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事件对我国保险业监管指标有何启示与建议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美国AIG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启示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美国AIG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启示AIG,aig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
上传日期: 07:01:4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美国AIG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启示.PDF
官方公共微信格林伯格:AIG对中国保险业有何启示?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格林伯格:AIG对中国保险业有何启示?
  中国保险业必须学会驾驭风险,开发差异化的保险产品
  【背景】友邦保险(AIA)赴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公司最终定价为19.68港元/股,筹资额达1383.29亿港元(约178.31亿美元),超越中国H股2006年创下的1249.5亿港元的筹资规模,成为香港“新股王”。
  友邦保险IPO大卖,最高兴的应该是其母公司AIG(美国国际集团)。自金融危机爆发后,AIG一直在为尽早偿还美国政府高达1800多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发愁。对AIG而言,友邦保险IPO的完成将有助于AIG重组和偿还救助资金。
  友邦保险上市曾一波三折,目前终于尘埃落定,母公司AIG的再度发力,无疑引起市场关注。AIG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称,在成功处置完友邦保险和另外一项旗下资产――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后,AIG公司距离最终偿还政府援助资金已只剩“咫尺之遥”。这也意味着,AIG将摆脱政府的控制,再次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
  AIG从金融危机中成功脱身,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保险业吸取?中国保险业要走出国门,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C. V史带投资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AIG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表示,保险业作为风险行业,对风险的驾驭是其唯一的生存之道。需要“从一开始就深入了解风险”,而且往往是多类风险。
  而保险公司能够做大做强的关键,就是对 “产品差异化”的理解。“如果产品和别人一样,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有任何不同。”如何实现差异化,如何使自己和竞争对手们与众不同,对一个保险公司来说,“有致命的影响”。
  在他看来,了解市场中需要怎样的产品,特别是在客户和市场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并量体裁衣,才是制胜之道。学会驾驭风险,开发差异化的保险产品,正是中国保险业恰恰需要学习的。
  AIG就曾在美国市场推出了“董事或管理层的责任险”,结果不出意料,被市场追捧。格林伯格认为,首先要了解风险,然后试行差异化,并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甚至有时可以创造一种需求,“这样在保险行业就可以获得成功”。
  同时,格林伯格认为,保险行业的周期性非常明显,为了减少波动或经济周期带来的不确定性,应借助产品的多元化和多领域扩张,方可均衡风险。中国保险业应当着眼更广的市场,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多元化、差异化。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十分“痛苦”,也不会很顺利。
  AIG就是很好的例子。格林伯格介绍,此前AIG专攻美国市场,在决定进入其他市场、开拓他国市场后,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各种变化。如何获得当地消费者承认,不被当做“威胁”,而是当成是对其国家经济有推动作用的经济实体,“是很困难的”。
  他强调,许多公司都自认具有这样的国际化拓展技能,因此往往会盲目推进国际化。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拓展。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发现新的机会,需要应对相当多的挑战。在开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是在实现“差异化”。
  AIG在进入国外市场时,就从一般的保险业务进入一些比较新型的保险。如地震险以及暴风雨险等,还有人寿保险中的一些特别的险种和一些针对金融服务的新产品。这些都是在深入了解整个行业及当地特有的环境后才完成的。
  格林伯格指出,对中国保险业来说,由于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形成初期走了一些弯路,这使保险行业的定位出现了偏差,行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行业形象不佳。对此,格林伯格对中国保险业的建议是“调整和改革”。
  此前中国保险行业一直是固定薪酬制,但AIG进入中国后却实行了浮动薪酬管理。正是因为做了大量研究,了解到该行业的发展桎梏,此项薪酬改革获得了成功。从这个角度说,“AIG改革了中国保险业”。
  最后,他指出,中国保险行业需要的,就是不断地创新的能力。保险企业不断的成长,所依靠的是差异化的战略。只要能实现差异化,即使被竞争对手模仿,由于模仿者缺乏成系统创新的战略,或者说是差异化的战略,也难以真正构成威胁。■
  (财新记者 刘志洁 采写)您当前位置:
法律咨询热线:400-676-8333
王小罡:次贷风暴对我国保险业的三大启示
AIG(美国国际集团):CDS巨亏损失12倍于压力测试 全球保险业泰斗AIG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下摇摇欲坠。 观其股价,在日达到72.65美元的最高价后,一路下跌,到2008
AIG(美国国际集团):CDS巨亏损失12倍于压力测试  全球业泰斗AIG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下摇摇欲坠。  观其股价,在日达到72.65美元的最高价后,一路下跌,到日报收17.55美元,破产危机爆发后更一度跌到9月17日的2.05美元,不到2007年6月的3%,相对于同期的标普500指数,AIG股价跑输了93个百分点。导致AIG股价一年多来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AIG公司最近三个季度的连续亏损。根据公司财务报告,最近三个季度AIG亏损共达185亿美元,接近于此前五个季度盈利之和192亿美元。  实际上,超高等级CDS(信用违约互换)产品是2007年四季度AIG巨亏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200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而言,AIG净亏损的原因不仅是CDS产品,还在于其他次贷相关资产的市值下跌。  有关资料显示,AIG投资的Alt-A和,几乎全都是AAA评级和AA评级,但仍然免不了市值缩水的打击,可见,次贷危机引爆的系统性风险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无能与失职,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次贷危机的肆虐下,AIG的未实现市值损失高达112.5亿元,远远超过公司模拟的严格压力情景测试之9亿美元投资资产损失,两者相差12倍之巨。  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但不是每一天都能载入史册。  而我们相信,2007年-2008年(或者2009年)则必定在全球金融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成为今后漫长岁月中金融危机的代名词,正如年已经成为经济危机的代名词一样。  次贷风暴惊心动魄,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启示,主要在于投资渠道放开、信用评级机构和机制三个方面。  首先,保险行业投资渠道放开应该在注重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继续推进。  从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十条》以来,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逐步放开,股票和比例提高,未上市银行、基础设施投资、海外投资、不动产投资等投资渠道先后打开,无担保公司债试点、PE投资试点也开始推进,这对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增加保单吸引力和保险行业盈利能力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从AIG的投资资产配置中(如附表所示),我们看到AIG投资渠道比我国同行更广泛之处在于:抵押贷款、租赁飞机设备、远期、与互换交易以及融券业务等。  从AIG经验看,放开投资渠道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投资收益有望提高,比如AIG的金融租赁(特别是飞机设备租赁)业务利润丰厚,另一方面,投资业务风险也相应提高,比如AIG的CDS(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就带来了巨额亏损。  AIG在80年代的总资产收益率高达4%,但以后逐步下降,到2006年则不到2%。AIG为了对抗下滑的总资产收益率,开始介入CDS产品。这类产品在标的债券没有违约时,可以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盈利(比如1个百分点的利差),但是风险也是比较高的,一旦发生违约,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下,债券市值可能缩水一半,也就是说,CDS卖方必须赔付50个百分点的款项,相当于此前50年的收入。  对于AIG来说,出售CDS产品相当于为购买方提供了关于标的债券的信用违约事件的保险产品,可以看作AIG所擅长的财产险产品和产品在金融市场的扩展版本。但不幸的是,对财产险和责任险定价经验无比丰富的AIG,没有想到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信用违约大幅增加的背景下,CDS产品的巨额亏损几乎将AIG逼上绝路。  因此,AIG的案例告诉我们,投资渠道要开放,但注重风控的前提永远不能忘,特别是对系统性风险的辨识非常重要。其次,培育真正对投资者负责的、并且能够预警系统性风险的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是次贷危机得以爆发的重要原因。  由于CDO(债务)和CLO(贷款抵押债券)等次贷相关衍生产品的复杂设计,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资料和能力来评估这些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风险,因此,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发布的信用评级就成为购买者投资的主要依据。  自从2000年美国开始大规模发行次级抵押债券以来,各评级机构就一直认定次级抵押债券和普通抵押债券风险并无二致。这大大促进了次级债市场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次贷危机已经初显狰狞,但各大评级机构无动于衷,直到2008年才开始大范围调低次级债的评级调低。仅在7月10日一天,穆迪就调低了超过400种此类证券的评级,标准普尔在同一天将612类证券列为观望,并在随后两天内调低了大部分证券的评级。评级机构的后知后觉以及迟缓而猛烈的评级调整成为进一步推动次级债危机加速蔓延的动力。 实际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却要求它们对市场投资者负责,这也许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制度的错位。  我国的信用评级结构还比较弱小和稚嫩,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是,随着无担保公司债和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逐步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在平衡金融市场和控制金融风险方面将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恰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且引入适当的竞争环境,促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有效的预警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市场风控定价和风险控制的核心部门。  再次,金融监管机制应该“前台全面而灵活,后台强化而严厉”。  一方面,金融监管应该保持对前台业务的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另一方面,对后台业务的监管应该强化,并且对前台业务实现适度放松,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  美国经济学家、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爱德华?葛兰里奇曾经多次揭示美国的金融监管存在着严重的失控问题,“次级房贷市场就像是狂野的美国西部,超过一半以上的这类贷款由没有任何联邦监管的独立房贷机构所发放”。而次贷危机清楚地揭示了:美国监管机构崇尚的“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存在着过于放任自流的弊端,使得贪婪的金融机构有机会利用衍生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来欺诈和误导客户,最终造成金融风暴。  我国的金融监管和美国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错位”:美国是“前台抓得不够,后台抓得较严”,而我国是“前台抓得较多,后台抓得不够”。  美国的金融监管,在后台方面比较严格,比如保险偿付能力比率要求在200%以上,但在前台方面则崇尚自由竞争,存在着较多监管空白,特别是衍生产品方面。而衍生品风险高、波动大,对公司偿付能力存在着巨大而或有(可能今年没有,但明年就有)的影响,这就削弱了美国金融监管的效力。
关联文章推荐阅读:
如果尚未能解答您的疑问,还可以直接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font color="#ff6-8333,专业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杰出律师推荐
保险法频道
(人)|(个)|(条)
共有个相关咨询,
下一步您可以:
免责声明:找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法律相关知识为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
专家面对面
网友关注排行榜
按地区找保险法律师
保险法频道
:人 :个 :条
Copyright@2003- 找法网() 版权所有“占领华尔街”运动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保险频道滚动新闻--人民网
“占领华尔街”运动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朱伟忠&&&&&&&&&
10月12日(纽约时间),抗议者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摩根大通一号大楼外游行示威。新华社/图时评□朱伟忠今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在纽约发起“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随后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失业人员、教师、退休者、退伍军人,甚至家庭主妇也走上了街头,抗议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贪婪,并蔓延到美国许多大城市。目前,“占领华尔街”运动进一步升级,世界各国以不同形式响应,并有可能爆发一场全球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对我国保险业具有重要启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占领华尔街”的根源是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与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而导火索则是对美国经济金融体系象征――“华尔街”的巨大不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2007年的次贷危机以及最近发生的美国国债危机,这一连串事件形成了相互影响的链条,成为“占领华尔街”产生的基本背景。“占领华尔街”运动看起来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但金融问题没有国界、具有共性、容易共通。当前,我国保险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不成熟。只有认真从这一事件中汲取更多教训,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必须以信用为本,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防止把行业置身于公众的对立面。信用是金融行业的生命线。无论银行、证券还是保险业,其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公众的信任。近年来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就是滥用了社会公众的信任,把传统的金融产品通过复杂化、资产化的手段,在行业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同时,极大地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当社会公众认清其本来面目时,行业受损的形象要远远大于其获得的短期经济效益,更长时间也难以挽回。我国保险业更是如此,目前行业信誉较低,形象也不够好,如果再不注重服务和诚信,不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不解决销售误导、理赔难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那便是把企业、行业置于社会公众的对立面,永无翻身之日。必须公开透明,做到产品服务创新与保险风险防范并重,防止以创新为名规避监管。美国次贷危机根源是金融产品过度创新,监管缺失,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不相适应。次贷危机凸显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缺位,使金融行业基本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建立在复杂的数学模型上,无人看得懂,监管也不到位,最后导致这种复杂的产品在不透明的情况下操纵了市场,形成了一连串的欺骗。我们看到美国出现的问题,但并不能反对创新,我国保险业并不是创新过度,而是远远不足。在当今开放日益扩大、创新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中,不创新是最大的风险,保险产品既应该专注于保障型传统产品,也应该开拓资金型交叉产品。但必须注意,无论哪种产品,都不能过于复杂化,以创新为名规避监管,以复杂不透明的产品欺骗消费者。反之要大力推进产品条款的通俗化,产品设计公开,服务标准透明,才能有利于监管,有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必须抓住监管重点,加强风险防范,尤其要防止“大而不能倒”的风险。卷入次贷危机的金融企业都是全球最著名的企业,如花旗、AIG、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都久负盛名,业务规模、资产实力、人才技术属于行业翘楚。两房甚至有些类似美国的“国有企业”,本难以想像它们会发生倒闭的危机。但恰恰是这种观念,才导致监管的缺位,导致这些企业在顺境中放松了自我约束,过度追求以高风险获取高利润。一旦风险来临导致企业无法抵御,但企业涉及太多的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影响太大,国家不得不最后出资兜底。这些教训是深刻的。对于我国保险业而言,尤其要关注最大的保险企业、最大的保险险种的风险。针对一些“大而不能倒”的保险企业,制定一系列的严格标准,包括提高其偿付能力要求、限制其业务复杂程度、建立风险防火墙、完善危机处理机制等。针对一些“大而不能倒”的保险业务,要定期开展风险排查,梳理漏洞,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必须注重公平公正,杜绝利益集团对监管政策的影响,防止在政策上带有倾向性。由于美国独特的两党政治,华尔街对美国政治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左右许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金融危机后,日,美国政府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监管》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提出应该从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全方位监管,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免受不当金融行为的侵害。2009年12月和2010年6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但由于法案触动了华尔街的利益,尤其是高风险业务的限制、薪酬发放标准的明确、加大高管人员责任等,使方案虽然出台但始终难以落实,民众为此高度不满。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关系到我国保险业未来数十年的长远发展。改革总是会打破原有利益格局,也会遭到一些利益方的强烈反对。但为了保障保险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政策出台时,要更多地考虑公平竞争,更多地考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多地考虑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做到防微杜渐,保持稳定的调控引导政策,防止群体性事件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当前,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愈演愈烈,其发展态势、最终可能产生的结果难以预料。这一次群众运动,给美国以及其他各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以警示。我们不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看待这次运动,而要反思如何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从制度上防微杜渐,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满足而形成群体性事件。在产品设计方面,要探索市场取向化改革,注意适应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的风险保障需求,推出符合被保险人利益的产品。在利润追求方面,要注重在管理上挖潜增效,而不是利用政策提高价格,把成本转嫁给社会、消费者,损害了社会利益和消费者权利。在公开操作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披露偿付能力、违法违规情况等敏感数据,推动公开透明,把监督与决策的权利交给广大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消费者利益保护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保险消费者的诉求维护机制,使投保人、被保险人有畅通的诉求渠道,有有力的保障体系,自身权益得到有效维护。&#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积分:2498
内容提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对我国的启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2:14:31|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对我国的启示.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