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电子厂如何脱离中介介绍人赚钱

香港人赚钱绝招
&&&&&&&&&&&&&&&&
/ 香港人赚钱绝招 
前言:让中国人的智慧走向世界商场如战场,竞争靠谋略。 当今中国经济竞争的舞台上,强者如林,风起云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成功与失败 辉煌与落寞熔铸着无数经营者的拼搏与奋起,泪水和汗水。他们以: 胆识与心智         谋略与手腕 积累成五彩缤纷的经商之道,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为了让中国人的智慧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智慧。  我为此花费五年心血,奋力拚搏,将中华民族的现代经营智慧,进行挖 掘研究和整理,让国人从中领悟到诸多有益的启示,吸取营养与精华,丰富 和发展现代商战的招数和谋略,指导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商战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纵横驰骋,稳操胜券。这套系列丛书汇集当今中国 10000 多个商战实例经典,展现成功的企业家们在斗志斗勇的商战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揭示他(她)们赚钱的诀窍和 技巧,从中你可以领略到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地上新冒出来的“商界新秀” 们,如何抓住时机,运用谋略,出奇制胜的经营艺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套丛书,是广大读者的一位忠实朋友。 它可以用旁人的成功,来引导您走向自己的辉煌; 它会用充满睿智的篇章,启迪你聪慧的灵感; 它富含哲理的故事,会迅速地使您领悟到胜利者的真谛。 摆在读者面前的赚钱绝招“人”字系列丛书,(属于“软科技”)首批三部,就是我最新奉献给崛起的新一代企业家和市场经济海洋中的“弄潮儿”,勇士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最后我想忠告广大读者朋友:这是每一个商界“战士”必备的商战妙算大典。买《广东人赚钱绝招》、《香港人赚钱绝招》、《台湾人赚钱绝招》——是聪明人的行为!马金章1996 年 10 月 1 日于深圳黄木岗公寓内容简介  97 香港回归,指日可待。香港人赚钱秘诀,出神入化。超凡智慧,今人 叫绝。  本书介绍的人物,大多出身贫寒,并非承袭祖业而发。除了天时地利的 因素,最关键的是靠个人刻苦的努力和运用各种谋略,决胜商场,富甲一业, 智霸一方。聚来滚滚财富。  它以精辟的论述,翔实的实例总结了经商成功的技巧,多角度、多层次、 全方位地揭示经商赚钱的方法和诀窍。  全书融实用性、操作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把许多赚钱的经验和 艺术蕴含于生动,活泼的叙述之中。读来趣味无穷,令人思路大开,是你经 商成功的得力助手。你要是想做一名真正的企业家,那就到别人认为一无所 获的地方去赚钱。  ——[中国深圳]马金章《全头脑赚钱传奇》人只有逼急了,才能产主创 造性。  ——[中国深圳]马金章《香港人赚钱绝招》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交往有 实力的人物,因为在必要时,他可给予你帮助。——[中国深圳]马金章  《深圳点子大王——马金章的金点子》失败的痛苦,使弱者沉沦,使勇 者更趋完善。——[中国深圳]马金章《智业杀手》谨将此书献给立志改变自身 命运的人们!——深圳点子大王 马金章香港人赚钱绝招第一篇白手起家的奇迹 “一夜间”成了大富豪  商场之中,千变万化,今年穷小子,明年大富翁。这种事屡见不鲜。然 而好运气并非人人都有,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就是这些少数人基本上也是历 经磨难,而后才一举成功。香港的陈进强最初不过是一个穷小子,微不足道。 当年在大陆之时也并无奇能,伴随着“上山下乡”大军进入内蒙古一个偏僻 的小农村当上了知青。后来赴港与其父团聚,这才开始了创业经商的历程。 这位陈进强先生在商界也确实不是一个俗手,凭其妙手空空之术,诚意感动 顾客,使得他在一年之中就赚了数十万美元佣金。刚到香港时,陈进强只得 在其父亲的公司里干点儿小差事。那时他父亲的公司利润很微弱,在香港简 直是不值得一提的一家小公司,而且也因为其父经营方针上的不大胆,并未 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在陈进强接手继任总经理后,他彻底改变了经营方针, 由其父经营时期的被动订货而一下改为主动订货,从而使货源充足。利润大 增,第一年营业额就一跃升到几百万元。这并不是他最辉煌的时刻。在他的 商业生涯中,最神气的就是经营锰矿砂的成功。70 年代末,在大陆实行改革 开放的前提下,大陆上的产品不用再经过交易会的形式向外输出,这就给了 陈进强一个成功的机会。他 1975 年到香港,因而对于大陆企业结构框架非常 清楚,明白与其中什么部门打交道可以获得最佳效果。于是,他看准了锰矿砂经营业,并且与西非加蓬柯米浴克锰矿公司联系上,还同中国五矿进出口公司联络上,给双方搭桥,从中赚取佣金。在这期 间他还由于自己的诚意击败了争夺西非锰矿公司在香港和中国大陆代理权的 几家跨国公司。原来,当时中国大陆刚刚开放,对外国矿产资源分布不甚了 解,而这几家负责锰矿砂进口到中国的国际机构,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他 们隐藏锰矿砂的来源地,好从中赚取佣金。而陈进强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 做生意要讲求诚意,要寻找自己固定可靠的贸易伙伴,没有诚意是不行的, 因此,他亲自劝说西非矿场,让中国大陆干部到那里参观,又安排西非矿砂 公司的管理层到大陆,进行实地考察,确切了解大陆需要什么产品。凭此, 他得到了中国大陆的信任。而且排挤了其它几家公司的代理权,使得自己享 受独家代理权的好处,陈进强接手的矿砂订单愈来愈多,第一年就得到了中 国一千多万美元的矿砂订单,赚了数十万美元的佣金。于是乎,这位昔日的 穷小子,“一夜间”便成了大富翁手打天下成功者总能成功,倒霉者一再倒 霉。为什么?并不是宿命的缘故,都是因为个人的努力不同。世界电脑磁盘 大王黄新,30 年前到香港时还是孑然一身的穷小子,如今却传奇式地成为拥资 3 亿港元的老板,他的发迹全无宿命色彩,实在是依靠一往无前的毅力发 了大财。黄新 1944 年生于广州,1960 年初中毕业后进自来水厂当徒,1962 年,国家自然灾害,黎民生计艰难,黄新跑去香港谋生,不料,香港也没有 好日子给他过。回忆过去,黄新大感辛酸:“我在中原电器行当勤杂工,月 薪只有 30 元,老板包食宿,日间在铺面工作,晚上睡在厨房一个白鸽笼大的 密不透风的阁楼内,四个工友挤在一起,大热天真是苦不堪言。”“由于我没有钱,在香港又很少朋友,平时只有专注工作,业余勤修英语,所以很得 老板赞赏。做了几年,我已晋升主任。在那里,我苦做了八年。1970 年离开 时薪金仍只有几百元,不过,我的奋斗心很强,常想着要出人头地,平常省 吃俭用,也有点滴储蓄。”  黄新离开中原电器行,是因为一位常来买电器的华侨看中他老实肯干, 业务熟练,所以,盛邀他合伙开店,于是,两人各出资五千元,在国际大厦 租了铺位,做起电器迸出口生意,业务平稳。随后,黄新发觉市面盒式录录 带走俏,便灵机一动与日本商人联手做卖海盗版流行曲带,生意一本万利。 干到 1975 年,港府开始管制翻版录音带,黄新便结束“海盗”生涯,转而设 厂生产空白盒式录音带、录像带出口美国,生意日胜一日。1980 年,黄新乘 大陆开放改革,当机立断,移师国内生产,1985 年进一步与大陆合作生产 5.25 寸电脑磁盘,出口美国及太平洋地区,业务更盛。  1991 年,黄新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安纳康普”,事业更上一层楼。提 及此事,黄新眉飞色舞:“这项收购可说是我的得意杰作,我仅用 3 个月便 洽购成功,购人价仅八千万港元,但现值已达二亿港元。”目前,黄新在香 港有工人 200 人,珠海有工人 2500 人,每天生产 120 万只电脑磁盘,成为全 球最大的磁盘生产商。对于创业心得,黄新语重心长:“作为工业家,最忌 是跟风,因为最后加入生产行列时,可能已无利可图,甚至要赔本。不妨把 眼界放远一点。预测产品何时会供应饱和,多作市场调研,适时推出新产品, 才是投资有道。”  赚钱必须胆大心细  胆大心细、拼搏不忘稳重。黄仁灵的发家本钱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他 把积蓄留给家人,孑然一身奔到香港,凭着他的胆大心细变成了腰缠万贯的 巨富。他的发迹速度之快,可说是新移民中罕见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黄 仕灵来到香港后,一位港商答应借给他 30 万元,他拿着 30 万元资金,在香 港展开了身手。那时,香港炒卖棉纱的风气很盛,黄仕灵从江门大胆地搞了 一批棉纱入港,第一宗生意便赚了数万元,紧锣密鼓,他马上瞅准一个市价 百万多,面积 3000 多平方英尺的写字楼,竟然拿了 20 多万元作订金,把写 字楼买下,请了八名雇员,开始了电子零件的贸易的生意。”3 个月后,黄 仕灵还清了 30 万元债务,1987 年下半年,又赚了 100 万元,“随着中国经 济开放,我相信未来数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可以赚大钱的宝藏,等待脑筋灵活 的香港人发掘,这是黄仕灵到港不久就预言的。  1988 年,我看准了中国的消费者大量需要录像机,当时国内市价售数千 元一台,但我发觉韩国的放像机价格比同时拥有录像功能的便宜一半,进行 市场调查后,发觉放像机在中国颇具销售潜力,结果一击即中,先后输入 14 万套零件在内地组装,单是 1988 年,我已赚了 400 万元。”他骄傲地说。1990 年,黄仕灵向南韩、日本及香港购入电器产品、电子零件、电视机以及音响 系统售往大陆,又与中国在江门合资成立凯预电子电器公司,以及江宁电器 公司,制造及加工电视机与音响设备,在国内销售,同时,在国内进行物业 发展投资,业务发展一日千里。黄仕灵经营的小心表现在各个环节之中,心细对于他能在短期取得在中国贸易的巨大成功是最关键的。黄仕灵曾开心地说:“第一是我们市场情报 准确,透过中国经济联合会,搜集全国数十家百货公司的消费数据,准确测 知消费者需要何类物品;其次是我们重视产品素质,不令购入的单位负责人 背黑锅,我们为顾客提供 3 年维修保养服务,首年免费,其后两年只收零件 费,令消费者无后顾之忧。”黄仕灵毫不讳言:“作为创业者,畏首畏尾一 定难有作为,但在创业过程中,路途自是崎岖的,必须胆大心细,拼搏不忘 稳重。‘六四事件’中,我以公司多余资金投资港股,股市暴涨后,很多人 倾销仓货,但我却持货至今,终于反败为胜,唯一失手的是有一次输了数百 万元,但经一事长一智。成功后的策略是小心驶得万里船。”过着清贫的日子  今年才 37 岁的曾文忠,1954 年生于广州,父亲是小工厂的工人,50 年 代初到香港谋生,60 年代把曾文忠及其母亲一同申请来港。那时他们一家只 能住在香港的贫民区,过着清贫的日子。曾文忠念小学时,还到父亲就业的 小工厂当工人,以补家用。84 年,中国大陆开放,到香港来洽谈电脑的中国 贸易公司随处可见,这让曾文忠的事业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曾文忠往返于 台北和大陆之间,由于平常在同台商做生意时就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台湾各 家供应商对曾文忠的事业大力给予支持,每次定货曾文忠几乎赊帐达数百万 元,而对大陆贸易公司的订货,他又要求先收取两成的定金,货到后,一手 交货,一手付钱。那一年曾文忠转手贸易营额高达 3000 万元。85 年,更是 超过 1 亿元。  之后数年,海洋集团的业务每年以倍数增长,曾文忠见香港厂房规模太 小,生产能力低,便在大陆以来料加工式生产,90 年再大陆投资设厂,又向 美国、日本、台湾及南朝鲜输入零件,组装成电脑及主机板出售,使这几年 每年的增长率都在 70%至 100%。目前,海洋集团的本港及外地员工多达1800 人,生产的电脑七成半外销,两成半内销。对于如何在电脑界立稳脚跟,获得成功,曾文忠认为:“电脑行业瞬息万变,几乎每三才月就有震撼性的产品推出,我们必须反映快,走在竞争者 前面。”自古英雄出少年  17 岁那年,李嘉诚为自己的成功开始行动了。他毅然地辞去了茶楼的工 作,自己到一家塑胶厂当上了推销员。推销员首先要能跑,他对此从不发怵。 茶楼里一天跑前跑后,少说也有百十里。  这功夫他早已练就。其次还要根据不同对象灵活掌握推销技巧,而不同 的人的习性他早已认识。  有一次,他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没人问津。他灵机一动, 说是洒水器可能出了问题,想借水管试一下。于是,在办公室里表演起来, 一下子卖掉了十几个。  这就是李嘉诚,办事机智又得体。他推销产品不是靠高谈阔论,而是注 重市场和居民中使用这产品的情况。他把香港划了很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 居民生活情况和市场情况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只要产品一出厂,便知道该 送到什么地方去销,因此,一年以后他的推销额远远超过了同仁。  英雄造时势  古人云:“修身齐家保国平天下”。可见,事业的成功须以修身正本, 须从修身起步。香港印刷业大亨、百乐门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焯平时下的 个人资产已逾 2 亿港元,创下偌大的家业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忠信二字。吕 焯平 1934 年生于广东省鹤山县,笨手笨脚地长到 15 岁时,赶上蒋介石大溃 退,他小小年纪不识好歹竟跟着移民风潮跑去香港谋生。如今 40 多年过去 了。当初与他一起南逃的人们都成了老近昏庸、不值一文的社会渣滓,只有 他脱颖而出,混出了人模狗样儿,为什么呢?仍是由于忠信二字。当年,他 先人一间钉装公司做钉装工。后来,老板转行卖洋纸,他也追随转为杂工。 每天开板关门、跑衔送货。无所不做,任由驱策,固定月薪只有 10 元,加上 老板的“红包”才到 60 多元,他已十分满意,侍后,老板看重他的刻苦耐劳 精神,又将他的月薪加到 20 元。  面对竞争的社会,吕焯平体会到:“为了生存,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 奋力钻研,否则只会被时局淘汰。”所以,他白天做杂工,晚上就去威灵顿 中学念书,因为读夜校要提早下班,他就星期天也上班来补偿老板。吕焯平 的忠信赢得了老板的器重。只有 16 岁的大孩子,老板却放心地让他负责人货 销货工作,他自豪地说:“当时,交易全部用现金,老板对我非常信任,给 我携带十几万元去人货出货。公司给我一些免费长袜,我将现金塞入袜内, 用粗橡筋圈小腿,每次出几百‘稔’纸(一稔为 500 张纸),都未曾发生过 意外。”后来老板年老退休,将公司关闭。可他仍继续追随老板,代收了一 年多的“街帐”。“傻小子赶路——一条道跑到黑,他失业后心想:“与其 替人打工,倒不如自己来创业。”当时 21 岁的吕焯平乃以 3000 元储蓄开办 远昌印刷公司。到 1960 年,为发展生意,他与人合伙创办百乐门印刷公司, 不料遇人不淑,合伙人做假帐骗他,他却一心苦干,直被折磨到 1968 年才正 式拆伙。他虽经挫折,仍不甘坠落,又注册了百乐门有限公司继续闯局面。 干到 1973 年遇上香港股市大跌,市场萧条,一家公司欠他 30 多万帐款, 一番苦斗使他“赢了官司却赔了钱”,生意差点翻了船,多亏大家对他都很 信任,致生洋纸公司肯全力支持,赊纸给他印刷,才慢慢渡过难关。吕焯平 是典型的工作狂,凡事全心全意,锲而不舍,非将目标做好不可。为了争取 顾客,他力克印刷业的“陋习”——交货期不准,往往客户要 3 天交货,他 会日夜开工,务求两日做好,大大提高了百乐门的商誉。怡和集团曾到百乐 门印年报。吕焯平顺利交货。第二年,怡和集团转到一间较大规模的日资印刷公司,交货却迟了 2 天,险误大事。 所以,到第三年,怡和又转回到百乐门来印。足见吕焯平的忠信对其生意帮助甚大。他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每接一宗生意,就会立即回来与员工共 商“战略”,务求多快好省,员工与他亲如战友,一起合力“打江山”。他 对有本事的伙计礼遇甚隆,绝不刻薄,因为只有靠伙计拼搏。公司才有发展 基础。他印象最深的是 1972 年置地与牛奶公司的收购战,他早上为轩地印宣 传品,晚上替牛奶公司印。当时,牛奶公司要印一些纸牌,挂在牛奶瓶颈上, 但普通印刷不防水,他最后用“钞票纸来印,那时他财单力薄,此事难如登 天,可他还是排除万难竟然做到。这段“光荣事迹”使他百般回味。他笑道: “那时,在石水渠街租了两层的铺位,下面印好的货品,就搬到楼上钉装, 我也参与搬运的工作,与伙计一起作战”。时势造英雄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香港海产大王蔡继有。40 年前还是个农民和 渔民,然而,历经奋斗,今天,他的投资却已遍及美国、加拿大、澳洲、港 澳和中国大陆,私人资产逾 30 亿港元,其传奇故事生动地揭示了英雄与时势 之间的密切关系。蔡继有 1929 年生在广东省中山县一户世代农家,贫寒清 苦,他只在乡村小学念过 2 年书,很小就下田帮助父亲务农,捕鱼捞虾。  11 岁时,其父病逝,丢下其母带着 7 个子女过着贫苦的生活,常常要靠 富人施粥,才能得一餐温饱。解放后,蔡家因是贫农出身,阶级成份极好, 蔡继有“根红苗壮”得到国家优待,发给经营许可证,出入港、澳做小买卖。1950 年,他开始海产小贩生涯,向乡民赊货,骑单车送海产到澳门出售,生 意越做越大,赚了钱都寄放在澳门朋友处。不料,他被商业部门查出瞒税行 为,没收营业许可证,令其补缴几万元税款。1954 年,他获准去澳门,取回 多年所赚的几万元,都交给税收,1958 年批准他的妻儿赴澳与他团聚。蔡继 有从此定居澳门,以月租 10 元租一小房,全家挤住,木糠代柴,碎米裹腹, 务求省下一点钱好做生意。他没有其它技能,仍旧贩鱼,从澳门向渔民收鱼, 用木船贩到香港去卖,每日披星戴月,勤劳苦做。1956 年又搬家到香港,月租 20 元租屋而居。1957 年他已勉力在贝介栏市开办起自己的批发生意门,脸“华记栏”。他商誉甚好,收购价较别人高,代售鱼品又很少“食价”, 所以渔民都喜欢与他交易。1960 年以后,蔡继有生意渐入佳境。为巩固“货源”,他主动借钱给渔民造船生产,渔民收成后再从 1/10 的渔获扣数偿还,如此,越来越多的渔民 向他借钱买船,他便俨然拥有自己的庞大船队。1965 年他开展海产急冻。1967 年以后急冻海产直销日本。其时中英交恶,我国当时外交政策是坚决抵制港 英,所有海产都不交给英资海产工场。蔡继有乘机大量购入中国海产急冻, 销往日本,当时百业萧条,只有他 24 小时加班大干,一举发了横财,为日后 业务发展打下雄厚基础。1969 年他赴澳门设厂,1971 年赴越南办 3 家工厂, 后又与越南协议,以尿素、味精、纱线、水泥等交易其海产,生意越做越大。1976 年以后投资地产,并将海产业务推向缅甸、美国、加拿大、澳洲和中国大陆,逐步发展为集团性跨国企业。分析成功之道,蔡继有说:“我相信时 势造英雄,倘若当年没有抵制港英,我们很难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不过, 话说回来,当年香港经营海产的并非蔡继有一个拥有机会和条件,何故独独 只发了他呢?恐怕他的成功还是与他本人的修身和奋斗精神密不可分的。蔡 继有如今已 65 岁,但仍是每早 4 点起床,慢跑或游泳锻炼身体,生活十分有 规律。他儿子形容父亲说:“他做事很有毅力,一日可工作 16 小时,做生意 反应很快”。少女之心  在男性中心的世道里,单纯依靠本人勤力工作而积资亿万的女大款,除 了文艺、体坛少数红星之外,十分罕见。名牌代理王国的赫女皇虞裘提,堪 称是香港工商女界中的独份!虞裘提工作能力具强人本色,外貌却温文贤淑, 美丽醉人,有“虞美人”雅号。她 1949 年出生,2 岁时随父母迁台湾,又移 香港,在圣保罗女校中学毕业后就辍学做工,18 时父母移民美国,她却被移 民局意外卡住,被迫单独留在香港发展。时为黄花少女的她已很有主意,坚 信:“不放洋也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她先在书店当售货员,后转装修材  料公司做销售,再转化工公司推销化妆品,然后,破胜家衣车公司赏识,邀 请为衣车部经理。在胜家一做就是 9 年半,职位已升顶,晋升机会受到限制, 又遇婚姻搁浅,遂于 1980 年毅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代理国外名牌产品 在港及东南亚的销售业务,凭着一腔好胜心,抓住时机,奋力拼搏,与日共 进,终于建立起一个成功、庞大的名牌代理王国——卡赛克集团。  虞裘提工作量十分大,她付出的辛劳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她每日挑灯长 时间工作,忙碌异常,虽自言没有工作压力,“其实真要坚强的意志不可。” 她自信成功在于自己“好彩”。她长时间工作,人却不显疲乏,依然容光焕 发,笑容可掬,据她自己说是因为十分热爱工作,视工作如娱乐之故。永远 带着微笑、温柔的虞裘提是个十足十的女性,她常用来勉励下属的一句话是: “怨天尤人无补于事,用埋怨的时间勤力工作肯定有益得多!”  一千次的攀登  吴美仪是亚洲著名女时装设计家,除香港外,她的时装已销售到英国、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亚及中东等地,新加坡也设有一间专卖店。前 此时候,她应邀为该店主持开幕典礼。一万元港币,两部缝纫机是她的全部 资产。工厂就是她的家,缝纫桌就是她的床。就这样,吴美仪把儿时的兴趣 转变为事业。开始辛勤耕耘。“我简直成了全职的职业妇女,连两个儿子都 顾不上,得在祖母家寄宿,一星期只看他们一次。”她虽然没日没夜地工作, 最初的一年多,收入除了发薪水、还债,还是发薪水、还债。实在苦不堪言。 但吴美仪却不曾有打退堂鼓的念头。  “我的丈夫(骆均昌)事业心很重,工作一沾上边后,便无法停下来。” 吴美仪就是在丈夫这种冲劲的感召下坚持到今天。骆均昌搞产品促销,吴美 仪埋头设计工作,真正名符其实的“夫妻店”。华人要脐身国际服装业并非 易事。看是来自东方的产品,西方采购人员劈头第一句是:“这是什么货色?” 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当场把人的热情浇灭。“你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退宿”, 均昌说:“如果你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你就必须坚持到底即使目前困难很大, 也不能轻言放弃。”均昌认为有没有兴趣很重要。是兴趣之所在,它会化成 一股无比的力量推动你向前;相反的,它会成为削弱斗志的无形压力,使你 最后垮下来。认定了自己所做的是对的,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后,你就要不顾 一切的朝目标努力。我们根本不知道何年何月会成功,就是做!做!做!吴 美仪说,但努力不能蛮干。以服装业来说,市场需求、经济结构,都不能忽视。“前几年经济不景气,人们的购买力有限,于是我们便把销售火力集中在购买力较强的三十岁 以上的妇女身上。”骆均昌说。民族特性也应该在设计的考虑范围内。“如 果衣服是以华人妇女为对象”吴美仪说,“最好是圆领,V 字形领也不能太 低;销售到中东去的服装则必需长袖贴领;卖到澳大利亚去的最好是薄料 子。”总之,不能闭门造车,与社会脱节。此外,还要有自己的风格。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在浓烈的色彩中显出和谐就是吴美仪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努力,吴美仪总算熬出了头,落魄早已离她远去,“距离成 功还远着呢!”吴美仪并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她说:“时装道路无尽头,在 每次的时装表演会上,你必须以新装上阵。每名参观者都如此期待,所以, 你不能停下脚步,否则顾客将离你远去。”奋斗在文学界的女强人  粱凤仪是个女人,所以她的作品对女性有特殊偏爱。纵观她的系列小说, 确实让人感觉到,她推给读者一群女中豪杰和强者。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有 理性,有抱负,爱祖国,爱香港,其性格多为独立、坚强,即使屡战屡败, 也绝不向困难低头,《豪门惊梦》写了一个被人误解的铁石心肠、不讲情爱 的女强人的怅惘;《醉红尘》中写一位被恋人遗弃,自己从柔弱的小妾变为 一柱擎天,最终保住家族事业的女企业家的故事;《风云变》写一个相夫敬 子、安分守己的家庭主妇成为叱咤风云,位高权重的国际知名企业巨子;《锁 清秋》更写了《誓不言悔》更直接了当地告诉女人在变心的男人面前如何应 付??  作为奋斗的商界和文学界的女强人,对于女性在都市生活中所扮演的角 色,更有深切的感受。她说,一方面香港可以给我们女性发挥力量和才华的 机会,这是公平的,也是幸运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不同,我们既要做 一个职业女性独立的角色,这是一个极大的角争冲突,谁也不会被放过。不 出去工作,人家会说,这个女人怎么这样笨;做好了,人家会说你厉害,这 是很不公平的,放弃机会难,不放弃机会也难。去做事,去奋斗,就会在婚 姻上感情上,人情上都受到压力。这大概是 20—21 世纪间,大都市社会生活 中女性特有的困惑吧。梁凤仪与大陆作家最大区别是大陆作家“太清纯”、“太专业”,一旦成为作家,往往就脱离原先千姿百态的生活,做学问般的做小说。对自己的 作品,虽然视若珍宝,虽然盼着别人来读,来评论说好话或说坏话,但也仅 仅是盼着而已。许多人认为推销自己的作品是丢面子的事。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书店中,她都搞过签名售书,掀起了一个个“梁凤仪热”。她在北京签名售书时,一个小时内售书 700 本, 她一刻不停地为读者签名,每签完一位必向对方说一句:“谢谢您”。从壹元柒角到五亿港元陈圣泽是香港恒和珠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他的集团营业额高达 5 亿港元。陈圣泽从事珠宝事业 30 年。陈氏认为,成功之道只有六个字: 刻苦、耐劳、诚恳。他说:“每一个年轻人初踏人社会,很快便会发觉一个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珍惜每一个经验,当在世界创出一条路时,你亦会发 觉人的潜能是无穷的。”50 年代末,几角钱便能填炮肚子。陈圣泽带着 1.7 元,只身从大陆来到香港。开始了他 30 年的事业。  他当年来香港时,只有 13 岁。全家人都在大陆,从事耕作,生活相当清 苦,他的父亲便嘱咐他出去闯一闯。陈氏忆述当年来港后的情况说,经在港 的亲戚介绍,他便当上了珠宝学徒每月领 10 元的工钱。他形容入珠宝行业, 是无可选择下的选择。在当时社会环境,走这样的路是很自然的。  不过,他确实喜爱这个行业。他说:“宝石就象人,每一颗都不会完全 一样,而且,宝石价值很高,制成一件作品,满足感是很高的。”初当学徒, 负责的只是清洁和倒茶工作,一直到有新学徒加入,才开始真正接触珠宝工 作。陈氏满意地笑称,自己是手工最好的一个学徒,陈圣泽做了一年首饰技 工,积了点钱,便急急自立门户,却两次失败。他归因于自己初踏足社会, 识人不多,商场上的信用亦未建立。但他并不后悔。他说:“挫折绝不是一 件坏事,学习不必很顺利,条条路畅通。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不会完全一 样,每次都是新鲜的,它可以造就一个人的应变、分析、抉择能力。”尝了 两次的失败后,陈圣泽毅然赴美。当时,他仅能说一些极不流行的英语,对 美国的认识,仅仅是美国的珠宝市场很大,是个先进的国家。他在美国 4 年,替不少大珠宝公司打工,终于,在 1975 年卷土重来,回香港设立恒和商店,借他在美国对现代化珠宝厂的生产过程的认识,在香港 开设了流水作业式生产的工厂,跳出了以往由技工一件一件做的框框。现在, 他又雄心勃勃地要开展大陆市场。他相信大陆的人有钱买高价珠宝首饰,而 且大陆人口多,1000 个人中有一个人有兴趣,市场已十分庞大。“世界风扇大王”的胆略  翁祜原籍广东顺德,1924 年出生,父亲做家庭式的丝绸贸易生意。翁祜 六、七岁时,父亲去世。1939 年,他在广州善庆中学毕业后,到香港学习英 文。不久,经亲友介绍,他进了一家电器贸易行任职,老板觉得翁桔诚实可 靠,便常常派他去收帐,他也因此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商业渠道。1945 年,翁 祜和友人合股开设光荣电器行。他眼见从欧美进日的电器十分昂贵,激起了 自行生产电器的念头,却苦干没有足够的资本。直到 1952 年,香港首批荧光 灯光管面世,但因进口的美国变压器太贵而影响光管的销售。翁祜经过研究, 认为生产变压器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自己生产,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售价, 于是,他集资成立蚬壳电器厂,生产变压器。由于价格低廉,大受欢迎,生 产的变压器除在香港销售外,还出口欧洲、越南及土耳其,一年赢利近 100 万元。  2 年后,蚬壳电器厂扩充厂房和设备,扩大经营,迈开了事业发展的第 一步。生产变压器的成功,翁祜有了资金,便进一步提出生产工业扇的设想, 但其他股东却没有信心,只好散伙。翁祜分得厂房的生产设备和产品商标的 权益。总值达 100 万元。1955 年,他雇请了 150 名工人,一面生产变压器, 一面生产吊扇。初时,是用油压机把铝片压成扇叶,其他工序就多用手工完 成,每日只能生产吊扇 20 套,售价每套 180 元,比舶来品便宜一半,所以, 经常供不应求。那时,翁祜被同业称为“香港爱迪生”。他整日醉心于产品 的改良设计,把外国的变压器和风扇拆开来反复研究,又不惜重本制造山高 质量的工模。因此,逐渐奠定了在吊扇业的地位。1973 年,世界出现能源危机,美国兴起“风扇热”,用风扇取代冷气机,节省能源。美国人试用香港蚬壳的吊扇后,发现这种电扇又凉快又省电,争 相购买,每套售价由 160 美元急升至 500 美元。蚬壳厂经过技术改良后,产 量也以几何级数增加。美国、中东、非洲订单如雪片飞来,蚬壳一跃成为世 界上生产风扇最多的厂商,“世界风扇大王”因而得名。从学徒工到“珠宝大王”  今年 47 岁的夏杭生,目前在纽约曼哈顿中城区拥有 6700 平方尺的珠宝 厂,产品除了供应自己所开的珠宝店外,还供应几间全国性的大百货公司及 珠宝店。在西雅图、洛杉矶、长岛、台湾及香港,他都设有分店,他还计划 到上海和中美洲开设珠宝工厂。这位成功的珠宝商,30 多年前只是香港的一 名珠宝学徒和街边摊贩。夏杭生祖籍广西,他很小就随家人到香港,为生活 追迫,小小年纪便做街边摊贩。11 岁时,开始做珠宝学徒,因此,他谙熟了 这一行当,为他以后在美国从事珠宝业打下了基础。他靠半工半读修完小学 学业,在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台湾大学进修土木工程,同时开始在台湾经营 珠宝生意,后来才移居美国,夏杭生在美国的创业,并非一帆风顺。15 年前, 他在纽约华埠坚厄路开设间小金铺,开业两年后,突遭盗贼光顾,店内金饰 被一扫而光。  夏杭生并不气馁,决定重新开始。仅 6 个月时间,店铺照常营业并局面 一新。在纽约,珠宝业是犹太人的天下,夏杭生毫无例外遭受到同业的排挤, 尤其是他的生意逐渐兴隆,锋芒快盖过许多同行的犹太人时,便招来了妒忌 和造谣中伤。有人透信给银行,造谣说他的公司面临倒闭,企图通过银行来 给他添麻烦。但是,历来稳重并能吸取教训的夏杭生,居然从未向银行贷过 款,因为在美国,无论美资银行或华人银行,贷款条件均不利于华人商家。 夏杭生总是靠自己的资金周转,在生意上稳扎稳打,不接受过量的订单,以 免资金周转不灵。他的经营手法,后来居然得到了同业许多犹太商家的羡慕, 并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夏杭生的事业稳步发展,与他的勤奋精神是分不 开的。他在曼顿开设的那间珠宝工厂,便是咬紧牙关拼搏成功的。犹太人之所以在珠宝业取得优势,只因为他们的上一代,已经熬过了创业关,如今一星 期只工作 4 天。而夏杭生的工厂,每星期工作 7 天,并夜以继日,加倍于犹 太人的工作量,如此的创业劲头哪有不成功之理!夏杭生最难能可贵的,并 非仅是事业上的成功,而是不忘自己是美国华人社会中的一员,经常为华人 社会作贡献。1986 年曾获美国华策会的嘉奖。近年来,他与华埠策划会共同 筹办起“华人珠宝技工训练班”,解决了不少华人的就业问题。在训练班的 资金上,他每月捐助一定金额作为教室租金、设备、仪器、材料及聘请讲师 的费用,参加训练班者学费全免。因此,夏抗生在纽约华埠名声日增,受到 华人社会的一致赞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人  原籍福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陈玉书初到香港时,他的口袋里只有 15 元港币,做过泥瓦工,管过仓库,拣拾过破报纸,可以说是陷入了“人生的 谷底”。他从北京一家生产景泰蓝工艺品厂的产品滞销面临倒闭的信息中, 想到了景泰蓝在西方的广阔前景,决心经营景泰蓝。他的眼光没有错,后来 做成了香港的“景泰蓝大王”,腰缠亿万的富豪。如今,他的业务范围已扩 大到酒楼业和出版业,主持繁荣集团。凡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人,除了胆识 以外,更需要的是韧性。从事商业经营是这样,搞创造发明也是这样。有位 农民发明家 27 岁的陈江沈,他生长于临海市大田区农村,为了从事科技发 明,他帮人插秧、拉车、卖苦力,千方百计筹点钱来买器件,坚持不懈地钻 研,发明了“声控摇篮”、新颖保安锁、电子水平尺、控温电热流、水龙头 自控器等 28 项新技术产品,还首先研制成功一次性碾米机,效率比其他机器 提高 70%。  这些发明引起人们的重视,以致有人把他称为“农村爱迪生”。所闻所 见,农民发明家仅止于陈江辉等数人,据告,从发明到仿制、到投产、到成 为产品陈列于市场,这中间还有重重关卡,步履艰难。加以平均主义培育了 不少“红眼病”患者,他们不关心别人的劳动,却分外关心别人的收获,老 是想从他人的碗盏中分得一杯羹。这对任何创造发明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也许正是这样的,“红眼病”环境之中,不少才能之士就甘心沦为庸才了。  “中华料理店”生意火红  这是日本人自己说的——“如果没有陈健民,日本人便吃不到麻婆豆 腐。”65 岁的陈健民是香港人,也是日本最著名的“赤板四川饭店”的大老 板,在日本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性人物。34 年前,陈建民只是个 30 来岁的 人,血气方刚。他与两个朋友,身带 200 美元,从香港飞赴日本闯天下。但是 200 美元的旅费,很快就花光了,被迫迁出便宜的小旅馆,流浪街头。呼 呼的寒风,滚滚的白雪,使这三个年轻人在东京车站,缩成一团,熬过寒夜。 陈建民他们在东京找了一个多月,才象发现新大陆似的,找到了一间“中华 料理店”,找到了一个能说普通话的中国人。虽然这家“中华料理”卖的是 北京菜而非四川菜,但他乡遇同胞,分外兴奋。“中华料理”的老板在他们 的衰求下,也愿意将他们留下。初时,北京菜老板希望陈建民放弃“又辣又 难接受”的四川菜,改学做“又香又好吃”的北京料理。  但性格倔强的陈建民认为四川菜是最妙的,麻婆豆腐是最好吃的,宁在 厨房洗碗洗碟,宁为饭店抹地洗台,也不肯“改行”。而与陈建民一起来的 两位朋友,则向北京菜老板屈服,改当厨师。后来,他的朋友们安于有一份 厨师的职业,陈建民不久却离开北京菜馆,独闯天下。最后,陈建民发达了, 而他的朋友迄今仍寄人篱下。在北京菜馆当杂工期间,陈建民三餐不忧,生 活安定,所得的薪金,一分钱也不敢乱花,全部储蓄起来。在过了一年之后, 对东京地头比较熟悉了,身边也有一万多日元的积蓄,便立即离开了北京菜 馆,自己干起四川菜大排裆来了。陈建民买了锅,买了刀,制造流动车,挂 起小招牌,每天晚上就在东京车站的旁边开始营业,卖他的麻婆豆腐,推销 他的香辣四川产品。但是,欣赏的日本人并不太多,小本生意惨淡经营,而且遇到警察的扫荡,他这“非法移民”,还得四处“走鬼”,十分艰难。现在。陈建民真的 发达了,他在日本全国拥有 15 间规模很大的菜馆,建立了令人羡慕的“建民 四川料理帝国”。据专家的估计,他目前的身家超过 100 亿日元(约为人民币 2 亿千千万元)。陈建民之能在日本家喻户晓,并不在于他的财富,而在于他的创业精神。他不但是一位大老板,还是一位亲力亲为的大厨师。为了 将麻婆豆腐推广到狭窄的日本国土上,他在 20 年前已当上 NHK 国营电视台一 个叫《今日之料理》节目的主持。说来好笑,陈建民在日本住了 30 多年,竟然还只懂得几个日文单词,不能讲畅顺地流利的日语。他上电视教日本人做四川菜,还得由有灵犀日籍太 座洋子夫人担任翻译。年轻的陈建民,心中只有四川麻婆豆腐,但今日的陈 建民,胸怀更加广阔,除了四川菜外,他还讲究北京菜、上海菜、广东菜、 以便在他的电视节目中,广泛推广“中华料理”,而且还著书立说。小老板磨炼艰苦创业的意志  43 岁的马宝基是香港宝光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行政总裁。30 多年前,马宝基随家人来香港定居。由于两个弟弟尚在中学念书,为了帮补 家计,他只在家吃了 15 天安乐茶饭,便到一家眼镜厂做学徒。那时的学徒工 相当辛苦,一个月只放假两天。每天 1 作时间长达 12 个小时,从早上 8 时至 晚上 10 时,中间只有两个小的休息时间,工作不仅是不做眼镜,还要服侍众 师傅、扫地、铺床和搬杂物,稍有差池便活受罪。  通过一个学徒工的紧张训练,他掌握了制作眼镜的技术,还吸取了比行 内其他人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磨炼了他艰苦创业的意志。所以, 他说:眼镜这一行,由学徒出身者创业,成功的机会要比家财万贯的投资者 多得多。因为眼镜业是一门专技术行业,眼镜的款式与颜色搭配变化多端, 大有学问,光有钱投资并不能换取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马宝基不甘心 一辈子做小工,当他勤俭节约攒够 1000 港元后,便在 1960 年开始创业,自 行生产眼镜出卖。  那时,眼镜的生产技术相当落后,全部工序都是手工操作。他没有能力 雇工,但还是只能维持门面,谈不上发展。1965 年,宝光的工场由观塘迁到 深水步一个 800 平方英尺的旧楼,连马氏三兄弟在内,共有 12 人工作,主要 做越南人的生意,后因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爆发,生意中断,连员工的生活都 难以维持,幸好大家互相帮助才渡过难关。尽管经历了几度波折。马宝基仍 然坚持经营,经过 15 年艰苦奋斗,他的事业才露出了一丝曙光。1957 年, 他将三兄凝攒积的 3.5 万港币在观塘开源租了一间 3500 平方英尺的厂房,至 此,宝光才摆脱了出寨工场的生产方式,成为一间名副其实的制造眼镜的工 厂。此后几年,业务迅速发展,人员增至近百人,仅
年的两年中,便赚了 40 多万港币。1976 年,有两位美国买家来港搜购玻璃,无意中发现 香港有眼镜出口,价钱又便宜,便尝试向宝光订下小规模货单,试销后顾客 反映产品质量不错。此后,宝光便一直得到美国买家的支持,开拓了业务的 新天地。马宝基一直坚持经营眼镜业。他深信眼镜业大有可为,其依据主要 有两点:一是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眼镜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二是随着社 会的富裕,眼镜将会由实用功能附带上装饰能,而且装饰功能所占比重会越 来越大。它将和时装一样,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从最低层工作干起  象大多数在 40 年代的香港一砖一瓦起家的企业家一样,王华生也是从低 层的工作干起的。1938 年,年纪只有 14 岁的王华生,从广东东莞来到香港, 当时不名一文,在九龙船坞当焊接学徒。两年后,凭着苦练本领,成为焊接 能手。他刻苦磨炼出的本领之一,就是准确的眼力。在 30 年代末,科学检验 仪器还较缺乏,由于王华生眼力独到,每项焊接工程移交前,厂方都会交由 他来作检验,看看能否过关。就这样,3 年后,他凭着要事加倍努力,创办 了“中华风焊厂”。创业的路途总是坎坷的,但跨过了坎坷之后,少不了也 留下难忘而又引以为做的经历。1959 年,他带领一支工程技术队伍到婆罗 州,为美国一间公司承接一座海上钻井台。当时,海风强劲,加上气候炎热,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即使全心投入,焊接每根直径 3 米多的 4 条巨型钢标 时遇到了难题,总焊不出理想的效果。不过,王华生若不是在这方面有过人 之处,也不会闯出自己的天下。  他凭着丰富的电焊经验,想出了一个简单而易行的办法,圆满地完成了 任务,并得到了该美国公司的代表、英籍焊接专家嘉伯力的肯定和赞赏。  这件承包工程,奠定了“中华”的海外声誉。这位洋专家对王华生的技 术甚为赞赏,王华生与他接触之下,也欣赏洋专家的才识。任何愉快的合作, 无不是从惺惺相惜开始的。1966 年,嘉伯力来港探望王华生时,王华生邀请 他进行业务合作。就这样,那次的一拍即合,奠定了未来 20 多年的携手共进。 但任中华集团副主席之职的嘉伯力,也目堵着“中华”从一个雏形手工业小 厂,发展大型企业,业务从海上发展到陆上,甚至向高空发展。能够洞悉到 经济循环的规律,尽量分散风险,以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这些都 是成功的企业家基本考虑的问题。企业向多元化发展,便是他们壮大业务的一种手段。“中华集团志在成为一间跨国公司。”王华生自豪的说:“现在我们在新加坡买了坤成船厂, 改造成钢材厂;在内地和香港共投资了 5 间酒店;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 国、越南等地均有承包建筑钢架的工程。目前,中华集团还计划在美国收购 公司。”三个“工作狂”成了亿万富翁  香港的许多人都很熟悉冯景禧,他是香港股票经纪商,新鸿基有限公司 主席、新鸿基证券公司主席,他的名字早已被列入拥有亿万家财的香港超巨 富的名单之内。冯景德先生 1922 年生于广州一个商人的家庭,早年坎坷,16 岁辍学到香港谋生。后来在广州、香港的货币兑换店当过跑街,还与别人合 作经营过粮店和酒楼。由于时局动荡,尽管冯景禧当时历尽艰辛,生意仍很 惨淡。1948 年,为了赚钱,他租了条船,从香港贩鱼苗到台湾销售,可是, 鱼苗在途中死掉了。他到台湾后买了一批香蕉想运回香港,偏又遇到风暴, 船被风暴吹离了原定的航向,大部分香蕉都烂掉了,结果赔了老本。冯景禧 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抗美援朝时期,冯景禧通过澳门商人向内地运售美国“禁 运”的汽油、橡胶轮胎、机器零件等战场物资,使他的事业有了转机。  1958 年,冯景禧与郭德胜、李兆基 3 人联合办起了永业企业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房地产生意。他们 3 人都是“工作狂”,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在他们 3 人带领下,永业企业发展很快,1963 年,改组为新鸿基业有限公司。 现在,冯、李、郭三人都自立了门户,下属均逾千人,而且都成为香港鼎鼎 有名的亿万富翁。  从“打工仔”到玩具厂老板  荣获香港工业总会颁发青年工业家奖的陈文,原籍广东东莞。他 3 岁时 随母亲来到香港,因家境清贫,靠助学金完成小学学业,中学阶段白天到一 家玩具厂打工,晚上上学,读完中学后,业余进修商科和会计专业,经过多 年的刻苦学习和在玩具行业的磨炼,陈文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1976 年, 他在朋友的支持下,凑了 50 万港元,创办了友义玩具公司,走上了创业的道 路。香港玩具业的发展正逐步走上轨道。玩具产品出口占香港出口总额的 6%左右,颇有发展潜力。凭着 50 万元的资本,陈文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但 景况不佳,第一年就亏蚀了 45 万元。万事起头难,工业又是一项长线投资, 不能以第一年的效益作为成败的根据,股东对此并无怨言,陈文也没有气馁。 他向银行求贷,第一张银行信用证额仅为 10 万港元,但由于他坚守信用,准 时还款,获得了银行的信任,倍用额越来越大,从而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的 问题。  第二年,公司业务便上了正轨,赚了 50 万元。第三年,营业额比第二年 增长了 1.7 倍,赚得了 100 多万元。由于业务发展顺利,工厂的厂房面积由372 平方米发展到 1858 平方米,生产规模扩大了 5 倍。生产规模扩展之后, 陈文又开始考虑更长线的发展计划。他选择了学前教育玩具的设计和制造, 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将原先生产较分散的产品,改为生产系列产品。因为 当时香港生产学龄儿童玩具的公司只有一两家,竞争并不激烈,所以,友义 公司生产的这类玩具投放市场,效果很好。三四年后,友义再将服务对策扩 展至 3 个月大的婴儿,逐步形成学前教育玩具的系列产品。友义公司的产品, 有大约四成是学前教育玩具。在市场方面,有五成产品运往美国,三成半运往欧洲,其余运往南美、澳大利亚及一些亚洲国家。从“打工仔”到首席投资顾问  谁会想到,大名鼎鼎的香港平和金融集团董事和首席投资顾问的刘梦 熊,十多年前竟是一个对期货一无所知的“打工仔”。刘梦熊出身贫寒,中 学毕业他就要到工厂打工,赚取微薄的工资帮补家计。尽管如此,刘梦熊仍 胸怀大志,每天去上夜校,刻苦学习金融经济知识。刘梦熊凭着勤奋和丰富 的知识,终于打入了充满机遇的期货市场。然而,刘梦熊一开始并没有显露 出其超人的才华,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机遇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1976 年,刘梦熊为一位老板买入 100 手某种期货,谁知市场疲软,困了一个多月 都脱不了身,恰在这时,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唐山是著名的红豆产区,得知 这个消息,刘梦熊立即想到春秋战国时“围魏救赵”的故事,于是买入 100 张日本红豆合约,后来,红豆价格果然狂升,客户不仅收回了原期约的损失, 还得到意外的暴利。  刘梦熊在期货市场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代兵法来解决危的例子说明,作 为一个投资者,不但要有丰富金融知识,还要懂一点兵法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期货市场处变不惊,应付自如。  借钱开饼店  他不会偷懒不上班,早上他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他不会孤单寂寞, 晚上他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快乐,他就是圣安娜饼店的合伙人——霍世昌。37 岁的他是圣安娜饼店的创始人之一。但屈指一算,这饼店由成立到今天已有15 年的历史,那么,他当时只是一个 22 岁的小伙子,以此年纪做生意,很 容易联想到他会有家庭支持,获得父母的帮助。当有人提出疑问时,他笑着 回答:“你猜错了,我是靠借钱来开饼店的。”他爽脆的答案,这更使人渴 望知道他当时的情形。“当时我在电灯公司工作,是有关技术维修方面的。 那时还未结婚,但已有女朋友,她很喜欢弄些点心、蛋糕之类的食品,味道 吗?真是不错。她是跟一位师付学习的。我便想,徒弟已经有此成绩,师傅 当然更好,因此萌起开饼店的念头。那时,香港的西饼业远没有现在的蓬勃。 当想及这是有可作为的生意,便跟她的师傅商量研究。我俩都赞成这计划, 但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资金缺乏,于是,便决定找人支持。  首先,由我做一份计划书,列出有关详细内容,预算、地点、资金、经 营方针等,然后,便找到一同学商量。当这位同学看过后,他很顺利地接受 了这份计划书。于是,我们三个人便成为合伙人,直到现在。当初靠借钱来 开饼店,现今每年都增设一家分  一位成功的推销商人  推销商品也是一门艺术,用法得当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失败。在当今 的商业大战中,人们愈来愈重视推销,因为即使你的商品再好,而没有顾客 知晓,那么,你的商品也只能是沉睡百年,货烂仓库而已。香港的“新贵” 黄金富就是一位搞推销非常在行的人物,而且也是靠推销起家的,他的“加 一”服务是很得推销界推崇的。黄金贵早年在大陆生活,直到 1960 年才由父 亲申请来港与其父团聚。在香港,黄金富自食其力,先在一间贸易公司当过 文员,后来又做推销员,就是做了推销员才使他逐渐发达起来的。那是在 1970 年,传呼机兴起,而且也传入了香港。  由于黄金富对电子产品的偏爱,所以,他在广告上看到有人聘请推销员 来推销传呼机,就毅然辞职,去做推销传呼机这份差事,想不到,这一来竟 大获成功。一开始,推销生活并非顺利,再加上传呼机是新兴起的东西,人 们对它的注意力不够,况且价格昂贵,因此,对于上门推销的黄金富来说, 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黄金富苦苦思索。他后来有个成 功秘诀是这样说的:“我认为行行出状元,然而其中最要紧的是处事要冷静, 不要盲目行动,要每时每刻留意周围的事物,在一定的时候,等到时机成熟 了再加以改良,并且我相信运气,但是更相信努力。”不错,干推销要“努 力、努力、再努力。”黄金富凭此来安慰自己。当推销失败的时候,他就鼓励自己,再努把力,下一个顾客就可能成功。  就这样,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销出了第一部传呼机。“万事开头难”, 第一个成功,给了黄金富无限信心,而且,他对推销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儿看 法。他改进了推销方法,就是向客人提供“加一”的服务。当他的传呼机售 出后,还大搞维修服务,这一点在现在虽然较为平常,但在当时确是一个突 破。有时顾客的传呼机在半夜出现问题,一通知黄金富,他也马上就到,为 的是使顾客满意,以自己的诚意来打动顾客,使其信任自己。他的售后服务, 以其及随到随传的独特风格迅速在顾客中传播出去的,引起了人们的侧目, 以至于使传呼机的销路与日俱增。”现在的黄金富再也不是从前的黄金富”。 他一个月就售出 300 至 400 部传呼机,单单每月佣金的收入就高达五六 万元。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如今的黄金富,更是了不得。他创办了星光传呼 集团,打开了传呼机在香港的新局面,提供了顺应潮流的新服务。一跃而成为巨富。没有“做不到”三个字  要强的性格是不是天生的呢?愚以为:“不是”,譬如说,香港装修业 大亨,永成装饰工程公司董事长曾永成就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要强之人,据说 这家伙的字典里没有“做不到”三个字,你道他狂不狂?若说这人后来刚强 的了不得,知情的人都会认可,但是,如果硬说他是生就的金刚、铁打的罗 汉,那就是胡侃了。在香港他先在水果摊打杂,半年后转到一家仓库当搬运 苦力,为的是多挣点钱寄回大陆赡养母亲,还要积些供自己学艺。他每天干14 个小时,没地方住就在天桥下摆一张尼龙床露宿,披风淋雨裹沙尘,一住 就是一年半,每天累得站着都可以睡着。他承受着一切艰辛,并不觉得刻薄 自己,心中燃烧着奋斗的目标:“蓄钱、学艺、开店”,一刻也不忘记,他 一定要做到。苦力曾永成餐风饮露,一年竞攒出了 4000 港元,他立即去当装修学徒。23 岁才做学徒,人家耻笑,他不睬别人的眼光,尽心竭力当学徒。两年后学 徒满期,又打了三年工,1987 年曾永成借别人的地址创立一人公司:“永成 装饰工程公司”。当年生意清淡,他却从不做旧日老板的客人生意。因为不 肯抢旧老板的客,一旦他知道某客户一直帮衬旧老板时,他便婉谢生意,一 定自己另谋客路。熬过 5 个月,生意日渐稳定,他就自置了厂房,请了伙计。1979 年香港浸礼会学院维修工程招标,为了拿下工程,曾永成宁愿不赚钱也做,终以低于同行 20%的报价中标。这笔生意虽然没赚到钱,却拉住了一个 长久的客源,成为他的命运转折点。以后,每年的浸礼会维修都交他做。香 港中文大学、汇丰银行、置地集团等大客户也纷纷落单给他,滚过 10 年,曾 永成的财富从元到有、从少于是到多,目前保守估计,私产已逾千万港元。 “人只要努力,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曾永成从抵港那天起,20 多 年如一日,工作再工作,声带也劳累致伤,他却没有半点悔意。钱,早已不 是工作的目的,他自认是个不信邪的人,要倾尽自己的能力去办不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成就,这就是他的性格。力图创造更新的价值  香港商业奇才翁锦通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他认为管理之道最重 要的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爱好,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应该有更好的办 法”。这种坚信,“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意识,使得成功的企业家总是求新 求变,力图创造新的价值、做出新的贡献。他们因而从不以修正或改善了既 有有业绩为满足,总想着好上再加好,创造更新更好更有时代感和更有满足 感的新东西,不断地把资源变成新的商品。创新不同于好高骛远,企业家的 创新总是有明确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有些创新,看上去好像十分 了不起,实际上,中看不中用。这种创新很少出自真正的企业家之后。企业 家的很多创新,看上去好像微不足道,没有多大学问,类似麦当劳汉堡包, 却能为企业赚回亿万财富。  企业家要时常保持警觉,防止企业和企业的产品退化。为此,翁锦通索 性将“创新”制度化,首先,他在自己的企业里专设一个创新机构,针对保 持组织内部活力的要求,对内部运作及政策,不断创新和改善设计,确保企 业组织本身就是能够接纳创新,视变革为机会而非风险,确保企业内有良好 的创新气候。其次,他在企业内部定期地有系统地评估企业自身和员工的创 新成绩。比如,每月企划分析会议,就组织评估每种产品的设计、生产、市 场销售等情况,及时决定是否继续推进。创新的法则也就是成为“人中龙凤” 的方法,企业家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不断地做出新的尝试,不断战胜自己。  闪电“暴发户”  人生的成绩不论大小,总是人做出来的。这是笔者一向认同的一个很笨 拙的观点。这世道,飞来横祸很多,意外之财却少,一个人要想活得富有殷 实,那么,成绩主要还得依靠自己去创造,你做到一分事情才会变化一分, 你若“空等闲”,只会“白了少年头”。近年来,香港冒出一位以闪电速度 暴发的新富豪,名唤黄仕灵,此子人便是位从来不甘接受命运安排,奋发图 强,坚决与环境抗争的好汉。如今,手握亿万资财的黄仕灵,提及自己的创 业经历,仍会嗟叹自己是石头缝隙中长出的树木:“从石头中汲取养份,可 想象是何等艰难的事,我便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虽然如此,这位 1940 年生 于广东江门的破落户子弟讲起自己的履历却是自豪多于辛酸:“我于 66 年初 中毕业,那年刚巧爆发文化大革命,由于政治成份不佳,分配不到工作。  但是,我自幼已生意头脑灵活,懂得上山斩菜拿出山镇出售,又把一些 日用品贩往偏僻的村落出售,赚取差价,每月赚得近百元人民币,比铁饭碗的 36 元还要多。”满脑子里便翻腾着做生意赚大钱的思想,他津津有味地忆 述说:“我利用公余时间自学修理收音机、电视机,给乡亲修理电器赚点钱。72 年大学重新开放,我够不上‘保送’,晚间就在江门市业余大学修读机械 维修、电子课程,不断充实自己,我考取了电工牌照。”1978 年国家改革开 放,黄仕灵得以一展才华,”那年头,中国电压不稳,乡民的电器经常损坏 乏人修理,一位港商通过朋友介绍,和我合作开设江门电视维修中心,他出 资十万元,引人测试仪器,我出技术。那时,修理一具电视机,动辄数十元,十分好赚,我月薪可达二、三百元,相当不俗。”1982 年,黄仕灵另起炉灶,于起承包商,替港商来料加工 录音带、组装收音机,一年赚到数万元,惹来乡民的羡慕。1983 年,江门市 急于搞活经济,看中黄仕灵的商业才干,邀其加盟国营逢光电子厂,黄仕灵 于是自开贸易公司,一面为当地引进电子零件,一面向全国推广逢光厂的产 品,几年间因而与国内外经销商建立了广大的联络网。初试身手后,黄仕灵 勇毅倍增,索性将积蓄全部留给家人。1987 年孑然一身移民香港,白手闯天下。足见黄仕灵为人之豪爽潇洒,不过,他自己说来却是轻描淡写:“我在江门时,为一位港商赚了不少钱, 抵港后,他安排我在酒店食宿,并答应借给我 30 万元,我拿着资金,径自返 回江门办了一批棉纱回来,第一宗生意便赚了数万元,更激发起我的雄心壮 志,要搞一间像样的贸易公司,我在红磡鹤园街看中了一个市价百多万,面 积三千多平米的写字楼,竟然拿了 20 万元作订金,把写字楼买下,请了几名 雇员,便开始电子零件贸易的生意。”  由于在大陆时已认识很多港商,轻易向他们赊货转卖给大陆,3 个月后, 我已经还清 30 万元债款。87 年下半年,我赚了 100 万元。88 年,我看准了 中国的消费者大量需要录像机,当时国内售价数千元一台,但我发觉韩国的 放像机价格比同时拥有录像功能的便宜一半,进行市场调查后,发觉放像机 在大陆颇有市场,结果一击即中,我已赚了 400 万元。”经历 1989 年的短暂 停顿后,黄仕灵的业务仍是闪电展开,至 1993 年旗下投资集团已有职员过 百,国内企业员工近三千人,年营业额闯破十亿港元大关。  对于自己的发达,黄仕灵开心的说:“我明白利润自己与风险成正比, 环顾世界,难得像中国有这样大的赚钱机会。作为创业者,畏首畏尾一定难  有作为,但在创业过程中,路途仍是崎岖的,必须胆大心细,拼搏不忘稳重。 成功后的策略是小心驶得万里船,若是陌生买家,支票一日未过户,我便一 日不会交货。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俗话讲:“是骡子是马,要溜溜看”。凡事常常是“不试不知道,一试 吓一跳”。为什么呢?因为想和做之间有着实在的距离,不做便无以跨越。 香港录像带大王颜炳焕个人资产逾 6 亿港元,自认半生奋斗得益于“勇于尝 试”。颜炳焕 1951 年生于福建农村,1960 年随家人来港。  祖父和父亲都是小生意人,他受家族营商气氛感染。中学未毕业已跃跃 欲试要做生意。他回忆当年情形说:“那时根本不知道生意是什么,只有一 股年轻人的盲目冲动。1968 年中学毕业后,也不考虑升学,便急忙干自己朝 思暮想的猪皮买卖,那时,真的异想天开,想把猪皮、虾片等打入菲律宾市 场,由于根本不了解市场需要,很快便一败涂地。”痛定思痛,颜炳焕想着 还是先打工,见见世面为妙。就应聘去做电子计算机推销员,这段生涯给他 极大启发:“那时,推销员没有底薪、只有佣金制度。我每天拿着几本计算 机样本,开电梯到商业大厦的顶楼,然后逐层而下,逐户拍门推销,永远不 能预知那天有没有生意,只知不拍门,便没有生意,而拍门则要不怕碰钉子, 这令我养成勇于尝试及不怕失败的心理。”干了半年后,他返回父亲的贸易 公司打工,负责订购汽车零件,因为常要往外国跑,使他眼界大开。他发现东南亚翻版录音带十分流行,而香港则是全世界廉价录音带的最大产地。他立即转做录音带贸易,一下接了新加坡 10 万盒录音带的订单,不 料,却因品质不合规格而被全部退货,颜炳焕领教深刻。1977 年,他自己设 厂生产录音带,向美国和马来西亚出口,但干了几年发觉生产廉价录音带难 以大发,遂于 1981 年迁厂福建,交给亲戚打理,自己则猛跑欧美国家,钻研 录像带市场。1982 年,他说服家族筹借 300 万港元,给他设厂生产录音带, 并得到日本 VHS 录像带的特许生产权,适应消费者追求高质产品的形势,一 举打开销路,生意飞速发展,1985 年营业额 2100 万,1986 年 4600 万。随后,他径赴英国北部设厂,马来西亚设厂,原因据他说:“英国及马来西亚政府均鼓励外资的高科技投资,除提供厂房及税务优惠外,当地银行 也乐意支持,是难得的拓展机会,而且产品标明在英国制造,更易打入欧洲 市场。马来西亚的产品则可享有美国普及特惠关税优待。”1989 年,其公司 成为上市公司,1990 年投资 5 亿港元收购讯科国际,业务拓至电视机生产, 同年,他荣获“九○年香港青年工业家奖”。谈及成功心得,颜炳焕说:“我 只是较别人看远一些,比别人行早一步而已。我只相信个人的努力。我立了 目标便不三心二意,愈遇困难愈不放弃,解决困难成为我工作的动力。”私 生活方面,颜炳焕没有什么嗜好,只知道为目标而工作,平常每天工作十多 个小时,寻一点美食,便是工余的最大享受。做小本买卖苦苦经营  富翁原是小学徒,小本买卖苦经营,大陆开放得良机,市场观控具慧眼。 陆擎天在当初之所以敢于先人一步到大陆投资,是他与别人看待市场眼 光不一样。他认为:中国、越南和前东欧共产党国家,都是未开放的大市场。 他生产的电视机,若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名牌竞争,就如同在大森林里播种, 对手已绿树成荫,新苗根本难以吸收水分和阳光生长。况且资本主义国家对 电视机的需求已饱和,不象第三世界国家视为必需品,若以市场为导向,第 三世界国家应该是最有潜力的。陆擎天作为首批“登陆”者,在各项条件方 面得到相当多的优惠,廉价的工资和地皮,使他每人一元钱便成倍地赚回。大陆市场又那样大,陆擎天的电视机全部内销都供不应求。 陆擎天说:“我当年在中国设厂,完全是基于自己的信念,相信中国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已明白国家要富强,必须实行开放政策。而我的产品在中 国有庞大的市场潜力,令我相信在中国有利可图。我虽然在内地受教育,但 只是一个书生,同官没有半点联系,纯粹是信念比别人先行一步。”他还说:” 最要紧的是拿出诚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令对方明白双方是基于互利 互惠,而非想占对方的便宜。”贫穷的赠予  李素几斯文,温馨,一副学者面孔。她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科班出身。一 九五八年,她带着四元港币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土地,来到了香港。照理,她 可以得到在美国的父亲的支持。但是,两地相隔,一言难尽。她,以一个科 学家的科学精神,坚苦奋斗。她,温文中含着刚毅的个性,从白手起家到兴 家,从最低下的工作做起。  她搞工厂从基础做起,早年开加工厂,创业艰难,她从租用几百平方米 的地方开始,到今天厂房七千平方米,增加近十倍。当年生产玩具、洋娃娃 衣服,又为美国名厂加工,以车缝为主。三年后,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 她开的是五金厂,从制造家庭普通制品(如钉)开始,逐步朝优质制品发展。 到今天,她已成为华文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她的产品有不少人 从原理到外型都达到申请专利水平,可见她产品科学性甚高。多年来她坚持 生产家庭制品,近年又扩展业务至生产家庭电器制品,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有的国家的一些名牌产品的配件和零件也委托他们代理。可见她的公司生产 水平之高。今天她的公司生产不少浴室用具,包括近年流行的水力按摩浴池。  为什么不可以干出个名堂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介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