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驱赶麻雀的声音音是怎么的

绝望的倒影【长诗】
绝望的倒影
上午八时,时光走过来
将坟丘、野草、他的躯体、风与阳光
重叠在一起。他的躯体一米七刚不到
还会呼吸,表明是个生者
那坟丘后面还是坟丘接连坟丘
野草倒伏成半死亡的波浪
风不规则,不知道是大海飓风的余孽
还是来自北极冰寒枯萎的残喘
阳光是太阳燃烧的结果
但是,温暖无法填满原野的空寂
薄薄的光波被风挠动着
盖着那副躯体。是的
只要是活人,总是需要光照
耳朵以青草的细茎做传感器
他聆听古坟群在说话
至于黄土坟丘包裹着的死者
他不认识她或他,此刻他们只是灰土
属性比地表的黄土更阴郁
但他们非常安静。死是安静的倒影
只有活人才具有难以想象的恐惧
此刻他远离所有的活人
这里只有他一人,还有一群蚂蚁
他能听到,这些小生命在阳光下吹号
为他刚刚不慎压死的一只甲虫
一场远征要开始了
古坟阴郁的气息常年拉住下半部分
上半部分又被风雨压迫,一株松树
半倒伏着,巨大的树冠
要不是被一条阴沉沉的空隙支撑着
几乎要与大地重叠了
那条阴沉沉的领地引诱他
可是只能尽可能远离。那里
是一条蝰蛇的世袭王国
松鼠,麻雀,鹁鸪,黄鸟,等等
会在眩晕中被国王请进肚腹
她们会毫无知觉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至于幸福到底在谁的手里
天哪,这个问题他根本不去考虑
哦,一朵灿烂的生命之花瞬间消失
他也会因猝不及防的痛楚
在瞬间变得麻木
有一片小树林在不远向他招手
那里有榆树安静的瞩目
也夹杂着小扬树发出的亲切低吟
不,那会在他心中撩起一双双童年小手
会挠他记忆深处的已麻木的丝弦
而且,他已看到那小树上枯干的枝桠
也知道,这片被遗弃的树林
是一群营养不良的树木侏儒
那种被遗弃被遗忘的凄凉
望一望也就足够了,怎么好再去亲近呢
他的眼睛很小,还具有起码的视力
但视线尽可能被近视镜遮蔽
古坟丘的嘴巴偶尔吐出一朵小花
花朵被无边荒野的寂静压成米粒大
足够大了。那金黄色花朵会在不经意间
刺疼他。眼眶倒不会渗出懦弱的泪
不,标志情感之泉的湿润太少见了
他甚至已经忘记泪水苦涩的味道
他只是害怕,被胡须封存的嘴巴
在瞬间爆发雷鸣似的哽咽与干号
那样会把离他不远处的牛群
吓得四分五裂。一个牧人的情感
大都被牧群牵连
那根线被旷野的寂静捻得接近虚无
但天地双唇能紧紧咬着
上午九时,阳光走过来
大把大把的金色碎片被风再撕成丝
摔在山的赫色脸颊,接着
反弹成细小的暖团滚落
再滚落,积聚在怪石嶙峋的山洼
热量极度匮乏的牛群刚刚达到
被吸进洼地。他被贴在干草上
洼地的干草与阳光将加热的气流轮番传递
仿佛冬天手中的充气筒
向他充加吝啬的慈悲,但无法用金钱作价
他体内的血开始融解
脸部泛起红光仿佛是发出的敬意
冬天就贴着他的鼻尖站着
但那冷酷的嘴巴紧闭着没有一丝回应
牛群用接近僵硬的舌头切断干草
很快切下去,再一次切下去
甚至将半截草根的微微青涩收入肚腹
几丝草茎在上下腭旋转成团
在舌上滚成柔软的音节
舌头的活力也复苏了
接着皮毛上跳动起细如游丝的波浪
那是生命向自然之母发出的感激
冬天就挑在牛群的犄角上
比意念还冷漠的眼睛却一下也不眨动
这不是冬天的过错
自然之母把冬季设置为绝望的门槛
跨过去是命运,跨不过去也是命运
考题都一样,答案不同
那些沙石缄默不语
苍白的眼睛看着身边的干草切割完
棱角会适度报复一下凸出皮毛的骨节
牛却错解了石头的意思
会把柔软的肉体贴过来,摩擦
再摩擦,直至鲜艳的牛毛
被冰冷的石孔吸收。石头动情了
抖动鲜艳的丝绒似乎在歌唱
声音却比面孔更苍白,更酷
他能听见,能
却只能假装是充耳不闻
凄凉一旦越过五官,皮肉
离骨髓就不远了。骨头已在不寒而栗
麻木也是一种呵护的技巧
山峰绷紧了每一寸肌肉
抓紧草根,灌木与树林
同时将寒风团成瀑布撒向牛群与牧人
迫于山的威势,也迫于
牛群的舌头过于锋利
青草连一丝翠绿都无法探出地面
风中隐约听到山峰在窃笑
仿佛是摇动的铃铛声从地狱传出回音
所有的沙石都会不寒而栗
牛群会突然被点穴似的静止下来
似乎在等待死亡的脚步
看着会首先接近谁,谁就是倒霉蛋
今天再也无法回到饮水槽旁
井水,在水槽里加热出清香与温润
却只能向黄泉路上的灵魂
扬起那本来就有限的涟漪
上午十时,风走过来
把一只灰雀天蓝色的音阶投进沟壑
仿佛一片片脆亮的羽毛被地狱阴风烧尽
却看不到一丝闪烁的火光
也许,那火是苍白无血的
声音一声接着一声,像金属丝
维系着疲惫的野草,灌木,病态的梯田
穿过他的脸颊,在脸上稍稍留驻
成为代表他依然具有表情的象征
发光的血丝。活着很简单
沟壑里每枝草茎,小小寂静生出更大的寂静
他在那更大的寂静中
仿佛在被一点点熔化
他的存在只剩下一个人的影子
唯有如此,才得以被一种荒芜接纳
人是环境的衍生
荒芜的梯田里是一团团杜梨丛
像他从未修剪的头发被秋风吹散
梨树砍伐后便衍生这些接近野生的种群
好象从荒野伸出记忆的链条
连接着昔日人烟稠密的辉煌与喧嚣
这是近乎回首往事的辛酸
却无法用一把火消灭。只有灰雀的声音
能驰骋这辛酸与辛酸的缝隙
却无法磨灭凄厉中的那点明净
他经常闭合眼睛,似乎害怕眼中的那丝明净
在不经意间被劫掠
无所事事的秋风挥舞长鞭
抽打对面山梁上走向苍黄的灌木丛
一对野鸡被惊飞
咯咯声像一串串中东的人体炸弹开花
真是多余的新闻,也罪恶
山沟依然守侯着自成一体的苍凉
他的心跳只加快了亿万分之一毫米/秒
便又以亿万分之一毫米/秒的韵律
复原到接近熄灭的边缘
他的眼睛眨都不眨巴一下
越简约仿佛越深沉
任野鸡将惊慌失措的业绩带过山梁
那边,还是一道沟
只是名称不同,这边叫三亩沟,那边叫苇沟
象城市的街道隔着一组楼群
楼群那边还是街道,而不是天堂
哦,天堂,总见不到
就会叫人心生厌倦
上午十一时,小溪走过来
原野数着她清脆的脚步
数着数着便打开一直缄默的嘴巴
吸干了那些清脆音节
苇沟并不长,像一条寂寞的蝰蛇
溪流到不了沟口就会后退
松软的沙滩小蝰蛇盘踞着非常委屈
这里她找不到可以撕杀的敌人
只有在寂寞不断叠加的缝隙里退缩
再退缩,不久会悄悄熔化
野草在地平线上下徘徊
鹅黄的舌头舔一下春季的温暖
便又收缩到泥土的湿润中躲藏
没有足够的湿润,便没有
在地平线上拔节而上的足够勇敢
黑圪针也在吐芽探测
浅灰的舌苔在赫色枝条上非常沮丧
生命为何总有填不满的饥渴呢
看似幸福的光阴
成熟起来竟然如此艰难
云从高空发散着一些讲话
与其说是伟大的理论
还不如是一些农妇们适量的闲话
别有用心的理论会撒下阴影
看不见的沉重会加深牛群的恐慌
希望成为空话比没有希望的杀伤力更大
他的眼睛将稀薄的视线绕开云翳
与蓝天里的蔚蓝色对接
那是一种祈祷,视线发出的
无所事事的风也会适度戏弄他
把他的祈祷,以非常艺术的方式
悄悄贪污在高原极度贫血的山顶上
那里,尽管是高山之颠
却离天空依然很远,很远
哦,能将身体融化为那蔚蓝色
那该多好。那该多好呢
其实,天空根本没有收到他发出的密码
牛群几乎要将虔诚的鼻子伸过云端
湿润依然遥远,雨更遥远
水被忽略了,河流被扭曲了,泉眼都一齐枯竭了
地球就要被淘金的手拆散了
煤,硫铁矿,铝矾土,石灰石
以贫困群体肉体中廉价的血为运输线
一切都在流向财富与黄金的聚积地
那里发布着欲望的干风
越来越强的风侵蚀过来
在寂静的原野,心灵的一份祈祷
也竟然如此艰难了
正午,一场大雪来到太行山腹地
小巧的旗帜非常密集
温柔的酷心肠叠加成一种压力
一间瓦房坍塌了
另一间瓦房里他仿佛在坐以待毙
屋子很暗,正好成就了雪光
洁白的光从雪地弹进来
他脸上赫色的皱纹组成迢迢迷途
那里没有人间血气
也没有地狱的阴森
更没有天国虚无的和暖
那是绝望的倒影
倒影里能照见凳子旁边的牛犊
她秋天出生,现在已衰老
下半截腿被寒风凝固
上半截还与她的肉体相通
但她无法站起来
暗红的皮毛偶尔发出轻微抖动
那也许是一种无为的挣扎
也许是死神发出绝无仅有的怜悯
为她延缓几许生命之光的炫耀
不,死神在恶意嘲弄他的情感
那几许抖动刺痛他僵硬的面孔
有两条皱纹在吝啬的情绪催促下
一扭,两扭,两颗泪花从镜片下滚出来
小牛犊瞬间成为肉冻
炉台上壶水沸腾着
那声音像哭泣,像倾诉,像祭奠
洁白无暇的世界需要赞颂
风需要阿谀奉承
小牛犊需要一种温暖声音的追悼
壶里的水即使蒸发为天堂颂歌
壶被熔化为地狱之锅
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什么都不要
在一种倒影里可以照见一个世界
洁白无暇,实实在在,完完整整
这还不够好吗
午后十三时,夏季的热浪走过来
为了避免灼伤
他卷缩在一片小松林支开的荫凉
夏日的天空,炎热,他的躯体,荫凉,大地
完好地重叠起来,就这样
搁置在宇宙的一个荒野
没有风,风在此刻失去了锐利刻度
完整的世界近乎一个停顿
仿佛经过几万年,一个曾经浑圆的松林
被荒野切割成无数静谧的松针
松针与松针以均匀的间隙隔开
象被排版好的字体,不会打架,更不争吵
象人的躯体,发生纠纷与战斗的
是意念与欲望,思想与意识,意气与情感
躯体只是受害者
一颗小松树与另一颗小松树
为何只展开意念的争斗
为何以各自思想的脚掌拼命踢打
他能看到小松林里的龟裂
能从裂缝中听到小家伙们在喘息
现在没有风。一旦风来到
小家伙们会挥舞尖尖的手指
以触摸,以拍打,以挠痒,彼此问候
甚至谈情说爱,传递情书
肉体有肉体的要求
一座山为什么看着对面的山不说话
她与他只是把从心间涌现的青翠草地
一节一节,沿着山坡推下来
越过沟底,或者就在沟底紧密拥抱
两山之上,两山之间
都有相同的植物,相同的花朵与果实
他与她的思想近乎重叠
但那不是一种浪费,是交融,是相爱
同样的土蜂与马蜂会出现
这些山的思想的使者也有自己的思想王国
而那神秘的家园在哪里
那不为人间理解的思想体系存在吗
也许,只有狐狸与狗獾的嗅觉才知道
他什么也没有。思想,情感
一切已经存在,已经在他的周围
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丰富多采
天空,原野;车前草,马莲花;瓢虫,蚂蚁
这些思想到底来自哪里
他只需要不断地聆听
在一切倒影里,思想会自己说话
午后十四时,一朵巨大的云团走过来
在这多事之秋
云团后面是东南风强劲跑步
接着是天空的一个,乃至几个眼皮眨动
几声剧烈咳嗽,接着是一个剧烈摇晃
天啊,秋雨以单个形体
子弹般密集地扫射下来
寂静原野在瞬间撕个一干二净
原野成为乌云的键盘
她垂下一只只小指头,以密密麻麻的点击
掀起巨大和声
树叶与草茎以柔声响应
不同的层次便构成不同的柔声
茎叶以断裂的死亡,石头缝隙以迎头痛击
为打击乐响应。雷鸣在高空
以至高无上的声浪做点缀
骤然升腾的迷雾形成恰到好处的渲染
他在一颗山杏树下,一动不动
象一只唯一哑默的琴键
杏叶打落在身上,黄的,绿的,都一样破碎
破碎中有一种鲜嫩的气息吸引他
似乎他已忘记躲避
雨似乎一点都不知道自己错了
她们不该拿他与石头,与草木对待
不该将同样无情而冷酷的打击降临他
不该遮蔽他的近视镜片
使他眼前一片模糊,恍然置身母亲的胎衣
但这胎衣有湿润,却没有温暖
原野巨大而冰冷的手臂
拥抱了他,身上的热气被一点点吞没
他丝毫没有抗拒的意念
因为他意念里已经溅不起一点愿望
反抗的愿望更没有,没有
抗拒从天而至的打击
抗拒无边旷野的拥抱
为什么?难道他来到这里
不就是要接受这种亲近与爱抚吗
在原野抗拒原野
在天空下抗拒天空
他笑了。从他的嘴角撩起一丝笑意
以亿万分之一毫米/秒的速度展露
以亿万分之一毫米/秒的速度又停止
哦,说明那一动不动的躯体
没有僵硬。更没有死亡
只要有一丝微笑,那么
死亡就会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他会迎上去吗
与强大达成平衡之后
强大会成为懦弱。懦弱却不会成为强大
是强大证明了,懦弱以平静
可以与强大平起平坐
因此他只需要坐在山杏树旁
像一颗山杏树,但他不会摇摆
也没有从身上飞出破碎的叶片
向天空表达柔顺与阿谀奉承的舞蹈
他以静止的舞蹈抓住原野
以向天空表明
他只是一只绝望的倒影
但还不是绝望本身
下午十五时,一缕芬芳走过来
她将他的心咬得很疼
他知道苹果花开了。他知道
那缕芬芳叫——爱
只有爱才将遥远的蜜蜂召唤
只有爱才照耀,将山梁一直照亮
直至出现符合春天意愿的色彩
野草纷纷探出鼻子
以一次接一次的呼吸表明
她们向往成熟。原野被她们感动
一种不可言传的眩晕向北方
向寒冷依然强大那边冲击过去
爱的边界以绿色为标志
在推进,在可爱的家园
以不可抗拒的气势淹没了惆怅
燕子掠过苹果树
在大堆的芳香里划开一道金属般的低吟
那金属像能裂开冬天的锌片
小到了极点,在原野就像四月的雷鸣
土鳖与华北蝼蛄被吓得纷纷躲藏
黄土洼升起一缕骚动的气息
一朵酒盅花紫蓝色的影子
摇曳而飞。像抓不住的一缕春梦
却跌落在病树枝的脸皮里
黄赫色的,黑色的,灰白色的
那里有深不见底的伤痛
被无数无形的嘴巴啃咬得触目惊心
那是一种别样的爱
吸干了苹果树的骨髓与心性
慈悲的原野随他们蔓延
而不加任何责备
枯树枝可以成为好朋友
在一个土凹里,面对面坐下来
一星火光会升腾
看着火苗一闪一闪走进铁饭盒子
水在沸腾。吱吱的声音像死亡得意的笑
谁死了?无须知道
死亡可以成为好朋友
因为它总是跟生命形影不离
一只蚂蚁大踏步爬上他的胡须
接着翻过五条皱纹
在向第六条皱纹前进时被短小的睫毛阻挡
燕子的影子在眼底留下一点痕迹
他的瞳孔向北移动了亿万分之一毫米/秒
所有的灵魂都以这个速度前进
也用这个速度后退
这一切说明他离死亡依然还有距离
或者死神就不敢接近这个人
对于蚂蚁,他的躯体就是一个垃圾堆
对于他,躯体就是照见灵魂的影子
身上长不出嫩草
瞳孔里开不出粉红苹果花
灵魂在他的躯体的哪个地方躲藏呢
躯体这个无底洞呵
他经常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
在喟叹,在喟叹,还在喟叹
像一种金属般的鸣叫
咬得他很疼,一种战栗会抬起头来
看他。他也久久地看那战栗
或者他什么也没有看到
在亿万分之一毫米/秒消失的事物里
天文望远镜又能看到什么呢
下午十六时,一个战栗从原野走过来
一只蝈蝈自杀了
他的歌声以独特的风格
唤醒过濒临绝望的太阳
也召唤过失恋伤痛中不能自拔的蝴蝶
可是他没有被专家看好
没有被当作明星成为都市风流
其余的伙伴踏着悲痛
在悲痛的余波上继续歌唱
与其以死亡的绝唱做抗议
不如以平庸的韵律做解脱
与其以死亡做解脱
不如以平庸做抗议
荆条开花了。满山遍野
为蝈蝈们的歌会喝彩,鼓掌
她们的掌声只有蜂群能听到
那种柔软,那种绵长,那种自在自大
她们的力量叫芳香
长夏像一个巨大的花房
蒲公英悄悄匍匐在土壤的玻璃上
只有风能把她们柔顺的心事出版
向着遥远的读者
她们的歌碟与诗集遍布城市乡村
即使无人问津
丝毫无法影响她们创作的热情
她们的热情叫灿烂
那种岿然不动,那种静若止水
偶尔一朵蒲公英被牛群踩碎
面对她撕心裂肺的哭泣
他会绕过去。脚步却会压灭她的声音
绕过去的是灵魂
践踏蒲公英的是肉体
其他,他听不见,他也看不见
在这个肉体被夸耀,被膨胀的时代
肉体的罪孽与肉体的辉煌
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他读过的书籍比野草多
见证的真理比风沙少
道德比一只蚂蚁少一条神圣的脚
是个瘸子。正义比一朵花少一种属性
有口号,不结种子
其余的概念都在字典里
字典是教育无知的
智慧用事实羞辱字典玷污定义
最终玷污自己的肉体
直至将肉体当作垃圾遗弃
此刻,他的躯体旁还遗弃一本书
一本名著对于荒野的一个人
是珍贵的揩屁纸
风吹着书纸发出战栗
那声音会惊起一群石鸡
一头牛对书纸上的味道发生好感
走了过来。看着书被完整地咀嚼
他的瞳孔向下移动亿万分之一毫米/秒
是的,也许肉体失败了
灵魂却获得了又一次胜利
十七时,黄昏从冬天的肩膀跳下来
太阳收走最后一支碎片
灰色的天空,黄昏,他的躯体,风,牛群
重叠在一起。他站在山冈
像一个插入天际的问号
更像一个惊叹号钉在云翳
远山像一架神秘的梯子直达西天
梯子上偶尔有一只飞鸟
像死亡的信使,撒一声凄声远遁
声音像一支腐朽的矛枪
扎进灰色的大海,没有浪花
没有一点回应。太阳坍塌之后
原野像灰烬被风驱赶,向黑夜推进
又一只牛被黄昏吞没
花白的皮毛被风一直舔着
最后一缕肉体的馨香被吮干
寒冷像快箭纷纷射进灵魂走开的空间
昏暗的脚步从四面八方来到
什么叫生命的存在
僵硬的躯体有鼻子,没有气
有眼睛,再不会转动
有嘴巴,再不会咀嚼与呼叫
有蹄子,再不会奔跑
有家,有牛棚,而生命之灯在哪里照耀
其余的牛用犄角挑开悲哀
在昏暗的空间里趟开一条道
风,用召唤过死亡的手
在生者温暖的皮毛上瘙痒
寒冷被踢塌踢塌的蹄子践踏成碎片
填进山沟。原野非常平坦
因为远处有希望在召唤
温润的清水,低矮的木头栅栏
牛棚里活着的小牛犊在呼唤
以呼唤抗拒饥肠辘辘的痛苦
僵硬的灌木丛活着
从昏暗中把尖尖手指伸出来
她们总以这样的方式撒娇
猝不及防在温暖的肉体抢夺几许暖洋
甚至会毫不客气进入肉体
吸几滴鲜艳的血汁,那时
瞬间有红光在她们的手指点燃
但他不会注意那一点红殷殷的闪动
牛群走在前面
会把他近乎僵硬的肉体带回村庄
此刻他的的肉体多么简单
像一支干草依附牛尾
牛群,他的躯体,原野,冬季
几乎就是一个整体
向冰点接近,再接近
十八时,夜从太行山撕裂的谷地爬出来
一盏白炽灯从黑夜垂出
亿万支细微的丝线将牛圈悬着
远远看起来
仿佛无边黑暗中悬浮一只金色摇篮
近看,牛圈是一片坍塌的房舍
牛屎像精巧的石雕
光滑的外表与奇特的造型
构成一组组丰富的想象
像外星人悄悄送来的参赛作品
一只看门狗被栅栏外的黑暗定格
卧在一棵刺槐树下,一动不动
简直不可能是一条生命
寒冷似乎有探测器
似乎能准确从它的气管夺走
正要呼出的热气
想要呼进去的气到处都是
它只能以一丝一丝的勇敢
吸进肺叶。呼吸
成为它与冬天大较量的大决战
小刺槐树已经到处成长
寒风里他们不会郁郁葱葱
却在不住气地晃动,得意,无畏
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资历与死亡做游戏
老刺槐树全力以赴支撑一个鸟巢
他已有足够的耐心蔑视寒冻
风会乖巧地避开他
或者顶多在那些细小的毛发上
逗他发出一些嘶哑
鸟巢已经不居住任何飞鸟
作为一个不能割舍的记忆
老刺槐树紧紧拥抱在怀里
像一个老人守护着久远的爱情
那空空的巢是他爱人的倒影
咀嚼声在夜幕里非常激越
夜幕会非常嫉妒,更多更硬的黑手
会伸过来撕破门帘窗户
直入牛群的胃体,心脏,大肠
从生命最深处向生命挑衅
死神会以各种技巧展示才能
甚至会在梦中掐断喉管
一盏生命之灯就那么不知不觉
再也无法点燃。他关闭了电灯
一个问题还在纠缠他
生命之灯到底以什么为资源呢
十九时,他走进黑夜的深处
那里就是世界的最底部
狭窄的窑洞里
手机关闭,电视断电,电脑搁置
书籍被老鼠随意使用
他躺下,躺在黑暗的平面上
时光随着窑洞墙缝落下的尘土落下
簌啦啦,时间的火花足够他照明
电灯开关的响声他已淡忘了
这不好吗?很好
天堂是那样遥远,地狱是那样虚无
只有人间是他的床铺
足够搁置他的躯体
对于一副躯体,世界上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大的富有吗
他的嘴角扭动了一下
以亿万分之一毫米/秒的速度又停止
哦,灵魂有这么一个简单的载体
又获得一个简单的胜利
这点胜利也足以说明
一幅绝望的倒影毕竟不是绝望本身呵
天堂,人间,地狱,他的躯体,灵魂
此刻重叠在一起。这很完整。
&&&&&&&&&&&&&&&&&&&&&&&&&&&&&&&&&&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集体备课资料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巧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
本文写作和表达上的特点是作者运用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特别是文中人物的对话,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语言的魅力
&&&&&&&&&&&&&&&&&&&&&&&&&&&&&&&&&&&&&& &&读《灰雀》有感
出示对话:
1.我们先来读读这组对话。
2. 初读灰雀,我觉得不过是一篇极简单的小文,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好理解。好书不厌百回读,读过几遍,特别是反复读过列宁与小男孩对话的段落,我不禁在心里想,是什么使小男孩放弃了捉鸟的想法,而能够自主自愿地将小鸟放回来呢?细读了对话,我反复品咂其中的滋味,听出了不少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问: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一问惊心,男孩此时会想什么呢?他也许看到我把灰雀捉去了,来找我要灰雀呢。先撒个谎全说没看见,心里虚虚的。想必这样的情景,也早被列宁看在了眼里、心里,且听下文。)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读过一遍,列宁对灰雀的爱是显而易见的,怕它冷,怕它冻死。然后,细细琢磨这里的&一定&,不仅是爱灰雀那么简单,还包含着列宁对男孩的关爱。男孩会感觉到,列宁并没有怀疑他,还认为他是个好孩子,&一定&甚至不可能是他把小鸟捉走了,一定有别的原因。男孩听到喜爱灰雀的列宁是如此信任他,他怎能不后悔呢?所以,&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却缺乏勇气。)
&(一句话就让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好像叶圣陶先生的三颗糖豆,给孩子的是信任和关爱以及自己改正错误的机会。)
&&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列宁的惋惜、难过甚至伤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小男孩也会有这样的情感共鸣。听话听音,而这字字句句不仅仅是列宁说给自己听的,更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对不对?&他是给小男孩一个选择的机会,能不能飞回来呢?犯了错误不要紧,你可以把它送回来,改正这个错误呀。)
&& &男孩看看列宁【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打动了他的心?】,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我一定会把它送回来的。)
& &&列宁问:&会飞回来?&(真的会送它回来吗?)
& &&一定会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个惊叹号更说明了男孩改正错误的决心。)
&&&&&&&&&&&&&&&
此时,小男孩会看到列宁忧郁的眼神,伤心、难过的表情,这些都使小男孩后悔不已,是列宁对灰雀无私的爱打动了小男孩,坚定了他改正错误的决心。
语言是有魔力的,它源于列宁对小男孩如此细腻、无私的关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列宁对小男孩的关爱,就成为打开这把心锁的钥匙。当然,这是我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也许各位老师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会读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
一、结合三年级学段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第一课时:
1. 认识并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或者、不敢、可惜、低着头、诚实。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合理想像,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并有感情读文。
第二课时:
1.有感情朗读对话,通过对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男孩内心的变化以及列宁对男孩的关爱。
2.通过复沓朗读,积累文章中对灰雀描写的语句。
3.尝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具体设计如下:
版块一: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介绍列宁,直接揭题。
版块二:感知为基础,初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词,扫清读文障碍,指导书写:&胸脯&两个字。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3.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列宁&&&&&&&& 小男孩)
4.在列宁& 小男孩& 灰雀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第三板块:词句为关键,品读
三、品读第1、2自然段,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出示灰雀图片,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2.指名读句子,并抓住&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引导学生想像灰雀可人的样子。
3.默读课文1.2段,找一找哪些描写能够表现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设计意图:在反复品读想像中积累语言,为下节课的学习伏脉,奠定情感基础。)
1.指导书写难写的字:低、敢、或者、步等。
2.选择正确读音:
& 胸脯(p&& pǔ)&&& 白桦树(hu&& hu&)&&& 面包渣(zhā& ch&)
3.选词填空:
& 仰望&& 眺望&& 俯视&&& 张望
1.我站在山顶,向远处(&& )。
2. 只见一个人探头探脑,向外面(&& )。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4. 他们从栏杆上(&& )下面,也看不见辉煌的灯光。
(以上用PPT演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描写灰雀&的句子稍做解释,其它略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郊外、散步、胸脯、婉转、面包渣、或者、不敢、可惜、低着头、诚实。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故事是发生在灰雀、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板书:灰雀、列宁、小男孩)
3.谁来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预设:列宁很喜欢灰雀,但有一天它却发生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最后他把灰雀又送了回来。
4.引导质疑:小男孩为什么又把灰雀送回来了呢?是什么使小男孩改正了错误呢?
(意图:回忆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下文伏脉。)
二、精读对话,情景再现,深入理解。(详细讲解)
1.自己读读3&&10这段对话,试着读出不同的语气。
2.分角色读对话。
师:&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生: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师:读得真好,他他注意到了文中省略号的用法。谁再来读读?
生:&没&&我没看见。&
师:此时如果你听见小男孩吞吞吐吐地回答,你想问他什么?
生:喂,是不是你捉走了小鸟?&&
师:这也正是小男孩所害怕、担心的,所以他连忙说&&引读:&没&&我没看见。&
师:小男孩心虚的表现列宁也看在心里,然而,他并没有质问小男孩,却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刚才还害怕列宁怀疑自己的小男孩,此时听到列宁这样说,他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生:列宁并没有怀疑我,他相信我。可是我却捉走了那只可爱的灰雀。
生:列宁多关心那只灰雀呀,我这样捉走它占为已有,真是不对。
师:那就承认错误吧。
生:他那么喜欢灰雀,如果我说这灰雀是我捉的,他会不会批评我呢?
师:是呀,你是真正走进男孩的心里去了。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此时,小男孩抬起头看看列宁,他看到什么了?
生:列宁担心的神情、忧郁的眼神:引读: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小结:小男孩会看到列宁忧郁的眼神,伤心、难过的表情,这些都使小男孩后悔不已,是列宁对灰雀无私的爱打动了小男孩,坚定了他改正错误的决心。
师:所以,小男孩终于对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多指几名学生读文,再齐读。)
师:会飞回来?
生:齐:一定会飞回来!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朗读对话,深入人物内心,感受男孩的心里变化过程,理解是列宁对孩子的关爱使小男孩改正错误,主动归还灰雀。)
三、感受列宁对孩子的关爱。
1.&第二天,&引读第三段。
2.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读读课文思考一下。
生:读读课文
生: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生:列宁怕小男孩难堪。生: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3。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男孩为什么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把灰雀送回来了?
4.师小结:(板书:爱)是呀,是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是列宁对小男孩的关爱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使他内心受到触动,改正了错误。
5.根据板书和自己的理解,再试着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重构文本的过程,也是明理的过程。)
4. (音乐)齐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作业
1.找找有关列宁的其它小故事,读一读。
2.抄写描写灰雀的句子。
3.替小男孩写一写那一天的日记。
(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心。)
板书设计:
列宁&& 爱&&& 小男孩
《小摄影师》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主旨
&&&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通过文中的细节与对话描写,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2.文章结构特点
课文中段落比较多,对话也比较多,但是课文叙述出来还是很有层次的。课文叙述了以下几个内容:&小男孩以扔纸团传信的方法想给高尔基照相&(1-5)
&高尔基耐心地摆好姿势准备照相&(6、7)
&男孩忘带胶卷,哭着跑掉&(8-11)
&高尔基等待男孩再来&(12-15)
3.写作和表达上的特点
&&&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确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 &摄、基&等8个生字,能正确认读下列词语: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胶卷、秘书、杂志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并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并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理解少年儿童崇敬高尔基的原因。
2.了解知道四种不同的对话形式,并尝试应用。
3.会写&基、突&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 会写&基、突&等14个生字。2.了解知道四种不同的对话形式,并尝试应用。
三、教学具体流程:
第一课时:
版块一:介绍高尔基,直接揭题。
版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范读课文。
2.&&&&&& 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提醒学生注意:
打量& 停当& 胶卷
3.&&&&&& 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随着学生读文,梳理文章内容:
&小男孩以扔纸团传信的方法想给高尔基照相&(1-5)
&高尔基摆好姿势准备照相&(6、7)
&男孩忘带胶卷,哭着跑掉&(8-11)
&高尔基等待男孩再来&(12-15)
4.&&&&&&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加上时间和地点,就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清楚了。
(1928年夏天,高尔基在列宁格勒的工作室工作,一个小男孩以扔纸团传信的方法想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答应了。他耐心地摆好姿势准备照相,男孩突然发现忘带胶卷,哭着跑掉了。高尔基等待男孩再来。)
(设计意图:只要学生容易出错的词语,都属生字,所以在学生出错之前提醒学生注意,可以避免强化错误记忆。理清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过程,便于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渗透了结构段的概念。)
版块三:细读文本,在情境中品读人物。
1.&&&& 说说读过课文后的感受。
预设:高尔基很喜欢小男孩。(板书:高尔基& 喜欢& 小男孩)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高尔基很喜欢小男孩。提示:可以画重点的句子,也可画重点的词语。找到第一处标明1,找到第二处标明2,以此类推。
3.&&&&&&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
4.&&&&&& 按课文前后顺序交流汇报:&吩咐&&很久很久&&侧过脸微笑&引导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关键词下面加重点号。
用关联词语:列宁不仅(& )而且(&&& ),甚至还(&&&&&&& )。将画出的句子联起来说说,重新结构文章内容。列宁做了这么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对男孩的喜爱。
5.&& 所以,当列宁发现男孩突然坐到地上,哭了起来。他(& )地问:&你怎么了?&
预设:焦急、关心、急切&&
6.&& 小男孩哭着说(引读):&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高尔基此时一定感受到了小男孩的(&&&&& ),再读这句话。所以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引导学生一起读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7.&&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8.&& (音乐)生齐读结尾12-15段。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感受入手,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撷取有用的信息,从细节和对话中感受人物内心活动,在朗读对话的过程中,情境再现,丰富对人物的理解。)
版块四:有效质疑,留下悬念。
1.&& 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高尔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小男孩呢?
2.&& 带着这个问题回家后再读读课文。
课外作业:小男孩写给高尔基的一封信,可以写对高尔基的崇敬、感谢以及懊悔等。
第二课时:
版块一:回顾课文内容。
请学生朗读自己的家庭作业,回忆课文内容。
版块二:再读课文,丰富主旨。
1.&& 高尔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小男孩呢?
2.&&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呢?再读课文,找找文中的相关词句。
& 预设:聪明、懂礼貌、崇敬列宁、做事儿认真&&
3.&& 高尔基只喜欢这一个小男孩吗?补充课外阅读资料《高尔基和孩子们》以及高尔基的名言。
4.&& 师小结:高尔基不只喜欢这一个小男孩,而是关心所有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
版块三:学习写字。(重点指导:胶卷、秘的笔顺)
版块四:学习对话的四种不同形式。
1.发现:发现提示语的作用。
2.比较:比较中知道对话的四种不同形式。
3.练习:出示没有提示语的一组对话,引导学生练习。
4.应用:在以后的习作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应用。
补充资料:
1.《高尔基和孩子们》
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儿童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地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随即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本《童年》寄给了这位小学生。难怪孩子们常说:&有了困难去找高尔基,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的!&
高尔基对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假如发现了他们的错误或缺点,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了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气愤,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是可耻,很可耻!&
不骄纵孩子,也不等于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高尔基对于孩子们取得的成绩,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尤其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骄傲情绪滋生。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了一位年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一个小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身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2.高尔基在写给罗兰的信中说:&我恳请您为儿童们写一本贝多芬的传记。同时我也要请求威尔斯写一本《爱迪生的生平》&&您很清楚,在今天,没有谁像儿童们这样需要我们的关怀。我们这些成年人不久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将留给儿童们一份微不足道的遗产&&&而在另一个场合,高尔基又说道:&地球是属于孩子们的,我们会衰老、死去;而他们正像新的光辉火焰一样燃烧着。正是他们使生活创造的火焰不灭。因此我说,儿童是永生的&&&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驱赶麻雀的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