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本医学论文发表杂志的介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发表论文200篇,其中中华系列80篇,这个中华系列是什么意

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66 | 主题:445425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转贴】掌握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论文的技巧
【转贴】掌握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论文的技巧
分享到哪里?
这个帖子发布于8年零187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为了加速稿件的刊出,从2003年开始,本刊增加了稿件的容量,由原来64页/期,增至80页/期;并将逐渐推行经Email送审、退修稿件,加速稿件的周转,预计下半年投来的稿件的出版时滞将控制在280天以内。欢迎踊跃投稿。 一、就如何加快论文的刊出与对作者谈几点建议 作为科技论文的作者,最为关心的是自己的论文是否能尽快发表,尽快得到公众的认可。论文是否能发表,主要取决于其学术质量,即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然而,符合学术质量水准的论文是否能尽快通过审稿流程,尽早刊出,除了与编辑部的工作程序和编辑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审稿专家的审稿时滞等有关外,还与作者投稿前的准备工作及对修改稿件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下面就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的体会,同广大作者谈谈如何从作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加快论文的发表。(一)申请稿件进入快速通道 目前大多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都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内首报论文开辟了快速通道。设置快速通道,可使优秀文章优先发表,给每位作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作者如果认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属于重大科研成果,可附关于创新性的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据(查新报告),以申请进入快速通道。然而,符合进入快速通道标准的稿件也必须经过正规的审稿程序才能刊出,为了加快审稿周期,编辑部会通过电子邮件给专家传递稿件,所以,请作者不要忘记在投稿时附上稿件的电子版本。如审核通过,可在收稿后4个月内刊出。(二)注意期刊对各期重点号内容的预告一般情况下,编辑部会提前在杂志上预告每期杂志的重点号内容。作者可以根据杂志重点号内容来选题。如果作者的稿件内容与重点号报道内容相关,则编辑部很有可能根据重点号刊出的时间提前发表该稿件。例如,今年第4、5、6期的重点内容为脑血管病、痴呆、神经肌病。期的重点内容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脱髓鞘疾病、神经心理疾病、癫痫、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病、周围神经病。一般情况下,作者应当在该重点号刊出前半年左右投稿。 (三)投稿之前检查材料是否齐全投稿之前,作者必须仔细地阅读本刊的稿约,重点注意:1.附规范的单位介绍信以及外籍作者的证明信: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稿约中都要求作者提交单位介绍信,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本人同意的证明信。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经常遇到作者的稿件无单位介绍信,或只是在文稿上加盖单位公章,没有说明单位评审意见,没有注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根据编辑部的规定,无介绍信者,要求补充后才能送审,无疑就要耽误时间。2.对所投稿件份数的要求:本刊要求作者投稿3份(1份署名,2份匿名)。有的作者只寄来1份稿件,即使该稿件论文学术质量很高,也很难优先发表,因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规定的审稿制度决定了这一点。审稿过程包括内审、外审和终审:(1)内审指由杂志编辑部具有高级职称的编者对稿件进行审查。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稿件可以由编辑内审决定是否退稿。(2)外审:内审通过的稿件,每篇论文至少要送给两位专家填写书面审稿意见。(3)终审:如果两位专家一致同意,则由专家组进行终审。终审可以由杂志所在地的编委集体讨论,或由专业编审小组进行讨论。如果有2份稿件,在外审时则可同时分送两位审稿专家,即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两审,缩短外审时间。若只有1份稿件,只好等第一审稿人的意见返回后,再将此稿送第二位审稿人,延长外审时间;如果恰巧遇到第一位审稿人由于特殊原因(如生病、开会、出国等)未能及时审回,则外审时间会更长;若第一份稿件在邮寄过程中丢失,编辑部还需向作者重新索要稿件,不但延长了论文刊出时滞,还给编者和作者本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3.交纳稿件评审费(见稿约)。 本刊的审稿~刊出流程: 收稿编号登记编辑初审至少两位专家审阅(全国范围)常务编委(在京编委)集体讨论退修责任编辑加工(或再审)编辑部主任、杂志的总编或副总编、杂志社的总编终审制图,排版校对(作者,编辑及专职校对) 刊出(四)认真按退修意见修改作者得到编辑部的退修意见后,应认真按编辑部的意见(包括论文的格式)修改。如果作者对修改意见有疑义,应向编辑部询问或来函说明情况,不能置之不理。如果论文的内容没有按照专家建议修改,或论文格式不规范,不符合稿约或退修意见的要求,则会导致编辑反复给作者写退修通知,或反复向作者询问情况,延误发稿。我们在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参考文献的引用错误或不规范。编辑在收到作者的修改稿后,除了核查作者是否已按退修意见修改外,还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对稿件进行加工,对作者的引文也要进行核查。大多数英文文献可以通过Medline上的数据进行核对,但1966年以前的文献、未被Medline收录的文献或其他语种的文献则无法核对,有时编者会要求作者提供该文献的复印件,如果作者能认真对待编者的要求,则能帮助编者顺利完成编辑加工过程,按时发稿,如果作者对编者的要求敷衍了事,无疑会延长稿件的“待编”时间。 笔者曾核查中华神经科杂志待编稿中的54条英文文献的引文格式和内容是否正确。在Medline上,根据所引用文献的作者、刊名、页码等项搜索该文献,必要时录入文题进行搜索,仔细核对引文的每一项内容,并认真阅读引文的摘要。对在Medline上未找到匹配项目或摘要内容有疑问的,则到图书馆查找文献或提请作者提供复印件,通读全文进行核实。除了发现格式的不规范外(几乎每条文献均有不规范之处),还有很多内容方面的错误,而严重的引文内容错误——文不对题竟然高达13%(7/54,均与作者探讨并核实)。 当笔者与作者探讨这些引文的问题时,最常听到作者的回答是:请将此条文献删除。作者认为,只要文章能发表即可,读者注重的是文章的结果、结论,而非参考文献,不愿意因为某条文献花费精力。这足以说明作者对引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参考文献是反映作者的科研工作的依据。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备条件,对科技信息的传递、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均有重要意义。在论文中引用文献,便于读者查阅原始资料,了解更多信息,防止伪科学。而文献引用错误将对知识的传播和信息交流造成障碍。引用格式的不规范致使读者难以查找所需文献,但至少还能够通过主题词等搜寻,进行补救。而一旦引用的内容错误,引用的论点与论文内容不符,则会对广大读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阻碍科学的发展。可见引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尤为重要。作为作者应该对科学负责、对读者负责,决不能忽视对文献的正确引用。而一旦作者加强了对文后参考文献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对参考文献的重视程度,并能够充分、合理、正确地引用参考文献,无疑对缩短论文的刊出时滞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二、如何确保学术质量 应具备创新性、科学性(设计严谨,资料齐全,方法得当,结果可靠,统计学处理恰当,结论合理,参考文献新且相关,引用充分合理)、实用性(有重大应用和推广价值,有指导和参考价值)和可读性(文题贴切,层次清楚,逻辑正确,论点明确,文笔通顺,图表设计合理,英文摘要畅通达意)。三、投稿常见问题1. 材料不全• 缺单位介绍信(介绍信应正式,说明单位评审意见,无一稿二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在稿件上盖章无效)• 数量不够或不符合要求(共3份:1份署名,2份匿名,并在资料方法中略去所属医院名称,最好附电子版本)因为本刊采用双盲审稿, 即作者的姓名和单位不向审稿人公开, 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的姓名, 以使审稿更加公正和科学。稿件可以复印,但照片图要一式两份原件,稿件字号要小四号字以上,采用1.5~2倍行距(不应人工回行)另:修改稿应附电子版本,并将退修通知单、论文授权书及原稿一并寄回,软盘应注意防计算机病毒• 有基金项目的未提供基金号,未附基金证书复印件综述一般不注基金项目• 未交稿件审理费2. 作者署名问题• 不符合作者标准(作者应参与选题设计,参与资料分析解释;起草或修改主要内容;能按编辑部意见修改,答辩,同意该文发表)仅参加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可列入志谢部分• 投稿后改变作者顺序或添加作者• 外籍作者无本人同意信• 作者单位不是提供资料的单位  3. 内容• 缺乏创新性(创新性指报道内容是前人未发表的,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科学性(真实/准确/逻辑性强)和实用性(介绍的内容完整、准确,便于他人重复;能指导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综述类更要求内容(包括文献)的新颖,最好具有指导临床的意义• 文题不够简明、醒目、突出主题(应具体);文题使用缩略语、简称、符号等文题最好不用副标题• 中英文摘要未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用“本文、笔者”等• 摘要中的结果未给出主要数据• 摘要结论与目的不相呼应(摘要应包含论文的主要信息,应有独立性和自明性)• 方法交代不够清楚应详述研究的步骤或引用相关文献,应正确使用统计学名词和方法• 正文结果与讨论内容重复或位置不当• 结果与方法不呼应或结果太短应注意不能简略地用“结果见表或图”表述• 临床研究未注明是否得到患者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随意删除阴性结果或与预期结果相反的结果• 摘要之间或摘要与正文数据有误差• 讨论部分过多引用他人资料或结果中没有的数据在讨论中突然出现讨论应是对研究结果的科学解释和评价。应围绕研究目的、突出主题、抓住重点阐明研究结果及其结论的理论意义、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避免简单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或做文献综述。下结论要谨慎、仔细斟酌,口气不要太大,应避免不成熟的论点,避免不足以为自己的资料所支持的结论• 缩略语太多,影响可读性(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用缩略语)缩略语必须在首次出现时注明中文全称或英文全称(尚无统一中文译名时)• 未正确使用关键词(包括排序),自由词或医学名词及计量单位关键词应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并按重要程度排序医学名词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准。如:光密度(OD)应为吸光度(A);脑梗塞应为脑梗死;机能改为功能;颅神经改为脑神经;中风改为卒中;遗传易感性(hereditary susceptibility)称为遗传易患性;格林-巴利改为吉兰-巴雷等。另外,不应随便应用临床口头简称,如甲亢、肾衰等。(本刊从1998年第4期开始曾陆续刊出所公布的神经病学基本名词500余条)。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应使用化学名而不是商品名计量单位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版),如M应为mol/L等。• 线条图坐标缺标目或计量单位;照片图不够清晰,箭头等直接标于照片;病理图缺染色方法或放大倍数,缺图题或图说明,图在正文中没有标示或图的顺序与正文叙述顺序不一致• 表的纵横标目不合理(主谓倒置),缺例数或计量单位;表格内容未按逻辑顺序合理安排,缺表题主语是被研究事物的主要标志,或称分组标志,主语一般在表的左侧;谓语为各类统计指标,一般安排在右侧,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要一致。尽量不要用文字表格,表内的各项标目一律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除外) 4. 科研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样本量太小• 缺乏对照组或对照不当、不足• 使用正态分布方法表达偏态分布的资料(标准差明显&平均值)• 分母很小时也计算百分率(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 统计学方法选择不正确(本刊从2002年第1期始,在读者作者编者栏目陆续刊登军科院情报所统计学专家胡良平教授有关神经科科研设计类型的辨析方法及本刊一些统计学错误辨析的文章) 5. 参考文献• 引用不够充分合理(尤其是不引用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或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未采用顺序编码(应按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 文献未按要求的格式书写,用中文代替日文汉字,外文刊名未按标准缩写(以Index medicus为准)书写,作者未列出前三名,文献无起止页• 引用摘要或转引• 文献内容与所要说明的问题不符• 英文作者姓名颠倒,省略姓名后的罗马数字或Jr等,将学历误认为姓名曾抽查本刊2001年第1期刊出的2篇论著共18条英文文献,及拟在2002年刊出的1篇综述24条英文文献,2篇论著共12条英文文献(总计54条)。引文不规范85处,文献内容有误13条(其中文不对题7条,13%)。其中2002年的均以提请作者核实、修改。主要原因:作者没有亲自阅读所引文献;或在修改文章时未将文献序号相应调整等;对参考文献重视不够 6. 道德问题• 一稿二投(如欲投他刊,应先向本刊声明)• 重复发表或支解论文这种现象最多见。国外一些期刊如The Lancet, BMJ要求:如果作者所投稿件与已发表的或投他刊的文章内容有10%以上的重复,则需要附那些文章的复印件(以便评判是否重复发表),并应在论文中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同一研究不同侧面)。• 伪造篡改资料• 人体试验未说明得到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未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 他人代签授权书附件 中华神经科杂志稿约中华神经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广大神经科(包括神经内、外科,康复医学,神经心理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科及相关学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神经科及相关学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神经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神经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神经科学术交流。本刊设有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研究快讯、急诊经验、综合报道、经验与教训、技术交流、研究生园地、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讨论、疑难病例析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医学见闻、国际动态、述评、专论、人物述林、继续教育园地、书刊评介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一、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参考生物医学杂志投稿的统一要求(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Ann Intern Med, : 36-47.)]1. 本刊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际首报论文开辟“快速通道”。作者如果希望来稿进入“快速通道”,请附关于创新性的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据(查新检索报告)。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2.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6 000字(含图表、摘要、参考文献等),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简报等不超过1 500字。3. 稿件共3份,请附电子版本,并注明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备用。打印稿使用Word软件的4号字,采用1.5倍行距,其中1份列出作者姓名、单位,另2份在正文和中、英文摘要中均不列作者姓名和单位,也应避免在文内出现该医院的名称(因本刊采用双盲审稿)。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对不用稿件一般不寄还,但原始照片一律退还作者。4. 请附单位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评审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5.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 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由厂商赞助的课题应在资金来源处注明。6.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 500字以下20元,1 500字以上40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7. 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8.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作者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请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或Word格式存入3.5吋软盘,与修改稿打印件及退修通知书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欢迎使用Email发送修改稿,本刊Email地址:。修改稿逾3个月寄回者,按新稿处理;超过半年未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9.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每位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10. 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光盘及网络版形式出版。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稿酬中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的稿酬;论著类文章赠当期杂志2册及抽印本20册,论著摘要等短篇赠杂志1册。11. 来稿请寄:100710 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请勿寄给个人。二、撰稿要求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15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缩略语。中、英文题名应一致。2. 作者署名:作者应具备下列所有条件:(1)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更动;作者单位全称(包括科室)及邮政编码、Email地址脚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单位应是提供资料的单位,作者单位应写全称,以最新名称为准。若通信作者非第一作者,则应同时注明通信作者的地址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通信作者),列出其单位、邮政编码;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应征得被志谢者同意);协作组成员在文后、参考文献前一一列出。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外国作者的通讯地址应用其本国文字加注。3. 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避免使用缩写),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应相对具体些(400个字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含义与中文一致)、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前上角加“*”。例如:JIANG Hong*, TANG Bei-sha, ZHANG Mei-ji, ZHAO Guo-hu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China。有通信作者时,以“Corresponding author:”字样开头,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和邮政编码、单位名称。4. 关键词: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5. 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方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有关临床研究的论文应得到患者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书,并在文内注明。6. 统计学: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上一页 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给出95%置信区间。?7. 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主谓语不能倒置,应使表中每一列数据的单位相同,有效位数一致。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及软盘。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明,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文题、图号及图的上下方向,勿注作者姓名和单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并在文内注明。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8.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简化字以国务院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定书写。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中国通用药物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9. 计量单位: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0. 数字:执行GB/T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11. 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摘要和正文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缩略语,1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12. 参考文献: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对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应充分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1 肖波,彭隆祥,谢光洁,等.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8-280.2 Maruyama H, Izumi Y, Morino H, et al. Difference in disease-free survival curv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subtype of spinocerebellar ataxia: a study of 1 286 Japanese patients. Am J Med Genet, 8-583.3 陈世峻. 癫痫的遗传. 见: 沈鼎烈, 主编. 临床癫痫学. 第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Weinstein L, Swartz MN. Patholog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s. In: Sodeman WA Jr, Sodeman WA, eds.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8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2. . 想投稿,一定要对编辑社的要求了解很清楚原创还是转帖?请注意规范发帖,暂扣一分
Onobel edited on
回复:掌握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论文的技巧
分享到哪里?
现已开通网上投稿平台,需先登陆注册,然后才能投稿
回复:掌握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论文的技巧
分享到哪里?
审稿费要100块太贵了!!
回复:掌握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论文的技巧
分享到哪里?
Ryne 审稿费要100块太贵了!!关键是没有发票只有收据无法报销!
回复:掌握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论文的技巧
分享到哪里?
对不起各位,上述是转贴,我看过了觉得对我有帮助才贴过来,希望大家有这方面的经验的多多交流。我也诚恳的接受版主的批评和扣分。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句话议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