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两个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方法决策的结论是一致的

投资决策方法分析研究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科技创新导报2010  NO.07
投资决策方法分析研究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提 要:长期投资决策主要用于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与经营规模,其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使所选择的投资方案达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与最优化,
使企业的投资效益最大化。关键词:投资回收期法  平均报酬率法  净现值法  内含报酬率法  现值指数法中图分类号:G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3(a)-0188-02
投资决策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分为非贴现的现金流量分析法与贴现金的流量分析法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和平均报酬率法两种,后者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由于不同的评价方法可能使决策者据以制定出不同的接受或拒绝的决策,所以有必要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到底哪种方法才是最佳的决策方法?从理论上说,最佳的决策方法,应该可以让决策者选出能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的投资方案。本人认为一个能使决策者持续地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的评估方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它必须全面考虑投资方案的寿命周期中所有的现金流量②它必须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要能反映出“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越前,其价值就越高”这一事实;③它必须能够使决策者在互斥的投资方案中选出一个能使公司股价达到最大的投资方案。下面本人就上述几种主要投资决策方法分二步作分析研究。
1 非贴现现金流量方法与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析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一般都以非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方法为主。50年代以后,使用贴现金流量决策方法的企业不断增多。到70年代起,贴现金流量分析法已占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以贴现金流量指标为主,以投资回收期为辅的多种指标并存的指标体系。这种变化,可以从下面贴现现金流量法与非贴现现金流量法比较中看到其必然性:
(1)非贴现金流量分析法把不同时点上的现金收支当作毫无差别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不能反映“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越早,其价值越高”的事实,这是不科学的。而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把不同时点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按统一的折现率折算到同一时点,使不同时期的现金具有可比性,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非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中的投资回收期法末将投资方案的全部现金流量都考虑进去,其只能反映投资的回收速度,不能反映投资的主要目标——净现值的多少,而且,由于回收期法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而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
(3)非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中的平均报酬率法虽然克服了回收期法的第一个缺点,它考虑了全部现金流量,但第二个缺点(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依然存在,而且更加严重,大大夸大了项目的盈利水平;而贴现方法中的内部报酬率是以预计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后计算出的真实报酬率。
(4)在运用投资回收期法评价时,标准回收期是方案取舍的依据,但这一评判标准却是以经验或主观判断为基础来确立的,缺乏客观依据;而贴现方法中的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等指标都是以资金成本为取舍依据的,这一取舍标准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因为任何企业的资金成本都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5)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对寿命不同、资金投入时间不同和提供收益时间不同的投资方案缺乏鉴别能力;而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可能通过贴现计算、年均化分析等作出正确的评价。
2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分析研究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是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那么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中的各种方法——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一哪一种方法更好呢?下面作进一步比较研究:
2.1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的比较
(1)对同一投资方案评价的比较:
大家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和资金成本率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用以折现的资金成本越低,投资方案的净
现值就越大;反之,资金成本率越高,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越小;资金成本率高到等于内部报酬率时,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零;资金成本率超过内部报酬率时,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将出现负数。
根据上述折现率与净现值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就同一投资方案而言,无论是运用内部报酬率方法,还是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拒绝或接受结论。
(2)对相互独立的投资方案评价的比较:根据内部报酬率法,只要投资方案的内部报酬率大于其资金成本,决策者就可以接受它;在一般情况下,若投资方案的内部报酬率大于其资金成本率,则其净现值也将为正,净现值为正的方案为可行方案。因此,只要各方案相互独立,使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作出的评价结果亦无二致——若决策者根据内部报酬率法的结果而决定接受或拒绝某投资方案,则根据净现值法亦会作出相同的决定。
(3)对互斥投资方案评价的比较:
如前所述,对同一投资方案或彼此独立的投资方案而言,内部报酬率越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下可以获得的净现值也就越多,因而作出的决策会一致。但在不同而且互斥的投资方案中,情况就不一定了,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或者同时拒绝它们,但却无法同时接受它们。
例如有两个投资方案,它们的有关资料及计算指标如表1所示。
再通过绘图法或插值法可以计算出两个项目的净现值分界点为16.59%。
如表可以看出,不论资金成本为多少,按内部报酬率法B方案优于A方案而按照净现值法,如果资金成本大于16.59%,则方案B的净现值大于方案A,即方案B优于方案A,与内部报酬率法一致;如果资金成本小于16.59时,则方案A的净现值要大于项目B,即A方案优于B方案,冲突应运而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分歧?究竟哪种方法的评价是正确的呢?究其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这两种方法对再投资的报酬率的假设各不相同,隐含在净现值法中的一个假设是:公司将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再投资后所能得到的报酬率等于该方案的资金成本;而隐含在内部报酬率法下的假设是:公司能够按照投资方案的内部报酬率将该方案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予以再投资。但对大多数公司而言,一般都较有可能按照资金成本率而非内部报酬率将所获得的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因此,一般来说,净现值法的再投资报酬率假设比内部报酬率法中的再投资假设要合理的多。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管理会计汇总简答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管理会计汇总简答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运用论文
下载积分:980
内容提示: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运用论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8|
上传日期: 20:26:3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运用论文
官方公共微信第四章&投资管理&第四节&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1)离考试还有326天
第四节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
考点一 投资方案及其类型
考点二 财务可行性与项目投资决策的关系
考点三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考点四 四种特殊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一、投资方案及其类型
  1.投资方案分类表
投资方案的数量
方案之间的关系
组合或排队方案
  2.独立方案  (1)定义:是指在决策过程,一组互相分离、互不排斥的方案或单一的方案。  一组完全独立的方案存在的前提条件  ① 投资资金来源无限制;  ②
投资资金无优先使用的排列;  ③
各投资方案所需的人力、物力均能得到满足;  ④
不考虑地区、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⑤
每一投资方案是否可行,仅取决于本方案的经济效益,与其他方案无关。符合上述前提条件的方案即为独立方案。     (2)决策原则:在独立方案中,选择某一方案并不排斥选择另一方案。   3.互斥方案  指互相关联、互相排斥的方案,即一组方案中的各个方案彼此可以相互代替,采纳方案组中的某一方案,就会自动排斥这组方案中的其他方案。因此,互斥方案具有排他性。
    二、财务可行性评价与项目投资决策的关系
财务可行性评价
围绕某一个投资方案而开展的评价工作,其结果是作出该方案是否具备(完全具备、基本具备、完全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结论。
投资决策  
通过比较,从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选择一个或一组最优方案的过程,其结果是多个方案中作出了最终的选择。
  可行性评价在先,比较选择决策在后。  
这种关系在不同类型的方案之间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互斥方案:评价每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是开展互斥方案投资决策的前提  
  独立方案:可行性评价与其投资决策是完全一致的行为。  只有完全具备或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方案,才可以被接受;完全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方案,只能选择“拒绝”,从而“拒绝”本身也是一种方案,一般称之为零方案。因此,任何一个独立方案都要与零方案进行比较决策。 
    三、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
★  投资决策方法:指利用特定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作为决策标准或依据,对多个互斥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方法。  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等。
  投资回收期法和内部收益率法是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但不是投资决策方法。
备选方案情况
适用方法  
原始投资相同,项目计算期相同
净现值、净现值率
原始投资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IRR)
原始投资不同,项目计算期不同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NA)
原始投资不同,项目计算期不同
计算期统一法
  1.净现值法
(1)定义  
是指通过比较所有已具备财务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2)适用条件
适用于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多方案比较决策
(3)决策原则
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优
  【例4-35】某投资项目需要原始投资1 000万元,有A和B两个互相排斥,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备选方案可供选择,各方案的净现值指标分别为228.91万元和206.02万元。据此按净现值法作出决策的程序如下:     (1)评价各备选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 A、B两个备选方案的NPV均大于零  ∴
这两个方案均具有财务可行性
  (2)按净现值法进行比较决策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206.02  ∴
A方案优于B方案
  2.净现值率法
(1)定义  
是指通过比较所有已具备财务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率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2)适用条件
适用于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
(3)决策原则
净现值率最大的方案为优
  【注意】
  ●
在投资额相同的互斥方案比较决策中,采用净现值率法会与净现值法得到完全相同的结论;   ● 但投资额不相同时,二者可能会产生矛盾的结论。
  【例4-36】A项目与B项目为互斥方案,它们的项目计算期相同。A项目原始投资的现值为150万元,净现值为29.97万元;B项目原始投资的现值为100万元,净现值为24万元。  要求:   (1)分别计算两个项目的净现值率指标(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分别按净现值法和净现值率法在A项目和B项目之间做出比较决策。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1)计算净现值率   A项目的净现值率=29.97&150 ≈0.20   B项目的净现值率=24&100 =0.24  (2)在净现值法下  ∵
29.97>24  ∴
A项目优于B项目  在净现值率法下  ∵
0.24>0.20  ∴
B项目优于A项目  由于两个项目的原始投资额不相同,导致两种方法的决策结论相互矛盾。
  3.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IRR)
①是指在两个原始投资额不同方案的差量净现金流量(记作△NCF)的基础上,计算出差额内部收益率(记作△IRR),
②并据与基准折现率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方案孰优孰劣的方法
(2)适用范围
该法适用于原始投资不相同,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
(3)决策指标计算
差额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与内部收益率指标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差别:所依据的是差量净现金流量
(4)决策原则
当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则投资少的方案为优。
  【例4-37】仍按例4-36资料,A项目原始投资的现值为150万元,1~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29.29万元;B项目的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1~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20.18万元。假定基准折现率为10%。据此资料按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进行投资决策的程序如下:  (1)计算差量净现金流量: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NCF0=-150-(-100)=-50(万元)  △NCF1~10=29.29-20.18=9.11(万元)
  (2)计算差额内部收益率△IRR: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P/A,△IRR,10)=
50&9.11 =5.4885  ∵(P/A,12%,10)=5.6502>5.4885   (P/A,14%,10)=5.2161<5.4885  ∴
12%<△IRR<14%,应用内插法:  △IRR=12%+(5.5)/(5.1)*(14%-12%)≈12.74%  (3)作出决策: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 △IRR =12.74%>ic=10%  ∴ 应当投资A项目
  4.年等额净回收额法(NA)&&已知P求A
指通过比较所有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NA)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年等额净回收额,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方案的净现值平均分摊到项目计算期的各年。
(2)适用范围
原始投资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
(3)决策指标计算
年等额净回收额=方案净现值&资本回收系数       =方案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4)决策原则
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为优
  【例4-38】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 25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1年,净现值为958.7万元;B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
10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为920万元;C方案的净现值为-12.5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据此资料按年等额净回收额法作出最终投资决策的程序如下:   (1)判断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 A方案和B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零  ∴
这两个方案具有财务可行性  ∵
C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  ∴
该方案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2)计算各个具有财务可行性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A方案的净现值&(A/P,10%,11)
             =
A方案的净现值&[1/(P/A,10%,11)]             = 958.7&(1/6.4951) ≈147.60(万元)  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B方案的净现值&(A/P,10%,10)
             =
B方案的净现值&[1/(P/A,10%,10)
            =920&(1/6.1446) ≈149.72(万元)
  (3)比较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作出决策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147.6  ∴B方案优于A方案
  5.计算期统一法   (1)计算期统一法定义 指通过对计算期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选定一个共同的计算分析期,以满足时间可比性的要求,进而根据调整后的评价指标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2)决策指标计算   ●方法一:方案重复法(计算期最小公倍数法)   ●方法二:最短计算期法(又称最短寿命期法)  方法一:方案重复法(计算期最小公倍数法)  ① 计算每个方案原计算期内的NPV,评价财务可行性,去掉不可行方案;  ②
寻找可行方案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作为统一的计算期。在统一的计算期内调整算出NPV’;  ③
NPV’大的方案优
  【例4-39】A和B两个方案均在建设期年末投资,计算期分别为10年和15年,有关资料如表4-7所示。假定基准折现率为12%  表4-7              净现金流量资料            价值单位:万元
  据此资料按计算期统一法中的方案重复法做出最终投资决策的程序如下:
   [答疑编号]
  【答案】    确定A和B两个方案项目计算期的最小公倍数:计算结果为30年。  计算在30年内各个方案重复的次数:   A方案重复两次(30&10-1),而B方案只重复一次(30&15-1)     
  NPVA' = 756.48+756.48&(P/F,12%,10)+756.48
&(P/F,12%,20)
     ≈1 078.47(万元)        NPVB' = 795.54+795.54&(P/F,12%,15)≈940.88(万元)  
  方案比较:  NPVA' ≈1 078.47(万元)     NPVB' ≈940.88(万元)  ∵ NPVA' = 1 078.47万元 & NPVB ' = 940.88万元  ∴ A方案优于B方案。
  方法二:最短计算期法(又称最短寿命期法)  ①
计算每个方案原计算期内的NPV,评价财务可行性,去掉不可行方案;  ②
可行方案中计算原计算期内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③
按照最短的计算期来计算出各可行方案的相应净现值NPV;  ④
选NPV最大的方案。   【例4—40】仍按例4—39的资料。据此按最小计算期法作出最终投资决策的程序如下:   确定A和B两方案中最短的计算期为A方案的10年  
  计算调整后的净现值指标: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NPVA〃 = NPVA = 756.48(万元)   NPVB〃 = NPVB&[1/(P/A,12%,15)]&(P/A,12%,10)
      = NPVB&(A/P,12%,15)&(P/A,12%,10)      = 795.94&[1/(P/A,12%,15)]&(P/A,12%,10)      ≈660.30(万元)  
  计算调整后的净现值指标:  NPVA〃 = NPVA = 756.48(万元)  NPVB〃 ≈660.30(万元)  ∵
NPVA〃 = 756.48万元 & NPVB〃 = 660.30万元  ∴ A方案优于B方案。
    【总结】
备选方案情况
适用方法  
原始投资相同,项目计算期相同
净现值、净现值率
原始投资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IRR)
原始投资不同,项目计算期不同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NA)
原始投资不同,项目计算期不同
计算期统一法
  【例5·单选题】某公司拟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设定折现率为10%,有四个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甲方案的净现值率为-12%;乙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为9%;丙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为960万元,(P/A,10%,10)=6.1446;丁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1年,年等额净回收额为136.23万元。最优的投资方案是( )。(2010年)  A.甲方案
  B.乙方案
  C.丙方案   D.丁方案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项目投资的决策。题干中,甲方案的净现值率为负数,不可行;乙方案的内部收益率9%小于基准折现率10%,也不可行,所以排除A、B;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60/(P/A,10%,10)=960/6.1446=156.23(万元),大于丁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136.23万元,所以本题的最优方案应该是丙方案。
  【例6·综合题】B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制造类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在公司最近一次经营战略分析会上,多数管理人员认为,现有设备效率不高,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公司准备配置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推定结构转型,生产新一代电子产品。  (1)公司配置新设备后,预计每年营业收入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为5
100万元,预计每年的相关费用如下: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1 800万元,工资及福利费为1
600万元,其他费用为200万元,财务费用为零。市场上该设备的购买价(即非含税价格,按现行增值税法规定,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可以全部抵扣)为4 000万元,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新设备当年投产时需要追加流动资金投资2 000万元。   (2)假设基准折现率为9%,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表1所示。
(P/F,9%,n)
(P/A,9%,n)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下列指标:   ①
使用新设备每年折旧额和1~5年每年的经营成本;  ② 运营期1~5年每年息税前利润和总投资收益率;  ③
建设期净现金流量(NCF0),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NCF1~4和NCF5)及该项目净现值。   (2)运用净现值法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并说明理由。   ●
公司配置新设备后,预计每年的相关费用如下: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1 800万元,工资及福利费(职工薪酬)为1 600万元,其他费用为200万元。
  ●
市场上该设备的购买价(即非含税价格,按现行增值税法规定,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可以全部抵扣)为4 000万元,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答疑编号]
  【答案】
  (1)   ① 使用新设备每年折旧额=4 000/5=800(万元)  1~5年每年的经营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该年职工薪酬+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
  = 1 800+1 600+200=3
600(万元)
  ●
公司配置新设备后,预计每年营业收入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为5 100万元
  ● 财务费用为零
  ● 新设备当年投产时需要追加流动资金投资2 000万元。   ● 使用新设备每年折旧额800(万元)
  ● 1~5年每年的经营成本3 600(万元)   【答案】   ②
运营期1~5年每年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 - 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营业收入 - 营业税金及附加 -(经营成本+折旧)
600-800=700(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700/(4
000)&100%=11.67%  ● 运营期1~5年每年息税前利润700(万元)
  ● 财务费用为零
  ●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 使用新设备每年折旧额800(万元)
  ●
该设备的购买价为4 000万元
  ● 新设备当年投产时需要追加流动资金投资2 000万元   【答案】  ③
000=-6 000(万元)
  NCF1~4(税后)=该年税后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回收额-该年维持运营投资-该年流动资金投资
  =700&(1-25%)+800=1
325(万元)  NCF5=1 325+2
000=3 325(万元)
  该项目净现值  =-6
325&(P/A,9%,4)+3325&(P/F,9%,5)  =-6
325&3.2397+3
325&0.6499  =453.52(万元)  (2)该项目净现值453.52万元大于0,所以该项目是可行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决策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