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本关于大连俄罗斯风情街经济的书的中文版在哪能找到啊? 跪谢!!!

关于世界史的书_百度知道
关于世界史的书
)所以希望各位能推荐一些世界史的相关书籍.注明出版社(因为是翻译书..1.(英语法语德语无能)4..书一定要厚(本人看书速度很快)2..世界史相关3.中文:是因为迷上APH吧,想补充一些世界史知识(天音最近空闲
千万不要给我复制粘贴和无聊答案!
提问者采纳
三联书店《我也有一个梦想》《总统是靠不住的》《如彗星划过夜空》《历史深处的忧虑》7.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1.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大出版社6.《第三帝国的兴亡》(我超喜欢看的一本书)8.《菊与刀》当代世界出版社4.《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3.《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袁明主编《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北大出版社5
提问者评价
brucefeng0124和 yy254推荐的书都很好!谢谢!yy254我从你推荐的书里面买了&菊与刀&和&第三帝国的兴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9条回答
失落的文明系列 作
者,你会对古埃及有一个大体了解。读完以后。颜海英老师专门研究古埃及史: (奥)茨威格 著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
者,这本书内容很丰富,那就好,舒昌善 译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半个月前看过的。守望和谐,你应该会更了解那个时代的欧洲。可以给我留言,如果你觉得还行: 云南人民出版社读完这本书:古埃及文明探秘——失落的文明系列 丛书名。这是一时间能够想起的: 颜海英 著出 版 社,讲述了作者眼中欧洲历经一战和二战的社会变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是考北大世界史研究生必看的
把分给长平_遗恨吧。《全球通史》绝对是非常值得看的世界史。三楼是第一个跟你推荐这本儿书的。
汉朝那些事和明朝那些事 都很好!
还有秦汉相级文臣也不错语言没有前两个好但是值得一看.史记和三国志什么的就不说了。还有就是不可不知的50位中国古代武将(好像是这个名)我忘了也很不错!可以了解很多武将的故事!其他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也不错
还有图说天下有很多历史的看看也行 不过很多都不好找 其实你也是到时候看到那个就买哪个!
《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对于二战前后有很详细的介绍。《二战风云录》《世界当代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余伟民主编 叶江等编。《世界近代史》四川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编写组编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刘宗绪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纲》 瞿季木,黄鸿钊编著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美国许多大学已把《全球通史》作为大学基础课程...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历史本身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后就出现,但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
“世界史”概念和研究的演变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虽然实际只记述地中海、西亚等地中心的地区,但其目标即在写一部世界的历史,是目前所知较早具有世界史观念的著作。在东方中国历史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以中国为中心,旁及四夷,但也可大致代表当时中国人所知的世界。
中世纪以后,西方史学受到基督教影响,开始有将全世界视为统一的,将世界历史作为走向天国历程的观念出现,最明显所此影响的艾克哈德的《世界编年史》,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世界史”著作。
但早期的“世界史”不可能记述本身文明之外的历史,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世...
威尔斯《世界史纲》,费孝通、冰心、吴文藻译
推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第七版,很不错,从远古史一直到21世纪。不光各个国家都比较详细,而且似乎是历史学中首部把整个人类文明史看做一个联系互动的整体的著作。比教科书有趣,其中很多观点颇具新意,值得一读 P.S.这本书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霍金的《时间简史》等一并被列为“20世纪影响人类的10本书”
&世界上下五千年&中文 628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定价:25.00RMB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世界史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斯塔夫里呵诺斯的&全球通史&我正在看第七版的。挺厚,800多页呢!这本书没有意识形态,比较客观,我挺喜欢的。好的还有威廉.迈克高希的&世界文明史&。这都是我自己读过的,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三秦出版社(主要是记述世界上的曾经出现过的帝国的历史,很多本,我就有拿破仑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莫卧尔帝国,奥匈帝国几本)
《世界通史》一共六本(人民出版社)、《资本论》、《上下五千年》还有些历史类别如欧洲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以及古代史就自己看一些资料或者学术论文好了,看书用处不大。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最好了,每次出历史考卷都会提到的。基础性的。
陈启能研究员推荐世界史著作(通史、断代史)
作者:陈启能
陈启能,男,1934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上虞人。1952年9月至1953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3年9月至1954年7月,就读于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今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历史学系学习,并毕业于该系。1959年10月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世界史组和世界历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9年任副研究员,1985年任研究员。1984年2月至1985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做研究工作。曾任《世界历史》杂志副主编,《史学理论》和《史学理论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斯塔夫里呵诺斯相当厚……写的很赞,并且配的地图很细致~
1、大国的兴衰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大国的崛起》抄袭的就是这本书
不要再看大国崛起这种低等读物了,有时间看看这本美国人的《大国的兴衰》,这
本书更着眼于从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角度来反思500年间世界诸大国的兴盛于衰落,从
封建的奥斯曼到没落的中国,从日不落帝国称霸全球到自由女神照亮全世界,再到
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撼整个东西方,经济实力的消长和科技的角逐在里面扮演着操纵
者的角色,可以说,这本书对我们今天分析预测未来世界的多极化走向仍有很大的
2、历史研究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PS:《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
伟大的成就”。
3、全球通史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世界文明史(第一至第四卷),〖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 菲利普·李·拉尔夫著,1987 - 1988年。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球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球通史保证看到你想吐
《全球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
《全球通史》我们导师推荐的
世界五千年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俄国学界评林毅夫,蔡P和李周着《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俄国学界评林毅夫,蔡P和李周着《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谁知道这期的人民日报是哪天的?跪谢!_百度知道
谁知道这期的人民日报是哪天的?跪谢!
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g.baidu.baidu://g.jpg" esrc="/zhidao/pic/item/3ac79f3df8dcd22fe5.baidu./zhidao/wh%3D450%2C600/sign=bb31bc739c52dbac79f3df8dcd22fe5<a href="http://g.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d89a816b4ebbac79f3df8dcd22fe5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能确定吗?谢谢!
我说两个信息一& &如果你问时间&&&& 这应该是日&&&& 朱镕基是在1998年3月正式任命为总理的&&&&&二&&这是传销组织编造的又一个谎言,朱镕基总理在98年回答记者问上没有说过这些话,请看《1998年朱镕基首次总理记者会问答实录》(链接):1998年朱镕基首次总理记者会问答实录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天举行记者招待会,大会新闻发言人曾建徽邀请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副总理李岚清、钱其琛、吴邦国、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朱镕基总理首先向记者们介绍了各位副总理,并且对中外记者出席这个招待会表示欢迎。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上周我曾有机会到吉林省和辽宁省去观摩了当地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这种选举使得村民们有机会选出他们希望选出的村长,或者是把他们不喜欢的村长赶下台。您个人对于建立这样一种体制是否支持?也就是说允许所有18岁以上的中国人都能够选举不仅是他们所在地的领导人、而且也能够选举国家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和总理。如果您赞成这种做法,您认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实现这种制度,如果不赞成,理由是什么?朱镕基:我知道已经有一个美国的基金组织到中国来对这种选举进行过调查,并且发表了非常肯定的意见。目前这种民主的制度不但在农村,而且也在企业中实行,例如,民主评议厂长,民主审查财政账目,一部分企业民主选举厂长等等。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至于如何选举主席和总理,这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不同于外国,东方不同于西方,我们有自己的选举制度。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后五年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非常关键。您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朱镕基:对本届政府的任务,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刚才江泽民主席和李鹏委员长发表的讲话,又对本届政府的任务作了具体规定。如果说得具体一点,我可以把本届政府要干的几件事情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 “一个确保”,就是东南亚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确保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人民币不能贬值。我们必须做到这些,因为这不但关系着中国的发展,也关系着亚洲的繁荣和稳定。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国内的需求。由于我们最近几年宏观调控成功,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了货币的发行,使通货膨胀指数降得很低,因此有可能拿出较多的财力来刺激国内需求。这个需求就是加强铁路、公路、农田水利、市政、环保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当然还有住房建设,因为这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什么叫做“三个到位”?第一个“到位”就是我们已经确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个“到位”,我们去年召开了金融工作会议,确定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彻底改革我们的金融系统。就是说,中央银行强化监管,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这个目标也要在本世纪末实现。第三个“到位”,是政府机构的改革。这次大会上通过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把40个部委精简为29个,政府机关的人数准备分流一半。这个任务要在三年内完成,相应地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在三年内完成机构改革。我讲的三年内完成,是指分流出来的政府机关的一半干部三年内都能够到达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岗位上。至于分流工作,今年就得完成。也就是说,新政府成立以后,在“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确定后,今年这一半人就分流了,但完全到位则需要三年时间,因为分流的这一半人要经过培训,并考虑到他本人的志愿,把他分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去,这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关于“五项改革”,第一是指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国由于农业政策的成功,已经连续三年丰收,中国粮食的库存现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可以负责地说,中国即使再遭两年大的自然灾害,粮食也不会缺乏。但是由于粮食库存庞大,政府财政补贴也相应增加,我们必须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第二是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因为现在的投资融资体制主要是行政审批制度,不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产生了许多重复建设,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使之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第三是住房制度改革。住房的建设将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必须把现行的福利分房政策改为货币化、商品化的住房政策,让人民群众自己买房子。整个房改方案已酝酿三年多。我们准备今年下半年出台新的政策,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分配一律改为商品化。第四是医疗制度改革。我们在下半年将出台一个全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来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福利。第五是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现行财税制度是1994年改革的,取得了极大成功,保证了每年财政收入以很高的比例增加。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大于税。很多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负担不堪,民怨沸腾,对此必须整顿和改革。也就是说,各级政府机关除了必要的规费以外,不允许再巧立名目向人民群众收费。最后我还要讲,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江泽民主席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多次阐明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因为没有资金,贯彻得不好。钱到哪里去了呢?政府机关庞大,“吃饭财政”,把钱都吃光了。其次,在各级政府的干预下进行了不少盲目的重复建设,几十亿、几百亿的一个项目,投产之后没有市场,相反把原有的一些企业挤垮了。这就使得中央的财政和银行都拿不出钱来支持科教兴国的方针。因此,本届政府决心精简机构,减掉一半的人,同时制止重复建设,把钱省下来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中央已经决定,成立国家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李岚清副总理担任副组长。这个决定已经江泽民主席批准。我们有决心进一步把科教兴国方针贯彻到底。法国世界报记者:当中国在考虑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正是韩国的大财团非常成功的时期,但是最近这些大财团纷纷出现了问题,有的还垮台了。他们失败的经历会不会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产生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国是否会放慢国有企业改革的速度?朱镕基:我对于韩国企业的经验不作评论。但是,对于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家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很好地借鉴。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会影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在三年内,也就是本世纪末,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亏损企业大多数摆脱困境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我认为,外国舆论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困难看得太大了。我们讲中国国有企业的亏损面现在有49%,这是按企业的个数来统计的。中国的工业企业有7.9万个,有的很小,只有几十个人。按这个数目统计,当然亏损面很大。但是,500个特大型国有企业向国家交纳的税收和利润占了全国税收和利润的85%。这500个特大型企业亏损面只有10%,也就是50个,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讲用三年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是能够实现的。香港无线电视记者:当年“六四”事件对新政府有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吸取?您曾说过,不管香港成为什么基地您都会去香港,请问您再去香港时如果有人请愿要求平反“六四”,您怎么看?朱镕基:对于发生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我们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果断措施,很好地稳定了全国的局势。对此,我们全党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最近几年,我们党和政府的历次会议对此都作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会改变。当时我在上海工作,上海是完全和中央保持一致的。至于香港,过去我就想去,而且去过了;现在我还特别想去。但现在我当了总理,失去了部分“自由”,不能想去就去,但是我一定会再去。至于香港人民对我去香港是表示欢迎,还是示威、抗议、游行,那是香港人的自由。但是我想,香港任何组织的活动,都必须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苏维埃俄罗斯报记者:有人讲,因为您不像有的中国领导人在前苏联留过学,所以也许您当总理后会在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方面带入一些新的内容。您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政府在制定对俄罗斯的政策方面有什么考虑,您对中俄关系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朱镕基:我在上届政府担任副总理主要负责经济工作,外交管得很少,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会有任何的变化。我将继续坚决贯彻执行江泽民主席和李鹏同志任总理时所制定的外交政策。我是否可以请钱其琛副总理对这个问题作一点补充呢?钱其琛:任何一届政府里面有人在前苏联或者其他国家留过学,就认为这届政府一定对那个国家怎么样,我看这个逻辑不存在。不管从哪里学习回来,有什么经验,中国政府都是代表中国的。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记者:去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香港的危机也开始显现。现在香港经济回升,股市指数又创新高。请问香港如果出现困难,中央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帮助支持?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对此有何感想?朱镕基:去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10月份香港也发生了股灾。但由于香港经济结构比较完善,经济实力较强,有9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特区政府领导有方,采取措施得力,已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中央政府高度评价特区政府采取的对策,也不认为香港今后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如果在特定情况下,万一特区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对于外界称我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经济沙皇”等,我都不高兴。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虽然很怕辜负人民的期望,但是很有信心。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国人民,我相信本届政府将无往而不胜。日本经济新闻记者:亚洲金融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在2000年前有没有可能实现人民币兑换完全自由化?朱镕基:亚洲金融危机不会影响中国金融改革预定的进程,也不会影响中国金融保险事业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已经实行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至于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也就是在资本市场上也自由兑换,按照我们预定的改革进程,将在中国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能够达到的时候再实行。新华社记者:国外舆论认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近年来国内市场出现了相对饱和,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潜力?朱镕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但是由于多年没有解决的重复建设问题,现在很多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即使这样,中国目前许多产品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钢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这个市场还小吗?中国每年增加程控电话2000万门以上,世界第一,这个市场还小吗?可惜,VCD生产得太多,世界第一,卖不出去。中国现在需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今后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广大市场的开发,加强人民群众关心的住宅市场的建设,这个市场大得不得了。现在中国的市场远未饱和,我们欢迎外国的投资者踊跃到中国来投资。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中国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遇到哪些困难?您说要用三年时间完成这些改革,会不会推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是不是要等着中国对银行系统进行非常彻底改革之后,才能向更多的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发营业执照?朱镕基:金融改革我们规定了三年的目标,但是实际上今年就要基本完成改革的任务。我们定三年的目标是因为估计到这一改革的艰巨性。至于参加世贸组织的问题,现在请李岚清副总理回答。李岚清:我想讲三点。第一点,中国对于加入世贸组织的态度是积极的,我们为此进行了十一年的谈判,我们参加了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全部过程,并签署了最后的一揽子协议。我们所以采取这样积极的态度,是由于我们认为世界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否则会引起区域保护主义,甚至会引发贸易冲突,这对谁也不利。第二点,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但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没有中国这个在世界贸易排位上是第十位的国家参加,我看它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有少数成员认为中国很需要世贸组织,而世贸组织并不太需要中国,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太正确的看法。第三点,我们进入世贸组织,准备承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的义务,但同时也要享受应当享受的权利。我们的改革已经大大前进了,这十多年当中,我们虽然还没有进入世贸组织,但是很多改革已经比原来的承诺发展得更快。我们的改革必须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还要继续按照预定的目标一步步改革。现在谈判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希望这个问题尽快获得解决。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未来五年您所领导的新政府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处理两岸经贸关系?不久前汪道涵先生所领导的海协曾给海基会发函,希望、欢迎辜振甫先生到大陆来访问。对于辜振甫先生来访问有没有什么前提条件,什么时机比较合适?朱镕基:关于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春节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所提出的八项原则是指导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关于发展两岸贸易问题,台湾的工商界以及萧万长先生对此都有积极的反应,我相信这种关系一定会改善。关于辜振甫先生访问的问题,我请钱其琛副总理介绍一些情况。钱其琛:关于两岸的贸易,根据我们的统计,台湾的顺差大概有170亿美元,这对台湾非常有好处。发展两岸经济联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步实现“三通”。辜振甫先生表示要来访问,海协已经表示欢迎。据说台湾方面还要派其他人员预先来商量,我们也欢迎。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印度新总理今天就要就职了,请问您对他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朱镕基:我昨天已给当选的印度新总理发了贺电。我很希望将来在适当的时机同他见面,向他请教。我在1984年曾经访问印度,主要是参加世界能源会议,我对印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希望通过你向印度政府的首脑和印度人民致以我最美好的祝愿。600多名中外记者对朱基总理的答问多次报以热烈掌声。招待会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人民日报》 〔第1版〕&央视现场直播原版视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人民日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每日更新优质问题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日)  外文书名: Big Map of Economy Analysis of Global Economic Reform  平装: 29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编辑推荐  北欧如何从一个靠打鱼捕猎为主的落后国家迅速登上人类文明的巅峰?  德国凭什么成为欧盟的“新盟主”?  谁要为美国的“盛极而衰”负主要责任?  拉美国家如何沦为“灾难资本主义”的试验场?  “失去二十年”的日本还能否东山再起?  曾经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如何沦为一个“三流国家”?  俄罗斯转型二十多年为何还没有恢复到苏联的程度?  未来的亚洲格局如何?  中国成功崛起还要闯哪些关?  如此尖锐的诸多问题,都可在本书中寻求答案!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
  经济学家推荐:  高连奎先生对于危机、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中国的思考自成一体、寓意深刻。   ——经济学家 程实   高连奎先生是难得的观察视野极为宽广的学者之一,他的文字既有翔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字融合了政治、历史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经济学家 倪金节   在人们普遍浮于物质追求,甚至相当一部分学者亦为名利所扰之当下,高连奎能够固守良知、独立治学,不仅难能可贵,更代表了中国传统“士”之风骨。   ——财经评论家 杨国英   高连奎的著作中经典语录层出不穷,时刻震撼我的内心,让我豁然开朗,今后将继续追随高先生的学说。   ——读者 木瓜仙人
  内容推荐  什么才是主流的文明,什么才是文明的逆流?哪个国家才是中国的榜样?哪种道路才是中国的追求?为什么有的国家享受着高福利,经济也可以大幅领先,而有的国家福利平平却欠债累累,为什么有的国家的人民可以轻松快乐,而有的国家的人民却要吃苦受累,是谁在调动民愚,又是谁在挑动民粹,关于世界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如何才能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好社会”?自由、民主、文明这些理念应该以什么样的路径实现才对?   本书是一部对当今“ 世界大时局” 进行通盘战略性分析的著作,详细讲解了北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拉美、东南亚、冰岛,北非、南欧等世界十大经济变革的典型案例,不仅对这些国家经济变革的经验得失进行了总结,而且为中国在未来实现“ 长久繁荣” 开出了药方,并指明了未来50 年世界发展的“ 大趋势”,以供中国参考。
  作者简介  高连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年度风云图书奖”得主。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专家顾问,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已出版著作有《中国大形势》、《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中国大时局》、《世界如此危机》等。  高连奎的文章及观点主要见于国内外的知名刊物,如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信报》,香港《亚洲周刊》,香港《经济日报》,中国内地《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经济周刊》等,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高连奎在经济学上提出了“平衡经济学”原理及“低生存成本社会”理论,与林毅夫,滕泰一起是中国真正建立了自己独立完整思想体系的三个学者之一。
  序言 对福利社会和大政府的八大谎言  第一章  北欧如何攀登人类文明的巅峰  富而自由的国家  北欧是如何炼成的  “合作主义”社会模式  “由国家提供服务”与“不让一个人掉队”  本章结论  第二章  德国为何成为欧盟新盟主  德国模式的政治特色——“社会国”原则  德国模式的经济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德国的养老制度——退休者几乎完全依赖政府  本章结论  第三章  英国为何衰落得这么严重  中国买下英国?——英国核心资产纷纷被外国收购  撒切尔改革只繁荣了3 个月,却让英国衰落了30 年  哈耶克主义:反智与阴谋论的合体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美国为何由盛转衰  从美国梦到缺乏现金和希望的国家  从“进步时代”到“伟大社会”建设  ——历任总统的“美国梦”  美国衰落三大原因之一:“赌场资本主义”毁了美国  美国衰落三大原因之二:巫毒经济学的危害  美国衰落三大原因之三:  消费主义从来与美国的成功无关  对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六大缪判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亡国的苏联与艰难复兴的俄罗斯  苏联是发达国家,但俄罗斯不是  “民主化”后一夜醒来  “俄罗斯式”的转轨道路  索罗斯如何参与搞垮美国?  本章结论  第六章  日本的前景  不能小看日本——日本重振的可能性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政府的几个幼稚性错误  全球经济的“日本化”危机  曾经风光一时的“日本模式”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哈耶克?弗里德曼与拉美改革  两大异端:哈耶克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异同  拉美“试验场”与弗里德曼的  “灾难资本主义”哲学  铜矿保护了智利  阿根廷经济的百年兴衰  反弹政治:拉美左翼运动的崛起  本章结论  第八章  亚洲四小龙与东盟的变革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衰落  亚洲金融危机的四大成因  “东盟五国”新势力  本章结论  第九章  冰岛、北非与欧洲  冰岛:整个国家变成一支投资基金  北非:革命了,问题还在  欧洲债务危机三大深层根源  所谓“希腊是高福利国家”的谬误  本章结论  第十章  中国的前景  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  民众所要求的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中国一直是历史的主角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大风险  保障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三个层次  本章总结  第十一章  总结:一个国家如何做才能实现持久繁荣  保持经济“无波动增长”  经济治理:从“宏观调控”走向“精准调控”  用最多的精力培育增长点  持续的社会投资  本章结论  第十二章  50 年大周期下的世界大趋势  人类50 年一变的大周期  为什么有社保的国家不会发生动乱  世界模式3.0——社会福利型国家  世界模式4.0——社会投资型国家  世界模式5.0——低生存成本社会模式  本章结论
  《世界大时局》为高连奎作品《中国大时局》的姊妹篇,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得失,全面而深入。
  三十年来看世界  1933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写了一本名为叫《通往繁荣之路》的书寄给深处大萧条的各国财政部长,当然寄书名单中也包括美国新当选的总统罗斯福,以后罗斯福新政就是以这本书为蓝本展开的,新政的巨大成功,也让凯恩斯主义顿时成为了主流经济学。凯恩斯的经济主张也正如他这本书的名字一样,“让世界通往繁荣”,在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时间里,人类出现了长达三十年的繁荣,这是进入资本主义以来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史称战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这三十年也是世界人权运动蓬勃发展的30年,是民生和社会福利改善最快的三十年。  然而凯恩斯成功了,并不意味着别人就自甘失败,比如当时正跟剑桥大学争夺学术地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罗宾斯就不想看到凯恩斯以及其所在剑桥大学的一时风光,于是从奥地利请来了年轻经济学家哈耶克,充当攻击凯恩斯的理论枪手,在这次剑桥大学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论战中,哈耶克代表的伦敦政治学院并没有沾到便宜,反而因为后来包括伦敦政治学院院长罗宾斯在内的大量凯恩斯攻击者最终被凯恩斯的精湛学术所折服,最终倒戈到凯恩斯阵营而告结束。  论战结束后,论战先锋哈耶克也一时虚伪而又肉麻的吹捧起凯恩斯来,称“凯恩斯几乎是唯一明白事理、愿意并能保护我们不受通货膨胀冲击的人。我要站在凯恩斯一边,我不能损害他的信誉。……有他在,我觉得大快我心。”而凯恩斯也表现出不计前嫌的君子风度,在当时住房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凯恩斯为哈耶克提供了一处宽敞的住所。而且经常邀请哈耶克一起讨论收藏心得。1944 年,凯恩斯还推荐哈耶克为英国研究院院士等。  然而哈耶克对凯恩斯的恭敬毕竟是虚伪的,此时他仍然出版了他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可想而知,这种书在当时是没有市场的,而且一出版就为哈耶克招来了大量的骂名,哈耶克也因此在经济学界“混不下去了”,其实凯恩斯在世的时候,哈耶克从来没有在交锋中占过上风。而且即使在凯恩斯死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哈耶克的思想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和回应。  然而历史总是螺旋前进的,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说;“一项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说服它的对手从而使得他们认识到这一真理,而是由于它的对手最终都死了,而熟悉这一真理的一代新人成长起来。”哈耶克的成功也是如此。  雇主的遗弃,同行的打压,在经济界混不下去的哈耶克,仍然致力于推广自己东西,他成立了“朝圣山学社”来宣传自己的理论学说,哈耶克也学着凯恩斯将自己的书送给各国政要,不过寄书名单上都是些臭名昭著的独裁者和保守派分子们,比如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查,智利独裁者皮诺切特等,用哈耶克的话说,“看看这本书你就知道如何对付那些喜欢讲民主的人了”。  1974年是转折之年,新诞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搞左右平衡,极右哈耶克与极左的那缪达尔同时获奖,这让哈耶克又重新热了起来,这也是一个转折性事件。哈耶克获得诺奖的第二年,撒切尔在英国当选保守党主席,急于选择道路的撒切尔选中了哈耶克,并且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撒切尔将哈耶克的书拍到桌子上,大喊“这就是我们的信仰”,这一举动也拉开新保守主义横行世界三十年的大幕。  英国的新保守主义分子撒切尔上台后,完全按照哈耶克的主张行事,打击人权运动,去福利化,私有化国企,然而新保守主义实行的三十年中,世界并没有迎来更大的繁荣,而是一个个国家被摧毁,智利、阿根廷、俄罗斯、东欧、日本、东南亚、英国,意大利、最后是美国,受害人口过十亿,也正如哈耶克的书名所言“通往奴役之路”,实施哈耶克主义的国家无一不是陷入了奴役,陷入了贫困的奴役,陷入了资本的奴役,福利社会消失了,人权运行熄火了,贫穷重新降临了,几十个经济体被成功摧毁,危害的范围和深度超过了大萧条,直到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世界人民才彻底认清楚了新保守主义的本质。  与此同时,原本野蛮落后的北欧海盗国家们,则开始攀登上人类文明的顶峰,从经济、社会、福利、自由等各项文明指标上大幅领先于西欧和北美,而受新保守主义波及较少,且信奉“社会国”原则的德国一跃成为了欧洲的新盟主,一惯坚持自我发展,且以“高税收”著称的法国也成了西欧大国中人均GDP最高的国家,而在东方顶住了新自由主义的压力的中国经过三十年韬光奋斗,经济差不多5年多就翻一番,其总量已经接近改革开放之初的200倍,并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一两年内就会跻身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世界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凯恩斯主义给世界带来的三十年的经济繁荣和人权运动的勃兴,而哈耶克带给人类的是三十年的混乱与奴役呢,这绝不仅仅是书名的巧合!人类到了认真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这三十年至少我们得出这样三大经验教训:  一、高福利国家全面胜出  大家可能经常被灌输这样一个印象,在高福利国家,人是懒的,经济是低效的,国家是贫困的,但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错的,其实大家只要看一看“世界各国人均GDP”排行榜,你就会惊奇的发现,世界各国的人均GDP的排名几乎就是各国的社会福利程度排名,排在最前面的国家几乎都是福利水平最高的国家,越往后面的国家,社会福利水平也越低,经济发展水平也越差。因此“高福利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是全面胜出的,我们也可以以具体的板块来看,在欧美地区,北欧是高福利国家,北欧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高于西欧和北美,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的福利水平高于香港,香港的福利水平高于台湾和韩国,而与之对应的也是新加坡的人均GDP是最高的,香港次之,韩国和台湾最差。  而且回归历史就会发现,福利程度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没关系,福利国家往往诞生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比如德国相对于英法算后发国家,但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的,北欧也是曾经非常落后的国家,而北欧也是  而我们,具体我们将在下一节中一一破除这些谣言  二、国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在世界上国企搞得好,国企优于私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我们以在汽车产业为例,在德国,国有的大众汽车的业绩要远远好于奔驰和奥迪,在法国,国有的雷诺汽车业绩要远远好于私有的标志雪铁龙,作为国企的雷诺还收购了日本的私人车企日产汽车,而作为私企的标志雪铁龙汽车近年更是亏损连连,近日更是被中国的国企东风汽车收购了50%股份,而英国的汽车企业是私有化最彻底的,但也是败的最惨的,宾利、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Mini、路虎、捷豹、莲花汽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来说,这简直就是梦幻之队。撒切尔执政时对其进行了私有化,然而这些车企的命运并不是复兴,而是不断的分拆、转卖、分拆、再转卖。那些大名鼎鼎的英国汽车品牌,在一个又一个新主手中漂泊,如宾利被大众收购,Mini和劳斯莱斯归宝马所有,捷豹和路虎被印度塔塔收购,MG汽车被中国上汽 南汽收购。对于通常为国家支柱的汽车产业来说,没有比这个更悲剧的结果了,英国百年老店都归到了外国巨头旗下,再也没有什么英国可自豪的民族汽车工业了。  在铁路领域,法铁是国有的,德铁、英铁、美铁都是私有的,英铁私有化之后出现了安全事故不断的丑闻,而德国联邦铁路公司(DB)私有化后则被指“只让有钱人坐火车”,而近乎疯狂地信奉社会福利和人人平等的法国,到现在还保持着铁路的国有,并且运营得还不错。2010年欧洲民调结果显示,在德、法、意、西四国,法铁受法国人的喜爱程度最高:只有41%受访德国人表示“对德铁有好印象”,而对法铁有好感的法国人则占66%。  在高铁中,德国私有的高铁层在1998年发生过重大事故,而法国国有的高铁则以“30年零事故”闻名世界,而奉行私有主义的英国和美国至今没有一条高铁,而且即使是普通铁路速度也非常慢,英国铁路的时速只有80公里,在核电领域,法国和中国的核电是国有的,而且以技术新,效率高著称,而德国和日本的核电是私有的,日本私人核电发生了福岛核泄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德国的私人核电也是隐患重重,改造不利。  三、减税没想象的那么好  本次经济危机很多国家都陷入了债务危机,而关于债务危机的成因却是谎言连连,西方的保守派媒体一直宣传债务危机的根源是因为高福利,但是他们的这一谎言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如果债务危机是因为高福利的话,那债务危机因为发生在北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但是不幸的是,这些高福利国家都完好无损,相反那些陷入危机都是低福利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南欧等,而对于债务危机一直有个任何人都心知肚明的根源,那就是减税,政府减税,收入减少,当然会出现债务危机,当前债务危机主要严重的国家都是实行了“减税”的国家,而非真正的高福利国家,比如在美国巴菲特缴纳的税收还不如他的秘书,这样的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并不稀奇。
  第一章 北欧如何攀登人类文明的巅峰?  1、富而自由的国家  很多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富有的国家,其实不是,当今人类文明的巅峰在北欧,这里建成了真正“富而自由”的国家。  北欧各国人均GDP均超5万美元,挪威甚至高达9.5万美元,即使因全球金融危机而濒临“国家破产”的冰岛,其人均GDP也达5.5万美元,北欧五国中四国人均GDP都高于美国,而剩下的一个芬兰也于美国不相上下。  北欧也是世界上人均跨国公司最多的地区,瑞典诞生了很多国际知名的品牌,沃尔沃汽车、萨博汽车和爱立信通信、伊莱克斯电器、ABB、哈苏相机、宜家家居和H&M服装等等。按人口比例计算,北欧是世界上人均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在经济竞争力上,北欧五国经常领先世界各国。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行榜,芬兰、瑞典、丹麦经常囊括第2、3、4名,挪威和冰岛大概分占第12和第14名。而芬兰一种夺冠。  北欧福利国家还是世界上民众幸福感最强的地区,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刊登的盖洛普幸福指数调查显示,来自北欧的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在受调查的155个国家中名列前四,感受幸福的人比例最高。  北欧是世界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无论是在芬兰、还是在瑞典,无论是与政府官员交流、还是与大学教授座谈,无论是考察跨国企业生产线、还是聆听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创新一词,总是被高频度的提起,并成为会议、报告、演讲中的核心内容。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报告,芬兰、瑞典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全球排在科技创新力上,北欧五国也是遥遥领先。而经济学人信息部调查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排行,瑞典、芬兰、丹麦分别是第4、5、7名。  至于哈耶克等传统自由主义者担心的,福利国家因为需要大政府而会逐渐向极权主义社会演变的趋势,在瑞典更是纯属杞人忧天。北欧是人类最自由的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主、透明、公正和人权保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口皆碑的。  美国传统基金会经常发布年度经济自由度数据,它由多个指标组成,包括税收、通胀、政府规模、工作自由、贸易自由,等等,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指数都很高,经济自由度指数显示,瑞典、丹麦、芬兰这些北欧国家的经济自由度比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要高。  北欧国家还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廉洁国家,被誉为世界廉洁之地。美国兰德公司有关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各国政府廉洁自律总排名”中,芬兰、丹麦名列第一、二名。透明国际每年推出的各国“清廉指数”北欧五国得分基本都在8分以上(总分10分),排名靠前,属于所谓的廉洁国家,其中芬兰在近10年内有7年位居榜首,丹麦有7年位居前三,瑞典和冰岛均位列前十。
  北欧是如何炼成的?  北欧福利国家模式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巅峰,不仅创造了最好的经济发展,也建成了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北欧并非文化重镇,其模式的建立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共产主义运动,另一个是战后英国的福利国家建设。北欧模式是典型的高福利模式,  历史上,人们对北欧模式的看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60年代,国际舆论对瑞典模式大唱赞歌。人们赞叹瑞典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认为它是很成功的,对它充满了羡慕之情。笫二阶段是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后半期石油危机以后,那时大谈瑞典模式的是瑞典国内、外的保守势力。他们把高税收和低效率说成是瑞典模式的集中表现,于是瑞典模式就从榜样、楷模,变成了危险的东西,可怕的东西。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经济复兴了,它的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稳定增长率,使它成了调整和发展的样板,瑞典模式又一次成为国际舆论注意的中心。   活得长久一点的自由,免于生病无着的恐惧,免于匮乏的恐惧,获得有适当报酬的就业机会,在和平的、无犯罪的社区生活……这些,就是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可以说,瑞典的穷人生活得远比美国的穷人更体面,而穷人的体面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北欧是真正帮助民穷实现了“积极自由”。  而福利国家如何理解呢,他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而是它们的总和。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把最先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报告所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原则: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统一性原则(Unity)和均等性原则(Uniformity)。  福利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成了西部欧洲的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此后,这一理念又被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欧国家,它们后来甚至成了福利国家的“橱窗”。而作为福利国家策源地的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遇到财政困难后,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规模,引入市场因素,实际是走上了“去福利化”的道路。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北欧国家始终被世界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好的地区,一些国家屡屡被评为诸如“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最廉洁的国家”、“最好的国家”等称号,人们对“斯堪的纳维亚经济模式”褒誉有加。这些国家的共性是:国民素质高,充分就业,高收入,高福利,工会强大,社会民主、平等和公正。其经济运行体系可以简化为: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福利国家十国家干预十合作主义十平等的精神 。  北欧的经验充分证明高增长和公平分配是可兼顾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之间不仅并不冲突,而且福利和社会公正是有利经济发展的,是可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同时,福利导向体制和民主、自由之间也没有冲突。  当今瑞典,国家掌握有5%的工业企业,国营经济支配着基础设施的要害部门,但绝大部分的企业是归私人和合作社所有,瑞典福利经济的特点是较低的失业率,特别是50、60年代实现了充分就业。战后以来,瑞典政府保证失业率不超过1-2%。据官方的统计,繁荣时期失业率在1.5%,危机时期不超过2.5-3%。较高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强有力的工会组织,高比例的福利保障支出,丰富而慷慨的社会服务都使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高。瑞典、丹麦、挪威、芬兰都是人均GDP排位在世界上很靠前的国家,同时历年来基尼系数都以较低的状态排在工业化国家的前列  北欧五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在0.25至0.26之间,属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与其他欧美国家不同,北欧国家提供福利更多的并非现金,而是提供服务。这样,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部门举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由此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比如,社会、医疗和教育等公共部门大约90%的雇员由政府雇佣,而其他欧洲国家通常仅为40%~80%。故而北欧诸国也被视为服务型国家。  在这些国家,中央政府一般主要负责制定国民福利的政策、标准,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网络,而管理的主要职责一般由各级地方政府和工会组织来承担。资金来源上,政府投入是大头,一般约占40%以上,丹麦则高达60%。公共福利保障费用占GDP的比重很高,一般至少在1/3以上,瑞典经常波动在35%~40%之间,芬兰在新世纪的十年里维持在1/4~2/5的区间,挪威基本为33%。而同期美国一般徘徊在18%~20%,日本才略高于1/10的水平。  一般福利的非商品化倾向与合作主义因素具有某种关联性。非商品化程度越高,合作主义倾向也越高。北欧国家的非商品化程度就最高,雇员、雇主和国家三方伙伴协商合作的社会机制作用也最大。  北欧实行普享型的福利保障模式,其原则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种中产阶级品味的生活品质,而不只是满足贫困者的最低需求。  北欧模式非常强调充分就业,政府要求“能够工作的人都要工作”,人们普遍崇尚劳动,鄙夷不劳而获者,很多人工作都是为了理想、兴趣而非金钱。所以西方世界一般认为北欧国家属于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更是对外公开宣称自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的发展并不会自动带来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和文化氛围,最重要的就是要建构一个公平的分配体制,在这一点上,北欧国家做到了。  没有平等的精神,公正的分配制度,财富很难持续积累,效率也就很难保证。原因很简单,不平等不公正的分配会造成社会动乱,制约经济的发展。  而外界对瑞典的误读,往往是从“蛋糕”的概念开始的。当他们把社会保障视为蛋糕的时候,其实就暗含着这样一种概念,即:要想有好的社会保障,必须先把经济搞上去。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上世纪30年代初,瑞典社会民主党开始着手建立他们的理想社会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把社会保障仅仅视为蛋糕,而是苦心琢磨如何才能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合作的社会”。  1932年,瑞典社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并连续执政四十多年,从而成功地创造了瑞典模式。战后,瑞典逐步建立了全民就业、全民养老金、全民医疗保险、全民免费教育,随着这一项项计划的逐步落实,瑞典进也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到了1980年,瑞典人用了大约20年的时间,使人均GDP达到了57161瑞典克朗,比1960年增加了约6.6倍,瑞典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且在联合国的社会发展排名中名列第四。
  瑞典给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公平、透明、幸福、和谐而且富裕的社会。这后一点,通过对瑞典穷人与美国的比较就可以看清楚。   瑞典人之所以买得起房子,主要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为孩子上学存钱,也不需要为自己退休后看病存钱,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瑞典实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   在瑞典即便月收入不高,只要满18岁,就很容易获取贷款,银行有时根本不加细问。而在美国,这是绝不可能的事。很多美国穷人甚至连账户都开不了,拿到工资支票后,只能再到典当行去兑现,而典当行往往会收取相当于兑现金额3%至10%的手续费。统计显示,在美国约有28%的工薪家庭需要这样的服务。这其实反映了两种不同经济模式下不同的生活基础。美国人更倚重收入,生活质量受收入影响较大;瑞典人倚重的是社会福利,福利则要靠公平的分配来实现。假如一个社会越是需要个人用金钱来购买生活质量,那它必然会出现更多的不平等。
  其实19世纪的瑞典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瑞典的工业革命来得比较晚,起步于1830年代,真正开始发展是到了1870年代。在英德等国工业革命的带动下,瑞典成了铁矿石、木材等原料的供应国。当时瑞典工人的生存状况非常恶劣,他们买不起自己生产的产品,政治上也低人一等。当时规定,参加议会和地方选举的条件是年收入必须超过800克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在《红房子》一书中描述过当时一位木匠的心里话:“太太们啊,老实告诉你们吧,日子已经苦透了,而且以后还会更苦,但是到了那一天——那一天,我们要像瀑布似的吼叫着从贫民窟中汹涌而出,我们将要回到我们的床上,是要回吗?不,是夺回!”   和许多西欧国家一样,如此恶劣的工人生存状况也意味着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期,而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在早期的瑞典社会主义运动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名叫奥古斯特·帕尔姆,他在德国、丹麦参加过工人运动。1881年,帕尔姆从德国回国后,在南方城市马尔默做了一个历史性的演讲,题为“社会民主主义者要的是什么?”他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者并不要求平分所有的资产,而是要把资本家们拿走的那一部分要回来。   1889年,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当时它的终极目标是消灭阶级,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瑞典以沉重打击,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过了两年,北部的奥达伦发生罢工,政府派兵镇压,打死五人,这是瑞典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惨案,导致动乱升级。同年,“火柴大王”克鲁格因股票泡沫破灭而自杀,将众多瑞典企业拖入泥坑。首相埃克曼因被揭露拿了克鲁格的“补贴”,致使内阁倒台。严峻的事态表明,和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瑞典也走到了改革的关口。  1932年,社民党上台,开始了福利国家的建设。瑞典的变革与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出现的变革大体是同步的,不同的只是,瑞典的工会运动更为强大,而平等、妥协、合作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了瑞典民族的传统之中。特别由于工会运动的强大,瑞典的社会力量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当工会、雇主协会和政府三坐在谈判桌前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命运。劳资双方在政府的协调下最终达成了工资协议,实际上也为确保国家经济寻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在瑞典历史上,19世纪是现代社会福利政策的“胚胎期”,政府开从教会手中接过社会福利的责任。这个变化当时有两大背景因素:一是工业化的发展造成大批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贫富差距拉大,穷人迅速增多;二是政教分离,教会的职权被大大削弱。1847年和1853年,瑞典政府两次通过《济贫法》,确定“使每个贫民吃饱饭是每个教区和城市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瑞典社民党构建的瑞典模式中,人民已经成为主体,社会保障不再是救济或给予,而是要打造一个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平等的平台,这也是经济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源。丹麦学者安德森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他在1980年代对18个西方国家的福利情况做调查时发现,“工人运动反对旧有的济贫传统,因为他们要争取坚实的‘公民’权利”。而这样的济贫传统在北欧国家几乎完全绝迹,而只有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还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西方学者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推动社会改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道德信念。 在1932年的竞选中,社民党就没有像以前那样提出“社会化”的目标,而是强调了“平等、关心、合作和互助精神”。在当时的社民党人看来,在福利大蛋糕出现之前,需要对分配体制进行改革,同时也为将来蛋糕的划分奠定一个公平的基础。后来的发展实践表明,没有这样的改革和规则的建立,瑞典的福利蛋糕也是无法做大的。  由于社民党的改革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推进的,当时瑞典经济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贫穷分化。
瑞典模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目标,一个是全民就业;另一个是平等。这两个目标也是社民党政府改革的重点所在,而且直到现在这两点还是北欧模式的典型特征。  瑞典社民党提出的“全民就业”,是通过扩大公共部门、加强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加就业的经济政策,有着较浓重的凯恩斯主义的色彩,但又不完全相同。在社民党人看来,“充分就业是社会的、也是经济的目标。它使人人都能参与福利创建工作,防止失业造成的不平等、人身伤害和社会排斥。”1932社民党执政后,大幅提高公共开支,用于创造就业机会的开支也比以往占更大比例。从1960年代初到1990年代初的30年里,瑞典失业率从未超过3.5%,在西方国家中极为少见。  从1930年代开始的分配体制一开始就突出了“全民”的意义。瑞典学者阿德勒-卡尔松在《职能社会主义——瑞典的民主社会化理论》一书中说,“实现任何社会主义政策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是政府甘心为人民行事,而不是去维护少数权势集团的特权。”所以它不再只是一个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平的问题,是全国公民无论男女,无论工人、农民、官员,无论职位、级别高低,无论收入多少,都能够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问题。比如,政府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失业者找到工作;养老金人人都有权享受;给小孩的补贴,每个家庭都有份;医疗保险不因职位高低和就业部门不同而有区分;住房政策则是“人人有房可居”。  理解全民这个词,就需要理解分配这个词。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家从1930年代以来做的事情就是,“夺取和控制若干原来由资本家控制的职能。而在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这些职能目前仍旧由资本家自己控制。”  这是一些什么职能呢?比如就业培训指导、教育、医疗、养老,所有这些领域的资源,都要由国家来统一、公平地分配。这就是所谓“经济领域私有化+社会领域社会化”的模式。  如果要理解,他们这套体制, 举个例子就会明白,如果有三个人,一个是收入较少的工人,一个是收入较多的教授,另一个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官员,他们假如患有同样的疾病,将享受完全同样的医疗服务,花同样的钱买药,住同样的病房,做同样的检查和手术,社民党追求的平等理念并不复杂。
  “合作主义”社会模式  合作主义是北欧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社会经济管理模式,是介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种模式,这种模式真正的实现了阶层和谐和社会和谐,这些国家也因此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水平。  任何一种社会模式,其实都有理论基础或是文化基础,北欧的高福利社会也是这样,他们的基础就是“合作主义”,这种文化并非来自于历史,而是来自于近代的阶级斗争,而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文化并非总是到古代去寻觅传统,而更应该注重近代的积累,比如美国的罗斯福时代,中国的毛泽东时代,都为国家积累了良好的传统。  合作主义,这个名词,中国人也许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合作主义的产物,中国人肯定不陌生,比如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以及现在中国农村非常流行的各种各样的生产、种植合作社都是合作主义的产物。而前些年中国流行的合作建房等也是带有合作主义的成分。  合作主义有两大分支,一种是阶层内部的合作,比如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合作建房等,另外一种是劳资合作,劳资合作主要是工会参与企业管理。这两点在北欧都非常重要。目前农业合作社和住房合作社仍然在北欧和德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国家,工会的力量很大,但是这种强大也是有区别的,比如美国的工会仅限于为工人争取福利,而德国和北欧的工会则全然不同,德国和北欧的工会是全面参与企业管理的,而且这也是有制度保障的,因此德国和北欧都被称为合作主义国家。  德国和北欧的公司治理模式与美国模式完全不同,美国模式是在公司董事会内部设立监事会,公司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制定,而监事会只负责审计、薪酬等少量事务。而德国、北欧的公司治理模式则是股东大会选举监事会,监事会再任命董事会,董事会是监事会的下属单位,监事会有很大的决策权。特别是任命董事会成员和批准某些特别交易的权力,监事会实际上几乎控制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权不仅包括财务监督权,也包括业务监督权。  德国的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是资本和劳动者共同对公司进行治理的模式,体现了现代公司法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而且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这是因为根据德国法律,企业必须设立职工委员会,德国企业的职工通过参加监事会和职工委员会参与公司管理。北欧和德国都实行相同的公司治理模式。  我们可以以一则新闻来进行佐证,比如沃尔沃在成都设立生产基地时的新闻表述为“日,瑞典沃尔沃公司监事会做出决定,成都成为吉利沃尔沃汽车项目在中国的首个生产基地”。从中可见监事会的权力所在。
  而在国际上,合作主义曾经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是世界三大体系。其中可以这样理解,资本主义是资本所有者专政,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而合作主义和资本所有者和无产阶级合作的模式。  我们熟知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是合作主义的产物, “新政”的主要设计师休·约翰逊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威尔逊总统军事动员项目的负责人,由于在那一时期的卓越表现,他被委以从大萧条中拯救国家经济的重任。  1933年6月,休·约翰逊将军被任命为国家复兴局局长。上台伊始,他就按照合作主义原则将政府官员、主要工业企业和劳工代表拉到一起,拟定被认为是公平的法规,最后经总统签署颁布。其中包括一项关于工资和工时的协定,即总统的再就业法规。该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  约翰逊在短短一年多使大约200万工人有了工作;并建立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  战后,1942年建立起福利国家基石的贝弗里奇报告本身就是“合作主义的的产物”,具体表现就是涵盖“社会工资”的“社会契约”,例如,英国1974年、1976年的社会契约,挪威1976年的社会契约,瑞典1974年、1975-76年的社会契约,等等。社会契约的主要内容为社会工资。其主要观是,社会工资属于总劳动成本,而不属于“利润”,因此福利支出不会妨碍资本的积累,因此,“社会契约是增加社会福利的一个工具  事实上,合作主义这种独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是建立在劳资合作上的政治经济体系;合作主义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个人功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级斗争,指出不同的利益集团可以组织起来建设有机的国家共同体,反过来,这一共同体保障了个人权利的实现。  同时合作主义也是建立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和制度基础,瑞典的社会平等,不仅体现了税收的“削高填低”,而且工会斗争使得企业内部工资差距也很小,这是两方面的作用。其实现在很多中国人都意识到了税收的作用,但对于企业内部收入差距问题则没有重视,而社会的贫富的分化更多是企业内部贫富分化的延伸,现在中国企业高管的工资与普通员工相差几十倍是正常的事情。  瑞典是一个阶级合作的国家,"瑞典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政治妥协和阶级合作。而瑞典的阶级合作并非只是工会代表工人争取福利那么简单,而是工人直接参与管理,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我们可以看看这一思想的来龙去脉。  瑞典社会民主党有三种手段:议会道路、阶级合作、政治妥协。他们认为,瑞典是一个"受妥协支配的国家"。  为了在实践中推行这个构想,社会民主党的第二任主席汉森提出了"人民之家"的思想, 1932年他上台以后,就提出了系统的纲领,这个纲领的思想就是按照团结、合作的原则, 改变社会,奠定富裕的基础,为全体人民带来好处,强调要用阶级合作、消除分歧、互相妥协的方式来实现"福利社会主义"的目标,把瑞典建成一个"人民之家"。汉森还以首相的身份向私人企业主发出正式的合作邀请, 提出保护、支持和充分发挥私人的主动性,提出民主是唯一的秩序。瑞典社会民主党1944年的纲领也提出"以平等、白由为基础的公民合作代替以阶级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二战以后西方世界出现了建设现代福利社会的潮流,合作主义更是与福利国家结缘,成为分析和完善福利模式的工具。半个多世纪以来,合作主义已经被正式认为是福利国家建立的基础。   合作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涵盖“社会工资”等内容的“社会契约”。通过合作主义的制度安排,政府机构与各个利益群体以契约的方式达成默契。在契约中,各群体在保留传统利益的同时也获得某些新利益。  现在中国很多人喜欢谈契约精神,但这些人不知道,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契约精神,中国人连口头承诺都会认真遵守,何况是白纸黑字的契约!中国人实际缺乏的是“社会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而社会契约的提出只有几百年的时间,其实当这些人将社会契约精神,简化为契约精神的时候就错了,中国现在需要增加的不是契约精神,而是社会契约精神。社会契约精神才是西方民主宪政的精神,而不是什么自由主义,而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从骨子里是反对社会契约的。  合作主义所强调的国家、雇主、雇员三方的伙伴关系,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关系,工会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者的权利。没有工会的参与,工会不签约,就不可能建立起三方合作关系。当然,如果没有国家和雇主对于社会契约的遵守,劳资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不可能建立不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全社会都具备社会契约的意识。
  合作主义社会的四大体现  现在很多人喜欢谈美式民主,但美式民主与北欧民主比起来就差多了,美式民主主要体现为政客选举,而且选了也白选,因为几乎没有一个政客能够实现自己的竞选承诺,而北欧民主体现更多的是社会契约,也就是美国民主只停留在政治领域,而北欧民主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是整个社会的民主。北欧的社会合作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劳资双方共同解决劳资纠纷。在19世纪末,瑞典劳动市场中就出现了集体谈判。但这时的劳资纠纷还是很多的。一直到1936年,工会联合会和雇主联合会开始进行谈判,到1938年双方签订了"萨尔茨耶巴登" 协议,这个协议就是瑞典模式的雏形,这个模式使工人能够对分配产生影响,企业主则享有投资和扩大生产的条件。  由于纠纷很多,这个协议规定了解决劳资纠纷的程序、机构等,对企业主的管理特权作了限制。协议规定双方代表进行谈判,最后达成为期1-3年的协议,共同遵守。如果协议到期以前两个月内,双方中任何一方没有提出异议的话,就继续有效,如果达不成协议,就由政府指派一名调停人介入谈判,促成问题的解决。如果仍达不成协议,工人举行可以罢工,厂主要关厂的话就必须在一周以前通知。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下双方谈判都能达成协议。如果达成协议后,对协议的解释仍有分歧,可上诉劳工法庭。这种法庭也是由劳资双方代表组成,等等。这个协议被认为是瑞典劳资关系史上的转折点,它对以后瑞典社会关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0年代以后,瑞典罢工的次数大为减少。  二、劳资双方共同管理劳动力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瑞典成立了全国劳动力市场委员会。它是政府、工会和资本家共同管理市场的机构。这个委员会的领导机构是由董事长(一名)、副董事长(一名)、雇主联合会的代表(三名)、工会联合会的代表(三名)、还有其他方面的代表所组成。在全国各省有分支机构。为了保证经济不断发展,这个机构与各个方面直接有关:劳动力计划、职业培训计划、就业服务、失业救济、长期经济计划等等。它实际上成为瑞典经济运行的中心,成为瑞典政府借助于劳资双方的配合,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助手。  三、劳资双方共同决定企业大事。从战后起,瑞典就建立了企业内部"共同决定"生产条件、劳动条件的制度。1946年,劳资双方制定了关于建立"生产委员会"协议。直到1976年,议会通过了《劳动生活共决法》,法令主要是废除雇主联合会章程的第三十二款,就是原来由雇主单独决定问题,改由劳资双方共同决定,工会有权参予投资、生产战略等过去由资方决定的事情。其主要点:①企业主在决定对企业经营作出重大改变以前和决定雇员劳动条件以前,要和工会进行谈判,工会可以要求对任何其他问题,举行地方一级的谈判或中央一级的谈判,这种要求一经提出,企业主就应推迟作出决定或推迟决定的实施,直到谈判结束为止,②要求企业主将经济技术情报以及人事政策的指导原则,经常向工会通报,③工会有权查询帐目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文件。  这项法令导致劳资关系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合作。瑞典前首相帕尔梅把它称作历史性的文件,认为它的意义堪比普选权。它增强了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规定工会可以就有关招工解雇等劳动组织和企业管理事项与资方进行谈判。  四、参股制度。1983年,瑞典议会通过了"雇员投资基金"法案。这使工人开始拥有掌握资本的权利。这大大改变了工会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它是社会民主党82年上台以后通过的。这项基金的来源是增收两项企业税:每年从各股份公司中征税后超额利润的20%,将公共附加养老金费用提高0.2-0.5%。该基金主要用于在各类股份公司中购买企业股票,也就是用来投资。  这实际上是对私人所有制的一种限制。当然这种局面也不是轻易得到的,也需要长期的斗争,在此之前,瑞典的三个非社会主义政党及其社会利益集团的21个组织, 曾经拒绝参予讨论这个方案。在议会召开时,瑞典主要企业家们为向议会施加压力,曾组织了7万多人的反对游行。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资本家大游行。所以,帕尔梅不得不在原先计划上一再向各方让步。瑞典最终通过的法令,要比原来的方案温和得多。当然,即便如此,如果该法令继续执行下去,也会对瑞典的私人垄断资本起到限制作用。但它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瑞典劳资之间在这方面的斗争还会继续下去。这一事实也雄辩地证明,瑞典的阶级合作并不是没有斗争。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政治上保持了长期稳定统治,执行阶级合作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社会民主党认为,雇主联合会和工会联合会两者不是阶级敌人,而是争取社会中的伙伴,是影响经济福利和阶级和平的力量。我们听起来觉得这不是阶级斗争观点,对,合作才是瑞典工人运动的传统!,由于合作,人们往往会达到较好效果。
  楼主发我邮箱可好 谢谢
  拉美“试验场“与弗里德曼的“灾难资本主义”哲学  对于拉美的遭遇,也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灾难资本主义”,即私人财团与政治权力结盟,以新自由主义为思想旗帜,利用战争、政变,乃至自然灾害造成的休克状态,实行激进彻底的自由市场与私有化政策,其结果并未带来民主与繁荣,反而加剧社会断裂,置人民于悲惨处境。  ?
新自由主义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之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私有化过程都伴随着巨大的人道灾难,为什么灾难与私有化两者看似毫不相干,却同时发生?而新自由主义真的关乎自由吗?新自由主义者乐于看见灾难,同时也积极制造危机,为什么?  已故芝加哥大学自由经济学派大师密尔顿·弗里德曼这样说:“只有危机才能产生真正的转变。当危机出现,人们便会根据眼前的理论思想来采取行动。”????弗里德曼的放任经济主张便可以在危机中借机出笼,成为人们眼前的理论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过去全球政经发展。
  这批新自由主义者巧妙利用灾难来推动他们的隐藏议呈,以获取最大的政经利益,这正是 “灾难资本主义”。 过去三十五年来最不名誉的反人权事件,不单是由非民主政权所制造出来的,所谓的民主政权一样可以通过刻意恫吓公众,为激进的自由市场改革铺路。”  这种由美国经济学者弗里德曼鼓吹的极端资本主义无法让一般人民获益,所以需要一场危机、一种强力的“震撼”,才能让公众愿意给予统治者更多权力来推动激烈的新自由主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智利皮诺切特的恐怖统治。此外,波兰和苏联在共党垮台后的不稳定让新政府可以推动震荡治疗。除了政治和经济的危机外,还有自然危机:卡特琳娜风灾后的新奥尔良,私人学校取了公立学校;海啸后的斯里兰卡,盖起了大量度假旅馆。最后还有战争:2003年美国攻打后的伊拉克,各种私人资本大量进入,彻底“占领”伊拉克。  ?这种趁着灾难对公共领域进行精心策划的掠夺,以及看待灾难有如“激动人心的市场机会”的观念,称之为“灾难资本主义”。  这种灾难资本主义的信徒的信徒包括了数位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俄罗斯独裁者、波兰财政部长、第三世界独裁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以及三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
  过去三十多年来,弗里德曼和他有权有势的追随者不断精益求精的,正是这个策略:等待一个大危机,然后趁着遭受打击的人民茫无头绪之时,把国家资产一块块变卖给个人,并且迅速让“改革”永久化。  ?弗里德曼这个世界著名的恶棍型经济学家,也从不掩饰自己的主张,他在一篇最具影响力的文章中,明白阐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核心策略,也就是所称的“休克主义”:“只有危机会造成实质改变,无论是实际的危机或感觉上像危机。当危机发生时,人所采取的行动取决于周围人们的想法”。  弗里德曼称这就是我们的基本职责:提出现行政策的替代方案,让它们保持活跃而且可得,直到政治上的禁区变成政治上的必需”。  有些人囤积罐头食物和水,以防备发生重大灾难;弗里德曼则囤积自由市场的想法。一旦发生危机,这位芝加哥大学教授坚信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在受到危机破坏的社会重新陷入“现况的专制”前,强制推行快速且无法扭转的改变。他估计,“一个新统治当局约有六到九个月时间可以达成重大改变;如果在这段期间不抓住机会采取果断行动,机会将一去不复返”。这是马基雅维里忠告应“立即”施加“伤害”的另一版本,也是弗里德曼留给世人的最持久的策略遗产。
  ?“芝加哥子弟”首先挑选了要改造的人物,这就是智利的皮诺切特将军。他们邀请他到芝加哥访问,通过不同途径向他灌输弗里德曼的经济思想,然后不惜在背后发动政变,扶植皮诺切特上台,在一片混乱中,智利人民处于迷惘状态,就好像给震荡过一样。不过,更大的震荡还在后头。皮诺切特一上台,即大规模杀害和拘禁异见者,制造白色恐怖,人民处于极度恐慌,无法抗拒皮诺切特所进行的全面私有化,而弗里德曼的新自由经济政策正式上场。  在皮诺切特的暴力政变后,不仅智利人陷于休克状态,整个国家也遭到恶性通货膨胀的创伤。弗里德曼建议皮诺切特采取一连串的经济变革--减税、自由贸易、私有化、削减社会支出和解除管制。后来智利人甚至发现,他们的公立学校被公费补助的私立学校所取代。这是史上最极端的资本主义改造计划,日后更以“芝加哥学派”革命着称,因为皮诺切特的经济学家中,有许多在芝加哥大学就读时拜在弗里德曼门下。弗里德曼预测:迅速、突然和大规模的经济改变,将激起能“促进调整”的群众心理反应。他为这个痛苦的技术创造一个名词:经济“休克治疗”。此后数十年,每当政府采取大规模自由市场计划,这种骤然实施的休克治疗或休克疗法,就一直是首选的方法。  ?皮诺切特也以他自己的休克治疗来促进调整;这些治疗在许多酷刑室中进行,施加在被认为最有可能阻挡资本主义转型的人的身体上。许多拉丁美洲人认为,造成数百万人生活贫困的经济休克与对数十万名信仰不同社会的人滥施酷刑之间,有直接的关联。例如,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问:“如果不靠电击手段,这种不平等怎么可能维持?”
  ?当实验成功后,智利模式继续推进。在中情局的协助下,智利邻国阿根廷及好几个南美国家纷纷发生兵变,军人先后掌权,弄得天翻地覆,他们在一方面进行恐怖镇压,另一方面奉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为神灵,从政治到经济都经历了一场“休克治疗”。弗里德曼理论在南美的实验换来了社会的不公义,使该地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例如低度发展、财富严重分配不均、贫富极度悬殊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也经历了“变天”,自由市场经济借机“侵占”了东欧,从东欧到苏联,均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些机构推销以弗里德曼学说为改革基础的一系列私有化方案,而这方案也推销给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的重灾地区。  ?此外,踏入二十一世纪,由9·11恐怖袭击所带来的两场重大战争:阿富汗和伊拉克,也同样向跨国企业大开方便之大门,两国经济全面私有化。?接踵而来的“卡特琳娜”飓风肆虐美国南部新奥尔良沿海地区,南亚海啸造成大规模人命与财物的损毁,都成为推销灾难经济学良机。她说:“这些天灾人祸看似互不关联,但背后都可看到其共同性……”  美国也成为灾难资本主义的试验场,美国大飓风后93岁高龄的弗里德曼为《华尔街日报》写一篇专栏。“大多数新奥尔良的学校已成废墟,”弗里德曼写道,“学童的家也一样。这些孩子现在分散到全国各地。这是一场悲剧,但同时也是大刀阔斧改革教育体系的机会。”
  ?一群右派智库人士抓住弗里德曼的提议,在飓风之后降临这个城市。布什政府支持他们所提的计划,准备以数千万美元把新奥尔良的学校转变成“特许学校”,由民间人士根据自订的规则来经营这些政府资助的机构。特许学校在美国引发两极的意见,在新奥尔良更是群情激愤,许多非洲裔美国人家长认为这会倒转民权运动的成果,将危及所有学童接受同等水平教育的权利。不过,对弗里德曼来说,整个公立学校体系的概念散发着社会主义的恶臭。根据他的观点,国家唯一的功能是“保护我们的自由,免于国门外的敌人及我们同胞的侵害:维护法律和秩序,执行私人合约,促进竞争市场”。换句话说,就是供应警察和士兵--其他的一切作为,包括提供免费教育,都是对市场的不公平干预。  ?
??与海堤修护和电力网恢复的迟缓对比,新奥尔良的“学校交易”进行得有如军事行动般快速。在19个月内,当新奥尔良大部分的贫困居民仍流浪时,这个城市的公立学校体系几乎已全被私人经营的学校取代。在卡特琳娜飓风前,教育局管理123所公立学校,现在只剩4所。在飓风前,新奥尔良有7所特许学校,现在则有31所。新奥尔良的教育过去由一个强而有力的工会代言,现在工会的合约已被毁弃,4700名教师会员全遭解雇。部分年轻教师被特许学校以较低的工资重新雇用;大部分人则没有这么幸运。
  弗里德曼学派的智库--美国企业研究院则热烈赞扬“卡特琳娜在一天内成就了……路易斯安那州学校改革者多年来无法办到的事”。与此同时,公立学校的教师只能眼睁睁看着救援大水灾民的经费被用来废除公立学校体系,并以私人学校取而代之,他们形容弗里德曼的计划为“教育版的强夺土地”。???  ?现在,无论是新奥尔或是南亚海啸后的灾区,居民发现一夜间在重建中失去了原有的基本福利,变得无所依从,从日常用品到房屋供应都变相由跨国企业接管,生活更加困难。跨国财团利用灾难介入别国各领域,来推动他们的私有化项目,这包公共建设,人民在震荡中被迫接受。
  铜矿保护了智利  智利的改革还得从上世纪说起, 1956年,智利的天主教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根据此协议,智利在随后的20年中每年都向该校派遣学生进行交流,接受芝加哥大学老师的指导。到20世纪50年代末,已经有20名智利学生到芝加哥大学开展交流。当时,此举具有革命性影响,因为他们的导师正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  在接受美国公共电视网的采访时,弗里德曼曾对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总结:“芝加哥学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政府在市场中守夜人的作用,强调自由市场在经济中的统治作用。”  在这些学生学成之后,他们表现出极强烈的热忱,试图将他们所学习的知识贡献给自己的祖国。他们每周二都举行集会,对其计划进行商讨。他们的最终目的在于对智利的经济进行改革,很快他们被称为“芝加哥男孩”。
  这些“芝加哥男孩”所推崇的政策与智利当时“左派”的总统阿连德大相径庭,他们对总统所推行的对市场的干预与计划嗤之以鼻,他们反对价格管控,认为那是老掉牙之举。但是当时的智利政府认为价格管控是防止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必要措施。因此,在政府的支持者与这些经济学家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直至日政变发生。  皮诺切特上台之后,一群与其关系密切的商人将这些经济学家推上了政治舞台。最初,军政府对此持反对态度。曾于年任智利财政部部长的塞尔吉奥·卡斯特罗表示:“最初军政府的领导人倾向于计划经济,即经济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但是当时金融业商会会长哈维尔·比亚尔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同军政府进行协商,并在“芝加哥男孩”的帮助下邀请弗里德曼来智利进行了一系列演讲。第一站就选择了位于圣地亚哥的智利天主教大学。
  弗里德曼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通货膨胀。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通货膨胀蔓延至全球各地。此外,弗里德曼还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和建议,试图将智利变成第一个新自由主义国家。当时,皮诺切特私人接见了他,弗里德曼因此也获得了一个当面向其介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的良机。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就像狗尾巴。如果你一段一段地切下来,狗就会血流不止,最终死亡。但是如果你一下就把尾巴切下来,狗反而能活。必须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通货膨胀。”皮诺切特最终被弗里德曼说服,接受了他的观点。  数月之后,从芝加哥大学留学归来的经济学家掌握了国家经济的命脉,开始制定政策,解决国家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将弗里德曼的理论付诸实践:500家国有企业被私有化,进口关税被取消,政府预算被大幅削减,市场被给予了无限的自由。正如弗里德曼希望的那样,皮诺切特统治下的智利成为第一个以其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国家。  当军政府扫清了一切障碍之后,智利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新自由主义本身存在致命的缺陷,其必然的灾难性后果在不久之后注定会显现出来。在1982年,智利严格遵守芝加哥教条,经济几乎崩溃:债务激增,恶性通货膨胀复发,失业率飙高到30%——是阿连德时代的近十倍(20 世纪70 年代前3 年的失业率分别为5. 5% 、3. 7% 和4. 6%, 1981 年失业率高达26. 3%。)。??唯一保护智利经济在80年代初免于完全崩溃的是,皮诺切特从未把被阿连德收归国有的铜矿公司私有化。这家公司创造85%的智利出口收入,这表示当金融泡沫破灭时,国家仍有稳定收入来源。??1988年,当经济已稳定且快速成长时,45%的人口落在贫穷线下。不过,最富裕的10%智利人,所得却增加83%。即使在2007年,智利仍然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联合国调查不平等的123个国家中,智利排名第116,也就是排名第八不平等的国家。  ?2010年,智利的贫困人口增加了15.1%,影响到250万人。2009年智利的穷人比2006年增加了33.5万人。智利成为拉丁美洲社会不平等最严重的国家。?智利沦为1%的天堂和99%的地狱。  ???
日,由于和管理层谈判破裂,智利国营铜业公司总工会宣布,将召集该公司1.5万名职工于本月11日举行全国性罢工。工会做出罢工决定主要是抗议管理层对加布里埃拉?米斯特拉尔铜矿所属资产进行私有化,管理层打算把铜矿转让给一家有限公司,国营铜业公司作为智利最重要的公司目前正面临巨大的私有化风险。  铜矿是智利几乎唯一没有被私有化的国营企业,由于智利80%以上的收入靠铜矿,故是智利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好在,这一次99%的人自己站出来对私有化说不,对1%窃取99%财富的行动实施了反击。智利的惨痛教训应让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引以为戒。
  2008年的经济危机  就是资本膨胀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  物极必反啊
  @翰啸 4楼
17:18  序言对福利社会和大政府的八大谎言  第一章  北欧如何攀登人类文明的巅峰  富而自由的国家  北欧是如何炼成的  “合作主义”社会模式  “由国家提供服务”与“不让一个人掉队”  本章结论  第二章  德国为何成为欧盟新盟主  德国模式的政治特色——“社会国”原则  德国模式的经济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德国的养老制度——退休者几乎完全依赖政府  本章结论  第三章  英国为何衰落得这么严重  中国买下英国?——英国核心资产纷纷被外国收购  撒切尔改……  -----------------------------  北欧那些货色主业是海盗,到处抢劫,副业才是捕鱼打猎。  
  受益匪浅
  对专家学者不感冒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旅游签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