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回应股市暴跌又要发新股,为什么让股市跌

关注我们:
证监会:IPO暂停 下一步新股发行审核不会停止
  和讯股票消息 今日,证监会发言人邓舸称,近期没有新股发行,下一步新股发行审核不会停止。但将大幅度减少新股发行家数和发行融资数额。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答记者问
  问 :沪深两市28只新股公告暂缓发行,证监会对下一步新股发行工作有何安排?
  答: 28家拟上市公司暂缓发行后,近期将没有新股发行。下一步新股发行审核工作不会停止,但将大幅减少新股发行家数和发行融资数额。
  问:近期股票期现货市场剧烈波动,证监会对股指期货交易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中金所依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交易股指期货合约特别是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的部分账户采取了限制开仓等监管措施。上周五,股指期货收盘价已高于现货价格。证监会要求中金所继续实施前期有效措施,并加大力度,扩大检查范围,配合证监会对各种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专项核查。证监会对恶意做空、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跨期现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予以严惩。
  问:近期股市传闻、谣言较多,普通投资者很难辨别,请问证监会有什么措施?
  答:最近部分媒体、网络、微博、微信发布了大量不实信息,有的纯属捕风捉影,有的对政策措施进行揣测性报道,甚至编造谣言,煽动过激情绪,对股票市场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目前,我会正在开展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编造、传播股市谣言是执法行动的打击重点之一,并已查处和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件。我会将会同公安机关和媒体网络主管部门,进一步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同时,我会将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澄清不实报道。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关注有关部门正式发布的信息,不传谣、不信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责任编辑:AP014
心情分享加载中...
相关新闻: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1CN时时报道
24小时点击排行榜---08月13日 21:14证监会:800只新股还是要发 关键是如何发
财界网整理
  证监会副主席,履行负责发行部和创业板部门的姚刚,正面临着或许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最严峻的IP0堰塞湖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排队在会审核企业共有780余家,加上即将申报的,排队发行的企业800余家,其中过会待发的企业便达40余家,仅这40余家待核准企业的融资总额便近300亿元。  “以前我在发行部的时候,最多的一年也就是300多家,现在排队发行企业数量太多,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姚刚感叹道。  显然,史上最严重的IPO“堰塞湖”该如何疏导,成为了姚刚所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难题。  800余家排队的待审企业,40余家的过会待核准发行公司,其中更包括了类似陕煤股份、EMS等融资动辄上百亿的巨无霸,也包括了类似遵义钛业苦候批文近五年的中小型IPO项目。在近一年以来,二级市场的低迷以及新股发行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使得IPO渠道拥堵异常。  “这些股票还是要发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姚刚在当天召开的会议上向参会的众券商高管发问。  事实上,自今年7月以来,因二级市场不断走低,有关IPO暂停呼声不绝于耳,皆将大盘低迷归结到不断上马的IPO抽动大盘资金而致,且对监管层的IPO发行政策微词颇多。近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承认,监管部门应对股市下跌承担一定责任。  之前姚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表示,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升跌的重要因素。证券市场有其运行规律,证监会并不能左右股票指数的变化。  如果真如监管层所言,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升跌的重要因素的话,要解决“堰塞湖”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疏通,批量发行。但之所以形成IPO堰塞湖,不正是因顾虑市场缘故才形成的吗?“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头公案。”  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有关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话题。姚刚指出“发行体制改革提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但执行得不够彻底,信息披露的效果也有待提高。比如有公司临上市前知道业绩下滑,担心披露后要重新上会,于是上市后才披露,这时候的定价是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进行的。”  “监管层要求投行在进行IPO申报材料时,对于事实调查和财务问题尽量做到完备真实,尤其对于财务作假、隐瞒事实披露等违规情况,之后将更进一步加大处罚的力度。”上述券商人士坦言,之前涉案的都是比较小的公司,但之后公司无论大小都将一视同仁。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评论
重点推荐新闻
郑重声明:
1、本网注明“来源:×××”(非财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2、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网友的原贴:
--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富豪征婚活动。其中“无性经验”、“有旺夫相”等多项雷人要求见诸...
130.108.242*
127.249.199*
129.116.247*
127.34.132*
127.191.175*
127.177.75*
125.132.195*
129.122.201*
127.50.146*
221.209.10*
220.93.116*
126.141.237*
127.50.146*
- 联系电话:010-
&& 联系人:杨小姐
总机:010-  新闻中心值班电话:010-
举报电话:010-
财界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京公网安备号
Copyright & 2007 - 2015| 502: 无效网关
-- Event ID: 1677
如果您是网站管理员,点击查看。如需网站监控,可以使用。
您的浏览器
百度云加速田瑞昌少将:证监会为什么不作自我批评和道歉?
  日前,面对股市的狂跌,已引起高层高度关注和重视,并采取了央行支持流动资金、证监会停止新股发行上市的临时措施,以及行业协会组合大公司拿出1000多亿元支持做多维稳股市,等等举措的“救市组合拳”,这当然是值得欢迎的“国家行为”。而这能否稳定住股市,还要看未来几日的发展态势。
  在这种条件下,证监会表态说,要查违规违法“做空”操作,打击恶意谣言,等等,对于“救市”的后续举动来说,无疑这是可以的必要的。但是,发生“股灾”,让股市市值缩水 “十个希腊”国民生产总值(参考消息),这到底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还只是一再强调“股市有些波动是正常的,股民不要听信轻信谣言”云云,这难道是应有的正确态度吗?
  我质疑的问题:
  一是,这次股票“不正常下跌”,到底为何?要查不?既然要查,证监会为什么还在说“股市有些波动是正常的,股民不要听信轻信谣言”云云,这是否意味着证监会认为此轮股市狂跌三周,是“股民听信轻信谣言”造成的呢?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人民该答应吗?-----我们实在不明白,中国的证监会,是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务院的下属单位?如果是,他们这种在“重大事故”面前的态度,究竟是符合毛泽东年代的“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还是符合今天新一届中央领导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是否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党组织和党员官员,可以不受“党的规矩”约束呢?------请问总理,他们的问题该谁管呢?
  二是,这此股灾的原因必须彻查,包括要彻查有没有国外黑手操控?但是证监会在“宏观调控”方面难道不也暴露了令人十分惊讶的严重问题吗?这里有:指导思想设计上的搞“衍生产品”融资杠杆化;有操作指导上的“政府不干预”,“一切交给市场”的不作为;有不懂市场规律的“麻木不仁”、“掉以轻心”,无节奏地连续 大面积的“新股密集发行”等等。我以为,这比“不道歉”更为严重-----如果不端正指导思想,不从这次“股灾”中接受教训。而是依然认为“波动是正常的”-----“狂泻”也是“正常波动”,那么,过了这一次“救市”,中国的股市,会不会以他们心目中的西方“成熟市场”为蓝本,继续走“自由资本主义”的“资本市场”西化道路呢?
  三是,现在,人大正在审议讨论《证券法》----这很可能是由证监会起草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如果国家不从过去“七年熊市“和这次“股灾”中彻底反思,接受教训,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以“市场为基础”,“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又是可由国家政策举措,“宏观调控”、“精准调控”、“高效调控”的“有中国特色”的股票资本市场;相反还是要建立一个“自由资本主义”体系的“股票资本市场”,那么会不会由此打开缺口,影响整个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由化”的趋势走向发展呢?如果是这样,那问题就十分十分的严重了。
  为了说明以上几点,把我上次发的《正确宣传坚决捍卫党的十八大落线和发展布局,兼评中国股市资本市场必须树立和端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思想指导”和“运行机制”》中关于“兼评中国股市资本市场”部分,附后。
  关于“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干扰侵蚀的危险问题。笔者以为,这的确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这里,举中国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领域,做一分析。有学者批评说,中国的股市为“疯狂的股市,危险的中国”。笔者略有同感。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如此?根源在哪里?
  我的分析是:不要说,“上证指数”过往炒到6000多点,而后一路下泻至2000点以下,而后七年熊市,而这七年中国经济以二位数左右的高速增长,虚拟经济的资本市场,则成为与实体经济发展脱离的“怪胎”;就说这轮“牛市”吧,先是“疯牛”表演,令全国股民“热血沸腾”;接下去就是两周多的“狂泻”,由5000多点,一路冲堤决口,直破4000点(今天是3600多点)。真可谓是一大奇观。这里,股民们尤其是那些后入市的新股民们,损失惨重,惨不忍睹,有多少人是“血本无归”啊,可谓“一片哀鸿”,“骂声”不绝于耳。------这就是让广大的一般投资者分享“改革红利”和构建“劳动与资本”收入并举的发展模式吗?
  问题到底在哪里?几乎所有专家名嘴,都出来放“马后炮”,据说原因有国外的、有国内的,莫衷一是。“赌场论”、“收刮民脂民膏论”,也沸沸扬扬。
  而以笔者愚见,所谓专家名嘴,说的都不过是“一堆废话”。-------根本问题出在,构建中国“股市资本市场”的“指导思想”混乱与错误。
  何以见得?不论是在长期熊市还是在“疯狂走牛”时,只要股市“不稳”,人们就会听到主管者(也包括股评家们)说,中国的股市与国外的成熟市场相比,制度还不完善,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
  -------此话的意思是,请大家原谅,我们正在努力,我们终会建设一个“成熟市场”的,这里且不说给的时间够不够长,就以所谓的要构建与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成熟市场”之目标来说,这不就是等于说,中国要构建一个“新自由资本主义体系”的“资本市场”吗?------于是,问题就来了,这究竟是要走“全盘西化”道路,还是通过借鉴改造吸收西方的经验,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市场”体系呢?
  我的问题,我的质疑,还不仅仅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这种在“资本市场”要模拟构建出与西方一模一样的“成熟市场”的“指导思想”,在其他的领域,会不会同样 如此,会不会有同样类似的表现呢?笔者没有实证考察,若果真如此,那么有学者喊出“中国改革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也许就不算是“危言耸听”了------这个问题的全面分析,待解“正题”时再谈。
  再说中国股市,人们都说、也都认为,中国的股市是个“政策市”。这一“定位”,只是舆论坊间的一个说法,主管部门对此,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态度,说“承认”又不使用,说“不承认”又常常使用。
  前者,君不见在那漫长“熊路”时,主管部门说“政府不能干预”,这是“市场规律”之自由。-------那人们就要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就是要国家(政府部门)履行“宏观调控”、“精准调控”的职责吗?丢了这一手,这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市场”吗?或者说,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股票资本市场”,从根本上讲,就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建设的范畴,而是可以排除在外的“另类”呢?
  后者,君不见在“疯牛”恣肆时,主管部门迅即连查“违规炒作”(查“违规”,为什么不是一种制度管理的常态?),且密集地批准“新股上市”,还有其他等等。------是啊,在管理层的意识中,资本市场的功能不就是要为企业“融资”吗?哪里还管广大“股民”如何收得回 报的功能?可人们要问的是,不应注重这两者的“平衡”吗?且新股上市,既然要经过主管部门批准,难道没有一个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计划”与“节奏”要求吗? 为何这一切,都可不予顾之而乱为,一意孤行?结果呢?结果是,股市一落千丈,狂泻千余点。
  于是,据传管理部门连夜开会出招“救市”。但这是不会公开承认的,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成熟市场”目标之“不干预”的理念。-------于是,我们又要问的是,难道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就是要“两手并用”吗?为什么在“资本市场”不加以自觉地运用,却要在那里,搞不公开不透明的“乱鼓捣”呢?-------不是吗?如前指的,“查违规”也好,新股“密集发行”也好,“连夜出招”也好,大概可以算是“政府调控”之作为吧,那么这里“有预见”、“有精准”、“有科学”吗?把市场搞得“一会天上,一会地下”,人心慌慌,乱成一片,这岂不是在那“乱弹琴”。
  我上述质疑,要害在于,我国的“股市资本市场”,人大或中央政府,有没有将其确定为,做出类似“自贸区”的决定?没有。既然没有这样的决定,“股市资本市 场”的管理层,又为何要以西方的“股市资本市场”为“成熟”样板目标?这不违法吗?也许他们会说,他们未有说过这样的话。那么,既然如此,这些“股票市 场”的管理者监管者领导者,又为什么不进行“宏观调控”、“精准调控”、“科学调控”、“高效调控”的制度建设,并予以有力地施实呢?------难道与国民经济的二位数增长之长期相背离的“熊市”和偶然来一场“暴风骤雨”式的“狂飙”与“狂 泻”,就是“股票市场”的管理者监管者领导者所要做成的结果吗?这里他们没有责任吗?如是指责其与金融大鳄“眉来眼去”,配合默契,“收刮民脂民膏”,是 不是也可以成立呢?或者说,管理层的作为,客观上为金融大鳄创造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和空间,应当是说得通的吧!这要说一句,是不是不管“股市资本市场”怎样 “烂”,也不管管理层不论怎么做,他们永远都是正确的呢?
  还可以说一句,什么是市场规律?市场一个重要规律,不仅受物质运动的影响,还受精神运动的影响,在股票市场,不仅受资金流动的影响,还受人们“预期”和“信心”的影响。可是,证监会的“资本市场”管理者的“大佬们”,他们天天讲要遵守“市场规律”-------君不见,在股市狂跌时,不是证监会的发言人,出来解释澄清说“这是市场行为”吗?意思是说“股市狂 跌”与证监会采取的举措无关。他们以为,他们认为,在股市走牛时,不论他们连续密集发行股上市,还是采取的其他“刹车降温”举措,都是无可置疑的。可见, 这些个管理者,对市场规律根本“一窍不通”------他们哪里知道,股市的“信心”是要倍加“珍惜呵护”的,是不能掉以轻心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谁?他们以为可以随心所欲、主观意志、乱下乱砸“石头”和“放箭”吗?如此造成“牛群效应”,“踩踏事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万事皆如也。他们现在,把人心彻底“砸散”了,“信心”丧失殆尽,又急急冲冲地来“救市”------这是你们在自己家里“玩小孩子过家家”吗?他们不承认、不进行“科学高效”的政策举措调控,又不懂什么是市场规律,拿人民的血汗钱当儿戏,对这些人不该彻查撤职乃至依法惩处吗?-----我不明白为何不如此。在其他场合发生灾害,不要彻查追纠问责吗?
  如果不认同笔者的分析,请“有识者”告诉公众,股市的乱象,到底为何?应该怎样应对?
  -------我以为,我国“股市”存在的这种“指导”上的悖论与混乱的长期存在,是到了该彻底明析、彻底解决的时候了。端正中国“股市资本市场”构建与运行的“指导思想”,当务之急也。
  还要指出的是,股市当然有股市的规律特点。但是,如同其他任何门类行业一样,也都是各自有其规律特点的。但不管任何行业部门,又是都有其“作优”的标志的。 我们这里要问的是,股票市场的“作优”的标志是什么呢?“狂飙狂泻”是吗?把股市的所有不正常的“劣行”表现,永远都用一句“市场行为”这样的话来“打 发”,这是不是在推卸该由其负的责任呢?中国政界包括国有企业,对干部都有“考绩”标准?那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主管部门及其官员的“考绩”标准又是 什么呢?有没有?又是否考绩过?中国股市长期处于“劣质劣等”状态,为何没有人管?又为何不作彻底反思,以端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的“指导思 想”?
  ------据说政府也希望走出一个“稳定慢牛”的牛市,可管理层这些个所谓“经济学者专家”们,为什么长期来不作任何反思,却在那里“自以为是”?死抱着“自由资本主义”理念不放?
  尤其让人不解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让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高效作用”的改革政策,金融体系的管理部门、监管部门,为何 置若罔闻,或者说不去从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出发,打造一个可“宏观调控”、“精准调控”、有制度保障的“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本市场”?而这对 股市来说,不也就是应该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与政策”相结合的成熟的股市吗?
  我要问的是,对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资本金融市场体系中的领导主管层,为什么对此却会是那样的“晕晕乎乎”、“羞羞答答”,长期在那里 “乱弹琴”,而不知悔改、不予理会呢?如此下去,会杜绝“暗箱操作”,“眉来眼去”,金融大鳄吞噬百姓血汗钱的局面吗?何谈为实体经济服务?又何谈让国民 增加“资本”收入拉动消费?
  -------如若以此类推,来审视今天的中国改革之方方面面,我以为九位学者的批评,就不能说这是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了。
  这里,先说一下笔者的愚见结论:党的十八大路线和战略布局,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运用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系列讲话”,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发展的具体体现。
  问题在于,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以为,很可能出在我们缺少完整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考和这样的一部科学著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经济学》。或者说,邓小平理论、“习近平系列讲话”,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只是理论界的不知与不解,因而才会造成理论解说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错位”。
  -----如 果回顾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人们可以看到,这里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政治经济学”;有列宁到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还包括毛泽东的继 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著作中);有“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是的,除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和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经济理论的专门著作外,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习近平,我 们党的领导人的经济学说与政治主张,大多都体现在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文章讲话中。其客观原因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任务的紧迫性及其所担负的领导任务,使 他们不可能抽出专门时间来写“经济学”的专著。但是,对于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的经济思想和政治主张,应当说是不难正确理解与正确执行的。
  笔者以为,中国理论界的最大悲哀,就是还没有真正自觉地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念,因而其情形,或者,不是依列宁毛泽东的“政治经济学”去解读与问责于-----已发展了的邓小平习近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或者,就是以西方的种种流派“经济学说”,审视、堪问、贬低、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这正确吗?当然不对。怎么办?我以为,就算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家学者”们,无力集体攻关写出一部具有科学含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过去有人有尝试,但不成样子----垃圾一堆),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左”右逢源,夹击攻击吧?!
  以上,是我对“一者”之学者,对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忧虑”的分析。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6465372进行删除。――正声网
文章关键词:股市 狂跌 救市
(责编:洛诗)
&&&&头条推荐
点击排行24小时一周一月
客户服务热线:0 QQ:6465372 Email:
ICP备案号:苏ICP备号&&正声网版权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大跌 证监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