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4年社会消费品总额零售总额增速下滑的因素有哪些

股票/基金&
临汾市:2014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破难点、抓重点、求突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止跌、回稳、增长态势。1-6月份,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9.1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完成86.63亿元,累计增长8.1%;6月份当月限额以上完成18.9亿元,同比增长37.58%。  一、 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区市场  从分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情况来看,1-6月份,达到全市平均增速的有11个县市区,6个未达到平均增速,占全市县市区总数量的35.29%; 15个县市区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尧都区、侯马市第一季度的增速分别为7.9%、6.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6、4.7个百分点,这两个权重县市(区)社会消费品市场增速的回落,是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城乡市场来看,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城区市场高29.04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06亿元,同比增长34.44%;城区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56亿元,同比增长5.4%。  (二)零售业支撑消费品市场增长,餐饮住宿业消费增速放缓  1-6月,我市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0.96亿元,占总额的81.42%,同比增长9.5%;批发业实现28.2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9%,同比增长12.1%。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市餐饮住宿业的消费增速放缓。1-6月份,我市住宿业完成零售额7亿元,同比下降4.15%,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完成1.36亿元,同比下降36.25%;餐饮业完成32.0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完成1.69亿元,同比下降9.2%。  (三)各类值商品增速涨跌互现,权重商品出现负增长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类值表看,6月份统计的 25类零售商品中,增长的有12类,占比为48%;下降的有13类,占比为52%,其中权重商品普遍下降。  五金、电料类呈高速增长。6月份,五金、电料类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为0.016亿元,本月增速为99.6%,累计增速为52.4%,增速领跑所有零售类值商品。  金银珠宝类商品需求略有下降。6月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0.17亿元,同比增长29.4%,累计增速下降1.3%。  住房类商品消费呈快速增长。受我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和居住环境改善需求增加等因素推动,全市居住类商品保持增长趋势。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家具类实现零售额0.73亿元,同比增长23.2%,累计增长22.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0.95亿元,同比增长36.2%,累计增长36.8%。  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基本趋稳。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1.49亿元,累计增速下降1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23亿元,同比增长为103.3%,累计增速18.8%;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为0.058亿元,同比增长50.8%,累计增速10.7%。  权重商品增速普遍回落。6月份,石油及制品类限上零售额实现5.66亿元,同比增长34.6%,累计增长1.3%;煤炭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为0.32亿元,增速为-100%;木材制品、化工材料及金属材料类的增速均为-100%。权重商品的增速下降是影响市场消费趋缓的关键原因。  二、制约因素分析  从有利因素看,住房类、五金电料和金银珠宝类等需求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拉动了消费持续稳定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居民即期消费信心仍显不足。一是虽然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出于通胀压力和对未来支出预期存有顾虑,不少家庭和居民以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对,从而限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二是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够完善,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使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民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难以实现,存在高收入低消费,低收入无力消费的情况;三是消费品价格上涨过快,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需求。  (二)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制约着消费的快速增长。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相关产品需求明显回落,钢材、煤炭等原材料价格走低,煤炭市场销售低迷;商用车市场需求降低,各种挖掘、装卸、运输等生产车辆运输量下降,乘用车油改气,这几个因素直接导致了的需求量明显减少。权重消费品的低迷直接影响了社会消费品市场的增速。  (三)国家刺激消费宏观政策到期,缺乏新的动力。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等系列惠民政策的逐步退出,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新的国家刺激消费政策尚未出台,支撑销售增长的驱动力不足。  (四)严格限制公务消费对消费品市场的抑制。以来,中央到地方遏制公款吃喝及公款消费、奢华消费,提倡理性消费,使得餐饮、娱乐、百货等服务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下降较快,部分星级酒店因为单位团体消费下降,营业额减少30%以上。  (五)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的发展对传统商场的冲击。电子商务企业作为一种,它带动了企业经营方式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网上购物正在逐渐部分替代传统购物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购物习惯,对我市传统商场的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三、措施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更是刺激居民消费的制度保证;激发居民即期消费需求,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的范围,加大保障的力度;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倾斜力度,切实保障居民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逐步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使“敢于消费、超前消费”成为城乡居民最基本的消费理念,最大程度激活储蓄存量,促进消费。  2、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根本上改变我市企业规模小、综合竞争力弱的状况,最终建立具备规模经营效应的流通产业体系,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加快流通企业改革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正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经营制度,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增强经济实力,逐步扩大经营范围,真正形成有竞争实力的流通企业。  3、切实做好限上企业入库工作。协调工商、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清理限上企业,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纳入限上企业数据库;同时,及时指导新开业的限上企业做好相关资料,及时申报纳入统计。  4、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继续组织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利用中秋、国庆、春节等假日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发展假日经济。筹备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品牌中华行”展销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  5、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挖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点。定期与统计部门会商,研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预报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分析,全面做好业务指导和数据质量把关工作,确保限上数据真实可靠。  6、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各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把商品质量关,严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加强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诚信兴商,构建和谐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HN666)
08/13 14:03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国内财经要闻
统计局:10月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并不表示消费下滑
  中国宁波网  
  日10:00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新华网进行全程直播。图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新华网 李非摄
  [媒体记者]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9月份有所回落,但是物价上涨也比较多,请问增速回落的原因是什么?
  [盛来运]10月份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比9月份回落,这里有一个因素是节假日的因素影响,因为去年中秋节是在10月份,而今年的中秋节是在9月份,这个季节性的因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上,从这几个月的表现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表现还是呈现稳定较快增长的态势,都比去年同期增长要高3%以上。去年物价比较低,今年的物价比较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今年比去年同期还略有所回落,但是这个并不是表示消费出现了下滑,因为去年的基数比较高。
  [盛来运]实际上,我们的消费应该是保持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好转,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在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我们刺激消费的政策还在进一步发挥作用,我们正处于一个由原来的吃、穿为主的消费,向住和行的发展性消费过渡时期,所以消费的热点比较突出。大家会感受到今年汽车的消费还是比较旺盛的,前10个月汽车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今年10月份的汽车销售量达到了154万辆。
  编辑:中国消费增速现放缓迹象|消费增速|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中国消费增速现放缓迹象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董冠洋)在上个月创出年内新高后,中国消费增速9月份再度掉头下行。此间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下滑等因素使消费回暖仍具不确定性。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17亿元人民币(下同),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特别是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2%,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
  “我觉得这个变化跟基数有很大的关系,对比基数高对今年同比增速有些影响”,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消费增速放缓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作出上述研判。
  不过,在一些专家看来,荷包不够充实所导致的花钱意愿削弱是消费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仅增长6.8%,不仅大大低于去年同期9.8%的增速,甚至同时“跑输”同期7.7%的GDP增速和8.6%的全国财政收入增速。
  “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比去年回落三个点,这是很大的,对下一步消费会有强烈制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提醒。
  除此之外,专家认为,中央致力推行的厉行节约等政策对消费影响也在持续显现。
  “下半年消费主力是节假日经济、会议经济,这几项消费的扩张会受到政策的强烈约束”,刘元春据此预计,中国消费增长在四季度或受进一步制约。
  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看来,物价上升,尤其水电煤气油等资源品价格上调,对消费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单月数据的变化并不足以支撑趋势性的判断,消费增长总体来讲还是基本稳定的。周景彤亦认为,月度之间出现较前期收缩的恢复性增长是正常的。
  虽然高端餐饮等消费的增长速度在回落,但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也分析说,新型商品消费、生活服务消费、网络消费、假日消费等新消费热点和消费模式正在形成,官方扩大信息消费、老年消费、健康消费,以及旅游休闲等促消费政策正逐步发挥作用。
  就未来的消费市场形势,沈丹阳认为,“只要国内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各项消费促进政策顺利推进,四季度消费仍然有望继续回升,全年消费市场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完)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您当前的位置:
201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9%
发布: | 分类: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专题页面精选
  中国网财经1月20日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 ...
201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9%
  中国网财经1月20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274亿元,增长9.4%。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实际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317 ...全文地址:
本文关键词: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