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苹果手机那么受欢迎,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买iphone,抹掉iphone是什么意思原因呢?价格贵,还是不愿跟风

有一个小伙子陪姑娘路过手机店,姑娘看中iPhone6了,小伙问她:喜欢吗?她说:喜欢!小伙说:喜欢就多看一会吧!于是他们俩就从白天一直看到晚上,姑娘问他:为什么我喜欢你却不给我买呢?他回:爱你的人不一定是愿意为你花钱的人,而是愿意花时间陪你的人!姑娘含着眼泪点了点头说:我就喜欢你们做销售的,没钱装逼还能说
还可以输入150字
标题已超出10个字
您发布过于频繁,请2分钟后重新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哦!可以选择
赶紧当第一个评论者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24小时段子 TOP 10
诈骗的成本是整个社会的信用在支付,最后这个现代版的狼来了没有胜者
脱水!马上脱水!!!
结果老太太把她儿子讹了一顿
洋葱怎么可以报真新闻?还有没有作为媒体的底线啊!
所以说乡村的熟人社会,是中国最传统的社会,尊老爱幼都基于熟人之间的相互尊敬。现代城市化让熟人社会在城市里无从扎根,人人陌生,缺乏熟人社会的那种道德,或者说是面子。所以会有“反正老子不认识你,你也不是老子什么亲戚,老子讹死你”这种现象发生
纣王向周文王点点头:“姬昌啊,我将为你树起一座丰碑,比这座证监会还要高大。” 周文王深鞠一躬:“我的大王,让您的股民苏醒吧,繁荣吧!” 纣王在石台上站起身,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他用一种很奇怪的歌唱般的音调喊道:“利好——”
一个“不是你撞的,你凭啥会扶”的神逻辑,终于被广大苦逼人民群众拆解了!普天同庆!可喜可贺!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周文王说着,抽出青铜剑,在照到的地板上画出了一幅大大的沪深300日K线图。然后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周围画出了KDJ和MACD等指标,看上去如同火光中时隐时现的大峡谷,“大王,这就是股市的密码,借助它,我将为您的王朝献上一部精确的股票预测天书。”
你没如果农村吧。我家那亲兄弟为了房子能拿刀对砍,坑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简直不需要想的。说村里人淳朴简直扯淡,穷到一定程度的人是不会吧情感,人际关系,面子尊严这些看多重的,占到便宜才是最重要的
手机号登录|用户名登录
中国香港(+852)
中国澳门(+853)
中国台湾(+886)
加拿大(+1)
马来西亚(+60)
新加坡(+65)
俄罗斯(+7)
一个月内自动登录
1 填写手机号 > 2 填写基本资料
中国香港(+852)
中国澳门(+853)
中国台湾(+886)
加拿大(+1)
马来西亚(+60)
新加坡(+65)
俄罗斯(+7)
获取验证码收不到短信?韩媒纳闷中国人追捧iPhone:为什么不管多贵都有人买|苹果|iPhone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韩媒纳闷中国人追捧iPhone:为什么不管多贵都有人买
  韩媒纳闷中国人“爱疯”潮
   称中国消费者追捧 iPhone6为怪象
韩国人“以自己东西为最好”
加上韩剧角色带动 更崇尚国产品牌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秀晨 李志豪) 新款苹果手机iPhone6日前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售,尽管吐槽声不断,但是仍然没有挡住国人抢购的“爱疯”(iPhone)潮,在国内竞买高价苹果手机、在海外彻夜排队抢购……邻国韩国的媒体对此十分纳闷:为何中国人如此追捧苹果公司的产品?
  在这个电子产业极度发达的国度,三星、LG等民族产业相应更受人们青睐。韩媒指出,虽然本国也有更多年轻人开始使用苹果等国外的品牌,但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如此夸张的地步。在韩国人的世界里,手机、汽车、家电等几乎都是韩国本土产品的天下。韩国教授和在韩留学生均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品质的保障和价格的优势,韩国人“以自己东西为最好”的心理概念不可忽视。
  韩媒纳闷为何中国人难抵苹果诱惑
  记者昨晚在百度新闻中搜索“中国 iPhone6”这组关键词,共有62.4万条相关新闻,但是在韩国的搜索引擎NAVER中用韩文搜索“韩国 iPhone6”,只有不到3万条。
  尽管如同韩国一样,中国也不在iPhone6的前两批上市国家和地区范围内,但是,中国人的热情却被韩媒看在眼里。“眼尖”的《亚洲经济》指出,iPhone6自19日在美国、日本等地率先上市后,仅在日本东京的苹果店门前超过1000人的排队等待者中,大部分的买主说着汉语。
  文章还指出,尽管iPhone6尚未正式在中国内地销售,但是中国人已经开始通过非官方渠道交易了。在众多求购iPhone6的中国人中,应该仍是以富裕阶层为核心,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买到这样一部新出的手机,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一部iPhone6在中国内地被炒到高达350万韩元,折合2万元。
  韩国wikitree网站的文章评论透露着吃惊与无奈:“一部海外新手机竟然拥有如此夸张的诱惑力!”
  “为什么不管苹果的新手机多贵,总会有中国消费者愿意出钱买呢?”这一现象令韩国《金融新闻》的报道打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并将其称为“怪象”。
  反观韩国人崇尚国货苹果店在首尔很少见
  在对本国智能电子产品、汽车、家电等极为崇尚的韩国人看来,手机技术和销售方面已经相对成熟的韩国并没有对苹果新产品过分的狂热。《亚洲经济》等韩媒甚至指出,苹果的最新版有模仿三星之嫌。
  “在韩国,人们躲不过的三件事就是死亡、税收和三星。”――韩国一度流传的这一夸张表述,最能体现该品牌在韩国的普及。
  首尔国立大学硕士生李妍华告诉法晚记者,在自己的印象中,首尔市区很少能看到苹果的专卖店,街边林立的反而几乎都是卖三星和LG等品牌手机的店铺。
  “所有的缴费业务等在这些路边小店都可以很方便办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们的选择更加有倾向性。”李妍华说,比起苹果的相对受冷,韩国本土的品牌手机则一直都很畅销。她说,起码自己周围的朋友都是用的三星和LG两个品牌的手机。
  探因提升国家形象国产品牌成“香饽饽”
  《华尔街日报》韩文版页面上称,虽然苹果新型大屏幕手机iPhone6开始了销售,尽管暂时还没有进入韩国市场,但是三星电子的Galaxy Note4已经开始了预售。
  在价格方面,韩国Galaxy Note4出库价格为95.7万韩元(约为5646元人民币)。很多在海外已经开炒的iPhone6则都在1000美元(约合6140元人民币)以上。此外,三星的开售时间、宣传力度、像素等方面的优势仍能博得韩国人的更多青睐。
  首尔国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杨柳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价格的低廉和分期付款的模式让国产手机在韩国拥有了更大的消费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韩语系的李宥承教授告诉法晚记者,虽然今天的韩国年轻人已经不像过去一样被所谓的“爱国心”驱动单一购买国货,但是在价格优势的影响下,三星、LG等民族品牌作为国产大企业的产品,依然吸引着大家。一部苹果手机可能高达5000元以上,但是一部非最新款的国产手机在韩国有的只要元就可以。而且多数商家都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对于本国国民来说,这是更好的选择。
  李宥承说,之前的苹果手机的屏幕一般都比较小,习惯了大屏幕配合清晰画质的韩国人还是更适应三星等品牌的产品,何况,现在三星已经有了更大屏幕的手机。韩国人的常规观念里,三星比苹果拥有更快的CPU处理速度和更清晰的相机。而这些观点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韩国人“以自己东西为最好”。
  《韩国经济》则更深入地分析指出,其实三星手机在韩国如此受欢迎,除了价格优势外,还缘于三星公司为国家形象提升做出的贡献。在体育市场和社会慈善活动中,该企业都为提升国家形象做出了努力。自其成为1998年长野冬奥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官方赞助商后,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加。三星还在为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减轻贫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这让韩国人倍感骄傲。所以,在不少韩国人的心目中,走近三星本身很值得骄傲。
  明星带动消费
  韩剧角色全用三星手机
  李宥承说,尽管在韩国也有很多人在用国外品牌的手机等产品,但是更多的人依然会选择三星和LG等,部分原因是由于品质上的使用惯性。在韩国人看来,虽然苹果公司开发的苹果手机和电脑也不错,还有自己独立的iCloud服务等,使得苹果的整套电子产品配合起来格外方便,但是传统的韩国市场,已经更多地普及了三星品牌的电脑,因此人们会选择同品牌的手机产品,以求在使用手机和电脑时可以更好地“联通”。因此,三星等本国产品占据了更大的市场。
  杨柳黛也表示,连接电脑等其他电子产品时,因为韩国一直以来的习惯,让他们确实会选择同品牌手机。包括其他电脑里常规是用的微软系统,而在韩国产品中它们自带“Hangul”软件(类似微软Word),在语言输入法等客观条件下,本民族开发的载体更有优势。当然,一个商务人士和年轻人群体“手机一族”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还有电池,购买三星的用户可以买三块电池备用,而苹果只能靠电源充电,相对更费劲一些。
  杨柳黛还指出,在韩国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遍地都是三星的宣传广告,但是罕见苹果公司的宣传,这个现象本身可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韩剧和明星的代言作用也不可小视,风靡的韩剧里人们用的几乎百分之百都是三星手机,而最近大热的金秀贤和全智贤又为三星S5做了广告,自然带动了相关消费。
  就用户体验来讲,周围韩国朋友新买的三星手机里都已经给大家安装好了常用的软件,包括KAKAOTALK等,应有尽有,但是苹果的裸机中并无此类应用,多数需要从“apple store”里面下载,久而久之,人们的耳口相传也就给三星做出了更好的宣传。
  韩国人买本土产品已成习惯
  不只是手机,韩联社的报道指出,从现代汽车、三星电烤炉等家电到MP3等电子产品,韩国人无一不热衷自己的民族品牌。
  按照韩国“先锋经济”网站的说法,在韩国,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可谓是股票市场里起到“双头马车”作用的支柱业体。
  对于韩国人来说,最引以为豪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和汽车不仅充斥了国内的市场,韩媒报道中,连同在欧洲和南美等地,他们的产品也都最受欢迎。
  韩国中央大学中文系的崔源俊对法晚记者说,其实最直接促使韩国人购买本土产品的原因应该还是价格和质量的优势。不过,这背后也有个过程。
  过去韩国的电子产品和汽车行业其实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和成熟,之前还是日本和美国产品的天下。但是,上世纪70年代,经过现任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总统时代的改革之后,韩国经济迅速崛起,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让工业程度也随之提升。各种电子产品和汽车工业都迅速发展,逐渐超越日本和美国的韩国产品,赢得了韩国人的青睐。
  崔源俊说,加上韩国人传统的爱国心,人们会为购买和使用国货而感到自豪。久而久之,选择自己本土生产的产品也就成了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高品质电子产品和高性能汽车自然也就更有市场了,良性循环得以形成。
  崔源俊还提到,在韩国人看来,无论是手机等电子产品,还是家电乃至汽车,韩国企业的售后服务一般都做得很好,相比之下苹果等外国品牌则稍显逊色。
  本版文/记者 张秀晨 李志豪
  制图 /刘江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问题已关闭
与已有问题相似
问题已重定向至
为什么 iPhone 比 iPad 贵?
按投票排序
1、苹果的传统定位。
iPad的定价风格确实和苹果其他领域数位产品不同。在iPad面世之前,只考虑硬件售价的话,苹果产品往往是高端消费市场和专业领域的代名词。乃至于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能否卖得更好,非专业的消费者只要比较一下和苹果同类产品的定价就能做出初步预判了。(当然,这不代表苹果产品就一定比其他厂商的better。但普通消费者不理解参数的意义,倾向于根据现实品牌定位和外观设计来形成产品质量意见)2、对消费心理的把握和导向。
在上述对苹果品牌的常规认知下,苹果把iPad定位在一个比主流规格笔记本电脑更低的档位上,很显然,是希望在一个“业界充满疑虑、不知道PC之后下一个颠覆性数位产品是什么”的背景下,通过价格为切入点,趁着iPhone 3GS持续热卖、iOS(那时还叫iPhone OS)一枝独秀的“东风”,迅速占领一个新兴的空白市场,来推进Post-PC时代的到来。之后Motorola Xoom的定价也因此更让业界和消费者看好iPad,虽然Xoom的定价并不代表暴利(三星平板当时也在5000左右的价位),但消费者把他们和iPad一比,心里大多有了“安卓厂商好坑爹”的想法。3、利润最大化 VS 市占率
拿iPhone和iPad进行价格比较,最重要的显然是硬件成本。根据电子产业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的成本分析,最新的New iPad 16G wifi 在被拆解并将各类元件一一计价后,硬件成本为$250.6。而它的税前价格是$499.(请注意,我这里的数据是硬件成本,不包括生产费用、软件、专利授权等费用)。而iPhone 4S 16G的硬件成本为$188,无锁版税前价格$649. (下面有知友说iPhone硬件成本高于iPad,显然是错误的,而且他的解释里还把设计费用算在硬件成本里......)。
即使算上物流、存储、包装等其他费用,iPad的利润率亦远低于iPhone。很显然,这个时候不能单纯根据成本来衡量两者。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不同产品类别和市场环境。
对于iPad来说,这个违背苹果传统风格的定价是非常reasonable的。因为没有哪一次,苹果有这种幸运,可以让其真正面对一个拥有无限机遇且其他厂商还没有染指的空白市场。对于新大陆的开发来说,第一原则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抢占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接近垄断后,才可以像Windows那样,坐享市场地位带来的商品溢价。
这个道理,在很多极具潜力的商业领域都有共识。大家可以观察下近十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淘宝(天猫)、京东这两位目前的C2C/B2C霸主,哪家不是靠前期大规模烧钱建立起来的?对于空白市场来说,重要的是动作要快,而不是先想着项目一起来就立马赚钱赚钱赚钱。
另外,具体$499的定价,是考虑了iPad的直接对手PC当时的主流价位。iPad要杀死的是已经成熟到不知道要做什么、只好不断升级硬件的PC市场,故定价方面必须要有侵略性,让PC用户有理由去改变数字内容消费习惯。这也是为什么,iPad一代发布的时候,Steve Jobs不断强调它的浏览网页功能、收发邮件功能等常规PC操作。
而iPhone也只是相对目前的手机市场定价较高。在其2007年引入之初,手机市场早就布局完成。而当时手机行业内的定价都很坑爹,比如Nokia、Moto、Samsung的旗舰型号经常在¥5000以上,相比而言,¥4999的iPhone并不属于天价。
iPhone的使命是reinvent the phone,意味着当时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成熟,苹果看到了其中的市场空间,但毕竟苹果初涉手机行业,加上当时要面对的是那么多拥有大量专利军火库的手机产商,iPhone也不能定价过高。我相信,当时手机市场上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盈利空间,和2010年的平板市场商业价值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的。iPhone的定价参照标的应该也是当时其他产商的旗舰,故¥4999的价位是合理的。我们的印象里觉得iPhone贵Nokia便宜,是因为Nokia的产品线覆盖了所有人群,进而产生了认知偏差。在高端机市场,同价位的智能机里,iPhone从一代开始就展现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个有点离题了)
总之,在一个成熟市场,定价的标准来自于利润率预期和成本(数位产品主要是材料、设计等方面),而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利润率和利润的追求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市占率。苹果的运营方针目前来看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我想魅族员工这篇文章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iPad2 牛在哪里?屏幕很大,铝制外壳很硬,电力很持久?大,硬和持久的确不错,不过,请这位还没找到男友的姑娘让一让,容我也说一句:iPad2 最大的特点是:便宜。好把,我们说的都是 iPad 一代就已有的特性。 但是, iPad2 的升级确乏善可陈,最大的惊喜是看到教主,和 iPad2 没什么关系。这些升级不能超越对手,甚至都不能让。而 499 美金起的价格应该让所有人都满意。乔布斯特意把 Xoom 的 799 美金拿出来挤兑了一番。当年 iPad 推出时,大家就惊呼便宜。几乎没人料到会在 500 美金上下。花街的分析师甚至说,如果是 500 美金上下,会卖疯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全年售出 1500 万部。而 iPad2 的任务,似乎就是要让 iPad 赶上主流平板的配置,同时,保持低价位。为何价格重要?临界容量产品进入全新的市场,有个临界容量( critical mass )。比如日本的数字电视(日本主要是液晶电视)。 2003 年就可以买到了,但是从 03 到 06 的 4 年间,销量平平,只有不到两成家庭买了数字电视。但是 07 到 10 年,同样是四年间,普及率却一下子超越了七成。(有 2011 年模拟信号停播的因素)产品占据的市场一旦超越一个点,后面就是销量的大爆炸。这个点,就是临界容量。限制性定价2003 年的数字电视很贵:先进入市场的厂家可以利用领先优势提高售价。这也是 iPad 之前的平板厂家做的事情。但是, iPad 在提供全新的体验之外,卖的非常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华强北路至今少见 10 寸山寨平板。连他们都很难和苹果拼价格。苹果不但抢先进入了市场,而且,采取的是限制性定价( limit pricing ):价格已经低到让别人进入这个市场时,难以赚钱了。(甚至三星的 7 寸板的发卖价格都无法和 iPad 竞争)iPad2 的推出,成功的确保了“限制性定价”的有效性。成本领先另一方面,苹果通过规模来压榨供应商和制造商,取得成本优势。因为采购的进一步扩大,更强的谈判能力让 iPad2 拥有比 iPad 更低的成本也不是不可能。更低的成本意味着更低的价格或者更多的利润,也可以让苹果对付敌人时拥有更多优势。很明显,平板市场上,苹果在用成本领先的策略( Cost Leadership ):靠低价不断扩大规模,期望达到临界容量,引爆市场。同时利用规模压低成本,加强竞争力,靠低价阻止对手入场。到目前为止这个策略很成功。 iPad 之前没有平板如此便宜,也没有平板一年能卖出 1500 万台。而现在花街的分析师们认为, iPad2 今年销售 4000 万台以上不是梦想。3000 万台左右的上网本市场已经让大家挤破头了,快速扩张的平板市场更是人人垂涎。可是,苹果的对手们却发现,进入市场困难重重。 App 数量超越 AppStore 就不指望了。把成本降到和 iPad2 同样的水平?恐怕也没有容易多少。锁定这词更易懂的说法是:套牢。从 Windows 到 SAP ,锁定用户是轻松赚大钱必不可少的一步。苹果既然瞄准了规模庞大的用户群,当然不会忘了这个。
Apple ID 就是一种锁定。注册 Apple ID 是很麻烦的事情,相信没几个人喜欢做第二次。苹果在 AppStore 对开发者们强调免注册,上来就能用。而在自己的产品上?没有 Apple ID 的 iOS 设备几乎不能算智能产品(越狱是另外的事情了)。iPad 的各种设置的位置,各种手势同样是锁定。越用越顺手的同时,你就越来越不愿意开这个平台。Apps 也是锁定。你要为收费 Apps 付出真金白银。而这些 Apps 却不能在 Android 上用。你用苹果的时间越长,买的 App 越多,转移到其他平板上要付出的代价就越高。最后的话iMac 证明了苹果的设计品味。 iPhone 证明了苹果的创新能力, iPad 1,2 这个 iPhone 的放大版呢?证明了苹果的经济学功底。苹果不仅仅是个感性的艺术家,技术出众的工程师,还是个精明,出手快速凶狠的商人。他熟练的运用各种经济学方法达成目标。 iPhone 是智能手机市场的后来者,却颇具革命性,那么打价格战就不合算。而 iPad 更像领先的拓荒者,和对手的技术差距也更小,所以选择了和 iPhone 完全不同的策略:利用低价格快速拓展和占领市场,同时锁定用户。在中国,大家亲切的称呼这种人为:奸商。
电子产品越小越精细越贵
很多人都说到增加了通讯模块所以成本上来了,但我认为这并非是决定性的理由,因为ipad也有3G版,而且价格照样比iphone低关键的原因在于,手机和PC都是“不可或缺的全能设备”,但平板并非如此。在便携性上,手机远远高于平板。手机有通话/短信功能,可以随身携带,每天都会使用。PC在使用频率上也不会比手机低,所以这二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必须要购买的刚性需求。而平板只是一个针对笔记本的缩水版设备,在当年上网本价格普遍都在$400左右的时候,iPad也正是要抢夺这一部分市场。再考虑到手机是人人都必须要买,但有笔记本的人不一定会有购买平板的愿景。所以定价的差异一目了然,便携全天候且不可或缺的手机可以定到$700左右,而如果这样的价格购买平板,那对于PC来说,这个第二屏的竞争力就不会很高
ipad是工作和学习工具,与PC竞争,所以苹果以更低的毛利率希望尽快抢形成规模效应和生态系统,高性价比是阻止潜在竞争对手的最有利武器。iphone是潮流消费品,高利基产品,同时还有运营商补贴,卖得贵很正常。其实在欧美如果要花六七百美元买裸机,多数人也不会买的。反而是在亚洲,似乎消费者很愿意付这么多钱。不只是苹果,三星,moto的机器也是同样的现象。
硬件方面:在更小的东西里边放下原本本来很大空间该放下的东西不该贵点么?软件方面:基本所有的软硬件结合的好体验首先发生在iPhone上,而不是iPad 上。
为什么 手表 比 闹钟 贵?
简单列举数据,剩下的是纯文字表达~---------------------------------------------------------------------一、iPhone产品线是苹果最大的收入来源。苹果在 2012 年一共卖出 1.2404 亿部 iPhone、5823 万台 iPad、3510 万部 iPod、1810 万台 Mac。可以看到,iPhone的销量大约是iPad的两倍!在成本控制方面,高销量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降低零部件成本。以上是去年的数据,回到iPhone 5s,上市首周iPhone 5s+iPhone 5c的销量就超过了900万部,这900万部iPhone又以iPhone 5s为主,要知道每部iPhone 5s的毛利率都在50%左右,如此高的利润率才带给了苹果这么高的利益回报。所以作为苹果的支柱,iPhone维持高利润率十分必要,这也是iPhone 5s继续维持高价的原因之一。二、iPhone从诞生起就作为高端手机的市场定位,iPad则不同。第一代iPhone售价为499美元,当年最牛逼的黑莓手机也不过299美元,直到苹果找到了AT&T作为合作伙伴,才通过运营商补贴的方式降低了iPhone的售价,但代价就是捆绑套餐。可以说从iPhone诞生起,就注定了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定位。既然是高端,那高价也是必然的了。反观iPad,它诞生的目的只有一个:占领手机和PC之间的空白市场!(不上截图,具体参见2010年iPad发布会),在第一代iPad诞生时,面临的直接竞争对手无疑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上网本(现在谁还记得上网本?),iPad干掉了上网本,并且成功占领了一部分低端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最重要的是成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产品!iPad mini 诞生的目的更是为了弥补平板电脑7寸尺寸的空白市场,可以说,从一开始,iPad就和高售价无缘~三、IOS的“内部垄断”“内部垄断”这个词是我自己组合拼凑的,我想表达的观念是:IOS世界仅此一家,只要IOS足够好,那么IOS设备的定价就完全掌握在苹果手里,只要你想用IOS设备,那无论多高的价格你也得接着!这种变相的垄断特性你只能在苹果身上看到。苹果从2008年发布APP Store之后,就一直在立志于打造一个集云服务,APP,语音,社交,游戏平台,办公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在IOS结合了以上一切服务内容之后,再一次大大增强了IOS的统治能力,有时候甚至让用户觉得:哎,下一部手机还得换iPhone,不然我那些联系人,短信,照片怎么办啊!正是这种极强的用户粘性使苹果有底气定出这么高的价格!四、最新的技术和从里到外的完美设计!外观做工不用多说,铝合金和玻璃材质也不多讲,光是这黑色的,如此高集成度的主板设计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外观做工不用多说,铝合金和玻璃材质也不多讲,光是这黑色的,如此高集成度的主板设计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内部虽然用户看不到,但是我们看得到”,这是乔老爷子表述为什么要做到内外完美时所说的话~Touch ID无疑是此次iPhone5s最大的亮点,相比之下无论是iPad air还是iPad mini 2都没能配备touch ID,无论你说这是产能限制还是苹果刻意为之,总之如果你想率先享用到最新的技术,那么多掏钱是必须的!-----------------------------------------------以上~感情相关:果粉,谷粉,安卓黑!
处女答。以个人的见解,1. 内部组成类似的情况下,想要“做小”比较难,需要更高的技术,零部件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很多电子产品都是这样的趋势,比如以前的随身听,超薄的要贵很多。2. 此外,这应该涉及到商业上的考虑。具体苹果是怎样的考量,以我的水平,实在不敢发表见解。希望高手解答。
我认为是这样的IPhone早期的市场策略,他的产品只有竞争高端的市场缝隙,才有胜面而到IPAD的时候,需要快速铺开IPAD终端,抢占市场份额
从硬件的成本角度看:苹果的手机所用的硬件成本就比ipad要高,使用的感应器,通讯芯片都要比ipad来的丰富,另外东西越小其实是越难生产和设计这一部分也就贵了从售后看:其实ipad的返修率是非常低的,不像iPhone是个人产品容易使用环境和频率都高于iPad。从市场策略:Jobs是拿iPad来冲击PC市场的,所以在毛利上考虑要少一些。另外目前iPad的统治地位要保持的话需要价格策略
ipad用的3g芯片没有电话功能。带数据的ipad也不比iphone便宜多少了,把电话功能加上,ipad的价格大致就跟iphone持平了。有兴趣的可以比较一下ipad4g版行货跟iphone4s行货的价格。所以,结果是,大号iphone价格跟小号iphone价格差不多,但是去掉了电话和3g功能之后价格降低。ipod不也是没有3g功能的嘛,它也很便宜。
在美国IPAD 就更贵啊,应为美国的手机都是合约版的,而且手机是一个会持续固定花费的东西,IPAD则更多的是一个硬件消费产品,一次性的。而且苹果也有利用IPAD占领平板市场的策略
我认为最简单也最根本的原因是供给和需求的原因。类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现代社会里,人是离不开手机的,它的需求处于金字塔的最下层;而ipad是属于有了手机以后再考虑是否需要的东西,在金字塔中的位置高于iphone。所以需求更多的iphone价格贵一点。
1、工艺成本
在微小的电路板集成高精密、高规格的电器元件,本身研发成本就很大2、营销方面
手机作为这时代必备通讯工具,使用度肯定会比iPad高,所以apple 发布新产品时,
iPhone发布顺序总是高于iPad,再加上果粉的疯狂追捧,也是延续iPhone不断前进的动力.
个人观点:iphone作为手机是人们必须的,ipad可有可无
iPad花钱的应用更多,免费的应用又少又次。
在iPad 5分之1的面积和体积下塞进了两倍于iPad的部件 而且速度比iPad还快 你说应该哪个贵
凝结在商品上无差别劳动不同。
第一:工艺方面的问题,产品越小,集合程度越高,技术难度也越大,iphone这么小的体积要把这么多零件集合进去,还有一块电池,比ipad难度大很多,工业技术要求也要高。第二:我总觉得iphone做的比ipad精致,iphone的精钢切割非常赞。第三:iphone比ipad多一个通信模块,这个成本比较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访问限制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