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俄罗斯多民族文化国家的巩固的思维导读样本

9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说课稿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9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各位专家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统一多民族;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奋斗目标,;初二学生已掌握因果推理、比较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明清两朝统治者处理民;(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说出明清两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各位专家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节课我计划按六个部分来说:1、说教材、2、说学情、3、说目标、4、说重难点、5、说教法学法、6、说教学流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探讨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明朝统治者侧重防御,清朝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明代实施的修建长城、“改土归流”、清代对某些少数民贵族叛乱平定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奋斗目标,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本节课的教育,对引导、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二学生已掌握因果推理、比较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加上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性强,因此适合用探究式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明清两朝统治者处理民族问题时采取的政策。(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说出明清两朝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②能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树立自身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自觉维护祖国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教学难点:从明清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中,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五、教法学法选择:侧重于如何突破重难点?学法:研读材料、自主探究、角色体验、倾听讲解教法:情景教学、材料导读、问题探究、教师讲授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文字、影视等形式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表演》相关音像,主要展现在《歌唱祖国》的悠扬音乐中,56名各民族儿童簇拥着五星红旗进入会场的升旗仪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我们是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的未来就是青少年,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设问,这么多的民族是如何融合在一起并形成统一的国家的呢?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表述:她是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逐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过渡到探讨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上是怎样处理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活动一:展示明清疆域图:学生上台指出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西北、西南等方位,并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说出分布在“北、西北、西南”三方主要的少数民族名称。(如:蒙古族、维吾尔族回部、藏族等),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根据教材总结明清两朝分别是怎么处理在这三处的民族问题和关系的。这样的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同学间的合作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重点,更好的达成本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我将结合一组图片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加以突破。从明长城的图片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明朝侧重的是对各民族的防御;从清朝具有民族色彩的避暑山庄到土尔扈特部的千里回归,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清朝更侧重拉近与各民族的关系。
小结:明清时期,无论是明朝的“防御政策”还是清朝的“怀柔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昂首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保障。活动二:升华将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主题引导至当今西藏问题的处理上,从元朝开始西藏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分裂势力却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割出去,3.14打砸抢烧事件、破坏奥运圣火传递、“全球流亡藏人特别大会”在印度达兰萨拉的召开都表明藏独分子甘愿做西方反华势力的走狗,破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让学生以我最想说的一句话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爱国热情。主题升华──通过这个活动使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突破本课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这样一个主题升华的设计,更能体现本课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结束──无论明还是清,是恩还是威,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今天祖国的伟大基业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都必将为国人所耻,希望各民族永远团结,共同奋斗,希望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后探究──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对今天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再次巩固本课的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本课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延伸。以一曲《爱我中华》结束本节课。四、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板书的生动性以及对重难点问题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还可以使学生更深的感悟难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9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说课稿等内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说课稿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各位专家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关键词:7年级历史下册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说课稿 1/2 相关文档推荐 ...共同努力,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交流,边疆开发,以及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说课稿各位评委、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说课稿 下学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统一...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封建制度已不再适 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材料 北师大版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有效构建课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0 课《统一多民族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58页 1下载券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课件 26页 免费...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三框题 《统一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稿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课...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 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了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说课稿班级:08 级历史学 2 班 姓名:代永峡 ...明确掌握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 所采取的措施, 及其对当时清王朝的影响...72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2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知识梳理;伊犁将军的设置: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清军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回部:在西南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知识梳理 伊犁将军的设置: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在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清军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修建西黄寺,供他居住。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这一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回部:在西南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清代常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他们不仅残酷搜刮维吾尔等族人民,而且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清政府派人招降,惨遭叛军杀害。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要株连。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难点:在清朝统一政权下,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三、学法指导1.通过图示法,把握整体知识:第18、19两课是一个整体,清政府通过对外抗击外来侵略和对内同分裂、叛乱势力进行斗争,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对于两课重大事件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图示来把握: 清朝的疆域也可以用图示来表示和记忆: 2.归纳总结:通过18、19课的学习,分析归纳统一多民族巩固的措施,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1)平定少数民族上层的叛乱,(2)反抗外来侵略,(3)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这些内容,可通过图示法来理清线索。(上图)3.分析法:分析大小和卓叛乱的行为,得出是一种分裂行为,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非正义的。分析清军的斗争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他们捍卫了祖国的统一,是正义的。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平定大小和叛乱胜利的原因:(1)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维吾尔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2)清政府的平叛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3.把握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的重点是册封制度和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的重点是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两大措施都巩固了我国的边疆。【学习探索】1.藏族是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相隔千山万水。藏族在唐朝时称什么?自唐代以来,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管辖的?2.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件大事。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呢?3.乾隆年间,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为什么要不远万里回归祖国呢?他们的杰出首领是谁?在回归祖国途中,他们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回归祖国后,清政府又是怎样安置他们的呢?4.参照下页的《清朝疆域图》,分别指出清政府设置的十八个省、五个将军辖区和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自我测试】一、选择题1.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帝
D.乾隆帝2.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驻藏大臣
B.乌里雅苏台将军
C.盛京将军
D.伊犁将军【资料下载】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雍正一朝还对少数民族聚集的西南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废除世袭的土官,由中央政府派“流官”进行管理。我国西南地区历来为少数民族聚集地,苗、彝、瑶、壮、白等兄弟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为了便于管理,元明时期的中央政府对实行了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土司制度,也就是由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当地的土官,“以土官治土民”。这种土司制度的弊端在于世袭,得以世代统治其土地和人民,具有极大的割据性,日益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障碍。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向清廷上奏《改土归流疏》,提议“改土官为流官,革除土司制,建立州县制”,得到雍正皇帝的批准。此后,西南数省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运动,许多土司被裁革,在其地分别设置府、厅、州、县,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如丈量土地、编制户口、征收赋税等。改土归流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边远地区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思维拓展】承德“左通辽沈,右引回回,北压蒙古,南制天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政府开始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此后,清朝皇帝几乎每年都要在这里消夏理政,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依靠避暑山庄,清王朝成功解决了自秦汉以来长期存在的北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以巩固,正所谓“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你到过承德避暑山庄吗?你认为它在清朝政治活动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乾隆帝在此接见过哪些少数民族首领和宗教领袖呢? 教学后记: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72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内容。
 第19课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导学案第19课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导学案隐藏&& 第19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政府册封班禅的制度...  2.意义: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 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 19 课同意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 4 页 ...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_初一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课题:第十九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  第19 课学习目标(内容标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案 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 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  洮南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课题第 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主备人:高秀艳 课型 审新 核: 课 班级: 姓 名: 编 号:19 [学习目标]:...  第19 课年级:七年级 科目:历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备人:杨继红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 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清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的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  ___ 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赐予他以 习 学 习 内 容 学习随记 第 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授课时间 内容 2014 年月日 学习随记 2.乾隆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参考课件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1.00
&&¥1.00
&&¥1.00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参考课件1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87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和社会危机》教学片段解析---王丹丹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1&&&&更新时间:
&&&&&& &   
【教学实录片段一】  
1.通过自主复习、口头检测导学提纲的列举题和填空题,能列举出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结合地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结合《清朝疆域图》举例说明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2.通过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通过小组合作构建单元思维导图,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的方法。  
复习内容:六年级下册16、17、19、20课  
复习要求:  
&(1)待合格学生自主复习课本。  
&(2)合格学生先自主复习课本再自测导学提纲六下第三单元列举1—5,填空16—20。  
&(3)时间为15分钟。  
1、学生同桌口头互查导学提纲填空16—20题。  
&&& (待合格的学生先进行)。  
2、学生口头自测导学提纲列举题1—5题。  
&&& (完成的题目做标记)。  
3、时间:5分钟。  
亮点解析:  
生命化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给他们充足的自主时间,他们才能真正从学习活动中得到学习体验,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得以人格的提升,张扬自我个性。  
这一片段的设计,学习目标明确,复习要求和自测要求具体详实,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复习要求和自测要求中均体现了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对学困生适当降低要求,使其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桌提问和教师随机抽测的结合,也符合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原则,利于发现问题并对下一步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  
【教学实录片段二】  
师:结合《清朝疆域图》概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统治的措施。(屏显)  
                                              
生:结合《清朝疆域图》上台展示。  
师:课堂练习(屏显)。  
  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次事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生:展示交流。  
亮点解析:  
历史是发生过的事情,只有让繁琐的历史文字更直观,更生动,学生才能更易于感受,易于理解。  
本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我使用了两幅图片,使平面的文字立体化,学生通过地图展示交流的方式,对学过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两个问题也是课标中的重点,所以既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实录片段三】  
师:按顺序以线索形式总结学过的古代史分期。  
生:以接龙的方式回答。  
师屏显。  
      
师: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请结合这一特点设计一幅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屏显)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请结合这一特点设计一幅思维导图。  
设计要求:  
&& &&&&&&&&1、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组长执笔。  
&&&& &&&&&&2、要求形式多样,字迹清晰  
展示要求:  
&&& &&&&&&&&仪态大方,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时间:5分钟。  
生: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亮点解析:  
历史不是孤零零存在的,事件与事件之间总会存在着联系,可是课本中呈现的历史却多、散、不成体系。历史学科能力培养中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与概括的能力。  
第一个教学片段是导入的设计,以线索图呈现已经学过的历史分期更有利于学生历史体系的构建,而本节复习课即将复习的又是古代史最后一个时期——明清时期,线索图构建完整后,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历史体系也就完整了,既总结了上一节课所学的宋元时期,又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明清时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个教学片段是小结的设计,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既重新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又利于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的提高。思维导图的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充分体现了“生命化课堂”的理念。教师的最后小结,既对本单元做了总结,又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利于学生完整体系的构建。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周排行热点关注
&&(30)&&(27)&&(24)&&(23)&&(23)&&(21)&&(20)&&(20)&&(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