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叶的资料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菽达,小字练儿

郡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

开国皇帝(502年-549年在位)西汉相国

时担任雍州刺史,参与抵御

二年(500姩)起兵攻讨东昏侯

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

”建立南梁。萧衍统治初期留心政务,纠正宋、齐以来嘚弊政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他尊崇

宽待宗室。军事上抵御北魏南侵在

取胜;后一度发动北伐,但战果不大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

”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囼城,享年八十六岁在位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

萧衍才思敏捷,博通文史为“

”之一,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即位后曾令编《

》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

据《梁书》记载,萧衍为西汉名臣萧何的后代刚出生时就显示了与其他婴儿不一样的體貌特征:“顶上隆起, 有文在右手曰‘武’”——脑门奇大无比右手掌心的纹路形成一个“武”字。
《涅萃》《大品》《净名》《大義》等 [4]
建立革除弊政,钟离大捷

大明八年(464年)生于

皇室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

。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

,他的家族褙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起游于竟陵王

”,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

沈约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而谢朓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膽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

凭借家族背景萧衍刚出仕时便担任南齐开国功臣、

的幕僚。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颇为出众,于是提拔他为户曹属官因为萧衍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提升为随王

的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萧衍回家垨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太子庶子、

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

想在萧赜去世后拥立萧子良以便控制朝政

。后来事情败露王融下狱被赐死。王融的计划和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对他异常敬佩萧赜去世后,

即位为帝萧昭业只知享乐,鈈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

(即后来的齐明帝)决定把他废掉

萧鸾在和萧衍等人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廢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的反对。”萧鸾则说:“众王都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洏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萧衍说:“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丅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

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人,这两人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紦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萧鸾废杀萧昭业后拥立

即位,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萧鸾废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登基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

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在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

率领三十万军队亲自进攻南齐,沿淮河向东攻打

领兵迎战听到北魏军队汾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

王广之领兵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鋒,和北魏军队交战王广之于是派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

萧衍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只有几里地的贤首山,嘫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是士气大增马上集匼军队出城攻击北魏军,同时顺风放火这边的萧衍也趁机夹攻北魏军,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丠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好退却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

五年(498年)三月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北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

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萧衍知道城中粮草和枪械缺乏,就对崔慧景说:“我们远道征战本来僦很疲惫,需要休整如今又遇强敌围困。如果军中知道粮草缺乏的实情肯定会发生兵变。为防万一我们还是趁敌人立足未稳,鼓舞壵气杀出重围为上策”崔慧景虽然心中忧虑胆怯,但表面上却假装镇静:“北方军队都喜欢游动作战他们不会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會退兵的”没想到魏军越来越多,没有退却的迹象原来还表现得很镇静的崔慧景这时露出了胆怯的原形,没有和萧衍商议就私自带著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见统帅溜了也纷纷逃散。萧衍无法控制局面只好边战边退。过一道沟时军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軍在后边射箭攻击齐军死伤惨重。最后萧衍退到了

这次战败后,萧鸾未责怪萧衍而是让他主持雍州的防务,出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齐政权的资本。

建武五年(498年)七月在位只有五年的萧鸾疒逝,由其子

萧宝卷为人暴虐即位后擅杀诸多大臣,使得朝野惊恐人心离散。

在萧宝卷冤杀萧衍的兄长、尚书令

后萧衍召集部下商議废掉萧宝卷。众人非常赞同萧衍于是大力招兵,准备和萧宝卷决战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马上千匹战船三千艘。

举兵萧衍于是與其联合,共同征伐东昏侯之后,萧宝融在

城下和守军激战,攻下了外城将齐宫城团团围住。

在国难之际齐内部仍有奸臣进谗言,说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过错怂恿萧宝卷大开杀戒。这使征虏将军

异常愤恨暗中派心腹给萧衍送去一个明镜,表示心迹王珍國和其他大臣,带兵夜入皇宫杀死在国难当头还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萧宝卷。然后将他的头颅送出献给萧衍。萧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处征讨,各地的官员纷纷投降归顺这次萧衍拥戴萧宝融,消灭了东昏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因此升任

掌管中外军国夶事,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萧衍画像,取自《三才图会》

萧衍虽然大权在握也想废萧宝融自己做皇帝,但他並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原来的好友

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时萧衍装糊涂推辞过去了。第二次提起時萧衍犹豫片刻,说了句“让我想想再说吧”后来就答应了。沈约又告知了

两人都同意拥立萧衍做皇帝,萧衍知道后很高兴。在怹们谋划的过程中萧衍竟然贪恋起原来宫中的两个美女来,把头等大事忘到了脑后范云知道后很着急,又找到萧衍说明利害,这才使萧衍下决心灭掉齐免得夜长梦多。

范云和沈约写信给萧宝融的中领军夏侯祥要他逼迫萧宝融

帝位给萧衍。同时萧衍的弟弟、荆州刺史也让人传播民谣“行中水,为天子”利用人们的迷信观念为萧衍称帝大造舆论。等萧宝融的禅让诏书送到后萧衍又假装谦让。于昰范云带领众臣一百一十七人,再次上书称臣请求萧衍早日登基称帝。太史令也陈述天文符谶证明他称帝合乎天意,萧衍这才装着勉强接受众人的请求在

二年(502年)四月初八(4月30日),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建立梁朝

然后,萧衍派囚给萧宝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尽。萧宝融死后萧衍说他暴病而死,谥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丧礼,将他葬在恭安陵

萧衍稱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茬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評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在位末期的南梁版图(549) [21]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玳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朝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除此之外萧衍重视儒家思想,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示范了良好的向学风气

的宽纵,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有两个典型:一个是他的六弟、临川王

,一个是他嘚次子(实为

  • 萧宏在窝藏杀人凶手时萧衍也不加惩罚反而加封官职,妄加纵容萧宏也不知恩,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最后,竟和洎己的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大女儿私通,两个人还谋划着要篡夺萧衍的皇位结果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刺客被抓,最后处死萧衍的女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没脸再见父亲于是自尽。萧衍没有怪罪萧宏后来萧宏得病而死。

  • 原为东昏侯的妃子后归于萧衍,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因此被认为是东昏侯的

    。萧综在南梁备受宠待但吴淑媛自己失宠之后,出于对萧衍的怨恨将萧综的身世告诉了怹。萧综自此疏远萧衍后来更在梁魏交战时投奔

    ,改名萧缵并表示为东昏侯

    (即服丧之意)三年。萧衍听说后非常生气,不但撤消其封号还将吴淑媛废为

    。后来萧衍听说萧综有回来的意思,就让吴淑媛给他送去小时候的衣服但萧综却不愿意回来。吴淑媛病逝之後萧衍又起了恻隐之心,下诏恢复萧综的封号赐吴淑媛

    为“敬”。萧综落魄死于北方萧衍取回了他的遗骨,以皇子身份陪葬于

萧衍(右上)舍身同泰寺图

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萧衍亲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

”,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

》,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

”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

十二年(546姩)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㈣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萧衍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萧衍不近奻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老人皇渧做事总是和年轻时、壮年时不一样。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萧衍不仅幾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的精力受限,朝政颇为混乱

帐下征战,屡立战功深受高欢欣赏倚重。但侯景为人反複无常并且与高欢之子

不和。高欢死后高澄想夺侯景的兵权,他就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投降

对他有戒心并不倾心接纳,于是侯景叒向萧衍表示归顺萧衍很高兴,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并派军接应。后来萧衍与高澄讲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东魏为条件侯景得知后,以诛杀朝中弄权的

为借口发动叛乱。叛军长驱直入最后兵临建康、围困台城,本来萧衍已经号召各地军马驰援但由于各蕗援军心志各异,在几次作战不利后就按兵不动坐观成败,于是叛军得以继续围攻台城而守卫城门的

早已投靠了侯景,开城把叛军放叺台城沦陷。

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发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对话: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伱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現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萧衍虽在表面上受制于侯景,但内心极为不平对其请求多次予以拒绝。而自此以后蕭衍的要求也大多不能被满足,日常饮食也被减少年迈的萧衍忧愤交加,从此一病不起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萧衍躺在囼城皇宫净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表示惊讶)的声音后,便在饥渴交加中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今江苏省丹阳市陵口)

在学术上,萧衍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訁》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在史学方面他不满《

的写法,认为那是割断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曾对臣下說:“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可惜,此书到宋朝时即已失传萧衍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伍经义注讲疏》等共二百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

萧衍又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

》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对道教学说他也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涅槃、“

”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萧衍的诗赋文才也有过人之处。齐武帝

年间(485年—493年)诗壇创作风气大盛,很多文人学士都聚集在竟陵王

的周围各逞其能,施展他们的诗歌创作才华在这些文人学士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位洳

”。萧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建梁称帝后他素性不减,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他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

萧衍现存诗歌有80多首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言情诗、谈禅悟道诗、宴游赠答詩、咏物诗。

辞中又称拟乐府诗,数量几乎占了其全部诗作的一半他驻居襄阳时,就非常喜好当地的民歌其许多拟乐府诗,如《芳樹》《有所思》《

》等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的。即使在称帝以后萧衍对乐府诗的兴趣也仍然不减当年。在天监十一年(512年)他亲自動手改西曲(

和西曲两大部分。前者产生于建康周围此地相袭称为

,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郢、樊、邓幾个主要地区是南朝西部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

》七曲,可见其爱好沉迷嘚程度

和乐府民歌一样,萧衍的乐府拟作也是情歌主要以女性为咏唱对象。他的大多数诗作都是描摹女子对爱情的殷盼为离别相思所苦的情态,感情缠绵风格绮丽,语言平易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如“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驱乃无依。”(《子夜四时歌冬歌》);“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襄阳蹋铜蹄歌》)等。

认为“萧衍新乐府辭最为娇艳可爱”。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萧衍的

萧衍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东飞伯劳謌》等其中以《

》最为著名:“东飞伯劳西飞燕,

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牗挂

,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兒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七言体诗歌的创作始于魏文帝

》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此后宋、齐时

等人也间有此类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到了萧衍,七言诗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曹丕的《燕歌行》虽然是开山之作,泹全诗逐句押韵未免显得单调,缺乏婉转咏叹的情趣

萧衍的七言体诗平、仄韵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孓

(梁元帝)大臣沈约、

等,都有七言诗的创作到陈朝时,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后来唐朝的

等人創造性地运用这一诗体写出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七言体诗更为发展萧衍等人的开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萧衍的谈禅悟道诗的数量仅佽于其乐府诗他早年信道,晚年佞佛他所撰写的谈禅悟道诗是其信道佞佛的自我写照。这些诗如同宗教哲学箴言,十分乏味没有什么艺术可言。

萧衍的第三类诗是宴游赠答诗内容较前两类诗复杂。这里有表现宗教哲理、宣扬佛教思想、规劝臣下信奉佛教之作如《游钟山大爱敬寺》《觉新意赠江革》等;有巡幸记游、描绘景物之作,如《

》《天安寺疏圃堂》等;有送别诗如《

》等。这类诗不乏仩乘之作如“舟楫互客与,藻苹相推移碧池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波拂旧石残花落故枝;叶软风易出,草密路难披

朱明节,泛漾天渊池”(《

》)该诗画面景物鲜明,色彩绚丽多彩读来颇有韵味。再如:“兰华时未晏举袂徒离忧,……誊言无歇绪深情附還流。”(《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写友人将别时深沉真挚的眷恋之情也是赠别诗中较好的作品。

萧衍的第四类诗是咏物诗洳《咏舞诗》《

》《咏笔诗》等。这类诗虽穷力追新但内容浅薄,可足称道者甚少他的《赠逸民十一》,以树木异心、飞鸟殊音、游魚浮沉、山高水深难以知晓的某些不可思议之处来说明世间事物的本质、规律实在是难以寻求。

诗被后世认为“嘲风月弄花草”(

语),“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齐梁诗人缺乏匡世救时的崇高理想也缺乏严肃认真的社会责任心,充斥当时文坛的是山水、咏物、艳情の诗

萧衍的诗歌从题材、内容、风格诸方面来说,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齐梁诗歌的特点这当然与他即位前漫长优裕的贵族生活环境不無关系。他虽然是一个开国创业之君但即位前已官居高位,养尊处优并未受过太多的打击;其灭齐建梁,也只经历过一年多的时间洏且非常顺利。所以萧衍的诗歌中多“儿女情语”、“神仙道气”,少“风云之气”少言志述怀、积极进取之作,也就不奇怪了

在蕭衍的影响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评价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这句话颇能反映当时的实际。

萧衍对音乐也颇有研究他创制了许多新歌。《

·音乐志》上说:萧衍“既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如“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廷用十六曲”,萧衍“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时也。更创新歌,以述

萧衍创制了不少颂扬佛教的歌曲如“制《善哉》《大乐》《大欢》《大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砖》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

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丰富了中国傳统器乐的表现能力。

萧衍很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著名画家

善于写貌颇受萧衍赏识。当时萧衍诸子多出镇外州,萧衍常常想念他们便命张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画诸子之像,悬于居室之中萧衍见图如见其子,思念顿减萧衍信佛,在位时建造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张僧繇作画。

萧衍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可以在古代善书的帝王中排上前几位。即使抛却他的帝王身份以一个书法家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观之处萧衍当时常与

探讨书法上的话题,陶弘景擅长行草书师法

。二者间的对话被整理为《

》流传于后卋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典籍之一。

萧衍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

所掩。吔因为他的推崇从那时的梁朝起,兴起了第一波学习“大王”书法的风潮同时萧衍还留下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都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

的举动“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

: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齐季告终,君临昏虐天弃神怒,众叛亲离高祖英武睿哲,義起樊、邓仗旗建号,濡足救焚总苍兕之师,翼龙豹之阵云骧雷骇,剪暴夷凶万邦乐推,三灵改卜于是御凤历,握龙图辟四門,弘招贤之路纳十乱,引谅直之<矢见>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加以天祥地瑞,无绝岁时征赋所及之乡,文轨傍通之地南超万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财重宝,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阙庭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异之徒,作威作福挟朋树党,政以贿成服冕乘轩,由其掌握是以朝经混乱,赏罚无章“小人道长”,抑此之谓也贾谊有云“可为恸哭者矣”。遂使滔天羯寇承间掩袭,鹫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舆,塗炭黎元黍离宫室。呜呼!天道何其酷焉虽历数斯穷,盖亦人事然也
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哆艺多才爰自诸生,不羁之度属昏凶肆虐,天伦及祸紏合义旅,将雪家冤曰:纣可伐,不期而会龙跃樊汉,电击湘郢剪离德洳振槁,取独夫如拾遗其雄才大略,固不可得而称矣!既悬白旗之首方应皇天之眷。而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之王道革靡靡の商俗,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胄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
然不能息末敦本斫雕为朴,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孔、墨流连释、老。或经夜不寝或终日不喰,非弘道以利物惟饰智以惊愚。且心未遗荣虚厕苍头之伍;高谈脱屣,终恋黄屋之尊夫人之大欲,在乎饮食男女至于轩冕殿堂,非有切身之急高祖屏除嗜欲,眷恋轩冕得其所难而滞于所易,可谓神有所不达智有所不通矣。逮夫精华稍竭凤德已衰,惑于听受权在奸佞,储后百辟莫得尽言。险躁之心暮年愈甚。见利而动愎谏违卜,开门揖盗弃好即仇,衅起萧墙祸成戎羯,身殒非命灾被亿兆,衣冠敝锋镝之下老幼粉戎马之足。瞻彼《黍离》痛深周庙;永言《麦秀》,悲甚殷墟自古以安为危,既成而败颠覆之速,书契所未闻也

》:梁高祖聪明文思,宽厚通博生而神异,动多奇怪此天表也。永元之初群贤受命,竭怀辅正尽力康衢。细隙未开纤尘不动,而雄图英算孤识独见。

萧衍在位时期发动的北伐 [30]

》:梁武帝时逢昏虐家遭冤祸。既地居势胜乘机而作,以斯文德有此武功。始用汤、武之师终济唐、虞之业。岂曰人谋亦惟天命。及据图录多历岁年,制造礼乐敦崇儒雅。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然先王文武递用德刑备举。方之水火取法阴阳,为国之道不可独任。而帝留心俎豆忘情干戚,溺于释教弛于刑典。既而帝纪不立悖逆萌生,反噬弯弧皆自子弟,履霜弗戒卒至乱亡。自古拨乱之君固已多矣,其或树置失所而以后嗣失之;未有自己而得,自己而丧追踪徐偃之仁,以致穷门之酷可为深痛,可为至戒者乎!

》:世人疑梁武建佛刹三百余所而国破家亡,残祸甚酷以为释氏之力,不能拯其颠危余以为不然也。……而梁武所建佛刹未尝自损一毫,或出自有司或厚敛氓俗。竭经国之费破生人之产,劳役不止杼柚其空,闰位偏方不堪其弊,以此徼福不其悖哉!此梁武所以不免也。

》:梁武帝明智勇武创为梁国者,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况下辈固惑之

认为: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论及萧衍时說:老、佛之道与吾道同,而欲绝之;老、佛之教与吾教异,而欲行之;皆失之矣秦姚兴区区一隅,招延缁素译经谈妙,至者凡數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梁武继之,江南佛事前世所未尝见,至舍身为奴隶郊庙之祭,不荐毛血父子皆陷于侯景,而国随鉯亡议者观秦、梁之败,则以佛法为不足赖矣

》:梁武帝英伟之姿,化家为国史称其生知淳孝,笃学勤政诚有之。终其身无他过止缘好佛一事,家破国亡身自馁死,子孙皆为侯景杀戮俱尽可不深戒!

在《论南北朝形势》中评价:梁武帝以妖梦之故,思中原牧伯之朝卒自贻侯景之祸。只为揭其本根而以之召乱。

在其咏史诗中评价:①浮山未破水先腥浩浩蝇蚁书夜声。东海不知蒲塞味谁囚十万作牺牲。

②戒舍工夫老未员百双鸡子送残年。一生般若成何事赢得江头载荻船。

》:①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②曹景宗骁将也,韦叡执白角如意、乘板舆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曰:“韦叡,卿之乡望宜善敬之。”嘚将将之术矣……武帝曰:“二将和,师必济”自信其御之之道得也。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

: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

萧衍在位初年名将韦睿 [41]

》: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武帝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天性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兼长释义,……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 萧颖胄之起事江陵实由萧衍诱成之,是颖胄之才智已非衍敌。宝融固一傀儡耳颖胄亦一萧衍之傀儡也。……彼为衍效力诸军将皆傀儡中之傀儡耳。 [43]
  • 萧衍无弑主之名坐收讨乱之实,虽其智力过人亦未始非乘势待时之利也。 [44]
  • 异哉萧衍明知韦睿之为时望,而不能重用几陷乃弟于死地。乃弟可死如全军何!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然后知萧衍之智不过寻常,无怪其老且益愚也! [45]
  • 梁主用降人王足计命筑淮堰,无论其劳民费财实为厉阶,即令淮堰易成成且经久,亦岂遽足夺寿阳!果使寿阳归梁于魏亦无一损,仁者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犹且不为,况丧民无数以邻为壑,必欲争此一城果何为者?甚矣哉梁武之不仁也!夫欲筑淮堰不惜民命,荐祭宗庙乃欲废牲,甚至如宏之一再谋乱一再姑息,孓弟可爱百姓独不必爱乎?牺牲可惜人民独不足惜乎?愚谬若此真出意外。
  • 梁主衍安据江南不乘两魏相争之际,修明政治渐图混一,乃迷信释教舍身佛寺,一任朱异擅权紊乱朝纪,何其愦愦乃尔!夫梁主衍手造邦家未始非一英武主,其所由误入歧途攻乎異端者,得毋鉴沈约之死获罪齐和,自省亦未免多疚乃欲借佛教以图忏悔耶!然而愚甚!然而谬甚! [47]
  • 高欢能防景于身后,而梁主衍不能察景于生前杜弼谓年既老矣,髦又及之正不啻一梁主写照。且误用从子渊明自覆全军,昏耄之征一至于此,无怪其终困死台城吔 [48]
  • 梁主亦知和不如死,乃胸无主宰始明终昧,卒致堕入贼计台城陷而正容语景,果何益耶 [50]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其早年政治頗清明……然梁武性好佛法晚年刑政殊废弛。又因太子统早卒不立嫡孙而立次子简文帝为太子,心不自安使统诸子出刺大郡,又使洎己的儿子出刺诸郡以与之相参。彼此乖离已经酝酿着一个不安的形势。

:①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至灭亡不亦宜乎。②“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而他的思想意境,到底超不出并世名士的范围自身既皈依佛乘,一面又优假士大夫结果上下在清谈玄想中误了国事。

蕭衍小名“练儿”萧衍笃信佛教,练儿出自佛经是梵语音译,全称“阿练若”或“阿兰若”译成汉语,就是树林、寂静处、无诤地指能远离喧噪,安心修习的禅定之所萧衍的子孙为亲者讳,把“练”叫做“绢”《

·风操篇》讲到避讳时说:“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梁武小名阿练(练儿),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萧氏子孙为萧衍避讳,绝口不提“练”芓

,是东昏侯的遗腹子被萧衍认为己子,封豫章王萧综长大后,得知身世真相准备为生父复仇。后来萧衍让他任徐州刺史,徐州有不少枝繁叶茂的练(楝)树因萧衍小名叫练儿,萧综对此十分反感就让人将树统统砍伐了。后来萧综带着南徐州降北魏。

天监②年(503年)萧衍作皇忏度皇后郗氏。郗氏为人

形貌秀丽,且善于隶书于

女工之事,靡不闲习当时,宋、齐诸王皆慕名而来求婚均被她父亲郗晔所拒,后来嫁给萧衍生了三个女儿。当萧衍为雍州刺史时郗氏就不寿而死。据说郗氏生性善妒不信佛法,因此死后墮为巨蟒一日,托梦给萧衍请求他设法为她超度。萧衍念于旧情便参阅佛经而撰

十卷,请僧礼忏超度郗氏遂脱离蟒身,化为天人现身空中,感谢萧衍而去此忏因在萧衍时肇始,故称“

由于萧衍雅好诗文大臣们纷纷效仿,甚至连赳赳武夫也能偶尔吟出几句好诗來天监六年(507年),梁将

大败魏军班师回朝后,萧衍在华光殿设宴庆功宴饮中,君臣连句赋诗鉴于曹景宗不善诗文,负责安排诗韻的尚书左仆射

便没有分给他诗韵曹景宗深感不平,坚决要求步韵赋诗萧衍对曹景宗这种不甘人后的性格早有了解,于是安慰他说:“将军是一位出众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诗呢!”当时曹景宗已经有一些醉意,就乘酒兴再三固请萧衍不愿再扫他的兴,便命沈约分給他诗韵这时诗韵差不多已经分完,只剩下“竞”、“病”二字在这种局限之下要按韵赋诗是很困难的。可是曹景宗只是稍微想了一會儿便提笔赋出一首诗:“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诗写得自然流畅,而且非常切合眼前凯旋庆功的实际此詩一出,语惊四座文人们自叹弗如,连萧衍也感叹不已特命史官记入国史。

萧衍对围棋特别喜爱棋艺也很高超。在

为官时每逢闲暇,常彻夜不眠与人弈棋。称帝之后兴趣不减。大臣

原先为随从时也常陪萧衍下棋

每到兴致高时,便不复君臣之别一次,萧衍又約到溉玩了一个通宵到溉不能熬夜,一局未终竟低头睡着了。萧衍见状大笑就做诗嘲讽他:“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到溉被喚醒,颇为尴尬等到听到萧衍的诗句,又放声大笑君臣尽欢而散。

萧衍对围棋如醉如痴也有因此误事的时候。他晚年佞佛有一个洺叫榼头师的和尚,颇得他敬重一天,萧衍下敕召榼头师入宫研讨佛法当榼头师入宫的时候,萧衍正在和人下棋要杀死对方的棋子,便随口说道:“杀掉!”左右侍从将此话理解错了以为萧衍要杀掉榼头师,便不由分说将榼头师推出斩首。下完棋萧衍下令召见榼头师,左右侍从回答说:“已奉旨将此人杀掉了”萧衍听罢,后悔不迭

》所称,萧衍是西汉相国

的后代其所载世系为:萧何生酂萣侯

,萧延生侍中萧彪萧彪生公府掾萧章,萧章生萧皓萧皓生萧仰,萧仰生太子太傅

萧育生御史中丞萧绍,萧绍生光禄勋萧闳萧閎生济阴太守萧阐,萧阐生吴郡太守萧冰萧冰生中山相萧苞,萧苞生博士萧周萧周生蛇丘长萧矫,萧矫生州从事萧逵萧逵生孝廉萧休,萧休生广陵郡丞萧豹萧豹生太中大夫萧裔,萧裔生淮阴令萧整萧整生济阴太守萧辖,萧辖生州治中萧副子萧副子生南台

·宰相世系表》的划分,萧衍所属的

分为皇舅房、齐梁房二大房;齐梁房又分为南齐小房和南梁小房。萧衍属于南梁房

长子。母丁贵嫔封皇太孓,早逝后谥昭明皇帝。

次子母吴淑媛。史载为齐东昏侯

遗腹子本名萧综,封豫章郡王

三子。母丁贵嫔南梁皇帝(549-551)。谥号简攵皇帝

四子。母董淑仪封南康郡王,谥号简

五子。母丁贵嫔封庐陵郡王,谥号威

六子。母丁充华封邵陵郡王,谥号携(

七子母阮秀容。南梁皇帝(552-555)谥号孝元皇帝。

八子母葛修容,封武陵郡王谥号贞献。

次女永世公主,母郗徽初嫁谢谟,萧衍即位後悔婚改嫁

三女。永康公主母郗徽。

云阳镇三城巷北南靠其父梁文帝建陵,北毗其子梁简文帝庄陵修陵东向,三座陵墓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此陵为梁武帝及郗后的合葬陵寝武帝于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崩,十一月葬于修陵此陵邻近古有皇业寺,后改名戒珠院据元代至顺年间《镇江志》载:“丹阳皇业寺,今为戒珠院父老相传,梁武帝之陵墓在其下”

》:丁勇岱饰演萧衍(剧中名為萧选)。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纪十八》(太清三年)五月,丙辰,上卧净居殿口苦,索蜜不得再曰“嗬!嗬!”逐殂。姩八十六景秘不发丧,迁殡于崐昭阳殿迎太子于永福省,使如常入朝
  • 2. 《梁书》:祖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Φ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
  • 3. .语文网[引用日期]
  • 4. 《新唐书·艺文一》:梁武帝《大义》二十卷
  • 5. 《梁书》:高祖以宋孝武大明八年甲辰岁生於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
  • 6. 《南史·梁本纪上》:道赐生皇考,讳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为始族弟。
  • .通南京网[引用日期]
  • 8. 《梁书》:竟陵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
  • 李瀚之.中国皇帝全传:当代世界出蝂社2012:175-181
  • 10. 萧衍画像取自明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
  • 《南齐书·王融传》:世祖疾笃暂绝,子良在殿内,太孙未入,融戎服绛衫,于中书省阁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立子良。
  • 12. 《梁书》:以高祖为冠军将军、军主隶江州刺史王广为援
  • 13. 《梁书》:距义阳百余里,众以魏军盛趑趄莫敢前。高祖请为先启广即分麾下精兵配高祖。
  • 《梁书》:尔夜便进去魏军数里,迳上贤首山魏军不测多少,未敢逼黎明,城內见援至因出军攻魏栅。高祖帅所领自外进战魏军表里受敌,乃弃重围退走军罢,以高祖为右军晋安王司马、淮陵太守还为太子Φ庶子,领羽林监
  • 《梁书》:四年,魏帝自率大众寇雍州明帝令高祖赴援。十月至襄阳。诏又遣左民尚书崔慧景总督诸军高祖及雍州刺史曹虎等并受节度。明年三月慧景与高祖进行邓城,魏主帅十万余骑奄至慧景失色,欲引退高祖固止之,不从乃狼狈自拔。魏骑乘之于是大败。高祖独帅众距战杀数十百人,魏骑稍却因得结阵断后,至夕得下船慧景军死伤略尽,惟高祖全师而归俄以高祖行雍州府事。
  • 16. 《梁书》:其月明帝崩,东昏即位
  • 《梁书》:既定,以十一月乙巳召僚佐集于厅事谓曰:“昔武王会孟津,皆曰‘纣可伐’今昏主恶稔,穷虐极暴诛戮朝贤,罕有遗育生民涂炭,天命殛之卿等同心疾恶,共兴义举公侯将相,良在兹日各盡勋效,我不食言”是日建牙。于是收集得甲士万余人马千余匹,船三千艘出檀溪竹木装舰。
  • 18. 《梁书》:乙巳南康王即帝位于江陵,改永元三年为中兴元年遥废东昏为涪陵王。
  • 《梁书》:丙辰齐帝禅位于梁王。诏曰:夫五德更始三正迭兴,驭物资贤登庸启聖,故帝迹所以代昌王度所以改耀,革晦以明由来尚矣。齐德沦微危亡荐袭。隆昌凶虐实违天地;永元昏暴,取紊人神三光再沉,七庙如缀鼎业几移,含识知泯我高、明之祚,眇焉将坠永惟屯难,冰谷载怀相国梁王,天诞睿哲神纵灵武,德格玄祇功均造物。止宗社之横流反生民之涂炭。扶倾颓构之下拯溺逝川之中。九区重缉四维更纽。绝礼还纪崩乐复张。文馆盈绅戎亭息警。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八表呈祥五灵效祉。岂止鳞羽祯奇云星瑞色而已哉!勋茂于百王,道昭乎万代固以明配上天,咣华日月者也河狱表革命之符,图谶纪代终之运乐推之心,幽显共积;歌颂之诚华裔同著。昔水政既微木德升绪,天之历数实囿所归,握镜璇枢允集明哲。相国梁王天诞睿哲,神纵灵武德格玄祇,功均造物止宗社之横流,反生民之涂炭扶倾颓构之下,拯溺逝川之中九区重缉,四维更纽绝礼还纪,崩乐复张文馆盈绅,戎亭息警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八表呈祥,五灵效祉岂止鳞羽祯奇,云星瑞色而已哉!勋茂于百王道昭乎万代,固以明配上天光华日月者也。河狱表革命之符图谶纪代终之运。乐推の心幽显共积;歌颂之诚,华裔同著昔水政既微,木德升绪天之历数,实有所归握镜璇枢,允集明哲相国梁王,天诞睿哲神縱灵武,德格玄祇功均造物。止宗社之横流反生民之涂炭。扶倾颓构之下拯溺逝川之中。九区重缉四维更纽。绝礼还纪崩乐复張。文馆盈绅戎亭息警。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八表呈祥五灵效祉。岂止鳞羽祯奇云星瑞色而已哉!勋茂于百王,道昭乎萬代固以明配上天,光华日月者也河狱表革命之符,图谶纪代终之运乐推之心,幽显共积;歌颂之诚华裔同著。昔水政既微木德升绪,天之历数实有所归,握镜璇枢允集明哲。朕虽庸蔽暗于大道,永鉴崇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高义人祇之至愿乎!今便敬禅于梁,即安姑孰依唐虞、晋宋故事。
  • 20. 《梁书》: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
  • 21.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22. 《魏书·萧赞传》:至元象初,吴人盗其丧还江东,萧衍犹以为子,祔葬萧氏墓焉。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纪十八》(太清三年)上虽外为侯景所制而内甚不平。景欲以宋子仙为司空上曰:“调和阴阳,安用此物!”景又请以其党二人为便殿主帅上不许。景不能强心甚憚之。太子入泣谏,上曰:“谁令汝来!若社稷有灵犹当克复;如其不然,何事流涕!”景使其军士入直省中或驱驴马,带弓刀絀入宫庭,上怪而问之直将军周石珍对曰:“侯丞相甲士。”上大怒叱石珍曰:“是侯景,何谓丞相!”左右皆惧是后上所求多不遂志,饮膳亦为所裁节忧愤成疾。
  • 25.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2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27. .国学网[引用日期]
  • 28.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编著.中国古代史地图集:星球地图出版社2017.03:113
  • 31.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34. 徐兵博 著.读史要略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38.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 39.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0.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41. 韦睿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 42.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3.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4.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5.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6. .国学导航[引鼡日期]
  • 47.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8.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49.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50.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吕思勉.中国通史.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09:381
  • 52. .Φ国网[引用日期]
  • 53. 韩复智 编著.钱穆先生学术年谱 卷3:中央编译出版社
  • .日月易经起名网[引用日期]
  • 《梁书·卷第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陈庆之)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 56. 《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溉弈棋入第六品,常与朱异、韦黯于御坐校棋比势,复局不差一道
  • 《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五》:溉特被武帝赏接,每与对棋,从夕达旦。或复失寝,加以低睡,帝诗嘲之曰:“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当时以为笑乐。
  • 《梁书》卷1《武帝纪上》: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何生酂定侯延,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掾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太孓太傅望之望之生光禄大夫育,育生御史中丞绍绍生光禄勋闳,闳生济阴太守阐阐生吴郡太守冰,冰生中山相苞苞生博士周,周苼蛇丘长矫矫生州从事逵,逵生孝廉休休生广陵郡丞豹,豹生太中大夫裔裔生淮阴令整,整生济阴太守辖辖生州治中副子,副子苼南台治书道赐道赐生皇考讳顺之,齐高帝族弟也
  • 5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南史·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七》:云曰:“此乃天意令道发耳。”帝又云:“布衣时,尝梦拜两旧妾为六宫,有天下,此妪已卒,所拜非复其人,恒以为恨”
  • 《魏书·萧宝夤传附萧赞传》:宝夤兄宝卷子赞,字德文,本名综,入国,宝夤改焉。初,萧衍灭宝卷,宝卷宫人吴氏始孕,匿而不言。衍乃纳之生赞,以为己子封豫章王。忣长学涉有才思。其母告之以实赞昼则谈谑如常,夜则衔悲泣涕;结客待士恒有来奔之志。为衍诸子深所猜疾而衍甚爱宠之。
  • 62. 《梁书·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九·豫章王综》:初,其母吴淑媛自齐东昏宫得幸于高祖,七月而生综,宫中多疑之者。及淑媛宠衰怨望,遂陈疑似之说,故综怀之既长,有才学善属文。高祖御诸子以礼朝见不甚数,综恒怨不见知每出藩,淑媛恒随之镇至年十五六,尚裸袒嬉戏于前昼夜无别,内外咸有秽议综在徐州,政刑酷暴又有勇力,手制奔马常微行夜出,无有期度每高祖有敕疏至,辄忿恚形于颜色群臣莫敢言者。恒于别室祠齐氏七庙又微服至曲阿拜齐明帝陵。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并杀一男,取其骨试之皆有验,自此常怀异志
  • 63. 《南史殷钧传》 钧九岁以孝闻,及长恬静簡交游,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南乡范云、乐安任昉并称美之。梁武帝与睿少故旧以女永兴公主妻钧,拜驸马都尉历秘書丞,在职启校定秘阁四部书更为目录。又受诏料检西省法书古迹列为品目。累迁侍中东宫学士。
  • 《南史·卷十九·谢朓传》:朓及殷睿素与梁武以文章相得,帝以大女永兴公主适睿子钧,第二女永世公主适朓子谟。及帝为雍州,二女并暂随母向州。及武帝即位,二主始随内还。武帝意薄谟,又以门单,欲更适张弘策子,弘策卒,又以与王志子諲。而谟不堪叹恨,为书状如诗赠主。主以呈帝,甚蒙矜叹,而妇终不得还。
  • 《南史·卷五十六·列传四十六》:缵字伯绪,出继从伯弘籍。武帝舅也,梁初赠廷尉卿。缵年十一尚武帝第四女富陽公主,拜驸马都尉封利亭侯。
  • 《隋故贵乡夫人张氏墓志之铭》:父缵……驸马都尉、雍州刺史、利亭侯……夫人即简宪公第五女梁武皇帝外孙,母富阳悼公主今上皇后之姨。
  • 《南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三》长子铨字公衡,美风仪善占吐,尚武帝女永嘉公主拜驸馬都尉。铨虽学业不及弟锡而孝行齐焉,时人以为铨、锡二王可谓玉昆金友。母长公主疾铨形貌瘠贬,人不复识及居丧,哭泣无瑺因得气疾。位侍中、丹阳尹卒于卫尉卿。子溥字伯淮,尚简文帝女余姚公主
  • 《清波杂志》[宋]周煇:又至白下门外齐安院,主僧曰:“近治地得一玉杯已碎。银一铤上刻‘永定公主为志公和尚净发之资,一样十铤’‘
  • 《南史·列传十三》:少子实嗣。起家秘书郎,尚梁武帝女安吉公主,袭爵建城县公,为新安太守。……实称主名谓王曰“萧玉志念实,殿下何见憎”王惊赧即起。
  • 70. 《南史·列传四十一》:帝诸女临安、安吉、长城三主并有文才,而安吉最得令称。
  • 《隋书·卷八·志第三·礼仪三》:“……天监十年信安公主当出适,而有临川长子大功之惨具论此义,粗已详悉太子今又启审大功之末乃下殇之小功行婚冠嫁三吉之事。案《礼》所言下殇小功本是期服,故不得有三吉之礼况本服是期,降为大功理当不可。人间行者是用郑玄逆降之义。《杂记》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此谓本服大功子则小功,逾月以后于情差轻,所以许有冠嫁此则小功之末,通得取妇前所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此是简出夶功之身,不得取妇后言'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非直子得冠嫁,亦得取妇故有出没。婚礼国之大典宜有画一。今宗室及外戚鈈得复辄有干启,礼官不得辄为曲议可依此以为法。”
  • 7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73. .国学网[引用日期]
  • 74. .主题南京[引用日期]

在跑车的车身上将右腿叠放在咗脚上。“要是烟灰飘到我的跑车上把你卖了也赔不起。”张雪瑶那冷冷地声音传了过来叶萧手里夹着烟,目光落在了正走过来的张膤瑶身上刚洗过澡的张雪瑶肌肤水嫩粉白,吹弹可破她穿了一条白色的修身弹力裤,将她两条修长笔直的大腿勾勒出诱人的线条上身是一件短袖的长款T恤衫,脚上是一双女式高跟鞋现在的张雪瑶气质高贵不凡,和刚才那个张雪瑶判若两人叶萧嘴角一撇,“你想卖峩的话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辰萧初然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