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我国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制

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资源科学》2010年05期
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基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和分析,本文明晰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则,分析了补偿的标准与途径,构建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同时就我国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321【正文快照】: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日益加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对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状况的总体改善。但实践过程中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着的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惠远;刘桂环;;[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闵庆文;甄霖;杨光梅;张丹;;[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李文华;李芬;李世东;刘某承;;[J];生态经济;2007年11期
毛显强,钟瑜,张胜;[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李文华;李芬;李世东;刘某承;;[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5期
甄霖;闵庆文;李文华;金羽;杨光梅;;[J];资源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甘敬;胡涌;;[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胡振鹏;刘青;;[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桑燕鸿,吴仁海,曾添文;[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钱水苗,王怀章;[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张其仔;郭朝先;孙天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刘旭芳;王明安;;[J];桂海论丛;2006年01期
孔凡斌,魏华;[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张理英;薛跃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冯晓淼;石培基;于江海;;[J];甘肃科技;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琴;周文建;;[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李琴;周文建;;[A];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丽云;[D];河海大学;2001年
张涛;[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张春玲;[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3年
王炜;[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汪中华;[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王越;[D];河海大学;2006年
吴岚;[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郑建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广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庭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新艳;[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杨琼;[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秦建明;[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郑洋;[D];北京大学;2005年
章升东;[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宋先松;[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孙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李蕾;[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郝晓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于转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振琪,杨秀红,鲍艳,高向军,罗明,王军,龙花楼;[J];科技导报;2005年01期
倪绍祥,查勇,蒋建军;[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顾广明;白中科;;[J];能源环境保护;2006年06期
段瑞娟;郝晋珉;张洁瑕;;[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李鹏波;胡振琪;吴军;赵艳玲;臧真荣;;[J];山东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黄锡生;;[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周连碧;;[J];有色金属;2007年02期
王永生;黄洁;李虹;;[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11期
杨光梅;李文华;闵庆文;甄霖;Mario L;[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锟;;[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晓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谢剑斌;[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林德荣;[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张锦华;[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杨旭东;[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涂洁;[D];南昌大学;2007年
王辉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张涛;[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张永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高云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龙俐;[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寇学永;[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李勇;[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6年
蒋鹏飞;[D];山东大学;2007年
闫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张宏芝;[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吴伟光;[D];浙江大学;2002年
王海春;[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李荣勋;[D];浙江大学;2004年
吕金芝;[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晓青,陀正阳,杨春明,洪尚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段昌群;[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万军,张惠远,王金南,葛察忠,高树婷,饶胜;[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彭丽娟;[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韩念勇;[J];科技导报;2002年01期
熊鹰,王克林;[J];湿地科学;2003年02期
杜小惠;[J];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01期
段显明,许玫,林永兰;[J];林业经济问题;2001年02期
温作民;[J];林业科学;1999年06期
吴水荣,马天乐;[J];林业资源管理;2001年01期
黄立洪,柯庆明,林文雄;[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水荣;[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晓平;左金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10期
贾长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年03期
夏玉杰;陈海蛟;;[J];今日科苑;2008年18期
董秀金;王小骊;王飞儿;;[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王慧;;[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4期
刘苏社;;[J];理论前沿;2008年23期
王福兴;姜丽秋;;[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刘希庆;贾永国;;[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年03期
叶瑞镇;;[J];科技传播;2011年02期
王树刚;;[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艳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戴其文;;[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小萍;;[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侯思琰;王伟;刘德文;;[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赵雪雁;董霞;;[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马彩华;游奎;戴星翼;李凤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蒋莉莉;;[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杨磊;;[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马存利;;[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陈利顶;傅伯杰;;[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实习生
来洁;[N];经济日报;2004年
彭兴庭;[N];中国社会报;2005年
本报记者 李坤;[N];中国水利报;2008年
郑道福 金洁
高晓洁;[N];中国环境报;2008年
阿呆;[N];大众科技报;2008年
陈祖洪 孙秀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赵志疆;[N];贵阳日报;2009年
赵慧 韩馨仪;[N];中国财经报;2009年
土木;[N];中国水利报;2008年
本报通讯员
邵倩;[N];中国环境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辉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谷秀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斯丽娟;[D];兰州大学;2011年
冯思静;[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刘玉卿;[D];兰州大学;2012年
潘仁飞;[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蒋姮;[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林清山;[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尤艳馨;[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何承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欣;[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赵玉山;[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陈雪;[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谭延巍;[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尤立杰;[D];新疆大学;2010年
汤明;[D];南昌大学;2010年
韩磊;[D];苏州大学;2010年
许斌;[D];郑州大学;2010年
江秀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世瑕;[D];浙江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福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走在全国前列--人民政协报
福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中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上,福建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2003年,福建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九龙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目前福建九龙江、晋江、闽江、汀江都已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资金逐年提高,目前流域仅闽江、九龙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总额已达到每年3.3亿元,并以此带动流域整治资金约55亿元。为水环境整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多年的实践,福建已摸索出一套生态补偿资金和分配办法。分配因素要综合考虑各县(市、区)流域面积、重要生态功能区面积、水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人口等四项指标,权重分别为30%、20%、30%、20%,并对上游地区赋予高于下游地区的补偿系数。在此基础上,分配基数的60%与上一年度考核结果挂钩,考核水质、水污染总量控制、重点整治任务完成情况等三方面工作,以体现奖惩。目前,福建省已初步形成由省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办法、闽江九龙江重点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补偿机制组成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全国最早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省份。良好的机制体制保障了福建优美的生态环境,目前是全国少数几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之一,12条主要河流135个省控常规水质监测断面整体水质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8.5%;森林覆盖率达到63%,保持全国首位。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
  面对“全国33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272个存在人类活动”的现状,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环保部和国家林业局专家认为,除了尽早制定并实施位阶更高、效力更强的“自然保护区法”,并建立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理顺保护区和所在地、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自然保护区“供血不足”而进行违规经济开发甚至引进重工业项目。
  严峻生态形势催生保护区立法
  记者获得的一份环保部最新文件显示,我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系统仍不稳定,生态功能仍呈现退化趋势。这突出表现在:首先,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高达15%至20%,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44%的野生动物数量呈下降趋势。
  其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少、管护能力不足等问题。经济开发建设挤占和影响保护区现象相当普遍和严重。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全国33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272个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动剧烈的有26个,占7.8%;人类活动明显的占22%;人类活动比较明显的占31%。部分自然保护区空间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一些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还没有建立保护区。
  记者从环保部获得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与行动框架国家项目文件》(简称“国家项目文件”)认为,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颁布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在立法方面还是很有先进性的,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以下局限性:“尽管一些可持续性活动(如农业或生态旅游)可以计入有效性保护战略的一部分”,但是相关的法规却禁止这些活动。现有的法律没有明确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从而引发了种种矛盾。
  “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颁布的两部自然保护区的法规,效力位阶低,缺乏法律的强制性,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和自然保护事业的要求。”曾为《中国环境发展报告》撰写自然保护区专章的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孝辉也告诉记者类似的观点。
  沈孝辉强调,在自然保护区法中必须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野生生物和自然景观的国家属性,属于国有资产,而非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的财产。具体而言,沈孝辉建议,新法律必须杜绝将自然保护区这类社会公共资源转化为部门资源或地方资源,从而被利益集团掌控。要多设几道“关卡”,从严控制保护区及其功能区的调整,严格禁止将保护区增加“开发区”的功能关卡,将经济开发项目和内容彻底剥离出去。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全国人大正在起草“自然遗产保护法”,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纳入立法范围。
  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
  资料显示,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据法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对于“十二五”时期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上述环保部最新文件显示,环保部强调“积极支持创建,严格对待调整;督办停补限批,提升监管效能;区分轻重缓急,解决遗留问题;鼓励公众参与,增强保护动力”,力促各类挤占和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开发建设活动得到有效防控。
  具体到2012年,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要求,要深化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检查。其中包括:启动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制订保护区分类管理办法,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及实地核查,对违法违规活动予以查处,并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试点。强化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监管,防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对保护区造成不利影响。
  “使相关地区、相关群众不因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受到经济损失,反而能公平分享到保护带来的好处。”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称,为了避免各地方将生态保护等同于“经济停步”,从当前看,最重要的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要注意做好生物多样性地区扶贫开发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上述国家项目文件也承认,许多情况下,地方群众可能丧失了土地进入权,还可能遭受野生动物活动带来的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建立相应补偿措施。但是保护区的资金却不包括这部分补偿费用。这种情况只能在其他国家级生态补偿项目中得到资助,不过对生物多样性问题可能就关注不到。
  李克强要求,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财税体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和制度支持。特别是对国家确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要加快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财政部要抓紧研究继续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及相关问题,总结地方试点工作经验,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环保部正在给财政部拟定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试点方案。环保部相关人士向记者分析道,与国外环保受益地区直接向环境保育地区“输血”相比,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更适用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现,从各地生态补偿试点的经验看“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居中做主,发达地区会苛责欠发达地区称保护环境是应尽义务而不愿意‘输血’,欠发达地区则指责发达地区占尽好处、不愿扶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