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哪里做底扫?胶卷相机底片扫描数字照片。求详细地址。

如何把胶卷底片扫描成数码照片的相素_百度知道
如何把胶卷底片扫描成数码照片的相素
提问者采纳
要使用底片扫描仪把胶卷扫成数码照片,但底片扫描仪都比较贵,价格一般在10-20元一卷,可以去胶卷冲洗店扫,高像素底扫则根据文件大小来收费的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或s3,如果是iPhone 4或三星s2,淘宝有卖用一个底片扫描仪,或买一个300左右的廉价底扫, 可以买一个100多的手机底片扫描仪
胶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推荐到广播
10971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喵多路和)
第三方登录:摄影高手:自己动手做胶片底扫
有过底扫经历的摄影发烧友应该知道玩胶卷玩的就是钱啊,把拍好的胶卷数字化了成本太高,底扫可是按兆收费的- -。如果你手上有一堆旧底片要扫描,那你可以自己试着DIY一下,成本几乎为零。
首先准备一些幻灯片框,把胶片固定在上面。然后你得做一个镜筒(材料只需几个厕纸筒),镜筒长度视你所用的单反镜头而定(按焦段估算)。最后,把自制镜筒安装在单反镜头(最好是变焦)的滤镜上,调试到焦距取景画面与胶片画面等大为宜,然后对着光源拍摄就行了。
这个目前还没有样片可供参考,所以实际效果如何有待验证。不过这个方法真的是很有趣啊,出门装13的时候坚定的拿胶卷徕卡出门,回家后偷偷的拿数码单反再翻拍一遍,嗯哼。
猥琐男的吐槽
17:37:33 :&主题:紫光FS120ICE底片扫描仪技术交流发图讨论贴
&[ 主题管理员: 阿鬼 ]
&浏览:16601&& 回帖:347 &&
泡网分: 39.643
帖子: 7854
注册: 2006年02月
上大图有利于对这款扫描仪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好坏不说 有图有真相 仁者见仁智者 这三张图片都是用同一个镜头拍摄 24-70/2.8
泡网分: 39.643
帖子: 7854
注册: 2006年02月
数据同上 后期PS
泡网分: 39.643
帖子: 7854
注册: 2006年02月
数据同上 后期PS
泡网分: 39.643
帖子: 7854
注册: 2006年02月
柯达EKATR100&&尼康F6 自冲&&FS120ICE扫描 分辨率3200DPI&&16位 后期黑白场 饱和度
泡网分: 39.643
帖子: 7854
注册: 2006年02月
大悲天龙 发表于
七剑兄,你这个应该是原图未P过吧?略有些偏冷,不过细节保留极好,毕竟是69的大底!自己冲洗是保证品质的前提条件啊 后期去色罩时会有点偏色
泡网分: 0.004
注册: 2012年09月
七剑兄,你这个应该是原图未P过吧?略有些偏冷,不过细节保留极好,毕竟是69的大底!
泡网分: 39.643
帖子: 7854
注册: 2006年02月
刚扫描的 120ICE&&EKTAR柯达120&&富士690拍摄
泡网分: 28.883
帖子: 2552
注册: 2005年02月
阿西 发表于
  你在另一贴里面写道“一方面,阿西似乎反对灰蒙蒙,另一方面他似乎只让我们看到了灰蒙蒙”。画面里面有没有灰度,有多少灰度,完全由拍摄者的主观意图决定,在曝光、冲洗、扫描或者扩印的过程当中决定,因此我说的根本就不矛盾。从来没有你所谓的一步到位,如果感觉对立,那么还请深入学习传统摄影理论知识。
  当你写下“灰调呢?我反正没看到,不知哪位同学看到了。”时,我终于明白:有图有真相,可惜你无慧眼!
  同意你的看法:“别在这里闲扯些没用的东西了,有空的时候先把胶片的特性搞清楚再说。”
  再上一张咱扫描的图,看看有无灰度?阿西,
  你始终在逃避你对胶片特性不了解的实事。你仔细看,我在谈到“明眼人”的时候,原话是说“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阿西理论上的不足”。而你在后面的发言中都回避了这个问题。
正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造成了你在很多发言里,用看似正确的理论阐述错误的观点。
你反复告诉我灰的重要性,现在我只让你回答两个问题:
1、底片在扫描之后,成像有些发灰,这个灰是从哪里来的?是底片自身的?还是扫描造成的?
2、这个灰是不是就代表细节?
另外,别再发一些所谓的美图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本帖最后由 bobo1912 于
22:42 编辑
泡网分: 64.414
精华: 1帖子: 5007
注册: 2000年05月
bobo1912 发表于
阿西,别在这里闲扯些没用的东西了,有空的时候先把胶片的特性搞清楚再说。  你在另一贴里面写道“一方面,阿西似乎反对灰蒙蒙,另一方面他似乎只让我们看到了灰蒙蒙”。画面里面有没有灰度,有多少灰度,完全由拍摄者的主观意图决定,在曝光、冲洗、扫描或者扩印的过程当中决定,因此我说的根本就不矛盾。从来没有你所谓的一步到位,如果感觉对立,那么还请深入学习传统摄影理论知识。
  当你写下“灰调呢?我反正没看到,不知哪位同学看到了。”时,我终于明白:有图有真相,可惜你无慧眼!
  同意你的看法:“别在这里闲扯些没用的东西了,有空的时候先把胶片的特性搞清楚再说。”
  再上一张咱扫描的图,看看有无灰度?
本帖最后由 阿西 于
16:09 编辑
泡网分: 64.414
精华: 1帖子: 5007
注册: 2000年05月
上片说话:左图是烂奔扫描的原片,右图是调整处理过的片子,两张片子的影调有所不同,但是都有充分的灰度保持整体画面的层次。至于说哪一张好看,我想大家自有结论。但是哪一张片子的影像见证性更强呢?是左还是右面的片子表现出“冬日下午坐在滑梯图上的MM”呢?所以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我们在进行底片扫描仪的技术交流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摄影具有创作性。技术性是为创作服务的 本帖最后由 阿西 于
15:48 编辑
以下内容由 阿西 于
16:20 补充
灰度的多少,对于画质、拍摄主题有着直接的影响,减少或者保持底片上的灰度,我们会得到不同风格的影像,能够提升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我们底片扫描仪的用家,一般在底片扫描过程中都非常关注这一点。裁剪、传统暗房,扫描转换、数码后期处理都属于摄影的二次创作过程,扫描出来的底片一般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我们才格外珍视灰度的保留,为二次创作打好基础
泡网分: 48.875
帖子: 4833
注册: 2002年03月
阿西 发表于
  在辩论的过程中,否定从来就不是下结论!
  当你否定别人观点的时候,请给出自己的结论和论据,也让我们了解一下你的正确的完整的理论。事实上正是因为你缺少完整的摄影理论认知,所以你根本理解不了别人在讲什么,结果只能是片面的曲解别人的观点。
  “似乎只让我们看到了灰蒙蒙,灰调呢?我反正没看到,不知哪位同学看到了。”也难怪现在打眼的人这么多,给你一只真的元青花瓷瓶,你也看不出来什么叫“莹润透亮”的感觉。烂奔扫描上来那么多片子,你连个灰度都没有看出来,还有什么资格自诩为明眼人!? 
优美的灰调你们都不懂的
泡网分: 64.414
精华: 1帖子: 5007
注册: 2000年05月
bobo1912 发表于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阿西理论上的不足,往往是对一个事物只知道皮毛的时候就出来卖弄。卖弄的时候就先光啊影啊的谈,云里雾里的。
仔细看阿西的发言,你会发现,常常是正确的理论夹带错误的观点。
当有反对声音时,阿西就开始搬救兵了。某某大师怎么样了,某某人又如何如何了。然后选边站队,说自己和他们一样代表了绝大多少数。
总之,阿西从不认为自己错过,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刀枪不入。最牛B的是,他敢于否定自己前面说过的话。最后的结局是“你说他说了,他说我没说过。”我相信这一点“还在用胶片”同学比我更有体会。
一开始,我以为阿西在耍赖,后来我发现,其实并不能说阿西赖皮。准确的说是他的理论体系不健全。理论体系不一定需要完全正确,但必须相对完整。不完整的理论造成基本概念混淆, 往往是前面说了后面忘了。
我试图努力地去理解阿西,后来我终于明白,阿西说胶片的灰其实指的是灰调,然而当他说扫描出来灰的时候其实他把灰调的概念和灰蒙蒙搞混了。于是他又在主观上认为胶片本身非常灰。一方面,阿西似乎反对灰蒙蒙,另一方面他似乎只让我们看到了灰蒙蒙,灰调呢?我反正没看到,不知哪位同学看到了。
当阿西搬出亚当斯的时候,我彻底明白,他根本不了解亚当斯的理论,他夸 ...  在辩论的过程中,否定从来就不是下结论!
  当你否定别人观点的时候,请给出自己的结论和论据,也让我们了解一下你的正确的完整的理论。事实上正是因为你缺少完整的摄影理论认知,所以你根本理解不了别人在讲什么,结果只能是片面的曲解别人的观点。
  “似乎只让我们看到了灰蒙蒙,灰调呢?我反正没看到,不知哪位同学看到了。”也难怪现在打眼的人这么多,给你一只真的元青花瓷瓶,你也看不出来什么叫“莹润透亮”的感觉。烂奔扫描上来那么多片子,你连个灰度都没有看出来,还有什么资格自诩为明眼人!? 
  转一张烂奔扫描的片子,大家看看整体画面有无灰度!
本帖最后由 阿西 于
23:20 编辑
泡网分: 28.883
帖子: 2552
注册: 2005年02月
原文由 还在用胶片 在
07:18 发表
自己不会扫,扫描仪不给力,也没有必要用"神人"来说事吧。sf什么时候能为120的机子出配套软件呢?...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阿西理论上的不足,往往是对一个事物只知道皮毛的时候就出来卖弄。卖弄的时候就先光啊影啊的谈,云里雾里的。
仔细看阿西的发言,你会发现,常常是正确的理论夹带错误的观点。
当有反对声音时,阿西就开始搬救兵了。某某大师怎么样了,某某人又如何如何了。然后选边站队,说自己和他们一样代表了绝大多少数。
总之,阿西从不认为自己错过,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刀枪不入。最牛B的是,他敢于否定自己前面说过的话。最后的结局是“你说他说了,他说我没说过。”我相信这一点“还在用胶片”同学比我更有体会。
一开始,我以为阿西在耍赖,后来我发现,其实并不能说阿西赖皮。准确的说是他的理论体系不健全。理论体系不一定需要完全正确,但必须相对完整。不完整的理论造成基本概念混淆, 往往是前面说了后面忘了。
我试图努力地去理解阿西,后来我终于明白,阿西说胶片的灰其实指的是灰调,然而当他说扫描出来灰的时候其实他把灰调的概念和灰蒙蒙搞混了。于是他又在主观上认为胶片本身非常灰。一方面,阿西似乎反对灰蒙蒙,另一方面他似乎只让我们看到了灰蒙蒙,灰调呢?我反正没看到,不知哪位同学看到了。
当阿西搬出亚当斯的时候,我彻底明白,他根本不了解亚当斯的理论,他夸大了亚当斯在后期放大的作用,忽视了底片中影调的扩张与压缩。可怜的亚当斯只是被搬出来做了挡箭牌。
在写前面文字的时候,我忽然发现,阿西很像一个人:
伊拉克前面那个外交部长,美军都到家门口了,他还在唇枪舌剑。用他自己站不住脚的观点,捍卫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即可怜,又可笑,更可悲。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泡网分: 28.883
帖子: 2552
注册: 2005年02月
阿西 发表于
1、我的回贴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光影的成像关系一般是:光强则锐 光弱则灰 光亮则艳,光弱则淡。一张底片所记录的空间信息里面可能同时包括了锐与灰,浓与淡的变化。而将这些不同部分的光影变化完整地记录在同一张胶片上,就需要有影调的过渡,这种过渡一般往往以中间影调来出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胶片灰度。”。
从来没有人“以为扫描的灰,就是扫出了细节。”。这可能是你个人的曲解,请不要把这种错误的想法硬强加在我们底扫用家头上。
2、“其实想扫灰是很容易的事情,想扫出反差适中的片子反而比较难,这依赖于扫描软件的能力和个人的需求。”
我的回答是:能够扫描出有灰度的胶片影像不是很容易的事,胶片的灰度表现从来就不是灰蒙蒙低反差不锐利影像的代名词,“白中有白,黑中有黑,中间影调还有灰度”说一张底片所记录的空间信息里面可能同时包括了锐与灰,浓与淡的变化、艳与素的统一,除非你把反差、锐度与灰度三者之间关系认为是不可协调的对立关系。。。
3、“千万别拿“给后期ps留空间”说事,我们的目标是得到底片带给我们的完美成像”
  非常遗憾,我们的胶片从来不可能带给我们完美成像,我们的扫描设备也不可能得到完美影像。传统胶片直放时期,我们拍摄胶片之后,还 ...阿西:
“另外胶片的灰度是非常大的,以黑白负片为例:我们传统的直放一般通过不同型号的黑白相纸来表现不同的反差,大号相纸反差大,影像显得明快税利,而小号相纸反差小,整体偏灰,影像清淡,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胶片有极大的灰度。
  这种充满灰度的影像特性是一直存在于胶片的成像之中,并不会因为我们所用相纸的型号不同,底片上的灰度就会有或者没有,就会变多变少。这充分说明一点:灰度就蕴藏在底片的影像中,留与不留、留多留少应该在后期处理的时间由使用者决定。”
这话是你说的吧,好了,那我再多说几句吧。
1、传统直放有很不同号数的相纸可以选择,但常用的只有2号或3号,其它号数的相纸通常是补救底片用的。
2、“另外胶片的灰度是非常大的,.......”如果灰度非常大,那还有哪个SB厂商会生产低反差相纸。
3、我的回答是:能够扫描出有灰度的胶片影像不是很容易的事,胶片的灰度表现从来就不是灰蒙蒙低反差不锐利影像的代名词,“白中有白,黑中有黑,中间影调还有灰度”说一张底片所记录的空间信息里面可能同时包括了锐与灰,浓与淡的变化、艳与素的统一,除非你把反差、锐度与灰度三者之间关系认为是不可协调的对立关系。我不得不承认,你的文笔真好。但你这话和你前面的灰度非常大有点自相矛盾。另外,你无论如何也没让我看到一张像样的片子。
4、我终于明白了,其实在你的概念里无法分清什么时灰调,什么是灰度,什么是反差。
泡网分: 64.414
精华: 1帖子: 5007
注册: 2000年05月
bobo1912 发表于
1,阿西认为扫描是灰的,原因是底片都是灰的。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2,你提到“SF可以调整参数扫出灰蒙蒙的完整的色阶”。其实色阶是否完整不能简单的以灰蒙蒙来判断,要看直方图。前面我说过,灰不等于细节。这里我再补充一句,不灰的不等于丢失了细节。
3,有些人无法做到即不灰又不失细节,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告诉你灰就是细节,细节都有灰里。1、我的回贴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光影的成像关系一般是:光强则锐 光弱则灰 光亮则艳,光弱则淡。一张底片所记录的空间信息里面可能同时包括了锐与灰,浓与淡的变化。而将这些不同部分的光影变化完整地记录在同一张胶片上,就需要有影调的过渡,这种过渡一般往往以中间影调来出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胶片灰度。”。
从来没有人“以为扫描的灰,就是扫出了细节。”。这可能是你个人的曲解,请不要把这种错误的想法硬强加在我们底扫用家头上。
2、“其实想扫灰是很容易的事情,想扫出反差适中的片子反而比较难,这依赖于扫描软件的能力和个人的需求。”
我的回答是:能够扫描出有灰度的胶片影像不是很容易的事,胶片的灰度表现从来就不是灰蒙蒙低反差不锐利影像的代名词,“白中有白,黑中有黑,中间影调还有灰度”说一张底片所记录的空间信息里面可能同时包括了锐与灰,浓与淡的变化、艳与素的统一,除非你把反差、锐度与灰度三者之间关系认为是不可协调的对立关系。。。
3、“千万别拿“给后期ps留空间”说事,我们的目标是得到底片带给我们的完美成像”
  非常遗憾,我们的胶片从来不可能带给我们完美成像,我们的扫描设备也不可能得到完美影像。传统胶片直放时期,我们拍摄胶片之后,还需要后期制作调整过程,才能得到我们所谓的完美影像。亚当斯面对同一张底片,每一次直放之后,灰度影调都会有所不同,面对同样的底片,亚当斯每次后期制作时,都有不同的二次创作领悟,因此对于灰度影调的控制也有所不同。请问哪一次的扩印算是完美影像?
4、“如果在扫描中就已经得到,干嘛还要在ps中苛求。如果需要变换无常的效果,干嘛还要用底片拍照。”我们用底片拍照,用底扫扫描底片,这只是摄影创作整体过程中的一环,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为下一个环节留有余地。摄影的前期拍摄与后期调整处理也是如此。摄影具有技术与创作的双重属性,所有的技术都应该为摄影创作服务。用底片拍照如此,后期暗房处理如此、PS如此、底片扫描亦如此。除非您是技术控制一次到位,摄影作品影调一次到位、扫描底片一次到位、PS处理影像也是一步到位的神人。我和绝大多数底扫用家一样,我等俗人认为:如果扫描底片不能够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为后期调整处理留有余地。
& &&&摄影创作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从前期到后期有很多很多环节,深入全面客观的认知胶片的成像特性,会对于我们的摄影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底片扫描仪比平板扫描仪更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认识目标
本帖最后由 阿西 于
23:04 编辑
泡网分: 34.555
帖子: 9025
注册: 2007年10月
说下我的看法
1、先了解下反差。以亚当斯的11区为例,一个能记录11区所有信息的底片,是属于极低反差的,只记录其中4区底片的,其反差相对11区的就显得要高。因此,反转的反差比负片高,彩负的反差比黑白高。
2、负片由于是负像,需要改变成正像后供我们观看,因此,负像的底片有点类似数码的RAW(这里不讨论RAW是否已经做过手脚),以记录信息为主,不是真正的成品。以黑白为例(因为彩色的冲洗是标准工艺,大多数人无法在冲洗时改变反差),黑白底片能记录十几档光比的影像细节,然后在冲洗时改变参数,使底片上的反差适合相纸的反差,方便我们去印相或放大,因此阿西说的“底片本身就是非常灰”是有点道理的,然而,这个论点建立在底片记录下大光比环境信息的前提下,但是,如果像反转这样的胶片,我认为,底片本身不应该是灰的,如果反转扫出较强的灰,说明软件为了提升某些参数,的确人为改变着一些东西。
3、银快的去色罩。银快的去色罩功能算是很厉害了,我前段时间用负片翻拍负片,然后用正扫和负扫的方式,看到银快的去色罩是比较准确的,以前不能确认银快的胶片通道是否准确,通过这次试验予以确认了。而我们用胶片通道扫出的负片感觉偏色,很大原因不在银快的通道不准,而是你的彩负的确就是偏色的。
AGFA VISTA 100,通过银快胶片通道出来的原片。
FUJI SUPERIA 200,通过银快正片扫描模式出来的原片。
FUJI SUPERIA 200,通过银快富士S200胶片通道出来的原片。
KODAK EKTAR 100,通过X5负片模式出来的,原片扫描偏红,后期调整中灰。
FUJI SUPERIA 200,通过银快正片扫描模式出来的原片。
FUJI SUPERIA 200,通过银快富士S200胶片通道出来的原片。看看此片边缘的底片颜色,银快的去色罩相当到位!
本帖最后由 muxu8988 于
19:27 编辑
泡网分: 28.883
帖子: 2552
注册: 2005年02月
原文由 烂奔 在
15:02 发表
怎么说了这么久还在纠结这个问题,不要把“扫描”和“ps”搞混了
“扫描”出反差适中的照片,是因为扫描软件已经在内部进行了灰度的ps调整
软件...烂奔:
1,阿西认为扫描是灰的,原因是底片都是灰的。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2,你提到“SF可以调整参数扫出灰蒙蒙的完整的色阶”。其实色阶是否完整不能简单的以灰蒙蒙来判断,要看直方图。前面我说过,灰不等于细节。这里我再补充一句,不灰的不等于丢失了细节。
3,有些人无法做到即不灰又不失细节,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告诉你灰就是细节,细节都有灰里。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泡网分: 42.769
帖子: 4611
注册: 2006年12月
怎么说了这么久还在纠结这个问题,不要把“扫描”和“ps”搞混了
“扫描”出反差适中的照片,是因为扫描软件已经在内部进行了灰度的ps调整
软件去做ps,和人用ps来做这个调整灰阶的步骤,是一样的,而且photoshop在这方面还有比扫描软件更强大的功能
扫描软件第一步是先扫出完整灰阶的图像,然后根据软件使用者的需要,调整灰阶
在SF里面,根据参数的不同,可以扫描出完整灰阶的灰蒙蒙的图片
在这点上,sf和vs没有任何的不同
还有,大家讨论的时候,可以带些照片,最怕看到一个影像的帖子全是通篇的文字没有图片了
无忌的名言不是“用图片说话”嘛,光打文字不上照片不够直观啊
大家讨论技术问题挺好,还是要多上图啊
比较扫描仪,光打字说不清楚的,而且有时候大家对影像理解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常常有,多上这个器材扫出来的照片是正道
无忌的好处就是器材论坛,几个器材的优劣,不是说出来的,点开各自的帖子就一目了然了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15:19 编辑
泡网分: 28.883
帖子: 2552
注册: 2005年02月
原文由 阿西 在
23:07 发表
  光影的成像关系一般是:光强则锐 光弱则灰 光亮则艳,光弱则淡。一张底片所记录的空间信息里面可能同时包括了锐与灰,浓与淡的变化。而将这些不...阿西,关于相纸号数的问题你的理解是错的。
相纸的成像是再次曝光的产物,所谓号数是相纸本身的反差不同,敏感度不同。它并不真实反应底片的情况。
不要以为相纸能放出灰灰的影调,就认为底片是灰的。
同样,不要以为扫描的灰,就是扫出了细节。灰和细节不是划等号的。
其实想扫灰是很容易的事情,想扫出反差适中的片子反而比较难,这依赖于扫描软件的能力和个人的需求。
千万别拿“给后期ps留空间”说事,我们的目标是得到底片带给我们的完美成像,如果在扫描中就已经得到,干嘛还要在ps中苛求。如果需要变换无常的效果,干嘛还要用底片拍照。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泡网分: 64.414
精华: 1帖子: 5007
注册: 2000年05月
  光影的成像关系一般是:光强则锐 光弱则灰 光亮则艳,光弱则淡。一张底片所记录的空间信息里面可能同时包括了锐与灰,浓与淡的变化。而将这些不同部分的光影变化完整地记录在同一张胶片上,就需要有影调的过渡,这种过渡一般往往以中间影调来出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胶片灰度。
  另外胶片的灰度是非常大的,以黑白负片为例:我们传统的直放一般通过不同型号的黑白相纸来表现不同的反差,大号相纸反差大,影像显得明快税利,而小号相纸反差小,整体偏灰,影像清淡,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胶片有极大的灰度。
  这种充满灰度的影像特性是一直存在于胶片的成像之中,并不会因为我们所用相纸的型号不同,底片上的灰度就会有或者没有,就会变多变少。这充分说明一点:灰度就蕴藏在底片的影像中,留与不留、留多留少应该在后期处理的时间由使用者决定。
  实际上去除灰度不论在传统直放过程中,还是后期数码影像处理技术中,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扫描不出来这种灰,还是最大的“杯具”。那种扫描出来高反差、高锐度、低分辨率的所谓胶片数码影像,从来就是不真正的胶片影像。扫描出来的底片影像具有不具有丰富的中间影调--灰度,在画质评价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评价底片扫描设备动态密度的重要一环,有关胶片的灰度问题,如果没有使用过动态密度值较高的底扫,对于胶片扫描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2000多元的平扫上,那么确实应该好好补一补课。
  参与技术交流需要在一个差不多相对对等的认知层面上。开四轮轿车与开四轮SUV的可以进行汽车安全行驶、维护方面的技术交流,如果某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两驱系统与四驱系统的差别性、对于四驱系统连4WD与AWD都分不清,还从来没有开过SUV或者是真正的越野车在非铺装路面上撒过野,那就根本不具有可交流性。以此类推,我发现个别人开着三轮农用车,就进入了本贴,还在奢谈什么“扫岀的片子应该和直放的片子在反差、灰阶(色阶)上十分接近。而不是灰蒙蒙低反差,最后要在PS中调整!”
  我们直放的片子就是经过去除灰度过程之后的成像。在不同的相纸上直放出来的片子即可以是灰蒙蒙的低反差影像,也可以是明快的高反差影像。由此可知如果想对胶片进行高品质的数字化转换,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胶片的成像特点,也需要了解传统胶片直放的过程中胶片上的影像在记录在相纸上时发生的变化,那么才能正确利用PS对胶片扫描之后的影像进行明室处理。
  与传统直放一样,我们扫描底片时也需要为后期的PS处理留有余地! 本帖最后由 阿西 于
23:08 编辑
泡网分: 42.769
帖子: 4611
注册: 2006年12月
阿鬼 发表于
有一点我很认同,就是冲洗非常的重要,哪怕是最便宜的负片冲洗也是很关键的
我建议你看看软件官方的文档,我曾经也走过很多弯路。特别是当我看到VS的官方文档里的说明后,彻底颠覆了我曾经的概念。锁定片基没有去色罩的功能,去色罩是靠软件算出来的,不论你锁不锁,软件都要计算,锁定片基只是把算出来的数值记下来,再扫同类底片时可以减少计算,加快扫描速度。至于扫片头是否会更准确的计算色罩,官方没有提到。
过去我认为,冲洗的结果只影响成像,不影响片基。我自己冲了几次负片后发现,片基色罩不是固定的,冲洗不稳定,色罩就不一样,冲坏的时候肉眼都可以看出片头片基颜色有差别。
因此,负片扫描难,不仅是去色罩,更重要的是冲洗。
显然,扫描软件早就知道片基会随着冲洗改变,看一款软件好坏,是看它计算色罩的能力,通道只能是添彩的作用。我已经放弃了VS,因为这些年它在计算上没有提高。反而SF还在努力。[/quote]
VS的锁定片基是个极其有用的功能,鬼兄可以试试,是否锁定片基,暗部完全不一样
所以每次扫描第一件事情就是干这个事
SF我也想用,可惜系统是win7,sf的破解在win7下不好搞,所以没办法了
不过以前在用中晶120tf的时候发现,sf在扫描负片上,并不比vs有优势
现在很多兄弟用sf扫描的图片,都能看出来,有一种浓浓的“SF色”,我觉得那是因为SF用argb色彩空间,而网页浏览器用srgb,在从argb转化到srgb的时候色彩发生偏差,色彩会比较浓,那是argb的缘故,但是肤色会比较怪,绿叶的颜色有些发蓝
我试过sf里面设置为srgb,扫出来和vs几乎无异
这个是用中晶120tf扫出来的,软件好像是SF
我感觉这款底扫的动态密度确实是非常强,号称4.2吧我记得
这一张应该是VS扫描,然后PS里面调色偏和灰阶的,富士的负片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18:40 编辑
泡网分: 42.769
帖子: 4611
注册: 2006年12月
还在用胶片 发表于
好的扫描仪配合好的软件,扫岀的片子应该和直放的片子在反差、灰阶(色阶)上十分接近。而不是灰蒙蒙低反差,最后要在PS中调整!我目前没有发现特别傻瓜、一劳永逸的扫描软件,可以做到扫描出来就和直放接近。如果有我真心希望您给我推荐一款
我SF用得不熟,以前用中晶120tf的时候用过一阵子,功能确实强大,但是负片通道根本不准,各种偏色需要到ps中调整。
VS用得比较多,使用过程也要进行大量的手工调整,SF的调整功能则更多更复杂
无忌上大把大把用SF配合好扫描仪的照片也很不让人满意。扫描仪的原理,就是要把灰阶细节扫全,至于直扫出来的片子如果你感觉反差不灰,那是因为扫描软件里面已经进行了ps设置,例如VS的默认设置就是暗部曲线0.25,高光曲线0.75。如果用这个默认设置扫描,出来的片大多数都不尽人意
有些软件,就是既想做扫描,又想做PS,例如SF
扫描去色罩,拉灰阶的帖子,我觉得马编的帖子比较有营养,有兴趣的可以翻看
扫描软件是如何去掉彩色负片色罩?-揭开负片扫描难以校色之谜
用Vuescan扫彩负——无偏色?只要三步!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18:06 编辑
泡网分: 9.463
注册: 2008年07月
bobo1912 发表于
不是软件做了手脚,是软件在算法上有问题,或者是不合格,只好把片子搞灰一点,还美其名曰:留出更多的后期空间。好的扫描仪配合好的软件,扫岀的片子应该和直放的片子在反差、灰阶(色阶)上十分接近。而不是灰蒙蒙低反差,最后要在PS中调整!
泡网分: 0.024
注册: 2003年01月
有一点我很认同,就是冲洗非常的重要,哪怕是最便宜的负片冲洗也是很关键的
bobo1912 发表于
QUOTE]原文由 烂奔 在
16:11 发表
嗯,负片去色罩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银快的负片通道我用下来感觉很多时候还是不够理想
关于去色罩坛子里面也有很多帖子在讨论,我借鉴了里面马编和另...我建议你看看软件官方的文档,我曾经也走过很多弯路。特别是当我看到VS的官方文档里的说明后,彻底颠覆了我曾经的概念。锁定片基没有去色罩的功能,去色罩是靠软件算出来的,不论你锁不锁,软件都要计算,锁定片基只是把算出来的数值记下来,再扫同类底片时可以减少计算,加快扫描速度。至于扫片头是否会更准确的计算色罩,官方没有提到。
过去我认为,冲洗的结果只影响成像,不影响片基。我自己冲了几次负片后发现,片基色罩不是固定的,冲洗不稳定,色罩就不一样,冲坏的时候肉眼都可以看出片头片基颜色有差别。
因此,负片扫描难,不仅是去色罩,更重要的是冲洗。
显然,扫描软件早就知道片基会随着冲洗改变,看一款软件好坏,是看它计算色罩的能力,通道只能是添彩的作用。我已经放弃了VS,因为这些年它在计算上没有提高。反而SF还在努力。
泡网分: 28.883
帖子: 2552
注册: 2005年02月
QUOTE]原文由 烂奔 在
16:11 发表
嗯,负片去色罩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银快的负片通道我用下来感觉很多时候还是不够理想
关于去色罩坛子里面也有很多帖子在讨论,我借鉴了里面马编和另...[/QUOTE]
我建议你看看软件官方的文档,我曾经也走过很多弯路。特别是当我看到VS的官方文档里的说明后,彻底颠覆了我曾经的概念。锁定片基没有去色罩的功能,去色罩是靠软件算出来的,不论你锁不锁,软件都要计算,锁定片基只是把算出来的数值记下来,再扫同类底片时可以减少计算,加快扫描速度。至于扫片头是否会更准确的计算色罩,官方没有提到。
过去我认为,冲洗的结果只影响成像,不影响片基。我自己冲了几次负片后发现,片基色罩不是固定的,冲洗不稳定,色罩就不一样,冲坏的时候肉眼都可以看出片头片基颜色有差别。
因此,负片扫描难,不仅是去色罩,更重要的是冲洗。
显然,扫描软件早就知道片基会随着冲洗改变,看一款软件好坏,是看它计算色罩的能力,通道只能是添彩的作用。我已经放弃了VS,因为这些年它在计算上没有提高。反而SF还在努力。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泡网分: 42.769
帖子: 4611
注册: 2006年12月
bobo1912 发表于
负片通道确实是曲线,但是假如不用通道呢?或者是银快没有该负片的通道呢?
实际情况是,即使不用通道,依然可以扫出很不错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银快在去色罩上还是很强大的。如果感觉效果不好,可以适当拉动偏色移除滑块。
通道曲线应该是更有针对性的做法,它应该包含了去色罩和调整反差的东西。
具体的东西官方网站里有详细的说明。嗯,负片去色罩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银快的负片通道我用下来感觉很多时候还是不够理想
关于去色罩坛子里面也有很多帖子在讨论,我借鉴了里面马编和另外几个朋友的办法
用vs锁定未曝光的片基定黑色,然后用曝光全白的片头定义白色,最后如果能够拍一张灰卡,定义灰色,通过黑白灰的定义,差不多就能把颜色定个大概
如果没有拍摄灰卡,就前两个步骤,再微调一下也可以
反正负片去色罩我看论坛里面弄得好的人不多,我也没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原厂软件在这方面的功能是几乎没有的,需要Silverfast或者Vuescan这类软件可以手工去色罩
泡网分: 28.883
帖子: 2552
注册: 2005年02月
原文由 广州小牛 在
14:34 发表
说的太好了,我的感受也是,最近使用银快软件,感觉负片通道就是各种曲线。。...负片通道确实是曲线,但是假如不用通道呢?或者是银快没有该负片的通道呢?
实际情况是,即使不用通道,依然可以扫出很不错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银快在去色罩上还是很强大的。如果感觉效果不好,可以适当拉动偏色移除滑块。
通道曲线应该是更有针对性的做法,它应该包含了去色罩和调整反差的东西。
具体的东西官方网站里有详细的说明。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泡网分: 28.883
帖子: 2552
注册: 2005年02月
原文由 还在用胶片 在
13:32 发表
底片不灰而扫岀来灰,说明软件做了许多手脚。不是软件做了手脚,是软件在算法上有问题,或者是不合格,只好把片子搞灰一点,还美其名曰:留出更多的后期空间。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泡网分: 42.769
帖子: 4611
注册: 2006年12月
我有好几个月没有拍照片,因为失望和厌倦
因为用相机越久,就会越来越觉得相机太差劲了。他根本没有办法表现出眼睛所看到美丽的万分之一
几个月来,我享受着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身边的一切,并且有一种摆脱了手头相机的无比的轻松感。
可以全心全意去跟人交谈而不是将冷冰冰的相机摆在眼前,可以全心全意陪小孩玩耍而不要想着找光线按快门
当你看到夕阳在湖面上快要落下去的时候,金色的湖水泛起粼粼的波光,一切就像梦幻一般,嘴角会有会意的微笑,这种时候我根本不会拿相机去拍,这种美丽目前没有一部人类的相机可以描绘出来,只有亲眼看到的人才能够体会,它只会保存在我的脑海里。
那种真实、血肉清晰和立体的视野,具有极高的宽容度,无比美丽。
没有任何的影像设备可以和自己的眼睛媲美!
二维的照片跟眼睛看到的美景相比就像一个笑话,现在每每看到那些色彩绚丽、反差黑乎乎的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都不忍再看
实在需要记录的时候,我才会勉为其难地端起相机,给家人或者朋友拍一两张纪念的照片
照片,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很多年后再回头来看,可以重温当时的欢乐,当时美好的时光
所以我对照片最大的要求就是真实,越接近真实越好,这样才能够将我带入心底的记忆中去,所以能用胶卷我尽量用胶卷,能用120我尽量不用135,因为它们对真实的反映比起时下的数码相机更贴近一些
每个人对照片的理解都不同,如同下面的这张柯达gold 200的照片,100个人来拉灰阶,也许会有100种结果
我只是希望尽量地恢复当时眼睛看到的模样,当然,还是难以做到的,一方面也是我自己的技术原因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15:04 编辑
泡网分: 19.854
帖子: 1986
注册: 2007年03月
烂奔 发表于
阁下可能没用过底扫不清楚这一点
是这样的,无论什么底扫,扫出来的就是一张灰蒙蒙的照片,我们要的就是底扫它能把亮部和暗部都扫出来
然后通过软件把灰阶拉出来恢复成眼睛看到的样子
至于最后拉出来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三点:
&&1、取决于底扫扫描的原片的信息量,底扫越好,灰阶拉好以后的亮部和暗部信息越完整
&&2、取决于胶卷的宽容度,同样是拉灰阶,柯达profoto 100和柯达金的风格就迥异,profoto的反差就特别小,宽容度高,但颜色淡;柯达金反差大,颜色浓,宽容度小些。
&&3、取决于个人对反差和色彩的理解,同样的底扫,同样的胶卷和冲洗,不同的人扫描出来的照片可能就不一样。扫出来信息越丰富、灰阶越多的照片,后期处理余地就越大。
胶卷时代一样是需要后期的,后期选择不同的相纸都会影响最后的出片,现在只是把这个步骤已到了电脑上面来做
有的扫描软件直接设定好了曲线,所以扫描出来不需要自己做过多的调整。不过目前我用过的几个底扫的原厂软件我都不是特别满意,很多时候我希望底扫做的事,是尽量扫出一张灰阶完整的照片,然后自己做调整
下面一张天快黑的片,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
跑步的最后一站,老街
说的太好了,我的感受也是,最近使用银快软件,感觉负片通道就是各种曲线。。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35胶卷底片扫描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