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营十八年第二部txt 全集小说 发给我

《敌营十八年第三部续写》txt全集下载_百度知道
《敌营十八年第三部续写》txt全集下载
敌营十八年第三部续写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敌营十八年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没邮箱怎么发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敌营十八年小说全集TXT
敌营十八年小说全集TXT
要全的发到我的QQ邮箱,不要网址谢谢
因你没有给邮箱,我就给你网址,你可以自己免费下载。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敌营十八年》新编电视剧到长篇小说
从《敌营十八年》新编电视剧到长篇小说(1)
  新编《敌营十八年》以卓越的笔墨艺术地再现了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那个血腥的年代。让人们的心搏动于剧情发生的始终,飞驰于环环紧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冲突之中,情感始终紧紧跟随着剧中主人公命运的起伏而波动,直至剧终,神魂依旧在那段不寻常的历史中怅然徘徊。似乎仍然依稀可见,在日血腥大屠杀的刀光剑影中,从血泊里站起来的革命英雄们,正在擦干自己身上的血迹,又走上了革命的征程;革命的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燃烧在中国的土地上……
  《敌营十八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佼佼者,亦可称是难能可贵、撼人心魄的杰出力作。
  一、历史的壮烈现实的价值
  新编《敌营十八年》,再现了白色恐怖的血腥,历史斗争的壮丽……荧屏前的人们,也情不自禁地与剧中人物一道怒发冲冠,热血灼烧,“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歌声永远在召唤人们坚决反抗黑暗势力,这歌声让十三亿中国人再一次挽起钢铁的臂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新编《敌营十八年》走上荧屏,正逢其时。在举国上下喜迎建国六十周年的光辉时刻,在一派欢庆激越的歌声中,人们重新走进“四一二”那个血腥的年代,让奔腾燃烧的热血汇入革命历史的长河。它告诉中国人民:在欢庆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切莫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蕴含的历史真谛,我们的前辈为不做任人杀戮的奴隶,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勇拼搏,甘抛头颅,洒尽鲜血,人民共和国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它昭示青少年,要永远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沿着先辈开辟的“社会主义光辉大道,不畏艰难险阻,让人民共和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新编《敌营十八年》走上荧屏,它召唤我们,让民族的伟大信仰世代相传。它让我们走进了五千名工农红军、农民赤卫军、打土豪分得田地的农民兄弟的囚牢……同时也让我们走进了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行列,倾听他们的心跳,寻觅他们的伟大信仰,我们的血与他们的血同在一条血管里流淌,我们的肝胆与他们的肝胆同在一个脉搏中辉映。当江波站在一排狰狞的黑枪口下,听到战友们高呼“共产党万岁”的诀别口号时,他的心灼烧了,而他作为秘密党员,却只能在肺腑中怒吼,在血液里燃烧,至死遵守党的纪律,绝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他的肺炸裂了,他欲张的嘴只能微微地颤抖着,双眼喷射着火一样的光芒……这一瞬,我们似乎与他同时听到无数英烈的呐喊声,喊出了中国人民的钢铁意志。“戴长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戴长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为的是“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甘心“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新编《敌营十八年》走上荧屏,让我们聆听到舍身战斗在敌人心脏中的江波、赵一青、滕玉莲、康瑛、洪尔贵等英雄的心跳,敬佩他们甘冒生命危险巧与敌人周旋的自我牺牲精神,聆听他们忍受不尽委屈的倾诉……然而他们却为了“主义”而视这一切为“已摈忧患寻常事”,因为决心“留得豪情作楚囚”。
  新编《敌营十八年》走上荧屏,让我们满含泪水,挽起先烈们的英魂,告慰他们:我们终于有了自己“可爱的中国”,因而“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屹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被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所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为之奋斗、为之追求的伟大目标。现在,我们可以告慰先烈,这个可爱的中国终于“立在人类的面前”了,而且走上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从《敌营十八年》新编电视剧到长篇小说(2)
走出《敌营十八年》,翻过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史册,走过人民共和国奔腾飞跃的六十个春秋,回望当今我们伟大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无处不绚丽的壮美景象,我们怎么能不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热血沸腾,振臂欢呼呢?又怎么能不深情缅怀近百年来为祖国复兴而血染江河的英烈呢?
  这就是新编《敌营十八年》所显现的历史的壮丽与现实的价值。它是中国现代革命光辉历史的艺术再现,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的历史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跨天险、走泥丸、抛头颅、洒热血创建人民共和国的壮丽颂歌。
  二、炙人的魅力艺术的价值
  新编电视剧《敌营十八年》与同类题材电视剧相比有三大特色,显示了它的艺术价值。
  其一,巧妙的时空转换。
  剧作者*充分运用电视剧艺术时间与空间相对自由的特点,从1927年“四一二”事变入手,落笔于日的西安事变,直跨土地革命时期近十年的历史时空,进而转入1937年抗日战争新的历史阶段。当然,电视剧的时空转换技巧,许多剧作者和导演都在运用,不足为奇。然而,《敌营十八年》却在大时空、大主题中巧妙地运用了电视剧的基本特征,把重大历史题材的大时空转换为叙事性、具象性的大历史背景下的小时空,并艺术地让小时空自然地汇入时代的大时空,既有历史的大背景,又突显惊心动魄的具象叙事,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在十年的重大历史事变中,《敌营十八年》没有直接涉入重大历史事件,没有出现重大历史事变中的高层人物,却通过具象的一排又一排的警车,一辆又一辆的囚车,尖啸的警笛,惊慌的人群,恐怖的场景,不停的枪声,不断的“共产党万岁”的呼喊声……让人们冥冥中听到了“宁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大屠杀决策人的狰狞狂叫……
  从黄埔军校赵教官与学生江波谈话的情节中,隐隐可见我们党对“中山舰事件”、国民党“整理党务案”等一系列事变已有警惕。从滕玉莲剪下南昌暴动的报纸爱不释手的情节,再联想到赵教官已去了南昌,又似乎可见我们党指挥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诸如此类的处理手法,使大历史融入故事情节的细微之处。
  其二,巧妙地编织人物关系。
  突显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一切戏剧形式共有的规律,“没有矛盾就没有戏”。
  新编《敌营十八年》的剧作者在剧中彰显了这个规律,且独具一格。在《敌营十八年》的戏剧矛盾冲突中,我们看到六条人物关系线错综复杂地纠葛在一起,为剧中人物矛盾冲突深入地展开做了极为周到的铺垫,为挖掘各类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创造了必要条件,为戏剧冲突的不断延伸、发展增添了光彩。这六条关系线又有主辅之分,主线是江波与何昆,江波与宣子奇,江波与赵一青;辅线是江波与康瑛及江家父母,江波与滕玉莲、滕谦,江波与罗胥仁、罗绮丽、罗茂丽。主线是戏剧发展的核心人物矛盾关系线,辅线则起着衬托主线的作用,而主辅线又相互交错、互为冲突。这主辅各三条人物关系线,形成一个相互交错、藤树相绕、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让一切戏剧矛盾都在这个人物网中展开、发展:忽而矛盾冲突双方刀枪相见,令主人公身陷绝地;忽而矛盾双方又斗智斗勇,一方是以胡金山、何昆为代表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国民党特工,另一方是以江波为代表的共产党特工人员,机警应对,化险为夷,令敌方屡战屡挫。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从《敌营十八年》新编电视剧到长篇小说(3)
这两组人物的争斗贯穿全剧,而江波与何昆的矛盾冲突又是贯穿全剧的核心。江波是奉共产党之命努力楔入敌十七旅的特工人员,他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取得敌人对我红军、红区围剿的战略战术情报,使我们的党“眼不再瞎,耳不再聋”,取得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以打破敌人的重重围剿。而何昆作为忠于国民党的军统特务,自然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决计要抓到江波这个潜伏的*分子。他们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与较量中,同踏波折,斗智斗勇。对江波来说,险象环生,危机重重,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何昆作为国民党的特工人员,是主动进攻的一方,却在一场又一场的较量中把行将到手的胜利一一丢掉了,往往只捞到一个个尴尬,留下一个个遗憾。剧作家在这里并没有让人物格式化、脸谱化,而是饱蘸笔墨在两者的相互较量中挖掘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在内心世界里寻觅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
  在江波、何昆激烈而险峻的一次次较量中,江波总是挽险象于安然,而何昆总是欲获胜而败北。江波为党为人民而战斗,具有崇高的信仰,从而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在两次面对黑枪口时,视死如归,泰然处之,“我准备二十年后再当一回汉子!”相反,何昆嘴上虽也高喊为他那个*效忠,但一遇滕玉莲,就六神无主,魂飞魄散,失掉理智,大喊大叫,头脑空白,思维紊乱。为了个人得失,他在宣子奇面前怯懦,在胡金山面前卑恭,甚至屈膝于顾一夫这类共产党的叛徒,因为这个共产党要犯要面见南京的蒋介石,报告共产党的重要机密并表示要为何昆请功,于是这位忠于他那个*的特务就一变而要“仰仗顾先生了”。当叛徒顾一夫表示要推荐他到蒋介石身边工作时,他更加激动而躬身摇尾:“那我要感谢先生了。”如此,一副癞皮狗的面貌暴露无遗。可见这两个“冤家对头”的争斗,表面上是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本质上展现了二人完全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而揭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正是新编《敌营十八年》的作者要追求的剧本之魂。
  如果说江、何之争是戏剧矛盾冲突的核心,那么江波与宣子奇的纠葛,就是戏剧得以成功发展的又一条贯穿全剧的重要线索,是戏剧矛盾冲突的又一个焦点。因为江、宣之间的矛盾纠葛关系,既决定着江波的命运,又涉及宣子奇的利害得失,同时还牵动着江、何之间的争斗,以致影响戏剧发展的全局和戏剧节奏。宣子奇与江波的关系,可谓奇妙,具有十分强劲的戏剧性。
  在江波与宣子奇这条人物矛盾冲突线里,既牵动江波与何昆的争斗,又影响着全剧人物关系网的发展,其轴心是江波—宣子奇—罗茂丽,一个“国军”中将副军长,一个国民党中组部特派员,可谓江波双保险的保护伞,这正是江波得以在敌一一七师扎下根的重要条件,又是江波与何昆争斗取胜的外在因素。
  正是由于剧作家煞费苦心地编织了这样一个人物关系网,才使全剧在环环紧扣的戏剧冲突中惊心动魄地不断向前发展。在这里不能不钦佩剧作家的想象力和老辣成熟的创作手笔。
  其三,合理地处理特工人员在戏剧中的情爱关系。
  新编《敌营十八年》中的情爱情节有三个特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从《敌营十八年》新编电视剧到长篇小说(4)
1. 江康夫妻间的戏剧矛盾冲突是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康瑛作为江波的妻子,服从地下党的统一部署,曾先后在妊娠分娩期,与丈夫同住一个医院而不能相认;在杀死顾一夫的过程中,夫妻合作,同样不能相认;在康瑛向江波传达做好七十二师起义的准备工作时,又为真假夫妻痛苦相争;江波随起义部队回到红区方得与妻女团圆,但不久冒死重返一一七师投入特工工作……用江波对赵一青的话说,真正的团圆只能“等革命胜利后再说吧”。这正是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品德,这是情爱线贯穿全剧的最大特点。
  2. 情爱关系是全剧内外三层人物关系网中不可或缺的一条网线。
  江波与滕玉莲的关系,关联着滕玉莲、其父滕谦和汪丕夫以及K组织,牵连滕玉莲干爹宣子奇。滕玉莲从入戏就以江波假未婚妻的身份从南石头监狱把江波救出来并相搀相挽入住医院,以后又以总指挥的亲笔批示,两次把江波从刑场救出来,并在多次电报事件中相互合作,又在多次危险中转危为安……所有这一切,当然需要借假夫妻关系作掩护,才能顺其自然地走进敌人内部的这个保护网,取得敌人信任,走进敌人心脏,取得机要情报。
  同样,江波与罗茂丽的关系,更是戏剧矛盾冲突的人物关系网中一条重要贯穿钱。但罗茂丽从根本上说不同于滕玉莲,滕玉莲是地下秘密党员,是红区湘赣区委特派员。而罗茂丽是国民党中组部驻一一七师的特派员,但她却是戏剧发展人物关系网线中一个重要支点。她的身份、她所在的国民党中组部以及她的姐夫宣子奇、姐姐罗绮丽(军长太太),都是剧中的要害部门和举足轻重的人物。
  罗茂丽在关键时刻寸步不离江波,当然不是要出卖江波,而是要监视江波行动,防止江波闯祸而加害于姐夫宣子奇;第二是她确实深深地爱上了江波,爱到明知他是共产党也要舍命保护的程度。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把宣子奇—罗茂丽—江波的命运缠绕为一体了。
  3. 不同戏剧人物的人生信仰与情爱矛盾的对立冲突。
  在陈家坡因情报有误致使大批红军将士血染山河时,江波泪流满面,怒火中烧,难以抑制地对罗茂丽吼道:“罗茂丽,这就是你说的,不用你姐夫一家的血来染红我的顶子!这就是你说的,不用成千上万将士的血染红我的顶子!可是,你们正在屠杀,正在用另一部分成千上万人的血,来染红你和宣子奇的顶子!”“他们是*。”罗茂丽冷冷回敬。“你是白匪,你是地地道道的白匪,白狗子!”两个人的对立冲突已经白热化了。
  在甄别审讯战俘时,遍体血淋淋的江波父亲江大伯以咬断舌头而让双眼中愤恨的生命之光倏然消失,江波胸中仇恨之火冲顶燃烧……罗茂丽不解地问江波:“你们共产党人为什么都这么犟!”江波说:“为了信仰,为了主义!”罗茂丽接着话茬:“可是,掉了脑袋!”江波说:“那是为了更多的人不掉脑袋!”这是两种鲜明对立的世界观之争。
  两个主义,一对夫妻,楚河汉界互不相容,必属悲剧。
  从上述三大特色,我们可以领略新编《敌营十八年》电视剧之所以受到电视观众的好评,其炙人的戏剧冲突的艺术魅力正是它撼人心弦的艺术价值所在。
  新编《敌营十八年》电视剧之所以获得成功热播,是全体演职人员集体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部电视剧中担纲的演员都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题材的大戏,能给一大批“八○后”走上一号、二号、三号……如若没有一点胆识和远见,恐怕难以下决心。因为这部影视片制作的全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把握和艺术地再现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过程,要让这批“八○后”走进上世纪初中国现代革命史,跨过北伐战争,走进土地革命,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个遥远的过去,难于理解、难于消化、难于进入。因为它既是历史时空又是与今天的时空紧密甚至是直接联系着的,比表演远离我们两千年或几百年的古代戏更难。而杜淳这一批青年演员成功地走进了这段历史,并且让它艺术地再现于荧屏,实在令人高兴。它让人们站在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的旗帜下,回望并走进鲜血浇灌的红色花丛之中。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原*副部长)
  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一章 清党(1)
假设没有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假设国共合作依然能在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轨道上继续运行,我们将要讲述的这个故事也许根本就不会存在。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的第三天—公元日,注定要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写下凝重的一笔。那一天,在中国南方的最大都会广州,国民党反动派向他昔日的朋友中国共产党公开举起了屠刀。转瞬之间,著名共产党人刘尔崧、李启汉、萧楚女、邓培、熊雄、熊锐、李森、毕磊等牺牲在国民党的屠刀下,数千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了珠江两岸。
  大屠杀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开始的。
  那一天,按黄埔军校的操典规矩,在直属团十七连当学兵的江波与他的同学一起,照例操练每天一次的晨操。危机就在那个时刻降临—
  先是荷枪实弹的宪兵们跑进小操场,把学兵连团团围住。接着学兵连连长马克孚往前一站,发布口令:“共产党同学向前,国民党同学向后,向前向后一步—走!”
  随着这声口令,国共两党同学,向前的向前,退后的退后,刚才还严整的军阵,立刻就乱了队形。此刻,不仅队列里的学生兵们谁也不会意识到,甚至连直接策划和导演了这幕血腥惨剧的政治寡头们当时也意识不到,或者还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这简单的向前向后的一步走,却拉开了国共两党无法弥合的历史间距。从此,在世界东方这块曾饱经战乱与灾荒同时也有过国泰民安好光景的轩辕大地上,华夏血脉的两个子孙—国民党与共产党演绎了一场历经二十几年之久的血火大比拼—一场亦可悲叹亦可赞颂的历史活剧!到公元1949年,国共两党最终完成了他们在历史巨变中的角色转换:英气勃勃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世界民族之林,而共产党的老朋友也是老冤家的国民党却只能灰溜溜地退缩到一片海岛上。这当然都是后话,可在那个血雨腥风即将到来的日的早上,二十岁的江波,他还没有可能去设想这个早晨以后的事情。所以,当他听到马克孚的口令以后,着实犹豫了一下:他暗自盘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连里那些共产党员同学一样,向前迈出这一步。而这一犹豫,成就了江波。以后的历史证明,多亏他当时没有迈出这一步,否则,英烈名册里会因此增添一个烈士姓名,而共产党则会因此失去一名优秀特工。
  是赵一青的一句话,在关键时刻救了江波。
  赵一青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共产党员,江波的老师和直接领导者。几个月前,他奉调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埔分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同志在那里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共产党人领导的女学兵队。赵一青临行之前曾经叮嘱江波:“你是秘密党员,无论发生何种情况,你都不能暴露身份,这是纪律!”—就是这句话,救了江波。
  在江波犹豫的当儿,操场上形势迅速发生了变化。按马克孚的口令,队伍很快分成了三个方队。国民党同学和共产党同学各一个方队,既不是国民党又不是共产党的同学一个方队。江波就留在这个无党派的方队里。
  马克孚阴鸷的目光轮流扫射,在江波脸上,停住了。
  马克孚:“江波。”
第一章 清党(2)
江波:“到。”
  马克孚:“为什么不站出来。”
  江波:“连长,我往哪边站?”
  马克孚:“你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江波:“我无党派。”
  马克孚:“无党派,那你信仰什么?”
  江波:“学生信仰中山先生的三*义。”
  马克孚被噎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问了一句他早已经准备好的话:“谁能证明你不是共产党?”
  江波顿了顿,找谁证明呢?他的思想在飞速旋转,找共产党同学当然不行,找无党派同学也不是好办法。他的目光悄悄转向了国民党同学那边。一张熟悉的脸孔进入江波眼帘,方脸浓眉,大眼睛高鼻梁,面皮白皙,个头高挑—那人是何昆。江波从急遽变化的情势中已经嗅出了某种反常的味道。如果说,人生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路,他知道,他现在是一步路也不能走错的。如果选错证明人,他不但不能实践对赵一青的诺言,反而会落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泥淖之中。江波自信,在日常交往中,他与国民党同学何昆一直保持着一种良好的朋友关系,这不仅仅是国共合作大趋势下共产党对党员的要求,也是他为隐蔽身份必不可少的一个选择。让何昆做自己的证明人!江波在瞬间完成了这个日后注定要他备受磨难的判断。我们可以原谅江波,因为这个时候江波还太年轻了,刚刚满二十岁。如果他当时老成一些,目光也能在何昆的脸上多停留几秒,他也许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了—在江波的目光从何昆脸上滑过去的瞬间,何昆分明是躲闪了他的那份热切的!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充满戏剧性了。
  江波回答马克孚:“何昆同学可以证明我不是共产党。”
  马克孚阴寒的眼光立刻瞄准何昆:“何昆,你能证明江波不是共产党吗?”
  卒坐中,马卧槽,江波与马克孚之于何昆,此刻都在将军。
  江波究竟是不是共产党,何昆心里没底。如果说是,平常并未见江波参加过任何共产党的活动;而如果说不是,江波却与共产党同学也保持着友善的关系。而且,更让他吃不准的,是私下里他曾经当着江波的面诅咒过共产党,而江波却并没有随声附和。此刻,若论同学情谊,他应该证明江波不是共产党才对,但偏偏他是国民党党员!在政治上,他是追随校长蒋介石,厌恶和憎恨共产党的。这一点与他的出身有直接关系。他出身乡绅家庭,而北伐军所到之处,土豪劣绅备受农会打击。关于分共清党,他事先曾听他的老师—黄埔军校直属团监察室主任胡金山下过毛毛雨,他打心眼里是赞成的,他甚至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与江波一样,他此刻也嗅到了某种让他感到异样的气味,从胡金山带领宪兵出现在操场的那一刻,他就感觉到了。与江波不同的是江波感到心悸,而他则感觉振奋。然而,江波刚才给他那热切的一瞥,却让他心惊肉跳。假如他证明江波不是共产党而江波日后果真被甄别出来就是共产党,那他就不只是给*队伍里留下了一个隐患,他的政治前途,甚至他的一生,也就随之完了。
  也是人生紧要之处,何昆选择了折中。他躲闪了马克孚的咄咄逼人,含糊其辞:“江波同学说的也许……可能是实话吧。”
  何昆的闪烁其词让站在马克孚身后稍远一点位置上的胡金山很不以为然。他来到队前,不给何昆退路:“何昆,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不要含糊其辞!”
第一章 清党(3)
凶狠的车再次杀入底线,何昆几乎被将死了。他感觉脑子发木舌头发僵,嗫嚅着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我……我……”
  看着何昆的孬样,胡金山恨铁不成钢,遂施以诱导性的启发和鼓励:“何昆同学,你不要怕嘛,把话说清楚,江波同学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正当何昆因为自己的滑头策略而被胡金山搞得无地自容的时候,一个声音替他解了围。沉默的队伍中此时忽然有人喊了一嗓子:“报告长官,我能证明江波!”
  这一嗓子,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场目光齐聚在那个人的身上。
  那个人是国民党同学队里的小个子学员张书会。
  胡金山撇下何昆,看看张书会,阴沉地问:“张书会,你证明江波不是共产党?”
  张书会出列,毕恭毕敬地回答:“不,我证明江波是共产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敌营十八年第二部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