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例的9项预期性指标有哪些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指标体系的内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指标体系的内涵
好​东​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的位置:&
九成监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九成监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九成监狱国家管理分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
九成监狱管理分局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皖、赣、鄂三省结合部的安徽省西南边陲,地处宿松县境内最南端,与望江县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0°08′,东经116°48′。总面积5400公顷,东临长江,南、西、北分别与黄湖、长河、泊湖和杨湾河毗邻,三面环湖,一面临江,境内以圩农场为主。全局现辖4个农场(泊湖农场、马家湖农场、孟湖农场、黄湖农场)和18个监区。总人口17588人,其中农业人口12462人,人口密度为326人/平方公里。
九成农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6℃,年最高平均气温31.3℃,年际变化不大。本地系冲积平原和平岗地区的大片圩农场沼泽地,原是黄湖、泊湖的交汇地带,地势起伏较大。东农场地势平坦,系湖地开垦而成,西农场是岗地与湖地开垦而成,土壤结构为壤土和黄棕土。
九成分局以农业为主,主要栽培作物品种有棉花、水稻、小麦、油菜等。建场以来,经过全局人民的不断努力,农业生产有了很大改善,共开挖干渠、分渠和支渠几十条,兴建涵闸、提水站两百多座,大大改善了水利灌溉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已初步形成粮油加工、服装加工、建筑和建筑材料生产等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水陆交通便利,已构成了完整的交通网络。
规划编制目的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确定规划目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努力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向节约集约方向的根本转变;为九成管理分局社会经济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用地保障,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编制任务
根据上级规划并结合九成管理分局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切实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原则,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重点发展方向,落实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划定土地用途区,明确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安排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大力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加强对所属农场土地利用控制;制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妥善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促进九成管理分局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规划编制依据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7.《》();
8.乡(镇)&
9.宿松第二个年纲要
10.《2007宿松县情》(宿松县统计局);
1.宿松县–
2.宿松县2006–2
3.九成监狱国家管理分局–
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轮规划范围包括4个分场(泊湖农场、马家湖农场、孟湖农场、黄湖农场)和18个监区。土地总面积为公顷。
本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远期年为2020年。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分局现有土地总面积公顷;农用地公顷,占90.94%,其中耕地2744.30公顷;建设用地431.57公顷,占7.94%,其中城乡用地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公顷;其他土地公顷,占1.12%。
据测算,本局土地利用率为79.12%,土地垦殖率为60.77%,耕地复种率为160%,每平方公里创造的工农业总产值61.76万元。
土地利用特点
九成农场系圩农场沼泽地,东部地势平坦其土地利用特点具体如下:
1.土地利用率高,分区明显
九成农场农业用地主要类型为耕地、其他农用地、少量林地以及极少量的园地,2005年九成农场耕地面积为2744.30公顷、林地面积为440.72公顷、园地面积为0.50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公顷、分别占农业用地面积的55.55%、8.92%、0.01%和35.44%。
水利设施占地较多,有可利用空间
2005年全场水利设施用地190.1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4.07%,许多废弃的水利设施用地可以开发为林业和牧草业,有利用空间。
3.林业和畜牧业用地较少
全场无专业牧业用地,林业主要以防护林为主,无成片用材林。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结构欠合理
总场土地利用结构,以农业用地为主,其中耕地占55%以上,林、牧、渔业所占比例较小。
2.交通运输用地少
全场交通运输用地仅有公顷,占总面积的0.37%,交通不够便利,应适当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依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生态”的原则,确保分局所在地建设用地及其他非农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必要的交通、水利、集镇、工业建设用地,各项建设要体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全面规划各业用地及合理布局,科学开发,有效保护,综合治理,使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提高,促进九成管理分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发展方向及重点
由于九成分局的地理区域特性,耕地资源丰富,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粮食作物。交通水利等非农建设用地将随着经济增长总量的扩大而继续有所增加,分局集镇建设用地扩大到适当规模,居民点用地规模进一步缩小,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土地生态平衡环境步入良性循环。九成管理分局土地利用发展的重点为基本农业生产与特色农业生产相结合。
规划期内完善分局集镇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分局所在地及几个重要监区的规划建设,使全区得到合理稳定发展。
1.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略有增加,近期规划年耕地面积达到公顷,到2020年耕地面积达到3466.28公顷,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295.73公顷。
2.在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占用耕地的同时,保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公顷以内。
3.加强土地整理、土地还耕、复垦工作,改造低产田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到2020年,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29.09公顷。
4.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污染,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防洪蓄洪能力。
2005年九成管理分局农场农用地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0.94%。到2020年保持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1.21%。其具体指标调节为:
1.耕地:2005年九成管理分局耕地面积2744.30公顷,到2020年,耕地保持在公顷以上。
2.园地:2005年园地面积0.50公顷,占地总面积的0.01%。到2020年共有园地0.41公顷,占地总面积的0.01%。
3.林地:2005年面积为440.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1%,到2020年为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59%。
2005年建设用地为公顷,2020年控制在公顷,具体指标调整为:
1.城乡用地:2005年面积公顷,2020年控制在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8%。
2.交通用地:2005年面积公顷。2020年调整到公顷,占总面积的%。规划期内新增公顷,使现有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的情况得到初步改善。规划期间增加交通用地面积1.40公顷。
3.水利设施用地:2005年面积公顷。2020年调整到21.3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39%。
4.其他建设用地:2005年面积公顷,2020年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0%。
经土地整理,综合开发利用,九成管理分局其他土地2005年公顷,到2020年九成管理分局其他土地面积为公顷。
以保护农场耕地和基本农田,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度为原则,农场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的方向是优先保持原农用地布局,继续加强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的用地布局安排,适当进行基本农田的调整,发展以分局所在地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大力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对老的监区、中队以及所有旧平房进行拆除整理,逐步实施退房还田、还牧、保证耕地的动态平衡,保障其他各业用地,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根据土地利用的主导用途、限制条件,结合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将全乡土地划分为6个用途区,分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和林业用地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是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凡集中连片、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的耕地和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的优质耕地及以上范围内其他零星土地均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该区土地面积3666.15公顷,占全局农场土地总面积的67.49%。
其管制规则为: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农业区内的基本农田转变用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应按照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要“占一补一”。在保证用于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的同时,也要严格界定区内需保留的其他用地范围。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房、建窑、葬坟修墓或者擅自挖沙、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弃物。严禁向农田内排放有污染的液体,防止农田遭受污染。
一般农地区是发展果、桑、茶及其他多年生作物和发展畜牧业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域。一般农业区是指基本农田以外、为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区内土地主要为除基本农田、林地以外的其它所有农用地。全区土地面积936.23公顷,占九成管理分局总面积的17.23%。
城镇建设用地区
分局九成分局所在地现有71.63占九成管理分局总面积的1.32%。
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为:分局所在地《宿松县九成分局农场总体规划》分局所在地
110.772.04。
管制细则:该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村镇居民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等,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加强规划,合理布局,适当集中,联合选址,逐步整治空心村、闲置村庄。按照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划组织建设新农村;未规划为农民新村的现有农村居民点不得扩大规模。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原则上不得占用耕地,严格用地审批标准。积极推进废弃宅基地的复垦开发工作。
独立工矿用地区
独立工矿用地区是独立于村镇建设用地区之外因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域。包括规划期内不改变用途的现有独立工矿用地,以及规划期内需新增的工矿建设用地。全区土地面积2.04,占土地总面积的0.04%。
用途管制规则:独立工矿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工矿生产建设及直接为工矿生产服务的设施。鼓励对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的土地及时复垦,宜农土地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鼓励各类乡村工矿企业,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向工矿用地区集中。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控制独立工矿用地区内的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用地标准定额,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工矿企业可能带来的污染。
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域。主要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和苗圃,规划确定为林业使用的宜林荒地,已列入生态建设规划的造林地及上述土地范围内其他类型的零星土地均划入本区。全区土地面积450.10公顷,占分局土地总面积的8.29。
本区管制规则为: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的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滋养林、防风固沙林等各种生态防护林。鼓励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至适宜用地区。未经批准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
、禁止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
全场182.40全场3.28
管制措施: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在允许建设区内进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涉及农用地转用,简化用地许可程序,完善备案制度,强化跟踪监管。
有条件建设区
管制措施: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在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已经用完、且所有约束性指标没有突破的前提下,报经省政府批准,区内土地可以安排用于实施农村居民点整治挖潜的新增建设用地。区内新增城镇工矿用地受年度计划指标约束。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修改规划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5213.2996.06
管制措施:区内限制总场、分场建设,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区功能相协调。合理布局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对于列入项目清单名录,已预留用地规模的,未来布局需要调整的视为符合规划。
禁止建设区
没有划定禁止建设区。
九成管理分局农场多样水浇地、。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公顷3466.28以上,耕地减少控制在公顷以内。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3295.73公顷。
分局所在地是九成农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20年九成分局城镇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九成农场规划期内交通用地项目主要有修建通往各监区沿渠道路共5段分别为:一是孟湖监区至老弱病残监区;二是老弱病残监区至马家湖监区;三是东角湖监区至黄湖监区;四是马家湖监区至泊湖监区再至下仓镇;五是马家湖监区至长河口大桥道路。为保证交通运输用地需要,预留交通运输用地指标公顷,年达到21.30公顷。
九成农场规划期内水利建设项目主要是小水电开发工程,规划期内加强境内沟渠的治理。为保证分局范围内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年达到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主要涉及民生工程,主要为电力和加油站的建设,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0.14公顷,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公顷。
农用地整理
大力开展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重点是农田、村庄整理,要把土地整理作为补充增加耕地的主要途径,并不断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农田整理,重点整理农田中的沟渠、林带、路网、废砖瓦窑和土坡等,通过平整土地,归并地块及综合建设农田道路和沟渠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公顷。
建设用地整理
九成农场建设用地整理主要是分局范围内监区、中队等建设用地整理,通过迁村并点,建设分局所在地中心城镇,提高建筑容积率,使居民点用地面积逐步减少,退出的居民点用地和监区用地主要安排农业用地,剩余部分用于城镇建设。
全面推进土地复垦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加强对工矿废弃地、水毁地的复垦管理,重点对九成分局范围内农场废弃坑塘进行复垦。做到新增废弃地全部及时得到复垦,过去累积的废弃地分期分批复垦,复垦土地优先用于农业用地。规划期内规划增加耕地公顷。
适度开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
按照“谁开发,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结合农田基本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荒地、滩涂苇地,重点对九成分局范围内的滩涂沿湖进行开发。
到2010年可造耕地公顷;2020年规划开发荒草地和其他为利用增加耕地10.72公顷。
根据村镇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和九成管理分局中心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布局上优先考虑城乡结合部,项目区的确定的原则主要遵循新建用地区和拆旧地块相对接近,避让基本农田,确保项目区实施后耕地有效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同时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规划期内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66.90公顷。
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组织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基本完成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任务。
根据九成分局具体土地利用情况,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等因素,对马家糊农场、东角湖农场、泊湖农场、孟湖农场、分局机关和分局武警部队的进行土地利用控制。确定各农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开发整理和复垦补充耕地等土地利用约束性指标,以及林地面积等预期性指标。具体落实县级下达九成分局的各项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和具体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
为保障本规划的实施,必须在土地利用的法制、机制和体制上强化实施管理,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本规划经批准后,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主要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应纳入九成监狱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2.以本规划的土地用途分区为基础,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加强对农用地转用审批的规划和计划审查。凡不符合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指标,不得批准用地。严格限制规划确定的各种农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建设项目用地确实需占用规划的农用地的,应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修改规划。
4.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建立规划监督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确保土地管理职能到位;认真进行土地非法交易行为的清理整顿;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耕地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对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5.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使依法用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6.继续完善耕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
7.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分局建设。对本规划确定的中分局城镇用地,采取统征后再向用地户出让,收取的出让金用于分局城镇道路、水、电等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8.结合日常地籍管理,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测、分析、调控系统,及时记载、登记、汇总各项目用地变更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置。不断改进规划管理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9.本规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调整,要按一定的程序经过报批后修改和补充。
九成国家监狱管理分局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土地总面积
其他农用地
农用地合计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合计
自然保留地
其他土地合计
九成国家监狱管理分局
单位:公顷
基期耕地面积
规划期间补充耕地面积
规划期间减少耕地面积
规划期间净增(+)减(-)
期末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单位:公顷
项目区规模
单位:公顷
单位:公顷
&&单位:公顷&
林业用地区&&您好,欢迎光临临沂市国土资源局网站—保护资源 保障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当前位置:
>>>>>>>>>>>>正文
&索&引&号&<td class="govvaluefont-0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说明
&公开日期&<td class="govvaluefont-10-10
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说明
目& 录一、 编制过程与主要成果. 1(一)& 规划编制过程... 1(二)& 规划主要成果... 4(三)& 规划依据... 5二、 市域概况. 7(一)& 地理位置... 7(二)& 自然条件... 8(三)& 经济社会... 11(四)& 区位条件... 12三、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15(一)& 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15(二)&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17(三)& 战略定位... 18(四)& 人口与城镇化率预测... 18四、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0(一)& 土地利用结构... 20(二)&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21(三)& 土地利用强度... 22(四)& 主要地类的变化趋势... 22(五)&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4五、 补充耕地潜力分析. 25(一)& 农用地整理潜力... 25(二)& 土地复垦潜力... 26(三)&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26(四)& 后备资源开发潜力... 26六、 基础数据说明. 26(一)& 土地利用规划基数... 26(二)& 经济社会数据来源... 26(三)& 土地利用规划基础数据来源... 27(四)& 土地利用规划所利用的部门基础资料... 27七、 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27(一)&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27(二)& 耕地需求预测... 28八、 落实省级规划指标情况. 29(一)& 指标类型... 29(二)& 指标数量... 29九、 节约集约利用与内部挖潜安排. 32(一)& 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2(二)&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2十、 用地规模指标分解. 37(一)& 指标分解方法... 37(二)& 指标分解对各县用地需求的满足程度... 37十一、......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38(一)&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38(二)&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40(三)&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 41十二、...... 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43(一)&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43(二)& 土地利用功能区... 46十三、......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 46(一)&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基数... 47(二)&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47十四、......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47(一)& 与“十一五”规划及发展战略的协调... 47(二)&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48(三)& 与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协调... 48(四)& 与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 48(五)& 与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调... 48十五、...... 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48(一)& 市域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 48(二)& 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目标... 49(三)& 市级规划的环境协调性... 50(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50(五)& 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53
一、& 编制过程与主要成果(一)&&&& 规划编制过程
根据国家、省的统一安排,我市从2005年8月启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规划修编的程序,扎实推进。整项工作分为工作准备、资料收集与调研、前期研究、大纲编制与协调、规划编制与完善等几个阶段。1、&&&& 工作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的要求,以及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座谈会精神,市政府于2005年8月召开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为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国土资源局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规划修编的日常工作。(2)技术准备委托中国土地学会、河北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组成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课题组。课题组在初步了解我市的情况后,根据规划工作方案编制了规划修编的技术方案。
2、&&&& 资料收集与调研阶段2005年8月,在召开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座谈会的同时,进行了部分资料的收集,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工作对接。2006年3月,课题组分为三个调研小分队,分赴全市9县3区进行调研。每到一处,都召开了由主管县长、主要行政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该行政辖区及部门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思路,就规划实施情况、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吸取他们对本轮规划修编的建议,收集有关文字与图件资料。此外,课题组还深入实地,对各县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研,全面掌握各县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城乡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3、&&&& 前期研究阶段前期调研初步完成后,按照制定的规划前期工作方案,开展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人口预测与人地关系研究》、《土地利用现状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土地利用分区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与对策》、《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城乡建设用地优化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用地研究》、《城乡建设用地综合整治规划》等10项专题研究。4、&&&& 大纲编制与协调阶段2007年5月,山东省下达分解指标。依据初步下发的规划控制指标与专题研究成果,进行规划大纲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再次到县区、各部门进行座谈调研。2007年7月,规划大纲初步完成。2008年4月,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对临沂市分解指标进行调整,按照新的指标对临沂市规划大纲进行了修改。5、&&&& 规划编制与完善阶段2008年7月,课题组就规划中的具体问题再次进行深入调研,着手编制《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日获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2009年5月,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新的要求进行了修改,并于5月14日获得市委常委会通过。国土资源部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下发后,根据新要求进行修改完善。2009年7月向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了规划成果,日通过了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主要工作步骤见图1。
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并完善规划方案,提交规划成果送审稿
规划成果完善,规划成果建库
编制初步方案,征询意见
提交正式规划成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编写
规划大纲评审
申请前期工作认定和规划大纲编写
向领导小组汇报规划大纲,征询意见
联络员会议,下发资料收集清单
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技术小组
设立工作办公室
制定工作方案,拟定资料收集清单
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职责和任务
实地典型考察、召开座谈会
临沂市耕地保护目标与对策
临沂市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临沂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
临沂市人口、人地关系研究、战略研究
土地利用分区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生态与环境建设用地研究
城乡建设用地综合整治规划
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图1& 临沂规划修编程序图
1、&&&& 文字成果
(1)《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2)《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编制说明》
(3)专题研究报告
1)《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2)《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3)《人口预测与人地关系研究》
4)《土地利用现状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5)《土地利用分区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6)《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与对策》
7)《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8)《城乡建设用地优化布局》
9)《生态环境建设用地研究》
10)《城乡建设用地综合整治规划》
2、&&&& 图件成果
(1)临沂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2)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临沂市中心城区现状图
(4)临沂市中心城区规划图
(5)临沂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6)临沂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
(7)临沂市土地整治规划图
(8)临沂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9)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日国务院令第257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3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8)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4]28号)
(2)《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号)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4)《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号)
(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6)《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大纲审查办法》(国土资发[2006]54号)
(7)《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9)其他相关文件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年)》
(2)《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3)《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临沂市“十一五”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5)《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
(6)《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7)《临沂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年)
(8)《临沂市临港产业区空间发展规划》(年)
(9)《临沂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年)
(10)《山东省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临沂市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
(12)临沂市农用地分等成果
(13)临沂市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
(14)临沂市及各区县经济统计年鉴
(15)实地调研资料
图2& 临沂市位置示意图地理位置
我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中南山区的南缘,南接江苏,东连日照,西临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介于北纬34°23′—36°12′、东经117°25′—119°12′之间。南北最长距离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公顷,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图2)。
我市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4.1度,年降水量848.4毫米,年均太阳辐射量118.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30天。区内气温南高北低,降水量南部多于北部,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南部和东部地区水热条件优越,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和北方茶叶产地。
图3& 临沂市水系图
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图3)。有沂河、沭河、中运河、滨海四大水系,区域划分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为沂河和沭河。长度在10公里以上河流300余条。沂河主源发源于沂源、蒙阴、新泰交界处的老松山北麓。流经沂水、沂南、兰山、河东、罗庄、苍山、郯城等县区,流入江苏省境内后注入黄海,全长570公里,境内流长287.5公里。市域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资源总量平水年为54.7亿立方米,枯水年38.2亿立方米,特枯水年22.1亿立方米。现有水利工程平水年可供水量3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25亿立方米。
我市地质历史悠久,岩层出露齐全。在构造上,以沂沭断裂带为界,东西分属胶辽断陷和鲁西断隆区。地貌的形成深受断裂结构的影响。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2/3。西部、北部属泰沂山地。因构造活动的影响,山地多呈西北东南向延伸,由北向南,形成了鲁山山地、沂山山地、蒙山山地、尼山山地与河流沟谷相间分布的状况。山体连绵起伏,组成多以花岗岩为主。沂沭断裂带以东为沭东丘陵,地势相对低缓,多以白垩系砂岩和火山杂岩构成。西部和西南部为尼山丘陵,谷地宽缓,山势连绵,多溶洞发育,山体受流水切割作用,形成典型的方山地貌。在山间谷地尤其是沂沭河两岸,形成低缓的冲积平原。沂沭河冲积平原沿河延伸,北窄南宽,呈喇叭状,素称临郯苍平原(图4)。
由于地形复杂,母质多样,加之气候影响,我市土壤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土壤共分为5个大类和13个亚类。蒙山、沂山及沭东以花岗岩及其风化物为主的地区多分布棕壤,以各类沉积物为母质的山地丘陵区褐土广泛分布,平原地区以潮土和砂姜黑土为主,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在沂沭河平原沿岸,有水稻土分布。
(1)矿产资源
我市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矿产73种,占山东省已发现140种矿产的48.7%。主要矿产有铁、钛、铜、铅、铝、金、银、金刚石、耐火粘土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五位。金刚石储量居全国第2位,石英砂岩、陶瓷土、明矾石、白云岩、粘土、花岗石矿产储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已开采的矿产37种,共有各类矿山939个。天然饮用矿泉水资源丰富,质量上乘,产地15处。矿泉水含锶、偏硅酸、锂、锌、钼等多种元素。地热产地2处,河东汤头温泉和沂南县新王沟温泉均为高温热水,水温分别为66℃和72℃以上,水量分别为73.71m3/d 和200~300m3/d。前者矿化度3.74克/升,ph值3.73,氡气16~18埃曼,属裂隙氯化物钠钙型高温泉水;后者为含氟高温硫酸盐氯化物钠钙型水,都是著名的疗养温泉。
(2)生物资源
我市生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全市共有高等植物151科1043种。主要树种有松、栎、杨、槐、侧柏等,银杏遍布全市各县区,郯城县最为集中。此外,临沂还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地,杞柳、琅琊草、大蒜、板栗、山楂、苹果以及大量的药材也是临沂的主要物产。我市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有动物14纲1049种,尤以各种野生动物弥足珍贵,蒙山牛、蒙山羊、蝎子、蟾蜍等极为著名。
(3)旅游资源
我市面积较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又是革命圣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0多处。北部的蒙山奇峰罗列,山上空气清新,具有极高的疗养价值。另有沂山、马鬐山、抱犊崮、文峰山、苍马山等名山,都有旅游开发价值。全市有大中型水库36座,小型水库与塘坝8000余座。我市名人辈出,书圣王羲之、智圣荀子、算圣刘洪、名相诸葛亮与匡衡、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等,多有遗迹。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山东省政府创建地暨八路军115师驻地、山东省战工会旧址、孟良崮战役遗址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许多遗迹保存完好。
我市现辖兰山、罗庄、河东3个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等9个县(图5),18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7151个行政村。2005年,全市总人口1018.63万人。人
图5& 临沂市行政区划图
图6& 临沂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口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图6)。
(1)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200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5.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13.5﹕52.2﹕34.3。
我市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已形成十多个农业产品基地,大蒜、银杏、板栗、牛蒡、金银花、全蝎等土特产闻名中外,粮食、花生、干鲜果品、杞柳、肉禽类等产量在省内名列前茅。蔬菜生产规模大、质量好、无公害,被誉为“山东的南菜园”。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轻纺、食品、建材、化工、电子、能源等产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市各类市场达1010处,年成交额达850亿元。其中临沂商城年成交额500多亿元,居全国同类批发市场前列。以批发城为中心,现代物流向北辐射京津冀并延伸至东北地区,向南依托长江航线辐射沿江经济带,沿新欧亚大陆桥辐射到中国西部地区,辐射范围达20余个省、市、自治区。
(2)城镇化水平
我市城镇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兖石、胶新铁路和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四条临路城镇密集带为骨干,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大中小城市和镇相配套的城镇体系框架。
我市城镇化发展较快,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40%,比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由于城镇分布不均,城镇化水平差异比较明显,东南部地区城镇密度大于西北部地区。
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图7),东靠青岛港、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日东高速、长深高速、枣临岚高速,国道205、206、327、310,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京沪高速铁路从市域西侧约20多公里穿越,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我市成为鲁苏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图8&& 临沂市经济区位分析图经济区位
我市位于京沪之间、南北过渡和陆海连接地带,地处中国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圈、黄淮海经济圈的结合点。在新欧亚大陆桥头堡城市群(临沂、日照、连云港)中,是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长三角”、“珠三角”部分产业“北上西移”的理想区域。(图8)
山东省为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图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示意图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图9、图10)。
图10& 鲁南经济带示意图
京新菏泽经济区
东西通道产业带
临港产业区
运河经济区
&《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鲁南临港产业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构建“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一带”即沿菏兖日铁路、日东高速公路、枣临铁路两侧,形成大产业带。“三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产业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依托京九和新乡到日照铁路建立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六大产业基地”即食品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精品钢铁基地、优质建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我市位于鲁南经济“一带”的东段,“三区”之首的临港产业区的主体腹地,占有“六大基地”中除煤化工外的其他五大基地的构成要素,在鲁南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1、&&&& 经济总量与排名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11.78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3%,在全省17个地市中排在第7位。见表1、图11。
表1&&& &临沂市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山东省其他地市比较表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总量占全省的比例(%)
1997年以来,我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了两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近两倍。见表2、图12。
图11&& 临沂市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市中的排序
亿元&表2&&&& 临沂市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元)
图12& 临沂市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 &
按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个阶段划分,我市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快且结构变化也较快的特点。同时逐渐显现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工业化中期特征。按照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划分,我市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表现为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生产性投资不断增加,经济加速增长,城镇化速度加快。
图13& 三次产业比例变化趋势图预计在规划期内,我市将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继续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由基本建立向不断完善转变,进一步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城乡结构由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转变,机制、体制及社会结构将面临全面深刻的转型。
《临沂市“十一五”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两提前,一同步”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即在全国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与山东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社会预测指标主要依据《临沂市“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2300亿元;规划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30亿元;总人口不突破1120万人;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0%,提高到62%。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由2005年的13.5﹕52.2﹕34.3调整为2020年的5﹕61﹕34。
根据实际统计数据趋势外推,地区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完全能够实现。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基本保持不变,二、三产业快速增加,尤其是第二产业高速增长的实际统计数据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持(图13)。
《临沂市“十一五”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将临沂建设成“鲁南制造业基地”、“鲁南经济带中心城市”、“鲁苏交界地区特大型城市”、“全国新兴旅游强市和华东地区绿色生态休闲胜地”。
与城镇化率预测
经人口预测专题研究,预测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为1120万人,城镇化率62%,城镇人口694万人,中心城区人口260万人,双栖人口70万人。
1、&&&& 总人口
以年人口数据为基础,分析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分别采用数学回归法和增长率法对全市总人口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临沂市“十一五”规划预测的人口规模、城市总体规划预测的人口规模相协调。由于各方法预测结果比较接近,最终以临沂市“十一五”规划预测数据为准,到2020年达到1120万人。
2、&&&& 城镇人口与城镇化率
分别采用非农业人口指数外推法、经济相关法以及联合国法对城镇人口进行预测,并与“十一五”规划和城市规划预测数据比较,最终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数据作为结果,即2020年的城镇化率为62%,城镇人口数694万人。
根据2000年—2005年我市城镇化年均增长2%的历史数据,预测2020年达到62%,年均增长1.6%左右。
3、&&&& 中心城区人口
中心城区人口预测是在现状人口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常住人口的增长和暂住人口的变化情况,参考临沂市“十一五”规划和城市规划中的预测数据,最终确定2020年为260万人。
4、&&&& 农村人口
从总人口中扣除城镇人口,加双栖人口即为农村人口,到2020年为496万人。
5、&&&& 双栖人口
双栖人口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所从事的职业已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而居住地仍在农村或以在农村居住为主的人口。根据我市人口转移的历史数据分析,到2020年双栖人口为70万人。
图14 临沂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
图15临沂市农用地内部结构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建设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未利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图16 临沂市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农用地中,耕地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园地公顷,占;林地公顷,占;牧草地418.33公顷,占;其他农用地公顷,占。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92%,其中城镇用地24250.5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7.70%;独立工矿用地29502.90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36%;特殊用地4047.4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70%。
交通运输用地13909.1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3%,其中铁路用地1428.4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60%,公路用地12331.8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17%,民用机场用地148.8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06%。
水利设施用地29254.3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26%,其中水库水面23353.6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78%,水工建筑面积5900.66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47%。
3、&&&& 其他土地
2005年,全市共有其他土地公顷,其中荒草地83445.3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49.06%;沼泽地1.17公顷,占0.001%;沙地177.33公顷,占0.10%;裸土地192.21公顷,占0.11%;裸岩石砾地35344.64公顷,占20.78%;其他未利用地2907.71公顷,占1.71%;河流水面34738.48公顷,占20.43%;湖泊水面0.82公顷,苇地1521.97公顷,共占0.89%;滩涂11743.10公顷,占6.90%。
(二)&&&&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受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农用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冲积平原及低山丘陵区,沂水、沂南、苍山、平邑、费县、莒南所占比重比较大,其他县区分布比较少。在农用地中,耕地以沂水、沂南、苍山、郯城、莒南、费县等地最多;园地主要分布在蒙阴、平邑、沂水、莒南等县;林地在沂水、平邑、蒙阴、沂南分布比较多;其他农用地主要分布在沂水、平邑、费县、蒙阴、莒南等县。
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地貌及交通条件密切相关,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交通沿线和平原、谷地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建设用地也主要分布在以上地区。兰山、罗庄、河东三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30%左右,建设用地面积占全市的20%以上。建制镇用地主要沿全市的交通路网分布,平邑、莒南、郯城、费县建制镇用地所占比重较高。农村居民点用地以沂水、沂南、郯城、苍山等地面积较大。水利设施用地以水库为主,主要分布在蒙阴、莒南、费县、苍山、沂水、平邑等地。
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的山区丘陵地带,以荒草地为主。
2005年,地均地区生产总值704.5万元/平方公里。粮食平均单产368公斤/亩,耕地复种指数1.6。全市人口密度592人/平方公里。
图17& 年临沂市农用地变化过程图主要地类的变化趋势
年,我市农用地面积减少9642.73公顷,特别是年之间基本呈快速下降的趋势。2003年以后减少速度趋缓。
年,我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1997年的 公顷,减少到2005年的公顷,年均减少1703.02公顷。年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图18& 年临沂市耕地变化图
图19 年临沂市建设用地变化图
年,我市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公顷增长到2005年的公顷,年均增长2316.39公顷。
年,我市未利用地面积减少8541.23公顷,尤以年间下降幅度最大。
图20& 年临沂市未利用地变化图
(五)&&&&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开发难度大
2005年,全市人均耕地0.083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以上的耕地是旱地,粮食产量低。未利用地多为15度以上的坡地,宜开垦为园地、林地,开发成耕地的难度大。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仍有闲置土地和空闲土地4755.16公顷,低效用地6929.2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公顷,农村人均用地208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标准。需要逐步通过内部挖潜,提高集约水平。
3、&&&& 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2005年,我市城镇化率为40%,全市农村居民点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57.7%,城镇用地仅占10.2%,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之间的比例与人口分布不协调。全市独立工矿用地布局分散,集聚效益不明显。
4、&&&& 采矿用地需要整治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用地问题。全市各类矿山累计采空塌陷面积为576公顷,以石膏矿与煤矿塌陷规模最大。各类矿山露天采场破坏土地面积达2279.70公顷之多,需要在规划期内进行整治恢复。各类矿山固体物料堆116座,累计积存总量达4838.68万吨,总占地面积205公顷。规划期内,矿山废渣、尾矿年排放量会随着矿山持续开采而增加,加剧矿山环境恶化,综合治理难度增大。
5、&&&& 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图21& 临沂市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山地丘陵是费县、平邑、沂水、蒙阴、沂南的主要地貌类型,属于生态敏感区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区,同时承担着全市生态屏障的功能。由于利用不够合理导致局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安全仍是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长期任务之一。
经调查,全市现有待整理区域面积公顷,整理增加耕地潜力15982.90公顷。
全市现有各类废弃地4400.13公顷,主要包括工矿废弃地、采矿塌陷地、堆场等。全市可供复垦的废弃地有4128.86公顷,能增加农用地3097.64公顷,其中耕地879.43公顷。
根据农村人口预测结果,按人均150平方米计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63343.26公顷。对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现实潜力为30498.16公顷。
2005年,我市未利用地面积公顷,能开发为耕地的主要是荒草地、苇地、滩涂等。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地丘陵区。全市共有可供开发的未利用地37880.70公顷,开发后能增加耕地公顷。
六、& 基础数据说明
本规划以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数,按照《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件要求对规划基数进行转换。由于各县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尚未完成,本规划编制阶段未进行全市规划基数转换,仅对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基数核实。
本规划采用的经济社会数据均来自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或有关部门提供的专业资料。主要数据来源如下:
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和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指标来源于我市历年统计年鉴;户籍人口、外来人口数据由我市公安局提供。
本规划采用的基础图件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中心城区规划底图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初步成果基础上,经缩编制作形成。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来源于《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规划经济指标来自于《临沂市“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预测、建设用地预测及其他各类数据来自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
交通用地情况由交通部门提供,水利用地情况由水利部门提供,旅游用地资料由旅游部门提供,矿产用地规划与治理依据最新编制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其专题研究。
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指标定额和部门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预测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等建设用地规模,经汇总得到全市各类建设用地预测总规模。按照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布局、项目选址占地情况测算新增建设用地量。
城镇用地规模预测以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基础,参照GB镇规划标准选择合适的人均指标预测总规模。经预测,规划到2020年,全市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68995.06公顷。
按照人口预测结果,规划期内农村人口减少到496万人,按照人均150平方米计算,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为74400公顷,总规模减少63343.26公顷。农村居民点一部分纳入城镇发展范围,一部分实施建设用地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
由于本轮规划地类中不再设置独立工矿用地,现状的独立工矿用地一部分纳入城镇用地,一部分纳入农村居民点,另一部分划为采矿用地。预测采矿用地规模为1136.94公顷。
交通水利设施用地预测与部门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期内城镇、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用地预测见表3。
表3&&&&&&&&& &&临沂市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表&&&&& 单位:公顷
年新增规模
农村居民点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
采用粮食需求预测法,首先确定规划目标年的粮食需求总量,再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和历年的粮食单产,对规划目标年的粮食单产水平进行预测,结合当地的粮食自给率得出粮食作物所占耕地面积。分析预测规划目标年种植各种农作物所占的耕地比例,由预测出的粮食耕地面积及其所占耕地的比例最终预测出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为837510公顷,比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少5300多公顷。
根据《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共分四大类15个指标,具体有:
(1)总量指标9个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
(2)增量指标4个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3)效率指标2个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
以上规划指标中,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约束性指标,其他为预期性指标。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下发给我市的土地利用各类规划指标见表4。
表4&&&&&&&&&&&& 临沂市各类土地利用控制指标一览表
总量指标(公顷)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牧草地面积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增量指标(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占农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占耕地规模
整理复垦开发补耕地规模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指标(公顷)
1、&&&& 规划指标与现状比较
2005年,我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公顷,规划到2020年为公顷,规划期内净增16508.38公顷。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公顷,规划到2020年为200900公顷,规划期内净增9403.30公顷。2005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53753.44公顷,人均131.93平方米,规划到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70132公顷,人均为121平方米,规划期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可净增16378.56公顷,人均指标下降10.93平方米。2005年我市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为公顷,规划到2020年为公顷,规划期内可增加7105.08公顷。
2005年,我市耕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公顷,规划到2020年,我市耕地保有量为公顷,基本农田保有量为公顷。规划期内耕地增加1283.7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减少1050.65公顷。2005年,我市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分别为公顷、15公顷和418.33公顷,规划到2020年,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指标分别为136138公顷、50公顷和366公顷,规划期内园地面积增加1655.78公顷,林地面积增加11262.85公顷,牧草地面积减少52.33公顷。规划指标与现状比较见表5。
表5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指标与现状比较表&&&& 单位:公顷
2005年现状
2020年规划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面积
牧草地面积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2、&&&& 规划指标与用地需求比较
根据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结果,年,我市建设需要新增建设用地42085.46公顷,其中城镇发展需要新增建设用地31025.46公顷,交通水利项目建设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1060公顷。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我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8160公顷,仅占需求总量的43.15%。
由于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属于不能突破的约束性指标,因此,在人口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受到控制。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初步成果显示,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规划期内解决。要保证城镇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来弥补城镇建设用地的不足。
3、&&&& 指标落实情况
本规划完全落实《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的规划指标要求。
九、& 节约集约利用与内部挖潜安排
我市十分注重集约利用和内部挖潜,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2003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国家、省、市、县级土地整理项目1346个,总规模153万亩,新增耕地23000公顷,农田产出效力提高15%以上,农民每年增加收入4亿元。
实施土地整理,提高耕地产能仍然是今后的努力方向。针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比较大的区域,划定土地整理项目区。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比较小的区域,规划建设标准化农田,通过改善农作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提高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2、&&&& 规划期内农用地集约利用安排
根据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情况,划定6个综合整治区,通过实施农用地整理工程,挖掘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5423.26公顷。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
我市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方面成绩显著,专门制定了《开发建设房屋搬迁安置和征地补偿的实施办法》,对中心城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自2004年以来,仅中心城区改造拆迁面积达35平方公里之多,明显改变了城区面貌,提高了集约利用水平,大大缓解了城区发展的用地需求。
我市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方面有明显成效,近年来共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区31个,涉及9个县区169个村庄,搬迁改造村庄109个,拆迁7012户,腾出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00公顷。仅2006年实施的项目区就节余指标213.6公顷,全部用于城镇非农建设,返还农民级差收益6901万元。目前,我市已形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实施办法,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今后全面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打下了基础。
2、&&&&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安排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规划期内对建设用地进行整合使用,挖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潜力。按照规划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新增规模,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实施城中村改造,提高单位面积承载能力。对闲置、低效用地按照规定进行处置,盘活利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采用迁村并点或就地改造等不同形式进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腾出的土地复耕,可按照政策置换建设用地指标到城镇使用,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安排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号)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鲁国土资字[号)文精神,结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文件精神,我市开展了“四查清、四对照”工作。
根据我市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至2005年,我市存量建设用地4755.16公顷,包括闲置土地707.08公顷,空闲土地4048.08公顷,预计规划期内闲置土地、空闲土地50%可以盘活利用;低效用地面积为6929.29公顷,规划期间可调整利用的占5276.41公顷。我市存量建设用地、低效用地情况见表6、表7。
表6 &&&&&&&&&&&存量建设用地核查表 &&&&&&&&&&&单位:公顷
存量建设用地类型
闲置土地面积
空闲土地面积
表7 &&&&&&&&&&&&&&&&&&&&&&&&&&&&&&&&&&&&低效用地核查表&&&&&&&&&&&&&&&&&&& 单位:公顷
规划期间可调整 利用面积
低效用地类型
城镇(含园区)
农村居民点
可调整 利用面积
可调整 利用面积
可调整 利用面积
可调整 利用
可调整 利用面积
可调整 利用
(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安排
根据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潜力调查,全市通过整治挖潜可提供周转指标30498.16公顷,见表8。
表8&&&&&&&&& 临沂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潜力表&&&&&&&&& 单位:公顷
整治挖潜潜力
根据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和规划的可操作性,确定规划期内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腾退土地10305公顷,在各县(区)的分布见表9。按每亩整理资金10万元计算,共需经费300亿元。通过返还土地级差收益,开辟多元投资渠道,确保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表9&&&&&&&&& 临沂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表&&&&&&&&& 单位:公顷
十、& 用地规模指标分解
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是以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规模为基础,综合考虑耕地质量、规划期内耕地占用与补充情况进行分解。园地、林地指标以现状为基础,考虑土地利用适宜性在各县区之间进行分解。
建设用地总规模根据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系数,在三区九县之间进行分解。选择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计算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系数。按照项目分解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按照规划期内新增交通水利建设项目占地情况,计算各县区新增交通水利用地量,与现状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相加,得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分解指标。各县区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各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与各县新增交通水利与其他用地规模之差。各县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分解,按照建设用地总量和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新增情况综合确定。
根据各区县综合经济指标与发展趋势,按照分解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潜力,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指标进行分解。
(二)&&&& 指标分解对各县用地需求的满足程度
根据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需新增建设用地31025.46公顷,省级规划安排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11055公顷,满足率35.63%。预测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1060公顷,省级规划安排新增交通水利用地规模7105.08公顷,满足率64.24%。分解指标对各县建设用地需求的满足程度见表9。
表9&&&&&&&&&& 下发指标对各县区需求的满足率&&&&&&& 单位:公顷
下发指标对需求的满足率(%)
十一、&&&&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保持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原则
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在保持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基础上的优化调整。保持我市农业发展基础,适当提高农用地所占比例,特别是增加耕地面积,保持基本农田稳定,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提高。
(2)优化土地利用内部结构原则
优化农业用地内部结构,通过土地整理,减少其他农用地面积,提高耕地、园地、林地面积,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发挥农用地生产、生态双重功能。
在建设用地内部,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促进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城镇工矿用地统筹考虑。按照城镇化的发展要求,逐步降低农村居民点在建设用地内部所占比例,促进人口与用地向城镇集中。
(3)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原则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调整相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通过结构调整,使人口、经济与土地在数量与空间上更加合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产出效率。
(1)农用地结构调整
根据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配的指标,结合土地利用潜力调查和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非农用地向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调整的可能性及其规模、质量和分布,同等适宜性条件下,各类用地优先向耕地调整转化。园林用地扩大,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地,尽量不占用耕地。生态工程建设尽量避免对耕地的大规模占用。
市域内各县区间农用地调整与区域功能定位、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相匹配,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分工。
(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图22&&& 生态用地体系图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安排用于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发展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性建设。
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应以内涵挖潜、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为根本方向,各类建设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集约开发。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发展趋势、人口流动方向相协调,充分体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导向。
市域内各县区之间建设用地调整与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布局、产业定位与分工相协调,体现分工、协作和区域共赢。
1、&&&& 优先安排生态用地
以自然地形地貌为基础,建立区域核心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将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大面积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天然湿地等划为禁止建设区域进行严格保护。
保持河道、湖泊、湿地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保障蓄水、泄洪通道通畅,生产建设活动尽量避让以上区域。
以临沂市旅游发展规划为参考,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旅游发展用地。
2、&&&& 优化安排城镇工矿用地
依据区域人口和产业迁移方向、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建设用地适宜性,按照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确定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及主要城镇用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形态,引导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
新增城镇用地,依托城镇已有的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泄洪滞洪区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
各类园区应在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内控制,尽量在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统筹布局,并与周边其他用地布局相协调。
大型独立工矿、生产仓储用地以及其他高污染性、危险性用地,与居住、商业等人口密集地区保持安全距离;高污染性工业用地布局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采矿用地布局与综合整治按矿产资源规划安排。
3、&&&& 协调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在生态网络体系和城镇发展格局的框架下,依据部门规划布局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区域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水利基础设施用地要兼顾增加耕地生产能力、服务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
4、&&&& 稳定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按照省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优先将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土壤质量好、集中连片的耕地进行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落实以上一轮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基础,参照各县区生产条件、耕地质量、人均耕地、农业生产基地分布情况确定调整方案。
5、&&&& 合理安排园地、林地、牧草地
稳定增加农用地面积,新增园地、林地尽量利用缓坡地。根据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按照适宜性原则对园地、林地进行布局调整,构建农业生产稳定、生态功能完备的和谐用地格局。
1、&&&& 基本农田调入调出遵循原则
(1)基本农田调出时遵循以下原则
a) 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的基本农田调出。
b)村庄、工厂、城镇周边因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调出。
c)上一轮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可以调出。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
e)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调出。
(2)基本农田调入时遵循以下原则
a)新划为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为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不得划为基本农田。
b)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优先划为基本农田。
c)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作为“绿心”、“绿带”保留的耕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作为生态景观和绿色开敞空间的耕地可以划为基本农田。
d)地形坡度大于25度或田面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
2、&&&& 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及农用地分等成果,全市共调出基本农田面积为公顷,其中调出的耕地面积78383.96公顷,包括水田2820.56公顷,水浇地37513.76公顷,旱地38049.64公顷;调出已变为园地的基本农田10263.03公顷;调出已变为林地的基本农田16119.22公顷。全市基本农田的调出比例是14.05%。全市共调入基本农田面积为94014.41 公顷,其中水田1077.53公顷,水浇地28423.79公顷,旱地64513.09公顷。调入基本农田占现状上图基本农田面积的12.61%。
3、&&&& 基本农田调入、调出检验分析
调整后,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744683公顷,基本农田调入面积仅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2.61%,保证了基本农田布局的基本稳定。
调出原为基本农田的非耕地26382.25公顷,调入的基本农田全部为耕地,多为上轮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优质耕地,非耕地比重下降3.5%。另调出低等别、质量较差、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14970.14公顷,占总量的2%。调整后全市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
图23 &临沂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图分区方法
在分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特征、类型及地域分布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法,以县区为单位对市域初步划定土地利用综合区域。然后,利用叠图法,将聚类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叠加,确定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 分区结果
将全市划分为中东南部平原农工商综合发展区、北部山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区、西部低山丘陵粮果能源建材发展区三个区,见表10。
表10&& &&&&&&&&&&&&&&临沂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表
中东南部平原农工商综合发展区
郯城县、临沭县、莒南县、沂南县东部、苍山县东部
北部山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区
蒙阴县、沂水县、沂南县西部、费县和平邑县北部
西部低山丘陵粮果能源建材发展区
费县、平邑县南部、苍山县西部
(1)中东南部城镇工矿区
该区位于临沂市的东南部,包括临沂市兰山、罗庄、河东三区和莒南、临沭、郯城三县及苍山、沂南的东部平原地带,总面积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5%。
该地域的特点:地形以冲积平原为主,土壤以棕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等为主,土质肥沃,水浇条件好,是我市的主要粮油生产区。区内交通便利、商贸物流与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居民点和工矿企业集中,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主要有建材、机械制造、化工、木材加工、汽车零配件等,经济实力雄厚,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快。
产业发展导向:充分发挥东接沿海、西连内陆的区位优势,以临港产业带和各工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农用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以临沂商城为依托,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农业在做强粮油菜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杞柳、茶叶、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业。旅游业要充分利用沂河景观、分沂入沭河道和沭河资源,开发沿河旅游产品。
土地利用方向:稳定耕地面积,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区内建设用地以内涵挖潜为主,外延扩展为辅,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发展节约集约建设项目,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建设。
(2)北部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临沂市的西北部,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包括蒙阴县、沂水县及沂南县西部和平邑县与费县北部,面积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1%。
该地域的特点:该区山青水秀,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干鲜果品量大质优,是我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区内林果业较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烟酒、服装、食品、建材等为主;主要矿藏以金刚石、花岗岩、石英砂、石灰岩、铁等为主;主要农作物以花生、玉米、小麦、烤烟、地瓜以及苹果、山楂、板栗、核桃、柿子等果品为主。
产业发展导向:在强化传统的林果牧粮基础产业的同时,本着保护及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蒙山资源,高度重视河流源头的水源涵养与保护,严禁新建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工程项目。严禁破坏性山体矿山资源开发,杜绝重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项目,控制工业占用耕地,统筹规划建设城镇及旅游度假设施,促进景区人口转移,建成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和红色旅游。
土地利用方向: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生态修复,修建水利配套设施,改造现有的中低产田,突出发展林果、畜牧及环保型加工业,逐步形成以林果业为主,以农牧工业为辅的生态型土地利用结构。
(3)西部生态农业区
该区位于临沂市的西部,包括平邑县与费县南部、苍山县西部,面积为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4%。
区域特点:地形为低山丘陵,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主要矿藏有黄金、铜、铁、石英砂、石灰岩、花岗岩、石膏等,其石膏储量、品位均位于全国之首。工业以建材、采矿、机械制造为主,其中建材业最为发达,主要产品有水泥、花岗岩制品、石膏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杂粮。经济作物有中药材、黄烟、黄梨、山楂、苹果等。
产业发展导向:工业以兖石铁路和327国道、342省道为轴线,以平邑县城、费县县城为依托,建设东西经济长廊,突出发展电力、医药、纺织、食品、建材、家具、汽车配件、黄金及镁生产加工业。农副产业以当地农特产品为基础,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中药材种植及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土地利用方向:实行工业企业进园区。稳定耕地面积,尤其是沿岚兖公路两侧土质较好,应严格控制耕地转用,发挥粮棉、蔬菜及特种农产品生产条件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和有机农业。该区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应搞好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田坎地头种植金银花等名特优产品,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区域主导功能定位,将全市划分为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独立工矿区、林业发展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六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基本符合《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程》的要求。
十三、&&&&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
(一)&&&&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基数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城市扩展边界内土地总面积30063.5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3782.09公顷,17354.32公顷,204.20公顷,4680.6公顷,55公顷,1269.48公顷,218.49公顷;农用地6209.06公顷,包括耕地4635.43公顷,园地255.05公顷,林地973.7公顷,其他农用地344.88公顷;未利用地72.36公顷,包括水域2.3公顷,自然保留地70.06公顷。
现状建设用地在扣减年期间已批准建设用地572.73公顷后为28734.28公顷。
(二)&&&&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根据城市建设目标和未来发展趋势,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260万,按照人均建设用地109平方米计算,允许建设区总规模为28734.28公顷,有条件建设区1393.76公顷,禁止建设区22.43公顷,限制建设区39428.46公顷。
在扩展边界外2000米左右,以乡镇界线、公路、铁路、河流和部分村界划定规划控制边界,控制范围总面积69578.6公顷。按照要求,区内布局基本农田7838公顷,生态林用地2520.76公顷。
十四、&&&&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本规划长远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数据和人口规模与十一五及2020年长远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突出了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目标。
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用地方向、城镇体系框架等基本一致。
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有关部门提供的规划材料为依据安排用地,并多次征询各部门的意见,关注最新的规划动态,在用地上重点给予保障。
在环境保护方面,规划充分考虑了《临沂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临沂市旅游规划》等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在生态建设工程安排与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划定上与以上规划进行了衔接。
本规划还与农业基地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79号),我市在组织编制《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的同时,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下简称评价)。
1、&&&& 市域生态环境特征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北部山地丘陵区森林覆盖率高、水系发达、物种多样性丰富,中南部平原以耕地为主,生态特征相对均匀。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4%、28.70%、25%,城市(含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20%。
2、&&&&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成就
目前,全市已建成13个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6个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3个省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矿山公园、15个污水处理厂、11个垃圾填埋场,关闭了一批严重污染企业,山地丘陵区小流域治理和坡改梯工作基本完成,河道治理初见成效,全市主要河流源头区、重要饮用水源地、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全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3、&&&& 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中仍存在不足,主要有因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部分城镇和工矿聚集区有轻度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矿产开发造成的地面塌陷和地表下沉等。
通过临沂市自然、社会、环境背景的调查与分析,在临沂市生态市建设总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临沂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目标。
(1)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自然保留地等。
(2)推进土地生态建设和国土整治,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3)保障生态建设重大工程用地,保护森林、草场资源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4)保护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自然景观等,包括重要水源、水域自然景观以及湿地等水生生态系统,抓好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
(5)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防灾避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控制和减少工矿企业的污染排放,提高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率,减轻环境污染。
(6)改善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等。
1、&&&& 市级规划与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相符性
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2、&&&& 市级规划与相关生态环境规划的协调性
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与《山东省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临沂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规划》、《临沂市环保“十一五”规划》、《临沂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进行了衔接,通过加强对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用地的保护,进一步改善临沂市的生态环境。
1、&&&& 市级规划环评采用的方法与指标
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采用环境敏感性评价法。评价中的环境敏感区主要包括生态敏感区、景观敏感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风险区,综合考虑临沂市不同地貌类型的坡度大小,将全市土地划分为高度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三个级别。其中,高度敏感区主要有岸堤水库、沙沟水库、陡山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蒙山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苍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一般敏感性区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地带及主要河流两岸;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地区。通过将反映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用地、基本农田集中区分布、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等的规划图件与环境敏感区图进行叠加,分析评价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重大工程用地空间布局与环境敏感区的协调性,预测和评价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可能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评价结果对规划布局进行局部调整。
2、&&&& 本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1)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规划期内,全市建设用地新增1816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1%;未利用地减少25235.5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但大部分转化为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规划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结构变化很小,其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水面、滩涂、苇地、沼泽地等未发生变化。具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等地类面积增加8727.12公顷。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调整有利于全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2)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本规划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划为禁止建设区;在避让生态屏障系统的前提下,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结合自然条件和现状特点,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保持农用地布局基本稳定;未利用地在防止水土流失前提下适度向生态功能更强的耕地、园地、林地转化。
(3)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本规划拟实施的基本农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后备土地开发、沿河生态敏感区保护治理、矿山土地生态恢复治理等五大工程,均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功能。规划建设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项目选址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均对环境敏感重点区域进行了避让,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3、&&&& 规划方案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1)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流域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方案制定中全面考虑了自然、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临沂市地貌类型全面,自然环境类型多样。从维护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集中连片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产业带建设。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格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对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调整,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更加合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改良水土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规划实施过程中,交通、水利、能源、电力等重点建设项目会对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矿产开发可能会造成地表景观的破坏及水体污染,在选矿及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交通设施建设会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或领地被重新划分,种群之间的能量交流减少。山地、丘陵区域修建交通设施,可能会破坏原有植被,造成边坡不稳、水土流失等影响。水利设施的建设可能会破坏原有区域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等。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前,要充分考虑诸多不利因素,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论证,防治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
(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长远影响
从长远看,规划实施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规划确定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可以确保区域粮食安全。通过农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协调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控制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无序扩张。通过重点项目与重大工程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1、&&&& 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服务质量
以沿路沿河林网、河流水系、环城林带为线,以网内森林、果园、农田为面,以城镇、村、工矿绿化为点,构建点、线、面一体的生态网络体系。重点抓好西北部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沭东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和中南部两河冲积平原生态区、中心城市生态功能区和其他重点保护区域的建设和保护。拓展城市内河流水面,建设滨河生态区,实施森林进城,改善空气质量,减轻热岛效应。
2、&&&& 提高建设项目用地环境门槛,减轻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优先保障低能耗、无污染、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用地,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建设项目用地。要求建设项目在立项时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对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估的建设项目不予供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保障环保重点工程用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本规划保障大气环境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等环保重点工程用地需求,提高环境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