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1978年的bbc音标教学视频下载怎么查,就是BBC播出的关于《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的电视系列

J·K·罗琳《偶发空缺》将拍电视剧
  根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9月刚上架的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的《偶发空缺》已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订购,并将改编成电视剧系列于2014年在BBC1台播出。该项订购被认为是英国广播公司的出人意料的一击,电视剧的具体长度和集数仍有待公布。
  作为JK罗琳的转型之作,《偶发空缺》虽然在文学评论家那里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这仍然阻挡不了其占居自9月面世以来小说销售榜的首位。并成为自2009年丹·布朗小说《失落的米芾》上架首周销售55万册以来,销售最快的精装虚构小说。自小说面世以来,其将改编成电影的消息便不绝于耳。然而,BBC提前公布已订购《偶发空缺》,这即将成为JK罗琳首部搬上荧屏的作品。对此,JK罗琳表示:“我非常高兴BBC订购了《偶发空缺》。我一直认为,如果进行改编,这部小说将比较适合电视而非电影,而如此一来,BBC就是最佳选择。”
  《偶发空缺》被认为是JK罗琳对19世纪小说进行现代演绎的一种尝试,通过教区议员的猝死所引发的对郊区议会席位的纷争,来体现生活美好且富裕的帕格镇居民与“丛地”贫民区居民之间的长期紧张关系。对该书,JK罗琳曾毫不讳言地表示它“取笑了英国中产阶级”。而BBC电视剧的财务主管本·史蒂文森对选择这本书也表示:“我们对能够将JK罗琳对当代英国现状的描述搬上荧屏都非常激动,这本书正是通过幽默的写作、政治的看法和丰富的人物塑造,在给人以娱乐的同时,也让人对我们所处的国家进行反思。”
  自2010年丹尼·科恩成为BBC1台的主管后,《偶发空缺》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一项订购。该频道去年还播出了查尔斯·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电视剧。与此同时,BBC2台则播出了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并将在2013年播出根据英国著名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两部布克文学奖获奖作品《狼厅》和《提堂》改编的电视剧。
  BBC还表示,JK罗琳将积极参与电视剧系列的制作。该电视剧将通过她的经纪人尼尔·布莱尔运作的独立制作公司制作。鉴于哈利·波特系列8部电影上映以来共收获80亿美元的票房以及在全球产生的轰动效应,BBC希望这部电视剧的首次尝试能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样成功。
】【】【】思维导图使用手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思维导图使用手册
蛮​不​错​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思维导图创始人及由来
编辑点评:托尼·巴赞是Mind Map(R)思维导图的创始人,脑力基金会的总裁、 英国脑力潜能开发俱乐部发起人以及心智潜能概念的创始人。Tony Buzan 中文译名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创始人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他也因此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成为了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身兼国际奥运教练与运动员的顾问、也担任英国奥运划船队及西洋棋队的顾问;又被遴选为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的会员,是&心智文化概念&的创作人,也是&世界记忆冠军协会&的创办人,发起心智奥运组织,致力于帮助有学习障碍者,同时也拥有全世界最高创造力IQ的头衔。截至1993年,东尼&巴赞已经出版了二十本书,包括十九本关于头脑、创意和学习的专著,以及一本诗集。
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等多种学位。
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顶尖演讲家,被称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创始人,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的创始人,思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
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超级作家,出版了87部专著或合著,系列书销售量已达到一千万册。
全球的公众媒体人物,在英国和国际电视台出现的累计时间超过1000小时。拥有超过3亿的观众和听众。
一、世界级最畅销书作家。
托尼的书非常畅销,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出版。他的BBC畅销丛书《开动大脑》(Use Your Head)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册,并被一些公司选作员工培训用的标准入门教材,如:IBM、通用电器公司、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弗鲁厄丹尼尔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并被英国电视大学选作学生用书。《开动大脑》和&大脑思维&系列的其他一些书使他成为了世界最畅销书作家。
二、国际媒体明星。
托尼是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英国信托基金&大脑信任基金会及大脑俱乐部&奠基人,&放射性思维和大脑知道普及&概念的发明者。与他人合作出品了国际、国内许多卫星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录像和无线电节目,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节目包括破纪录的《开动大脑》系列讲座、《开启思维》系列讲座、《施了魔法的编织机》(1小时长度的大脑记录片)和许多其他的脱口秀电视节目。他最新的两盒录像带,是由BBC影像公司出版并获奖的《思维魔力》,讲述商业用途的思维导图概念。而另一盒录像带《家庭天才》,则遵循了所有的智力系统的法则,旨在提高整个家庭的智力水平。
三、世界级智力顾问。
他是许多政府机构和跨国公司的顾问,比如BP公司、巴克雷国际数字设备公司、电子数据系统公司、通用公司、IBM、欧洲管理中心和迪士尼等。一些国际知名的商业机构和大学及研究院经常邀请他开办讲座。2000年,托尼与英国、新加坡、墨西哥、巴林和科威特等海湾国际及列支敦士登的政府或政府组织合作发起了教育行动。托尼&巴赞是世界级排名的作家。他是一个演讲者,是为政府、商业机构、各行各业、学校提供有关大脑、学习和思维技巧方面信息的顾问。他是&思维导图&创始人,而&思维导图&被称为&瑞士军刀&般的思维工具。
四、世界级智力成就。
托尼&巴赞是&记忆联合会&、&世界记忆锦标赛&、&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的创始人,是&奥林匹克思维运动&和&思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共同发起人,从它21世纪初创立以来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地74个国家、25000名会员。在&青年总裁组织&的成员中,他比较被亲切地称作&大脑先生&。他还保持着全球最高的&创造力智商&记录,而他高智商创造力的直接作品就是创作了4000首诗歌,其中许多荣获了各种文学奖项。除了这些荣誉,包括&青年总裁组织&领袖奖之外,他最近还获得了EDS公司颁发的&老鹰捕捉奖&&&该奖项颁发给那些尝试不可能的事情并获得成功的人!
五、多才多艺的托尼&巴赞。
托尼&巴赞是国际奥林匹克教练和运动员顾问,&英国奥林匹克划船队&和&英国奥林匹克国际象棋队&的顾问,而他本人也曾经在运动项目上获奖。他是&国际心理学顾问委员会&的推选成员和&培训及研究院&的成员和&伦敦荣誉市民&,也是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青年企业家协会&的赞助人。他的大部分工作都献给了帮助有学习缺陷的人。
世界第一脑力大师托尼&巴赞经典作品集(精装本)
掌握记忆--托尼&巴赞
开动大脑--托尼&巴赞
掌握记忆--托尼&巴赞
磨励社交技能的10种方法&托尼&巴赞
大脑使用说明书&托尼&巴赞
提高语言智能的10种方法&托尼&巴赞
获取精神力量的10种方法&托尼&巴赞
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托尼&巴赞
激发身体潜能的10种方法&托尼&巴赞 &
思维导图由来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
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大学时代,在遇到信息吸收、整理及记忆的等困难,前往图书馆寻求协助,却惊讶地发现没有教导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于是开始思索和寻找新的思想或方法来解决。
托尼&巴赞开始研究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渐渐地发现人类头脑的每一个脑细胞及大脑的各种技巧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以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比如:渔网、河流、树、树叶、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管理的组织结构等,逐渐地,整个架构慢慢形成,Tony Buzan也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为同年纪中的佼佼者。
托尼&巴赞194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获得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等多种学位。他所撰写的二十多种大脑方面的图书已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出版,并成为世界顶级公司进行高级人员培训的必选教材。另外,他还出任一些政府部门、大学和研究院以及大跨国集团公司的咨询专家,包括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惠普公司、巴克莱国际公司、数字设备公司等。他主持的大脑知识讲座已成为西方家喻户晓的节目,在广播、电视及录像节目中大受欢迎。业内人士称他为&大脑先生&。
1971年托尼&巴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发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的概念。思维导图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特点,后来成为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的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思维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思维导图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使人们关注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思维过程更具创造性。
托尼·巴赞是Mind Map(R)思维导图的创始人,脑力基金会的总裁、 英国脑力潜能开发俱乐部发起人以及心智潜能概念的创始人。Tony Buzan 中文译名托尼·巴赞。
沪江职场大全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思维导图文章J.K.罗琳小说《布谷鸟的呼唤》将拍电视剧
14:16:59|来源:花边星闻网|
评论:585人
《布谷鸟的呼唤》封面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J.K. Rowling)的侦察小说《布谷鸟的呼唤》(The Cuckoo’s Calling)最近被BBC相中,即将摄制成电视剧在BBC One播出。该书是罗琳一系列以退伍老兵侦察“科莫兰·斯特莱克”(Cormoran Strike)为主角的侦察小说的第一部(第二部是今年的《蚕The Silkworm》),自罗琳2013年用笔名“Robert Galbraith”发表以来,获得了不少好评。《布谷鸟的呼唤》(The Cuckoo’s Calling)故事围绕一个超级名模之死展开,对警察核查结果不满的死者哥哥聘请了私人侦察科莫兰·斯特莱克核查此案。科莫兰·斯特莱克是一名阿富汗战争的退伍老兵,在战场上他失往了一条腿,回家后他又面临破产,而且还和相伴多年的女友分了手。为了钱,斯特莱克接下了这个案子,但随着核查的深进,他发现事情并非自己之前想像的那么简单……电视剧《布谷鸟的呼唤》将由BBC旗下的Bront?影视公司负责制作,目前集数未定。罗琳的另一部小说《偶发空缺》(The Casual Vacancy)改编的三集电视连续剧也是Bront?制作的,将于明年2月在BBC One首播。
《天下足球》女主播马凡舒 比基尼掉落照片爆光
美剧西游记剧情照雷人 唐僧竟然吻观音
90后女研究生当“臀模” 曲线完美引热议
日本16岁模特怀孕了 和男友亲密私照爆光(图)
(责任编辑:candy)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站启示:本站所刊部分图文,作者姓名及地址不详,请相关作者与本站编辑部联系,以便奉寄稿酬。
&&&&&本站相关内容的网络优化及投稿,请联系tougao 或 QQ:
您的问题:
提问详情:
请直接输入您想提的问题
更多资讯&&&
互动参与&&&
精彩专题&&&
我来说两句当前位置:
阅读数:34615&&&&入库日期:&&&&分享到:
&&思维导图使用手册
&作者:东尼?博赞
&&&& 这一经典巨著将永远改变你的大脑!
&&& 世界记忆之父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全彩修订版来啦!
&&& 脑力奥林匹克创始人的代表作!
&&& 畅销100多个国家,销量突破1000万册! &内容介绍:
&&& 《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做到莎士比亚对你的要求――使用你的智慧。读完本书之后,你就会更深入地了解大脑是怎样工作的,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的作用。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加快了,阅读效率提高了,不仅能有效地制作思维导图,还能轻松地解决各种问题,同时还会感觉到记忆力大为增强。本书中包含一篇使用指南介绍全书各章的内容,以及如何最有效地学习这些内容。 &作者:
&&& 东尼?博赞(TonyBuzan),世界记忆之父。1942年生于伦敦,1964年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等多个学位。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超级畅销书作家,出版了80多部专著或合著,系列书销售量已达到1000万册。全球的公众媒体人物,在英国和国际电视台出现的累计时间超过1000个小时。拥有超过3亿的观众和听众。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顶尖演讲家。被称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创始人,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的创始人,脑力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系列丛书:《思维导图》、《超级记忆》、《启动大脑》、《快速阅读》、《博赞学习技巧》。 目录
&&& 致谢III
&&& 引言VII
&&& 第一部分
&&& 认识你的大脑3
&&& 1你的大脑比想象得棒多了5
&&& 2走进你的大脑15
&&& 3智商与天生聪慧27
&&& 第二部分
&&& 驾驭你的脑力39
&&& 4改善你学习信息和回忆信息的能力41
&&& 5掌握记忆术让记忆力翻倍59
&&& 6精力加入记忆产生无限的创造力:
&&& EM=C∞77
&&& 第三部分
&&& 杰出头脑的基本“思维工具”91
&&& 7为什么关键词很重要93
&&& 8思维导图与发散性思维概述109
&&& 9如何创作思维导图121
&&& 10快速阅读137
&&& 11不可思议的“超级”阅读能力149
&&& 12用博赞有机学习技巧变革你的学习技能157
&&& 结论:思考未来183 && 序
&&& 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Bohr)曾经告诫一位同学说:“你不是在思考,你只是在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我倾向于认为,逻辑不是我们评价潜能的标准。我们的大脑事实上与“逻辑”计算机有很大的不同。
&&& 在21世纪,了解我们的大脑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都过着更为健康和长寿的生活,但是有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如果我们不保持大脑的健康,更为长寿和健康的生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要想有健康的大脑,我们就需要确保大脑的活跃――使用我们的记忆力,高效和有创意地思考――最终发挥我们的潜能;而这在不久之前是受到出生和健康的限制的;我们只是在过着受某种命运所支配的生活。
&&& 现在,我们可以问一些大问题:“我正在怎样地生活?”“我生活的全部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大脑研究正在“趋于成熟”,它不仅要问我们应该怎样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或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记忆力――尽管这是两项非常受欢迎的发展,而且还要解决最令人振奋的问题:“是什么造就了我这个个体?”“我怎么才能够发挥我的潜力?”
&&& 我为庆祝我们的大脑,尤其是21世纪的大脑和思维向东尼喝彩。东尼40多年来一直走在大脑和思维研究的前沿。我向您推荐他激动人心的“思维导图”系列图书(《思维导图宝典》、《博赞记忆术》、《博赞速读术》、《思维导图使用手册》),这些都是提升脑力的好图书。您的冒险之旅才刚刚开始。
&&& 苏珊?格林菲尔德男爵教授
&&& 大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
&&& 福勒里安生理学教授
&&& 牛津大学林肯学院高级研究员
&&& 国家荣誉勋位团勋章获得者 &作者致谢
&&& 把《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带向21世纪(“大脑的世纪”),是一个全球团队的功劳。在此,我向“博赞国际中心”(一个真正健全和正在成长的全球性网络)的全体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所有的博赞培训大师和来自“博赞世界”的认证讲师。感谢日本的神田昌典(MasanoriKanda)、美纪子川(MikikoChickadaKawase)、肯伊藤(KenIto)和小林史郎(ShiroKobayashi);感谢澳大利亚、新西兰博赞中心的比尔?加拉德(BillJarrard)和詹妮弗?戈达德(JenniferGoddard);感谢亨利?托伊(HenryToi)、埃里克?昌(EricCheong)和吞程昌(ThumChengCheong)和博赞亚洲团队;感谢博赞欧洲中心的希尔德?加斯帕尔特(HildeJaspaert);感谢博赞拉丁美洲中心总裁豪尔赫?奥?卡斯塔涅达(JorgeO.Casta*eda)。
&&& 我还要感谢:布莱恩?李(BrianLee),感谢他的友谊,感谢他坚定地支持我把“思维导图”系列图书带给公众;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冠军得主和博赞认证资深讲师菲尔?钱伯斯(PhilChambers),感谢他创作的许多绝妙的思维导图和孜孜不倦的幕后投入(请访问www.learning-tech.co.uk)。我还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弟弟巴利?博赞(BarryBuzan)和画家罗琳?吉尔(LorraineGill)。我还要感谢博赞总部的“家庭团队”,包括安妮?雷诺兹(AnneReynolds)、苏子?洛克特(SuziRockett)和珍妮?雷德曼(JennyRedman),感谢他们伟大的后勤支持和努力。
&&& 我要感谢培生出版集团的出版总监理查德?斯塔格(RichardStagg),他在该项目的启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还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组稿编辑萨曼莎?杰克逊(SamanthaJackson),感谢她在酝酿《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的漫长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还要感谢她在哈洛的团队――卡洛琳?乔丹(CarolineJordan)、芭芭拉?马萨姆(BarbaraMassam)、艾玛?德夫林(EmmaDevlin)。我还要感谢我的独立顾问编辑詹姆斯?哈里森(JamesHarrison),感谢他在该项目前前后后帮忙组织和定型。詹姆斯还新近成为了一名思维导图博赞认证讲师和计算机思维导图软件iMindMap的培训师,这都是他应得的荣誉。
&&&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的思维导图创作者、记忆大师和快速阅读者,感谢他们热情地为第一版以及这一修订升级版提供了故事和测试题;还要感谢由于版面的原因,没有提及或没有能够包含进来的那些人。 & 引言
&&& 假如你是一名奥林匹克运动选手,身姿矫健,而且心血管健康良好……但你不幸陷入了一片沼泽或流沙之中。你会作何感想?你无疑会用你的奥林匹克体能帮助自己摆脱这种困境。如果你这样做,结果会怎样?你会陷得更快。
&&&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那就是问题所在。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作为一名奥林匹克运动选手,尽管你天资聪颖、力量强大、身心专注,但你还是会陷进去,因为你没有应用正确的思维来思考你所面临的挑战。你之所以会下陷,实际上正是因为你的努力。我们许多人在使用大脑的时候,也正是这样做的――我们会莫名地不知如何发挥大脑巨大的能量。
&&& 《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可以帮助你理解如何有效地发挥大脑的能力,无论你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我把它称为大脑的“使用说明书”。其目的是帮助你培育自己的“超级生物计算机”,并释放你天生所拥有的非凡脑力。
&&&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告诉你我是如何发现这部“大脑使用说明书”的……
&&&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开始逐渐下滑,我的信心也在逐渐下降,我需要做的工作也一天天堆积了起来。于是,在绝望之下,我来到了图书馆,低声对图书管理员讲:“我需要一本有关如何使用大脑的书。”
&&& 她说:“医学类图书在那边。”
&&& 我说:“我不是想给大脑动手术,我是想学习如何使用大脑。”
&&& 她说:“噢,没有那种书。”
&&& 事情就是这样的。
&&& 我想,多么奇怪呀!如果你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手机或掌上电脑,随之还会附赠什么?
&&& 一本使用说明书(要么是纸质的,要么是在线的)。
&&& 然而,我们大脑这台最重要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在哪里呢?没有这样的使用说明书?现在有了,我很高兴向你介绍这本你所急需的大脑使用说明书,即《思维导图使用手册》。
&&& 1974年,BBC播出了我的10集电视系列片《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第一次正式向世界介绍了我所创造的“思维导图”这个基本概念。《思维导图使用手册》是一本“搭售”书,实际上是我的大脑系列图书之“母”(其后的图书包括《博赞记忆术》、《思维导图宝典》、《博赞速读术》)。这部电视系列片重复播放了有10年之久,与其同名的《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也成了世界畅销书。与此同时,我也被作为一个品牌向世界推广,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讲,深受大众的欢迎。 引言HowtoUnleashthePowerofYourMind思维导图使用手册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批成功案例相继见诸报端,特别是爱德华?休斯令人振奋和惊奇的故事(参见第1章)。20世纪80年代早期,面对大批学生的一系列超级讲座陆续推出。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发生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索韦托2000”活动。当时,有2000名来自索韦托镇的青少年自愿参加了为期3天、声势浩大的“启动大脑”活动。
&&& 日,《思维导图使用手册》步入成年,迎来了它的21岁生日,其全球销量突破了100万册。为了纪念这一辉煌时刻,英国伦敦皇家艾尔伯特大厅首次为一本书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祝活动――“思维节暨《思维导图使用手册》21岁生日派对”(参见图I.1)。
&&& 新千年伊始,沃特斯通(Waterstones)连锁书店协同快报报业集团将《思维导图使用手册》选为“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1000部著作”之一,并把它推荐为未来“思维新千年”必读书目之一。
&&& 为了纪念《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出版35周年这一盛事,BBC推出了“思维导图”系列丛书――第一套讲述如何使用大脑的百科全书,其中包括升级版《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及其“孩子”:《博赞记忆术》、《思维导图宝典》、《博赞速读术》。你现在手中拿的是这本书的最新版本。我希望,你能像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一样从中受益。它将教会你如何使用你的大脑这个“知识管理者”,以及如何提高你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脑力。
&&& 图I.11995年为纪念《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出版21周年在伦敦皇家艾尔伯特大厅举行的第一届
&&& “思维节”我对创造力尤其关注,因为我们的学习系统似乎是在逐渐抹杀创造力!受控的创造力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让不同年龄组的人解决一组相同的问题,然后详细评价他们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灵活度、想象力和创新性。用百分比来表示他们的“创造潜力”。结果很有趣(参见图I.2):第一组受试者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得分为95%;
&&& 第二组受试者是小学生,得分为75%;
&&& 第三组受试者是中学生,得分为50%;
&&& 第三组受试者是大学生,得分为25%。这是创造力的极大下降,而且将持续到成年。这一发现表明,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创造力似乎在持续下降。
&&& 所有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因为人们的平均年龄是在增加的,所以每个人的平均创造力百分比是在整体下降的。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好地处理世界上主要的财富――智力。《哈佛商业评论》深信这一点,它在21世纪之初的一期封面上赫然地印着这样一个大标题“正在逼近的创造力危机”。
&&& 图I.2我们的创造力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教育系统逐渐抹杀了我们的创造力这其中的好消息是“正常”不是自然。正常是不正确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我们的创造力。在任何年龄段,你的创造力都应该是上升的。《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将在你的余生中提升你的创造力和各个方面的脑力。 如何使用本书
&&& 读完本书之后,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你还将学会如何增强记忆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创作思维导图,如何高效快速地阅读,如何最有效地学习和工作。
&&& 本书被分为几个易于操作的部分,每个部分又由几个便于理解的章节组成。
&&& 第一部分带领你进入你的大脑,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向你介绍大脑功能的各个方面。本部分探讨了智力和智商、多元智力的概念,还讲述了大脑获取智力的方式,以及你是如何通过“心眼”来了解世界的。本部分还解释了自然的学习方式和传统学习方式的冲突。在学习任何科目之前,如果你想学会如何学习,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 第二部分介绍了学习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本部分探讨了大脑是如何记忆、学习和理解的,还讲解了在学习期间和学习后你是如何回忆的。另外,本部分还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记忆技巧,还附有记忆测验。
&&&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提升脑力所需要掌握的“思维工具”,包括终极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被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挖掘了大脑思维的自然倾向:图像、色彩和呈发散性网络式思维,而不是以线性的方式进行关联。
&&& 探讨了思维的内部“地图”,了解了你的思维方式之后,你将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会把语言、词语、图像和思维导图应用到记录、组织、记忆、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之中。
&&& 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本书将向你详细讲述如何准备和创作思维导图。此后,你将学习到快速阅读的技巧――这一技能将大大地提高你的阅读速度,并将同时提高你的理解力。
&&& 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一项学习技能和商务技能。本书将向你介绍全新的博赞有机学习技巧(BOST*k)。它对于你学习任何学科都有帮助,而且还可以帮助你学习、分析、优化和演示信息。最后一章阐述了在“智能时代”我们在理解大脑和应用大脑方面的进展。
&&& 在本书的每一阶段都配有许多练习和建议,以供读者深入学习之用。通过操练,你将有机会拓展你的思维和训练你的大脑。
&&& 在书后,附有一个全面的网上资源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 《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的目的是帮助你拓展自我,尤其是在阅读、笔记和学习领域拓展自我,但你也会发现它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通过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所讲解的知识,你可以不断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完本书并复习之后,你不妨从头至尾再浏览一遍,看看这些知识还能用于你生活中的哪些其他领域。
&&& 记住,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最终都将以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取得进步。因此,要与自己进行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进步,而不要与他人进行比较。所以,你也应该制订出自己的训练和学习计划,并尽可能地严格执行。
&&& 那么,就让我们踏上这个创新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旅程,发掘你的大脑潜能,帮助你“启动大脑”吧! &你的大脑有着复杂和完美的构造,还有巨大的智能和情感能量。
&&& ――东尼?博赞
&&& 第一部分
&&& 认识你的大脑
&&& 毫无疑问,大脑所能够从事的工作要远远比我们所想象的复杂。
&&& 第一部分主要讲解有关大脑研究的最新发现,并阐明我们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并取得良好的表现。
&&& 你的大脑比想象得棒多了
&&& 在你吃一个梨、嗅闻一束鲜花、聆听一首乐曲、观看一条河流、抚摩你的爱人或只是记起了什么事时,你的大脑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 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情感、回忆、想法(包括每个词语、数字、编码、养料、香水、线条、颜色、图像、脉动、音符、纹理)――都可以用四周散发着数十、数百、数千、数万个钩子的中央球体代表。每个钩子代表一个联想,每个联想都有无限个连接。你已经使用到的联想可以被视为你的记忆、数据库或图书馆。可以肯定,在你阅读本页书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数据管理系统,它使得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分析和存储能力相形见绌。
&&& 因此,大脑的思维结构可以被看成一个巨大的分支联想机器(BAM)――一台超级生物计算机,其中思维从无数个数据结点发散出来。这一结构反映了你的神经网络,是你大脑的物理构造。事实上,单个神经细胞可以生成1028个连接,而你现有的数据库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的基础上的。
&&& 只是在最近几年,科学家们才发现了大脑的真正潜力。通过了解你的大脑,你可以发现自己思维的独特能力,并且发现“我们只是普通人”是一句很了不起的话(参见第3章),而远远不是承认失败。要想充分利用我们的独特能力,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大脑的真正潜力――你的思维的独特性
&&& 自从我为《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第一版撰写有关大脑的第1章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新进展,有了很多令人激动的新发现。那时,我曾经说过,“只是在过去的150年当中,这个领域的研究才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应该说,只是在最近的30年间,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才骤然增多。相对于地球上出现生命已有450万年的历史,这个时间可真是太晚了。可是,我们得记住,人类知道自己大脑的位置不过才500年的时间。
&&& 你的大脑比想象得棒多了HowtoUnleashthePowerofYourMind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点也不令人吃惊。我们可以假设,你丝毫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自己的大脑,而一个朋友问你:“你的感觉、情感、思想、记忆、需求和欲望的中心在什么位置?”你可能会跟其他人(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一样有理由推断说,你的大脑在心脏和胃部,因为你常常就是在这些地方直接体验到精神活动的生理表现的,而且非常明显。
&&& 即使现在,神经科学家可以利用CAT扫描和电子显微镜,探索曾经追寻过的最难以把握的跟踪目标,但我们还是得承认,我们今天已经获取的有关大脑的全部知识,可能还不到必须掌握的知识的1%。正当某些试验似乎要向我们证明,大脑是按既定的方式工作时,另一种试验,或者出现了另外一些人,却可以推翻上述结论,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重新修订整个理论的框架。
&&& 这在记忆领域体现得最为充分。例如,在1991年举办第一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时,一个优秀的参赛者大概需要5分钟才能准确地记住并回忆起一副洗好的扑克牌。当多米尼克?奥布赖恩(DominicO'Brien)以2分钟29秒的成绩打破这个纪录之后,专家们立即声称这几乎达到了人类能力的极限。15年之后,回忆一副洗好的扑克牌被人在大约30秒钟内完成了。然后,在2010年,中国记忆冠军王峰用24.22秒超越了这一脑力障碍。他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把人类大脑能力的边界向后推移了。
&&& 再举几个例子,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大部分更具科学性质的学科,尽管其研究方向明显不同,现在都被一个旋涡深深吸引,而旋涡的中心就是大脑。化学家们的研究现在已经涉及存在于大脑中并相互作用的一些复杂的化学结构;生物学家试图揭示大脑的生物功能;物理学家们正试图在遥远太空的最深处找到一些与大脑类似的物质;心理学家们想彻底把大脑搞清楚,但却发现实现这种想法就像把一滴水银放在手指上一样困难;为复杂的计算机甚至这个宇宙本身建立了模型的数学家们,面对每天在我们的大脑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运算却束手无策――他们无法用公式来说明这种大脑的活动。 因此,我们目前努力工作所获得的成果就是: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大脑远比以前想象的精妙得多,其潜力也大得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任何人的所谓“正常”的大脑,其能力和潜力远比以前我们所认识到的要强大得多。
&&& 现在,我给大家讲述一个经典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阐明思维的无限可能性。
&&& ―――――――――――――――――――――――――――――――――――――――
&&& 成功案例:一个不可能的梦想
&&& ――爱德华?休斯的故事
&&& 1974年《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出版之后,一个“相当一般、各科成绩都为中等水平”的15岁学生,于1982年参加了“普通”水准考试。考试结果与大家预料的一样,不是“B”就是“C”,跟平常没什么两样。他感到很沮丧,因为他一心想进剑桥大学深造,并且深知,再这样下去,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 这个学生就是爱德华?休斯。
&&& 不久之后,他的父亲乔治把《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推荐给了他,并教给他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学习及进行研究的方法,于是爱德华满怀信心、干劲十足地回到学校。他宣布,今后每门课的成绩都要得“A”,并且一定要进入剑桥大学。
&&& 可想而知,老师们的反应虽各不相同,但都感到他的想法不可思议。一位老师说道:“别胡闹了,小伙子!那根本不可能,以你的成绩,恐怕连剑桥大学的边也沾不上!”另一位老师说:“别傻了,你顶多能得一个‘B’,多半只能得‘C’。”而爱德华说,他不仅要参加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而且还要写申请奖学金的论文。老师面无表情地说:“不,你去参加考试只会浪费学校的钱和你自己的时间。因为入学考试非常非常难,你根本过不了关。连我们选出来的尖子生能过关的也不多。”在爱德华的坚持下,学校同意让他去参加考试,但为了不“浪费学校的钱”,他必须自己支付一笔数目不小的考试费。
&&& 与此同时,第三位老师说他教这门课已经有12年了,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深信爱德华在这一学科只能得“B”或“C”。这位老师还提到了比爱德华的成绩好得多的“另一个学生”的名字,并且坚持说爱德华不可能超过他。爱德华则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第四位老师笑着说,他相当钦佩爱德华的雄心壮志,但他认为爱德华的梦想理论上是可行的,而实际上却不可能。因为他认为爱德华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得个“B”。但他说他一直都喜欢有进取心的人,因此,他祝爱德华好运。 &“我一定要得A”
&&& 对老师和任何怀疑他志向的人,爱德华最后的回答总是很简单:“我一定要得A。”
&&& 开始时,学校并没有打算把爱德华推荐给剑桥,在同意推荐之后不久,又知会剑桥各学院,说校方对这名特殊学生能进入剑桥并不抱什么希望。随后是学院的面试。在这些面试中,剑桥的学监把学校对他的看法告诉了爱德华,并且说他也同意学校的看法,认为爱德华考取的可能性很小。尽管他很欣赏爱德华的进取心,但他告诉爱德华,他至少需要两个“B”和一个“A”,如果有两个“A”、一个“B”或三个“A”,那就更好了,并祝他走运。
&&& 爱德华并不气馁,继续执行“启动大脑”的计划并积极锻炼身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考试越来越近,我把两年来的学习笔记进行了小结,并把它们制成了思维导图。然后把思维导图涂上颜色,突出重点,并为每门课制作了一幅巨大的大师级思维导图,而且有时还为每门课程的各主要章节制作了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我就能弄清楚一些更详细的内容是在何处、以何种方式组合起来的。此外,对课程本身也有更好的整体认识。这样,我就能以十分精确的回忆“蜻蜓点水”般地在该门课程的各章节之间穿行。
&&& 我坚持每周复习一次思维导图,越临近考试越有规律。我试着不看书或其他任何笔记来练习我的回忆思维导图,即根据我的记忆简要地画出各门课程的知识以及我的理解,再将这些思维导图与我的大师级思维导图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别。
&&& 我还阅读了所有重要的著作,并从中筛选出少数几本特别重要的书,然后深入地阅读,将其制作成思维导图,从而优化我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此外,我还研究优秀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组织脉络,并以自己的思维导图为基础来练习短文和写作考试。
&&& 能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全靠我一直注意锻炼身体。每周跑步2~3次,每次2~3英里,多呼吸新鲜空气,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还经常到健身房锻炼。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我发现好的体魄使我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俗话说:“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大脑,有健康的大脑,才会有更健康的身体。”我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好,对我的功课也越来越满意。
&&& 入学考试及结果
&&& 爱德华最终参加了4门考试:地理、地理学奖学金论文、中世纪史和商务研究。其最终成绩如下: &查看原图
&&& 课程分数等级地理A顶尖学生地理学奖学金论文优秀顶尖学生中世纪史A顶尖学生商务研究A和两个优秀顶尖学生
&&& 成绩揭晓不到一天,爱德华在剑桥首选的学院就接受了他的入学申请,并准许他在开始大学生涯之前“休学”一年,先到世界各地游历一番。
&&& 剑桥岁月
&&& 在体育运动方面,爱德华很快就成功地加入了学院的足球、网球和壁球队。
&&& 在学生社团活动中,他也许可以被称为“过于有成就者”。因为他除了成立“青年企业家协会”这一欧洲同类社团中规模最大的组织之外(参见图1.1),还应邀担任了“全优协会”――一个拥有3600名会员的慈善团体的会长。在他的领导下,会员增至4500人,并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大的社团。鉴于爱德华在这两个社团中的杰出表现,其他社团领导人请求爱德华组建并领导一个“会长协会”。他果真成立了这样一个协会,并成为“会长俱乐部”的主席!
&&& 图1.1爱德华?休斯的剑桥岁月,他在这里创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在学业上,他首先研究了“普通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总结说:他们往往花费12~13个小时去阅读一篇文章,用线性的方法记录一切信息,并阅读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书籍。此后,他们再花费3~4个小时去写文章(有些学生实际上要重写,因而有时要花费整整一周的时间在一篇文章的写作上)。根据在入学考试中的准备及考试经验,爱德华决定每周用5天、每天2~3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在这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内,我去听一堂重要讲座,然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各种有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一旦选定某些论文,我就把我对这一主题所知道的一切或认为与之有关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然后再把它放几天,在心中反复思考,然后快速、分门别类地阅读相关的书籍,并将书中的有关信息做成思维导图。然后我会休息一下或锻炼一下身体,再回来就论文本身做一幅思维导图。做好论文梗概之后,再休息一下,然后坐下来,在4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论文。用这种方法,我常常得高分。”在剑桥的期末考试之前,爱德华拟订了一份与当初准备得“A”时同样的考试计划后参加了6科的期末考试。
&&& 第一门考试,他只得了个“及格”――通常情况下“及格”的成绩只能算一般,但在这里却要算“优”,因为参加考试者有一半没有过关,而且没有人得“优”。第二、三、四门课他的成绩都是双优。在期末考试中得双优,这不只是第一流的成绩,而是超一流的,因为这是该校给这些科目的最高分。
&&& 毕业之后,立即有一家跨国企业聘请爱德华担任战略顾问。据剑桥大学说,这是该校本科毕业生所获得的最好职位。就像爱德华所总结的那样:剑桥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非常幸运地从那儿获得了很多东西――一大群朋友、许多经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学术的浓厚兴趣、成功的体验,以及3年绝对快乐的生活。其实,我与他人的主要差别仅在于我知道如何思考、如何使用我的大脑。在我知道如何得“A”之前,我也总是得“B”或“C”。我成功了,别人也一样能成功。
&&& 今天的爱德华?休斯
&&& 从剑桥大学毕业之后,爱德华在伦敦工作了两年,然后他申请去读商学院。他申请的是当时世界顶级的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而且被两所大学都录取了,但鉴于哈佛大学的国际声誉,他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
&&& 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他仍然积极从事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同时他的学业也非常突出。他是一名贝克学者(BakerScholar)――哈佛商学院授予5%的优等生的荣誉称号。
&&& 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他开创了自己非常成功的事业,曾经出任多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妻子是澳大利亚人,曾经是一名职业壁球选手。他们有两个漂亮的孩子。他们住在加州的圣迭戈,一个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气候最宜人的地方。爱德华现在是一家纳米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青年总裁组织”的会员和多家慈善基金会的董事(参见图1.2)。他仍然积极从事体育运动,是一名零差点高尔夫球选手。 &&& 查看原图
&&& 图1.2今天的爱德华?休斯直到今天,他一直在使用思维导图和他从《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中学到的学习技巧。他尤其高兴的是,他的孩子在学校也可以学习使用思维导图,他希望他们的老师思想能够更加开放,能够比他当年的老师更能意识到学生们无限的潜力。
&&& 走进你的大脑
&&& 你的大脑78%是水分,10%是脂肪,大约8%是蛋白质,重约1.5千克,看上去就像核桃。它大概占你总体重的2%,但却消耗你20%的卡路里。你思考得越多,你所燃烧的卡路里就越多。
&&& 2.1大脑皮层
&&& 大脑皮层被分为两个部分――左半球和右半球,占大脑总重量的80%。这两个半球由2.5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电缆”(胼胝体)连接。它确保了两个半球之间的高效交流。事实上,任何人类活动都需要两个大脑半球之间的紧密合作。大脑表面覆盖着薄薄的皮层,由神经细胞组成。皮层的厚度不超过人类的三根头发丝,但人类的许多活动都是大脑在这里加工完成的,例如思考、记忆、言语和肌肉运动。
&&&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两个大脑半球就开始了自己的专门化,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这叫做大脑的偏侧化。
&&& 2.2不止一个大脑
&&&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这种任务的划分对于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加利福尼亚的实验室开创了改变人类对大脑评价的历史性研究。这项研究最终使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罗杰?斯佩里(RogerSperry)获得了诺贝尔奖,罗伯特?奥恩斯坦(RobertOrnstein)也因为他在脑波和脑功能定位方面的研究而蜚声国际。这项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由厄兰?柴德尔(EranZaidel)和其他人继续进行。
&&& 总的来说,斯佩里和奥恩斯坦发现,大脑的两个半球分别管理着不同类型的精神活动。这两个大脑半球,或两个皮层,是由极其复杂的神经纤维网络(胼胝体)连接起来的。
&&& 走进你的大脑HowtoUnleashthePowerofYourMind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大多数人的左脑处理逻辑、词语、表单、数字、线性和分析等所谓的“学术”活动。当左脑进行这些活动时,右脑更多地处于“阿尔法波”状态,或者说休息状态,随时准备协助左脑。右脑主要处理节奏、想象、色彩、幻想、空间感、完整倾向(整体观念)和维度。
&&& 后来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受到鼓励去开发他们以前认为很弱的思维领域时,这种开发不但没有削弱其他领域,反而好像产生了一种协同效应,使所有领域的智力水平都随之提高了。 &然而,乍看起来,历史好像要否定这些发现,因为大多数“杰出头脑”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爱因斯坦和其他伟大科学家的“左脑”都好像特别发达,而毕加索、塞尚和其他伟大的画家及作曲家都好像是右脑特别发达。然而,更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实:爱因斯坦在上学的时候,法语考试不及格,但他在小提琴、绘画、帆船驾驶和想象游戏等方面表现非常突出。
&&& 爱因斯坦把自己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归功于他的那些想象游戏。有一年夏天,他在一个小山上做起了白日梦,想象自己骑着太阳的光束直奔宇宙遥远的极端而去,但当发现自己很“不合逻辑”地返回到太阳的表面时,他意识到,宇宙一定是弯曲的,而且认为,他之前“合乎逻辑”的训练是不完善的。他围绕这个梦境写出了许多数字、方程式和词语,于是就产生了相对论――左脑和右脑共同发挥作用的产物。
&&& 与其相似,伟大的艺术家们都更像是拥有“全脑”的人。他们日记本上记录的不是醉醺醺的酒会,也不是随便涂上一层颜料就能创造出杰作,而我们发现的是类似下面的条目:早上六点钟起床。开始了最新系列的六号作品创作的第十七天。把四份橙色与两份黄色混合起来,然后涂在画布的左上角,使其与右下角的螺旋结构形成视觉对照,从而在观察者的眼中产生预期的调和。这些生动的例子说明,左脑参与了大量我们一般认为是右脑所做的事情。
&&& 斯佩里和奥恩斯坦的研究结果,以及越来越多有关全面发展的实验数据和令人信服的历史事实表明许多“杰出头脑”的确是使用他们的两个半脑工作的。除此之外,在过去的一千年间,有一个人绝妙地证明了两个半脑协同发展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成就,那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
&&& 2.3另一个达?芬奇密码
&&& 在达?芬奇的时代,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在下列每一个领域当中都是最有成就的人:艺术、雕刻、生理学、普通科学、建筑、机械学、解剖学、物理学、发明、天文学、地质学、工程学及航空学。在欧洲的宫廷,随便扔给他一把弦乐器,他就可以即兴作曲、演奏,并且自然而优雅地演唱。
&&& 他并没有把这些不同领域的潜能分开来,反而把它们合并到一起使用。他的科学笔记里满是三维的草图和图像。同样令人感兴趣的是,他的画作最终常常看起来像是建筑草图,包含有直线、拐角、曲线和数字,融合了数学、逻辑和精密测量等元素。
&&& 如此看来,当我们说自己某些方面行、某些方面不行时,我们实际是指已经很成功地开发出来的潜力和尚未被开发出来、仍然处在蛰伏状态的潜力。如果能适当地培育一下蛰伏状态下的潜力,它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 图2.1显示了两个大脑半球各自所主要负责处理的进程。 有关左脑和右脑功能上的一些发现,更多地支持了我们在记忆方法、笔记、人际沟通及高级思维导图方面所要做的工作,因为它们都需要两个大脑半球的协同工作。
&&& 2.4大脑的“超高速公路”
&&& 你的大脑里至少有1万亿个神经原或神经细胞(参见图2.2)――这大约相当于银河系星球的数量!如果考虑到每个神经原都以多种方式与1万~10万个其他神经原互动的话,这个数字就更令人震惊了。
&&& 神经原是专门传输电信号的神经细胞。神经原不是独立工作的,而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回路,从而向身体的各个区域都传输感觉信号和运动信号。
&&& 神经原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许多树突。树突的作用是接收信息和与其他神经原联络,从而传输电脉冲。轴突是延伸自细胞体的纤维状突起。轴突表面覆盖着一层髓磷脂。轴突负责把信号从一个神经原传送到其他神经原。许多神经原都有许多树突和一个轴突。
&&& 神经原利用自己高度专业的结构传送和接收信号。每个神经原都从成千上万个其他神经原接收信息,也向成千上万个其他神经原发送信息。神经传递使得信息从一个神经原传向另一个神经原。这一间接的过程发生在神经末梢和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之间的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为“突触间隙”或突触。两个神经原之间的连接被称为“突触连接”。
&&& 查看原图
&&& 图2.1左脑和右脑负责处理进程的思维导图
&& 查看原图
&&& 图2.2人类的大脑
&2.5突触连接:脑力事件
&&& 这一切与学习、思考和记忆有什么关系呢?人类早已证明,与具体数据有联系的突触连接的数量决定着数据记忆的质量。也就是说,记忆事情时同时发生的连接越多,之后回忆起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 每当你有一个想法时,沿着携带此想法的通道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被降低。这就像在森林里清理出一条道路。第一次会非常艰辛,因为你需要在茂密的矮树丛中开辟出自己的道路。有了这一次的清理,第二次你再走这条路时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你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次数越多,阻力就会越少。重复多次之后,你将会有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不再需要你做什么清理的工作。大脑中发生的事情与此类似:一个想法的模式被重复得越多,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少。另外,重复本身也会增加重复的可能性――这一点也很重要。换句话说,一个“脑力事件”发生的次数越多,它就越有可能再次发生。
&&& 2.6大脑“灰质细胞”之间的联系
&&& 1973年,我撰写《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的初版时,有人估计说,脑细胞的排列数可能多达1后面接800个零。为了体会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拿它与有关宇宙的一项数学事实相比:宇宙中最小的东西是原子(参见图2.3)。
&&& 查看原图
&&& 图2.3原子――已知的最小实体之一。你的指尖就有数十亿个原子,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是10后面接100个零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东西就是宇宙(参见图2.4)。
& 已知宇宙里的原子数量可想而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10后面接100个零(参见图2.5)。而一个大脑里面可能产生的思想图谱的数量却使这个数字相形见绌了(参见图2.6)。
&&& 查看原图
&&& 图2.4已知宇宙惊人的体积,每个星球都比前一个星球大10亿倍(1,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图2.5已知宇宙里的原子数量――人类所知最大物体中所包含的最小颗粒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图2.620世纪60年代末,有人计算出,大脑的1万亿个神经细胞所能形成的不同模式的数量为1
&&& 后面接800个零。但最近的估计显示,连这个数字也太小了《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第一版发表后不久,莫斯科大学的皮奥特尔?阿诺欣(PyotrAnokhin)博士终其一生的最后几年专门研究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他声称1后面接800个零这个数字是大大的低估。他所计算出来的新数字是相当保守的,因为我们目前的测量仪器与大脑难以估量的精密度比较起来实在是太笨重了。他所提出的数字不是1后面接800个零。阿诺欣博士说:大脑能够生成模式的能力或者“自由的程度”是如此之大,如果按照正常的书写字体的大小来写出这一排数字,其长度将达到1050万公里!有了这么多的可能性,大脑就成了一个键盘,成千上万首乐曲――行动或智力行为――都可以被演奏出来。现在还没有,也从来没有一个几乎用尽了大脑能力的人。我们认为大脑的能力是无限的。《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一书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帮助你在大脑这个能力无限的键盘上演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 2.7感知模型:眼睛,大脑,相机
&&& 我们首先考虑一下“眼睛/大脑/相机”这个体系。就在60年前,相机为我们的感知和大脑成像提供了一个模型――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感光板相当于人的大脑。这种看法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论据很不充分。通过做下面的练习,你就可以验证这种看法的不足之处。
&&& 按照一般人日常做白日梦的样子,闭上眼睛,想象你最喜欢的物体。清楚地把它的形象记在你的内心之后,再做下面的活动:
&&& 在面前转动它;
&&& 从顶端看它;
&&& 从底端看它;
&&& 改变它的颜色,至少改变3次; 把它移开,就好像在很远处看它一样;
&&& 再把它移回来;
&&& 把它变得极大;
&&& 把它变得极小;
&&& 完全改变它的形状;
&&& 让它消失;
&&& 再把它拿出来。
&&& 你应该能够轻松完成这些活动。但是,相机的零件却完全无法做到这点(参见图2.7)。
&&& 查看原图
&&& 图2.7跟人类早先的想法不一样,大脑工作的方式比相机要复杂得多
2.8大脑的全息摄影模型
&&& 近来,更为精准的技术的发展,有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得多的模拟大脑工作方式的模型――全息摄影。
&&& 全息摄影是将一束非常集中的光束或者激光束分裂成两部分。光束的一半对准感光板,另一半从图像上折回来后再朝向另一半光束。特殊的全息感光板可记录两束光相遇时光线撒在里面的数百万个片段。将激光束调出一个特别的角度来,再把感光板调到对准激光束的位置,原来的图像就重新显示出来了。令人惊奇的是,重现出来的图像并不是在感光板上所显示出的一张平面图像,而是一个悬在空中的具有三维效果、影像重叠的物体。从上面、下面或者侧面看这个物体,其效果与真实物体从各个角度看上去一模一样(参见图2.8)。
&&& 查看原图
&&& 图2.8全息摄影是一个比相机更适合反映大脑复杂工作方式的模型更令人吃惊的是,如果将原来的全息感光板转过90o,可以有多达90个的图像在同一块感光板上记录下来,而且图像之间互不干扰。
&&& 这项新技术更为超凡的特点在于,当感光板被取下来,再用一把锤子把它敲成碎块时,每一块碎片上都能在对准特别调好位置的激光束时显现出一个完整的三维且重叠的影像。
&&& 全息摄影因而也就成了比相机更为合理的模拟大脑工作方式的模型。它还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身上有着一个多么复杂、精巧的器官。
&&& 可是,就连这样极度精密的技术,都远远比不上大脑的特殊能力。全息摄影当然更靠近人类想象力的三维本质,可是,跟大脑比较起来,它的存储能力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大脑可以随意地在任何瞬间调用成百上千的图像资料。况且全息摄影还是静态的,它不能按指令执行任务,如上节所列出的那些活动,虽然它们牵涉到复杂得无法想象的机械原理,可大脑做起来却不费吹灰之力。就算全息摄影能够做到这些,它也不能够像大脑那样看见自己――而我们只要闭上眼睛就能完成这一任务!
&&& 智商与天生聪慧
&&& 基于语言和数学推理的传统的智商测验大约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传统的智商测验是由法国的理论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Binet)在19世纪末所设计的。他所提出来的智力量表,最初是为确定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而设计的。支持传统智商测验的人认为,这种测验可以测量我们的“绝对”智力。然而,智商分数很容易受到哪怕是一丁点的诱导而发生重大改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证据表明,这种测验不能测量出我们的“绝对”智力。
&&& 首先,“伯克利创造力研究”显示,一位智商分数高的人,不一定就思想独立、行为独立、具有幽默感或者能够欣赏幽默、具有审美能力、通情达理、能客观看待问题、能够欣赏复杂而新颖的事物、富有创造力、表达流利、灵活且精明强干。
&&& 其次,那些认为智商测验可以测量人类全部能力的人,没有考虑到这种测试所应涉及的三个主要方面:(1)被测试的大脑;(2)测试本身;(3)测试结果。很不幸,提倡智商检测的人对于测试和结果太过专注了,却忽视了被测试大脑的真正本质。
&&&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测验并没有测试一个人全部的基本能力。传统的智商测验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当他们对没有经过培训和开发的人类行为进行测试时,他们认为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是衡量智力的真正标志。他们的断言,就像一个测量员臆断过去东方女人裹着的小脚的大小一样。这些女人的脚在出生后不久就被裹脚布缠起来,直到她们几乎完全发育成熟。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阻止脚的生长,以弄出“三寸金莲”来。
&&& 然而,正如这些测量员做过的事情一样,认为“三寸金莲”反映的是自然状态下完全发育的脚的大小,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同样,认为标准的智力测验可以测量大脑的自然能力,也一样是荒诞的。我们的大脑,就跟那些女人的脚一样,由于错误判断和训练不当的原因而受到了“束缚”,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
&&& 智商与天生聪慧HowtoUnleashthePowerofYourMind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然而,有趣的一点是,智商测验最初开发的目的并非像人们经常想象的那样,是用于“压迫大众”的一种方法。相反,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评论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几乎毫无例外都来自上层社会。他认为这不公平,因而设计了第一个智商测验,以便让智力正常发育的每个孩子都能有资格继续接受教育。正是由于他所设计的这些测试,那些本来有可能被剥夺高等教育权利的孩子,获取了很多就学的机会。 我们可以把智商测验看成游戏,或者在几个专门的领域里,作为目前智力发展程度的“标记”。这样的话,它们既可以用来评估这些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作为一个智力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善和开发,从而使智商适当地得到提高。
&&& 3.1多层面的思维――多元智力
&&& 虽然语言、数学运算和空间推理能力测试对于衡量总体智力很重要,但是它们没有阐释智力行为的其他方面,例如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及一般知识技能。我们从下面这个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 成功案例:什么是聪明?东尼和巴利的故事
&&& 故事发生在我7岁的时候。当时,我正在肯特郡惠茨特布尔的一个海边渔村上小学一年级。
&&& 巴利是我那时最要好的朋友。我们那时的主要兴趣就是大自然――学习、采集、养护各种各样的生物。我们的家就像小动物园!
&&& 放学后,我和巴利就冲向田野、堤坝、树林,去追寻我们的兴趣。
&&& 巴利对大自然非常敏感。通过蝴蝶或鸟类飞向地平线的飞行方式,他能辨别出是哪种蝴蝶或哪种鸟。他能够滔滔不绝地说出很多种类,而我只会说“……嗯……菜粉蝶……麻雀……”,到那时,它们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 学年一开始,老师说我们要被分到不同的班级――1a、1b、1c、1d,并且告诉我们无论分到哪一班都没有什么差别。而我们立即就意识到,1a班是“聪明的学生”,而1d班是“笨学生”。
&&& 我被分在了1a班,而我的好朋友巴利被分在了1d班。我们没有过多地谈论或想这件事――事情通常都是这样。
&&& 在1a班,我们又被进行了细分。根据最新的测验结果,依据最新的排名情况,我们必须站起来,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调整我们的座位。得分最高者坐到最后一排最右边的座位,得分第二高者紧挨着他坐,呈蛇形向前排列,得分最低者坐到最前一排最右边的位置。
&&& 小东尼?博赞坐在什么地方呢? &从来没有坐过第一个座位,也从来没有坐过第二个座位。那两个座位从来都是“预留”给马默里(Mummery)和艾普斯(Epps)或艾普斯和马默里的!我始终在其后的某个位置。
&&& 一天,我们1a班的老师问了一些非常无聊的问题,例如:“你能说出生长在英国河流里的两种鱼吗?”(总共有100多种);“昆虫与蜘蛛有什么不同?”(有15处不同);“蝴蝶与蛾有什么不同?”(也有15处不同)。
&&& 若干天之后,鳕鱼老师非常自豪地向全班同学宣布说:“有人在测验中得了100分!”我们每个人都看着马默里和艾普斯,看看他们谁又得了100分。
&&& 令我们吃惊的是,他喊出了“博赞”!我很震惊,因为我知道他弄错了――在每次测验中,我都知道,我要么是回答不出某些问题,要么就是肯定写错至少一个答案。我不可能全部回答正确。
&&& 我们不得不照常换座位,而且我在人生的第一次坐到了最后一排最右边的位置,等待被揭发!然而,我第一次很愉悦地看到了马默里和艾普斯的真正形象!
&&& 鳕鱼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令我惊讶的是,发给我的试卷上写着“100”、“满分”、“做得好,孩子,加油”,还有,在试卷的顶端用我的笔迹写着我的名字。
&&& 我浏览了一下试卷,很快就意识到,这些答案是我随便写下来的,为的是回答鳕鱼老师之前问我们的那些无聊的问题。我当时的反应是,“那不是测试――我本可以说出50种不同的鱼类、昆虫和蜘蛛的15个不同之处,以及蝴蝶和蛾的15个不同之处!”我立刻被搞糊涂了。
&&& 我逐渐明白了过来,那是一次测试,而且也弄明白了,马默里和艾普斯之所以在以前的测试中能得高分,是因为他们熟知自己的科目,就像我了解大自然一样。
&&& 于是我得了第一名!感觉真好……
&&& 这一成就感和幸福感仅仅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但我认识到有什么东西将转变我的思维模式和改变我的生活。这一认识是什么呢?
&&& 在全年级的100多个学生中,在1d班的最前一排,坐在蛇形座位末端的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巴利。谁对大自然更了解――小东尼还是小巴利?
&&& 当然是小巴利。
&&& 要说优秀,巴利应该坐在1a班我的右边半英里远的地方――他比我更了解大自然的美和多样性。
&&& 这一认识让我非常震惊,因为我现在有绝对的证据表明,我所处的体制(英国教育体制)没有准确地区分“智力”。在这个例子中,最好的却被判定为最差的。我的“第一名”是以我更聪明的“笨”朋友为代价而取得的,这一事实使我感到更加痛苦。
&&& 从那一刻起,小东尼?博赞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少年!我总是在问,“谁说谁是聪明的?”“谁说谁是不聪明的?”“谁有权利说谁聪明、谁不聪明?”“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力?” 我的余生一直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的智力观念开始了改变,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还有许多其他种智力存在。
&&& 我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一起认识到了那些不同的智力,而且还知道,如果适当地开发这些智力,它们将与其他种智力协同工作。针对传统的标准智商模式,我最先研究和提出了一种新的智力模式。
&&& 多元智力包括创造智力、个人智力、社会智力、精神智力、身体智力、感官智力,还有“传统”的数学智力、空间智力和语言智力。对于多元智力的图解,请参见图3.1。
&&& 每种智力都可能有其支持者。例如霍华德?加德纳就认为社会智力最重要,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它与人类的成功联系最为紧密。然而,汉斯?艾森克(HansEysenck)认为标准的智商最重要。列奥纳多?达?芬奇(虽然他没有把它们称为“智力”)说,最重要的是发展你的感官能力――也就是你的感官智力。
&&& 查看原图
&&& 图3.1多元智力思维导图多元智力的观念符合我们揭示的大脑的工作方式和大脑皮层的能力(参见第1章)。我们在这里有必要说明,这些智力都与肌肉类似,可以培养和训练;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每种智力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这些智力包括:
&&& 语言:培养“词汇能力”和摆弄字词无限组合的能力。
&&& 数学:培养“数字能力”和摆弄无限的数字世界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 空间:处理三维空间的能力和协调三维空间内物体的能力。
&&& 这三种智力构成了传统智商测试的大部分。但是,要提高你的脑力,你还需要确保培养下列同样重要的智力:
&&& 个人:自我意识及其爱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好的教练。
&&& 社会:在大小集体中获得成功的能力,以及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
&&& 身体:总体的“卫生健康”,以及肌肉的力量、身体的灵活性和心血管的健康。
&&& 感官:发挥各种感官的终极能力和潜力――就像列奥纳多?达?芬奇所请求我们做的那样。
&&& 创造:调动全部大脑皮层进行思考的能力,思考得丰富、新颖、富有想象力、灵活、迅速和有关联。
&&& 伦理/精神:热爱其他生物和环境、慈善、理解、顾全大局、积极、慷慨。
&&& 设想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接受教育,开发自身的这些巨大的资源。这是教育家和哲学家数千年以来的梦想。
&&& 在21世纪之初,在智能时代到来之时,我们终于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了!
&&& 3.2婴儿――完美的模型
&&& 其中一个最能证明大脑完美性的例子,就是婴儿大脑的功能和发育过程。他们远非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些“无用或无能的小东西”,而是具有超凡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智力非常发达的人――即使是在其早期阶段,就已经超过了最为复杂的计算机。 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几乎所有的婴儿在两岁的时候就学会说话了,还有的更早些。因为人人如此,人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如果对这个过程仔细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它是非常复杂的。
&&& 试着听某人说话,假装你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语言,对他所讲的内容也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你能理解谈论的话题吗?显然,完成这个任务不仅很困难,而且由于声音彼此交错,词语之间的分别很难辨清。然而,每个学会了说话的婴儿不仅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还设法区分明白了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没有意义的。当他听到像“宝噢噢噢噢噢噢波意巴噢呵呵呵西依依依依,可呃呃小小宝宝宝!”这些声音时,我们真不知道婴儿们到底是怎样想办法搞清楚我们是在说什么的!
&&& 小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习和理解韵律、数学、音乐、物理、语言学、空间关系、记忆力、整合、创造力、逻辑推理和思维,这些都是大脑左右皮层从一开始就具备的功能。
&&& 是你教会了自己说话和阅读,可你仍然还在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显然不合理,因为当你本身就是反方证据的时候,你是很难辩驳的。
&&& 3.3大脑受到了什么样的限制
&&& 尽管有很多实实在在的证据,但很多人对大脑的潜力仍持怀疑态度。他们以大多数人的表现不佳作为反面证据。为了驳斥这种观点,我们给社会各界人士发了一份问卷,用以确定为何大脑这一神奇的器官未能得到充分使用。以下是问卷中的问题,每个问题的下面给出了95%以上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你可以边读边大声问自己这些问题。
&&& 现在,你应该清楚如何驳斥反对意见了吧:我们的表现与我们甚至最小的潜力不相符的原因就是,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内在潜力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如何去充分利用了。为什么外在表现与内在潜力不符:调查问卷
&&& 1在学校,你学过关于大脑的知识,并知道怎样运用大脑来帮助你学习、记忆和思考吗?
&&& 没有。
&&& 2你学习过记忆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吗?
&&& 没有。
&&& 3你学过特别的或高级的记忆技巧吗?
&&& 没有。
&&& 4你知道学习时眼睛的作用及如何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自己吗?
&&& 不知道。 & 5你知道很多学习技巧,并且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到不同的学科中去吗?
&&& 不知道。
&&& 6你知道注意力的性质及必要时如何保持注意力吗?
&&& 不知道。
&&& 7你知道什么是动机,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你能力的发挥的吗?你知道如何利用它来帮助自己吗?
&&& 不知道。
&&& 8你知道什么是关键词、关键概念以及它们与做笔记和想象的关系吗?
&&& 不知道。
&&& 9你知道什么是思维吗?
&&& 不知道。
&&& 10你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吗?
&&& 不知道。
&&& 3.4“只是普通人!”
&&& 在过去35年里,我在50多个国家所做的一个实验就是让人们想象他们处于下述情景。
&&& 他们已经“完成”了一项任务,其结果非常糟糕,完全是场灾难。他们为了逃避责任,为失败找了种种借口:“某某信息没有及时传真给我”、“在工程最关键的时刻,我却不得不去看病”、“这全是他们的错,要是公司的通信系统好点的话,就不会出这种事”、“老板不让我按我的想法去做”等。
&&& 接下来,让他们想象,尽管他们的借口冠冕堂皇,但他们最终还是“难脱干系”,并且必须承认整个灾难确实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 最后,要求他们完成人们在“悔过书”中常用的句子:“好了,好了,这是我的错。但你指望什么,因为我……”
&&& 在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做上述实验时发现,人们完成上个句子的共同的答案是:“只是普通人!” & 尽管听起来有些滑稽,但却反映了一个普遍并被严重误导的神话:人类本身就有不足之处,因此,这场灾难的责任应归结于人类本身的“缺陷”。
&&& 为了从上述的假想中得出另一个观点,请考虑下面一些相反的情景。
&&& 你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人们开始说你是“杰出的、优秀的、令人吃惊的一个天才或明星”,称你的工作是“令人震惊的、最棒的、难以置信的、无与伦比的”。在一段时间内,你会很谦虚,但最后你也会认为你是优秀的。
&&& 你见过几次你自己或他人站出来大声宣布:“是的,我是天才,我是明星!我做的工作确实是令人感到震惊的――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只是普通人!”
&&& 大概没有人会这样说……
&&& 这第二种情景可能更自然、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及其工作的状况。作为人类的一员,就像第1章所描述的,你实际上是非常杰出的,并且在许多方面来说应该是奇迹的创造者。我们“犯错误”和“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只是普通人”,而是因为我们仍处在进化过程中的极早期的阶段,正朝着了解我们人人拥有的、令人惊叹的“生物计算机”迈出了孩子学步般的试验性的第一步。在全世界范围的教育系统内,人们之所以几乎没有花时间去学习如何学习,是因为我们对这台生物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规则一无所知。
&&& 用一个现代计算机的比喻来说,我们对控制大脑这个硬件的软件知之甚少。
&&&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你的“大脑使用说明书”中,你将了解大脑回忆和学习的方式、内容、原因和时间,以及如何利用记忆术(记忆的技巧)将自己的记忆能力翻倍,并释放自己真正的创造力。
&&& 如果应用这些[记忆]原则……你就能够同时横跨知识的世界和记忆的世界,让自己具备一些优势――这是我发现这种培训和应用所给予我的优势:更大的自信,越来越熟悉我的想象力,逐渐改善的创造力,大大提高的感知能力,还有更高的智商!
&&&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八连冠得主
&&& 多米尼克?奥布赖恩 && 第二部分
&&& 驾驭你的脑力
&&& 你记忆事件和数字的能力如何?面对考试的压力,你担心自己回忆信息的能力吗?本书的这一部分将让你深入了解如何记忆信息和回忆信息。简便易用的记忆术(记忆的技巧)和练习将帮助你记得更多、回忆得更快、更好和更富有创意地思考。
&&& 4、改善你学习信息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 本章介绍和测试你在学习期间和学习完成后与生俱来记忆信息的能力。
&&& 4.1学习期间和学习后的回忆
&&& 记忆和学习最鲜为人知或理解的一个方面,就是学习期间和学习之后的回忆――在学习期间你所能记住的信息和学习结束后你所能回忆起来的信息。事实上,从本章接下来的测试练习和对这些测试的讨论中你可以看出,了解你的“理解”和“误解”对于装备你神奇的记忆能力至关重要。你还将看出,“记忆”和“理解”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你有可能完全理解测试的内容,但你有可能回忆不起来甚至其中一半的内容。
&&& 不要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记忆力将衰退。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也不要认为,在回忆信息很困难的时候,你就永远不能够长久地记住任何事情了。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没有给自己时间停顿下来去思考,以及你回忆的方法不得当。
&&& 尽管你回忆信息的过程可能不像你所喜欢的那样有效,但你的记忆力事实上是非常有效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完善从大脑中提取信息的方法。首先请完成下面的一个简单的练习。
&&& 学习期间的回忆
&&& 下面是一组单词。按照顺序快速地将表中所列的每个单词阅读一遍。阅读这个完整的单词表,一个单词接一个单词阅读。为了保证客观,请用一张小卡片遮盖住读过的单词。除非你拥有大师级的记忆力,否则你是不可能将这些单词全部记住的,所以只是尽可能多地去记。开始吧!
&&& Houserope
&&& Floorwatch
&&& WallShakespeare
&&& Glassring
&&& Roofand
&&& Treeof
&&& Skythe
&&& Roadtable
&&& Thepen
&&& Offlower
&&& Andpain
&&& And 现在,请遮盖住本页,看下一页的“反馈和问题”。对于问题1,请尽量写出你能记住的单词。然后回答问题2~6。
&&& 反馈和问题
&&& 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要参照前面的单词表。
&&& 1按顺序尽量写出你能记住的单词。
&&& 2在第一次出错之前,你记住了单词表中开始部分的多少个单词?
&&& 3你能记起表中哪些单词出现了不止一次吗?如果能,请写下它们。
&&& 4在单词表的最后5个单词中,你记住了多少个?
&&& 5你记得表中明显不同于其他词语的单词吗?
&&& 6在这张表的中间,有些单词在你回答前面的提问时从未提到过,你能记住多少个这样的单词?
&&& 学习期间的回忆
&&& 在下图上画一条线,用它代表你认为你在学习期间所能回忆起来的量。图中左垂线表示学习起点,右垂线表示学习终点;底部的直线代表没有回忆(即全部忘记);顶部的直线代表完美的回忆。图4.1a~图4.1c是3个人做的例子,分别代表他们在学习期间感觉到自己可回忆的量。这些图都是从75%开始的,因为他们认为即使是最完美的学习过程也不可能产生100%的完美理解或回忆。
&&& 当然,也有许多其他的情况,所以,当你看完这些图形之后,请根据你认为的自己的记忆情况,完成下图。 & 查看原图
&&& 查看原图
&&& 图4.1aA认为自己在学习期间回忆保持恒定
&&& 图4.1bB认为自己学习开始时记得多,结束时记得少
&&& 图4.1cC认为自己学习开始时记得少,结束时记得多
&4.1.1学习期间回忆练习反馈
&&& 在这个练习中,几乎每个人都回忆了相同的信息:
&&& 单词表开始部分的1~7个单词;
&&& 单词表结尾部分的1~2个单词;
&&& 大部分多次出现的单词(the,of);
&&& 突出的单词或短语(Shakespeare);
&&& 表中间的单词回忆起来的相对较少(如果回忆起来的话)。
&&&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一结果表明,记忆与理解的工作方式不同:虽然你理解所有的单词,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全部记住。
&&& 我们回忆信息的能力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与“中间的事物”相比,我们最有可能记住“最前面的事物”(首因效应)和“最后面的事物”(近因效应)。因此,我们能够更多地回忆起来的信息来自学习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部分,而不是中间部分(参见图4.2中的曲线,它开始时很高,在3个高峰之前趋于下降,在结束之前再次提升)。就这个单词回忆测试而言,单词house和dog分别出现在开始和结束部分。
&&& 对于存在某种联系或关联的事物,运用韵律、重复或其他与我们的感觉相关的东西(参见图4.2中的A、B、C点),我们就能学习得更多。就这个单词回忆测试而言,重复的单词有the、of、and;有关联的单词有tree和flower,或者house和roof。
&&& 当事物很突出或独特时,我们也会学习得更多。Shakespeare这个名字从其他单词中突显了出来,激发了我们的想象。这叫做冯?雷斯托夫效应(VonRestorffEffect,参见图4.2中的O点)。
&&& 查看原图
&&& 图4.2学习期间的回忆。这个示意图表明,我们回忆得较多的信息位于学习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
&&& 对于存在某种联系或关联的事物(A、B、C),以及突出的或独特的事物(O),我们回忆得也较多图4.3是根据测试得分绘成的一种模式,它非常清楚地显示出:记忆和理解并不随时间的推移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运作――所有的单词都可以理解,但只有部分单词可以回忆起来。记忆和理解之间不同的工作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许多人在数小时的学习与理解之后,发现他们并没有记住多少东西。原因是大脑如果得不到短暂的休息,回忆就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差(参见图4.3)。
&&& 查看原图
&&& 图4.3回忆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差,直到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为止因而,练习2所要求绘制的图形要比图4.1a~图4.1c更复杂些。根据练习1的平均得分绘制出的图形与图4.2差不多。
&从图4.2可以清楚地看出,一般说来,在理解能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 我们有可能在学习期间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比中间阶段记住的内容多;
&&& 我们有可能更容易回忆起那些通过重复、感觉和韵律而相互关联的事物;
&&& 我们有可能更容易回忆起那些突出或独特的事物(发现这一特征的心理学家名叫冯?雷斯托夫,因而这种记忆现象也被称为“冯?雷斯托夫效应”);
&&& 对于学习的中间阶段的内容,我们有可能记住得相当少。
&&& 要想把记忆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需要找到记忆与理解最协同的工作点。在正常的工作或学习中,这一点出现在20~50分钟之间的一个时间段。时间太短,大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领会材料的节奏与组织。时间太长,记忆量会出现持续下降(参见图4.4)。
&&& 所以,如果听讲座、看书或利用电子媒体学习时间达到两个小时,中间最好安排几次短暂的休息。这样的话,回忆曲线就可以保持高位,从而防止其在学习的稍后几个阶段出现跌落。每隔半个小时做短暂的休息,将使回忆出现8个相对的高点,以及高点中间的4个微幅的下降点。但这4个下降点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及两个小时期间一直不休息时回忆下降的幅度大(参见图4.4)。
&&& 查看原图
&&& 图4.4学习期间安排休息和不安排休息的情况下的回忆曲线图。20~50分钟的学习间隔最能产生
&&& 回忆与理解的协调关系此外,学习期间的短暂休息也是有益的放松点。它可以使集中注意力学习时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以放松。
&4.1.2短暂的休息很重要
&&& 因此,在合理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短暂的休息是学习和记忆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学习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短暂的休息――例如每隔20~50分钟,你会发现准确地回忆信息变得较为轻松。因为,短暂的休息可以使你的大脑有时间吸收已经学习到的信息。重要的是,短暂的休息会立即产生另一个“近因”高位点,而且在休息结束之时,会产生另一个“首因”高位点。图4.4显示了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内3种不同的回忆模式。
&&& 顶端的曲线有4个短暂的间歇。升起的顶峰表示回忆水平最高的时刻。在这条曲线上,回忆的高位点比其他任何一条曲线上的高位点都多,因为它有4个“起点和终点”。回忆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 中间的一条线显示了连续学习两个小时而没有休息的情况下的回忆曲线。起点与终点是回忆的最高水平,但整体的记忆保持在75%以下。
&&& 底端的一条线显示的是学习超过两个小时而没有休息的情况下的回忆曲线。很明显,这种方法的效率很低,因为回忆曲线是在一直下降的,基本上是在50%之下。
&&&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教训,即如果不休息的话,你的回忆量是逐渐下降的。
&&& 在合理的时间间隔内休息的次数越多,起点和终点就越多,大脑也就能够记忆得越好。
&&& 短暂的休息对于放松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集中注意力学习时高度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以放松。
&&& 学习后的回忆
&&& 下面的空白图是用来记录你的记忆在学习完成后的变化情况的。左边的垂线表示学习终点;右边没有垂线,是因为我们假定“之后”可能是几年以后的事了;底端的直线表示没有回忆起任何东西;顶端的直线表示完美的回忆。 && 查看原图
&&& 如同练习2一样,这里也有许多其他的情况,所以请根据最能反映你学习后的回忆情况,完成此图。为了这个练习的目的,你可以假定在你学习结束后什么也没有发生,以便提醒自己所学习到的信息。
&&& 4.1.3学习后回忆练习反馈
&&& 在练习3中,我们要求你完成一张曲线图,用于反映在学习完成后你的回忆情况。图4.5a~图4.5c所示的范例,是许多人在做这一练习时所给出的答案,但是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答案。
&&& 图4.5aA认为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忘记了一切
&&& 图4.5bB认为他在短时间内还能保持恒定的回忆,但是随后这种回忆就陡然降低了
&&& 图4.5cC认为他的记忆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随后缓缓下降,最后在某一点上趋于平稳除了以上的情况之外,还可能有其他种情况:几乎立即降低至零的直线;也可能有一些更加快速下降的方式――有的下降至零,有的始终保持在零上某一较低的水平;还有可能出现缓慢下降的情况,而且其中有的会下降至零,有的不会;还有可能出现一些其他不同程度的时而上升和下降变化(参见图4.6)。
&&& 查看原图
&&& 图4.6人们根据自己在学习1小时之后的回忆情况而提供的不同回答。蓝色线条是人们最常认为的回忆
&&& 下降曲线。红色线条是通过心理学研究所测定的实际模式,注意在陡然下降之前的上升令人吃惊的事实是,先前所给出的图例和以上所做出的估计都是不正确的。它们都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实:学习后的回忆量最初是上升的,之后才是下降的,再后是一条逐渐下降、以水平线结尾的凹形曲线(参见图4.7)。
&&& 图4.7人们在学习后回忆量会有短暂的上升,随后会陡然下降(80%的细节会在24小时之内被遗忘)一旦意识到短暂的上升确实会发生,其原因就不难理解了。在学习结束的瞬间,大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整合刚刚吸收的新信息,尤其是结尾部分的内容。它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把新材料之内的一切关联牢固地连接起来,即使之“沉淀”。
&&& 小幅度的上升之后会出现陡然的下降――在学习1小时之后的24小时之内,至少有80%的细节会被遗忘。必须防止出现这样急剧的下降。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复习来避免这样的下降。
&&& 4.2记忆――复习的技巧和理论
&&& 如果合理安排复习,就能改变图4.7所示的情况,即保持在学习结束后回忆量很快到达的高位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安排有计划的复习,而且每次复习必须安排在回忆刚开始下降之前。
&&& 例如,第一次复习应该在学习1小时之后的10分钟开始,复习时间以5分钟为宜。这样可使记忆在高位点保持1天左右,然后应该进行第二次复习,时间为2~4分钟。此后,记忆将保持一周左右,然后在一个月之后再次复习约2分钟。经过这最后一次复习,此项知识将被转为长期记忆。这就类似于熟悉了一个人的电话号码之后,只要偶尔注意一下即可保持记忆(参见图4.8)。
&&& 查看原图
&如果已做过笔记,那么第一次复习应该是一个对笔记的全面修订过程,这就意味着要废弃原来的笔记,取而代之以修订的最终版本。
&&& 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复习则应采用下列方式:不看整理过的笔记,用一张纸概括地记下所能回忆的一切,或把它制作成思维导图;然后将其与最终版的笔记对照,进行修改和补充。笔记和概括都应做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这在第三部分有详细讲解)。
&&& 学习后回忆――重复的价值
&&& 新信息首先被储存在短期记忆中。要把信息转变为长期记忆,你需要不断演练。
&&& 一般来说,信息至少需要重复5次才能转化为永远的长期记忆。因此,你需要运用一种或多种记忆技巧定期复习你所学过的东西。
&&& 这一规律可以被浓缩为下面的一个公式(箭头代表“转化”):短期记忆→长期记忆=5次重复这一公式的含义是“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需要5次重复”。
&&& 关于这5次复习和重复你所学习过的内容,我的建议是:
&&& 1、学习结束之后立即复习一次。
&&& 2、1天之后再复习一次。
&&& 3、1周之后再复习一次。
&&& 4、1个月之后再复习一次。
&&& 5、3~6个月之后再复习一次。
&&& 每次复习和回忆之时,你不仅是在重访学过的信息,而且还是在增加你的知识。在长期记忆中,你的创造性想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你对学过的知识复习得越多,你就会越多地把它与你已经记住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
&&& 我们学得越多,我们记得就越多。我们记得越多,我们学得就越多。 & 复习与不复习的差别
&&& 合理复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作用于学习、思维和记忆等各方面的累积效应。如果不复习,你就是在不断地浪费自己对学习任务所付出的努力,而且会将自己置于严重不利的处境。
&&& 每次接触新的学习情景之时,你对旧知识的回忆将会处于一个低谷,应该自动产生的联系也会消失。这样,你对新材料的理解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而且理解的效率和速度也必然会降低。这种消极的过程会不断反复,造成你精神逐渐低迷,最终对能学好的东西也失去了信心。只要一学新东西就会忘记,一接触新东西心理上就会感到压抑。结果是很多人在完成了正式的考试之后,就很少甚至根本不再碰书本。
&&& 不复习对一般的记忆同样有害。如果每条新信息都被忽略,那么它将不被有意识地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不能形成新的记忆连接。由于记忆是一个以连接和联想为基础的过程,因而“记忆库”中的东西越少,其接纳和连接新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小。
&&& 相反,复习的好处是无穷的。你对现有知识体系掌握得越多,你能吸收和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在学习时你能控制的知识数量不断增加,使你能更易于消化新知识,并将每条新的信息吸收到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存储中去(参见图4.8)。这一过程很像滚雪球:雪球越大,滚得越快,最后它能在自身冲力的作用下继续滚动。良好的复习习惯可以形成滚雪球效应,增强你对工作和生活的信心。
在下列搜索引擎中查找关于“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杨1500bbc解说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