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八版pdf》 pdf 白人驹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 Ⅰ 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影像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亲自阅片,得到比较全面的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树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该大纲根据教材、讲议、理论教学大纲及教学片进行编写,每次实验课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结合临床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实验教学学时为116学时,分58次。四
使用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白人驹,2版,2006年;《医学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5版,2003年。 Ⅱ 正文实验一
传统X线成像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X线的图像特点,如何观察X线片,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看片方法。(二)掌握病变的分析要点。(三)熟悉X线特性、天然对比、人工对比(四)了解传统X线片与数字X线的区别。三
教学内容(一) 看片方法:注意检查时间、摄影体位和部位、摄影质量、看片顺序。(二) X线特性:思考人体结构为什么能成像。(三) 天然对比:(胸部正位片、腹部平片、胫腓骨正侧位、膝关节等)观察人体组织密度差异。比较骨骼、软组织、脂肪和气体密度。(四)人工对比:了解各种造影检查方法及目的。(五)病变的分析要点:思考从哪些方面描述病变。(六)传统X线片的显影、定影的原理。 实验二
数字X线成像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X线成像的优点,PACS的临床应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数字X线成像与传统X线成像的区别。(二)熟悉数字X线成像包括的内容。(三)了解CR、DR、DF及DSA图像。三
教学内容(一)比较数字X线片与传统X线片:(二)观察CR、DR、DF片。(三)观察同部位血管造影片、平片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四)观察有病变的教学片四份,总结病变的分析要点 实验三
总论CT成像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CT片、熟悉各种组织CT值。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CT图像的阅片方法。(二)熟悉CT的检查技术。(三)熟悉CT的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四)了解CT的成像原理。三
教学内容:(一)CT的看片方法。(二)CT图像特点。(三)CT值的测量与应用,测量骨骼、软组织、血肿、水、脂肪、气体等的CT值,(CT值单位HU)。(四)CT增强扫描的应用。(五)观察HRCT,并与常规CT对比。(六)观察容积效应。(七)观察移动伪影。(八)CT的临床应用。 实验四
总论MRI成像一
教学目的认识MRI图像,识别各种序列图像,认识异常信号。二
教学要求(一)(二)(三)(四)(五) 掌握T1、T2加权像的特征及长T1、长T2信号的含义。 掌握常见病变的信号特征。 熟悉常见解剖部位的MRI影像特征。 熟悉MRCP、MRU、MRA图像特征。 了解MRI成像原理。三
教学内容:(一)MRI的看片方法。(二)MRI的图像特点。(三)常见部位正常MRI图像:头颅、脊柱、腹部、盆腔、大关节(四)常见病变MRI图像:肿瘤、水肿、出血、坏死。(五)观察MRCP、MRU、MRA图像 实验五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一
教学目的认识胸部正常X线解剖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乳房及乳头和胸廓骨骼的正常X线表现;(二)掌握肺门、肺纹理及叶间裂的形态分布特点,肺叶的解剖分布(三)熟悉胸部侧位X线片上的解剖结构;(四)熟悉膈肌的正侧位表现、纵隔分区;(五)了解检查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辨别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乳房及乳头;(二)认识胸廓骨骼:肋骨的走向、肋骨计数、锁骨、胸骨和胸椎的显示情况、肩胛骨的投影、肋软骨钙化。观察人体胸廓骨骼的正常变异,包括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等。(三)观察膈肌的形态、位置,心膈角、肋膈角的钝锐,比较两侧膈肌的高低;观察膈肌变异,包括局限性膈膨出、波浪膈、膈膨升等。(四)观察两侧肺野透明度是否一致;并进行肺野的分区(九分区法)。(五)辩认肺门结构(两侧肺门的主要血管)。(六)观察肺纹理的特点。(七)观察肺叶,认识副叶(奇叶)。(八)观察纵隔肺交界面,各段的解剖投影名称;在胸部侧位上对纵隔进行分区。认识小儿胸腺。 实验六
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一
教学目的认识胸部正常CT解剖二
教学要求掌握正常胸部CT横断面解剖,重点是纵隔窗及肺窗的各个代表层面所显示的解剖结构;三
教学内容:(一) 1 气管层面。2 气管隆突层面。3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4 左上叶支气管层面。5 右中叶支气管层面。6 下肺静脉层面。(二) 纵隔窗(W350
C50)观察内容:气管、大血管、食管及纵隔间隙。1 胸骨柄层面。2 主动脉弓上方层面。3 主动脉弓层面。4 主肺动脉窗层面。5 左肺动脉层面。6 右肺动脉层面。7 认识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下肺静脉、升主动脉、两下肺动脉、食道、奇静脉。 8 观察心包厚度。(三)HRCT片:观察叶间裂显示呈线状,血管支气管的断面影像。(四)CT增强扫描:与平扫对比,观察血管强化。 实验七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表现一支气管阻塞性改变及肺部病变一
教学目的认识气管支气管阻塞性改变及肺部病变的X线及CT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肺气肿和肺不张的影像学表现。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医学影像诊断学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诊断学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100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教学层次:&
负责教师:
学校名称:&
天津医科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申报级别: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主页地址: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本校为211院校,生源来自全国各省市,生源质量较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较深厚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具有医学影像学基本技能,具有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医学影像学医师。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是实现该目标的重中之重的课程。??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和疾病诊断合理方法的选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基础,为学生在以后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掌握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了解本专业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二大模块。
在理论课中按系统分为8个部分(总论6学时、中枢神经系统30学时、头颈部15学时、呼吸系统30学时、循环系统15学时、乳腺6学时、消化系统和腹膜腔36学时、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21学时、骨骼肌肉系统30学时),实践课教学分为见习(中枢、胸部、腹部、四肢各1周)、实习(中枢、胸部、腹部、四肢各4周)2个部分。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影像学各种成像方法的原理及图像特点
2.???? 各系统疾病基本病变的影像学征象
3.???? 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联系
4.????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教学生认识各种影像征象及其与病理学表现的关系,
1.???? 利用典型教学片,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2.???? 制作了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片光盘,便于大规模的实习课教学和学生课后自学。
3. 定期召开影像-病理讨论会,让学生对临床病例有直观的认识。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对医学影像学科而言,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工作对每一个影像学资料分析的过程与理论教学的讲授思路是相反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中,以影像学图片为中心,通过对影像学征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发挥其作用,在实践环节中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以病例为中心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将解剖、病理、影像、临床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安排了4周的集中见习和12周的实习。
通过对十七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较快的适应影像科的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他们中的部分人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天津市的二级以上医院的影像学科带头人中,70%为我专业毕业生。分配到其他省市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学术骨干,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人数达60%以上。许多学生活跃在国际学术会议的讲台,如我校93级学生,现北京朝阳医院的邓鑫博士,在2004年的北美放射学会上作大会发言。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1、教材使用:
(1)??? 临床医学专业及其它专业:
《医学影像学》第五版, 吴恩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该教材是本课程的全国规划教材,内容新颖、全面。该课程配套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五版配套光盘,供学生自学。
(2)? 医学影像学专业: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该课程配套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配套光盘供学生自学。
学生尚可自行学习《医学影像学》和《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所列出的参考书。
2、主编和参编的教材:
(1)?? 吴恩惠主编,《放射诊断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年,全国规划五年制教材。
(2)?? 吴恩惠主编,《放射诊断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全国规划五年制教材。
(3)?? 吴恩惠主编,《放射诊断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全国规划五年制教材。
(4)?? 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5)?? 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6)?? 吴恩惠主编,白人驹副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7)?? 白人驹主编,孙浩然参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8)?? 张云亭主编,于铁链参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全国医学影像学五年制专业规划教材。
(9)?? 张云亭主编,于铁链参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学五年制专业规划教材。
(10)?? 张雪林主编,白人驹参编,《医学影像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全国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规划教材。
(11)?? 冯敢生主编,白人驹参编,《医学影像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全国专升本规划教材。
(12)?? 袁聿德主编,万业达参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13)?? 刘林祥主编,张雪君参编,《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协编教材。
?3、教学辅助教材:
(1) ?张云亭主编 ,郭宏 ,张敬,李威,张雪君参编《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2004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白人驹主编,教学辅助课件《医学影像诊断学》,2005,人民卫生出版社。
(3) 白人驹,张云亭主编,《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4) 贺能树,《介入放射学》,2004,科学出版社。
(5) 张云亭、白人驹、于铁链主编,《疑难病例影像诊断分析》,2005,人民军医出版社。
(6) 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总论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8) 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华影像医学――中枢神经系统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9) 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消化系统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0)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1)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2)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头颈部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3)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4)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5)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影像核医学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6)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7)吴恩惠,贺能树,张云亭,白人驹主编,《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系统卷》,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18)吴恩惠主编,《眼科影像学》,2004,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扩充资料
本课程扩充性资料的使用条件十分优越,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图书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影像学教研室的资料室可方便、快捷准确的为学生提供各种查阅资料服务。尤其是我教研室的资料室可为学生提供各种参考数目,拥有国内国外原版医学影像学专业期刊30余种供学生查阅。
校园网络及学校、医院的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上资料查询,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及时了解本课程的最新进展。
每月定期的学术活动和每年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的举办,以及针对本科生的“影像学新进展”的讲座及读书报告会等等不同的讲座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
三、实践教学资源:
?? ??教研室拥有先进的医学影像学设备,包括MR2台、PET CT1台、C型臂1台、CR3台、数字减影机1台、数字胃肠机1台、普通X线机1台、乳腺钼靶X线机1台、口腔全景曲面断层机1台、B型超声仪2台、彩色多普勒仪4台,上述设备已连接为局域网,有单独用于实践教学的计算机终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终端调出临床检查的所有病人的资料,包括图像、诊断、报告等,带教老师就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讲解。正在建设的专线网络将影像科内资料随时传入学生的教室计算机终端,预计2007年投入使用。
??? 我科每年门诊量约10万人次,其影像资料可供学生教学使用。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一、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互动式启发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注重实际操作,关注影像医学前沿进展,使学生增加知识面、提高诊断水平。
(1)?????? 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注重启发式教学,重点讲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课件采用多媒体形式,图像清晰、精美,部分内容如MR电影采用动态电影,形象生动;提供测试图像,由学生回答,增加课堂讲授的互动性。
(2)?????? 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集中见习,采用学生阅片、互相讨论、提出问题、老师讲解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刻理会基本知识,并着重疾病各种成像表现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阅片能力。同时学生参加真实的临床工作的书写报告,锻炼书写能力。
(3)?????? 技能训练:通过参与各种检查的操作、临床教学读片,让同学们掌握各种检查方法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检查与诊断全过程,进一步锻炼影像诊断思维能力,并初步具备诊断一些常见疾病的能力。
(4)?????? 前沿讲座:学生参加每周1次学科专业讲座和每月天津市放射学会的学术活动,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5)?????? 疑难病例讨论:定期举行临床疑难病例读片会,由临床专家、影像学专家共同参与,让学生了解疑难疾病的分析思维方法,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影像学手段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6)?????? 读书报告会:每月召开一次读书报告会,每次1名学生按系统顺序介绍影像学诊断的新进展,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7)?????? 结合式教学:临床病理影像讨论会,通过每月1次的讨论会,让学生了解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思维方式。
(8)?????? 多层次的专业外语教学:学生在两年半后,专业英语教学续接于公共英语教学之后。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课后完成1篇含有10篇以上英文参考文献的综述。
(9)?????? 传带式教学:在学生中实行导师制,由科内年轻教师担任班导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学习。由于年龄与经历相近,有共同语言,在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较快的接受知识。
二、授课规模
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每学期授课规模为60-90人,分两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医学影像学》每学期授课规模为100-120人,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的《医学影像学》每学期授课规模为90人,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 自二十世纪50年代我教研室制作了放射学教学幻灯片后,我们一直采用图片结合理论讲课。1999年以后全部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已具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医院设有电化教学室,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我们已自编多部多媒体课件,供教学使用。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3)?? 教研室拥有先进的x线、DSA、CT、MR及PACS设备,并连接为局域网,有单独用于实践教学的计算机终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终端调出临床检查的所有病人的资料,包括图像、诊断、报告等,带教老师就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讲解。正在建设的专线网络将影像科内资料随时传入学生的教室计算机终端,预计2007年投入使用。我科每年门诊量约10万人次,其影像资料可供学生教学使用。
四、考试考核
能力考核: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阅片考核,从试题片库中随机抽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由学生进行病例的影像学分析,写出诊断报告,讲明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凝练,锻炼其独立的分析问题思路。
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京ICP备号-8&&&京公网安备:医学影像诊断学_医学影像诊断学图片素材
当前位置: >
最近更新的...
友情链接:
PS素才网  
在线图片处理软件开发,始创于09年,距今6年。CacheRead:3
医学影像诊断学素材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影像诊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