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手册从性质上讲是一种什么?

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十分之一.
(1)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他将一个干净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如图一),定期观察并记录现象.图一中最先锈蚀的部位B(填写A、B或C);举出一种防止钢铁锈蚀的具体方法刷油漆;
(2)根据图二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一点物理性质导电性或导热性(或延展性);
(3)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4)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利用的年代不同,决定这一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A;
A.金属的活动性&&&&&&&&&&&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延展性&&&&&&&&&&&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5)用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三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曲线a、b分别表示镁、铝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镁恰好完全反应,铝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镁、铝也恰好完全反应&& D.镁、铝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6)联想到工业上用铁矿石冶炼铁,他们在实验室用CO还原氧化铁,实验如图四所示
①A、B处发生的现象分别是A固体由红变黑、B石灰水变浑浊;
②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气体会一直通到装置冷却,不会发生倒吸.
烧杯和药品的质量/g
(7)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准确称取了11.5克生铁样品,放入装有100.0g稀硫酸(足量)的烧杯中(烧杯质量为55.0g).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
记录如表.求:①反应中产生氢气0.4克克;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防锈方法;
(2)根据金属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解答.
(3)分析铝在空气中所发生的变化,解释虽然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
(4)利用图中数据,对比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与金属其它因素间的关系,判断与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有关的因素.
(5)由已知:“用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若酸完全反应,金属都剩余,则生成氢气相等,若金属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一定不相等.
(6)回顾一氧化碳还原氯化铁的实验,回答对该实验的操作所提出的问题.
(7)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判断第四次称量时已完全反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放出氢气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的氯化亚铁的质量,进而求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铁生锈的过程是铁与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与水面接触的地方易生锈,因此可以通过刷油漆的方法防止生锈.
(2)金属能做成导线是因为有导电性,抽成丝是因为有延展性,做成锅是因为导热性.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化合,在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或氧化铝膜),阻止了铝进一步与氧气的接触;
(4)由图示信息可得到,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③金属的活动性、⑤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相关,活动性强的金属冶炼难度大,使用则较晚;
(5)根据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进行计算:
A、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镁反应的时间短,故A说法正确;
B、如果盐酸均反应完,镁恰好完全反应,铝有剩余,故B说法正确;
C、如果镁、铝都反应完,则产生的氢气一定不等,说法不正确.
D、盐酸均反应完,镁、铝都反应完,生成的氢气一定相等,故D说法正确;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的现象为固体由红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防止生成的铁被氧化,实验结束前还要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冷却,故不需要断开,
(7)反应前总质量一反应后总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反应完毕后总质量为166.1g,所以氢气质量=11.5+100g+55g-166.1g=0.4g
解:设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为x&& 铁的质量为y
Fe+H2SO4 =FeSO4 +H2↑;
56&&&&&&&&&&&&152&& 2
y&&&&&&&&&&&& x&&&& 0.4g
$\frac{152}{x}$=$\frac{2}{0.4g}$& x=20.4g&&
&$\frac{56}{y}$=$\frac{2}{0.4g}$&y=11.2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frac{20.4g}{11.2g+100g-0.4g}$×100%=27.4%
故答案为:(1)B&&刷油漆
(2)导电性或导热性(或延展性)&&写出任意一个即可
(3)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6)①A&固体由红变黑&&B&石灰水变浑浊②不要&&气体会一直通到装置冷却,不会发生倒吸
(7)0.4克 &27.4%当前世界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国际贸易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前世界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国际贸易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说,一个政府有没有权威,是由其
A.国家性质决定的 B.行政执法的水平决定的 C.工作的良好业绩决定的 D.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决定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10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主要考查你对&&树立政府权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树立政府权威
政府权威的含义:
政府权威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慰问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政府权威的体现:(1)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 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3)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拥护。(4)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权威的来源: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等。
政府权威的树立:(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 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 群众保持和谐关系。&(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误区警示:误区:政府的权威是使人民有所畏惧从而服从政府。注意: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误区: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是由政体决定的。注意: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性质(即国体)决定的。 &
&误区1:政府的权威是使人民有所畏惧从而服从政府。 注意: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误区2: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是由政体决定的。 注意: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性质(即国体)决定的。
发现相似题
与“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3887110740111182111641145392130696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华中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pdf5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针对理论界关于我国加工贸易问题的争论和我国加工贸易“西进运动”的
开端,本文尝试性地从产品的寿命周期理论和技术差距理论探讨了加工贸易全
球性产业与区域格局演化规律并吸收了理论界关于加工贸易经济实质争议的
主流观点,构建了支撑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理论平台。该理论平台的主要内容
为:加工贸易的广义与狭义的内涵界定,加工贸易发展的经济实质,加工贸易
产业演化与区域演化格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工贸易的比较利益论等。
在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空间距离的影响、经济发展整体水
平的制约,我国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却进展缓慢。我国中部地区加工贸易
出口占出口的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加工贸易出口对我国中部地区
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撑乏力、对我国中部地区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小,另一方面
我国中部劳动力成本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和大量闲置的生产能力,不能有效转
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乃至加工贸易出口能力。
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在理论界引起的争议和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
发展问题,本文立题,诣在从宏观的层面探索我国中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必
然性,并以此为基础和线索深入研究我国华中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内、外在动
因和对策措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思路大致为以加工贸易产业演化与区域演化相关理论为指导,
从我国的加工贸易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地区格局入手,结合华中加工贸易发展的
实际情况,通过实证,具体分析华中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优势和劣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料加工贸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