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互联网金融股有哪些文献有哪些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法国的半官半民式农村合作银行制度,金融毕业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法国的半官半民式农村合作银行制度,金融毕业论文
大小:2.54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农村城镇化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尤其是近些年中国政府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和紧迫任务之后,理论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更加宽广、角度更加多元。其中,从金融支持的视角探讨农村城镇化发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中国论文网 /3/view-1340986.htm   一、城乡统筹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1、探讨构建适合城乡统筹的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研究者提出要根据城乡统筹的特点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廖振宙等(2003)对欠发达地区的城乡统筹与金融问题进行了思考。作者对城乡差距非金融因素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金融支持不足的表现,并提出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宏观管理体制与微观信用制度的双向设计、加大支农力度,金融政策与财政支农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合力等。人民银行南昌中支(2004)对城乡统筹与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政策偏差和金融抑制导致了城乡差异, 因此必须“金融矫正”,重构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支持平台,具体措施主要有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再造金融支农体系,完善农村信贷体制、大力改进金融服务,拓宽农村注资渠道、激活农业资本运作等。人民银行龙岩市中支课题组(2005)从龙岩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差距人手,剖析形成城乡发展现状差距的各因素,提出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对策: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指导,构建与城乡一体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支农贷款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创新适应区域经济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等。    2、对城乡统筹背景下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研究者都认为城乡资源配置失衡现象严重。张自力等(2009)以广东城乡地区为例,研究了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问题。他们研究发现,农村的政策性金融存在弱势特征、农村内部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各地区资金使用效率存在差异,农村金融资源存在逆向配置特征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金融二元制度结构下金融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制度下的资源配置差异、城乡金融生态差异。文章认为,要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切入点,进行金融资源配置改革的创新性探索,逐步完善广东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窦森(2009)研究发现,我国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资金资源城乡配置失衡,金融主体资源城乡配置存在缺位,金融制度资源城乡配置存在歧视,金融政策资源城乡配置存在不公,金融商品资源城乡配置存在差异,金融生态资源城乡配置存在矛盾等。刘锡良等(2009)认为必须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探索一条城乡统筹的金融发展之路。作者从如何实现金融业的城乡统筹发展、金融如何促进经济的城乡统筹、如何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三个问题着手提出三个研究视角,简要分析城乡统筹中金融发展的思路。    二、城镇化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1、对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数量关系问题的研究。研究的主流结论是城镇化与金融变量显著正相关。郑长德(2007)认为金融中介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间内含着一种互动机制,一方面,金融中介发展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集聚,使市场规模得以扩大,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促进金融中介的发展。作者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金融化水平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黄勇、谢朝华(2008)采用非结构化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发现,我国银行贷款和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银行贷款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持效应,但金融部门对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的兴趣在降低。研究认为,为了更好地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完善城镇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和规范政府与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途径,强化金融支持效应。郑枚、傅强(2008)以重庆市为例进行研究,发现金融业的发展是影响我市城镇化率的重要因素。保费收入、存款余额、贷款余额、金融机构的现金收入四个指标的增加都促进了城镇化率的提高。    2、研究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着力方式。胡斌(2002)分析指出政策性金融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手段,提出增强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城镇建设的支持作用、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的措施:明确发展战略、提高规划水平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是解决资金短缺、提高融资效率的基础;完善信用结构等。张正斌(2008)对宁夏民族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主要研究结论是:金融在城镇化中的作用可能更多地是通过收入在起作用,即金融通过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而不是通过使人口向城镇集聚起作用,人口向城镇聚集仅仅是表象或收入变化的结果;在衡量城镇化水平时,以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可能更能说明问题,这会使得我们更加关注城镇化进程中人们收入的增长,而不只是人口与城镇规模的扩张。这与传统意义上以人口作为城镇化率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    3、研究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抑制现象。伍艳(2005)认为,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抑制现象长期存在,其主要表现为:利率管制、金融市场结构缺乏效率、金融机构结构不完善和资本形成机制不健全。在金融抑制的影响下。我国城镇化率始终滞后于工业化率,城镇集约化程度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为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建立“市场主导型”的资本形成机制。    三、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其金融问题研究    研究者普遍认为,我国在劳动者转移、土地流动方面存在明显的金融支持不足。罗明忠(2008a)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受其自身所能支配和拥有的金融资源约束:金融资源的多少影响劳动者转移前的技能培训、对劳动者工作搜寻的过程有直接影响、影响劳动者转移过程中的家属安置及其转移方式,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支持。李扬、殷剑峰(2005)认为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了必然。陈刚、尹希果(2008)以各省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它因素后,中国金融中介增长显著地制约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周启清(2010)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不仅需要农村金融总量的扩张,而且对金融产品的种类、期限和服务方式也提出新的要求。作者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市为例,分析现有农村土地流转中金融支持不足问题。王越子、杨雪(2010)以成都为例分析抵押担保与土地流转问题,发现成都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入担保机制后激励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对国外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情况的研究    陆岷峰、马艳(2009)分析了国外城镇化进程中加强金融支持作用的有关经验及特点。国外经验主要有:在法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市镇税收、经营开发与分摊税、城乡规划税和开发税、国家拨款、银行贷款、企业投资、发行机构投资、发行长期债券以及保险公司、老年保险等基金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了一切可能的途径。日本政府主要用两种方式以自身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一种是“筑巢引凤式”,即用小量投资为民间资本创造投资条件,吸引民问投资;另一种是“联合投资式”,即将民间的资本和经营能力引入政府的投资事业,由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和民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韩国通过设立国民投资基金,有效地把民间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吸引民间资本的政策法规。国会通过了《基础设施吸引民间资本促进法》,后来又出台了《扩充基础设施对策》,财政向银行贴息。韩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向国外统借外债,通过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转贷给企业。这些银行将国外借款与国内吸收的存款根据国家确定的产业政策,按低利率(7%~8%)贷给基础设施企业。从以上国外城镇化过程中资金筹集的各种方式,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国外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关键在于有效地运用了各种金融支持手段,而且充分实现了金融支持中资金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及投资方式多样化,从而保证了资金的有效供应。    总的来看,这些文献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的作用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但对城镇化水平与金融的关系研究过于笼统和宽泛,缺乏对金融资本的细分和各类金融资本对农村城镇化中的主体――城镇居民――的影响的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胡斌.政策性金融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金融,-38   [2]廖振宙等. 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思考.武汉金融,-33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江西城乡统筹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金融参考,-37   [4]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15   [5]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海南金融,-62   [6]伍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理论与改革,-103   [7]郑长德. 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18   [8]张正斌.宁夏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87   [9]黄勇,谢朝华. 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理论探索,-93   [10]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金融约束及其突破.南方金融,-48   [11]陈刚,尹希果.中国金融中介增长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上海金融,-16   [12]陆岷峰,马艳. 以金融支持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考.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02   [13]刘锡良,齐秩平.城乡统筹建设中金融发展的三个视角.金融发展研究,-6   [14]窦森. 城乡统筹发展中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 中州学刊,-58   [15]张自力等.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问题研究.农村金融研究,-68   [16]周启清.农村土地流转中金融支持问题的个案研究.经济纵横,-57   [17]王越子,杨雪.抵押物残缺 担保机制与金融支持土地流转:成都案例.西南金融,-3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文献检索chap6.ppt5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文献检索chap6,英文文献检索网站,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报告,百度文献检索,外国文献检索网站,文献检索作业,文献检索论文,文献检索网站,医学文献检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6.专利与专利文献 一、专利的作用与专利文献的特点 二、中国专利概况 三、专利文献与专利文献的检索
要点与难点 专利的作用与专利文献的特点 专利文献与专利文献的检索
中国专利制度历史 1980.3中国专利局正式成立 1984.12专利法被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新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
SIPO 国家知识产权局) 成为PCT组织的ISA and IPEA成员  (PCT: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   ISA :International Searching Authority 国际检索专责机构    IPEA :International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Authority 国际初步审查专责机构)) 1998年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 SIPO
专利说明书种类识别代码及其含义 WIPO制定的ST.16的主要内容: 第一组:用于在专利申请基础上形成的并作为基本或主要编号序列的文 献 多指发明 A
第一公布级 B
第二公布级 C
第三公布级
第二组:用于编号序列不同于第一组的实用新型文献 U
第一公布级 Y
第二公布级 Z
第三公布级
第三组:用于专门系列的专利文献 M
药物专利文献 P
植物专利文献 S
工业品外观设计文献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
1.第一阶段 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
2.第二阶段
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
3.第三阶段 1993年后的编号体系
4.第四阶段 日以后启用的新申请编号体系
1.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专利检索系统 http://www./ 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中的中国专利数据库收录了1985年中国专利法实施以来公开的全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题录信息、摘要、及说明书全文。 2.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专利检索系统 可检索法律状态) .cn/ 其他国家专利检索系统 1.欧洲专利局网站专利检索系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绿色金融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践的现状及趋势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方针制定并通过了《》
绿色金融的定义
又称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 2000年,《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将其定义为: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政策,
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 [1]。二是王军华,2000)[2]三是 [3]
年。在此前后,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不少经验,1974年,前西德设立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国外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没有间断。
、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一文第一次在国内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并给出权威的定义。同年,和秀星发表了《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是”是金融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年以来,特别是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于金融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绿色金融的研究成为金融业发展的研究热点。2007年,我国开始了绿色金融的实践,提出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的绿色金融体系。
( 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概念
世纪9O年代末从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派生出来的。绿色金融研究的是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即金融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国外把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习惯上称为可持续金融、环境金融,其研究的内容是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就是金融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金融思想在国外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国内学者提出了“绿色金融”,也有学者称其为“生态金融”。从内涵来看,这些概念基本一致。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例,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
国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1年对其1741家成员行的调查,52.5%的银行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贷款程序以避免潜在的环境债务,45.2%的银行曾经因为担心将会出现的环境麻烦而终止贷款。英国伦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制定了一套环境风险评估方案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级。(2年,世界银行就将环境因素纳入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用绿色GDP来衡量国民的真实财富。 (3)环境风险管理。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协调运作的管理活动,其中有规范的运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机制通过明确职责及成立组织结构来贯彻落实,目的在于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对金融企业有重要意义。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内部管理,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环境风险;同时,金融企业自身实行绿色管理又能完善金融业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的经营绩效。(4例如排污权交易等),降低风险,甚至获取利润。国外主要的绿色金融工具有:绿色贷款、、5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正式推出《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声明》,100多个机构和团体在声明上签字。这一行动于1995年扩展到保险和再保险机构,并推出联合国环境署
保险业环境举措》。[5]
2.国外把碳金融作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起草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口问题、生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纪议程》年12月,《议定书》签订,规定协议国从2008年到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的消减目标[14]。月,国际金融公司联系荷兰银行等9家商业银行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即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目前,全球五大洲60多个金融机构接受了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90%。2003年6月,七个国家的10家主要银行宣布实行“赤道原则”,即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管理与发展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政策,金融机构保证在其项目融资业务中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将项目按照高、中、低级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只有在项目发起人能够证明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对环境问题负责时,方可对项目提供资助[15]家金融机构实施了“赤道原则”。2006年7月,成员银行又共同对赤道原则进行了修订,将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规模从5000万美元降低到10O0万美元;在项目分类上更加明确区分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从而更加强调项目的社会风险和影响;承诺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以增加项目的透明度。这些修订从总体上提升了执行的标准。
自2004年起,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从最初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00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60倍。交易量也由1000万吨迅速攀升至27亿吨。世界银行在促进碳金融迅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银行总共设立了9项碳金融的专项资金,这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亚洲和非洲国家的CDM和JI联合合作机制,对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6]。
2008年1月23日,新近完成合并的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与法国国有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局展开合作,宣布共同建立一个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全球交易平台。这个被命名为BlueNext的交易平台以二氧化碳排放权的现货交易为主,并计划在2008年的二季度设立期货市场,最终涉足各种与环境有关的金融衍生品交易。2008年2月18日,作为首个交易《议定书》碳排放配额的平台—BlueNext开始正式运作。这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权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无疑也是对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一种肯定。
2005年以来,欧盟内的欧洲气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北方电力交易所(Nordpool)、未来电力交易所(Powernext)以及欧洲能源交易所(European Energy
Exchange)等均参与碳交易,欧盟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此外,加拿大、新加坡和也先后建立起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在亚洲,碳交易所通过电子交易系统来买卖由清洁发展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不断加强以及市场的愈发成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看中了碳市场的商业机会。除了最早规定的造纸、金属、热能、炼油以及能源密集型五个行业的12000家企业积极投身其中,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碳市场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国内关于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1)绿色工程离不开绿色金融。国家需要环保措施需要资金,而这方面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绿色金融来解决。(2)绿色消费离不开绿色金融的配套。国家政策鼓励人们消费环保商品,少消费或不消费对环境有污染的商品。银行可以对一些环保的产品提供免息或低息贷款,相反的对一些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商品抑制信贷,来达到绿色消费的目的。(3)社会化融资呼唤绿色金融的成长。环保项目通常由国家财政拨款,这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应该形成政府、、绿色利润是绿色金融的理想选择,投资于环保产业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绿色利润值得推广。[6]
、从金融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他们认为环境风险正越来越受到金融企业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因素:(1)不良的环境表现会引起金融投资客户的盈利能力下降,增加客户偿还债务的风险。(2)大量与环境有关的事件正在或者可能对金融行业产生巨大影响。(3)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管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4)金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对金融企业提出环境方面的要求,甚至会直接质疑金融机构实施投资的具体原因及环境影响。[7]
(2003)、、、[5]
在分析了经济、、影响行业间的资金流动,(2)影响企业的决策,(3)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认为实施绿色金融的信贷政策主要是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低耗、、、[8]
、)认为环境金融是:环境金融是把循环经济、、[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加宁(2008)提出的观点: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3)建立绿色信贷体系。(4)推出绿色保险产品。(5)发行绿色证券产品。(6)发行绿色基金产品。(7)进行巨额风险证券化试验。(8)试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9)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10)设立绿色金融NGO。[10]
、主要对如何构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提出了以下建议:(1)建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的基本框架。(2)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扫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障碍。(4)营造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良好环境。[11]
针对能源问题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金融部门通过业务运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金融部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资力度。(4)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度化。(5)借鉴国外经验。[12]
孙洪庆(2002)给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银行信贷的绿色决策制度。(2)发放金融环保债券。(3)创办绿色银行和环保产业。二是构建绿色金融直接融资体系:(1)支持绿色企业的股票优先上市。(2)鼓励绩优环保企业发行企业环保债券。(3)设立专项绿色基金。三是构建金融系统绿色体系:(1)创建金融系统绿色文化。(2)培养金融系统绿色领导与员工。[13]
年5月,兴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了能效贷款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也是国际金融公司首期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唯一一家合作银行。之后,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也提出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并在操作层面制定了具体的措施。2007年12月,银监会、环保总局和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严格限制“两高企业的贷款”,并根据环保部门的通报,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同年2月,全国“”———
三、绿色金融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趋势
[1].“”[J].,19984.
[2].“”[J].,200010.
[3].[J].,20064.
[4].“”21[J].,19984.
[5].[J]., 200312.
[6].[J].,20021.
[7].“”[J].,20067.
[8].[J].,20082.
[9].[J].,20066.
[10].“”“”[J].,.
[11].“”[J].,20085.
[12].[J].,200710.
[13][J].,20016.
[14][OL].,http://www./mzyt/1.htm2008.1
[15]Sonia Labatt,Rodney R.White.Cardon Finance[M].John Wily
Sons Inc,2007.
[16]Warren Evans.Carbon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the world bank[R]. Carbon Fin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07,
http://www.carbonfinance.org.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股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