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排在中国前三位的经济区为什么是长三角 京津冀,珠三角,京津冀。而不是珠三角,京津冀,中原经济区呢?

长珠三角发展轰轰烈烈 环渤海为何冷冷清清?
长珠三角发展轰轰烈烈 环渤海为何冷冷清清?
[ 李予阳 ] 来源:[ 经济日报 ]
【】【】【】【字体:
】【】 【】
  环渤海也曾热闹过
  当年参与大渤海地区经济圈规划的中科院区域发展与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樊杰告诉记者,环渤海也曾热闹过。“八五”期间,地方政府自主决策权增强,其负效应则是出现项目热、开发区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中央认识到应在更大范围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国家计委联合一批专家学者,在全国制订了七大片规划区,以建立协调机制。
  环渤海经济圈因其区域经济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经济区的合作条件而被看好。既有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业的沿海地区,又有重工业和制造业发达的内陆地区,产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全国领先,腹地又为区域合作提供非常有利的市场条件,能源矿产资源如石油产区等也使这一区域更具有抗风险性,有利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当时还预计日韩钢铁等重型产业将转移到东北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并没有使日韩重化产业转移到中国,加上国家的政策因素,南方沿海发展热潮掀起,一段时间以后,环渤海的概念渐渐沉寂。
  反思环渤海
  中国正在从行政区划为界的竞争向以产业互动为基础的经济区域竞争转变,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找到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开始了合力基础上的整体提升。
  而环渤海地区却有些沉寂。这里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并辐射到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内陆地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4左右,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对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对于解决事关国家稳定的南北和东西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环渤海区域内经济合作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后一直处于构想和酝酿阶段,十几年来走走停停,并没有形成有区域发展特点的发展模式。为什么环渤海经济区难以像长三角和珠三角那样进行一体化的合作型博弈,已经到了需要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长三角和珠三角镁光灯闪闪,颇为热闹。长三角的大上海战略已经形成上海与昆山、苏州等城市产业错位发展的态势。打造三小时交通圈,催生区域同城效应等资源整合新形式令人目不暇接。珠三角也展开区域合作大讨论,提出将包括广州、香港在内的“大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
  一时间两地风光无限。然而,有心人不禁要问,同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环渤海的声音哪里去了?
  环渤海地区本不该沉寂!这里有中国办得最成功的开发区,有中国最著名的高科技园区,有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群,有中国最密集的智力资源,最雄厚的老工业基地,这里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所在地,有优良的海港、钢铁与能源和广阔的市场腹地。但无论是北京取得2008奥运会申办城市的成功还是青岛大企业的走出国门,似乎都没有能使环渤海作为一个整体亮相,甚至环渤海作为一个经济区域的概念本身都被人遗忘了。
  几大问题令人急
  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出现的打破地区分割、形成以利益为纽带、区域共同发展的创新实践,环渤海地区在新一轮区域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中显然慢了一拍。调查显示,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滞后已经成为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环渤海经济圈内实力最强的京津冀地区已经出现整体经济增长趋缓、区域壁垒导致产业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外向型经济相对落后等问题。
  几大因素导致环渤海地区没有形成具有区域发展特点的发展模式。
  一、机制与文化、观念上的问题是最主要问题
  多位被访者都认为,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差距主要在于文化观念直接导致体制上的僵化,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意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博士指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区国有经济比重最高。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对企业干预较大,带有浓厚的政治经济色彩。2001年,国有和国有控股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仅北京市就高达65.1%,高出全国20.7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则认为,由于长期受政治中心和北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十分关注政治,集体观念强,这当然不是坏事,但个人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观念不够。市场意识不强,亲商环境需要进一步提高。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区域问题专家王一鸣认为,缺乏区域规划实质上还是缺乏市场观念,就市论市,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合作就是要肥水流进外人田,要相互流。
  一些城市的官员私下里抱怨说,这里人们封建意识还很浓。比如,环渤海20余个城市开会都开不到一块儿―――有些城市有等级观念拒不参加。另外,区域经济合作不应以牺牲落后城市的发展换取先进城市的发展,而应协调发展。
  二、缺乏核心城市,大城市对周边带动作用不强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室的巨文忠等人研究发现,从区域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看,理想的布局是以一个大城市为核心,若干专业化中小城市(镇)形成外围和辐射区域,共同构成一种巢状分层结构,区域资源按照产业链配置。如上海是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周边苏州、昆山等进行生产、制造。
  环渤海虽然拥有两个直辖市,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中心城市?
  王一鸣给记者作了一个比较:2002年,北京GDP突破3000亿元,天津突破2000亿元,而上海则达到5406.8亿元,北京与天津之和仅相当于上海的水平,加之环渤海地区幅员面积较大,两个城市都难以发挥龙头作用。从城市首位度看,北京和天津GDP的比值约为1:1.5,而上海与第二位苏州的比值为1:2.6。经济总量偏小,城市首位度偏低,中心城市难以发挥辐射带动和整合整个地区经济的作用。
  研究人员分析,渤海湾的两大都市北京和天津比肩而立,都具有直辖市的政治地位,二者相距只有137公里,呈现特有的“双子星座”。两大城市之间经济竞争的动机强烈,而互补合作的动力不足,产业发展协调不够,利益冲突不断,形成对有限的区域资源的竞争。
  樊杰认为,这里的人文优势和产业优势关联性不紧密。北京的科研优势与其他城市相脱节,反而是与遥遥相对的珠三角结合得很好,珠三角的很多大企业都在当地设厂生产而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或是与北京的科研力量合作。
  三、产业同构和低水平竞争,内部经济联系不强,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
  一个经济区域只有物流发展起来,经济联系发展起来,企业和地区的分工关系才会出现。而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内的内在产业链联系还没有发展起来,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区域内没有形成分工。北京、天津、青岛、秦皇岛正掀起城市开发的热潮,但这些城市都还缺乏从区域经济层面上的审视和规划。且多以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为支柱,结构雷同,低水平无序竞争。
  十几个港口间的竞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如北京利用天津港应该是最经济的,但却偏要在秦皇岛建港口,造成资源、效率的巨大浪费。
  四、区域间要素流动不十分顺畅,交通设施整合尚未完成,网络化程度不高
  有关调查发现,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流动很快,区域间可互相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而北京的人才一般只集中在北京,向周边省市的流动和服务较少。
  另外,城际间交通网络是形成大都市圈的基本条件。这里虽然建了多条高速公路,但网络化程度偏低,城市间通勤距离和时间依然较长,制约了人流和物流的流动。目前长三角已经在构筑“三小时”都市圈,届时上海与江苏和浙江的高速公路通道将分别由目前的2条增加到7条和4条。而环渤海地区高速公路密度低,港口、机场的整合刚起步,交通设施网络化程度与加快经济整合矛盾突出。
  五、区域壁垒、各自为政较为严重
  区域壁垒在珠三角、长三角也都存在,但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外向性高,跨国公司围绕大城市形成中心控制外围的分工格局,珠三角在一省之内,行政力量较好协调。而环渤海则不然。
  王一鸣认为,环渤海地区实际上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港口――――腹地”经济区域构成。一块是北边辽东半岛经济区,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东北地区;一块是西边京津冀北经济区,以天津为主要出海口,腹地主要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第三块是东边山东半岛经济区,以青岛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山东半岛和华东部分地区。这三个区域从幅员和人口规模,都可以发展成相对独立的都市经济区,而三个经济区相互间经济联系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内部城市间那样紧密。
  樊杰举了个典型例子,当年要在此区域建一个计划30万吨的乙烯项目,几个城市都来争,最后只好平均分配,三个地方各建10万吨。但国外的乙烯项目大都达到了60万吨,以单个的10万吨与之相比都没有优势,于是后来又搞扩建,三家又来争,最后各自都扩建到30万吨,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是新兴服务业项目的竞争,如高尔夫球场和主题公园等。
  六、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型和重型化,附加值相对不高
  这一区域传统部门比重大,企业经营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适应性不强,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另外,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整合进程,市场力量还未成为主导力量。
  此外,这一地区相对于南方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自然生态条件总体较差,水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整合的战略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产业转移,环渤海经济圈的比较优势和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经济整合正当其时。
  未来在东北亚合作中,中国参与的主要地区就是环渤海。韩国新总统上任后,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日本已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环渤海在吸纳日本、韩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中有更多机会和优势。
  另一方面,我国已呈现出资金逐步向北推进趋势。随着相对发达地区商务成本上升,外商投资正在北上西进。跨国公司在我国北方战略布局多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营运总部,在天津、山东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客观上将推动经济合作。另外,奥运经济将注入强大动力。这一区域特别是京津冀新的联合态势正在出现,北京提出“总部经济”,天津提出多个促进京津地区一体化的建设项目。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中,东北振兴也需要环渤海经济圈的积极参与。
  当经济联系没有发展起来,区域合作乏力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机会摆在面前而不去争取则会痛失发展时机。
  面对长三角和珠三角轰轰烈烈的改革步伐,环渤海地区该行动起来了。
  冷清的原因
  专业研究人员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热潮有一个从南至北、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第一轮热潮是以深圳等四个特区为龙头的沿海开发热潮;港澳中小资本带动珠三角加工业兴起,后国外大资本进入促使当地成为制造业基地;第二轮则是以浦东开发带动长江产业带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该地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最密集之地,长三角的产品配套条件和人力资本供给(包括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产业工人),环渤海地区相对缺乏(如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在天津的摩托罗拉,大部分配套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且似乎一直没有相应的事件,在国际分工中也并未大规模参与其中。
  更重要的是,经济区内部要有经济联系。区域资源整合要合在一起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才有动力。当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阶段,区域内经济联系还没有强大到足以使联合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就很难联系起来。
  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口号早就提出,但也是近年来尤其是近一年来,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创造出层出不穷的合作方式。这个动力不是任何外力强加的,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自发具有了合作与整合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也有过上海经济合作区委员会之类的行政机构,但合作并没有因为行政推动而发展起来。从这个角度讲,环渤海的冷清有其冷清的合理性。
  整合规划能否一了百了
  有人感叹,为什么人家几个国家(比如欧元区国家)都能合到一起,我们几个省、市却合不到一块儿?其实,这里面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最根本的是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不相协调,行政区划定下的官员执行经济区划功能导致的割裂,客观上缺乏鼓励地方官员进行长远规划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获奖规划最后就只是成为一个漂亮的学术作品束之高阁。
  有两种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在更大范围进行行政区划创新,合并成新的大行政区,以行政效力推行区域规划。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政府要做的与其说是推进还不如说是不要增加障碍,清除合作障碍才是政府应做的。比如在产业发展上,不要给临近地区有发展优势的产品人为去设置一些市场进入的壁垒。另外具有可操作性的比如建立修路、用水等基础建设项目的协商机制。此外,还应该给规划以法定效力。
  专家视线
  区域经济整合:环渤海的当务之急
  王一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环渤海地区迎接全球化挑战,加快推进区域经济整合,需要从战略层面设计。
  1、实施大都市圈,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整合
  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正在成为区域间经济竞争的主要载体。环渤海地区实施大都市圈战略,加快经济整合,首先要推动京津冀北的经济整合,增强其辐射和集聚功能,使其成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关键是京津的经济整合,共同发挥京津中心城市的作用,形成大北京都市圈。北京强化商务、金融、信息、科技创新功能,疏解部分生产和服务功能;天津进一步发挥港口和滨海新区的作用,增强生产和制造基地功能。京津经济整合机制一旦理顺,环渤海地区就有了核心和龙头,就有条件推进与辽中南地区和山东半岛的经济整合。
  2、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区域经济整合
  经济整合很大程度上依赖交通体系的完善。京津冀北、辽中南和山东半岛等地区,可各自尽快形成以通勤铁道为轴线的交通通道,促进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扩散到近郊、远郊以及周边城市。反过来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借此承担一部分中心城市的功能,强化空间、功能上的互补。环渤海地区受传统重化工业的影响,运输对象过分偏重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铁路运输依然是长距离运输的主力,下一步要加快公路运输和城市间轨道交通发展,发挥人流、物流运输的主渠道作用。
  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加快建设覆盖环渤海地区、联接国际国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
  3、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服务体系
  京津冀北地区,北京要增强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功能,发展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天津要增强物流功能和制造基地功能,发展有优势的通信产业。河北要加强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出口型创汇农业,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医药和纺织等行业。
  在石油、石化与海洋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电子、轻纺等领域,该区域有较好的产业整合机会,通过调整重组、企业搬迁和产业调整,促进传统产业优势整合。这个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借助奥运会带来的旅游时机和人流,把京津冀旅游景点结合,统筹规划线路,会极大地促进旅游业。
  在辽中南,沈阳要增强现代服务业功能,发展现代制造基地功能;大连要发展物流功能、国际交流功能;其他中小城市要发展制造基地,加强与两大都市的产业配套。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要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青岛、烟台加强物流功能和外向型制造基地功能,其他中小城市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功能互补关系,现阶段特别是要加强港口间的合理分工和物流发展的合理配置。
  4、强化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和市场整合
  反对地方封锁,在充分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融合的经济体系。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区域市场整合。要全面清除阻隔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整合和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
  随着环渤海经济的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互补和融合,形成联动发展和空间耦合关系,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建成世界级制造基地、物流中心和超大型都市圈。(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字体:
】【】 【】
■相关新闻
■该作者文章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长珠三角发展轰轰烈烈 环渤海为何冷冷清清?
署&&&&名&&
手&&&&机&&
密&&&&码&&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因SARS突发而暂缓的公务员加薪计划将从12月起实施。
,了解详情
••••••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82或663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2014中国六大城市群排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居前三
2014年中国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
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成为2014年最为关注的城市话题。
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和《瞭望东方周刊》等联合承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这份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主持完成,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五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六城市群进行综合考量和客观评价。
长三角排名第一
该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透露,2014年的报告涉及城市总数达到87个。同时,新增的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分属于中西部及东部二线城市群,研究对象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合理。
报告显示,中国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2.46%]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优质人口集聚、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发展水平上走在前列,位居第一阵营。
山东半岛城市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位居第二阵营。
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一体化程度较低,与东部城市群仍存在较大差距,位居第三阵营。
刘士林分析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依然具有绝对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虽落后于三大城市群,但远高于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综合指数数值均比较小,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相对落后。
京津冀、长三角综合指数持续上升
纵向比较,从2007年到2011年,六个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京津冀和长三角的综合指数持续上升,尤其是长三角在2011年的上升十分显著。
长三角在我国城市群中一直经济排名第一,此次以综合排名第一跃居我国城市群之首,表明其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上有所建树。这不仅对长三角,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好信号。
与之相比,珠三角在2007年到2011年的综合指数值持续波动,是其在2014年排名中退居次席的主要原因,这固然有诸多现实原因,但与珠三角自身发育不够成熟密切相关。
而新加入排名的成渝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综合指数增长幅度较小,2011年甚至出现回落,这与中西部城市群发展基础薄弱、抗干扰性差是一致的。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指数除2008年有所下降,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是体量不大但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却超过成渝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的主要原因。
层级分化突出
但是,六个城市群的层级分化问题都比较突出,且日趋固化。
比如,山东半岛城市群尽管在东部仅居于二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高于中西部的成渝和中原。
还比如,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不仅经济基础薄弱,一体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均滞后,在发展思路与模式上也比较被动,依附并受制于东部而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觉。
刘士林介绍,在具体指标上,中西部城市群环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是东部城市群落后产业、环境污染产业转移导致,急需规避。
城市群未来竞争更激烈
从基本格局上看,三大城市群垄断前三甲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撼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绝对优势,代表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形态和方向。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引导下,我国各大城市群都在加快发展,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六个城市群各有优势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京津冀城市群的文化发展指数一枝独秀,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最大,牢牢占据着经济霸主地位,同时生活质量指数领先,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群;
珠三角以绿色发展见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潜力大;
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居中位,有着巨大的赶超优势;
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虽然在整体上落后,但在一些指标上也有优势。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乐观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群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区域协调和一体化发展。同时,存在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从人口发展的角度看,六个城市群的失业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优质人口资源配置不均问题日益严重。而且,资源与环境压力逐年加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就城市生活水平而言,生活成本持续上升但生活环境质量却不断下降,这影响了城市群的发展质量。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周边四省的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该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材料二 焦作铁棍山药在国内享有盛名,发展山药产业成为煤城焦作探索城市转型途径之一。铁棍山药喜光,耐寒性差,忌水涝,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近年来铁棍山药的生产、加工多沿袭传统方法,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销售市场鱼目混珠。(1)中原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较,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焦作成为铁棍山药主产地的自然原因?(10分)(3)为促进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分)-乐乐题库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周边四省的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该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材料二& 焦作铁棍山药在国内享有盛名,发展山药产业成为煤城焦作探索城市转型途径之一。铁棍山药喜光,耐寒性差,忌水涝,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近年来铁棍山药的生产、加工多沿袭传统方法,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销售市场鱼目混珠。(1)中原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较,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焦作成为铁棍山药主产地的自然原因?(10分)(3)为促进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河南国营黄泛区农场高高三6月模拟地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周边四省的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该经...”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从地理位置分析,中原经济区处在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交会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与各地区联系比珠江三角洲方便;从资源分析,中原经济区的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从市场分析,中原经济区比珠江三角洲经济腹地宽广,消费市场广阔;从土地资源分析,中原经济区土地资源丰富、价格低;从劳动力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中原经济区的劳动力廉价。(2)从材料分析铁棍山药的生长习性,因铁棍山药喜光,而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晴朗天气多,所以光照充足;因铁棍山药忌水涝,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而该地处太行山冲积扇平原上,地势较高,所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该地雨热同期,黄河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利于山药生长。(3)从增产角度分析,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排灌条件,使山药稳产高产;规范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利于山药的生产;从经济效益分析,发展山药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山药产业,利于山药的销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周边四省的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周边四省的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该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材料二 焦作铁棍山药在国内享有盛名,发展山药产业成为煤城焦作探索城市转型途径之一。铁棍山药喜光,耐寒性差,忌水涝,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近年来铁棍山药的生产、加工多沿袭传统方法,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销售市场鱼目混珠。(1)中原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较,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焦作成为铁棍山药主产地的自然原因?(10分)(3)为促进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周边四省的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该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材料二 焦作铁棍山药在国内享有盛名,发展山药产业成为煤城焦作探索城市转型途径之一。铁棍山药喜光,耐寒性差,忌水涝,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近年来铁棍山药的生产、加工多沿袭传统方法,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销售市场鱼目混珠。(1)中原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较,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焦作成为铁棍山药主产地的自然原因?(10分)(3)为促进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泛珠三角经济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