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陈万里签名视频

道路视频监控文件中对象分类方法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道路视频监控文件中对象分类方法的研究
【摘要】:运动目标对象的分类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基于视频的运动分析和智能视频监控处理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关于城市化建设政策的推动,社会治安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等工作备受考验,传统安全防范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科技的安全防范设备备受关注,如视频监控设备。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具有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内容丰富等特点的视频监控,不再仅仅服务于国防建设、政府机关、银行、大型仓库等隐患系数较大的场所,也被大量应用在城市基础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与人们生活直接关联的环境中。视频监控也不能再仅仅依赖于监控人的全天职守和现场操作,为了改变人为管理的被动局面,智能的视频监控、视频分析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学术界和应用领域的高度重视。‘
对象分类是从现有的图像信息中找出某类目标对象的本质属性特征,使其能唯一或近似唯一地表征出此类目标,进而能将此类目标对象与其它的目标对象类别区分的过程,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对象特征提取和分类器构造,其涉及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多个研究领域。本文工作基于城市道路视频监控文件,针对其中人们所关注的常见运动目标如行人、车辆对象进行分类处理研究,其车辆对象包括轿车、面包车、公交车和卡车,并在此基础上对轿车类进行了尝试性的详细分类研究。
主要工作如下:
1.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的分类特征表示形式与分类方法的比较性研究,给出本文所选用的对象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给出对象分类的特征,并定义了一种适合于轿车分类的新特征。
2.分析总结现有的几种分类器算法特点,确定本文所用的分类器方法,即以统计学习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理论为基础的支持向量机方法。
3.为实现准确分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对象分类策略,即一种二叉树与决策导向非循环图相结合的分层分类策略,以此结合多特征进行分类,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对象类别域间的交叉问题。
4.最后,对本文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并详细给出每个实验部分的方法、步骤及结果,通过对道路视频监控文件中常见对象的分类实验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达到了分类常见对象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P391.41【目录】:
摘要3-5ABSTRACT5-11第一章 绪论11-19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1.2 对象分类及相关技术12-15
1.2.1 对象分类概述12-13
1.2.2 对象分类相关技术综述13-15
1.2.2.1 运动对象检测与提取14
1.2.2.2 运动对象跟踪14-15
1.2.2.3 行为理解与分析15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5-17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论文结构安排17-19第二章 对象特征与分类方法的研究19-33 2.1 对象分类整体设计流程19 2.2 对象特征描述与提取19-29
2.2.1 形状特征20-23
2.2.1.1 对象区域特征20-22
2.2.1.2 对象边界特征22-23
2.2.2 颜色特征23-28
2.2.2.1 颜色空间24-26
2.2.2.2 颜色量化26
2.2.2.3 颜色特征及提取26-28
2.2.3 纹理特征28-29 2.3 对象分类的方法29-31
2.3.1 运动对象分类方法30
2.3.2 车辆对象分类方法30-31 2.4 本文对象分类方法及对象特征31-32
2.4.1 本文对象分类方法及选择依据31-32
2.4.2 本文对象特征选择结果32 2.5 本章小结32-33第三章 分类器的研究33-45 3.1 分类器的比较33-36
3.1.1 决策树法33-34
3.1.2 K最近邻法34
3.1.3 贝叶斯法34-35
3.1.4 神经网络法35-36 3.2 支持向量机36-43
3.2.1 相关知识36-40
3.2.1.1 结构风险最小原则37-38
3.2.1.2 最优分类面38-39
3.2.1.3 常用核函数39-40
3.2.2 支持向量机的多类分类40-43
3.2.2.1 一对一的方法40-41
3.2.2.2 一对多的方法41
3.2.2.3 决策导向非循环图法41-42
3.2.2.4 二叉树的方法42-43
3.2.3 SVM的特点43 3.3 本文对象分类策略43-44 3.4 本章小结44-45第四章 对象特征的提取实现45-67 4.1 问题描述与实验环境45-46
4.1.1 问题描述45
4.1.2 实验环境45-46 4.2 对象的获取46-49
4.2.1 动态目标检测46-47
4.2.2 对象获取47-49 4.3 对象预处理49-53
4.3.1 图像增强49-50
4.3.2 中值滤波50
4.3.3 图像尺度归一化50-53
4.3.3.1 最邻近插值法51
4.3.3.2 双线性插值法51
4.3.3.3 双三次插值法51-52
4.3.3.4 实验结果52-53 4.4 对象形状特征提取53-63
4.4.1 提取对象轮廓53-56
4.4.1.1 方法步骤54
4.4.1.2 实验结果54-56
4.4.2 车辆顶部信息提取56-59
4.4.2.1 算法步骤56-58
4.4.2.2 实验结果58-59
4.4.3 顶尾斜率的定义与提取59-63
4.4.3.1 顶尾斜率定义59-60
4.4.3.2 算法及实验60-63 4.5 对象颜色特征识别63-66
4.5.1 量化方法63-64
4.5.2 实验结果64-66 4.6 本章小结66-67第五章 分类器构造与分类实现67-75 5.1 分类器的构造67-69
5.1.1 训练集67-68
5.1.2 分类器构造68-69 5.2 分类实现69-73
5.2.1 分类流程69-70
5.2.2 分类实现与分析70-73 5.3 实验中的主要问题73-74 5.4 本章小结74-75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5-77致谢77-78参考文献78-8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2-83附录83-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鹏举,陈明,段磊强,常颜荣;[J];测控技术;2004年06期
邵永寿;蔡正茂;;[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6年03期
林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2期
党卿;;[J];硅谷;2009年21期
荆晶;陈曙;;[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年02期
夏雄波;曹阳;;[J];通信企业管理;2010年04期
庞尚珍;冯雪;;[J];科技资讯;2010年11期
;[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年09期
王向兵;陈伟浩;;[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10年05期
王强;;[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涛;孔德强;彭欣;;[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董臣超;程悦;;[A];冶金企业MES和ERP技术实践论文集[C];2005年
汪长峰;鲁昌华;;[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王卫生;国刚;;[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1年
李国进;侯绪达;;[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何力成;周振威;;[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C];2003年
陈洁;叶天惠;陈锦秀;;[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吴旭东;李欣;;[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许维超;宋春宁;胡桂明;;[A];2004年广西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俊;李国辉;;[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肖扬;[N];金融时报;2006年
赛迪;[N];中华建筑报;2006年
;[N];人民邮电;2008年
管黛;[N];中国电子报;2008年
杜一鸣;[N];沈阳日报;2009年
四川省乐山市通信学会
郑大永;[N];人民邮电;2009年
李智鹏 胡英;[N];计算机世界;2010年
胡伟明;[N];营口日报;2010年
敏华;[N];计算机世界;2010年
章亚钧 通讯员
李建东;[N];嘉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浩;[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曹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一;[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姜明新;[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钟志;[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汪地;[D];上海大学;2005年
杨从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潘锦山;[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王光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蒋金山;[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红伦;[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焦雪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郝灿;[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田年杰;[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崔建勇;[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李晓强;[D];郑州大学;2003年
倪绪能;[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甘洪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张勇;[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杨多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西南大学A李嘉谢勇陈万里唐志能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西南大学A李嘉谢勇陈万里唐志能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27: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西南大学A李嘉谢勇陈万里唐志能
官方公共微信提交日期: 09:38:23
&&&&此书系中华书局俞国林老师所编,他也是《顾颉刚全集》的主要参与者和责编。选了几百种顾颉刚先生旧藏的平装本中的签赠本签名本,可以说是民国以来学者签赠本的参考标准器。
&&&&
&&&&
&&&&顾的学术经历、社会地位、长寿、交游广泛、藏书未散失等等,诸多因素促成了能编成这么一本大书。
&&&&
&&&&
&&&&周六,我跟小飞去打下手,俞国林签名,我负责钤盖顾颉刚先生的一方印和俞国林自己的“仰顾山房”章,小飞拆包和运送,弄到下午一点多才去吃饭。
&&&&
&&&&因为这批图录是赶制出来的(未全部入库),正好在阴雨天中,函套内侧有卷纸现象,特此说明。
&&&&
&&&&
&&&&此书自重已经2公斤,加上包装要近2.5公斤,我们商议之后,决定还是以原价包快递(圆通)的办法发货,请购买者不要与其他图书订单合并,便于我们单独包装(订购了相应的盒子)发货,以免耽误您的阅读。
&&&&
&&&&
&&&&这次原计划弄200册,后在签名过程中发现有若干次品图书,退回,实际只有170册。
提交日期: 09:38:45
&&&&书名 顾颉刚旧藏签名本图录(俞国林编并签名钤印·钤“顾颉刚”自用印·包快递·下单选包邮·勿与其他单合并)
&&&&著作人 俞国林编
&&&&类别 社会文化
&&&&出版人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3-05
&&&&印刷时间 2013-05
&&&&版次印次 1版1印
&&&&印数
1200 册
&&&&开本 16
&&&&页码 523 页
&&&&有插图否 有
&&&&装帧 精装
&&&&品相 10成新
&&&&原价 ¥ 280.00
&&&&布衣价
¥280.00元
&&&&描述 本书为俞国林先生所编,顾颉刚旧藏签名本(包括著作和论文)图录,收录作者(译者)签名本196种,论文抽印本145种,师友赠送(非著者赠送)33种,顾颉刚校读题跋书42种。另有顾颉刚旧藏无签名书10种。共计426种。此书前选附顾颉刚所用藏书印32枚。后附录顾颉刚先生之女顾洪撰《顾颉刚藏书记》及个厂撰《顾颉刚与中华书局之交往》。全书前有顾颉刚先生像及顾颉刚文库照片各一,编者俞国林撰《编纂说明》,详述编纂缘起、过程、凡例等。前衬叶钤盖顾颉刚先生生前自用印一枚(朱文),编者俞国林先生签名并钤印:“仰顾山房”。
&&&&著者介绍
&&&&丛书名
&&&&重量 2000.0克
&&&&推荐指数 ★★★★★&&&&&&&&
提交日期: 09:38:57
&&&&一函一册&&&&&&&&
提交日期: 09:39:14
&&&&签名钤印页&&&&&&&&
提交日期: 09:39:36
&&&&图书封面,布面精装&&&&&&&&
提交日期: 09:43:01
&&&&上方为顾颉刚先生自用印(在书中为附录印谱的第四枚)
&&&&
&&&&下为俞国林先生签名及钤印(仰顾山房)&&&&&&&&
提交日期: 09:43:22
&&&&用手机在中华拍的,不够清晰&&&&&&&&
提交日期: 09:43:41
&&&&版权页&&&&&&&&
提交日期: 09:43:54
&&&&顾颉刚像&&&&&&&&
提交日期: 09:44:06
&&&&顾颉刚文库&&&&&&&&
提交日期: 09:44:43
&&&&編纂説明
&&&&                           俞國林
&&&&   夫欲覘一人學識之精博,可觀其讀書之多寡;其所讀書之多寡,可問其插架之豐約。大凡專意爲學者,莫不擁書萬卷,甚或汗牛充棟也。反之,察乎所藏圖書之内容與性質,亦可藉以窺學者治學之範囿與特點。此二者,蓋自有其相通之處焉。
&&&&   予觀乎吴縣顧頡剛先生所藏圖書(歸中國社會科學院「顧頡剛文庫」),内存綫裝書約六千部三萬六千餘册,洋裝書約二千六百種萬餘册,都凡四萬六千餘册。先生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日日記曰:「如在抗戰時不損失,勝利後不捐贈,則十二萬册矣。」於此可知先生之藏書失者已泰半,甚是可惜。顧洪女史曾據文庫藏書,及顧先生日記、書信、筆記等相關資料,撰《顧頡剛藏書記》一文,將先生一生藏書分爲初始期(幼年—一九一六年)、成長期(一九一七—一九二六年)、鼎盛期(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年)、離散期(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重建期(一九四六年—逝世)五個階段,詳爲介紹先生藏書之經歷與特點(參見本書附録),並將綫裝書部分按經、史、子、集、叢書、新學六部,分類著録,整理編輯爲《顧頡剛文庫古籍書目》(《顧頡剛全集》第六十一、六十二册),而洋裝書部分未遑論及,兹不揣固陋,稍作介紹。
&&&&    一
顧頡剛舊藏洋裝書情況
&&&&   予數年前爲編輯顧先生《全集》,曾將文庫中所藏洋裝書(含期刊)翻覽一過,甚感其與綫裝書相得益彰,互爲補充。其存書内容,與先生之經歷、治學蓋亦相仿佛。顧先生曾於一九一五年四月十六日筆記曰:「寧其不精,不可不博。精,他日學成之事也;博,今日始學之事也。」(《乙舍讀書記》)後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致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信中,將自藏圖書分爲經學子學書、文字學書、史學書、文集及筆記、叢書及工具書、報紙雜誌及近代史料、社會史料及家庭史料、信札、古物書畫、稿本等十類,並曰:「凡研究先秦及兩漢經子及漢以前之中國史者,頡剛所藏縱不能謂毫無缺遺,實已大體完備,等於一個專科圖書館。」藏書之富,於斯可見。
&&&&   顧先生舊藏洋裝書内容包羅萬象,約而言之,殆有以下數類,頗具特色。兹稍作羅列,介紹如左。
&&&&   一曰早年之教材、課外書。如《支那文明史》、《西洋文明史要》、《堯舜時代之制度》、《教育新理問答下編》、《政治學教科書》、《政治講義》、《倫理學原理》、《倫理學》、《心理學概論》、《心理易解》、《名學淺説》、《穆勒名學》、《國民淺訓》、《社會學》、《訂正群學肄言》、《近世中國秘史》、《十五小豪傑》、《當代名人小傳》等,將其與古籍著録之「新學部」並早年讀書筆記所載相比勘,可見當時顧先生所讀之書、興趣之所在及爲學之道。
&&&&   二曰國學(尤其是史學)研究著作。如國學基本叢書、國學小叢書、學生國學叢書、中國歷史叢書、中國史學叢書、史地小叢書、中國文化史叢書、禹貢學會叢書、尚志學會叢書、大學叢書、學生叢書等學術叢書,他如《中國通史》、《國史大綱》、《中國史綱》、《本國史》、《中國近代史》、《太平天國全史》、《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當代政治學》、《中國文化史略》、《中國禮制學綱要》、《清儒學術討論集》等,單本之關乎《詩經》、《尚書》、《左傳》者,亦復不少,可見顧先生治學之重點。
&&&&   三曰民俗學資料與研究著作(包括歌謡、戲曲、民間故事等)。如《戲考》、《説劇》、《越歌百曲》、《吴聲彙編》、《新年風俗志》、《狼獞情歌》、《紹興歌謡》、《補庵談戲》、《宋元戲文輯佚》、《川劇選粹》、《桂劇叢刊》、《京劇彙編》、《評劇唱腔選集》、《雷峰塔傳奇叙録》、《僮族民間故事資料》、《民衆劇的研究》等,顧先生「愛聽戲,又曾搜集過歌謡,又曾從戲劇和歌謡中得到研究古史的方法」(古史辨第一册自序),如以孟姜女故事論證古史之演變,以考察東嶽廟諸神及妙峰山香會探討古代神道與社祀,以歌謡論證《詩經》爲古代詩歌總集等,即以民俗學材料印證古史,由此拓展民俗學研究之領域,並奠定中國民俗學研究之基礎。
&&&&   四曰關於邊疆研究之著作。如《中國的邊疆》、《抗戰以來之邊疆》、《邊疆述聞》、《邊疆人物誌》、《邊疆屯墾員手册》、《外蒙與西藏概況》、《西藏備乘》、《西康地址調查旅行記》、《西康沿革志》、《西康社會之鳥瞰》、《西藏奇異志》、《康情雜感》、《察綏蒙民經濟的解剖》、《甘肅夏河藏民調查記》、《西昌之行》、《新疆視察記》、《延綏攬勝》、《伊盟左翼三旗調查報告書》、《青海調查事略》、《祁連山北麓調查報告》、《河北移民報告書》、《河套調查記》、《拉卜楞視察記》、《川西北步行記》、《滇聲》、《今日的新西南》、《西京平報社論選輯》等,顧先生自九一八後,逐漸關注邊疆和民族問題,七七事變後隻身駶駣北平,轉徙西北西南,先後創建學會,印行刊物,舉辦講座,組織考察,以調查研究邊疆史、民族史和普及邊疆知識爲要務,並撰寫有《中華民族是一個》、《中華民族的團結》、《中國邊疆問題及其對策》、《邊疆教育和邊疆文化》、《甘青史蹟叢談》、《邊疆服務團團歌》、《西北考察日記》等重要文章,是現代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   餘如歷史地圖、古典文學、語言學、美術史、書目、通俗讀物、農學、唯物主義、批判胡適、批判《紅樓夢》、十七年史學著作、新印古籍、醫學之關乎神經衰弱者並朝鮮、日本、歐洲漢學家之著作等,亦各具特色。另有雜誌若干,中抽印本七百餘份。
&&&&    二
校讀題跋之意義
&&&&   顧先生舊藏洋裝書中,保留有若干校讀、題跋文字,雖則短短數句甚或單辭隻意,然與考察顧先生之治學思路、歷程及學術胸懷,具有參考價值。兹摘録數條如左。
&&&&   《近世中國秘史》,顧先生題曰:「此書予幼時熟讀,因以養成反抗清室統治的觀念。」《十五小豪傑》,顧先生題曰:「予十一二歲時,讀書北街姚氏,見此書至愛讀之。予之好游覽,自此始也。」《嘯亭雜録》,顧先生題曰:「此書予幼時曾覽數回,故於清代掌故略有所知。」由此可知顧先生日後所爲諸事,蓋有自也。
&&&&   《名學淺説》,顧先生於嚴復《譯者自序》「蓋吾之爲書,取足喻人而已」句眉批曰:「學術爲公,自當如此,吾竊志之矣。」後曰:「民國四年四月,誦坤始讀。」其時,顧先生欲爲《正學論》,因自設問曰:「何者謂之學?何以當有學?何以有今日之學?今日之學當如何?」(《師餘録》一)與顧元函曰:「學術者,非研鑽故紙、墨守陳言之謂,要在觀往知來、聞一知十,察天人而處順變。故聖人常在憂患者,爲其學術深至也。」又曰:「學術是非,不在乎異同而在真僞。」「學必以實爲體,以虚爲用。實者科學也,虚者哲學也。既不能虚,復不能實,是謂非學。」(同上)顧先生爲學之旨趣也如是。
&&&&   《小説閒談》,顧先生題曰:「錢君杏邨,筆名阿英,畢生搜羅近代小説,各爲提要,以彰社會之變化,實與史學有裨。近世搜羅小説者有馬隅卿、鄭西諦諸人,然皆偏重版本,不如此書之有歷史價值也。」於顧先生而言,一切資料皆可作史料觀,其早年《乙舍讀書記》曰:「小説應入史部。」亦是如此。
&&&&   《管子今詮》,石一參著,顧先生題曰:「此書於抗日戰爭中出版,其時予在隴滇,不但未見,亦未知也。今日閲書於中國書店,得之。知其用力甚深,而仍不詳石君爲何如人也。世之學者湮没不彰者何限,而我輩以居都市之故,遂易欺世盜名,書此志愧。」按,石一參,名廣權,一八七二年生,號藴三,湖南邵陽人。清末留學日本弘文學院及政法大學,歸國後曾任上海群治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代校長、湖南大學教授兼湖南國學館主講。著有《燕塵録》、《後燕塵録》、《老學今銓》、《論語今讀類編》、《張子正蒙注詮言》、《説文匡鄦》、《老學源流記》、《説詩解頤》、《學易齋易象哲理觀》、《蒼石山房文字談》等。曾集日本侵華資料成《明耻篇》,毛澤東曾讀而題曰:「五月七日,民國奇耻。何以報仇?在我學子!」又,《章句論》,吕思勉著,顧先生題曰:「吕氏一生寫作甚多,而身後竟無人提議爲編一全集者,並其著述目録亦不可見,悲已。」表彰他人學術,發潛德之幽光,顧先生三致意焉。
&&&&   《故都勝蹟輯略》,侯仁之著,侯氏跋曰:「這裏所收各篇是將近二十年前在頡剛師指示下寫成的,現在看來仍然是很不成熟的,但我對北京城研究的興趣卻從這裏開始了。檢出舊存一册,寄呈頡剛師以爲紀念。生仁之,一九五七年四月。」餘如顧先生學生贈送之圖書及論文抽印本之簽名本,亦甚夥。提攜後進,因材設教,顧先生終生以之。
&&&&   另外,顧先生對日本學者之著作,偶有批判,如《支那文明史》,日人白河次郎、國府種德著,清光緒二十九年競化書局出版,顧先生題曰:「此書極有名,論亦瑣屑無足記者,要爲新學書籍中佳構耳。」又如《堯舜時代之制度》,日人户水寬人著,吴人達譯,清光緒三十一年清國留學生會館發行,顧先生題曰:「此書淺薄無謂,而留學界已驚異若重寶,又連類及於物競天擇之説,其志可稱,其鑒殊弗足道。」同是此書,顧先生於《京舍書目》著録曰:「著者本非經學家,故不能責其詳備,而留學界已驚若重寶,急爲譯出,而於數百年中完備之經學反若無睹。徒持物競天擇之説,騰而狂趡,其志雖可稱,其學則弗足道矣。」可見顧先生爲學之取向。
&&&&   又,胡適曾將李泰棻《中國史綱》送與顧先生,封面題曰:「此書多誤,如信《禮記》而不信《儀禮》之類,然此書亦有可供參考之處,故以奉寄。」時間爲一九二二年五月十五日,是月二十日顧先生日記:「看《中國史綱》。」二十二日,顧先生與胡適函曰:「承寄《努力週報》、《史勢鳥瞰》、《中國史綱》,均收到,謝謝。……《中國史綱》聚的材料頗多,可惜仍是一部材料書。我想,我這回編書,總要力避清單式的文字,寧可材料不完備,不可一處没有精神。不知做得到否?」這些資料,若得互觀,頗有意思。
&&&&    三
與中華書局之關係
&&&&   顧先生與中華書局之關係,予曾據中華書局檔案及顧先生著作梳理而成《顧頡剛與中華書局之交往》一文,刊《中華讀書報》(參見本書附録)。此處僅就顧先生藏書與中華書局有關者,簡述如左。
&&&&   顧先生一九六二年十月廿九日日記:「静秋以房屋不適居住,必欲予售書,姚紹華亦以爲然,囑向中華進行。乘予未耋老,將三代藏書付託得所,予之願也。」三十日:「草《賣書與中華之願望》八百字。」十一月一日:「到中華,將賀次君、姜又安等所編我家書目統看一過,寫姚紹華信。」因將賣書,遂起編目、鈐印諸事,先是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日記:「默聞能治印,因檢出壽山石三方,請刻先祖、先父及予藏書圖記,以資區别,亦爲百年收藏之紀念。縱不能終保,亦以告之後人,知我三代積累之辛苦也。」一九六三年四月三日日記:「日來雁秋、劍華兩人合列印,一日可千餘册。不知四月底能否編出一善本書目,以應姚君之求也。」
&&&&   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六日,顧先生將做結腸息肉手術,預立遺囑曰:「我家三代藏書,經歷抗日戰争的損失和解放後的捐獻,尚存五萬餘册。……我的意思,這批書由中華書局購下最爲合用。如中華不能全購,也希望由他們先行挑選,再求他主,最好不要分得太零碎,泯滅我家祖孫三代積存的苦心。」之後未見相關記載,賣書事或「被歷史所領導制止」(《顧頡剛藏書記》)。
&&&&    四
本書編選之體例
&&&&   一、本書收入作者(譯者)簽名本圖書一百九十六種,釐爲三卷。按作者姓氏筆畫編排,外國學者簽名本置後;末附作者未簽名者十種,亦按作者姓氏筆畫編排。
&&&&   一、本書收入論文抽印本一百四十五篇,釐爲三卷。按作者姓氏筆畫編排。
&&&&   一、師友贈送之圖書,凡能考訂該書原所有人者,即定該書爲原所有人贈與顧先生者,計三十三種,釐爲一卷。以所定贈者之姓氏筆畫編排。
&&&&   一、顧先生所校讀、題跋諸書,選取四十二種,釐爲一卷。大致按時間先後編排。
&&&&   一、本書主要收入簽名本書影(包括相關校讀、題跋文字),凡簽名署於封二、内封、環襯諸處,因排版所需,將簽名文字析出移至封面者,皆於圖注文字之書名後標注一「△」,以示説明。
&&&&   一、本書所收圖書,除《白石老人自傳》、《閒人雜記》、《流浪》、《火災》、《籬下集》、《紅樓夢研究》、《西行日記》、《國風選譯》、《蔡孑民先生傳略》、《民間文學專號》、《邊疆人物誌》、《學術論文集》、《一位歷史學家的成長與經歷——古史辨自序》、《世界史綱》、《萬里長城的傳説與中國民間文學的體裁問題》、《顧頡剛和中國新史學》、《花籃猺社會組織》、《木蘭從軍》、《新年風俗志》、《故都勝蹟輯略》、《王静安先生專號》、《西洋文明史要》、《堯舜時代之制度》、《支那疆域史》、《小説閒談》、《目録學發微》、《漢書補注補正》、《新疆游記》、《欣然齋史論集》等二十九種由顧潮老師提供,其餘皆藏顧頡剛文庫。
&&&&   一、顧先生平生所用藏書印若干,兹選取三十二枚置諸卷首,凡可考知治印者,旁爲著録。印章由顧潮老師提供。
&&&&   一、顧先生藏書豐富,聚散離合非人力所能左右,顧洪《顧頡剛藏書記》載之甚詳;又顧先生後二十年學術與中華書局相始終,个厂《顧頡剛與中華書局之交往》覼縷述之;兹將此二文收作附録,裨讀者之參考。
&&&&   
&&&&   《顧頡剛舊藏簽名本圖録》之編纂,得顧頡剛文庫、顧潮老師提供資料,蓋立雙女史助爲拍攝,郭惠靈女史校正文字,劉麗女史修圖製版,並任編輯排版之勞。特致謝忱。
&&&&   謹以此書之出版,紀念顧頡剛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暨「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説提出九十周年。
&&&&                    癸巳穀雨日艸,廿四日畢&&&&&&&&
提交日期: 09:45:13

&&&&編纂説明一
&&&&卷首
顧頡剛用印一
&&&&卷一
作者簽名本
圖書
&&&&方
水的故事一
&&&&方詩銘
從原始公社到奴隸社會二
&&&&方詩銘
原始社會通俗畫史三
&&&&方詩銘
第二次鴉片戰争史話四
&&&&王伯祥
史記選五
&&&&王泊生
岳飛六
&&&&王崇武
明靖難史事考證稿七
&&&&王毓霖
房山游記彙編八
&&&&王興瑞
海南島之苗人九
&&&&白
論辯證法及中國共産黨一〇
&&&&白壽彝
中國交通史一一
&&&&石聲漢
齊民要術今釋一二
&&&&向
鄭和航海圖一三
&&&&向
西洋番國志一四
&&&&朱士嘉
美國迫害華工史料一五
&&&&朱士嘉
十九世紀美國侵華檔案史料選輯一六
&&&&朱亦松
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一七
&&&&朱
普通話小史一八
&&&&江應樑
梁山夷族的奴隸制度一九
&&&&何
水滸研究二〇
&&&&何思源
蘇維埃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二一
&&&&何思源
奧地利二二
&&&&何思源
宇宙二三
&&&&何思源
越南二四
&&&&何思源
波蘭的農業機械化二五
&&&&何思源
第一個斯大林五年計劃時期布爾什維克黨爲争取農業集體化而鬥争二六
&&&&何思源
時間二七
&&&&何思源
天文學·天體照相學二八
&&&&李
李世民二九
&&&&李
中國文學述評三〇
&&&&李石岑
人生哲學(卷上)三一
&&&&李安宅
交感巫術的心理學三二
&&&&李安宅
美學三三
&&&&李書田
中國水利問題三四
&&&&李源澄
李源澄學術論著初編三五
&&&&吴
中國國民經濟史(近代部分)三六
&&&&吴
中國近代國民經濟史三七
&&&&吴宗慈
清開國前紀三八
&&&&吴澤霖
鑪山黑苗的生活三九
&&&&汪静之
李杜研究四〇
&&&&汪静之
作家的條件四一
&&&&谷霽光
史學方法實習題彙四二
&&&&辛樹幟
我國果樹歷史的研究四三
&&&&佘雪曼
佘雪曼詞學演講録四四
&&&&佘雪曼
離騷正義四五
&&&&周予同
群經概論四六
&&&&周穎南
迎春夜話四七
&&&&周謙冲
史學家與科學家四八
&&&&宗真甫
墨學與抗建四九
&&&&承
中國古代大科學家五〇
&&&&易熙吾
文字改革論集五一
&&&&東
古代中國文化五二
&&&&竺可楨
現代學術文化概論五三
&&&&金吉堂
中國回教史研究五四
&&&&侯仁之
天津聚落之起源五五
&&&&侯仁之
故都勝跡輯略五六
&&&&侯仁之
淄博市主要城鎮的起源和發展五八
&&&&侯仁之
承德市城市發展的特點和它的改造五九
&&&&侯外廬
論湯顯祖劇作四種六〇
&&&&侯碩之
宇宙之大六一
&&&&卷二
作者簽名本
圖書
&&&&俞平伯
讀詩札記六三
&&&&俞平伯
讀詞偶得六四
&&&&俞平伯
紅樓夢研究六五
&&&&俞平伯
唐宋詞選釋六六
&&&&姜亮夫
陸平原年譜六七
&&&&姜運開
尚書譯注六八
&&&&姚
馬來亞華僑史綱要六九
&&&&姚
緬甸史七〇
&&&&姚名達
邵念魯年譜七一
&&&&姚名達
中國目録學史七二
&&&&姚紹華
崔東壁年譜七三
&&&&柯象峰
西康社會之鳥瞰七四
&&&&柳亞子
懷舊集七五
&&&&段克興
西藏奇異誌七六
&&&&洪思齊
中國地理淺説七七
&&&&胡
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七八
&&&&胡道静
種藝必用七九
&&&&胡肇椿
古物之修復與保存八〇
&&&&胡樹藩
現代印度論八一
&&&&范祥雍
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八二
&&&&唐君毅
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集八三
&&&&唐啟宇
中國的墾殖八四
&&&&容肇祖
李贄年譜八五
&&&&徐澄宇
樂府古詩八六
&&&&徐蔚南
上海棉布八七
&&&&徐蔚南
顧繡考八八
&&&&翁國樑
漳州史蹟八九
&&&&馬士良
當代文獻輯略九〇
&&&&馬元放
歸漢記九一
&&&&高平叔
蔡孑民先生傳略九二
&&&&商衍鎏
太平天國科舉考試紀略九三
&&&&婁子匡
越歌百曲九四
&&&&婁子匡
新年風俗志九五
&&&&常
名號的安慰九六
&&&&康成懿
農政全書徵引文獻探原九八
&&&&黄文宗
流浪九九
&&&&黄現璠
廣西僮族史略(初稿)一〇〇
&&&&黄典誠
鷓鴣賦箋釋一〇二
&&&&黄雲眉
韓愈柳宗元文學評價一〇三
&&&&黄雲眉
明史考證一〇四
&&&&黄奮生
抗戰以來之邊疆一〇五
&&&&黄奮生
邊疆屯墾員手册一〇六
&&&&黄奮生
邊疆人物誌一〇七
&&&&張
變星研究法一〇八
&&&&張公輝
中國文字的優點和整理發揚的方法一〇九
&&&&張文郁
拉卜楞視察記一一〇
&&&&張次溪
人民首都的天橋一一一
&&&&張次溪
白石老人自傳一一二
&&&&張舜徽
清代揚州學記一一三
&&&&張默生
老子章句新釋一一四
&&&&張默生
異行傳一一五
&&&&莊爲璣
晋江新志一一六
&&&&許文玉
唐詩綜論一一七
&&&&許毓峰
李大釗年譜(徵求意見稿)一一八
&&&&連士升
泰戈爾傳一一九
&&&&連士升
閒人雜記一二〇
&&&&郭紹虞
滄浪詩話校釋一二一
&&&&郭湛波
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一二二
&&&&陳
點直横斜檢字法一二三
&&&&陳子展
國風選譯一二四
&&&&陳序經
扶南史初探一二五
&&&&陳序經
猛族諸國初考一二六
&&&&陳邦賢
醫學史綱要一二七
&&&&陳冠宇
全史會通一二八
&&&&陳修和
中越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和文化交流一二九
&&&&陳萬里
西行日記一三〇
&&&&陳懋恒
明代倭寇考略一三一
&&&&陳鐵凡
辛棄疾評傳一三二
&&&&陶孟和
國文故事選讀一三三
&&&&卷三
作者簽名本
圖書
&&&&章
大唐西域記一三五
&&&&章士釗
柳文指要一三六
&&&&傅振倫
中國方志學家通論一三七
&&&&傅振倫
劉知幾年譜一三八
&&&&傅彦長
藝術三家言一三九
&&&&嵇文甫
左派王學一四〇
&&&&嵇文甫
船山哲學一四一
&&&&曾資生
中國政治制度史一四二
&&&&程
蘇聯力量的基礎一四三
&&&&馮家昇
火藥的發明和西傳一四四
&&&&楊
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的發明和發展一四五
&&&&楊
商鞅變法一四六
&&&&楊成志
雲南羅羅族的巫師及其經典一四七
&&&&楊廷福
大説書家柳敬亭一四八
&&&&楊廷福
明末三大思想家一四九
&&&&楊廷福
譚嗣同年譜一五〇
&&&&楊家駱
中日國際編年史詳目(近代部分)一五一
&&&&楊敬之
日本之回教政策一五二
&&&&楊筠如
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一五三
&&&&葉子剛
中國式門窗一五四
&&&&葉聖陶
火災一五五
&&&&葉聖陶
篋存集一五六
&&&&葛定華
金陵明故宫圖考一五七
&&&&雷
新社會科學講話一五八
&&&&端木蕻良
曹雪芹一五九
&&&&趙貞信
封氏聞見記校注一六〇
&&&&趙清閣
(越劇)桃花扇一六一
&&&&趙榮光
廣東民衆國音講習法一六二
&&&&趙榮光
字首不字排檢法一六三
&&&&劉公任
三國新志一六四
&&&&劉旦宅
木蘭從軍一六五
&&&&劉盼遂
文字音韻學論叢一六六
&&&&劉朝陽
教育的重要原理及其根據一六七
&&&&劉萬章
木蘭歌注一六八
&&&&潘伯鷹
中國的書法一六九
&&&&潘景鄭
著硯樓書跋一七〇
&&&&蔣孔陽
從文藝看蘇聯一七一
&&&&蔣徑三
現代理想主義一七二
&&&&蔣徑三
現實主義哲學的研究一七三
&&&&蔣徑三
歐洲思想大觀一七四
&&&&蔡文星
泰國一七五
&&&&鄭
中國古籍校讀新論一七六
&&&&鄭
老子(古籍新編)一七七
&&&&鄭亦橋
濟南一七八
&&&&鄭振鐸
蟄居散記一七九
&&&&鄭德坤
中華民族文化史論一八〇
&&&&鄧深澤
社會學要論一八一
&&&&鄧廣銘
韓世忠年譜一八二
&&&&蕭
籬下集一八三
&&&&錢南揚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一八四
&&&&薛
金沙江上情歌一八五
&&&&謝國楨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一八六
&&&&簡又文
太平天國全史一八七
&&&&藍菊孫
鳳姿詞一八八
&&&&魏青鋩
汲縣今志一八九
&&&&魏建猷
第二次鴉片戰争一九〇
&&&&羅仲言
中國國民經濟史一九一
&&&&羅汝榮
詩經研究一九二
&&&&羅香林
國父家世源流攷一九三
&&&&羅偉之
中國及世界經濟地理學教學大綱草案一九四
&&&&嚴
亞里士多德之倫理思想一九五
&&&&蘇雪林
中國傳統文化與天主古教一九六
&&&&蘇晋仁
兩漢縣政攷一九七
&&&&(日)平岡武夫
一位歷史學家的成長與經歷——古史辨自序一九八
&&&&(日)平岡武夫
長安與洛陽一九九
&&&&(蘇)李福親
萬里長城的傳説與中國民間文學的體裁問題二〇〇
&&&&(美)施豪德
顧頡剛和中國新史學二〇二
&&&&〔附〕作者未簽名者
&&&&李亞農
中國的奴隸制與封建制二〇四
&&&&李承三
西康地質調查旅行記二〇五
&&&&吴敬軒
閩南集二〇六
&&&&冼玉清
廣東文獻叢談二〇七
&&&&胡
嘗試集(坿去國集)二〇八
&&&&孫楷第
日本東京、大連圖書館所見中國小説書目提要二〇九
&&&&傅子東
語法理論二一〇
&&&&童書業
唐宋繪畫談叢二一一
&&&&蔣仲川
中國金銀鎳幣圖説二一二
&&&&薛
苗歌二一三
&&&&卷四 作者簽名本
論文
&&&&于省吾
論語新證二一五
&&&&于省吾
重文例二一六
&&&&于省吾
澤螺居楚辭新證(上)二一七
&&&&友
由西周到前漢的耕作制度沿革二一八
&&&&孔玉芳
西漢詔舉考二一九
&&&&方
徐霞客先生年譜校記二二〇
&&&&王
中國文法中的繫詞二二一
&&&&王
老子河上公章句考二二二
&&&&王玉哲
鬼方考二二三
&&&&王玉哲
論先秦的「戎狄」及其與華夏的關係二二四
&&&&王成組
從比較研究重新估定禹貢形成的年代二二五
&&&&王振鐸
司南指南針與羅經盤(上)二二六
&&&&王振鐸
司南指南針與羅經盤(中)二二七
&&&&王崇武
明初之用兵與寨堡二二八
&&&&王新民
君子不死之國攷二二九
&&&&石聲漢
試論我國從「西域」引入的植物與張騫的關係二三〇
&&&&朱士嘉
臨安三志考二三一
&&&&牟潤孫
論乾隆時期的貪污二三二
&&&&余永梁
金文地理考二三三
&&&&岑仲勉
唐集質疑二三四
&&&&岑家梧
西南種族研究之回顧與前瞻二三五
&&&&李
中華民族之起源及其發展二三六
&&&&李
卜詞字例隅釋二三七
&&&&李四光
戰國後中國内戰的統計和治亂的週期二三八
&&&&李平心
伊尹遲任老彭新考二三九
&&&&李承三
中國地理研究所的六年和將來二四〇
&&&&李晉華
明懿文太子生母考二四一
&&&&李鏡池
正反相形句式二四二
&&&&吴
明代靖難之役與國都北遷二四三
&&&&吴
十六世紀前之中國與南洋二四四
&&&&吴文藻
文化表格説明二四五
&&&&吴世昌
《風月寶鑒》的棠村序文鉤沉與研究二四六
&&&&吴恩裕
論廢藝齋集稿的真僞二四七
&&&&沈心蕪
文學起源與宗教的關係二四八
&&&&汪寧生
漢晉西域與祖國文明二四九
&&&&谷霽光
六朝門閥二五〇
&&&&谷霽光
安史亂前之河北道二五一
&&&&辛樹幟
禹貢製作時代的推測(初稿)二五二
&&&&辛樹幟
西北農學院古農學研究工作計劃二五三
&&&&周
劉子政生卒年月及其著述考辨二五四
&&&&周一良
大日本史之史學二五五
&&&&周谷城
釋亂二五六
&&&&邵君樸
井地制度攷二五七
&&&&金天翮
滿文漢化考略二五八
&&&&姜亮夫
切韻系統二五九
&&&&姚家積
明季遺聞考補二六〇
&&&&姚從吾
中國造紙術輸入歐洲考二六一
&&&&姚寶猷
日本「神國思想」的形成及其影響二六二
&&&&柳詒徵
吴人是華夏民族説二六三
&&&&卷五 作者簽名本
論文
&&&&胡
説儒二六五
&&&&胡厚宣
殷代農作施肥説二六六
&&&&荆三林
安特生彩陶分佈説之矛盾二六七
&&&&唐
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銅器説明二六八
&&&&唐
崑崙所在攷二六九
&&&&孫海波
卜辭曆法小記二七〇
&&&&容
漢郎中鄭固碑集釋二七一
&&&&容
學術消息二七二
&&&&容肇祖
補明儒東莞學案二七三
&&&&徐中舒
金文嘏辭釋例二七四
&&&&徐中舒
論堯舜禹禪讓與父系家族私有制的發生和發展二七五
&&&&徐仁甫
論劉歆作左傳絶句五十二首二七六
&&&&浦江清
八仙考二七七
&&&&馬長壽
四川古代民族歷史考證二七八
&&&&馬非百
雲夢秦簡中所見的歷史新證舉例二七九
&&&&張兆瑾
中國銻礦之類别二八〇
&&&&張蔭麟
甲午中國海軍戰蹟考二八一
&&&&張鴻翔
明外族賜姓續考二八二
&&&&張鴻翔
明史中丙兔賓兔辨二八三
&&&&黄永年
「羯胡」、「柘羯」、 「雜種胡」考辨二八四
&&&&黄仲琴
汰溪古文二八五
&&&&黄典誠
臺灣外紀與臺灣外誌考二八六
&&&&黄現璠
我國是否奴隸社會之商榷二八七
&&&&黄現璠
我國古史分期應該重新估定二八八
&&&&梁方仲
中國歷代户口、田地、田賦統計原論二八九
&&&&莊
中外關係(一五一四至一八三四年)二九〇
&&&&莊尚嚴
赴英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記二九一
&&&&莊爲璣
泉州港研究二九二
&&&&郭紹虞
文筆再辨二九三六
&&&&郭紹虞
新文藝運動應走的新途徑二九四
&&&&陳
金史氏族表初稿二九五
&&&&陳
曳落河考釋及其相關諸問題二九六
&&&&陳
讖緯釋名二九七
&&&&陳
燉煌唐咸通鈔本三備殘卷解題二九八
&&&&陳受頤
明末清初耶穌會士的儒教觀及其反應二九九
&&&&陳奇猷
墨子的科學——力學與光學三〇〇
&&&&陳恒力
前漢時代的農業生産三〇一
&&&&陳夢家
商代的神話與巫術三〇二
&&&&陳夢家
六國紀年表三〇三
&&&&陳碧笙
關於福州水上居民的名稱、來源、特徵以及是否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討論三〇四
&&&&陳懋德
書經顧命篇侍臣所執兵器考三〇五
&&&&陶希聖
唐代經濟景況的變動三〇六
&&&&勞
禮經制度與漢代宫室三〇七
&&&&勞
居延漢簡考釋序三〇八
&&&&曾昭璿
秦郡考三〇九
&&&&程金造
史記體例溯源三一〇
&&&&童書業
國語與左傳問題後案三一一
&&&&童書業
李自成死事考異三一二
&&&&賀昌群
敦煌佛教藝術的系統三一三
&&&&鈕仲勳
歷史時期山西西部的農牧開發三一四
&&&&馮家昇
火藥的發現及其傳佈三一五
&&&&卷六 作者簽名本
論文
&&&&崔敬伯
怎樣檢討財政問題三一七
&&&&崔敬伯
中國財政的經濟基礎三一八
&&&&楊
葛蘭言研究導論三一九
&&&&楊
竈神考三二〇
&&&&楊成志
西南邊疆文化建設之三個建議三二一
&&&&楊明照
春秋左氏傳君子曰徵辭三二二
&&&&萬斯年
西域聞見録之板本與著者三二三
&&&&葉國慶
春秋時代史官職守的轉變和史學的發展三二四
&&&&雷
讀王夫之諸經《稗疏》札記三二五
&&&&管燮初
殷虚甲骨刻辭的語法研究三二六
&&&&聞
論POLLARD SCRIPT三二七
&&&&聞
釋秊三二八
&&&&趙承信
孫本文先生的社會學原理三二九
&&&&趙承信
社會調查與社區研究三三〇
&&&&趙榮光
字首「不」字排檢法自序三三一
&&&&劉
古代成語分析舉例三三二
&&&&劉文典
論隋唐間之楚音三三三
&&&&劉敦愿
古史傳説與典型龍山文化三三四
&&&&劉朝陽
飯島忠夫支那古代史論評述三三五
&&&&劉蕙孫
太谷學派的遺書三三六
&&&&滕
燕下都半規瓦當上的獸形紋飾三三七
&&&&蔡尚思
文哲學之因果三三八
&&&&鄭天挺
多爾袞稱皇父之臆測三三九
&&&&鄭象銑
西康的木裏土司三四〇
&&&&鄭德坤
北京猿人之發現三四一
&&&&鄧嗣禹
城隍考三四二
&&&&錢
龔定庵思想之分析三四三
&&&&錢寶琮
汪萊衡齋算學評述三四四
&&&&謝家榮
陝北盆地和四川盆地三四五
&&&&謝國楨
近代書院學校制度變遷考三四六
&&&&鍾敬文
老獺稚型傳説底發生地三四七
&&&&鍾敬文
詩底邏輯三四八
&&&&瞿潤緡
大龜四版考釋商榷三四九
&&&&瞿潤緡
辭源正誤三五〇
&&&&魏明經
論民族的定義及民族的實質三五一
&&&&魏應麒
編制上行歷史的提案三五二
&&&&羅香林
唐代波羅毬戲考三五三
&&&&羅根澤
晚周諸子反古考三五四
&&&&羅爾綱
藝風堂金石文字目譌誤舉例三五五
&&&&譚其驤
渤海國志長編評校三五六
&&&&譚其驤
近代湖南人中之蠻族血統三五七
&&&&譚其驤
論丁文江所謂徐霞客地理上之重要發見三五八
&&&&譚其驤
鄂君啟節銘文釋地三五九
&&&&譚彼岸
「資本論中的王茂蔭」問題三六〇
&&&&顧敦鍒
遼文學三六一
&&&&卷七
師友贈送本
&&&&王曾善
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日記三六三
&&&&白亮誠
黎明時期回教學術思想史三六四
&&&&何格恩
學術論文集三六五
&&&&狄詠棠
武昌革命真史三六六
&&&&李文實
賽金花故事編年三六八
&&&&辛樹幟
苗族調查報告三六九
&&&&金紹先
清代邊政通考三七〇
&&&&周達甫
文字三七一
&&&&姚名達
王静安先生專號(國學月報)三七二
&&&&姚鼎新
海關通志三七三
&&&&胡
中國史綱三七四
&&&&胡
掛枝兒三七五
&&&&夏定域
鄞縣文獻展覽會出品目録三七六
&&&&容
客家研究導論三七七
&&&&孫醒吾
白話文學史(上卷)三七八
&&&&陸國經
寰球名人德育寶鑑三七九
&&&&陳寶琛
臺灣通史三八〇
&&&&黄湘林
河源山歌集三八一
&&&&傅斯年
江蘇新字母三八二
&&&&傅安華
西京平報社論選輯三八四
&&&&程仰之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三八五
&&&&程仰之
中國神話研究ABC三八六
&&&&程仰之
六朝時代之藝術三八七
&&&&童書業
中國通史綱要三八八
&&&&費孝通
花籃瑶社會組織三八九
&&&&劉雁聲
元代雜劇全目三九〇
&&&&樓祖詒
中國通郵地方物産誌三九一
&&&&潘介泉
自己的園地三九二
&&&&錢鍾書
世界史綱三九三
&&&&戴季陶
日本研究三九四
&&&&鍾敬文
民間文學專號(民衆教育季刊)三九五
&&&&龐京周
古代疾病名候疏義三九六
&&&&嚴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三九七
&&&&卷八
校讀題跋本
&&&&支那文明史三九九
&&&&西洋文明史要四〇〇
&&&&堯舜時代之制度四〇二
&&&&蘇城紀變四〇四
&&&&教育新理問答下編四〇六
&&&&當代名人小傳四〇七
&&&&神經病新療法四〇八
&&&&嘯亭雜録四一〇
&&&&近世中國秘史四一二
&&&&十五小豪傑四一四
&&&&國民淺訓四一六
&&&&歐戰之教訓與中國之將來四一八
&&&&倫理學四二〇
&&&&政治學教科書四二二
&&&&倫理學原理四二三
&&&&名學淺説四二四
&&&&美國聖經會在華八十三年之歷史四二六
&&&&支那疆域史四二八
&&&&管子今詮四三〇
&&&&通俗進化論四三二
&&&&先秦國際法之遺跡四三三
&&&&燕石札記四三四
&&&&章句論四三六
&&&&思想解放史話四三八
&&&&讀書管見四四〇
&&&&小説閒談四四二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四四四
&&&&目録學發微四四六
&&&&毛澤東自傳四四七
&&&&漢書補注補正四四八
&&&&清宫二年記四五〇
&&&&古史研究四五二
&&&&新疆遊記四五四
&&&&西疆備乘四五六
&&&&欣然齋史論集四五八
&&&&一笑散四六〇
&&&&印度史話四六二
&&&&怎樣閲讀「三國演義」四六四
&&&&史學雜稿訂存四六六
&&&&糧老虎發家史四六八
&&&&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四七〇
&&&&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四七一
&&&&附録
&&&&顧頡剛藏書记………………………顧
洪 四七三
&&&&顧頡剛與中華書局之交往…………个
厂 五一一&&&&&&&&
提交日期: 09:45:34
&&&&印章之一&&&&&&&&
提交日期: 09:45:55
&&&&印章之二(下为此次钤盖之印章)&&&&&&&&
提交日期: 09:46:09
&&&&全书第一图&&&&&&&&
提交日期: 09:46:25
&&&&顾颉刚先生老同学王伯祥&&&&&&&&
提交日期: 09:46:40
&&&&顾的老师胡适&&&&&&&&
提交日期: 09:46:59
&&&&画家刘旦宅&&&&&&&&
提交日期: 09:47:37
&&&&其余的图,等会儿慢慢上。
提交日期: 09:51:17
&&&&必须抢一本
提交日期: 09:52:07
&&&&不用抢吧,我看登录不过百人,够分的。
提交日期: 10:00:30
&&&&旧藏的旧字,没必要吧
提交日期: 10:03:00
&&&&订出62册
提交日期: 10:04:05
&&&&订出80册
提交日期: 10:04:42
提交日期: 10:07:03
&&&&已下单,晚上回去就汇款结单↖(^ω^)↗
提交日期: 10:07:46
&&&&订出98册
提交日期: 10:14:46
&&&&订出102册
提交日期: 10:15:48
&&&&顾先生的学生——白寿彝&&&&&&&&
提交日期: 10:15:59
&&&&李石岑&&&&&&&&
提交日期: 10:16:14
&&&&汪静之&&&&&&&&
提交日期: 10:16:26
&&&&侯仁之&&&&&&&&
提交日期: 10:16:37
&&&&俞平伯&&&&&&&&
提交日期: 10:16:57
&&&&姜亮夫&&&&&&&&
提交日期: 10:17:08
&&&&姚明达&&&&&&&&
提交日期: 10:17:20
&&&&柳亚子&&&&&&&&
提交日期: 10:17:31
&&&&胡道静&&&&&&&&
提交日期: 10:17:49
&&&&娄子匡&&&&&&&&
提交日期: 10:17:58
&&&&张次溪&&&&&&&&
提交日期: 10:18:10
&&&&陈万里&&&&&&&&
提交日期: 10:18:22
&&&&章士钊&&&&&&&&
提交日期: 10:18:31
&&&&三人&&&&&&&&
提交日期: 10:18:45
&&&&叶绍钧,也是顾的老同学&&&&&&&&
提交日期: 10:18:59
&&&&赵清阁&&&&&&&&
提交日期: 10:19:14
&&&&刘盼遂&&&&&&&&
提交日期: 10:19:31
&&&&抱歉!订重复了一本,请删除一个。
&&&&已经汇款,请看短消息。
提交日期: 10:19:40
&&&&潘景郑&&&&&&&&
提交日期: 10:20:15
&&&&郑振铎&&&&&&&&
提交日期: 10:20:26
&&&&邓广铭&&&&&&&&
提交日期: 10:20:37
&&&&萧乾&&&&&&&&
提交日期: 10:20:46
&&&&谢国桢&&&&&&&&
提交日期: 10:20:58
&&&&苏雪林&&&&&&&&
提交日期: 10:21:16
&&&&李四光&&&&&&&&
提交日期: 10:21:29
&&&&周一良&&&&&&&&
提交日期: 10:21:43
&&&&胡适&&&&&&&&
提交日期: 10:22:01
&&&&容媛&&&&&&&&
提交日期: 10:22:13
&&&&张荫麟&&&&&&&&
提交日期: 10:22:22
&&&&陈梦家&&&&&&&&
提交日期: 10:22:37
&&&&滕固&&&&&&&&
提交日期: 10:23:42
&&&&胡适送的&&&&&&&&
提交日期: 10:23:57
&&&&看费孝通先生的特装本&&&&&&&&
提交日期: 10:24:09
&&&&钱锺书&&&&&&&&
提交日期: 10:24:45
&&&&顾颉刚生平自己购买的第一种书&&&&&&&&
提交日期: 10:25:02
&&&&评价阿英&&&&&&&&
提交日期: 10:27:48
&&&&退订要一本
提交日期: 10:35:15
&&&&还有啊,无需退订。
提交日期: 10:35:27
&&&&订出114册
提交日期: 10:42:48
&&&&原来买到了
提交日期: 11:08:43
&&&&已订购,并付款~
提交日期: 11:10:56
&&&&订出122册
提交日期: 11:22:55
&&&&孔网支付完了,详见消息,谢谢
提交日期: 12:15:43
&&&&嚴 氏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三九七
&&&&============
&&&&三老板方便的话,能否贴一下这个,谢谢。。
提交日期: 12:20:21
&&&&等会儿再说吧,我先吃点东西。
提交日期: 12:23:17
&&&&先谢一下,就是觉得怪,嚴氏是谁?
提交日期: 12:24:28
&&&&严群吗?哈哈。。
提交日期: 12:37:01
&&&&周達甫 文字三七一
&&&&============
&&&&“文字”?
提交日期: 12:38:02
&&&&周文搜过一些,叫“文字”的还没看过。
提交日期: 12:47:58
&&&&来了&&&&&&&&
提交日期: 12:50:08
&&&&来了。另外一个五老好奇的&&&&&&&&
提交日期: 12:58:47
&&&&谢谢。“非宗教非哲学”还是即庐本,头一会看到啊。
提交日期: 13:00:14
&&&&这里面所收的很多书,我都没见过,古里古怪的挺多。
提交日期: 13:06:00
&&&&顾颉刚日记能查出严是谁吗?
提交日期: 13:42:12
&&&&还有32册可售
提交日期: 13:54:01
&&&&五老,是庄尚严?
提交日期: 14:17:32
&&&&订出144册,还有26册可订
提交日期: 14:24:43
&&&&印的真少啊。书价高的缘故吧,下午回来还拿到一册,孔网转账完毕,坐等!
提交日期: 14:33:23
&&&&拜托能否把石声汉与辛树帜的各贴一张上来?
提交日期: 14:41:22
&&&&1200不算少了,记得以前在天涯讨论过几次印数最少的文史书的。胡同干脆都扫一遍吧
提交日期: 14:42:19
&&&&怎么扫一遍
&&&&
提交日期: 15:15:11
&&&&这书看来有点意思。
提交日期: 15:50:37
&&&&作者:1984 提交日期: 13:54:01
&&&&是庄尚严?
&&&&========
&&&&谢谢。
提交日期: 16:19:11
&&&&还有十三本
提交日期: 16:20:03
&&&&石声汉&&&&&&&&
提交日期: 16:40:08
&&&&订了一册,哈哈,晚上回家付款~~~
提交日期: 16:55:24
&&&&要搬家了,跨城市的,这回不能买了。错过了就错过了吧
提交日期: 17:13:52
&&&&《木兰从军》那本真漂亮!文化大师们也过小人书,这让连环画爱好者深感欣慰!
&&&&
&&&&ps:要是顾印和俞签不在一页就更好了。
提交日期: 18:13:38
&&&&还有8册
提交日期: 20:53:07
&&&&要一本
提交日期: 22:18:18
&&&&要一本
提交日期: 08:33:13
&&&&楼上两位,此书库存已经售空,请稍等一下,看看原来计划补给我们的29册是否还能补到。原计划是200册,结果因为有些次品,所以实际拿到171册。
提交日期: 09:28:22
&&&&29册已经说好,继续发售。
提交日期: 09:31:19
&&&&上面跟帖的两位订单均已做好。
提交日期: 17:02:06
&&&&要一本
提交日期: 18:14:56
&&&&有的话来一本。
提交日期: 18:17:40
&&&&请到首页去下单。
提交日期: 10:21:31
&&&&这书应该有毛边本的。
提交日期: 13:00:20
&&&&請問此書是否還有貨?如有貨訂購一冊,謝謝、
提交日期: 13:02:16
&&&&还有几册,请到首页下单。
提交日期: 15:40:28
&&&&胡局,这本卖光了?无法下单。
提交日期: 15:44:33
&&&&请看消息。
提交日期: 17:07:07
&&&&无法下单
提交日期: 17:09:24
&&&&在孔网买了,谢谢提供信息
提交日期: 17:30:17
&&&&此书还有几册,有需要者请消息告知。
提交日期: 19:33:05
&&&& 要一本
提交日期: 20:29:33
&&&&订一本
提交日期: 20:50:43
&&&&楼上两位的订单都做好了。
提交日期: 21:13:58
&&&&书品相好的话,来一册
提交日期: 21:29:35
&&&&应该还有品好的。
提交日期: 22:00:12
&&&& 书品相好的话,我也来一册 。
提交日期: 22:00:44
&&&&现在才发觉这本书居然没有买。。。
提交日期: 22:13:07
&&&&如还有,订购一册。谢谢!
提交日期: 08:15:27
&&&&如还有书品相好的话,来一册
提交日期: 08:36:14
&&&&楼上的做好了订单,请查看。
提交日期: 00:34:46
&&&&书收到了,开本要很大,很厚,纸张好,印刷清晰,非常漂亮,价格也比较贵。那个函套很紧,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书从函套中取出,结果函套内侧上下口子处的衬纸被擦破。书脊顶部有透明的胶水,可能是后来补填上去的。第504页上方空白处有几道浅黄色竖条。
&版权所有 年 布衣书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肥东陈万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