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巨石8月初连续三天跌停 停牌爆跌

出错提示页
3秒钟后将返回QIC
页面即将返回!出错提示页
3秒钟后将返回QIC
页面即将返回!A股三天暴跌8% 大数据解构“杠杆去哪儿了”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此轮大盘调整中,融资偿还额大幅增加、融资余额大幅下挫以及融资余额占比超标三个角度出发,对相关标的进行了梳理研究,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益借鉴。
每经记者 赵阳戈
从5月5日开始,沪指走进暴跌漩涡,5月5日~7日累计跌幅高达8.2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融&话题曾被高层多次强调,所以在此轮暴跌中,杠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成为了市场最为关心的焦点。
有鉴于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此轮大盘调整中,融资偿还额大幅增加、融资余额大幅下挫以及融资余额占比超标三个角度出发,对相关标的进行了梳理研究,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益借鉴。
&中字头&成降杠杆急先锋 融资客你方唱罢我登台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截至5月7日,两市融资融券交易额占A股总成交的比例达到16.98%,成为推动牛市前进的重要动力。但硬币总有两面,杠杆在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在下跌行情中,不少标的出现了大量的融资偿还,加速了标的股票的下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5月5日~7日的这轮下跌中,融资偿还额的放量是&中字头&股票杀跌的重要推手。但有意思的是,部分标的在融资偿还大量涌现的同时,又有新的融资盘出手接盘。
蓝筹股偿还力度靠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5月5日~7日,A股出现了大量的融资偿还,累计偿还额高达4679.19亿元,累计偿还量为320.8亿股。具体到个股,累计融资偿还额最高的是中国平安,偿还金额高达146.52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建筑和中国重工,两者的累计偿还额都超过了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7日,融资偿还额排名前10个的个股中,有8个是&中字头&,其余如国电电力等也是前一段时间的热门蓝筹股。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这3天的累计融资偿还额,与对应股票5月4日收盘时的融资余额进行对比发现,占比较大的标的包括华银电力、新华保险、三安光电、国电电力、中国远洋、河北钢铁、中国电建、上海石化及中国建筑等。这些个股都是前期融资客青睐的对象,其中大部分的融资余额在近一月中都出现了飞速上涨。比如国电电力,在4月9日的时候,该股融资余额尚为46.24亿元,而在5月7日这个数据已经飙升到了60.88亿元,涨幅达31.66%。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许正是因为融资客积极偿还引起的连锁反应,国电电力在近几日里出现的回调幅度也非常大,5月5日~7日累计跌幅达10.42%。
大量融资客进场接盘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时注意到,虽然上述标的近日的融资偿还额比较大,但其融资余额总体却颇为坚挺。仍旧以国电电力为例,该公司在上周市场进入回调之后,其融资余额数据始终维持在60亿元这个水平,每天出入在几亿元左右。这无疑说明,在一部分融资客积极偿还的同时,又有新的融资客进场接盘。虽然这部分新晋资金难以撑住下跌的股价,但却为后市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对此,某业内人士表示,券商调节融资折算率等确实能做到帮助个体投资者降杠杆,但券商的额度也相应空出来了,这些额度又会分摊到更多投资者身上,他们获得额度后将进行新一轮的融资。所以可以看到,当老的融资筹码偿还后,又有新的融资客进场接棒,这才会出现上述现象。基于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严控两融&传闻之下,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在5月7日还能再攀升至1.9万亿元的新高,并且从4月20日至5月7日,该数据都是每日有增的。
11股融资余额锐减超10% 复牌股获逆势加仓
◎每经记者 赵阳戈
虽然在融资偿还大量涌现时,部分股票出现了大量新的融资客进场接盘,但并不是所有股票都如此好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对比5月4日,5月7日有11只标的的融资余额缩水幅度超过了10%,从个股的角度做到了降杠杆。另外,一些复牌股票则获得融资客青睐,被逆势加仓。
267只个股融资余额缩水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相比5月4日,5月7日融资余额出现缩水的个股有267只。其中,缩水比例超过10%的有11只,代表个股为阳光电源。
资料显示,阳光电源4月15日发布募资33亿元做大光伏产业的定增方案后复牌,走势一直比较稳健,即使是在上周大盘暴跌时,其股价也维持了高位运行状态。但其融资余额却出现了大幅变化,5月4日阳光电源的融资余额为9.83亿元,而在5月7日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7.03亿元,跌幅达28.49%。
排在阳光电源之后的大智慧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由于近期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出现大幅跳水,相应的融资盘也快速离场。其5月7日31.39亿元的融资余额与5月4日的39.38亿元相比,缩水幅度也有20.29%。
此外,深圳机场、隆基股份、三安光电、美好集团、国脉科技、黑化股份、中国巨石、中国国航、湖北能源的融资余额缩水幅度也比较大。隆基股份、美好集团及中国国航等的股价还出现了大幅跳水的情况。
复牌股获融资客青睐
与此同时,一些标的却获得了融资客的逆势加码。而这些标的中,又以长期停牌后恢复交易的股票为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7日融资余额较5月4日出现大幅上涨的前6个标的中,有5个都是这种类型。
公开信息显示,华媒控股因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于4月29日复牌,复牌后进入到&一字板&补涨环节,直到5月5日该股一字板打开,融资客才有机会介入。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华媒控股在5月4日的融资余额为1.72亿元,5月5日开板后,融资客单日便杀入1.69亿元,并且在随后两日的单日买入额都超过了1.4亿元,最终5月7日华媒控股的融资余额达到了4.36亿元,是5月4日的2.53倍。
海航投资也是一个典型,该公司在停牌数月后于4月17日宣布拟募资120亿元,用以取得渤海信托32.43%股权、华安保险19.643%股权、新生医疗100%股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复牌后,该股连拉11个涨停板,直到5月4日打开,当日融资客就急忙买入8.08亿元。原本海航投资的融资余额仅2亿元左右,而截至5月7日该数据已经达到了16.52亿元。不过,从股价的表现来看,目前这批新介入的融资客,尚未赚到钱。
另外3个获得融资客逆势买入的标的分别为拓维信息、上实发展和金丰投资。
部分个股&余额超标&大跌中融资客难以加仓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根据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当融资余额达到某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将会暂停该标的证券的融资买入,直到该比例低于20%。也就是说,当这个融资监控指标接近25%时,融资客对于标的证券已没有太多的买入余地。那么,这类股票在A股本轮快速杀跌行情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多只股票融资余额&超标&
随着今年以来牛市的不断推进,融资客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以致融资余额&超标&的事情屡有发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深交所业务公告中可以看到,燃控科技及300ETF都曾被暂停过融资买入;而在上证所中,一拖股份、浙能电力等标的榜上有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除上述标的外,深市的卓翼科技、蒙草抗旱、日海通讯及景兴纸业等,沪市的亚通股份、鹏欣资源、东阳光科、天成控股等,其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都超过了20%。其中,卓翼科技融资占比达到了26.37%,一拖股份、浙能电力的融资占比也都达到了25%的监管红线。
占比低于20%可恢复
对这类融资&超标&的个股,投资者平时或许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但在近期大盘大幅波动,个股出现超跌的情况下,融资客只能干瞪眼而无法融资买入,其郁闷可想而知。
其中,一拖股份的情况比较典型。从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到,一拖股份从5月6日起,被上证所暂停了融资买入。数据显示,5月5日该股的融资余额还保持在5.73亿元的水准,且自4月22日以来差不多都停留在这个位置,但5月6日被暂停融资买入后,市场同时大跌,融资客只有偿还的份而没有加码的空间。于是,在5月6日、7日,一拖股份的融资余额快速下滑,5月7日的数据为5.18亿元,较5月5日减少了9.6%。而5月5日~7日,该股跌幅达到16.15%。
浙能电力情况类似。据悉,浙能电力4月29日被暂停融资买入,5月5日曾一度恢复,而自5月8日起再度被暂停融资买入。数据显示,第一次暂停前的4月28日,浙能电力的融资余额为17.56亿元。5月4日,这个数字已陡然下降到了13.35亿元。5月5日一恢复,融资客们便开始躁动起来,当天融资买入额达1.39亿元。至5月7日,浙能电力的融资余额已从13.35亿元迅速上升到了15.4亿元。由于再次触碰红线,上周五(5月8日)起,浙能电力再度将新晋融资客拒之门外。这意味着,其融资余额可能会再度走跌。对应到股价上,5月5日~8日,浙能电力累计下挫接近16%。其在上周五的反弹幅度仅为2.45%,不及板块涨幅平均值,这或许与融资客无法出手助力,只能在场外干着急有关。
根据相关规定,当暂停证券的融资余额低于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0%时,其融资买入将得以恢复。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5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A股三天暴跌8% 大数据解构“杠杆去哪儿了”
作者:赵阳戈
  从5月5日开始,沪指走进暴跌漩涡,5月5日~7日累计跌幅高达8.2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融”话题曾被高层多次强调,所以在此轮暴跌中,杠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成为了市场最为关心的焦点。
  有鉴于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此轮大盘调整中,融资偿还额大幅增加、融资余额大幅下挫以及融资余额占比超标三个角度出发,对相关标的进行了梳理研究,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益借鉴。
  《《《
  融资偿还
  “中字头”成降杠杆急先锋 融资客你方唱罢我登台
  截至5月7日,两市交易额占A股总成交的比例达到16.98%,成为推动牛市前进的重要动力。但硬币总有两面,杠杆在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在下跌行情中,不少标的出现了大量的融资偿还,加速了标的股票的下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5月5日~7日的这轮下跌中,融资偿还额的放量是“中字头”股票杀跌的重要推手。但有意思的是,部分标的在融资偿还大量涌现的同时,又有新的融资盘出手接盘。
  蓝筹股偿还力度靠前
  (,)iFinD数据显示,5月5日~7日,A股出现了大量的融资偿还,累计偿还额高达4679.19亿元,累计偿还量为320.8亿股。具体到个股,累计融资偿还额最高的是(,),偿还金额高达146.52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和(,),两者的累计偿还额都超过了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7日,融资偿还额排名前10个的个股中,有8个是“中字头”,其余如(,)等也是前一段时间的热门蓝筹股。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这3天的累计融资偿还额,与对应股票5月4日收盘时的融资余额进行对比发现,占比较大的标的包括(,)、(,)、(,)、国电电力、(,)、(,)、(,)、(,)及中国建筑等。这些个股都是前期融资客青睐的对象,其中大部分的融资余额在近一月中都出现了飞速上涨。比如国电电力,在4月9日的时候,该股融资余额尚为46.24亿元,而在5月7日这个数据已经飙升到了60.88亿元,涨幅达31.66%。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许正是因为融资客积极偿还引起的连锁反应,国电电力在近几日里出现的回调幅度也非常大,5月5日~7日累计跌幅达10.42%。
  大量融资客进场接盘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时注意到,虽然上述标的近日的融资偿还额比较大,但其融资余额总体却颇为坚挺。仍旧以国电电力为例,该公司在上周市场进入回调之后,其融资余额数据始终维持在60亿元这个水平,每天出入在几亿元左右。这无疑说明,在一部分融资客积极偿还的同时,又有新的融资客进场接盘。虽然这部分新晋资金难以撑住下跌的股价,但却为后市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对此,某业内人士表示,调节融资折算率等确实能做到帮助个体投资者降杠杆,但券商的额度也相应空出来了,这些额度又会分摊到更多投资者身上,他们获得额度后将进行新一轮的融资。所以可以看到,当老的融资筹码偿还后,又有新的融资客进场接棒,这才会出现上述现象。基于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严控两融”传闻之下,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在5月7日还能再攀升至1.9万亿元的新高,并且从4月20日至5月7日,该数据都是每日有增的。
  《《《
  融资余额
  11股融资余额锐减超10% 复牌股获逆势加仓
  虽然在融资偿还大量涌现时,部分股票出现了大量新的融资客进场接盘,但并不是所有股票都如此好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对比5月4日,5月7日有11只标的的融资余额缩水幅度超过了10%,从个股的角度做到了降杠杆。另外,一些复牌股票则获得融资客青睐,被逆势加仓。
  267只个股融资余额缩水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相比5月4日,5月7日融资余额出现缩水的个股有267只。其中,缩水比例超过10%的有11只,代表个股为(,)。
  资料显示,阳光电源4月15日发布募资33亿元做大光伏产业的定增方案后复牌,走势一直比较稳健,即使是在上周大盘暴跌时,其股价也维持了高位运行状态。但其融资余额却出现了大幅变化,5月4日阳光电源的融资余额为9.83亿元,而在5月7日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7.03亿元,跌幅达28.49%。
  排在阳光电源之后的(,)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由于近期遭遇“立案调查”,股价出现大幅跳水,相应的融资盘也快速离场。其5月7日31.39亿元的融资余额与5月4日的39.38亿元相比,缩水幅度也有20.29%。
  此外,(,)、(,)、三安光电、(,)、(,)、(,)、(,)、(,)、(,)的融资余额缩水幅度也比较大。隆基股份、美好集团及中国国航等的股价还出现了大幅跳水的情况。
  复牌股获融资客青睐
  与此同时,一些标的却获得了融资客的逆势加码。而这些标的中,又以长期停牌后恢复交易的股票为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7日融资余额较5月4日出现大幅上涨的前6个标的中,有5个都是这种类型。
  公开信息显示,(,)因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于4月29日复牌,复牌后进入到“一字板”补涨环节,直到5月5日该股一字板打开,融资客才有机会介入。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华媒控股在5月4日的融资余额为1.72亿元,5月5日开板后,融资客单日便杀入1.69亿元,并且在随后两日的单日买入额都超过了1.4亿元,最终5月7日华媒控股的融资余额达到了4.36亿元,是5月4日的2.53倍。
  (,)也是一个典型,该公司在停牌数月后于4月17日宣布拟募资120亿元,用以取得渤海32.43%股权、华安19.643%股权、新生医疗100%股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复牌后,该股连拉11个涨停板,直到5月4日打开,当日融资客就急忙买入8.08亿元。原本海航投资的融资余额仅2亿元左右,而截至5月7日该数据已经达到了16.52亿元。不过,从股价的表现来看,目前这批新介入的融资客,尚未赚到钱。
  另外3个获得融资客逆势买入的标的分别为(,)、(,)和(,)。
  《《《
  融资占比
  部分个股“余额超标”大跌中融资客难以加仓
  根据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当融资余额达到某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将会暂停该标的证券的融资买入,直到该比例低于20%。也就是说,当这个融资监控指标接近25%时,融资客对于标的证券已没有太多的买入余地。那么,这类股票在A股本轮快速杀跌行情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多只股票融资余额“超标”
  随着今年以来牛市的不断推进,融资客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以致融资余额“超标”的事情屡有发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深交所业务公告中可以看到,(,)及300ETF都曾被暂停过融资买入;而在上证所中,(,)、(,)等标的榜上有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除上述标的外,深市的(,)、(,)、(,)及(,)等,沪市的(,)、(,)、(,)、(,)等,其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都超过了20%。其中,卓翼科技融资占比达到了26.37%,一拖股份、浙能电力的融资占比也都达到了25%的监管红线。
  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 和讯河南微信公众账号:hexunhenan123
05/08 08:4805/06 09:0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A股三天暴跌8% 大数据解构“杠杆去哪儿了” _ 财经频道 _ 东方财富网()
||||||||||||||||||||||
A股三天暴跌8% 大数据解构“杠杆去哪儿了”
  点击查看&&&  ===本文导读===
        ===全文阅读===    从5月5日开始,沪指走进暴跌漩涡,5月5日~7日累计跌幅高达8.2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融”话题曾被高层多次强调,所以在此轮暴跌中,杠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成为了市场最为关心的焦点。  有鉴于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此轮大盘调整中,融资偿还额大幅增加、融资余额大幅下挫以及融资余额占比超标三个角度出发,对相关标的进行了梳理研究,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益借鉴。  《《《  融资偿还  “中字头”成降杠杆急先锋融资客你方唱罢我登台  截至5月7日,两市交易额占A股总成交的比例达到16.98%,成为推动牛市前进的重要动力。但硬币总有两面,杠杆在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在下跌行情中,不少标的出现了大量的融资偿还,加速了标的股票的下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5月5日~7日的这轮下跌中,融资偿还额的放量是“中字头”股票杀跌的重要推手。但有意思的是,部分标的在融资偿还大量涌现的同时,又有新的融资盘出手接盘。  蓝筹股偿还力度靠前  数据显示,5月5日~7日,A股出现了大量的融资偿还,累计偿还额高达4679.19亿元,累计偿还量为320.8亿股。具体到个股,累计融资偿还额最高的是,偿还金额高达146.52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和,两者的累计偿还额都超过了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7日,融资偿还额排名前10个的个股中,有8个是“中字头”,其余如等也是前一段时间的热门蓝筹股。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这3天的累计融资偿还额,与对应股票5月4日收盘时的融资余额进行对比发现,占比较大的标的包括、、、国电电力、、、、及中国建筑等。这些个股都是前期融资客青睐的对象,其中大部分的融资余额在近一月中都出现了飞速上涨。比如国电电力,在4月9日的时候,该股融资余额尚为46.24亿元,而在5月7日这个数据已经飙升到了60.88亿元,涨幅达31.66%。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许正是因为融资客积极偿还引起的连锁反应,国电电力在近几日里出现的回调幅度也非常大,5月5日~7日累计跌幅达10.42%。  大量融资客进场接盘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时注意到,虽然上述标的近日的融资偿还额比较大,但其融资余额总体却颇为坚挺。仍旧以国电电力为例,该公司在上周市场进入回调之后,其融资余额数据始终维持在60亿元这个水平,每天出入在几亿元左右。这无疑说明,在一部分融资客积极偿还的同时,又有新的融资客进场接盘。虽然这部分新晋资金难以撑住下跌的股价,但却为后市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对此,某业内人士表示,券商调节融资折算率等确实能做到帮助个体投资者降杠杆,但券商的额度也相应空出来了,这些额度又会分摊到更多投资者身上,他们获得额度后将进行新一轮的融资。所以可以看到,当老的融资筹码偿还后,又有新的融资客进场接棒,这才会出现上述现象。基于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严控两融”传闻之下,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在5月7日还能再攀升至1.9万亿元的新高,并且从4月20日至5月7日,该数据都是每日有增的。  《《《  融资余额  11股融资余额锐减超10% 复牌股获逆势加仓  虽然在融资偿还大量涌现时,部分股票出现了大量新的融资客进场接盘,但并不是所有股票都如此好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对比5月4日,5月7日有11只标的的融资余额缩水幅度超过了10%,从个股的角度做到了降杠杆。另外,一些复牌股票则获得融资客青睐,被逆势加仓。  267只个股融资余额缩水  数据显示,相比5月4日,5月7日融资余额出现缩水的个股有267只。其中,缩水比例超过10%的有11只,代表个股为。  资料显示,阳光电源4月15日发布募资33亿元做大光伏产业的定增方案后复牌,走势一直比较稳健,即使是在上周大盘暴跌时,其股价也维持了高位运行状态。但其融资余额却出现了大幅变化,5月4日阳光电源的融资余额为9.83亿元,而在5月7日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7.03亿元,跌幅达28.49%。  排在阳光电源之后的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由于近期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出现大幅跳水,相应的融资盘也快速离场。其5月7日31.39亿元的融资余额与5月4日的39.38亿元相比,缩水幅度也有20.29%。  此外,、、三安光电、、、、、、的融资余额缩水幅度也比较大。隆基股份、美好集团及中国国航等的股价还出现了大幅跳水的情况。  复牌股获融资客青睐  与此同时,一些标的却获得了融资客的逆势加码。而这些标的中,又以长期停牌后恢复交易的股票为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7日融资余额较5月4日出现大幅上涨的前6个标的中,有5个都是这种类型。  公开信息显示,因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于4月29日复牌,复牌后进入到“一字板”补涨环节,直到5月5日该股一字板打开,融资客才有机会介入。数据显示,华媒控股在5月4日的融资余额为1.72亿元,5月5日开板后,融资客单日便杀入1.69亿元,并且在随后两日的单日买入额都超过了1.4亿元,最终5月7日华媒控股的融资余额达到了4.36亿元,是5月4日的2.53倍。  也是一个典型,该公司在停牌数月后于4月17日宣布拟募资120亿元,用以取得渤海信托32.43%股权、华安19.643%股权、新生医疗100%股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复牌后,该股连拉11个涨停板,直到5月4日打开,当日融资客就急忙买入8.08亿元。原本海航投资的融资余额仅2亿元左右,而截至5月7日该数据已经达到了16.52亿元。不过,从股价的表现来看,目前这批新介入的融资客,尚未赚到钱。  另外3个获得融资客逆势买入的标的分别为、和。  《《《  融资占比  部分个股“余额超标”大跌中融资客难以加仓  根据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当融资余额达到某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将会暂停该标的证券的融资买入,直到该比例低于20%。也就是说,当这个融资监控指标接近25%时,融资客对于标的证券已没有太多的买入余地。那么,这类股票在A股本轮快速杀跌行情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多只股票融资余额“超标”  随着今年以来牛市的不断推进,融资客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以致融资余额“超标”的事情屡有发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深交所业务公告中可以看到,及都曾被暂停过融资买入;而在上证所中,、等标的榜上有名。  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除上述标的外,深市的、、及等,沪市的、、、等,其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都超过了20%。其中,卓翼科技融资占比达到了26.37%,一拖股份、浙能电力的融资占比也都达到了25%的监管红线。  占比低于20%可恢复  对这类融资“超标”的个股,投资者平时或许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但在近期大盘大幅波动,个股出现超跌的情况下,融资客只能干瞪眼而无法融资买入,其郁闷可想而知。  其中,一拖股份的情况比较典型。从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到,一拖股份从5月6日起,被上证所暂停了融资买入。数据显示,5月5日该股的融资余额还保持在5.73亿元的水准,且自4月22日以来差不多都停留在这个位置,但5月6日被暂停融资买入后,市场同时大跌,融资客只有偿还的份而没有加码的空间。于是,在5月6日、7日,一拖股份的融资余额快速下滑,5月7日的数据为5.18亿元,较5月5日减少了9.6%。而5月5日~7日,该股跌幅达到16.15%。  浙能电力情况类似。据悉,浙能电力4月29日被暂停融资买入,5月5日曾一度恢复,而自5月8日起再度被暂停融资买入。数据显示,第一次暂停前的4月28日,浙能电力的融资余额为17.56亿元。5月4日,这个数字已陡然下降到了13.35亿元。5月5日一恢复,融资客们便开始躁动起来,当天融资买入额达1.39亿元。至5月7日,浙能电力的融资余额已从13.35亿元迅速上升到了15.4亿元。由于再次触碰红线,上周五(5月8日)起,浙能电力再度将新晋融资客拒之门外。这意味着,其融资余额可能会再度走跌。对应到股价上,5月5日~8日,浙能电力累计下挫接近16%。其在上周五的反弹幅度仅为2.45%,不及板块涨幅平均值,这或许与融资客无法出手助力,只能在场外干着急有关。  根据相关规定,当暂停证券的融资余额低于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0%时,其融资买入将得以恢复。(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辟谣称,专家提出严控两融建议,非证监会提出的管理要求;该微博随后被删  在股市一片哀号之际,5月6日晚间一则“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上海会议上要求严控两融”再为股市添新愁。不过,5月7日早间9时许,证监会在官方微博发布辟谣通知称,“此为虚假不实消息,不是证监会对证券公司提出的管理要求”,但该条微博不久被删除。  股市连跌两天后,5月6日晚间一则“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上海会议上要求严控两融”的消息为股市再添压力。  市场传闻称证张育军5月6日下午针对严控两融讲话,并传出,单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前一月末净资本的4倍,已超过前述要求的证券公司,不得向客户新增融出资金和证券。  5月7日早间9时许,证监会在官方微博发布辟谣通知称,据了解,当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上海组织部分证券公司召开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座谈会与流动性风险管理座谈会。会上,部分专家提出了一些相关研究建议,供证券公司加强内部风控、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时参考,不是证监会对证券公司提出的管理要求。  不过,记者9点15再浏览该微博时,发现该微博已删除。截至记者发稿时,并未获得证监会关于此事的回应。  尽管有证监会辟谣,但市场延续了前两日的跌势,昨日沪指再大跌百余点,跌幅高达2.77%,逼近4100点。  据悉,目前券商针对两融的门槛固定在50万元账户,且杠杆率在下降,远低于去年的两三倍杠杆率。  昨日,一位向券商申请融资业务的投资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4月中旬他便向其开户的申请,由于当时行情十分火爆,加之国金证券自身资金规模稍小,他的融资业务一直没有获批。不过,就在5月7日,国金证券批准了他的融资业务申请,但杠杆率为0.8倍。  ■ 链接  两融窗口指导:市场闻之色变  2014年11月底启动的快牛行情,融资融券撬动本轮A股疯牛行情的言论不绝于耳,并在12月份的时候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当时,有媒体报道证监会着手检查券商两融业务,对券商融资业务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调整比例,控制风险等。  对此,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未对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进行窗口指导。不过,邓舸称,证监会将启动第四季度现场检查工作,对部分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进行检查。  日,证监会通报2014年第四季度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包括、、国泰君安等12家券商公司存在两融违规行为。不过,证监会强调,目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总体运行平稳,风险相对可控。  1月19日,沪指暴跌7.7%,创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日,有分析认为证监会有意为A股降温,意在打压股市。1月19日晚间,证监会紧急回应称:“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这与事实不符。”  自此,市场闻“证监会查两融”而色变。  1月28日,针对市场传言证监会将再次启动融资融券检查一事,证监会当日晚间表示,1月16日证监会曾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根据整体安排,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这属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当日,沪指下跌1.41%,逼近3300点。  ■ 延伸  多家券商两融接力去杠杆  截至5月6日,融资融券余额接近1.9万亿,同时,市场上关于监管机构严控两融的传闻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券商进入降杠杆的接力赛,5月7日公告称,下调多只可抵充保证金证券折算率以及上调保证金比例,而此前,已有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发布了降杠杆的公告。  申万宏源5月7日公告称,下调包括、、等多只可抵充保证金证券折算率以及上调保证金比例,其中,将皖江物流两融折算率归零。事实上,在此之前,券商已经开始一轮降杠杆的接力赛。  4月27日,中信证券公告大范围调整两融业务可抵充保证金证券,将其中658只两融折算率归零,调升1698家,调降1032家。针对前期涨幅巨大的股票折算率“清零”,据媒体报道,中信证券方面表示,这类股票由于涨幅较大,出现回调后不排除可能跌停,一旦跌停,客户融资盘将无法清仓,给券商带来损失。调低担保折算率相当于给客户降低杠杆来控制风险。  随后,包括、、、海通证券等券商纷纷跟进调低可充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  在券商纷纷降杠杆的同时,市场上关于监管层将严控两融的消息甚嚣尘上。据媒体报道,证金公司建议控制两融业务规模,并将证券公司净资本与两融规模挂钩。单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前一月末净资本的4倍。同时,建议细化融资融券担保股票的折算率管理。  对此,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表示,消息即便属实,对券商股实际冲击也不大。一季度证券行业净资本7735亿元,如果按新要求两融规模不超过净资本4倍,静态预估两融规模上限为3.09万亿元。当前券商资金紧缺,两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4倍上限短期约束效应不大。(来源:新京报)    “两融余额不得超净资本4倍”系误读,证金公司建议“精细化”管理  6日晚间一则“监管层再警示风险,两融余额不得超净资本4倍”的消息迅速传播,不安情绪在市场蔓延――难道5月5日的沪指大跌181点又是遭遇两融“黑天鹅”?  杠杆牛市之下,两融成为市场最敏感的部分。《第一财经日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述消息又是一场过度解读的“误会”。  中国证券业协会6日组织的以“流动性风险管理”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出席听取业界意见建议。另外,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总经理聂庆平参加并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就包括限制两融余额与券商净资本比例的建议。  前述参加会议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上述会议为内部研讨会,主要讨论如何发展两融业务、券商如何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该人士表示,两融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进行“精细化”的风险控制,证金公司提出的建议,正是从具体操作层面向监管层提出的建议。  证监会曾在4月中旬向市场提示投资风险,并对两融业务发展提出七项要求,包括强化合规管理、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及时根据市场做出调整、禁止和P2P配资、对高比例持仓单一担保证券和持续亏损客户加强规范、加强客户适当性管理,以及多方面放开限制促进融券业务发展。  6日在上海举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研讨会,则正是从具体操作层面落实证监会对两融业务发展的要求。  “股市涨的多,就要注意风险。成熟市场都有相应的折算率管理,券商会根据市场对标的进行调整。”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监管层近期反复对两融业务做出表态,也反映出对股市上涨中两融业务风险的担忧。  证金公司建议,审慎合理确定融资类业务规模总量,控制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将证券公司净资本与融资融券规模挂钩。加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管理,将业务规模与净资本挂钩。单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前一月末净资本的4倍。已超过前述要求的证券公司,不得向客户新增融出资金和证券。  另外,建议细化融资融券担保股票的折算率管理,将担保股票折算率计算与市场指数、市盈率挂钩,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成分股股票折算率最高不超过65%,其他A股股票折算率不超过55%,被实施风险警示和暂停上市的折算率为0,静态市盈高于50倍的A股股票折算率不超过60%,高于100倍的折算率不超过40%,高于200倍的折算率不超过30%,高于300倍的折算率不超过20%,低于0倍的折算率不超过10%。  同时,将高市盈率、亏损股票调出融资标的证券范围,证券公司应暂停投资者融资买入上一年度净利润为负数或者静态市盈率高于300倍的标的股票。  另一方面,建议加强客户适当性管理,限制股票集中度。 单一客户提交单一担保股票市值超过该客户担保市值50%,且该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500%的,证券公司应当限制其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  此外,还建议加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收益权债权转让管理,将转让规模与净资本挂钩。证券公司通过融资融券债券收益权转让方式融入资金待偿还债券收益权转让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本。已经超过前述要求的公司,不得新增融资融券债权收益权转让业务,到期业务不得展期。  华泰证券辟谣证监会要求券商两融余额不得超公司前一月末净资本4倍  参会人士昨晚澄清称,此说法为专家建议  昨天傍晚有媒体报道,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上海的一个会议上表示,应审慎合理确定融资类业务规模总量,控制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将证券公司净资本与融资融券规模挂钩。他表示,单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前一月末净资本的4倍。已超过前述要求的证券公司,不得向客户新增融出资金和证券。  对此,昨日晚间华泰证券辟谣说:1、媒体发的张育军的讲话其实不是他讲的,是一个专家的建议。2、 这不是张育军的要求,是专家的建议,应该不做硬性要求,供券商自主确定风控措施参考。  数据显示:最新两融余额1.87万亿。而目前证券业净资产总规模为1.02万亿,净资本总规模为7700亿元,理论两融规模上限为2.3万亿。中航证券徐文俊认为,若按照张育军所给的4倍净资本要求来算,那么两融规模上限为3.08万亿,两融规模仍有1.2万亿的增长空间,并且大于前值2.3万亿的理论上限。若消息属实,当属利好。  先发股再发债释放乘数效应 券商两融杠杆战  牛市下最先受益的行业自然是券商,根据证券业协会最新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124家证券公司共盈利509.25亿元。上证指数曾冲高到4500点,沪市成交量最高也超过了1万亿元,预计券商二季度的业绩可能更强劲。  券商在牛市不愁业绩,但很愁资金,为了融得能赚钱的资金,各券商也是“蛮拼的”。虽然券商更偏好股权融资,但最便捷的还是债券融资。根据本报统计,今年以来(截至5月4日),54家券商通过发行短融、企业债等共融资4565.72亿元。  事实上,券商融资的最优路径是先通过股权融资做大净资产,抬高可以负债的基础,再通过发债融资扩大总资产,如此可以形成乘数效应。  融资最优路径  根据证券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券商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143.02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509.25亿元,124家券商中有117家实现盈利。  在营业收入中,融资融券业务贡献的收入已经晋升主营业务的前三,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28%。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506.30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367.52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净收入254.71亿元。  排在其后的各业务收入分别是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67.40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37.50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6.65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6.56亿元。  成为支柱业务的融资融券是券商很看重的,这波行情下融资融券的需求增长很快,券商都想在盛宴中多分一杯羹。但关键点是,这项业务需要资金,券商为做大业务必须囤积足够的粮草。事实上,虽然该业务很耗费资金,但盈利简便,即把资金融给合格投资者就可以坐收利息了。于是,券商开启了拼命融资、增加自有资金的任务模式。  今年以来,有两家券商实现了A股IPO,分别是融资100.3亿元、融资45.9亿元。  通过融资的仅有一家,融资规模是50亿元。另外,已经公布增发预案的还有两家,分别是和 ,计划融资规模分别为40亿元和121亿元。   通过股权已经取得融资的规模不足200亿元,加上即将实施的山西证券和国元证券,也不足400亿元,这对于资金饥渴的券商行业来说,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当然也有券商借助中国香港市场进行了股权融资,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增发H股融资,累计融资650亿港元。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是选择了在香港上市,其中广发证券融资279亿港元,华泰证券5月接受聆讯,拟募资40亿美元,约合300亿港元。   对于内地大多数券商来说,最快捷的融资途径是发债融资,一般会选择发行短期融资券和公司债。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5月4日,共有54家证券公司发行205笔债券,融资4565.72亿元,是券商融资的主要途径。  事实上,券商融资的最优路径是先通过股权融资做大净资产,按照现行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券商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也就是说,券商最多可以进行5倍于净资产的债务融资,形成6倍于净资产的总资产。  做大净资产可以抬高负债的基础,再通过发债融资扩大总资产,如此可以形成乘数效应。这也意味着券商对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同样渴求,且发债融资可以数倍(不超过5倍)于股权融资。  两融额度吃紧  通过发债求得两融业务资金的不止券商,还有做转融通业务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由于转融资规模从去年的500亿提高到今年1000亿的水平,证金公司对资金的需求也很大,今年以来证金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已经融资85.7亿元。  根据5月4日收盘后的数据,两融余额高达1.87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86万亿元。当日转融资的余额为1058.5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融资业务的绝大部分都是券商的自有资金在做,券商通过转融通业务借给投资者的资金仅占5.70%。从转融资余额的绝对值来看,去年8月初是在500亿元附近。今年以来一直稳定在1000亿元左右,增幅不明显;但同期的融资余额却从1.03万亿增长到了1.86万亿。  这导致转融资占融资业务的市场比例进一步下滑。这一比例在去年还在10%附近。日,证金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调降费率。在此前的日,转融资余额为445.42亿元,当天的融资余额4392.61亿元,转融资市场占比10.14%。  随着融资业务的火爆发展,券商融资额度达到上限的消息甚嚣尘上,事实果真如此吗?从数据分析来看,1.8万亿远不是市场的理论上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券商不可能将自有资金都用来做融资业务。虽然融资业务稳赚不赔,但是在行情走好的情况下,券商肯定要留出“子弹”做收益更好的自营业务。  “我们这不能说额度用完了,但确实优先安排优质客户的资金需求,资金额度还是比较紧张的。”中信证券某营业部业务经理向记者表示。  “规范后两融余额还是在上涨,说明市场真的有这个需求。另外,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大券商有资金实力方面的优势,也有融资便利、融资成本的优势。从估值看,大券商有综合实力上的优势。”申万宏源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唐永刚表示。  来自瑞银证券的认为,根据监管规定测算,证券业2014年年末净资产、净资本可支撑超过4万亿的两融增量。目前阶段净资本尚不构成两融的发展制约,但部分中小券商已出现无钱可融的现象。  瑞银证券认为,券商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仍是制约两融增速的关键,展望未来1至2年,券商将继续加杠杆、扩张资产负债表,支撑两融业务增长。  广发评专家规范两融三建议 维持证券业买进评级(附股)  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消息针对证券业协会组织座谈会上专家规范两融的三条建议,广发非银认为,两融余额前景几乎不受影响,差异化设置担保股票折算率有利于控制风险,券商可实现6倍权益乘数的监管上限,维持证券业“买入”评级。  以下为广发非银的分析:  根据媒体报道,周三证券业协会组织座谈会上,参会专家提出相关建议:1、证券公司两融余额不得超过净资本4倍;2、担保股票折算率计算与市盈率等挂钩;3、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收益权债权转让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净资本。  我们认为,1、两融余额前景几乎不受影响。一方面,证券行业15Q1末净资本7735亿元,4倍对应3.09万亿元,远高于目前两融余额1.88万亿元;另一方面,即便个别券商如华泰静态看可能受限,但动态看可通过次级债、股权融资等多渠道补充净资本,尤其是上市券商的优势明显。  2、差异化设置担保股票折算率有利于规范两融业务风险,利于两融长远发展。  3、尽管融资融券收益权债权转让设置上限(监管主要防止重复质押),但根据我们草根调研,依靠目前诸多债务融资工具如公司债、短期公司债、短融、次级债、永续债、海外债、收益凭证、委托贷款等,券商实现6倍权益乘数的监管上限将绰绰有余。  投资角度,目前临近4月份券商业绩靓丽发布,同时降息预期渐近,继续维持证券行业“买入”评级。  重点推荐:(证券龙头),招商证券 (互金预期);华泰证券 (经纪弹性大,临近H股IPO); (预期); (预期);国金证券 (互金,临近增发).  锦龙股份:互联网券商龙头 业绩快速增长可期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业绩概述:锦龙股份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1.37亿元,同比增长231.3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631.19%,2014年EPS为0.43元;公司净资产25.59亿元,对应BVPS2.86元。  公司控股的中山证券互联网金融推进成效显著。第一,中山证券2014年经纪业务份额达0.27%,比2013年提升了0.03个百分点,后续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将继续推进,特别是一人一户政策放开后,份额具备大幅提升的空间。第二,资本中介业务开始起步。2014年底中山证券融资融券规模约22亿元,同比增加331%,未来资金补充后将推动资本中介业务的快速发展。第三,灵活的激励机制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年报中提到,公司将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预计将吸引一大批优秀经营人才加盟,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持股的东莞证券IPO预期较为强烈。锦龙股份持有40%的东莞证券股权,2014年东莞证券经纪业务份额为0.73%,比2013年略有提升;融资融券规模为48.86亿元,同比增长140%。目前东莞证券IPO申请已经获得监管部门受理,IPO预期较为强烈。  定增提升公司资本实力,业绩快速增长可期。公司拟进行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14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亿元,部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支持证券业务的发展。  监管层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一人一户”等政策放开后,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券商的发展空间全面打开。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60元。我们预计公司2015年-2016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83%,5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9%,51%,成长性突出;首次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60元。  风险提示:交易量大幅萎缩,互联网金融进展低于预期  招商证券:经纪大增、自营亮眼助力业绩暴增274%  研究机构:  【2015 年一季度业绩概述】招商证券2015 年一季度收入57.1 亿,同比增长22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6.6 亿,同比增长274%;净资产445 亿,比去年底增长7%;总资产2488 亿,比去年底增长29%。2015 年一季度EPS0.46 元,BVPS7.7 元。  【点评】:  经纪业务份额提升、佣金率下滑低于行业,业绩同比大增222%:2015 年一季度,招商证券交易市场份额为4.49%,同比提升6%;2015 年一季度佣金率万分之6.1,同比下降11%;经纪业务收入23.7 亿元,同比增长222%。  自营业务收入暴增 488%:2015 年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22.3 亿,同比增长488%,股债两市走强以及投资资产增多是自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两融业务迅猛增长:截止到15Q1,公司两融业务规模达到882.5 亿元,同比增长286%;存量股权质押业务(按存量未解压抵押物市值计)规模274.6 亿元。利息净收入7.2 亿,同比增长109%。  资管业务收入增长153%,投行收入同比有所下滑:2015 年一季度资产管理业务收入2.0 亿,同比增长153%。投行业务收入1.8 亿元,同比下滑23%;共承销0 个IPO 项目(去年同期4 个);增发项目4 个(去年同期0个),金额28.4 亿元。  管理费用同比大增189%,管理费用率略下滑:2015 年一季度招商证券的管理费用22.8 亿,同比增长189%。主要由于收入增长带来变动成本增加及公司业务规模增大导致运营成本增加。管理费用率40%,去年同期44%。  与投资建议:作为招商局旗下证券公司,公司有望受益于集团丰富的产业资源和综合金融发展战略;同时还有公司PB 业务、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战略等颇多看点。  预计公司15 和16 年EPS 分别1.37 元和1.61 元,对应PE27 倍和23 倍。  鉴于公司强大的集团背景及突出的创新业务能力,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二级市场波动; 监管政策加码  华泰证券:O2O战略初见效 港股募资进行时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证券  投资要点:  事件:(1)公司发布2015年1季报,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49.1/20.1亿元,对应EPS0.36元,同比增154%,高于之前预期。(2)公司港股首行不超过16.1亿股的募资计划已获证监会批准,预计公司将于本年年中完成在港首发。基于交易量/两融规模等驱动因素调整,上调公司2015-17年盈利预测至1.55/1.89/2.23元,较上次调增22%/20%/20%,上调目标价至35元,对应2015PE22倍。后续降息预期将提升高beta属性公司(相对于大盘)的估值水平,华泰集经纪份额大/佣金率触底/资本补充足三大优势,有望表现出较大弹性。  港股募资有望于年中完成,资本中介业务再增活力。(1)预计公司在港有望募资近250-300亿元,考虑到同类券商广发在港近40倍的超额认购情况,公司首发将受热捧。(2)若考虑发债,总体募资将在千亿元规模。公司两融规模(规模近960亿元,份额约6.4%/较年初增加48%)仍有扩充空间,证监会整顿要求不影响业务发展大势。(3)港股IPO提升品牌竞争力,未来海外及并购重组业务发展潜力大。  践行O2O战略,高经纪份额提升业绩弹性。(1)“一人多户”条件下,公司零售经纪业务凭借“低佣金+良好体验”优势,有望挤占部分券商份额(现有份额近7%,海外低佣券商份额约40%),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2)1季度佣金率近0.032%,新增客户以零售客户为主。公司1季度利息收入(133%)和经纪佣金(157%)均表现出较高增速,公司低佣获客/两融理财等变现的业务模型初见成效。  核心风险:交易量大幅下滑,监管调控压力强于预期。  光大证券:综合收益高增近13倍 自营、两融等全面发力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  核心观点:  业绩:综合收益高增近13倍,归于自营、经纪、利息收入贡献  从15Q1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来看,整体要显著好于上年同期,主要归于经纪、自营、投行、两融等业务环境同比均大幅增长。15Q1市场股票日均成交金额7193亿元同比增长244%,沪深300、指分别上涨15%、59%,股权融资额2402亿元同比增长55%,两融余额14939亿元同比增长278%。  从15Q1公司经营数据来看,归母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1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77%、558%,每股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0.51元、0.44元。综合收益高增1277%,主因归于自营、经纪、利息收入贡献。  收入端:自营业务表现靓丽,两融规模快速提升  1)自营:收入同比大幅扭亏为盈,解冻以来收益表现靓丽。15Q1公司实现自营业务收入6.8亿元(含可供出售类浮盈),同比大幅扭亏为盈,主要归于市场指数上行及公司自营业务解冻后投资规模扩大影响。截至15Q1末公司自营资产202.2亿元,同比增长43.8%,环比增长12.8%。15Q1公司自营资产收益率5.6%(未年化),显著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2)经纪:收入同比高增173%,归于市场成交金额放大影响。15Q1公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4.6亿元,同比增加173%,主要归因于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大幅增长影响。截止15Q1末,公司折股成交金额口径市场份额为2.7%,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对应公司15Q1折股佣金率为0.062%,同比降低11.9%,归于互联网券商低佣竞争影响等。  3)资本中介:两融规模高速增长,多渠道募资增强资金实力。15Q1公司实现利息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95%,归于两融余额高速增长影响。截至15Q1末,公司两融余额达548.4亿元,同比增长262%,市场份额3.7%。  公司大力提升股、债融资力度,资本实力将大幅增强。1)次级债:公司今年首期次级债已发行结束,募集资金60亿元;2)A股定增:申请已于2月6日获证监会受理,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3)H股发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H股发行议案,拟发行不超过6.8亿股H股(超额配售权执行前).  l成本:业务及管理费增96%,低于全口径收入(含浮盈)369%增幅光大证券15Q1新营业支出12.3亿元,同比上涨109%,其中主要构成项目业务及管理费10.4亿元,同比上涨96%。远低于新营业收入369%的同比增速,成本控制能力较为优异。  投资建议:具备国企改革预期,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行业层面,配合注册制改革,预计相关资金配套举措将持续推进,后续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仍有望逐步释放板块弹性。“本金+杠杆”驱动的牛市格局下,证券行业经纪、自营等将充分受益于成交金额增长、股指上行等。  公司层面,1)积极响应监管层推进“互联网+”战略,参股40%设立集团层面首家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光大云付”,将助力公司进军互联网金融及IT技术实力提升;2)公司具备国企改革预期;3)定增募资及H股发行将增强PB估值安全性,募资对接快速增长的两融等类贷款需求将更快转化为盈利增长。  预计光大证券2015-16年摊薄后每股综合收益为1.51、1.42元,2015年末BVPS为9.89元,对应2015-16年PE为23、25倍,2015年末PB为3.5倍,维持光大证券“谨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券商牌照放开风险  兴业证券:利润增长强劲 投资研究实力雄厚  研究机构:辉立证券(香港)  要点回顾。  上周兴业证券(以下简称“兴业”或“集团”)召开投资者会议,从2014年集团的经营表现看,得益於市场环境的大幅改善,兴业的利润出现大幅增长,超出我们此前预期。截止2014年12月末,兴业的股东净利同比大幅上升约166%至人民币17.8亿元,折合每股收益人民币0.34元,其中自营及经纪收入上升明显; 此外,管理层透露,兴业的主要优势来自於投资及研究业务。截止2014年末,集团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约81%至人民币16.28亿元。研究业务则是其三大战略方向之一,2014年兴业获得“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6名,较2013年上升1位; 同时,兴业的资产规模也出现大幅增长,期内其总资产同比大幅上升约102%至人民币734.88亿元,净资产较2013年上升约13%至人民币146.83亿元,其中,母公司净资本达人民币135.71亿元。由於目前兴业的各类业务发展迅猛,对资本的需求大幅上升,因此集团宣布将计画在A 股,发行规模大概在人民币100-150亿左右,增资扩股後,将明显缓解其资金压力; 近期证监会宣布未来国内将获得券商牌照,市场普遍认为对券商的业务将形成竞争压力,但管理层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将使得银行的网点优势明显削弱,服务的专业化和品质才是根本; 我们的观点是,短期内即使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对证券行业的冲击短期内也相对有限,同时考虑到和兴业证券的主要股东之一均是福建省财政厅,业务上未来有整合的可能性,对业务的发展将有更多帮助。同时,考虑到2015年整体市场环境仍然向好,我们对兴业的未来业绩表现持有信心,给予其12个月目标价至人民币25.00元,较现价高出约66%,相当於2016年每股收益的26.0倍及每股净资产的4.0倍,给予“买入”评级。(现价截至3月27日)2014年利润大幅增长投研是核心竞争力。  得益於市场环境的大幅改善,兴业的利润出现大幅增长。截止2014年12月末,兴业的股东净利同比大幅上升约166%至人民币17.8亿元,折合每股收益人民币0.34元,其中自营及经纪收入上升明显。  来自自营业务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222%至人民币13.4亿元。而证券及期货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66%至人民币24亿元。此外,两融业务规模的大幅上升,2014年末公司的两融业务余额达到人民币138.1亿元,同比强劲增长约228%,行业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1.22%上升至1.35%,其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79%至人民币5.7亿元。而管理层表示,2015年兴业的两融业务仍将维持强劲增长,截止目前,两融业务的规模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达到约人民币190亿左右的水准。因此,我们预计今年兴业的两融业务规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投行业务发展迅猛,股票及债券承销规模的增长强劲,使得兴业的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51%至人民币5.5亿元。同时,兴业的证券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合计约人民币18.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201%。  而研究业务则是兴业的三大战略方向之一,2014年兴业获得“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6名,较2013年上升1位。管理层指出,未来兴业将继续加大对投研的投入,不仅针对公募基金,同时将积极开拓对私募基金,以及海外客户的服务。 兴业的资产规模也出现大幅增长,2014年其总资产同比大幅上升约102%至人民币734.88亿元,净资产较2013年上升约13%只人民币146.83亿元,其中,母公司净资本达人民币135.71亿元。由於目前兴业的各类业务发展迅猛,对资本的需求大幅上升,因此集团宣布将计画在A 股配股,发行规模大概在人民币100-150亿左右,增资扩股後,将明显缓解其资金压力。由於股本扩大,未来2年兴业的利润将被摊薄,但我们预计2015年兴业的净利润仍将保持在100%以上的高增速。  此外,近期证监会宣布未来国内银行将获得券商牌照,市场普遍认为对券商的业务将形成竞争压力,但管理层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将使得银行的网点优势明显虚弱,服务的专业化和品质才是根本。  兴业是拥有互联网业务资格的内地券商之一。管理层透露集团正在研究探索可行的策略,重点是未来在经营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变化,以及相关服务平台的建设。互联网金融将主要依赖於客户体验,竞争的优势在於差异化策略,而兴业将主要以私人财富管理和机构客户为目标。由於私人财富管理的客户基数大,兴业在产品的销售引入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产品平台建设、IT 投入、对移动终端的投入和研究、以及大的行业平台的建设等等。  风险。  股票经纪业务以及投行业务收入的盈利波动性较大;融资需求加大,资本压力上升,影响其业务发展;市场竞争压力变大,人才储备不足,国际化经验不足;国内外资本市场环境恶化,短期内股价大幅下跌。  国金证券:构建O2O业务生态圈 打造互联网券商典范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事件  公司发布2014年年报,截至2014年末,实现营收27.2亿元,同比增长76.02%;净利润8.4亿元,同比大增164.78%;期末净资产98.7亿元,同比增长46.68%;EPS0.323元,同比大增164.75%;ROE11.29%,同比增加6.46个百分点。  简评  公司战略清晰,打造互联网券商典范  2014年,公司坚持差异化增值服务商战略定位,打造互联网券商发展典范。公司2月推出佣金宝后,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同时布局线下营业网点,丰富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构建O2O财富管理业务生态圈,不断完善对于客户财富管理的一站式服务。  公司经营指标表现靓丽,各项业务均显著增长  截至2014年末,公司实现营收27.2亿元,同比增长76.02%;净利润8.4亿元,同比大增164.78%,表现靓丽;受公司转股影响,期末净资产达到98.7亿元,同比增长46.68%。  公司各项业务均增长显著,其中,经纪业务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29.05%;投行业务营收4.5亿元,同比大增163.84%;投资业务营收5.1亿元,同比大增188.52%;资管业务营收1.8亿元,同比大增128.67%。  经纪业务一体两翼,形成O2O业务联动  经纪业务是券商最为传统的业务之一,随着佣金率的不断下降,经纪业务渠道未来的功能可能更主要是来自于获取客户和提供增值服务。公司在经纪业务创新发展上始终走在行业前端,一体两翼即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公司推出佣金宝,以万2.5佣金率及快捷方便的操作体验获取大量互联网客户,通过线下布局网点,形成O2O业务联动。2014年,公司实现股基债交易总金额1.3万亿,同比大增174.37%,市场份额达到0.77%,同比提升0.31个百分点。  信用交易和场外业务发展迅速,未来增长空间很大  2014年,公司信用交易发展迅速,两融累计开户数超4万户,同比大增229.52%;两融期末余额53.2亿元,同比大增257.42%,市场占有率5.19%,预计2015年仍有很大成长空间。  同期,公司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23个,取得做市商资格后,完成2家挂牌企业做市工作。公司不断扩充新三板优秀项目储备,积极参与新三板企业从挂牌到融资做市到最后并购转板各个环节,新三板业务的迅速发展,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多收入贡献和优质客户。  公司管理机制灵活,各项业务齐头并进,资本金不断充实,互联网券商优势逐步体现,未来发展可期  公司管理机制灵活,各项业务发展齐头并进,经纪业务一体两翼,投行、自营、资管稳步推进,信用和场外业务迅速发展,可转债转股和15年即将进行的定增进一步巩固了资本金水平,同时,公司基于客户体验和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的O2O业务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用户体验不断优化,为客户打造一站式财富管理的未来将并不遥远。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年EPS为0.49/0.71/0.96,当前股价对应PE为46/32/24。
(责任编辑:DF070)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东方财富产品下载专区
网友点击排行
&&&&&|&&&&|&&&&&
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于本月9号至11号在中国大连举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续两个跌停 第三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