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比较创新的创业节目有哪些类节目!

求做得比较好的创业类节目!_百度知道
求做得比较好的创业类节目!
提问者采纳
我是学经济的,比较喜欢看这类型的节目,我建议你去看中国教育频道的一档叫《中国好商机》的节目,挺有创意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55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创业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今非昔比》创业节目就是错,今非昔比贴吧里看看,每天一期,做的很好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上海究竟应该注重创新 还是创业?--百度百家
上海究竟应该注重创新 还是创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本文主要来做一些上海为什么互联网创业氛围不浓的原因分析,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应该如何面对。
最近腾讯科技做了一篇题为“上海互联网产业为何沉沦”的文章。
炒了我好几年前一篇文章“中国互联网版图为何不见上海”的冷饭。当然,在时下O2O的大潮下,这个互联网创业和几年前又有些不同。
似乎一件公认的事情是:相较于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创业氛围不浓。
其它领域我不是太了解,但就我主要观察研究的领域互联网而言,这句话成立。
互联网现在已经是显学,全然不是七八年前的“边缘行业”了。
互联网领域创业氛围不浓这事似乎看上去很纠结,很麻烦,毕竟现在“互联网+”已成燎原之势。
地域问题都是很引人关注的。
所以,上海互联网创业氛围不浓本身是一个很惹人关注的议题。
为什么不浓呢?
我最近也有些新的思考。更进一步的是:怎么办?
本文主要来做一些上海为什么互联网创业氛围不浓的原因分析,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应该如何面对。
第一个说法:上海人保守。
保守的地方嘛,比较愿意去大公司、大机构甚至是考公务员,创业风险很大,九死一生的事,显然不适合求稳求保守的心态。
类似的说法还有:上海人注重生活品质,不太肯加班。
这种诉诸地缘性格的说法传播得很广,但我近来的思考认为,实际上很可疑。
一来上海其实是个移民城市,官方数据表明,2014年上海常住人口2425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9.2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人——后者数字不小。更何况前者这个所谓户籍常住人口里,有理由相信,还有一部分是所谓的“新上海人”。
如果说,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保守(或者不肯加班)姑且认了,但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人都保守都不肯加班,这件事就很可疑。
上海保守文化同化了他们?不见得。创业这件事,和一个人骨子里的冒险精神、不安分性格有关。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那么容易被同化。
更何况,也就是我爷爷那一辈,上海还有“冒险家的乐园”之谓,上海土著是不是保守,都值得来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近哈佛有两个研究人员,做了中国各省(含直辖市)的政治光谱分析,上海在“右”这一列,全国排名第一呐。
第二个说法:上海过于发达,这在这轮以O2O为重要驱动的互联网创业中比较吃亏。这个说法是我想出来的,并和人交流过。
这个说法大体是借鉴了香港、欧洲这种地方。比如香港是一个生活非常便利的地方,但香港同时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沙漠(香港互联网设施很发达,但没有什么知名互联网公司)。也的确,在香港这种地方,O2O服务想要累积用户是很慢的,我太难以想象在香港随手就能叫到车的城市里会迅速蔓延出滴滴快的这种服务。
事实上,在大陆,滴滴快的也是先在北京、杭州流行开来,上海的流行,其实是慢一拍的。
另外,同样是做本地服务的,窝在上海的百姓网,显然比58、赶集慢上一点。某种意义上讲,非王建硕战之罪,这地方要搞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是有些难。一百米就四五个便利店的。
但怀疑这个论调的,显然也可以找出反例。比如大众点评,它可是把北京的饭统网给击败的。
但总体而言,上海本地生活服务的确比北京发达得多——其实我觉得比杭州、深圳也发达——在这片土地上创业,累积用户速度相对较慢,可能是个宏观规律。互联网不快很麻烦,这点的确要值得创业者重视。
别说本地服务了,当年微博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从新浪微博数据库里看到的是:用户量最大的前五个地域里居然没有上海,连福建都排在上海前面。
看来资讯太发达,也不是什么好事,哈哈哈。
第三个说法:上海是强政府、大政府。这个说法与第一种说法不同,它不归因于虚无缥缈的地域性格,而是更为直截了当。
上海政府的确很强势,而且带动经济发展的能量不小。虽然根据官方数字,非公经济已经在上海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超过一半,但政府的推动力,不是这个比例数字能看出来的。比如自贸区,这个就是政府推动下出来的东西,虽然可能里面很多商业机构都是非公经济。
上海作为一个城市,在中国重要度排名第二是毫无疑问的事(有些局部甚至排名第一),受到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那是必然的。对于上海管理者来说,不能乱是最重要的底线。当年邓公号召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还是拿了个浦东地区做试点,也没说就要把浦西怎么着。而那个时候,浦东和深圳没啥两样,大片大片的“荒漠”,张江从来没堵过车。
政府从来是保守的——这话不是贬义的,而是政府本来就是该干这个的。政府的最重要职责是保障公平,保障社会稳定。换而言之,在政府眼里,安全最重要。
但稳定也好、公平也好、安全也好,有时候和“效率”会有冲突。政府做的事,大多数和人性中的恐惧有关——保障公平,而创业要做的事,大多数和人性中的贪婪有关——发家致富。
上海政府也鼓励创业,据说光孵化器就搞了百多个——这个事实很多人没看到,还有人在那里信誓旦旦地说上海政府对创业不感兴趣。政府鼓励创业,无非就是这几招:给钱、给地、给税收政策。这些事大多数和帮助创业者节省成本有关,比如物业费少交点,税收少交点。政府甚至还干过出大钱进行职业培训的事,然后输出劳动力给创业公司。
但在我看来,开源节流开源节流,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节流是第二位的,开源是第一位的。
有两个创业者去年拿了一笔小钱,他们就在那里盘算怎么抠着用可以用上一年。我和他们说,千万别这么想。你应该想的事是:怎么着把这笔钱在三个月内花光,但是:弄到多少多少用户。这样的话,下一笔融资可以接上去。靠省,是省不出一个公司的。
互联网以快打慢,现下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们,哪个没烧过钱?
强政府大政府之下,创业之芽,生长起来的确有些难,更何况这地方既有服务还挺发达的,是吧?
重点问题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办?
其实,我个人对上海努力要支持创业,力争符合北上广深的称谓,是不以为然的。我对上海出不了马云这种事都觉得没啥好耿耿于怀的。
这个问题,很无聊。哪怕它是很大的人物提出来的,大人物也会无聊的。
因为,创业,不等于创新。
事实上,中国很多互联网创业,与创新,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看到别人做这个火了,我也来一个,有啥创新可言呢?
创业有两种。
其一,解决过去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基本上这种创业,算是对过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迅猛发展的补课。
比如说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这件事。
其实中国的零售业发展是相当不发达的,还没有怎么开始细分,一下子撞上了互联网,而且中国很多地方的零售是柜台转租模式,所以买中国货居然在美国更便宜这种事也能发生。我们是跌跌撞撞地冲进了所谓互联网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还没夯实基础的发展,进行补课。
但上海大规模的零售业,其实是走在各地前头的。
北京这种创业很多,尤其是最近O2O服务。
道理我看很简单:北京是一个压根不适合生活的地方。比如说,一公里内都见不到一个便利店(这两年得承认,有些许改观)
所以,北京在做O2O有后发优势。
就像中国整体上做互联网金融相对美国有后发优势一样。
补课式的创业,姑且也可以算是创新,至少比“别人做一个火了,我也来一个”算是创新。
但它不是新疆域的开拓,它的实质是:补课。
第二种创业,那是骨子里的创新:开拓全新的疆域。
前两天我看一个创业选秀电视节目,有一个年近五十的创业者在说他的项目,和卫星有关。商业上是真不靠谱,看着没个四五年休想有丝毫回报的那种。
当场就被投资人和导师给否了。
这不是好的创业,但它孕育着创新的苗子。
前文提到的三个说法里,我其实否定了第一个,但同意了后两个。
而且,后两个是不可能改变的。
总不见得把上海便利店全关了,硬生生造出一个后发优势来,这也未免过于荒唐。
而至于上海地区的大政府、强政府,也是不可能改变的。因为上海这个地方,实在太重要了,重要的以至于上海地区政府不想大不想强,北京都不见得同意。
于是,上海要走符合上海特点的道路。
上海应该更关注新疆域中的创新,而不见得是那种补课式的创业。
上海有几个优势:
高校林立,科研资源很发达。
总体来说,上海地区的人(无论是常住还是外来),素质较高。
上海不缺钱,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上海的风险投资的钱,是北京的八倍。这个数字可能略夸张,但上海地区不缺钱是无疑的,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上海还有“金融中心”之谓。
上海基本生活保障很好,静心搞点前沿研究,应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还有一点很重要,上海整体上气候不错。上海这种四季还算分明的地方,比较适合动脑子。真的,这个不是开玩笑。
上海比较重规则,这种规则既有明面上写成白纸黑字的规则,还有就是信任信用不用写出来的规则。
这些优势,都是有利于做一些回报很漫长,但在未来很关键的前沿创新研究的。
但重点在这里:上海政府如何能够拿出一个科研机构搞科研,最后成果能够合法进入商业化的政策出来。
我在腾讯大家里写过一篇“中国可以这样超越美国”。文中就提及了美国的拜杜法案,这是专门用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法案。
中国其实有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比如国务院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吃透这些法律法规的精神,让它们在上海地区能够司法化实现,不是不可能的。
这才是上海在未来数十年继续保持龙头地位的战略之道。
多几个互联网O2O公司,少几个互联网创业项目,没啥了不得的。
—— 首发 腾讯大家 ——
后记:这篇文章,我的一位朋友表示本文他不同意80%,我回曰:完全无所谓。因为事实上我觉得,上海成不了一个创业中心,是完全无所谓的事。这个世界,打工的,永远比创业的。而且宏观上讲,很多创业是无用功。而且,创业不是一件规律性的事,乔布斯是培养不出来的。
今日看到新闻,说支付宝要迁至浦东。就我所知,支付宝未来很有可能双总部制。这不,马云还是杀了回来。讨论一个地方出得出不了马云,就像讨论一个地方能不能培养出乔布斯一样无聊——那是政府官员们的思维方式。
1、本博客文字,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本人原创,可以自由转载,谢绝长微博形式转载;
2、转载时请注明本人大名,魏武挥,不是魏武辉,不要搞错。
3、转载时请保留此段: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
4、本人不接受商业文章(俗称软文)撰写的合作,不要再询问我如何合作法。其它合作请点击本公号菜单关于里的合作需知
阅读:4217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在主观上微信不出昏招客观上人口红利消失不见所导致的微信很难被替代,摆脱流...
阅读:1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走遍中国的繁华商圈,到处一片惨淡的景象:晨曦百货相继关闭了富力...
姑婆那些事儿
扫描二维码下载 新闻手机客户端国务院发文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意见|创业投资机构_凤凰财经
国务院发文推进大众创新创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快构建众创空间,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就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意见》提出,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增强众筹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创新创业又出新政策。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并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创业群体高度活跃,以创业促进就业,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快构建众创空间,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加强财政资金引导方面,《意见》指出,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推动大众创新创业。就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意见》提出,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增强众筹对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能力。规范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促进科技初创企业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退出和流转机制,鼓励银金融机构新设或改造部分分(支)行,作为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或特色分(支)行,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的金融服务。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创业者激情将被激发,创投概念股将引发关注,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步伐将加快,区域性股权市场也会获得更多政策关注。此外,徐彪还提到,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重获新生。事实上,构建众创空间所需要的一系列综合专业服务,在国内现有的高新技术园区、高校创新园区、创业孵化园区等内部已经比较完善了。据他推测,未来很多众创空间预计多会设立在现有园区内,并享受相关政策的便利与支持,园区类上市公司将不断迎来利好政策,风口已经逐渐显现。
[责任编辑:liuqi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市场分化明显,未来持续看好民生消费领域。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绩优新蓝筹,未来市场主力方向,政策支持,资金流入。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691537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667150
播放数:1746090
48小时点击排行|||||||||||||||||
&>>&&&&&正文
青年创业导师:陪伴创业者成长 以微创新改变世界
作者:周小璐 杨月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 周小璐 杨月)“原来的互联网是垂直的行业,改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获取方式,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今天互联网可以和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无论是金融、租车、餐饮、旅游、教育,一旦跟互联网做横向的结合,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创业机会。”近日,在一场以“创业点燃梦想”的主题讲座上,谈及大学生创业的思路和方向,360公司董事长周鸿t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周鸿t在“创业点燃梦想”的主题讲座上发言。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段然 摄
  梦想切忌宏大 微创新也可以很美
  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如何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在行业大蛋糕中分食一块,是许多创业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对此,周鸿t给出的解决路径是“创新”。在他看来,创业小公司除了梦想、勇气、热情比较充足,其他什么都没有。“所以要跟这些传统行业的行业大佬,或者巨头公司相比,唯一的方法就是创新。”
  但是在这个命题上,很多初创业者极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一旦有了新发明、新创造,就要立即申请专利。周鸿t提出不同意见,他告诫,小公司在资金人力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申请专利只会徒增负担。“专利只是大公司的游戏,它一定不是创新的起点。”周鸿t强调。
  在这种情况下,“微创新”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周鸿t指出,我们小时候,创新一度被狭义地等同于发明,导致每个人都想当发明家。“其实今天创新已经有了新的解释,创新是一种心态,把一件事换一种方式做也叫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都有创新和进步,这也是创业。”周鸿t说。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在周鸿t与同学们传授的几点“实战经验”中,首先就是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开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够从人性出发,把已有的产品变得更便宜,或者做的更简单,你会发现也有机会做颠覆式创新。”周鸿t借用乔布斯的话,“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
  作为曾经的“创业青年”,360公司董事长周鸿t周鸿t从自身经历的生动故事出发,就当今时代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以及如何赢得创业先机给出了中肯建议,精彩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现场很多师生对其“青年导师”的定位给予了充分认可。
  同学们认真聆听“创业点燃梦想”的主题讲座。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段然 摄
  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帆对这种邀请创业明星讲座的导师模式也进行了肯定。他评价,这也是一种文化塑造和项目带领的方式,让创业知名度高的明星到学校讲座,可以加快学校对创业课程的推进,对学校的创业文化引领和创业氛围的塑造都很有益处。
  但他同时提醒,这种讲座往往注重故事的讲述,对实操要点、技能传授表达不足,也无法做到创业者的跟踪辅导。“寻求各方资源,找到利益共赢机制很重要。”刘帆强调。
  引领青年创业 需打通各个链条
  与之相比,有几种导师机制就可以有效弥补这种不足。以“创客”模式为例,在学生创业过程中,导师起到孵化作用,具体表现为导师提供人脉资源、资金、技能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一种陪伴式的成长,是“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思路。
  刘帆介绍,这种模式的导师构成是一些小有成就的创业者、热心公益的企业家,被指导的对象一般是实际的创业者,主要实现方法就是“初始资金5万元钱贷款+专业对口的导师陪伴计划3年”,效果是创业成功率高,并有效地形成了一个创业者互相支持的网络。
  此外还有一种把课程学习和实务辅导相结合的模式。刘帆告诉记者,清华大学的x-lab模式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模式把学院派的老师、孵化器、小微资金的提供者三方都加起来,形成一个创新、创意、创造的在线教育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使每一方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实现。
  “创业者最缺两种东西,一是意识普及和技能提升,这个学院派老师可以提供,另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是创业中的资金等各个门槛,这种模式就能满足。”刘帆评价,这相当于把创业各个链条打通,进行一条龙服务。
  “因为我们要实现的不是主导创业者创业,而是帮助创业者创业,所以这个模式能产生网络价值的效益。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每个人‘身在其位谋其政’,搭建了共赢机制,使创业教育能培养实质的创业创新人才。”刘帆总结,这几种模式关注的重点不同,课程学习和实务辅导相结合的模式侧重对创业的扶持,让创业者自己去寻找合适的资源、自由对接,“创客”模式则侧重陪伴和创业者的成长。
  但是在青年导师的整体体系中,很多时候受限于资源,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如上几种模式。
  刘帆分析,清华资源比较充足,可以做一个“大而全”的平台,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只能基于学校现有资源,做“小而美”的模式。“在推进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顶层设计非常关键。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价值观决定了这件事做不做得起来。”刘帆最后说。
责任编辑:张娟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 创业求职的节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