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宏观经济学乘数乘数

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江苏计划建立1000所足球学校,并将足球列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
南京交通部门明确叫停召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
“总部经济”何以席卷全国
又是显性政绩惹祸
  自从2002年北京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以来,“总部经济热”席卷全国,并随着各地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制定、出台而持续发酵。
  有关信息显示,目前除主要一线城市明确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外,许多二、三线城市也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甚至中西部地区一些县也雄心勃勃地树起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大旗,层层落实责任制,规定要定时引入多少个总部。还有的县已在大兴土木建设“总部经济园”,面向全国企业高调招商。
  对此,国内最早提出“总部经济”理论的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7月下旬在一次相关论坛上大声疾呼:发展总部经济不能一哄而上!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一个城市或区域生产力的释放乃至生产关系的调整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这种效应在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刺激消费、活跃资本市场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同时,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会通过产业的功能链条辐射带动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进而实现对宝贵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从中外成功实例分析,总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多为大中型城市,主要是大城市。这些城市,普遍拥有发展总部经济所必需的特殊条件,如城市本身的产业基础、经济活跃度、人才集中度、科技与创新能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等,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因此,一个城市或区域是否适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首先应该好好检视自身的基础条件,是否具有给各类“总部”提供营养的特殊资源禀赋。也就是说,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切不可一厢情愿。
  发展总部经济,当然得先有“总部”。很显然,各地在选择发展总部经济路径时,引进总部的兴趣往往远大于培育总部。原因很简单,在当下着重考核显性政绩的指挥棒下,引进可以速成,很快能看到效果,而培育则耗时长、风险大,等不起。而且各地在引进总部时,动辄将目标瞄向国内外大企业,为争抢同一个“总部”不惜牺牲地方利益,竞相开出优惠条件,与早些年招商引资时抢项目的乱象如出一辙。这一现象,值得警惕。
  发展总部经济,同样得看这个城市或区域是否有足以承载总部并促使它健康发展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内涵,既应包括城市自身的体量、经济规模、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产业层次等因素,更应包括能够促进总部发展的各类优质的现代生产力要素,如优质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便捷的投融资渠道、发达的商务服务等。而一般的城市或区域,是无法为企业提供这些特殊资源和特殊服务的,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城市和城镇更是如此。
  去年底发布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研究报告表明,就各类城市经济的发展实际看,即使一些省会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都还不够成熟。专家建议这类城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仍需全面提升总部经济发展的各项条件,可以逐步培育和适度发展一些省域范围的本土总部企业。而经济相对薄弱的二三线、三四线城市或城镇,则更需保持充分的理性,准确定位,切不可盲目跟风,把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希望寄托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上。
  至于是否真的需要到异地去建个新的“总部”,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每个企业都应冷静面对,按需量力而行,谨防因赶时髦为名所累,陷入“总部不经济”的泥潭。前些年,不少中小城市的知名企业曾纷纷赴“经济之都”上海置地盖楼建总部。然而,面对巨大的商务成本压力,特别是随着房地产投资收益下降和经济形势的改变,近年有的企业无奈选择了回迁总部,个别原准备自建总部大楼的企业,不得不忍痛退还通过竞拍得来的土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实,企业要做大做强或提高知名度,并不一定非要把总部搬到成本居高难下的大中城市。多年来稳居全球500强首位的连锁巨子“沃尔玛”,从创业至今的50年中,总部就从未离开过美国阿肯色州的班顿维尔小镇,但这并不影响其成功地集聚全球资源、决胜千里之外,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沃尔玛”小总部、大事业的榜样,应该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
作者:新华时论&&编辑:戚阜生
&&&&&&&&&&&&&&&&&&
>>&&热门视频
>>&&江苏热点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课件_第四章―区域专业化、贸易和乘数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课件_第四章―区域专业化、贸易和乘数分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823.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效应分析--《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效应分析
【摘要】: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到2020年,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发展到40个。一大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正在规划或者建设之中。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容纳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就业。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其建设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如果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乘数效应产生的具体机理和乘数效应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可以预测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力,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效应为研究对象,在对投资乘数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关联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和投资乘数影响因素的分析,系统阐述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的作用机理。最后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和2010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估算出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产出乘数和投资乘数。计算结果显示:简单产出乘数稳定在2.00-2.26之间,平均值为2.149192,简单投资乘数稳定在1.21-1.35之间,平均值为1.286571,并且简单产出乘数和简单投资乘数都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累计产出乘数在4.42-4.85之间,平均值4.572448,累计投资乘数在2.64-2.91之间,平均值2.737230,但是两者的数值都有一定的波动。最后简要分析了简单乘数和累计乘数变化趋势的原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572【目录】:
摘要6-7Abstract7-10第1章 绪论10-18 1.1 论文写作背景及意义10-11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0
1.1.2 研究意义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1.2.2 国内研究综述12-16
1.2.3 相关研究总结16-17 1.3 论文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17-18
1.3.1 研究思路17
1.3.2 研究方法17-18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概念及城市轨道交通概况18-24 2.1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效应的概念18-19
2.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含义18
2.1.2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的含义18-19 2.2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特征19-20
2.2.1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19-20
2.2.2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运输及城际轨道交通的区别20 2.3 城市轨道交通属性20-22
2.3.1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属性21
2.3.2 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属性21-22 2.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本和费用分析22-24第3章 相关理论综述24-33 3.1 投资乘数理论24-28
3.1.1 投资乘数内涵和作用机理24-26
3.1.2 投资乘数作用的理论假设26-28 3.2 投入产出分析28-33
3.2.1 投入产出表简述28-30
3.2.2 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30-33第4章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效应分析33-42 4.1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关联分析33-36
4.1.1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细分33-34
4.1.2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分析34-36 4.2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作用机理、经济效益和乘数表示36-39
4.2.1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作用机理36-37
4.2.2 城市轨道交通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诱导经济效益分析37-38
4.2.3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经济效益的乘数表示38-39 4.3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影响因素分析39-42
4.3.1 凯恩斯四部门乘数模型分析39-40
4.3.2 投资乘数影响因素及分析40-42第5章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的估算和分析42-59 5.1 城市轨道交通直接消耗系数简表的编制42-53
5.1.1 城市轨道交通各项中间投入和中间使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估算42-51
5.1.2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直接消耗系数简表51-53 5.2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的估算53-56
5.2.1 简单产出乘数和简单投资乘数的估算53-54
5.2.2 累计产出乘数和累计投资乘数的估算54-56 5.3 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计算结果的分析56-59
5.3.1 城市轨道交通产出乘数和投资乘数变化趋势56-57
5.3.2 城市轨道交通产出乘数和投资乘数变化趋势原因分析57-59结论59-60致谢60-61参考文献61-6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有孝,林晓言,刘云辉;[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章云泉;[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6期
刘金山;[J];当代财经;2002年09期
周立新;陈望桂;;[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4期
张晓莉;林茂德;;[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01期
徐宗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顾卫平;[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杨飞虎;;[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7期
龚福麒,彭云艳;[J];科技与管理;2005年01期
刘林;赵达薇;;[J];科技与管理;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小敏;肖春来;李红梅;;[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邓文斌,梁青槐,刘金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陈有孝,林晓言,刘云辉;[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张红;马进军;朱宏亮;;[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卢梅;何涛;裴晓辉;陈祝清;;[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董藩;丁宏;赵安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侯爱敏;翟青;;[J];数据;2009年09期
王永生;;[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矫霞;谷丽萍;胡长明;;[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刘金山;;[J];财经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捷奋;刘洪玉;;[A];2003中国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严爱琼;康盈;;[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王慧琴;[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张红霞;[D];天津大学;2012年
谷安平;[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张天明;[D];河海大学;2002年
李春龙;[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吴国权;[D];浙江大学;2003年
刘用明;[D];四川大学;2004年
郑捷奋;[D];清华大学;2004年
毛敏;[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丽群;[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雪芹;[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冶桂春;[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王静;[D];南昌大学;2010年
郭一鸣;[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王岚;[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陈超;[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王德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杨亚琴;[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贾腾;[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爱华;李凤霞;柳新华;;[J];商业研究;2009年09期
陈兴锐;;[J];重庆行政;2009年04期
邓雪莉;;[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章云泉;[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6期
刘金山;[J];当代财经;2002年09期
李春发;李红薇;徐士琴;杨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赵大伟;[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沈晓阳;[J];地铁与轻轨;2003年01期
林汉隽;[J];福建税务;2001年07期
张庆光,吴海霞;[J];南方金融;200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迪;[D];吉林大学;2011年
董大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永贵,刘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华荣;王元京;;[J];投资研究;1990年08期
钱伯海;[J];经济学家;2001年03期
谢非非;;[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许永兵;[J];经济学家;2000年03期
张玉荣;[J];滁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蒲艳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刘金山;[J];投资研究;2002年03期
孙健夫,马卫红;[J];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03期
李建平;[J];投资研究;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羊山;张林源;;[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课题组;白力;;[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刘祥峰;王艳;;[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谢军;;[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侯光明;贺新闻;王艳;;[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陆前进;[N];中国证券报;2008年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
尹慧敏;[N];中国财经报;2009年
王东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副教授
杨英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盛洪;[N];经济观察报;2003年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许永兵;[N];中国信息报;2001年
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记者 徐香梅;[N];深圳商报;2006年
汪时锋;[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赵霞?毛晖;[N];国际商报;2007年
詹志方;[N];湖南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安平;[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奚宽武;[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周业付;[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张康;[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孙廷容;[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周军民;[D];浙江大学;2001年
张天明;[D];河海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德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杨阳;[D];内蒙古大学;2004年
蒋易强;[D];重庆大学;2007年
唐凤玲;[D];吉林大学;2006年
刘莹;[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洪自力;[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张志敏;[D];长安大学;2003年
任庆华;[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郭建国;[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马晓东;[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为例.pdf4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1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为
姓名:周兆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产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廖进球
城市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研究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有
很多,这些理论侧重的角度也是各不一样。本文也是研究城市经济增长,侧重点
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对城市总量的影响。基础设施行业是一个城市非常重
要而特殊的行业,很多基础设施的运营具有非市场的特点,因此,研究它们的发
展变化规律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有必要。国外研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城
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内容最近几十年大量增加,而我国因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城市
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目前较少。本文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以结合我国实践经验提出有利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旌投资战略
作为文章的出发点,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及上海这个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了研究。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六章,其中核心部分是第三、四、五章。第三章是从理论
上分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这种分析突出了两个方面:
宏观与微观,宏观方面第三章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作用、对城市集聚
经济的作用、影响城市贸易的自由度及对国际资本的影响作用四个方面;微观方
面第三章强调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对城市经济交易成本的影响。这些影响方
式覆盖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大部分内容。在第三章的理论分析
基础上,第四章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有代表性的条件下选择了目前中国发展最
好的城市上海作个案分析。在研究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经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海财经大学 田国强
当前位置: > 工作论文
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的乘数效应分析:城镇化、经济集聚与服务业就业创造的视角
TitleUrbanization,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Employment Multiplier Effects in China
作者袁志刚
AuthorYuan Zhigang and GaoHong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Organization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作者Emailzgyuan@;&
中文关键词地方性经济发展政策
就业乘数效应
Key WordsPlace- Employme U Economic agglomeration&
内容提要城市制造业就业的扩张会对本地的服务业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就业乘数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城镇化政策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2003年到2009年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估计了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本文发现,城市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服务业就业0.397%的上升,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受益程度最大。此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对制造业就业的乘数效应产生促进作用。而在城镇化水平较低和城市规模不足的地区,制造业就业的扩张非但没有促进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反而挤出了当地的服务业就业,从而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AbstractWhether place-based policies are effective or not is a central topic in urban economics. The magnitude of employment multiplier effe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local government policies. Using city level employment data from China in , the multiplier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on local service employment is investigated. Regression results from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s of fixed-effect models show that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s on local service employments. Every on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manufacturing jobs increases the city’s service jobs by 0.397 percentage points. The multiplier effect is the largest for consumer services. Besides, we find that employment multiplier effect is influenced by urbanization and city scale.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s only increase service jobs in cities with higher urbanization levels or larger city scales. In those less urbanized or smaller cities, however,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s actually decreases service employments due to crowding out effects.&
文章编号WP511&
<input type="button" value="返 回" onclick="javascript:history.back();"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电话/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益乘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