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股票分析师李云龙夏雨您好 现在买什么股票好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股市360]上市公司更名记: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更新时间:&15:02&&股市360&&【字体:
  ----本文导读:----
  在这个“喜新厌旧”、“PK颜值”时代,部分上市公司也开始浓妆艳抹,有些老腊肉也要伪装自己是“小鲜肉”。  据证券时报记者粗略统计,自在2015年以来,剔除恢复上市和部分业绩发生变化ST股名称发生变化以外,沪深两市股票名称发生变更上市公司数量高达31只。  据数据统计,2014年A股上市公司共发生股票简称变更182次,其中85次改名是由于业绩相关因素戴帽或摘帽。而2013年上市公司共更名169次,其中119次为ST帽子变换。  如果说,有些上市公司因为重组或摘帽等原因更名是顺理成章,那么,另一些公司更名则显得过于牵强,更多是为了吸引市场眼球,博得市场炒作。  除了业绩相关因素戴帽或摘帽外,上市公司更名原因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重组完成或大股东易主引发主营业务变化,另一类则是在主业没有明显变化情况下更突出公司战略重点,其中不乏迎合市场热点概念进行炒作。  据同花顺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  19日,爱使股份将更名为“游久游戏”,公告显示,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游久时代100%股权重大资产重组已实施完成,公司股票今日再度涨停。  资料显示,目前监管层对更名并无明确限制,在经过董事会决议并获股东大会通过等程序后,去工商部门完成变更登记即可。而变更登记付出成本也非常低,“只需缴纳一定登记费用”。  不过要伪装“小鲜肉”有时候也有技巧,比如日,星河生物变为“菇木真”,这老土名字让市场狠狠鄙视了一番,100个工作日下跌76%。令人费解是,在8个月后,在日,公司又将名字有“菇木真”变回了“星河生物”,公司股价随即连拉四个涨停板,此次更名完胜。至于变来变去理由,公司表示,去年6月更名为“茹木真”,当时公司名称更名是为推广“菇木真”这一高端品牌,而该品牌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食用菌主流品牌之一,完成使命后将改回原名。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公司更名手续简单,也是上市公司权利。当下,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更名尚无明确限制,只要经上市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到工商局变更登记即可。更名成本很低,但更名后收益却可能极高。他提醒投资者,重组成功、大股东易主带来主营变化更名属于正常,但部分公司更名是为了宣传和迎合市场炒作,投资者需要高度警惕,以防该公司“借势拉升二级市场股价后,为公司股东高位套现提供方便”。  股票更名大户榜  一、阳煤化工:更名13次,实际更名3次,从“东新电碳”到“林凤控股”一次,再回到“东碳”一次,最后到“阳煤化工”;  二、西部资源:更名12次,实际改名3次。“东方电工”到“鼎天科技”一次,到“绵阳高新”一次,到“西部资源”一次;  三、浪莎股份:更名12次,但基本都是经营和政策原因,实际更名1次,即从“长控”改名“浪莎”;  四、南通科技:更名11次,实际更名2次,从“南通机床”到“纵横国际”、再到现在“南通科技”;  五、深信泰丰:更名11次,实际更名1次,从“深华宝A”到“深信泰丰”;  六、富奥股份:更名10次,实际更名2次,从“英达”到“盛润”一次,到“富奥”一次。  虽然变更成本低,但上市公司名称本身就是企业无形资产,频繁变更会降低公司辨识度。小编不禁要问,上市公司更名潮起,投资者还记得大明湖畔夏雨荷吗?
(责任编辑:DF146)
--股市360股票频道讯
本站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股市360立场无关。股市360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股票相关新闻: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股市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页面执行时间:31毫秒为什么要买股票?&
 第一节为什么要投资理财?
  “为什么要买股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得什么要投资理财?”所么要投资理财?”所谓的生活,不就是找个好工作、努力赚钱、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然后王子与公主就能一生幸福快乐吗?理财劳心又劳神,何必理财?——因为,只有学会聪明理财,才能帮助我们创造美好生活。
  这一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政策资金护盘和更加复杂的因素……
  一、对抗通货膨胀
  很多不想为理财伤脑筋的人总以为:把钱放定存就好了,每年有固定利息,又不用为理财忙东忙西,何乐而不为?其实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
  因为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会使得金钱的「实质购买力」下降。当每年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定存利率时,就代表金钱的价值缩水了。或许你会怀疑:这种现象真的常发生吗?
  没错,发生的机率可是很高的。尤其2001年,全球吹起降息风,利率越来越低,但物价却节节升高。所以,可千万不要再以为钱放银行就没事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您的财富一天天缩水,一段时间以后您或许已经由富人变为穷人了!
  二、聪明累积财富
  理财除消极的对抗通膨之外,还可积极地帮薪水族创造财富。理财就是懂得如何以钱赚钱,这样累积财富的速度会远比靠着每月微薄薪水,节省度日来的有效。
  世界第二富豪巴菲特一向以简朴的个人风格著称,他住的房子也不例外,是1958年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以3.15万美元买下的。他一位朋友说,巴菲特太太苏茜最近花了1.5万美元装修这幢房子,巴菲特埋怨说:“这笔钱拿来复利生息,你知道20年会有多少钱吗?”
  巴菲特的财富当然不仅仅是靠节省度日得来的,关键是他玩储蓄游戏的高超技巧,能使财富聚沙成塔。
  三、理财真的这么难吗?
  理财工具林林总总,投资人其实可从中挑选对自己最方便的工具来使用。例如:没空理财的人,至少挑家券商、基金,请个专业顾问来协助。即便投资股票,懒得进进出出股市的人,也可择绩优股长抱。
  总而言之,理财手法也需与人的个性相搭配。懒人绝对也有懒人投资法,但至少大家先得搞清楚自己的理财目标与风险承担力,这样才有办法控管自己的财务状况。
第二节为什么购买股票?
  任何一种投资工具都有其风险与报酬。当然,报酬率越高者,风险性也较高。以一般保守的投资人最爱的定存来说,定存每年的报酬率大约都在5%以下,不过却少有风险。至于期货、房地产就属于高报酬高风险的投资工具了。
  买股票与银行储蓄存款及购买债券相比较,它是一种高风险行为,但同时它也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收益。
  那么购买股票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由于现在人们投资股票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充当企业的股东,享有股东权利,所以购买股票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年有可能得到上市公司回报,如分红利、送红股。
  (2)能够在股票市场上交易,获取买卖价差收益。
  (3)能够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经营规模扩大时享有股本扩张收益。这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等来实现。
  (4)投资金额具弹性,相对于房地产与期货,投资股票并不需要太多资金。由于股票价位多样化,投资人可选择自己财力足可负担的股票介入。
  (5)变现性佳。若投资人急需用钱,通常都能在当天卖出股票,则下下一个交易日便可以收到股款。与房地产相比较,变现性较佳。但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也出现了若干流动性不佳的股票,投资人在选择股票的时候,需多加注意。
  (6)在通货膨胀时期,投资好的股票还能避免货币的贬值,有保值的作用。
  目前国内常见的投资工具包括:定存、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房地产....等。这些投资工具各有其报酬与风险状况。以下就是各种投资工具的特色:
第三节投资股票的风险
  市场上常有人说:投资股票九成会赔钱。虽然并没有确实的资料可以显示到底多少人赔钱,但打听一下周围的朋友,似乎赔钱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如此?
  很多散户投资人在股市追高杀低,焉有不赔钱的道理。这些人多半是:
  一、没有认真做功课
  不了解所投资的公司产品是什么、产业地位如何,如何评估这家公司的正确价值?不了解公司正确价值为何,便容易犯追涨杀跌的毛病。(在此,在提醒一下投资人,若自己真的没有时间了解这些基本的功课,那你一定要求助于专家才可行。切莫在不了解一家公司的情况下,购买该家公司的股票)
  二、听信小道消息
  报纸、电视台、各个媒体每天耳语不断,聪明的投资者应该用智能判断这些消息真正的涵义,而不是完全不分析过滤,听别人说会涨就追价买进。
  投资股票之前,你必须先知道:
  1.这家公司主要业务何在;2.公司经营风格;3.产业的趋势是成长还是衰退;4.公司过去的股价趋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北京论坛-金融界股票论坛
北京论坛版主:
综合指数:242180本坛主题:35257回帖:84506访问数:1011422
版主公告:
金融界北京论坛欢迎您!欢迎踊跃发贴回帖!
金融界@北京QQ群:6691248
03-11 16:17
08-12 11:11
07-02 13:48
08-13 10:20
08-13 10:11
08-13 09:51
08-13 09:35
08-13 07:00
08-13 02:09
08-12 23:43
08-12 19:15
08-12 17:55
08-12 17:01
08-12 16:51
08-12 15:38
08-12 15:36
08-12 15:27
08-12 15:09
08-12 15:07
08-12 15:06
08-12 14:54
08-12 14:51
08-12 14:51
08-12 14:37
08-12 14:19
08-12 14:05
08-12 13:50
08-12 13:47
08-12 13:03
08-12 13:03
08-12 11:48
08-12 11:09
08-12 10:48
08-12 09:22
08-12 07:04
08-11 20:32
08-11 18:04
08-11 17:02
08-11 16:45
08-11 16:28
08-11 15:21
08-11 15:14
08-11 14:31
08-11 14:30
08-11 14:23
08-11 13:55
08-11 13:53
08-11 11:31
08-11 10:38
08-11 09:50
08-11 09:50
08-11 09:14
08-11 07:27
08-10 16:59
08-10 16:49
08-10 16:17
08-10 15:35
08-10 15:32
08-10 15:08
08-10 14:07
08-10 09:43
08-10 07:27
08-07 19:04
08-07 17:31
08-07 16:58
08-07 16:58
08-07 15:38
08-07 15:29
08-07 15:26
08-07 14:57
08-07 14:20
08-07 14:03
08-07 14:01
08-07 13:51
08-07 13:44
08-07 11:05
08-07 10:27
08-07 09:58
08-07 09:28
08-07 09:11
08-07 07:48
08-07 07:05
08-06 23:51
08-06 21:12
08-06 17:32
08-06 17:32
08-06 15:32
08-06 15:05
08-06 14:28
08-06 14:08
08-06 14:05
08-06 13:57
08-06 13:54
08-06 13:45
08-06 13:44
08-06 11:58
08-06 11:27
08-06 09:44
08-06 07:07
08-05 20:41
08-05 16:43
08-05 16:39
近期热门话题推荐
<!-- document.write('年中看股市夏雨仍朦胧——李锋-股场说禅_ 股票博文世界
|年中看股市夏雨仍朦胧——李锋-股场说禅_ 股票博文世界
年中看股市夏雨仍朦胧——李锋-股场说禅_ 股票博文世界
李锋点金的:
博客级别--级
积分:--分访问:--次排名:--名
内容读取中……
内容读取中……
年中看股市夏雨仍朦胧
从今年1月3289点开盘,到7月2日最低2319点,半年时间A股市场已经跌去了近1000点跌幅29.4%,将近30%。连续单边的跌势随着7月的反弹收阳好似看到了曙光。那下半年能否再接再厉,走出跌势的阴影?下面笔者试从基本面和市场技术面坐下分析。一、当前中国的宏观大环境及下半年的经济形势。
1、美国经济拖后腿,世界经济复苏仍不会顺畅如果从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宣告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其间,蜚声世界的众多大公司,如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世界一流公司的陨落,使得世界都为之而震惊。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和疏于管理监控终酿苦果。那至今3年过去来,其影响还没有消除,世界经济还在为这次“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苦苦买单,冰岛、希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似噩梦般纠缠着21世纪,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和蹒跚。我们可以看看世华财讯的以下几组数据:81111621619%499421617%261.52008106262.126%77.645%52.53.225.861.3%150.453.1%2003.56215.422632003.11936%72.44/276280.263112.94.62330061.86614.310.11.232.333.1另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0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零至0.25%的历史最低水平,这一举措被认为是美联储实施新一轮货币扩张政策的先兆,其背后则是美联储对经济形势更为悲观的预期。  美联储在货币决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经济和就业复苏步伐有所放缓,短期内经济复苏很可能较之前预期更为疲软。还有个很重要的数据,今年7月份美国失业率仍高达9.5%。   早在08年下半年,在讨论世界经济复苏走势时,就有所谓“V型”、“W型”和“L型”之争。从刚公布的数据和政策来看,美国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的较快复苏势头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乐观的“V型”复苏态势基本不太可能。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经济仍在缓慢复苏当中,全面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W型”也不太可能出现。最有可能的复苏态势将介于“V型”和“L型”之间,不排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保持一种不温不火的缓慢复苏态势。期待2010年下半年经济有快速增长不现实。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几乎用尽的情况下,也不太可能扭转这种经济大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货币政策如果利用过度,反而有可能为新的资产泡沫和经济危机埋下伏笔。《华尔街日报》本周对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经济学家认为在今后三年内,通缩的风险要远远大于通胀。受此数据和举措的影响,纽约股市11日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跌265.42点,收于10378.83点,跌幅为2.49%。其它国家股指也纷纷大幅下跌。来自中国与日本的数据以及英格兰银行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的消息均给市场带来压力。由此看下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还呈现不明朗的态势。股市自然也不会有太好的表现。 2、上下两难将影响复苏的进程。 
那么中国的经济复苏状态如何呢? 先看7月的经济数据:7(CPI)3.3%0.40.4%3.2%3.5%6.8%1.6%3.6%2.3%7(PPI)4.8%1.61-711986624.9%0.6713.4%0.371225317.9%0.4
CPI通涨压力突出和增长速度放缓是7月经济数据中反映出的最为明显的两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政策面临的难度不小。但解读这个问题还要结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否则将做出重大失误,这也是面对同样的数据,各方人士观点分歧巨大的原因,而且这原因一直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宏观决策。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CPI取值和美国有明显的不同。第一,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权重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中 住房权重占到四成, 而中国不计入cpi 。而中国cpi中食品的权重占到三成以上 所以食品价格的变动对于cpi的变动影响很大。消费物价指数的权重改变周期较长往往跟不上社会生活的变化。比如,在美国cpi权重的变化往往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而在98年时,消费物价指数的比重中还不加入手机这个物品,所以,仅凭一个cpi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通货膨胀率。   第二,消费物价指数中除去食品和资源价格后,有一个被称为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的东西,而长期来中国核心cpi没有太大的变动。而国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变动会很大,所以有时候不被考虑为一个对于经济衡量最重要指标。   第三,中国食品的价格变化源于供需关系的原因,并受到自然灾害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近两年,全国各地自然灾害不断,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以上区别在运用指标分析时需要斟酌。其中2.2个百分点为翘尾因素,只有1个百分点为新增涨价因素,食品价格的上涨占新增涨价因素的75%。这75%的新增因素在下半年里有望被消化掉,因为全球灾害天气导致猪肉和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价格上涨,到下半年尤其秋收之后将使粮肉价格回稳,不致形成通胀局面。但需要提示的是,目前粮食价格上涨是导致市场通涨预期上行的主要因素,而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必然波及国内的粮食价格走势,7月份的CPI指数或许还不是最高点。因此从总体上来看,物价上行的压力并没有被政策所破解,这对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相关政策势必对股市个股炒作提供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数据是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型城市房价较去年同期上涨10.3%,房价的上行压力依然不小。  一面是经济增长态势放缓,另一面7月份的CPI、PPI分别是3.3%和4.8%,而且居民消费热情有所消退。静态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滞涨苗头。  而库存回补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放缓,但其中的原因不应认为就完全是经济动能减弱,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正在结构性调整。我国目前正处在由经济较快增长向稳定增长过渡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速度适当回落有助于防止经济偏快过热,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方式的转变。  因此,与其把目前的经济数据看作是滞涨的开始,不如说是中国经济完成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增长期所面临的增长方式转变期许多两难问题的表现。人民币升值若过快会面临出口恶化、就业困难,不升值又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既要增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也不能再走过去一味扩大出口的老路;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但相应的企业成本也会增加;房地产调控不可半途而废,但房地产大幅萎缩也对经济不利;节能减排要上调资源价格,但当前物价需要控制;宏观政策退得过早有二次探底的风险,退得太晚又会加大通胀压力。几大两难问题几乎在目前矛盾的经济数据中都能看到。 
以楼市为例,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出台很多,但7月份全国大中城市房价居然同比还是上涨10.3%。楼市泡沫肯定还未挤出,大多数居民还是买不起。宏观调控政策究竟如何走下去?从以上权威报告和权威人士们的观看,下半年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存在变数,并不存在盲目乐观的条件,这也正想温总理说的,目前我国经济还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 二、对于中国“十年牛市,万点行情”的思考。 十年牛市万点行情的说法是源于本币增值都带来股票市场持续上涨的论点。这个观点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货币升值与股指变动之间的实证分析得到验证。当然,在本币升值周期内,除汇率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股市上涨产生正面影响,如本国经济增长、国际股市走势和政府的货币政策等。在当前人民币处于持续升值大背景下,这一分析对于认识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股市波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汇率变动的不同阶段上,汇率变动对股价变动的影响程度却是有差别的。在本币升值幅度较小或升值趋势不明显的阶段,汇率可能并不是影响股价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本币长期且大幅度升值期间,人们容易形成强烈的本币升值预期,该预期可能会传导到其他金融资产价格上。投资或投机资本就会大量购买以本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其中一个主要流向就是股市。包括国外投资或投机资本在内的巨额资本流入股市,不仅会推高本国股票价格,而且还会促使本币进一步升值。本币升值及本国资产价格上涨,提高了资本流入的获利程度,又促使资本加速流入。上述过程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结果是本币升值过程伴随着股票价格的上涨过程。无论是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韩国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在本币的升值周期内,股市都是大幅上涨的,升幅都在数倍以上,周期也在5-12年不等。这里有几点总结:第一,从较长期的趋势看,本币升值对股价上涨具有无可置疑的推动作用。第二,从日、美等股指看,相同幅度的本币升值,对各国股市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与一国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有关。第三,从日、美、韩的情况看,由于本币升值降低了进口设备或其他流入企业的资产的资金成本,而且使以本币计价的资产价值得到提升,同时降低了以外币计价的负债,因此,航空业、金融业、钢铁行业、建筑业、煤炭业和机械行业等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股价升值幅度明显超过其他行业。目前,我国尚未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还不高。因此,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国外资本流入对股价的拉动作用还不突出。不过,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这种拉动作用会逐步增强。所以,在我们着力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海外资本流入的监管,避免大量“热钱”从非正规渠道流入冲击股市,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大,这是大势所趋,一旦开始进入大幅升值周期,A股市场迎来万点行情不是痴人说梦。但我们需要思考和应对的是如何处理本币大幅升值的不利影响,尤其是热钱撤离后的崩盘和经济倒退,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抓住升值周期的机会,实现国家和个人财富良性的持续性增长。
三、从目前到今年年底,股指将走向何方?受上述因素影响,我认为下半年将维持箱体震荡,2300点对应静态市盈率不到18倍,在经济不出现突发恶劣情况,今年见不到了。考虑到半年报显现出来的业绩增长,今年动态市盈率肯定要调低,2300点对应的应更低,所以2500点以下仍是可以价值投资的区域上沿,1900点抄大底的梦想要破灭。但也正因为经济复苏的羁绊还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很大,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走出单边上升的可能也很小,股指的反复在所难免,2890和3000点就存在很大压力。如没有转型顺利的支持,突破该点位的可能极小。个股行情将是主要风景,即时性题材和结构调整收益的新兴行业、科技板块、大消费概念机会较大,应是主要的盈利手段。
四、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在炒股的道路上把握好“钱途”?一,加强学习,不断地补充投资知识、技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我们今晚股民学校开办以来招收了上千学员,基本具备了识别风险的能力,会逃顶了,上半年的几次顶部都躲过去了,结束了顶部满仓的悲剧性历史,这就是学习的回报。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牢记炒股五律和财富六言,这样才能分享到资本市场发展的蛋糕。实战技巧更不可缺少,但学习要注意循序渐进,专一、精一,逐步拓展学习面,最后达到融通,合一。学好资金管理,掌握规避风险的技巧。克服交易心理障碍,理性投资,快乐投资。二,后危机时代的特征不要忘,振荡,多变,突变认识到就成为机会。把握市场的运行节奏是取胜下半年的关键,笔者会继续提供时间变点的信息供大家参考。8月还需要注意的时间16日,24日,31日前后,9月14日,29日。三,普通投资者最大的难关就是不会卖股票,建议实行目标完成法,把每年的盈利目标分解到每个月,达到目标就开始逐步兑现,以复利江恩稳定持续的盈利实现股票投资的高回报。
天津广播电台《今日证券》栏目举行最受欢迎证券分析师评选,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如果大家喜欢这个栏目那么请大家支持天津广播电台《今日证券》节目并为您喜爱的分析师投上您宝贵的一票!地址:/system//.shtml
前一篇:后一篇:
发言用户同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发言内容负责。任何用户在此发表的内容,均表明该用户主动将该发言信息的著作财产权无偿独家转让给东方财富网所有,并授权东方财富网自行维护权利。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面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分析师李云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