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了,钱是政府的钱从哪里来来的?

经济发展了,钱是从哪里来的?_百度知道
经济发展了,钱是从哪里来的?
是学化学的:经济发展了以后,一直想不通钱是从哪里来的,经济是门外汉,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用勤劳致富来解答呢?可能受零和博弈的影响,为什么大家就都能富裕起来
投资5000,多出来的钱对应的是新创造的产品?这里面有什么经济理论或者模型什么的吗,是不是他的增加也意味着有新创造的产品或财富的增加假设A国共有1万元本金,延伸更多总财富的增加就越多,A国国民把其中5000元用来种地,一般要得到>5000的资金?(附,勤劳致富真的就是经济的终极命题了吗,那么对于国家总财富来说?是不是就是意味着,总体就要越忙碌,那么总的资金应该就是>1万:对于人类总体来讲,那么就要将生产资源的加工多元化,如果资源一定,似乎生活越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国家根据生产总额印钞,打个比喻,去年全国社会生产总额是1万亿,那对应的就要印1万亿的钞票,印多了,货币贬值,印少了,货币增值,因为这1万亿要对应1万亿的商品价值。另外要看货币的流通速度,比如1年的时间,货币流通5次,那印制2000亿的钞票就够了。
2、货币是作为交换媒介存在,它对应的是社会财富,跟银行资产没关系,银行是企业,央行是管理机构。
3、市场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方式有很多种,主要的有发放贷款,这个通过商业银行来完成,还有回购国债,国债是财政部发的,所以这个通过财政部来完成。
4、你说的那个例子跟印钞没关系,张三从银行取走1万元,说明张三已经有这1万元的资本,只是他的资产从货币资产转变为商品资产,而王麻子相反,从商品资产转变为货币资产,而对银行没影响,银行也只...
假设A国共有1万元本金,A国国民把其中5000元用来种地,投资5000,一般要得到>5000的资金,那么总的资金应该就是>1万,多出来的钱对应的是新创造的产品,(字数限制,请看补充提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钱从那里来”:①政府应对该市在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中予以财政上的扶持。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启动民间资本;③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3分)“人到哪里去”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②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③搞好社会再就业工程,建立完善社保制度;④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答出3点即可,3分)(2)1、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吸纳私人资金、扩大就业、增加财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从此意义上讲,此观点有其合理性。(5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与优惠。再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此意义上讲,此观点是不严谨的。(4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年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政治试卷
题型:问答题
(20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艰深的话题,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时间里,人类先后度过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政府自然的不同思维阶段,也产生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主义论等不同的观点与论调,现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类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诉求。zxxk材料一:某市是个水网密布、河道众多的地方,市区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的河道212条,总长达到204公里。这些河道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由于片面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水污染严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河道多年未进行大规模整治,形成不少“盲肠段”河道,河内淤泥、垃圾堆积严重,水体黑臭,水质恶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为完善河道循环功能、改善水体质量,该市已启动大规模河道整治行动,今年内计划对几十公里的河道实施全面清淤,加大“水都绿城”生态建设力度,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8分)材料二:美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大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生态河流之一,其中鱼类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壮丽。这些年来,我国围绕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大坝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小鱼胜大坝”其实是“小鱼胜人类”,“自然胜文明”,是以“鱼道”来抑制人道,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怒江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已不堪人口重负。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破坏自然规律,最终是要受到自然惩罚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之道。&&&&&&&&&&&&&&&&&&&&&(2)请你也来参与这场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矛盾分析法阐释自己的观点。(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届湖南省长沙长望浏宁四县市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回眸“十一五”。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624亿元,年均增长23.6%;2006年至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从5464亿元增加到12450亿元,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1.3亿中小学生实现免费教育;医疗卫生支出从1421亿元增加到474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4394亿元增加到9081亿元;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补助资金从2007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1亿元;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材料二:展望“十二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什么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意义。(14分)(2)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假设你是某市的市委书记,你将如何为保障和改善当地的民生事业尽职尽责?(12分)(3)运用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6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年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政治试卷
题型:简答题
(20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艰深的话题,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时间里,人类先后度过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政府自然的不同思维阶段,也产生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主义论等不同的观点与论调,现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类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诉求。zxxk
材料一:某市是个水网密布、河道众多的地方,市区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的河道212条,总长达到204公里。这些河道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由于片面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水污染严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河道多年未进行大规模整治,形成不少“盲肠段”河道,河内淤泥、垃圾堆积严重,水体黑臭,水质恶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为完善河道循环功能、改善水体质量,该市已启动大规模河道整治行动,今年内计划对几十公里的河道实施全面清淤,加大“水都绿城”生态建设力度,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8分)
材料二:美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大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生态河流之一,其中鱼类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壮丽。这些年来,我国围绕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大坝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小鱼胜大坝”其实是“小鱼胜人类”,“自然胜文明”,是以“鱼道”来抑制人道,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怒江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已不堪人口重负。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破坏自然规律,最终是要受到自然惩罚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之道。&&&&&&&&&&&&&&&&&&&&&
(2)请你也来参与这场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矛盾分析法阐释自己的观点。(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艰深的话题,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时间里,人类先后度过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政府自然的不同思维阶段,也产生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主义论等不同的观点与论调,现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类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诉求。ks5u
材料一:某市是个水网密布、河道众多的地方,市区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的河道212条,总长达到204公里。这些河道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由于片面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水污染严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河道多年未进行大规模整治,形成不少“盲肠段”河道,河内淤泥、垃圾堆积严重,水体黑臭,水质恶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为完善河道循环功能、改善水体质量,该市已启动大规模河道整治行动,今年内计划对几十公里的河道实施全面清淤,加大“水都绿城”生态建设力度,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美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大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生态河流之一,其中鱼类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壮丽。这些年来,我国围绕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大坝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小鱼胜大坝”其实是“小鱼胜人类”,“自然胜文明”,是以“鱼道”来抑制人道,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怒江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已不堪人口重负。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破坏自然规律,最终是要受到自然惩罚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之道。&&&&& &&&&&&&&&&&&&&&&
(2)请你也来参与这场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矛盾分析法阐释自己的观点。免费产品经济时代 钱从哪里来?
编者按:本文作者Shane Snow是一名科技作者兼Contently公司联合创始人。
创建一门新技术从来没有比今天更便宜,也更快了。
根据摩尔定律,提高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成本会稳步降低,而速度却会越来越快。技术的快速创新也导致了技术定价的新规则逐渐浮出水面,即便是那些刚刚推出的全新产品,价格也都降了下来。我把这种新规则命名为:&免费产品经济定律&,如下:
假如市面上的一款产品能够找到除直接销售以外的其他盈利模式,那么最终会出现一个免费的,可跟那个产品媲美的新版本。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常有发生
报纸早期的时候,还是要花掉消费者一些钱的。但是后来,报纸最终找到了一种不仅可以赚钱,也可以扩大传播度的新方法:广告。从那以后,我们买报纸或者杂志的钱就只占到报纸实际成本的很小一部分。
除了报纸跟内容经历了上述的转变以外,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速网络。随着高速网络的拓展,一些最基本,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软件,比如说email,很快就变成免费的了。今天我们也看到,不管是在个人消费领域,还是在企业市场,都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向免费看齐,而且这个趋势还在提速。
之所以可以免费,是因为网络效应
投资人会给那些没有明确盈利模式的公司先投钱,让他们去积累大量的用户基础,这种做法现在在创业公司当中都已经成为了被嘲弄的陈词滥调:诸如Foursquare, Twitter和 Facebook这样的大型网络平台在好几年里都一直赤字运营,直到他们的用户数达到某个临界点以后,盈利模式才逐渐被打开。
但是,网络效应确实有它的好处。它可以允许服务的提供者将多个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以进一步巩固用户,为竞争者筑起竞争壁垒。Google就很擅长做这件事:Google Docs, Gmail, Gcal和它的很多产品都把人们圈在了Google自己的生态圈内,而最后收拾上面的免费模式残局的,是Google的搜索广告和它背后的强大收入。
还有一个例子,个人手工艺品交易网站Etsy就允许用户免费创建他们的电子商务网页,而其他网站的该类服务通常都是收费的。那Etsy 的钱从哪里来?答案当然是,当消费者购买围巾或者胡子外形的iPhone外壳时,Etsy就可以向商家收取交易费。不过,它的软件绝对是免费的。
这事还发生在企业
最近的技术创新还引发了关于&企业市场消费者化&(consumerization of the enterprise)这一概念的讨论。很多的企业软件都逐渐被那些轻量的,易于使用的,基于云端的,比如像Yammer这样的软件所取代。这种趋势的一个核心也是&免费增值&的定价模式。也就是说,很多软件都会提供功能有限的免费版,然后它们的客户仅仅会因为享受更高级的功能,或者数据托管服务而付费。
而随着app开发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大公司也在推出越来越好的企业软件版本:这些版本功能越来越多,产品的免费力度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有好几种盈利模式是可行的
为了提供免费产品,对公司来说,它们必须借助新的赚钱模式。即便是开源软件,它们也需要通过个人或企业捐助拿到钱。目前,在产品免费的前提下,在开发者中比较常用的赚钱模式有以下几种:
广告和赞助:一般做内容和做网络平台的都是通过这个方式赚钱,当然很多其他的产品也是这样。想想Twitter, Pandora, Words With Friends还有你现在浏览的网站。在很多情况下,公司都会向消费者提供付费版本,这些付费版本中没有广告。但是假如用户愿意,他们完全不用付钱就可以 享受服务(当然也要忍受广告)。
提供主机和存储:对很多SAAS(软件即服务)产品来说,用户都不需要为功能花钱,但是他们需要为带 宽,磁盘空间等等付钱。以Wordpress为例,它的产品是免费的,但是它每月会向那些将自己的博客放在它的服务器上,有自己的自定义域名的博客主收取 几美元。而那些按照人头来付费的企业产品,比如说Salesforce和 Mailchimp,则是根据数据存储和服务器使用时间,而并非它们本身的工具来收费的。
交易处理:像Etsy和PayPal这样的产 品,在交易市场中往往会提供免费工具,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它们服务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可以很轻松地通过交易收费。这种模式甚至被用到了实物 上:Square就把它的信用卡刷卡器免费提供给用户,以扩大它的用户基数,然后通过经由它的庞大交易额收费。
服务:假如人们可以享受到走红地毯般的待遇,他们也还是愿意付钱的。免费的产品通常通过为用户提供付费的&向上销售&服务来拉动消费。举个例子,尽管app本身是免费的,开源的程序开发者通常会通过技术支持向客户收费。
交叉销售或者&向上销售&其他产品:一般很多公司都会提供一个功能基础的免费产品,然后诱使潜在用户去购买他们盈利更大的付费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免费增值模 式。在产品链条的顶端是那些不能通过其他手段谋利的产品,而链条下面的产品都会变成免费的,以支持上面的付费产品(直到有其他人找到一种方法让付费产品也 变成免费的)。
为用户提供捷径:这个方法的意思是,为用户免费提供应用,但是假如他们想要作弊或者插队,他们就需要付费。诸如 FarmVille(类似开心农场)这样的社交游戏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有趣案例:应用内支付变成了用户规避耐心的好方法。事实上,在2011年的Open Mobile峰会上,FarmVille的移动总监称他们90%的游戏收入来自应用内支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那些需要付费的app或者游戏在质量,独特性或者品牌上面就输给那些功能免费,通过其他手段赚钱的产品。但是,正是因为免费模式的存在,整个行业的经济面貌都在快速改变。
我自己的案例
对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免费产品竞技定律听起来似乎是个坏消息,但是好消息是,假如你把你的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跟向用户收费相比,你可能为自己释放了更大的盈利空间。这一点看上去很矛盾,但Wordpress, Dropbox, Evernote, Aviary, 还有很多不计其数的每日应用都是通过将核心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而大规模成长的。
在我自己的公司Contently,我们的核心业务就是一个联通记者和内容发行方的市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我们创建了自己理想的软件工具:一个基于云端的编辑部管理自由撰稿人和编辑的工作流程系统。
有很多公司都会出售相似的工具,而且他们也都是按照人头付费。很自然,我们喜欢自己的工具多于喜欢他们的工具,所以我们一开始是想将我们的产品卖得比他们还贵。但是,我们随后意识到有一天可能会有人推出一个免费版本。为了让更多的人用上这款精良的产品,我们赶在这个人出现之前,大方开发了我们的平台。
人们通常愿意为一款免费的产品做很多事情,他们愿意把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反馈提供给你,而且他们通常也愿意接受你的一个向上销售的推销(在我们的案例中,这个向上销售是指面向大的媒体公司和机构的支付方案和VIP服务)。事实上,自从发布免费的Contently平台以来,已经有很多的财富500强公司和大型媒体公司向我们的支付方案抛来橄榄枝。
说到底,就是某些人会在某一天推出一个你产品的免费版。这个免费版可能在某些功能上不如你的那个版本,但是这并不重要。而且,用户的呼声越高,这事发生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假如这事迟早要发生,你还不如主动出击。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
seajs.config({
base: "/resource/passapi/scripts/"
seajs.use('seajs/seajs-css');
seajs.use(['artdialog/src/dialog-plus'], function (dialog) {
$('#favorite').on('click', function(){
$.getJSON('/passapi.php?op=userstatus&callback=?', function(data){
if (data.status == 1) {
var _this = $('#favorite').find('span');
$.getJSON('/?app=favorite&controller=favorite&action=add&jsoncallback=?&contentid='+contentid, function(json){
if(json.state){
_this.html('人民币:从哪里来,究竟要到哪里去?
格隆汇APP版已推出,欢迎下载使用!更多精彩欢迎登陆网站:
2016年的前4个交易日中,A股因触发熔断而两度提前休市,4日逾4.24万亿市值蒸发,7日逾3.7万亿市值蒸发。今天若不是因为熔断机制暂停实施,将会成为开年后六个交易日中的第三个熔断日。A股暴跌的背后,人民币贬值是推动市场下行的重要黑手。
2016年开年后三个交易日,人民币一反前期温和贬值趋势,离岸价连续三天大幅贬值超过1200个基点(约1.9%),人民币贬值引起了A股、甚至全球资本市场上的重大恐慌。
人民币到底怎么了?人民币会去到哪里?
历史回溯:一路高歌猛进的人民币戛然而止
1979至1994年的15年间,人民币紧盯美元在一美元兑5.762人民币上。但这个汇率严重背离了人民币的本来价值,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美元。因此,巨大的贬值压力使得长达15年的固定汇率制崩溃,人民币在1994年实行汇改,一次性贬值到8.72:1。
1994年后的十年间,依然是固定汇率制的十年,只是换了一个基准汇率在固定。但经济突飞猛进带来的升值压力又再次让固定汇率崩盘。
2005年人民币没能顶住升值的高压,于是迎来了汇改,此后的十年间,人民币一路高歌猛进,从2005年的8.28一路攀升至2013年底的6.0,升值幅度高达27.5%。2014年前的十年,是人民币一路高歌、慷慨激昂的十年。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贬值过度后升,升值过度后贬。
随着2013年底美国开始逐步退出QE3,美国经济与美元的逐步走强对全球资本的吸收,便如磁铁吸附铁屑般地使得全球资本迅速回流。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都大幅贬值。中国2014年贬值2.42%,2015年“811汇改”更是打开了人民币贬值的潘多拉盒子,年累计贬值甚至达到4.46%。但与全球其他货币的贬值幅度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金砖”中的“三砖”汇率贬值均在30%以上,其中,受到低油价摧残的俄罗斯与巴西自2014以来贬值逾55%和40%,受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影响的南非贬值逾30%。欧洲与日本在货币贬值战中也不甘示弱,分别累计贬值了20%与10%以上。
由于美元走强后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纷纷大跌,在过去三年中,人民币除了兑美元贬值2.73%外,兑其他货币均大幅走强,其中对欧元升值16.46%,对日元升值31.44%,对巴西雷亚尔升值43.15%。
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的大幅升值已经严重挤压了中国的出口。中国2015年11月出口连续第五个月下滑,当月外汇储备也创为1996年有数据以来第三大月度跌幅。为何人民币兑美元过去两年在持续贬值,却没能挽回中国的出口。原因很简单,就是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实际上一直在升值。而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兑人民币贬值20%,那就相当于这个国家的进口对中国的大门直接关闭。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严重地被其货币升值所挤压时,那么,你还能说它没有被高估吗?人民币盯住不断走强的美元来浮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被动地升值太多。如今的大跌便是最好的佐证,因为光靠外储来干预汇率已经山穷水尽了。然而,人民币到底高估了多少呢?
人民币究竟高估了多少?
1、从货币超发看人民币高估了多少
“M2/GDP”通常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一种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越多,对应的内在价值也会越低。因为,当一国货币供给的膨胀速度远超经济增长,一般来说会相应地降低该国货币的价值,即引发该货币的通货膨胀,从而引发该货币的贬值。2014年底,中国M2与GDP的比例创历史新高接近2.0,远远超过了美国的0.68,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26。中国M2与GDP的超高比例说明了,中国近年来货币超发现象十分严重,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也就是说,人民币的数量与美元的数量相比,近些年来是过度增加的,人民币的内在价值相较而言应该大大的减小,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大幅贬值。
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贬值多少呢?
近10年来,中国M2增长率平均为17%,但GDP平均增速不及10%,两者之差高达7%;美国M2增长率为6.24%,GDP增速约为
3.55%,两者之差不及2.7%。7%与2.7%两个数字表明,将人民币与美元发行量对比,剔除了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后,人民币相对美元而言,超发了4.3%。这4.3%就是人民币自2005年以来应当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其中,4.3%=7%-2.7%。计算依据:费雪货币方程式PY=MV;
购买力平价理论et=(pt/p0)*e0.
从货币超发的角度,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计算,最后得出,从2005至201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应当贬值4.3%至8.64,这里保守假定自2005年至201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理论贬值幅度也为4.3%。但事实上,人民币2005年前兑美元汇率约为8.28,2015年底汇率收至6.5左右,这十年中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贬值4.3%至8.64,反而升值了逾20%至6.69。
从货币超发看,人民币要回复到合理水平,需在目前基础上贬值约30%。
2、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看人民币高估多少
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通常选取一篮子主要国家的实际汇率进行加权,权数以对外贸易比例计算。类似地,CPI采用一篮子主要商品的价格变化代表整个经济体的物价变化,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无非是把一篮子商品换成了一篮子货币,这一篮子货币汇率代表的就是这一货币在剔除通胀因素干扰后的真实购买力、真实的对外价值。
从1994至2005年汇改前的十年间,人民币在8.28左右盯住美元。在2001年前,美元一路强势升值,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也一路向上走,当时的中国经济增长高速,盯着美元一起升值并无多大压力。但2001年之后,美元走弱三年,而这三年正是中国经济起飞的三年,这时候的人民币继续盯着美元一起走弱,显然承受的压力是与日俱增的。所以,三年超过了中国动用一切力量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汇率的极限,三年后便不得不进行汇改,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举白旗投降。2005年放弃干预汇率的当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就回到了接近2003年的水平,而2003年后正是我国出口顺差/GDP开始超过3%的国际收支均衡极限的时间点。(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在经验上是指经常项目顺差与GDP的比率有无超出+/-3%的比率。)
2005至今爬行盯住的这十年与2005前固定盯住的十年,不一样的汇率制度和汇率变化趋势,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却有着惊人类似的内在逻辑。当中国经济(基本面)无法支撑起人民币盯住美元时,便会产生升值或贬值的压力,顶着压力干预外汇市场,撑不过2-3年,汇率便会回归本位。年的故事验证了这个逻辑,我想,2005年后至今的逻辑也应如此。2011年是过去十年的一个分水岭,
2011年前年均10%以上的经济增速完全有能力支撑起人民币强势上升,但随着美国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却明显放缓,此时,如果还强行坚持盯住强势上升的美元,便会逐渐积累起巨大的贬值压力。
这就是过去几年在发生的事情,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自2011年始就一直处于3%以下,即正常的国际收支均衡之内,但人民币实际汇率在这5年内却仍然升值21%。也就是说,这5年,中国积累了相当大的贬值压力,人民币兑美元在扛了3年之后,又开始扛不住了,自2014年开始对美元进行贬值,但这种贬值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实际上还在缓慢攀升。
(1)猜想一:汇率回到保证国际收支均衡的点(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处于3%以下)
自2003年始,我国的出口顺差/GDP比例连年超过3%,严重地超出国际收支均衡点,当时的人民币固定盯住美元,因而积累了巨大的升值压力。2005年下半年汇率一放开,人民币汇率就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
因此,这里假定人民币在2005年发生的故事会在此时重演。类似地,自2011年始,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就一直处于3%以下,即正常的国际收支均衡之内,但人民币实际汇率在这5年内却仍然升值21%。可以猜想,人民币汇率一旦放开,贬值的空间应该在20%左右,即回到2011年的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既然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汇率贬值空间在20%左右,而现在的情况是美元走强,其他主要币种兑美元纷纷贬值,那么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空间应该要大于20%。
(2)猜想二:汇率向11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算术平均水平趋近
在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的贬值不充分将人民币置于一种被动升值的过程中。2010年以来,全球主要的36个国家中,21个经济体发生了显著的贬值,其他15个经济体中升值幅度也集中在15%以内,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31%至目前的131个点。
为研究人民币汇率到底高估多少,这里选取了经济发展较类似的11个主要新兴经济体作为参考系。这11个主要新兴经济体中超过半数经济体贬值到100以下(以2010年的实际有效汇率为基准值100计算),实际有效汇率的算术平均值为90。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若要回复至与其他11个新兴经济体相同的水平,则需继续贬值30%。当然,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在12个新兴经济体中表现突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空间在30%以内。
综合货币超发与实际有效汇率来看,人民币已经被高估的空间在20%-30%之间。解决货币高估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它降下来,让看不见的手去引导它回归本位。运用外力去阻止它的下降,不仅挡不住,可能还会造成内伤。
人民币为何在此时跌落
既然人民币被高估,为何在过去十年内却一直持续升值呢?我想,除了国际贸易顺差带来的资本流入外,国内奇高的短期利率造成的利差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过去十年,国际利差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在享受了十年海外资金投资的红利后,积累多年的贬值压力蓄势待发。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已经不再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正值此内忧之际,又遇上外患,美联储加息的正式宣布就如同一根引火索,一经引燃,火势便会迅速蔓延。人民币贬值预期则如一阵风,让这场火蔓延的更快。
1、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汇率的比价反映着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随着中国失去了人口红利与出口引擎,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凸显,产能过剩、金融风险持续暴露等问题都给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然而,美国经济却在经过3轮QE之后,在波动中逐渐复苏,带动美元的走强。两国经济发展前景预期的掉转,是此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骤显的主因之一。
2、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资本外逃
美联储在2015年12月16日公布了“点阵图”(经济学家投票分布),据该分布图显示,该行预计在2016年中会上调基准利率四次,联邦基金利率将由目前的0.5%上升至1.5%左右。美联储的加息开启了新一轮的紧缩周期,全球资本市场收缩,热钱开始回流。
反观中国,受国内经济硬着陆风险、出口连续数月下降等影响,为提振经济,2015年国内央行“放水”7次,2016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必会继续宽松。国内持续的降准、降息与美国加息逆向而行,使得中美利差进入下行通道。追寻超额回报的资本自然开始从经济增长放缓的中国涌入利率上行的美国。
中美利差的渐行渐远必将引发国际资本不断地从国内逃离,而这个资本外逃的漏洞,已经很难通过使用外汇储备来堵住了。
3、汇率预期的自我实现
2015年底时,各大机构纷纷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预测,多数机构认为2016年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概率较大,境外机构普遍认为今年人民币汇率将在6.7左右。既然在2016年前,大家就都知道2016年的人民币会持续贬值,在新年伊始之际,每个散户又重新有了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那么2016年开年头几日可能就会成为大家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的高峰期。这是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第一次实现。这个高峰是此轮人民币暴跌的导火索,一旦火开始点燃,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火把也趁势烧起来。一旦贬值预期开始形成或者预期加强,这种贬值预期就会自我实现。因为一旦预期形成或加强,资本为了避险和套利,便会大量从国内开始逃离。这样一来人民币的供给增加,而美元的需求增加,便会推动人民币汇率贬值。
货币的贬值预期会自我实现,想想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大家认为人民币会跌,那么人民币就真的会跌。想必中国当局也很害怕这种预期的形成,才一再地强调,人民币短期波动并不代表趋势性贬值。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开市三日人民币暴贬而不是慢慢贬的原因之一。因为持续慢慢贬值会不断地加强大家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而这种预期会不断地自我实现,不断地造成资本外逃。因此,长痛不如短痛,将一次性的大幅度的贬值控制在不引发过度风险的范围内,实行较快的贬值,可能是更佳的无奈之举
央行能力挽狂澜吗:结局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今日的离岸人民币在一度去到6.76后,迅速被拉低至6.7以下。紧接着加拿大皇家银行称,央行可能干预了离岸人民币市场,以缩小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然而,央行真的能力挽狂澜,救人民币于水深火热之中吗?50年前,蒙代尔-弗莱明用“不可能三角”给出了第一个答案;50年后,中国央行利用自身作为实例给出了另一个相同的答案。
1、在“不可能三角”中的艰难权衡
如果说1月6日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145个点,已经让市场感到措手不及,那么7日央行将中间价下调332个点,市场只能目瞪口呆了。就在5日晚,外媒还纷纷报道,中国向国内金融系统注入人民币资金,入市干预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6、7两日央行大幅下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就是对此次人民币暴跌的最明显的表态了。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让人民币贬值的时候了。
经济增长变缓与中美利差的转换都在持续地造成大量资本的出逃,而资本出逃给人民币贬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时,中国即使想要干预汇率,也只能在“不可能三角”中干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讲的故事就是,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稳定汇率三者必须牺牲其一。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要想完成原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货币政策这最为关键的政策工具是绝对不能缺席的。在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下,资本自由流动与稳定的汇率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因而,此时zf只能在资本管制与汇率干预两者中不断地转换。一方面,为稳定汇率,中国当局已经冻结包括渣打、德银在内的至少三家银行的部分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另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幅度不断地震惊投资者,试图补住人民币离岸与在岸汇率高达1000点的漏洞。
中国在资本管制与汇率干预两者间的不断切换,一方面是在放任人民币的贬值,另一方面是在控制人民币贬值的速度。
2、外汇储备捉襟见肘
自2015年下半年始,外汇占款持续下跌,尤以7、8两月下跌幅度最为显著。也就是说,央行用于收购外汇资产而投放的人民币大大减少,预示了人民币需求低迷,有着明显的贬值压力。“811汇改”国家首次放开人民币中间价,就是对贬值压力的首次妥协。
2016年开市的人民币暴跌,人民币中间价随之大幅下调。面对此轮人民币暴跌,显然,资本管制这只手的运用空间有限,汇率干预那只手使起来又有点力不从心。外汇储备在过去的一年半内缩水近7000亿美元,去年12月更是在一个月内缩水1079亿美元。我们一向引以为豪的充足的外汇储备,真的还够用吗?
汇率干预可以有,但干预的空间已经遇到很大瓶颈了。贬值势不可挡,干预只能调控速度与节奏——如果市场形成一致预期,速度与节奏甚至也无法调控。
以前说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说的是外储绝对额高,与进口额、短期外债总额相比外储规模仍然远远超过充足额度。然而,若以外汇储备与因超发货币而飞速增长的M2相比,外汇储备未必够用。使用外汇储备与M2比率衡量外汇储备充足度时,固定汇率国家的比率需达到10%-20%,浮动汇率国家需达到5%-10%。中国目前的该比例约为16%,目前是较为充足的。但是,一旦为了稳定汇率而大量使用外汇储备,消耗储备超过1.2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就不充足了。对比过去1年半缩水6000亿的速度,消耗掉1.27万亿美元的外储不过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更何况,为解决过剩产能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国家上还会花掉更多的外储。
如果中国还在走过去的老路子,不断地用外储来持续干预人民币汇率,且不说是否能守住汇率,光是如今的外汇储备就已经捉襟见肘了。用外储来填补资本出逃的漏洞,用资本管制堵住资本外流的孔,无异于饮鸩止渴。现在的人民币面临的处境与23年前英镑的处境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果中国不计后果地动用外汇储备来干预市场,那么结果可能也会如1992年英镑的那一场滑铁卢。英国在应对索罗斯出击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动用33亿英镑和在国际上拆借资金来干预市场,但相对于市场投机的波澜壮阔,这点外汇储备只能是杯水车薪,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果此时,中国还固守目前的汇率,不停地用外汇储备来填补资本外流的漏洞,那么最终的后果可能会与英镑类似,既损失了外汇储备,又没能守住汇率。
我想,伯南克在《大萧条》序言中的一段话或许能为还在挣扎中的人民币点明一个新的思路:那些在大萧条早期就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从大萧条中复苏得更快。事实已经证明,这个稳健的实证发现是透彻地理解大萧条本身以及一般的货币政策和汇率体系的影响的钥匙。
3、或有的挤兑风险
近日在上海、深圳的多家银行发现,银行购汇需求猛增,以至于有些银行甚至曝出网银系统故障、运转缓慢等问题。为了应付新年猛增的购汇需求,外管局不仅叫停了一批外资行的部分外汇交易,更是向深圳的银行做出口头之势,要求它们对个人和企业购买美元做出限制。
历来都是越被禁止的地方,机会可能会更大,大家也更有动力去尝试。政府越打压房地产,房价就越涨。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人民币贬值大势露出水面,购汇需求越压越猛。正逢新年伊始,13亿人口每人都重新有了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试想,哪怕只有1000万人有换汇需求,也能够在短期内消耗掉5000万美元呢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去年一年外汇储备减少的部分。更何况,现在还有许多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会利用一些无换汇需求人员的额度去购汇,从而将更多的额度调动起来。6600万人每人换汇5万美元,就能够将3.3万亿的外汇储备完全消耗光。
人民币到底会去哪儿?
话说人民币大势,贬久即升,升久即贬。人民币经历了一路高歌猛进的十年()后,升值之势戛然而止,新一轮的贬值势如破竹,会将人民币带往何方?我认为,人民币重返“8时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在人民币贬值的大时代下,一切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都毫无疑问地在走下坡路。水涨船高,如今潮水正在快速地褪去,如果有谁说人民币资产还会迎来下一轮牛市,我是无论如何都不好相信的。如果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做到在保证经济增长6.5%以上的同时,让人民币不贬值,我想,答案是不可能。因为所有你能想到的方法都是在跟经济规律作斗争、跟人性作斗争,而规律之所以成为规律,就是因为它是普遍适用的。
格隆汇声明: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投的钱从哪里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