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先进技术成果引进先进后出的原则是什么么

截至2018年禅城区下辖

3个街道,145个村(社区),区内常住人口123万总面积154.09平方公里。

发源地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密集地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禅城是佛山市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驻地,第三产业在佛山高度发达

佛山禅城,明清时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发源地,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16名,被评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禅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0.46亿元,同比增长6.4%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的“四大名镇”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

晋代,禅城称“季华乡” 唐贞观二年(628年),季华乡称“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

五代十国时佛山禅城、顺德属咸宁县,宋初偅新并入南海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敕封佛山为“忠义乡”属南海县。

民国时期佛山曾先后设佛山镇、佛山市、佛山镇。

1949年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1日佛山改市为镇,归南海县管辖

1951年6月26日,佛山镇改镇为市

1954年6月,中共粤中区党委、粤中行署由江门市迁叺佛山市大福路10号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专区

1958年佛山、江门改县级市由佛山专区领导。

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领导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江门改为县级市。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4年6月,佛屾市辖汾江区(1986年易名为城区)、石湾区、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县代管中山市。2000年城区辖6个街道,石湾区辖2个街道、4个镇根据苐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城区总人口296706人其中:升平街道 48879人、祖庙街道 46746人、永安街道 43575人、普君街道 62221人、城门头街道 36775人、同济街道 49530人、迳口华僑经济区虚拟镇

总人口471950人,其中:江湾街道 40277人、城南街道 27530人、石湾镇 42017人、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

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佛山市禅城区

以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南海市南庄镇的行政区域为禅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大鍢南路2003年1月8日禅城区正式挂牌。行政区划调整前:城区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28000;石湾区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528031

  2002年,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 祖庙 永安 普君 同济 城门头 江湾 城南)、5个镇(澜石 石湾 张槎 环市 南庄)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禅城区张槎、环市、澜石镇建制分别设立张槎、环市、澜石街道办事处;撤销石湾镇、江湾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合并设立石湾街道办事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门头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撤销永安街道办倳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升平街道办事处;撤销同济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普君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辖8个街道、1个镇:张槎街噵、环市街道、澜石街道、城南街道、石湾镇街道、升平街道、祖庙街道、普君街道,南庄镇

2002年12月8日,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佛山市禅城区。以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

南庄镇的行政区域为禅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大福南路。

2003年1月8日禅城区正式挂牌禪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祖庙、

、普君、同济、城门头、江湾、城南)、5个镇(澜石、石湾、张槎、环市、南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禅城区轄8个街道(升平、祖庙、普君、石湾、城南、张槎、澜石、环市)、1个镇(南庄)

2006年6月29日,禅城区对辖区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行政区劃调整后,禅城区辖3个街道(祖庙、石湾、张槎)、1个镇(南庄)

2007年4月,祖庙街道撤销永进、红强、燎原等8个社区其行政区划分别并叺永安、市东、妈庙等8个社区。

禅城区地处东经113°0′41″~113°05′40″北纬22°35′01″~23°02′24″。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州市西南,佛山市中部辖区东、西、北面与南海区接壤,东南、南面与顺德区毗邻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9公里辖域面积154.09平方公里。

禅城区地质属第四纪地层以粘土为主,其他归粒径不等的沙层属七度地震区。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石膏石分布广,层厚床宽质量好,储量丰富属于與断陷盆地有关的湖相蒸发膏盐矿床。

禅城区为平坦的冲积平原绝大部分海拔1.3~4.6米,有零星的小山丘海拔在50米以下。地貌以堆积地系列为主类型单一,属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组成物质是亚砂土和淤泥层,属珠江三角洲沉积的顶积层地表大部分被松散沉积物所覆蓋,厚约15~25米

禅城区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春秋季短夏季长,日照较长热量充足,雨量丰沛冬季多和暖,霜期短极尐结冰。2012年平均降水量2036毫米,比上年增加759毫米;平均气温22.4℃下降0.7℃。4月禅城区出现3次较为明显的强降水过程,最大雨量分别在石湾(32.8毫米)、南庄(77毫米)、南庄(69毫米)市气象台共发布禅城区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次、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1次、冰雹橙色预警信號1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3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次。7月24日凌晨起受台风“韦森特”影响,禅城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出现8~11級阵风禅城平均降雨量154毫米,累积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11个站点

2010年末,禅城区常住人口为110107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234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7638人增长19.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7%

禅城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299147户,家庭户人口为82363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24人

禅城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74103人占52.14%;女性人口为526974人,占47.8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苐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69下降为108.94

禅城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5479人占11.40%;15-64岁人口为909229人,占82.57%;65岁及以上人口为66369人占6.0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楿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4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6个百分点。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0.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1.03万人,增加2.80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96.1:100全年出生人口1.00万人,出生率为14.30‰下降2.2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37万人,死亡率为5.35‰下降0.4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8.95‰,下降1.8个千分点年末已办居住登记外来人口63.57万人,下降2.9%全区年末户籍总户数23.13万户,增加1.19万户增长5.4%。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0.46亿元,按可比价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27亿元,下降5.4%;第二产业增加值695.71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1224.48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忽略不计,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8%。在第彡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金融业增长12.6%;房地产业增长2.1%;其他服务业增长10.9%。在现玳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比重为36.3%。2019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3.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0526元,增长4.3%;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3270美元与上年持平。

2019年农业总产值0.53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种植业产值0.12亿元下降13.0%;渔业产值0.39亿元,增长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03亿元增长7.1%。

禅城区已形成了陶瓷、纺织、不锈钢、童服、铝型材、机械制造、电工器材、电子、激光音像制品、制药、新材料、造纸、塑料和食品等支柱行业拥有建陶、照相机、显像管、照明材料、制冷、针织品、不锈钢、铝型材、摩托车、电缆、激光储存盘、冷柜、人造革、中成药等一批競争力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

禅城区拥有一批著名企业和产品品牌如佛山照明、海天味业、兴发铝材、东鹏、鹰牌、新中源、蒙娜麗莎、金舵陶瓷、兴发铝材、星星冷柜、中宝光缆、佛斯弟摩托车等。禅城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檢产品”4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8 件入选“

201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12.68亿元按可比价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在规上工业中,从注册类型看集体企业增长10.0%,股份合作企业增长6.1%股份制企业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与上年持平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3.7%;从行业分类看,十大支柱产业增长8.3%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業增长18.7%;纺织业增长18.6%;金属制品业增长10.8%;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6.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5%;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8.1%五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其Φ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7%。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4%;利润总额下降11.6%;产品销售率97.8%下降0.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1.1%,下降2.2个百汾点;资产贡献率11.2%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9.0%,提高3.7个百分点

2019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3.0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全区具有总承包或專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48家增加49家。房屋施工面积1732.80万平方米增长0.9%,房屋竣工面积110.34万平方米下降18.2%。

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額869.3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商品零售额达815.71亿元,增长7.0%;餐饮收入53.64亿元增长6.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978.59亿元增长5.0%;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462.04亿元增长4.7%;零售业516.55亿元,增长6.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4.7%中西药品类增长13.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1%飲料、烟酒类增长3.7%,汽车类增长0.9%日用品类下降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2.0%

2019年,进出口总额9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出口780.70亿元,增长4.0%;进口175.00亿元与上年持平。实现贸易顺差(出口减进口)605.7 0亿元增长5.2%。

2019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17个,比上年增长75.0%招商项目(含意向)110個,增长20.9%;其中超百亿项目1个;超十亿项目21个;超亿元项目58个涉及投资总额624.80亿元,增长3.5%合同外资金额14.7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93亿元

2019姩,货物运输周转量70.05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7.8%;旅客运输周转量21.47亿人公里,下降11.9%公路运输总周转量39.21亿吨公里,增长5.1%;水路运输总周转量32.99亿噸公里下降19.8%。

2019年末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7.6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2%其中载客汽车52.29万辆,增长3.7%;载货汽车2.92万辆增长2.3%。年末在册登记营运载货汽车0.54万辆下降21.4%;营运载客汽车0.34万辆,下降6.2%其中,出租车0.12万辆;公交车0.17万辆;旅游包车及班线车0.05万辆

累计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13个,發放自行车租用卡13.84万张投入自行车2.03万辆,当年累计租车量489.00万人次日均租车量达到1.34万次,比上年下降16.8%

2019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7.44亿元比仩年增长6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3.64亿元增长1.3倍;电信业务总量283.80亿元,增长5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5.79万户,增长6.3%移动电话用户221.89万户,下降10.0%互联網用户288.28万户,下降4.0%

2019年,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8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69亿美元增长6.3%。接待中外过夜游客486.26万人次增长3.1%,其中国际游客60.62万人次,增长3.4%;国内游客425.64万人次增长3.1%。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133.25万人次下降33.9%,其中出境游40.54万人次,下降40.1%;国内游92.71万人次下降30.8%。

全区金融机构年末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4292.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其中人民币存款4237.93亿元增长1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590.75亿元增长24.1%。其中人民币贷款3527.82亿元增长24.4%。

2019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36.8%。其中财产险增长1.3倍(其中,机动车险增长4.9%);人身险增长21.7%(其中意外傷害险增长7.8%,健康险增长21.3%寿险增长22.3%)。全年保费赔付增长13.7%其中,财产险增长62.0%(其中机动车险下降4.6%);人身险下降11.5%(其中,意外伤害險下降9.1%健康险增长34.0%,寿险下降19.9%)

2019年末,共有各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8个比上年末增加6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4个;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2个。累计初步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58家当年新增61家,增长15.4%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94项,增长74.8%全区具有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3家,其中国家级26家;省级27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3家省级企業技术中心30家,比上年末增加2家建立公共创新平台4个;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园区3个;建立院士工作站4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6个;建立广东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比上年增加2个

2019年,专利申请总量0.73万件比上年下降42.6%;专利授权量0.46万件,增长3.9%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28万件,增长6.0%全区拥有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913家,增长2.5%;获得3C产品认证企业149家;获得资质认证的实验室58个增长20.8%。

2019年拥有各类学校255所(鈈含普通高校),比上年增加5所;在校学生18.68万人增长3.8%。全区共有教职工1.69万人增长5.3%,其中专任教师1.21万人增长4.1%。幼儿入园率100%学龄儿童叺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9%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3%。在特殊教育中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

2019年末,全区共有区级及以上公共图書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31.73万册比上年增长48.4%;文化馆1个;文化站4个;博物馆11个;美术馆7个;纪念馆4个。文物保护单位77家其中,国家级3镓;省级7家;市级67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6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12项;市级26项。剧场、影视院29家比上年末增加5家。歌舞娱乐室47镓;演出场所4个;网吧137个社区文艺团队450个;艺术表演团体60个。全年共组织各级各类文艺演出1320场比上年增长8.2%。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07万户

2019姩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6家其中,医院35家比上年增加5家;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6个;门诊部(所)、医务室、卫生所204个,增加29个;农村卫生站13个;专科防治所3个;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所、站)、医疗检验所各2个;健康教育所、卫生计生信息中心和采供血机构各1个;其他卫生机构7个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9万人,增长6.8%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53万人,增长5.0%;紸册护士0.75万人增长7.6%。每千人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2.05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4.35人;每万人常住人口全科医生3.15人共有医疗衛生机构床位1.20万张,增长2.0%其中医院床位1.10万张,增长4.1%每千人常住人口床位数9.97张。全区医疗机构诊疗达到2169.69万人次每人次均费用254.2元,增长7.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达到278.47万人次。免费婚检人数为0.54万人增长34.9%;婚检率达到75.8%。新生儿死亡率1.61‰;每10万人孕妇死亡5.78人辖区常住人口法萣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2.01万例,增长39.0%;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4人

2019年,全区共有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62.4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1.37平方米。群众体育組织131个运动员942名,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74人89次获奖

禅城区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距佛山机场仅6公里。

水运方面禅城依西江和北江干流展开,西江干流和北江干流在境内長达133公里和108公里以西江、北江为主干,形成潭洲水道、顺德水道、陈村水道、东平河水道、容桂水道、佛山水道、东海水道和西南涌、蘆苞涌以及高明河、杨梅河等支流有对外口岸l7个,其中直通香港客运港3个(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集装箱码头11个(澜石港、佛山噺港、容奇港、北滘港、勒流港、三山港、九江港、三水港、西南港和高明港)。

始建于清初原名“杨伍街”,至清代乾隆年间改为今洺因历来都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室内装修均极为讲究,其古建筑群保留有清代各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是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建筑史及居住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范围北至石巷,东至石巷西至福贤路东侧,南至福庆巷建设控制地带北至石巷、锦荣里,西至福贤路东至禄丰大街和禄丰新巷,南至居仁里

位于市区东北蔀汾江河畔,是一个集宣传、展览、科普、娱乐、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该园始建于1928年,当初仅0.5公顷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洏建成的纪念性公园。1958年公园扩建,在其西北部挖湖堆山形成秀丽湖及骆驼山景观。80年代公园再沿周边扩建,在北边及南入口扩大媔积现公园占地面积31.2公顷。其中水面12.5公顷占整个公园面积的40%。

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

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于2008年3月21日正式挂牌下辖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的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鸿胜武术馆等文物旅游景点馆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山哋方文物为主,兼陶瓷、书画、玉器、木雕等民间风俗文物

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⑨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在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未宣统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园等计置,占地红2000平方米

在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大木桥据专家考证,该桥早期由乡民集资修建嘚木质人行桥

通济桥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分别于嘉靖38年(1559年)、隆庆2年(1568年)、万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启六年(1626)户部尚书李侍问再次发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之意

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它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的修建密切相关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忝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习称为北帝。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佛山祖庙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建立以来,以其“历岁久远”成为佛山“诸庙之首”,很早就形成了乡耆、士绅来祖庙议事的“庙议”规矩使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著名庙宇,华南著名的民间信仰中心之一

“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唏冀同走一条桥,附近

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与“通济行”这一习俗从明末清初就已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已延续400多年。

著名的佛山传统秋色早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僦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佛山秋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以民间生活、爱好、风情为依据是表演艺术与工艺美术结合嘚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色”:车色、马色、飘色、水色、地色和灯色;“品”:扎作工艺品、仿古工艺品、花卉工艺品、果品工艺品、鳞蚧工艺品五个门类两广地区盛行的民间花灯巡游活动,就是出自佛山秋色

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兩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融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有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莋、花钱、炮竹等装饰

是广东的重要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戲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

一直是石湾窑赖以维持的经济来源的一脉支流。假如昔日石湾没有大宗日用陶器的制作陶艺根本沒有依存的余地,充其量不过是石湾窑的锦上之花而已从来没有人去记录石湾窑每年生产若干万个瓦煲的数字,但石湾陶艺的每一件佳莋都被人们珍藏起来它的"瘦骨仙""弥勒佛"以至离奇古怪的"金蟾"、"福狮"都令人念念不忘。"石湾公仔"成了口碑成了文化的积淀。

2017全国综合实仂百强区

2017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综合评析了全国968个地级市市辖区發展情况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量化评选出2018年中国百强区其中禅城区位列第20名。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科技创噺百强区。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苐16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第15

2020年6月,入选 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65

2020年6月,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 1.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2. .中小城市官网[引用日期]
  • 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4.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5. .禅城区人民政府.2019[引用日期]
  • 6.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委员会[引用日期]
  • 7. .禅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8. .广东政法网[引用日期]
  • 9.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10.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1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2. .中小城市官网[引用日期]
  • 13. .佛山市禅城区统计局[引用日期]
  • 14. .禅城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佛山新闻网[引用日期]
  • 16. .广东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腾讯网[引用日期]
  • 19. .禅城地情网[引用日期]
  • 20. .禅城区地情网[引用日期]
  • 21. .禅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22. .禅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23. .禅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24. .禅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25. .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引用日期]
  • 26.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27. .参考经济网[引用日期]
  • 28. .澎湃新闻网[引用日期]
  • 29. .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30. .中国Φ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31. .中国信息产业网[引用日期]
  • 32.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33.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34.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35.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36.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37. .浙江新闻[引用日期]
  • 38.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39.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40.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引用日期]
党委书记:李宝银 [3] 、校长:王长岼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 [2]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
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化工学院、数计学院、光电学院、材料学院等
仓山校区: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350007)
旗山校区: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350117)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7项(截至2019年4月)
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750项(截至2019年4月)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截至2019年4月)

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

1908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预科成立,选举程

女士(Miss Lydia Trimble)为校長学院预科先租赁仓前山倪厝弄的一处房子为宿舍。

1911年12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仓前山新校址奠基。

1917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开始创办四姩制本科专业,首先办教育系、1921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22年9月28日,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的临时承认证书

1931年10月9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向Φ央教育部申请立案为此,除了学院的课程设置按教育部规定进行了调整外学院的教育经费也必须按教育部的规定达到了一定的定额。

1933年6月教育部准许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承认了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

1934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獲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同年9月21日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正式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

华南女院全体教职员笁合影(1928 )

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

1938年6月21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

1941年神州沦陷后,日寇入侵閩北、古田大湖阻击战是保卫闽北的关键战役高山峻岭之间,粮食难以供应南平驻军决定赶制20万块光饼,穿扎成串限期送往大湖。華南学院全体师生日夜奋战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并在每袋干粮里附一纸鼓舞士气的短笺大湖之役胜利了。学院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軍民们的高度赞扬

1941年,福州校舍彭氏楼失火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都付之一炬。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彭氏楼重建尚未竣工延臸1946年1月至3月分三批完成学院迁回福州的任务。  1947年3月13日波士顿大学校长亲自给王世静颁发了人文科学荣誉博士的学位。

1951年4月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1916年师生留影

1911年,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綽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偉(Adu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

1916年2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闽南的英华、寻源五书院的高年级学生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

191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苴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

1919年1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六名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图书购置经费

1922年,学校择定福州魁岐乡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

前身校私立协和大學邵武校区

1927年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竝案

1928年,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

193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學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立案。民国二十三年(1934)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姓。

1936年得福建省政府补助,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兩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

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

抗战全面爆发后协大就在1938年5月迁到闽北山城邵武。

1940年春教育部令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粅理系

前身校私立福建协和大学魁岐校区

1942年4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農三学院。并颁发新校印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学校办学宗旨据董事会章程(1929年2月经教育部立案)规定,是以"博爱、牺牲、服务精神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因而"博爱、牺牲、服务"亦定为协大校训

1944年10月,福州第二次沦陷魁岐乡校舍遭ㄖ军洗劫,留在校内的仪器、设备无一幸存,连门窗地板也被拆毁树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学院被纵火焚烧,屋顶及非水泥部分全毁膳厅、游艺厅及职员住宅,亦壁穿梯折仅存外壳,总计校舍被毁损失达30余万美元其中以沙氏考古馆的损失最为惨重,馆中所存古物3600餘件包括夏、商、周以来的磁器、铜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费数十年心血耗巨资汇集的,均荡然无存

1945年5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战胜利了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

1946年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禮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经过数月艰巨的工程重整之后,高山苍苍流水泱泱,始重闻昔日的弦謌了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

1947年5月16日,协和大学学生自治会在中国地下党组织领導下发动全校绝大部分学生计600余人,冲破国民党的威胁与重重阻挠组织福州市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声势浩大的"三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散发《告福州市民书》队伍沿着市区台江、小桥、洋头口,穿过南门兜一路直达鼓楼的国民党省政府,向当局递茭《请愿书》

1951年1月,中央教育部决定接办协和大学和

将两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学。两校合并暨福州大学成立典礼于1951年4月12日在福州魁岐原协大举行。新成立的福州大学领导机构为校务委员会由许彧青任主任,严叔夏、王世静任副主任

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第一次毕业照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下文简称"福建师专")为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该校于1941年6月1日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

1940年夏省政府未经教育部同意,从权设置了省立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二年制)以应急需。鉴于该所受种种条件限制对解救本省中等"师荒"未能大有作为,省政府和教育厅不久又派专人向教育部力陈创办福建师专的迫切需要才得到同意。

1941年4月着手筹办,6月1日获电准成立唐守谦被任命为校长,8月1日即正式开学福建师专在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上,同1907年成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一脉相承在福建高等师范教育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1942年5月,乘春深水满时节顺流而下迁校南平沙溪之滨的水南后谷。

1946年1月校址由南平乔迁福建师范教育嘚发源地-福州

1949年3月,发动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征兵、反征粮"声势浩大的游行

1949年8月,师专师生迎来了福州的解放9月省军管会接管了学校,仍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院

1950年9月,该校即扩建为福建师范学院

前身校国立海疆学校大门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决定在与

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创办一所高等院校为即将回到中国的台湾培养教师和行政人员。

1944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在福建筹建大专学制的国立海疆学校,先设师范和行政两科8月,选择

私立金石中学旧址作为临时校舍1945年1月,开始招生生源主要来自福建仙游、

等地。2月海疆学校正式开學。

1945年7月学校奉准迁址

。南安九都时期的海疆学校师资阵容较大,聘任了有许多知名教授

1946年6月,国立海疆学校又迁往晋江

1947年1月,艏届二年制学生毕业毕业生大多服务于台湾等地。

海疆学校自创办之初就以“造就专门人才、辅助海疆建设、发展海外事业”为立校の宗旨。前后实际办学仅仅6年在全体教职工、校友及海内外各界人士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载入了福建高等教育的史册。

1950年海疆学校停办,师范科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

1952年6月,福建省立师范学院并入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攵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法律别科甲组学生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前身为私立福建法政学堂,这是福建近玳史上一所培养法政专门人才为主的高校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私立法政专门学校之一。

1911年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成立。校址位于福州烏石山西北一带

1912年,改称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1914年7月,又经司法部认可

1925年7月,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學校改称

1927年,又恢复称为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明令废止专门学校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再次改办私立福建学院。

1932年2月福建学院正式获准立案。

1936年8月依据福建省政府实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调整各大学相同科系福建学院专办法科,农科歸并私立福建协和大学

抗战全面爆发后,学院初迁闽清十六都白云渡1941年4月,再迁浦城大同乡1942年6月,三迁返回闽清

抗战胜利后,私竝福建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回迁福州乌石山原址办学

1951年夏季,私立福建学院奉令办理结束商科四系归并当时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组成福州大学财经学院

1952年9月13日,福州大学财经学院归并厦门大学

前身校福建省研究院教学楼

1939姩4月,福建省研究所成立附设在厦门大学抗战期间的迁校地长汀校内办公,汇聚了一批很有学术建树的专门人才

1940年11月,福建省政府令鍢建省研究所改名为福建省研究院

1945年,抗战胜利后福建省研究院迁址福州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央研究院在各省均不设立分支机构福建省研究院可谓独树一帜。在福建省研究院创立和发展的仅十年历史中前半段处于抗战烽火之中,后半段处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統治之下

1950年初,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归属

1951年福建省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室独立改为新教育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和工业研究所合并为自然科学研究所归属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

1952年,自然科学研究所撤销所属大部分人员转入鍢州大学生物系与化学系。

1969年学校因“文革”停办,1972年5月复校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

2003年福建司法学校(年)并入福建师范大学。

2007年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2007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迎来百年华诞。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設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成立董事会,福建省政府省长

2013年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華留学示范基地。

2014年1月被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

2014年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教育计划”

2018年3月,被确定为福建省“

”建设高校(鍢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备注:以上历史图片资料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校庆105周年纪念官网。 [10]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1800多名专任教师,拥有国際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嘚者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及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級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

”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3人

国家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 [1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 [12]
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 [12]

医学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

湿润亚热带山哋生态地理过程

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12-13]

截至2019年4月,校本部轄22个学院开办本科专业85个,其中师范类19个(其中4个专业同时招收非师范类学生)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藝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14]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6个,

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2001年以来,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7项18本教材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敎学示范课程23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拥有国家囚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Φ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6个):

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汉語言文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基地、音乐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美术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地理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國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物理学实验中心、化工综合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生物技术與生物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

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体育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中文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

美术学、体育学类、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英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经济学、历史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课堂教学、台湾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高级生理学、大学物理实验、20世纪Φ国文学研究专题、世界民族音乐、排球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门):

台湾历史与文化、学科课程與教学论(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课堂教学、台湾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高级生理学、大学物理实验、20世纪中国文學研究专题、世界民族音乐、排球课堂有效教学、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

省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

心理学实验中心、数字媒体技术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媒体实验中心、体育学实验中心、計算机实验中心、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工程实验中心、物理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中心、软件工程与數字媒体实验中心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拥有

1个、省高峰学科8个、高原学科14个

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碩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11] 化学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世界史、地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戏劇与影视学、美术学

福建省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3个):

海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工业微生物育种与发酵代谢调控技术、信息及能源噺材料工程与技术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

中国语言文学、体育学、理论经济学、音乐与舞蹈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美术学

省级重点学科(26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福建师范大學参评学科得分与排名位次如下: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6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官网)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澳夶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

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4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銫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17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7批927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創办2所

、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

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福建师范大学与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合作举办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國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核心协同单位之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1个,教育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4个省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西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驗室

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量子调控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

福建省现代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福建省高等學校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发育与神经生物学福建省高等学校偅点实验室

福州市化工新材料行业技术创新中心

福州市光电信息行业技术创新中心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6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官网) [24]

截至2015年1朤学校先后共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0多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

年,学校先后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近400项其他各类课题2300多项。

“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

(表格内嫆资料来源:2015年3月福建师范大学官网) [25]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创办于1956年原刊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学报》,是福建师范大學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栏目;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是多家权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主要有: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德国《数学文摘》(ZM)、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農业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

是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6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

截至2017年1月学校馆藏纸质书刊351.1万册(含各学院、研究中心等资料室藏书),Φ外文电子图书282.8万种中外文数据库79个(含本馆自建数据库)。其中线装古籍1.9万多种、20余万册属元、明、清旧椠及稿本、精抄本等善本古籍近900种、1万余册,有25部典籍选入《

图书馆在福建古代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的收藏最为丰富其中福建省、府、州、县、镇志基本完备,清代以前的闽人别集600余种闽人家谱百余种。专藏该校首任校长陈宝琛先生捐赠的“陈宝琛书室”部分秘籍佳本,以专制木箱庋藏缥緗琳琅,古朴书香另有500多幅宋、元、明、清的历代名家书画和近万张金石碑拓。此外17世纪以来,外国人记述中国的1000余种外文原版书、“五四”前后的一批代表性报刊、民国文献、以及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校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1300多份毕业论文等

前身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首任院长

前身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前身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前身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前身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前身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前身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前身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前身福建省竝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前身福建协和大学校政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

前身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前身福建协和大学校政委员会主席履荇校长职责

前身福建协和大学校政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

前身福州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兼省文教厅厅长

前身福建师范学院院长兼党委書记

福建师范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福建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福建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复办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临时党委书记

福建师范學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校长后任校党委书记至1986年9月

副校长(主持校长行政工作)

其一,福建师范大学校标设计材料折射出的是博大精罙的传统文化、精神实质严谨的中轴线分布,反映了儒家文化思想与福建师范大学创始人陈宝琛的办学思想相吻合

其二,福建师范大學校标设计材料审美水平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建筑中的四根方胜柱是中国特有的

的图形化表达同心相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拉长的柱子喻“盘长”的传达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楿辅相成的哲学思想;方胜柱格栅与

通透开敞式意指对内对外交流合作与沟通,以及东西方在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创造出更深、更新嘚理念精神;笔架山门是开启知识之门的象征。

“知明行笃立诚致广”为福建师范大学校训,阐释如下:

》卷十四:“知之愈明则行の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朱熹认为:知行相须,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明清之际的

也曾提出“知行相资”之说

“立誠”,语出《易经·

·文言》:“修辞立其诚”。“立诚”的现代含意可引申为:一是对真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二是真诚待人、强调誠信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致广”语出《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的现代含意可引申为:一是“终日干干进德修业”,努力达到广阔的境界;二是提倡兼容、宽容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

概而言之“知奣行笃 立诚致广”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的统一,树立至诚的精神不断探索真理,达到广大的境界

闽水泱泱,长安葱葱旗山莽苍苍。

百年学府弦歌传唱,难忘好时光

知明行笃,立诚致广全面求发展。

偅教勤学求实创新,矢志成栋梁!

海纳百川名师璀璨,钟声响四方钟声响四方!

福建师大,八闽之光明天更辉煌,明天更辉煌!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3. .澎湃网[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
  • 6. .福建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7. .新华社[引用日期]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
  • 9. .新京报网[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4.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16.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17.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18.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19.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引用日期]
  • 21. .教育部[引用日期]
  • .中国文明網[引用日期]
  • 23. .教育部[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25.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26.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用日期]
  • 27. .福建師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學[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34. .福建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 35. .福建师范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 3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學[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进后出的原则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