的实打实的感染力和带入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你对声音有了较深入理解,才会找到自己的Miss Right。买到比较称心的就不要在器材上继续烧下去。不要忘了,我们今天讨论的东西都是“未”,而“本“是好音乐本身。一切眼见都是虚的,一切耳听才是实的。总之一句话:别看评测、耳朵收货。尾巴: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牵动我们共同过去,记忆从未沉默过。之前讲,照片可以记录过去,但翻开老照片你会发现,瞬间可以定格,而情绪好像再也回不去了。我不知道音乐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而对我,是能把当时的情感记录下来的那个唯一载体。圣斗士是童年的无忧无虑、Eyes on Me是初恋时她的大眼睛,白鸽是毕业时各奔一方的伤感,循环了一整天稳稳的幸福,是自己真的迷茫了……对了,谁能帮我找下、下面这首对我有特殊意义歌曲的无损版?这里多谢了,Bye,我们下期再见……
我是一路从5块钱的耳机用到15块的然后到100的然后到500的然后到1500然后到2800的,现在很多初烧都喜欢一上来就上旗舰级的(见过论坛有个伙计从小白直接换了ue18,插在手机上用),当然这也不是说这样不好。直接上旗舰你应该能听出来好,却不一定能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好的,好在哪里。我忘不了每次升级耳机带给我的震撼,那是如此美好的回忆。不过耳机和所有东西一样,刚开始是一分钱一分货,再高级一点就是两分钱一分货,最后就十块钱半分货…中低端拼素质解析,高端拼的是风格,要在这投入多少就看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欣赏水平了(其实还有装13的欲望),至于什么声音结象低频下潜高频延展这样话我也不想多说了,一句话:耳朵收货。————更新————————————前几天入了ie800感觉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暂时退烧,ie800真的太赞了。入ie800也是试听了瞬间爱上的,没被枪文影响,感觉800比k3003和ue18 pro听起来都好多了。
首先的首先,说明一下本文不涉及任何专业词汇,完全大白话哦~首先先说说什么叫HI-FI和HI-END。就是用各种电子设备将生活中的声音收录成各种奇奇怪怪的文件,然后再通过各种电子设备将这些奇奇怪怪的文件还原,再变成声音播放到你的耳朵里。所以所谓的HI-XX就是给了人类一个能听到地球某个角落最真实的声音的一套电子设备。回到楼主的问题,好耳机和差耳机差在哪里?根据开头所给的HI-XX的定义,好耳机能播放出更为真实的声音。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声音?这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仅针对音乐来说:1:人声2:器乐人声:每个人大概都听到过清唱(就算碰巧你没听过,以后也很容易就能找到听别人清唱的机会。),在听人清唱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歌者的曲调,歌词,情感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说好没有专业词汇)。当所有的一切都配合的恰到好处的时候呢,你就会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好听!同样的奇奇怪怪的文件,用好耳机播放的时候,你会觉得“艾玛!这是耳机里出来的声儿,还是前面站个人儿给我唱歌儿捏?”用差耳机则不会有这种感受。好耳机会原封不动(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地将歌者的声音传达给你。那么稍微差一点儿的耳机呢,就好比唱歌儿的人和你之间隔了一道海绵。厄,为什么是隔了海绵?因为海绵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会吸收一部分的声波(说好的没有专业词汇呢。。。),让原来的声音失去那么一点儿点儿信息,可能是失去的一个颤音的小尾巴,或者是一声至关重要的呼吸,又或者是一地情绪激动的吐沫星子。。。总之,你听到的声音将不那么充实。再差一点儿的耳机,可能唱歌儿的人躲到了厕所里。他唱的歌儿自然就少了一分动人,可能听起来闷闷的,混混沌沌的,有的时候可能是高音不痛快,有的时候是低音太压抑,有的时候会不小心听到冲厕所的声音。。。。。总是,你听到的声音失去了很多东西。器乐:不知道有多少人现场听到过器乐演奏,我猜在知乎应该人数不少哈哈。器乐演奏听的是什么呢?比如小提琴,听到的是弓弦之间摩擦带给你的或是激动,或是忧愁,拉不是提琴,还可能是寂寞哦。不管什么器乐,现场听起来总是很厉害的样子,演奏者通过多年的练习,才能让听众有不明觉厉的感觉。记得一次在学校听一个同学拉二胡,居然就那么哭出来了,cao,太另我意外了,我明明是冷血动物来着,明明不会那么多愁善感的,啧啧,一个大老爷们儿,就这样。。哭了。为什么会哭?因为在现场听音乐,声音的内容更加丰富,很多细节从比如声音的强弱对比,节奏的控制,到某些乐段呼吸的调整,音色的调整,再到演奏者本身情绪的表达,都通过其精湛的记忆完美的呈现出来。音乐通过耳机表达的时候轻轻松松就失去了现场的很多细节。为啥?收录的声音在无数次信号处理之后会损失一些内容,好比我们做题的时候省略几位小数一样,虽然无伤大雅,但是对于挑剔的人类的耳朵来说,总是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在听交响乐的时候,现场的感受则与耳机的听感有较大的对比。因为交响乐要有好多好多人演奏,每个演奏者都分布在空间的某另一片空间中,然后他们手中的乐器会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的频率波长强度都大不相同,但是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它们没有耳朵那么牛逼闪闪的识别功能,偶尔会丢掉一些,偶尔会搞错一点儿。对于信号处理设备而言,它们也没有大脑那么屌的处理功能。所以,在从耳机出来以前,这些声音已经变质了。再说耳机,对于这么复杂的声音,耳机无外乎是通过磁铁使几圈儿铁丝带着个薄膜振动几下,或者是电容带着薄膜振动几下来发出声音。随便想想就知道,这么简单的东西,不可能一五一十的把交响乐现场的声音还原出来。好一点的耳机么,各种做工完美,可能原本现场距离你30米的鼓响了一下,到耳机里觉得是20米那里有个鼓;原本二胡拉了30秒,你听到了29秒;原本是在一个上千平米的演奏厅,从耳机里听着是999平米的;原本小提琴的高音清脆透亮,耳机放出来就剩下脆了,不清,也不透了;原本小号的声音激昂高亢,结果光能听到声音高亢,听不到激动了;原本小军鼓的声响憾动心脾,结果听着疲软了;原本在现场能听到琴弓碰触琴弦,还没有拉动的声音,结果耳机一放,听不到了。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损失,但是这所有的因素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变化是非常具体可以感知的。如果用再差一点的耳机,感受可能就是脑袋上套了个塑料袋在听交响乐。再差一点儿,那干脆就是没买票的童鞋在偷听咯。效果可想而知。========================================================================看到前面有的网友写的东西,感觉,我擦!好NB!三频,声场,结像,控制,神马神马的。看起来都好牛逼好牛逼啊!五体投地,我就不懂这么多的专业词汇。只能是献丑写这么一篇看起来似乎不装逼的答案。========================================================================多说一句,很多人会在网上问啊,这个这个什么耳机怎么怎么样啊,什么什么耳机三频怎么怎么均匀啊,什么什么声场大啊,什么什么结像准确啊,什么什么高音有穿透力啊,圆润啊,饱满啊,什么低音有深度不浑浊啊。。。。。。。。。。。。。。。。都特么扯淡。。。。。。。。这么写会不会犯众怒啊昂?似乎很小心地骂了一大票人啊。。。。耳机这东西,你想买的时候问谁都不如自己拿着自己平时用的放音设备去试试,别问价格,就傻逼呵呵地试,听着那个开心就买那个,不要被心里暗示,蒙蔽了本来理智的消费观,不要为了装逼而装逼,要为了不装逼而装逼。看了文章生气的人看看马伊琍就好了祝看了此文的耳机爱好者早日挑选到心仪耳机,祝没钱买耳机的童鞋早点攒够钱,祝学生朋友期末好成绩,祝上班的兄弟姐妹早日把老板的头。。。。祝看到此文的富二代分一点钱给像我一样的劳苦大众。。。。。祝国家兴旺发展,祝我党。。也兴旺吧。。。。========================================================================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的赞啊,谢谢大家,欢迎跟我讨论关于音乐的话题。
这个问题我必须回答。初中的时候开始特别特别喜欢听音乐,终于有了一个音乐手机,往里面灌各种喜欢听的音乐,后来发现了用不同的耳机听效果好像差异很大,有的耳机听起来轰隆隆的,有的耳机又清脆到刺耳,但还是对手机附带那副耳机颇为满意(带给我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动是我后来用高档耳机所不能及的,这里后面再说)。再后来通过杂志了解到一些好的耳机设备售价高达几千上万,我也就越来越关注耳机,去刻意了解一些专业性的概念:高中低频,声场,声音结像,分离度,解析,三频衔接,调音取向等等等等,然后慢慢地一发不可收拾的买了一副又一副,一副一副贵的耳塞或是耳机。不可否认的是从几百到几千,几乎每副耳机都能刷新我对这些概念的认识,有的甚至优秀到上面所说那些专业性的概念统统好的让人过耳难忘。播放器里的音乐也越来越多,各种煲鸡音乐,稀缺唱片,hifi经典和人头唱。我忘了我听的东西慢慢地从音乐本身变成了音质和音效,我忘了以前听戴耳机是为了想听音乐,现在戴耳机是为了想听音质。去年的一天,闲得无聊我听上了收音机,那天天气很好冬天里久违的太阳照进了我在学校附近租的公寓,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下通过收音机听到了一首特别喜欢但又很久没听的邮差,王菲唱的。收音机出来的声音没什么声场结像解析可言反而背景中还带着FM信号吱吱的低噪,但却着实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这几年我用好几千元的耳机设备从来没有这样的感动。无可厚非好的耳机从音质和音效上能带来更完整的对音乐的聆听和体会,所以我自己留了两个还算不错的耳机,但真正又有多少所谓发烧友是用这么好的设备在享受音乐本身。我接触到的唱歌唱得好的,或者对某个乐器特别精通的,他们大多数都是整天抱着iphone戴着小白,一有空就是掏出手机耳机听音乐。我认为earpods就是很好的耳机,我从不担心他会一屁股做坏掉,不害怕磨花,不需要收纳袋随便往包包里扔,最重要的是它音质还很不错。随时随地无拘无束的享受音乐,我觉得这才是耳机该带来的。并没有任何反器材的意思,只是觉得爱好什么就去忠于本身吧。耳机只是工具,没必要太贵当然天桥货也还是算了。爱摇滚的人视乐器为情人,一个marshall音箱就足够让他陶醉到半死。爱光影的人,一个50MM定焦,一台二手胶片机就足以让他拍出区别于器材党全幅传感器昂贵红圈下的花花草草。ps:喜欢音效还是把钱用去听现场吧。
一次我拿我的e808和朋友的ie8比哪个强,分别从1、信噪比 2、频响曲线 3、做工与用料 4、使用寿命 5、售后服务五个方面辩论,说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真的生气了,把e808当着他的面扯断了,问他“你行吗”,然后,他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最终还是e808完胜!
某大神说 想再经历从20元档到200元档的明显提升感,大概要从200到2000元档才能明显感知。还没有机会体验后半句,但是前半句倒是印象深刻。作为喜欢音乐的穷学生,攒了钱脱离20元档入一条200的时候,第一次感受了听惯的曲子其实有丰富的细节层次,瞬间觉得美妙无比,习惯了之后再也不想用回20元的。但是老爸只要耳朵里塞着东西听着跟着哼两句就一样很开心。所以其实自己听了开心舒服就好。怎么适合怎么来。
简单地说,就像高清画面之于普通电视画面,因为更接近真实,所以更能让人感动…
现在用AKG460、魔声gratitude以及iPhone原配耳机,听音乐体验前两者明显优于后者,听同一首歌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我不听歌,不唱歌,不懂音乐,某天突然觉得自己缺个大耳机,冲动下买了个铁三角es7,连我这么不懂的人,都听出来它和以前我用的有多么不同。能让不懂那些乱七八糟复杂原理的人都听出不同,我想这就是耳机好坏的区别~
在我看来,好耳机与差耳机的差别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细节,空间感,空气感。这是给我直观上最大的差别。下面我就随便举几首我正在听的歌曲为例,讲解一下我的感受。——————————————————正文分割线————————————————-——
听一首歌,就如同欣赏一幅画。有的人匆匆扫过,只记住了耕作的农夫,却未曾看见画面远处正静静看着自己丈夫的农妇,却忽视了画面右下角那只正沐浴在阳光中睡觉的小狗,也全然未察觉到远方正在嬉戏的孩童,以及天边那一抹美丽的彩霞。
同样,有的人只记得主唱那动人的嗓音,却忽略了悠扬的提琴正婉婉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却遗漏了长笛阵阵催人归的情愫,也没有将急促吉他弹碎的满地伤心一一拾起。
好的耳机,就如同欣赏画作时的放大镜,不仅能将凝结的颜料一一收入眼底,还能将纸张的纹理一一梳理出来,顺着沟壑追寻作者当时的心情。
以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为例,前奏刚一响起,我就听到了几种乐器。首先是咚咚的乐器声,清脆又不失柔和,阳刚中带着些许阴柔,继而如同出现了如同利斧劈开干柴般的干涩的声音,整个空气如同被切割开来一般,空气似乎也被带着震动,整个后脑勺也跟着轻微震荡起来,然后就是远方传来了悠扬的成串的音乐声,似乎在娓娓道来,然后就是莫文蔚清澈干净的嗓音“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
再以Stacey Kent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为例,在第29秒的这句歌词的结尾(and i think to myself)有一个吞咽口水的声音,你似乎能够感觉到唱歌者就在你耳边,这声音就如同一泓清泉流过山涧一般真实而干净,这种细节的存在偏偏是能够打动听者的存在。
而差的耳机,全然不能分辨出乐器的分类,就如同脑袋被人打蒙了一般,就如同声音被包裹起来了一般,不仅浑浊,而且缺乏细节。
听完好的耳机再听差的,你就感觉自己带着眼镜从冬天的室内走到室外,明明刚才还清晰的一切,马上就变成了模糊一片。
——————文艺派写着累,看着也累,下面是实用派——————————
在绘画中,讲求一个透视感,画家们喜欢用近大远小来表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同样,在歌曲中,也有相应的声场来表现乐器间的强弱大小。
好的耳机,会让你仿佛置身于演唱会现场,夸张点儿说,你在听音乐的时候会时不时的回头望一下,想确认一下后面是否真的有一个人在为你弹奏吉他。
一个很简单的检验方法就是乐器追踪法,简而言之就是你选中一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是吉他,也可以是小提琴等等,然后只听这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你能准确的听出它的旋律(解析好)和判断出它的位置(音场好),那么这款耳机应该是不错的。
给大家看个视频,戴上耳机可以感受一下这种空间感,嫌太长的可以只听1分14秒这段。
环绕3D音效,震撼你耳朵!(戴上耳机会让你震惊的)
/v_show/id_XMjM1NTYzODc2.html
所谓的空气感,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空气的共鸣,比如吉他声刚响起的时候你感受到的那种声音通过空气引起的震动,比如大提琴那种如同在切割空气一样的优雅的声音,比如在击打架子鼓的吊镲时,你感受到金属质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声音衰变的那个过程引起的空气震颤等等,这些很细微的变化都是需要好耳机作为支撑的。最后:本人未接受过任何声乐方面的专业训练,对乐器也不是特别熟悉,甚至都算不上耳机的发烧友,只不过因为机缘巧合,接触了一些还算不错的耳机,所以有了以上文字。纯属个人主观感受,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有错误,望海涵。
刚接触耳机的朋友,一般会被低音所吸引(其它声音不是很能区分),感觉这个低音非常有劲(魔声)。但耳机远远不止低音那么简单,除了低音还有高音,有些耳机属于高音甜(铁三角)比如你听女声,在高音部分不是刺耳的,而是是甜美的(邓丽君)。有些耳机是听还原,能够听到当时录音时的环境空间感;有些耳机是听定位,能够听到每个乐器的位置....总结一下:越好的耳机需要越认真的去听,到那时候有可能不是在听歌了。是对比耳机和耳机的区别,是烧器材 。对于能够听出空间感和定位,需要好的器材配合(解码器+耳放+耳机)甚至一个电源线也要上万,一般对我们来说,听不出来区别是因为器材不够好,没有完全把声音表现出来。再好的耳机系统无非是还原现场的感受,如果有机会去听一听现场版的交响乐,选个好位子比用耳机听要强太多。还原再好的耳机系统也无法100%的还原。
从开始意识到烧耳机之后,我发现再也没有最初听磁带机的那种感动了
这玩意只能说谁听谁知道。原来感觉50块买的二手飞利浦很好了,听了个三百多的铁三角以后硬是从同学那里抢了过来。结果前段时间听了半天1600块的拜亚动力,现在我在考虑到底要不要买一个。。。
我想从比较好理解,或者是文艺逼的角度去描述一下不同耳机间的差别。百元内耳机大概指的就是手机自带的耳机,以及淘宝、店铺随处可见的耳机。这类耳机给人的听感,在于能发声,而且比自己唱的好听。外观出街不会像错戴了大妈的耳环。一般的流行歌曲也能听出一些小细节的感动。乐器只能听听曲调了。这类耳机我高中一直在听,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来说,不太建议用太高端的耳机。千元内耳机属于发烧入门的级别了,均衡的不多,但是一般各有特色,以我自己买过的创新in ear3为例,当时号称是底噪探测器。创新的特点就是调音过度,初听惊艳,久听无味,缺少真实感。没听过其他牌子的耳机,但是大同小异,基本这个价位买不到一个能让你满意的好耳机,但是对大部分人群已经足够了,毕竟耳机烧友本来就不算多。各品牌经典款/旗舰上到万元,下到两千,基本大牌子都会有几个撑场子的耳塞/大耳在此,听过的AKG比较多,感觉AKG的特点就是人声和钢琴,个人手里入的K3K3,当时打算是一步到位,然后也的确没后悔,但是不禁又勾起了我尝试其他牌子旗舰的冲动。以最了解的AKG K3K3来说,作为旗舰,首先外观做工有档次,连同包装在内满足了装逼的愿望,音质上,还原真实,很自然,温润。我听过的耳机比较少,但如果要把好耳机和普通耳机的特点作对比,可以这样说:(以下无节操,毁三观,小清新文艺范儿慎入)普通耳机就像是女屌丝,虽然没什么亮点,毕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需求,而且女人该有的也都有,最适合老百姓过日子;高一个档次的耳机像是浓妆艳抹的夜店女,有的胸大,有的腿长,基本活儿都不错,让男人惊艳,也不至于花太多钱,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大品牌的旗舰,就像出水芙蓉般的大家闺秀,内敛自然,不做作,但只有娶回家才能感受到这种乐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eats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