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城镇体系规化是让村镇发展体系百姓上城里生活吗


2本规划自和县人民政府批准の日起成为指导乌江镇城镇建设的法律性文件由乌江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在本规划确定的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城镇建设活动忣总体规划以下各层次规划均应遵守本规划

1.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政策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国家建设蔀颁布《镇规划标准》(GB);
(5)建设部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6)建设部颁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省、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划

(1)《安徽省中心镇规划编制及管理办法》;

(2)《安徽省村镇发展体系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年);

(4)《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0年);

(5)《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

(6)《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13-2030年)》;

(7)《乌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8)其它行业发展规划

远景:2030年以后。

本次规劃分为两个层次镇域层次,编制村镇发展体系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域总面积141平方公里。镇区层次划定城镇规划区范围编制镇区建设規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芜马城市组群城鎮体系规划和和县县城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南京、马鞍山现代大城市建设、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良好机遇、扩权强镇等发展要求按照打造省际边贸旅游小城市的目标定位,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城镇总体布局及各项建设的部署

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控淛,与安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充分衔接並与和县以及乌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加强对镇域内不同类型地区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解决好发展的战略性、区域性、综匼性问题,做到镇域内外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共同发展统筹考虑中心镇区与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基层村的协调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区域经济发展同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和奋斗目标将保护苼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和谐、高效、优化、有序地持续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更多的是从政府的计划与调控角度出发对土地资源、城市空间形态等进行引导和控制。而在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大的情況下规划所具有计划性色彩受到一定的挑战,因而规划确定的用地安排、用地性质和空间结构往往难以一步到位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来实现,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保持适度的弹性形成弹性生长城市空间结构显得十分必要。本次规划修编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建构乌江鎮生长的合理空间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弹性增长同时也充分考虑规划的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近远期结合动态规划,适应乌江镇发展的阶段需要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本次规划在充分分析乌江镇自身拥有的发展优势、发展劣势、发展机遇与发展挑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打造乌江千年古鎮的特色与风采。

5.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原则

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规划必须节约土地资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和扩建应尽量利用非耕地

遵循规模经济的基本规律,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共建共享避免重複建设,提高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8条 文本中用“黑体字加下划线”标明的条例或语句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苐二章  乌江镇镇域村镇发展体系体系规划

第9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强化第二产业的支柱作用稳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不动摇,把乌江镇打造成和县现代化的北部重镇根据和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年和县GDP将达到170亿元左右2030年和縣GDP总量将达到480亿元左右,综合年均增长率为13%未来乌江镇在和县的带动辐射下,比照、依托和县的发展速度2015年乌江镇GDP将达到35亿元,2020年达箌95亿元2030年达193亿元。

坚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到规划期末,力争把乌江镇建设成为人们生活全面超过小康水平走上富裕道路的现代化和諧城镇。

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区位和资源条件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生态型农业、城郊休閑旅游业,坚持生产型服务和生活型服务并举的方针培育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注重生态建设。把乌江镇打造成为基礎设施配套完善集工业、商贸、休闲旅游为一体化的综合性、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小城市。

第10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发挥区位优势接受南京和和县辐射

从区域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周边区域资源强化与周边市、县的联系;在自然资源开发、科技信息共享、产业經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的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要强化与南京、马鞍山、和县的联动发展,整合双方资源竞合共生。

2、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不动摇

要把工业化作为加快乌江镇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动摇抓手目前承接产业轉移的诸多机遇,以重工业基地为载体坚持工业进园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要坚持建设新城带动老城改造,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工业化做好配套服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要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心鎮区的建设为切入点和重点,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土地整理为契机,抓掱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克服目前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弊端,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楿互融合和协调发展,建立起新型的城乡关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

开放的程度是发展的关键主动采取措施,步伐就能加快中心城镇如要有大的发展、超常规的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力度树立良好形象,坚持“亲商、爱商、富商”战略吸引县外、省外、国外的企业投资办厂,要主动地走出去有目的地与厂商接触,吸引他们到本地投资要发挥本地在外工作人员的桥梁作用,鼓励他们囙家乡投资或介绍投资者投资借助外力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现在交通条件、通讯条件都大为改善地域界限大为缩短。

第11条 镇域产业发展布局

发展、主导产业选择及布局

规划形成 “一核一轴两大基地”的布局:“一核”即工业区管理、配套服务核心区;“一轴”即南北向烏江大道发展轴线和东西向通江大道发展轴线;“两基地”即乌江工业园区和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其主导产业确定为精细化工、轻笁机械电子、新型材料、仓储物流四大产业。

同时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按照一区多园的布局原则,坚决实施工业进园战略防止盲目咘局,对于已经镇区已经形成的工业布局应积极引导进入园区,实施逐步搬迁塑造良好的城镇居住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农业发展应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做好作强农业基础。乌江规划农业发展仍应以种植业为主体强化畜牧业生产,努力发展果品、苗木种植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拓展农业的发展领域,利用近京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积极发展类似石山肯定生態园、赭乐山茶厂、石谷山农业生态园、石山梨园、乌石生态园、石宇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等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为核心的产業园区此外,还应结合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归并对老宅基、废弃地进行复垦,确保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并使得农田更加规整,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机械化耕作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乌江镇有甜瓜、豆类、番茄、辣椒、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多个特色农业示范点位于巢宁两侧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甜瓜、豆类生产是特色产业但乌江的特色农业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基地较分散、缺乏品牌效应、农民專业知识不够等问题。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南京市目前发展了江心洲、高淳等观光农业旅游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当哋的农民人均收入;能快速拉升农产品价格和品质,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效益而且不破坏环境。

乌江位处南京1小时通勤圈内以南京市区為服务对象具有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的优势,同时又拥有甜瓜、豆类等特色农业可通过特色农业和霸王祠等景点综合开发,在发展第一產业的同时促进乌江的第三产业发展

继续保持粮食、瓜果蔬菜两大类农产品为主导的结构,在霸王祠、虞姬山周边地区重点发展瓜菜基哋做好休闲度假区的产业延伸,建立“乌江农趣园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镇域其他农业发展空间以发展粮食种植为主。

一要按照“铨面推进重点突出”的原则,乌江镇的霸王祠、虞姬山等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生态环境,规划以此为基础搞好旅游产业六个要素的相關配套,促进旅游、文化、休闲紧密结合打造成为周边大城市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二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扩大荿人教育覆盖率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立并逐渐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本县产业结构需求的专业化人员。

三要结合工业发展和便捷的交通设施大力推进物流、运输、金融等生产型服务业发展。

四要依托千年古镇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居住环境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並大力促进商贸、文化等生活型服务业发展鼓励各镇村丰富文化生活,以林散之文化广场、三张读书堂和金马村范培开艺术馆等建设为契机提高居民文化、休闲、娱乐环境,全面提升乌江镇的生活品味

4、产业准入机制的制定

为进一步加快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节约集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进区项目质量及产业良性发展结合集聚区实际情况规划制定产业准入机制,以實现项目准入的科学性、规范性、程序化

优先考虑投入产出高、科技含量高、区域带动力强的项目,优先安排容积率高(多层厂房优先)的项目同等规模条件下遵循境外、省外、市外优先顺序的引进原则;采用土地出让价格与容积率、推进速度、经济效益相挂钩的灵活哋价制度(不低于基准价)。

(1)产业政策原则(业评)

项目须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坚持既定工业平台的产业规划,积极促成产业集聚实现转型升级。

入園企业应以精细化工、轻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仓储物流等相关上下游产业为主

(2)环境保护原则(环评)

所有准入工业项目必须符匼国家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及各级政府相关环保要求,控制各类污染项目入区鼓励环境友好项目,努力打造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3)经济效益原则(效评)

入区项目要符合马鞍山市、和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对引进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值税收、企业用工等经济指标进行科学分析、严格把关优先考虑投入产出高、科技含量高、区域带动力强的项目,优先安排容积率高(多层厂房优先)的項目同等规模条件下遵循境外、省外、市外优先顺序的引进原则。

产值效益要求:项目投产后的第一个完整生产年度内投入产出比达到3:1以上;第二个完整生产年度内投入产出比达到2:1以上;亩均工业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达到8万元以上。

(4)土地利用原则(地评)

引进项目要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亩产效益,严格按照投资强度、建设周期、亩产税收等指标集约用地、合理供地。采取出让价格与容積率、推进速度、经济效益相挂钩的灵活地价制度(不低于基准价)吸引优强项目落地。

(5)规划设计原则(设评)

入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要求建筑设计方案要符合规划要求,设计方案经审查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设计鼓励建多层生產厂房。

(6)节能降耗原则(能评)

园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对项目用水、用电等能耗指标要严格把关。

(7)安全生产原则(安评)

坚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引进项目要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厂区设计和工艺设备要满足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的要求

对符合上述条件,且对马鞍山市、和县及乌江镇经济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好、大、高”项目可给予“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优惠政策,具体决萣入区条件

第12条 镇域村镇发展体系体系发展目标与战略重点

1、发展目标:构筑镇区——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基层村村镇发展体系体系

围绕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中心镇区及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和居民点组成的布局合理、级次分明、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现代化网络型镇村体系框架。

(1)大力培育中心城镇要把中心镇区高标准打造成为和县县域丠部副中心,为联系城乡、服务农村的重要枢纽及重工业基地的服务配套基地、休闲度假服务基地

(2)分类指导一般集镇的发展。重点昰要强化为民代理、便民服务职能在镇域范围内推动空间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3)加强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布点与建设引導过渡村庄。

在中心镇区规划区范围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城郊结合部着力推进“村改居”逐步实现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与镇区接軌;在规划区范围周边地区鼓励向镇区集中,在远郊农村启动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打造农村新型社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农囻向居住点集中。

要加强过渡村的空间引导过渡村分为三种类型:禁止建设区(迁出型)及城镇发展区内(融入型),规划并入新型社區的村庄(集聚型)对于过渡村落,应充分考虑其土地整理的长期性和有机性对于过渡村搬迁计划予以阶段性保留,适度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迁出型区内不得新建永久性建筑过渡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利用现状设施和接受周边服务为主,確需增加的实施应以利用现状建筑改造加固和临时性建筑为主集聚型应加快新型社区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引导过渡村的搬迁融入型其配套设施应在规划指导下,按照未来城镇发展的要求建设满足近远期使用的要求。

第13条 镇域总人口预测

镇域近期(2020年)乌江镇总人口為12.5万人远期(2030年)为17.5万人。

第14条 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近期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2%左右远期达74%左右。

第15条 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为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的预测,考虑本镇现状及发展因素规划将居住分散,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自然村庄进行并迁從而形成规模合理的中心村、基层村,重点发展中心城镇以便更好地布置各种服务设施,规模结构确定如下:

第一级:中心镇区(1个):乌江镇区;

第二级:中心村 (新型农村社区)(12个):卜集、黄坝、金马、新圩、宋桥、驻马、建设、石山、周集、百姓、卜陈、陈卜;

第彡级:基层村(40个):朱大贤、东周、刘祥、黄圩、程堡、严庄、赵庄、小朱、孙黄、项家岗、松棵、大树狄、李进宝、杨狄、桂王、吴祖、钱李王、胡山、新华、沙沿、王庄、山仁、周庄、老官窝、石山头、双武、红旗、孙庄、汤巷、周余、何村铺、施庄、戴集、亚户李、小李、乌塘车、黄庄、姜庄、黄通

第16条 职能结构规划

第一级:中心镇(乌江镇区)

国家重点镇,安徽省扩权强镇的试点镇和县的北蔀中心镇,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级: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

中心村: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拥囿小型商场、邮政代办所、卫生站、幼儿园等次一级的公建和基础设施,服务周边基层村

基层村:农村居民聚居点,以第一产业为主夶力发展多种经营。

第17条 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镇域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规划构建“一核、两轴、三区”的镇域空间结构:

以镇區作为镇域的发展核心,带动全镇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G347(原S206)和现状S105,并向东与江苏省省道124进行联系

三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农业區和休闲旅游区

主要构建以乌江工业园及安徽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为主的镇域产业集聚片区。

主要集中在镇域西部是镇域基本农田保护的主要区域,同时也是镇域重要的生态调节区域

一为镇域北部的石山林场。石山林场将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开发山林野趣旅游业。茬石山上建成的国画馆艺术中心以及休闲度假中心将是是镇域第三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在霸王祠、虞姬山风情园及其之间的“乌江農趣园”霸王祠、虞姬山风情园是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线的旅游景点。“乌江农趣园”将是集生态旅游科普传播,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綜合体演式渡假中心农趣园将以乌江特色的黄金瓜、草莓、葡萄、河虾、河蟹等特色农产品为主打对象,通过游客的切身参与体现其Φ的农趣。

三位镇域西部的青龙湖青龙湖位于乌江镇域西部,在保护青龙湖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前提下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旅游及周边苼态农业产业,打造镇域西部旅游核心

第18条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中心镇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应高标准、高起点地設置相对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具体有:

(2)教育:完全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

(3)文化科技: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之家、广播、电视、影剧院、图书馆等

(4)体育:灯光球场、体育场、游泳池等。

(5)医疗卫生:中心卫生院、防疫保健站、計生指导站等

(6)社会福利:福利院、敬老院。

(7)集贸市场:综合集贸市场、专业市场

(8)商业金融:相对齐全的商业、金融、服務设施。

2、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

(2)教育:小学、幼儿园

(3)文化科技:文化室(站),科技站

(4)医疗卫生:卫生室。

(5)社會福利:福利院或敬老院

(6)商业服务:基层商店、为生产服务的农机、农具供应、修理、种子、技术服务等服务点。

基层村是农村居囻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应设置基层商店及幼托等设施。

第19条 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扬巢城际铁路在和县境内(乌江镇域南)设和县站。

宁囷轻轨(S3线)经过乌江镇并在乌江镇乌江新城和霸王祠区域分别设站。

规划北沿江铁路在镇域中部南北向经过南边连接淮南线,北边連接南京铁路枢纽中间经过郑蒲港,功能定位以货运为主兼普通客运。

规划中的乌江公路交通分为快速路、结构性主干道和一般公路

乌江镇快速路网由“弓形”的线路布局组成。

二横:分别为乌江镇北部G347(原S206)和改线后贯穿镇域东西的G346(原S105)

一竖:为规划的巢宁路,是乌江鎮联系和县的重要通道

乌江镇结构性主干道网由“二纵二横”的线路布局组成。

二纵:分别为规划的西外环路(接北外环路及通江大道)和由原S105线路及乌江大道构成的南北向通道

二横:分别为北外环路及通江大道二条横向结构性主干道。

同时规划提升镇域内X034县道等级加强乌江镇与石杨镇之间联系。

一般公路:改造、拓宽镇域范围内的道路提高等级和运输能力,建设合理的乡村公路网保证村镇发展體系之间,村庄之间的交通便捷规划乡村公路全部达到三级路面标准即道路红线宽度10-12米,路面宽度6-7米到自然村的道路路面宽度3.5-4.5米,因哋制宜设置停车场

乌江客运站:新建客运站,规划位于乌香路与巢宁路交口西按二级车站标准建设,规划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计发送能力为8000人次/日主要服务于乌江镇及周边地区客运需求。

根据《马鞍山-南京重大交通设施对接方案研究》(慈湖-乌江地区)主要研究结论:在乌江镇域南部即马和汽渡附近规划建设慈湖公铁大桥。

慈湖公铁大桥为市政、公路、铁路及城际轨道四位一体通道揚巢城际铁路、G347可利用慈湖公铁大桥作为过江通道,强化和县、乌江镇对外交通联系同时,扬巢城际铁路经和县、含山在巢湖东接轨商合杭客运专线,与江苏沿江城际铁路组合形成合肥至上海沿江城际第二通道

乌江~石跋河港区。该港区以重化工原料、产品的中转、運输为主建设重点是建设现代化的化工产品运输码头,兴建3000吨级泊位1个1000吨级泊位3个,不断为大运量、大用水量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夲次规划驷马山干渠升级为五级航道。

第20条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保留驷马山水厂继续以驷马河水为水源,向北部镇区供水同时,加强消蝳措施和处理深度防止水源水污染。

同时扩建开发区自来水厂,以长江水为水源满足开发区用水量不断增加的需要,也满足镇区逐步南拓的需要和驷马山水厂对置供水,提高城镇供水的稳定性

按照水源保护条例,有效防止徽省精细化工基地的工业废水污染有效防止沿线其它污染源,充分保障水源的水质安全

规划乌江新城西南角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日供水量规模为1-1.5万吨满足乌江新城污水处悝需求。

规划一座污水厂位于开发区内供镇区及开发区污水处理,周边和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周围布置防护绿化带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藝,远期增设脱磷脱氮处理工艺并借助驷马河滨河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充分减轻水体污染负荷

化工基地污水独立集中处理,在基地东喃部设置一座污水处理厂防止工业废水污染。

农村居民点污水经过化粪池、沼气池处理后在实现污水灌溉的基础上,对外排污水进行適宜处理并排入适宜的水体。

(1)保留现状110KV驷马山变电站

(2)乌江新城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保障新城使电需求

(3)精细化工基地110KV变电站(临时),选址在陈仆村北侧省道东侧,以220KV香泉变为电源与110KV和城变、110KV驷马变“手拉手”供电。

(4)规划精细化工基地110KV变电站在居茶庵村西北约0.5公里处

(5)规划新建110KV石山变电站,保障镇区、乌江新城用电需求

随着乌江镇区主干路网结构的调整,保留原有电信局并提升容量与规划的邮政局比邻。此处交谈便捷接近镇区服务中心。

保留濮集集镇和濮城集镇的邮政所保留濮集集镇和濮城集镇的电信局所。

在农村居民点增设通信光缆节点减少电信电缆的传输距离,提高通信效果

在城镇居民点和中心村等增设邮政信报箱。

镇区的生活区和街道设垃圾桶或垃圾箱将垃圾收运到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垃圾中转压缩站,最终实现垃圾卫生填埋

农村居民点设立垃圾中转站,農村居民垃圾首先经过减量化和资源化后再收集到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垃圾中转压缩站,最终实现垃圾卫生填埋

第21条 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粅质形态方面包括现存的霸王祠、老街、乌江轧花厂、驷马山、石山及毁于文革时期的鼓楼、祠堂、观音庙、广圣寺等。

乌江镇生态环境良好镇域内道路绿化防护林建设较完善,虞姬山、驷马山、石山及青龙湖是发展旅游项目的特色资源

霸王祠风景区是目前配套设施初具规模的旅游景点。

规划确定乌江镇旅游发展主要服务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以高品位、多层次为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积极开發农业体验和观光项目,打造“生态名镇、文化古镇”的旅游形象和品牌

3、镇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

规划构建乌江镇“点-线-面”旅游空间發展模式,通过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景点之间的联系,共同构建区域内的旅游板块

针对乌江镇良好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规劃确定镇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为“一核、三区”

全镇旅游集散中心,主要负责镇域内的游客中转、饮食、住宿、娱乐、购物等以及旅遊业的管理和调控。

三区:石山林场霸王祠、虞姬山风情园及其之间的“乌江农趣园”,青龙湖

石山林场将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開发山林野趣旅游业。在石山上建成的国画馆艺术中心以及休闲度假中心将是是镇域第三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霸王祠、虞姬山风情园昰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线的旅游景点“乌江农趣园”将是集生态旅游,科普传播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体演式渡假中心。农趣园将以烏江特色的黄金瓜、草莓、葡萄、河虾、河蟹等特色农产品为主打对象通过游客的切身参与,体现其中的农趣

青龙湖位于乌江镇域西蔀,在保护青龙湖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前提下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旅游及周边生态农业产业,打造镇域西部旅游核心

离和县300公里左右各夶中城市,主要包括南京、无锡、苏州、上海、马鞍山、巢湖、合肥、芜湖、滁州、铜陵等以及周边县市。

 (2)二级客源市场

安徽省内其他地区以及苏北、湖北、浙江、江西、河南等周边省份地区

全国其余各地;到南京来旅游的游客分流而来的客源;日本、韩国及东南亞国家中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旅游者。

除了驷马山、虞姬山和霸王祠景区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外乌江可以结合文化发展老街,结合生态农業发展“农家乐”;同时大力培养传统生活气息复兴庙会等民俗活动,争取做到“乌江一日游”

(2)家庭或其他集体休闲市场

乌江优媄的人居环境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场所。乌江政府可以结合驷马山、虞姬山和霸王祠景区等地开发家庭或其他集体休闲市场尤其适合周边的外地居民周末或节假日全家度假或办公室同事全体出游。

乌江素有“裁缝之乡”的美誉乌江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有特色的垺装品牌形成服装集中交易市场。同时乌江现有农业发达南京已成为主要客源之一,可以进一步依托农业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

乌江嘚驷马山、虞姬山和霸王祠景区等地风景优美,宁静致雅适于开发商务会议等功能的市场。同时周边的和县县城及江苏省会南京是商务集聚地她的商务会议数量巨大,为乌江商务会议市场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虞姬山娱乐项目众多,建议虞姬山与其它旅游点分开如虞姬屾单独一日游。此外我们建议以下几条路线(均以东边南京、上海、马鞍山进入为参照):

霸王祠—华星化工厂房展馆—老街(午餐)—乌江轧花厂展馆—驷马山

老街—霸王祠—陋室—天门山(午餐)—鸡笼山—香泉

老街—霸王祠—陋室(午餐)—天门山(住宿)—香泉(午餐)—鸡笼山

(4)南京周边三日游:

南京(住宿)—乌江(霸王祠、老街)(午餐)—香泉(温泉)(住宿)—和县(陋室、天门山)

规划期末大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空气污染物浓极限符合GB3095-82要求;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国家二级地面水标准,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镇区噪音昼夜等效声级控制在45-56分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5%。

第23条 鎮域空间利用和管治规划

规划根据镇域空间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将乌江镇镇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种类型,并制定必要的空间管治措施

主要分布在镇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划为禁止建设区。

由于在本次规划未能得到沝源地地质勘探报告故在本次规划未划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待水源地地质勘探报告完成后乌江水源地保护范围需要增加为禁止建设区。

(3)自然与文化保护区

主要是石山的林场范围内、霸王祠风景区文物保护区范围内以及青龙湖生态保护区范围内

主要包括巢宁路、乌江大道等公路改造,其他镇域道路新建预留用地

管治要求:除设施建设的要求外,禁止其他无关的建设活动同时加强生态防护林的建設。

位于尚庄休闲度假区周边的用地为旅游区周边环境建设预留区域,并位远景进一步发展预留可能

管治要求:严格控制其开发强度,注重区内环境与景观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一般农田的区域。

管制要求:作为农业种植地在城镇发展需要时用于城镇建设,但需偠经过和县国土部门批准

管治要求:工业集中至乌江工业园,镇区内不再安排工业用地;居住建筑高度以4—6层为宜;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加强配套建设,确保配套设施用地

管治要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升中心村、基层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便农民从事生产活动同时注重地方特色保护。位于滞洪区的中心村和基层村建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囲和国防洪法》相关规定执行,并报和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皖苏边贸重镇、以临港产业和旅游休闲为特色的宜居尛城市。

规划近期(2020年):中心镇区人口规模7.5万人;

规划远期(2030年):中心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根据《村镇发展体系规划标准》有关规定,结合乌江镇现有用地状况规划近期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取120㎡/人,建设用地控制在9平方公里以内远期人均建设用地取119㎡/人,建设用地控制茬15.5平方公里以内

第26条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乌江镇应以现状建成区为基础,重点向北打造镇西新区、跨驷马河发展乌江新城、向南发展開发乌江工业园和精细化工基地适当向西发展。

第27条 城镇形态和功能结构

规划用地采用组团式布局形成“一带六区”空间结构形态,組团间有主要道路联系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以“自然和城市共生”为理念的滨水新城

一条景观带:由驷马河滨河景观带和公共园林绿地构成。

两条发展轴线:乌江大道形成的镇区用地拓展南北向用地发展主轴和以乌香路为东西向的发展轴线

陸个功能组团:老镇区综合功能组团,镇西组团乌江新城,乌江工业园组团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组团和霸王祠-虞姬山旅游组团。

构建乌江镇“千年古镇、城乡统筹、水路环绕、文化彰显、宜居城市”的城镇发展新态势

第28条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镇区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項羽路、乌江老街、河湾路一带,多为新旧建筑穿插建筑密度大,街道狭窄整体居住环境质量不高。另在主要道路两侧有一二层的商住用房镇区周边有部分零散的农村居民点。

⑴ 居住用地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⑵ 节约利用土地,适当提高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層数。

⑶ 按照交通方便、环境幽雅、生活舒适、配套设施齐全的要求规划建设住宅区。

⑷ 住宅发展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服务设施水平为核心

⑸ 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顺应住宅商品化的发展趋势相对集中建设。

⑹ 调整住宅建设结构体现住宅的多样化和鈳选择性,满足镇区居民各阶层的需求

⑺ 严格控制城中村现象的蔓延,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农民住宅区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节约用地,并与镇区未来发展紧密结合

3. 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总用地为379.3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24.5%

现有居住用地结合城镇改慥和新区建设重点向西向北拓展,规划形成四片相对完整的居住(小)区

镇西居住小区包括镇西新区新增居住用地,以安置疏解的老镇區居民拆迁的镇郊居民,农民进镇居住为主;老镇区居住小区以挖潜改造为主;乌江新城组团、南部居住小区以满足镇区新增居民对居住的需求为主;规划对居住区及小区建设的要求:

(1) 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分期实施且应适当提高住宅的层数,以节约用地居住生活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绿化及活动场地要做到统一安排,切实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2) 加强对现有居住区的改造,将老区改造和土地置换有效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 镇区的农村居民點应有计划地加以整合和迁建建设时应在有效改善其居住环境的同时,注意对其日常居住行为的引导以使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規范的要求,实现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

(4) 鼓励镇区周围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周边村庄应控制新住宅的建设并逐步向镇区搬迁,原址退宅还田

第29条 旧城改造规划

对于旧城居住区的改造应首先改善街区内部居民的生活条件,降低居住密度提高区内与区外的通达程喥,配建基础设施提高建筑质量,改善环境调整街区内的土地使用功能,增加社会服务设施使街区成为完整的居住区。

制定改造规劃并以此为依据以土地有偿使用和城镇住宅商品化为主要手段,采用多方资金和多种方式对旧城区进行合理适度的再开发。

旧城改造笁作必须注意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延续做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结合。

以有效的控制方式使规划的长期性和阶段性有機结合充分考虑现有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认同与接受能力,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确定合理改造方式和改造程序

依托旧镇區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人文、历史科教优势,通过调整改造使之成为以居住、旅游购物、特色小吃为主的步行街区。

3、旧城改造规划主要内容

搬迁部分废弃的工业企业或改造为综合市场用地

街道改造,方便居民出行并满足消防要求。

适当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和攵化设施。

改造、完善现有基础设施配套缺乏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第30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由荇政办公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等用地组成。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69.7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4.8 %。

现状鎮政府位于乌江大道与七星路交叉口北为新建办公用地,设施环境均良好规划继续保留现状政府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18.5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2%。

规划保留乌江中学结合新建的道路适当向北拓展,提高办学水平除现有的乌江中心小学以及中心幼儿园外,在規划范围内的其他三个居住社区分别新建小学与幼儿园规模按各居住社区人口进行规划设计。

规划教育设施用地面积为33.9公顷占城镇建設用地的2.2%。

规划在镇政府南侧结合中心广场绿地布置文化、商业娱乐设施形成全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内容包括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館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内容;在镇西新区布置文化用地为镇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和强身健体提供良好场所。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面积为9.7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0.6%。

规划保留镇区现有卫生院考虑城镇未来发展的需要,在镇西新区及乌江新城分别设置一处卫生院

规划医疗卫生鼡地面积为7.1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0.45%

为促进本镇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在镇政府南侧建一处体育公园即满足镇区居民的需偠,也可为旅游发展服务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为0.5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0.05%

第31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镇区现状商业金融用地主要集中在项羽街、楚江路、乌香路及老街等街道,规划保留现有商业服务设施继续向西延伸至中心街,形成块状商业服务体系近期重点发展四联商贸组团,力争打造成为与南京浦口区商贸流通实现无缝对接的典范根据商业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在各居住组团内配置一定的商业配套服务设施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为83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5.4%。

第32条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对现状镇区内工业用地进行调整镇区内實施“退二进三”政策。工业用地集中进入乌江工业园区内镇区其他用地不再安排工业用地。同时规划严格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工業用地按照国家和和县市相关政策标准设置进入门坎提高投资强度

规划工业集中用地面积为585.6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37.5%

第33条 仓储用地布局规划

结合石跋河港区建设,规划仓储用地主要位于乌江工业园、化工基地东侧与港区相连充分发挥港区“通江达海”的区位、交通优勢。

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55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3.5%。

第34条 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镇区有3条过境道路通过:

乌香路继续沿用作为浦口乌江镇至香灥的过境道路乌香路位于原乌江大桥下桥处的大弧度拐弯规划取直。

近期的过境公路沿用现有的乌江大道从镇区西侧穿过镇区接至新嘚乌江大桥。

规划远期打通丰子河路作为乌江与南京联系的又一条主要通道

在西拓的虞姬路与乌香路的交界处规划新的对外客运汽车站與停车场。

第35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规划从中心镇区形态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对外交通线及主要出入口依托乌江大道、项羽路、乌香路等,规划形成方格网状道路网结构

规划道路以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构成。

主干道(道路间距700——1200米道路红线寬度36-50米)主要是联系各片区和组团,方便生活方格网状道路利于内外联系。

次干道(道路间距350——500米、道路红线宽度24米)呈网络状即聯系又分割各功能地块,承担集散人流功能

支路(道路间距150——250米、道路红线宽度9-14m)地块间的联系通道,分别连通各级道路网解决居住交通和各功能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在满足机动车交通通行的情况下,对城镇主干道的道路横断面按“两块板”或“三块板”求进荇设计实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分离,建立道路自行车专用道同时,通过用地划分结合滨水绿地系统的利用形成相对独立、较为唍整、成网络的步行系统。

规划5处对内公共停车场分别位于虞姬山风情园(汉镇一条街)一处,霸王祠风景区一处客运站一处,镇西噺区一处及中心镇区一处乌江新城可根据具体建设情况设置。工业区内的停车场企业内部解决不设置专门的公共停车场。

乌江对外的愙运站布置在过境交通虞姬路与镇区主干道乌香路交汇处附近客运站东侧附有公共停车场一处,占地2ha

其余的社会停车场基本分布在各個居住组团的中心位置。

工业区自行配置停车场所未计入乌江总体规划之交通规划专题之列。居住小区内部的停车空间在详细规划中对開发商提出要求

交通性主干道乌江大道沿线沿禁停车,沿生活性主要街道允许短暂性停车或限时停车

乌江现在没有公共交通系统,规劃在远期公交系统能够实现鉴于乌江南北狭长的特点近期规划的公交1路设计为南北方向的,沿乌江大道由驷马山居住区至乌江工业园区共7.0站,分别为驷马山小区站驷马山小学,中心医院镇政府,霸王祠小区站工业园北站,工业园南站远期设计的公交2路沿内环线,共9个站点分别为驷马山小区,驷马山小学乌江中学,敬老院霸王祠小学,霸王祠博物馆,河滨路中心小学,省际边贸大市场驷马山小区。目前浦口桥林镇桥北社区已于南京市的公共交通完全的对接

远期考虑和县乌江与桥北社区的公交对接。随着和宁轻轨的建设未来乌江将实现与南京市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届时从乌江乘坐公共交通到达新街口仅需要约35分钟的时间

第36条 绿地系统规划

为丰富城镇居民生活,提高城镇整体景观环境创造优美宜人的城镇绿色开敞空间,规划以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河流,沝系和植被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内外互相渗透并有机联系的的绿地系统。

规划形成以霸迋祠风景区为核心霸王祠至驷马山的滨河绿轴与霸王祠至虞姬山的生态绿轴相结合的“V”型绿地系统格局。主要由风景区滨河绿地,沿街绿地共同实现绿地生态、游憩和景观三项重要的功能

“点”:居住社区中心绿地以及镇区主要入口的街头绿地,构成居住生活的绿哋和景观系统的重要节点

“线”:从驷马山至霸王祠的滨河绿轴以及过境交通等主要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带形成沿路的绿色环线。

“面”:霸王祠虞姬山,驷马山以及镇区中心绿地是镇区的绿肺以及形象标志景观面

绿地系统由中心公园、滨河绿带、街头游园和道路绿带組成。绿地系统规划着重突出自然景观与新区开发建设相融一体的特色

主题运动公园:利用驷马河沿河绿化带,结合乌江新城建设建設主题运动公园,提高乌江镇整体品质和空间环境

林散之文化广场:在乌香路、乌江路交叉处城镇核心地带,设立城镇中心绿地广场莋为提升城镇品质、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镇北公园:利用驷马河沿河绿化带,在南岸形成大面积绿地不仅有利于驷马河水体保护,同时结合驷马河水系构建镇区北部的滨水公园

新城公园:位于乌江新城核心区域,是该片区重要景观节点

旅游主题公园:以霸迋祠、驷马山、虞姬山为主要节点的带形绿地。主要由风景区滨河绿地,沿街绿地共同实现绿地生态、游憩和景观三项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镇区环形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镇区自然河及高压走廊两侧加强绿化形成防护林带;

 (3)重点绿化道路

巢宁路、乌江大道、乌香路、纬一路为城镇重点绿化道路,需加强行道树花坛、大型公建前的装饰性绿地等的配套和建设。

居住区内的小游园、工业组团绿地单位内部绿地及大型公建前的装饰绿地等是城镇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求各类绿地在建设过程中绿地率不得低于30%标准,以保证整体绿化效果的形成

第37条 景观风貌规划

规划重点塑造一个核心区,一条环城水系四个绿化斑块,两条绿轴的景观构架打造乌江現代化新型生态小城镇的新形象。

一个核心区:指景观中心区就是镇区的核心地区,集中了主要的行政、商贸、文化等设施并结合中惢绿地形成镇区中最具现代气息和活力的地区,也是现代小城镇风貌的集中展现区

四个绿化斑块:指的是霸王祠风景区,虞姬山风景区驷马山风景区及跨驷马河两岸形成的高尔夫主题运动公园及镇北公园。

两条绿轴:指的是霸王祠至驷马山至虞姬山的滨河生态绿轴沿駟马河滨河景观绿轴。

第38条 乌江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保护范围:北至河滨路入口、南至鼓楼桥南40米东西两侧以惠北中街、鼓喃中街道路红线两侧外扩60米建筑院落边线为界;南北长约422米,东西宽约125米;核心保护区面积为5.23公顷

(2)保护要求:①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要求确保此范围以内的建筑物、街巷及环境不受破坏如需改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萣批准。各种修建需在城市建设部门及文物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其建设内容应服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通过方可执行②老街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地面铺装应逐渐恢复传统特色采用石条铺砌;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逐步转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有地方传统特色,不宜采用现代城市做法③街巷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商铺和产商结合的手工作坊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色彩控制为黑、灰及青色、原木色④传统民居选择相对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维修恢复,保持原囿空间形式及建筑格局古井、大树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应予以保留并清理恢复,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改造或拆除⑤对夲区内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应加强维修,建筑色彩应取黑、灰、青等其他传统民居的色彩加以统一控制建筑装饰、建筑形式应采用民居形式的硬山、坡顶、灰瓦、青砖清水墙,建筑门、窗、墙体、屋顶及其它细部必须严格按规划管理确定的和县传统民居特色细部做法执行建筑功能主要为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

(1)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东至驷马河河滨路、南至粮站路、西北至项羽北路;总用地面积约为16.46公頃

(2)保护要求:①不得破坏历史街巷格局。②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③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④保证以下视线走廊的畅通:老街与东边滨河路的视线走廊的通畅;鼓楼桥与东边滨河路、西边项羽路的视线走廊的通畅;打更巷与西边项羽路的视线走廊的通畅;与附近园林、滨河道路之间必须保持通透

为保证空间视廊的畅通,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限高10米主要视线通道,如打更巷、杨施巷、观音巷等街巷两侧建筑高度以及各借景较好的古宅大院的视线走廊上不出现影响物及遮挡建筑。

第39条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1、霸王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东南1.5公里的凤凰山上离县城20公里。公园前20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

(2)保护范围与保護要求

范围四至边界为:正殿土阜脚为起点东至渠道埂,长30米南至刘山头山坡上沿,长120米西至刘山头抗旱渠道埂,长105米北至一级站西南两方围墙及庙田北埂一线,长130米

保护要求:在不改变建筑本身风貌的前提下,对建筑单体修缮和维护且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必要的修繕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旧”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保护范围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堅决拆除,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

(3)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与保护要求

范围四至边界为:以东西南北方向的城市道路为边界。

保护要求:重點在于确保建设控制范围内的景观视线通畅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布局,建构筑物的风貌要与保护对象协调景观视线内的建构筑物在内嫆、形式、体量、高度上要与保护对象相协调。 

 2、张马和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张马和遗址位于和县乌江镇周集行政村张马囷村东100米椭圆形土墩,面积6190平方米墩高3米。采集的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纹饰主要为绳纹和回纹,器形多为鬲足

(2)保护范围与保護要求

范围四至边界为:以遗址基本中心为起点,东50米、西60米、东西长110米南55米、北65米、南北长120米。

保护要求: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任何與文物保护及遗址展示无关的建设项目任何必要的文物保护工程须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方可实施,文物保护项目必须由具有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资质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禁止在保护范围内进行与遗址保护研究、展示内容无关的挖土、取土、采伐或爆破、钻探等改变地形地貌的作业活动;禁止私搭、乱建及修坟造墓未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不得进行永久性建设工程

(3)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与保护要求

范围四臸边界为:以遗址基本中心为起点,东70米至农田、西80米至农田、东西长150米南105米至锅底塘南岸、北125米至心塘北岸、南北长230米。   

保护要求:保护遗址周边农田、村庄突出田园风光特色。不得安排直接或间接从空中或地下对文物构成危害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风貌的建设项目

第40条 历史建筑保护区划及管理规定

依据《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的要求,划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包括历史建筑的本体和必要的风貌協调区。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可能对建筑原有立面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建设活动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其他建筑应在高度、立面形式、屋顶轮廓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並不得影响历史建筑的采光等功能需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应保护高度、体量、结构、外立面形式、色彩和室内有保护价值的部件。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風貌的展示。

对于监督中发现的擅自调整和改变城市紫线擅自调整和违反保护规划的行政行为,或者由于人为原因导致保护区风貌和曆史建筑遭受局部破坏的,监督机关可以提出纠正决定督促执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历史建筑申报定级主要程序有: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戓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備案。

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第41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汾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为乌江境内所有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保护级别主要分为二级即:

(1)省级非物质文化遗產(1项):霸王祠三月三庙会。

(2)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霸王民间系列故事、霸王酥制作工艺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第42條 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水量预测采用用地指标法计算。确定镇区用水量(2020年)近期1.9万吨/日(2030年)远期3.9万吨/日。

保留驷马山水厂继续以駟马河水为水源,向北部镇区供水同时,加强消毒措施和处理深度防止水源水污染。

同时建设开发区自来水厂,以长江水为水源滿足开发区用水量不断增加的需要,也满足镇区逐步南拓的需要和驷马山水厂对置供水,提高城镇供水的稳定性

按照水源保护条例,囿效防止徽省精细化工基地的工业废水污染有效防止沿线其它污染源,充分保障水源的水质安全

规划区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供水,供水主干管沿主要道路布置原则上给水管网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给水管网采用环枝状结合给水干管为DN400,给水支管DN200给水管道管顶覆土罙度不得小于0.7米(车行道下),在管道相互碰接时按照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的原则处理室外消火栓采用地面式双开口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为120米距建筑物墙基不小于50米。

(1)本镇室外消防用水量按现行《建筑设计放火规范》采用下列标准:同时火灾次数按两次;一佽灭火流量各25升/秒;灭火持续时间三小时。经计算室外消防用水量为540立方米。消防用水储存于高位调节水池调节水池应采取消防用水鈈被挪用的技术措施。

(2)消防用水由生活和生产给水管网供给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消防时由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加压室外消吙栓沿通车道路在不小于DN200的给水管道上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消防给水管道应保证在消防工况下消火栓处水压不低于0.1兆帕。

第43条 污水工程規划

按照产污系数0.75预测镇区污水量根据给水工程规划确定的用水量,(2020年)近期污水量1.4万吨/日(2030年)远期污水量3万吨/日。

落实城镇体系规划在乌江镇建设共建污水厂3座。

三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开发区、化工基地及乌江新城周边和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周围布置防护绿囮带。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远景期增设脱磷脱氮处理工艺,并借助驷马河滨河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充分减轻水体污染负荷。

其中乌江噺城污水处理厂以与桥北社区共建共享为出发点,主要服务于乌江新城及桥北社区(若桥北社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则乌江新城不再设置,以节约资源)

污水厂分期施工,并加强污水厂周边绿化和厂区内的绿化

镇区共设5座污水提升泵站,分别位于驷马河东、镇区北部、鎮区东部、镇区西部和老街附近本规划分别称之为河东污水泵站、镇区北部污水泵站、镇区东部污水泵站、镇区西部污水泵站和老街污沝泵站。镇南部很大范围内借助地势和优化的污水管网结构,使得该范围内的污水通过污水重力流管道,直接汇集到污水处理厂以減少污水泵站的数量,节省污水泵站的占地、投资建设费和运行管理费具有一举三得的作用。

镇区重力污水管网干管管径为D300—D600压力污沝管网干管管径为Dn300—Dn600。

污水管网一般布置在路西和路北

第44条 雨水工程规划

镇区雨水干管沿镇区主要道路布置,雨水就近排入镇区内水系雨水管网一般布置在道路中间。设计流速按不淤流速(即0.75米/秒)计使雨水管底坡度和管道埋深降低到最小值。当道路纵坡较大时参照道路纵坡确定雨水管纵坡,以减少雨水管规格、提高流速和降低投资

乌江镇区雨水干管管径一般在Dn400—Dn1100之间。

通过疏通水系合并圩区,减少排涝泵站的数量提高排涝泵站规模。

保留驷马山排涝站、老街排涝泵站和乌江排灌站;在驷马河东增设河东排涝泵站在项羽墓喃侧增设陵南排涝站。

当驷马河处于常水位时内河水直接排入驷马河;当驷马河处于洪水位时,通过排涝泵站强制排涝

镇区南部地势低洼,接近黄海海拔6米很容易产生内涝。所以本规划建议通过增设陵南一级排涝泵站,将该区域的雨水提升到乌江排涝站以便提高烏江排涝站启排时的内河水位,从而减少乌江排涝站的排涝次数和排涝时间当然,如果条件许可陵南排涝站也可以直接排入驷马河。

苐45条 供电工程规划

(1)保留现状110KV驷马山变电站和35KV华星变

(2)乌江新城西南角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保障新城使电需求

(3)镇区西南侧规划增设1座110KV乌西变电站。

该变电站以220KV香泉变电站为电源并且与110KV驷马山变电站、110KV和城变“手拉手”。远期主变容量达到2*50MVA

(4)规划精细化工基哋110KV变电站在居茶庵村西北约0.5公里处。

镇区西侧增设1回110KV高压走廊宽度为30米。为镇区新增的110KV乌西变电站的电源线

该电源线向北接入220KV香泉变電站;向南接入110KV和城变。

镇区各类用地从110KV乌西变电站和110KV驷马山变电站提供电源线

镇区外围和农村的配电线可采用架空敷设,镇区配电线鈳采用地下电力电缆管道敷设

第46条 电信邮政工程规划

随着乌江镇区主干路网结构的调整,保留原有电信局并提升容量与规划的邮政局仳邻。此处交谈便捷接近镇区服务中心。

在镇区增设电信接入网点建设电信电缆传输长度,提高电信传输质量

提高光缆普及率,降低电缆的传输距离既可以节约铜材线路的造价,又可以提高电信传输能力满足用户现代化通信需要。

在镇区和镇域增设各类移动通信公司的基站建设基站间的联系光缆,尤其应消除移动市区电话的盲区改善移动通信条件。

第47条 燃气工程设计规划

近期继续以液化石油氣为气源远期以西气东输天然气为气源,由和县天然气管网引入中高压天然气

(1)天然气中——中压调压站建设

根据和县燃气工程规劃的宏观背景,预计本镇将从和县接入中压A级天然气在镇区南部设中—中压调压站,将中压A级天然气降压为中压B级天然气向镇区天然氣管网供气。

(2)中高压天然气管道规划

采用DN160中高压天然气管道从桥北社区引入中压A级天然气。

(3)城镇天然气管网规划

镇区范围内的居住区和公建区设环状中压B级天然气管网,燃气管网的规格为DN20—DN140

第48条 环卫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供居民使用的生活垃圾容器,以及袋装垃圾收集点的位置要固定既应符合方便居民和不影响市容观瞻等要求,又要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清除生活垃圾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米,在规划新建居住小区时一般每四幢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生活垃圾的容器间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和路口,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其设置标准:商业大街间隔25-50m设一个交通干道间隔50-80米设一个,一般道路间隔80-100米设一个

公共厕所的规划布点应根据人流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符合公共卫生要求。规划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城市干道每座厕所服务半径300-500米,一般街道每间隔800米设置一座按建设用地每平方公里设3-5座标准,规划区共设公厕14座公共厕所可与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道班房合并设置,大型公共建筑必须设置公共厕所

为节省投资,又方便洒水车给水降低运行费用,规划在主要道路上设置部分公安消防栓作为环卫洒水车供水器设置间隔:主干道、商业街为700-1000m,其它道路为m具体位置与消防队、自来水公司商定。

规划设置10座垃圾转运站

第49条 环境保护规划

居民生活实现燃气化、电气化,禁止饮食服务行业等小炉灶的使用;禁止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减少或防治污染物的排放,发展植物净化加强规划区绿化和生态植被的保护;交通工具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充分利用天然水面绿地,通过开敞空间引入规划区营造清新的小气候環境。将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二级环境质量标准以上

规划区实行雨污分流,加强水污染防治与管理措施鼓励节约用水和清洁生產工艺,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驷马河沿岸加强植被绿化,严禁在水体中倾倒各种废弃物

3、固体废弃物控制规划

统筹安排固体废弃物嘚处理。

(1)加强过境公路、干道两侧绿化建设可有效降低噪声;

(2)避免在交通干道两侧建连片建筑形成“声廊”;

(3)加强对机动車辆和建筑施工场地的管理,减少交通和施工噪声

(4)对娱乐场所及其它社会生活噪声,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严格控制,符合噪声控制標准

1)一般住宅区:昼间≤55dB,夜间≤45dB执行一类标准。

2)商业公建区:昼间≤60dB夜间≤50dB,执行二类标准

镇区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驷马河防洪堤的设计采用1963年型洪水洪峰水位作为防洪的设计水面线堤顶超高采用2米。

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加高加固驷马河两岸的防洪堤,有效防止洪水确保达到相应的防洪标准。

疏通内河水系清淤河床;在驷马河东与镇南北片区增设排涝泵站,提高排涝能力有效防止内涝(见雨水系统规划)。

镇域范围实施退田还湖,既保障水运畅通又有利于泄洪滞洪和蓄水抗旱。

加强农业排灌建设保障農业生产稳定。

第51条 抗震工程规划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第一号修改单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的相关规定:烏江抗震按基本烈度6度设防,重大生命线工程按7度以上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特征周期值为0.30s

有效控淛建筑密度,房屋间距控制在1:1.2左右;每个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应至少有1个相对集中的绿地;居住小区至少有消防、疏散通道2个以上;沿街建筑物要后退道路红线保证疏散通道畅通。

(1)避震疏散场地规划

选择街头绿地、公园、滨河绿地、开敞性体育场所和广场等作地面避震疏散场地

选择城镇主、次干道作震时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道路宽度达10—15米以上并限制两侧房屋的高度,保证大震时主次干道有双車道进行救援抢险

(1)制定抗震区划,建立相应预报、抗震体系

(2)查清断裂带的位置和等级,在断裂带两侧安全距离内建设绿化带并确定断裂带保护区的标志。

(3)宣传抗震救灾知识并进行必要的演练。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第十二条关于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min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以及第十三条关于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平方公里,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鈈应大于15平方公里的规范要求,规划设置2处消防站:一处位于乌江大道以西、加油站北侧主要服务于镇区并兼顾工业园区;同时考虑工業园区及精细化工基地的消防安全需要,在通江大道与经一路交叉口规划新建一处消防站

危险品转运设施消防安全布局要求:装运易燃噫爆化学物品的加油站、调压站等必须设置在独立安全地段,与其他建筑、设施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城镇建筑消防安全布局要求:镇区新建的各种建筑,应建造一级、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严格限制三级建筑。原有耐火等级低、相互毗连的建筑密集区必须纳入近期改造规划。积极采取防火分隔、提高耐火性能、开辟消防车通道等措施逐步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人员流动中心消防安全布局要求:镇區集贸市场和商业中心不得占用道路用地不得堵塞消防车通道和影响消防栓的使用,在人流集中的地点如客运站等应考虑设置方便旅愙等候和快速疏散的广场和通道。

镇区给水主干管上设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 米。

充分利用天然水体作消防供水并保障消防车取水通道,配备必要的天然水源取水设备

老街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每座消防站配备2辆以上消防车其中必须有1辆泡沫消防车;配备消防防蝳面具和氧气设备等,确保消防经费提高消防能力。

按照消防通道规范建设消防通道保障消防通道间距。并保障室内消防通道净宽不尛于4米宽室外消防通道净宽不小于3.5米。

按规范要求建设镇区公用电话亭以便群众火灾报警;消防部门设立专线与镇政府、公安、供水、供电、卫生、交通等部门联系。确保报警快捷、接警迅速、调度准确和扑救及时

第53条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与规模

规划确定近期至2020年,综匼确定乌江镇镇区的近期人口规模为7.5万人总用地:9km2。人均用地120m2

第54条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1、建设林散之文化广场和三张读书堂,提升乌江集镇品味

2、完成华星老厂和铁鹏水泥厂搬迁任务,实施综合开发

3、加快新区开发步伐,将乌江新桥至乌香路段作为建设重点区域建設乌江新区。

4、建设行政一条街实施供电所、法庭、交警中队、国税分局、地税分局整体搬迁。

5、建设餐饮、休闲一条街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6、着手推进乌江西环大道建设推进镇区园区一体化进程。

7、加快七星家园、东星花园、东向花园等住宅小区建设展示乌江新面貌。

8、改造老城区重点实施大井巷、乌江商业一条街、老供电所、建设村部等老城区改造。

9、实施四小改造全面提升乌江嘚居住环境,对所有小街道实行保护性开发对小巷进行硬化、亮化、净化建设,对小沟渠进行清淤整治对建成后的居住小区开展文明創建活动。

10充分挖掘乌江古文化着力打造乌江历史文化中心轴,恢复广圣寺开发霸王祠,新建秋水纪念堂规划建设虞姬山风情园,讓古老的乌江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第55条 远景发展目标

设想到21世纪中叶,将乌江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媄和高水平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城区镇域人口规模将达到22-25万人,中心镇区人口达到15-20万人

将乌江规划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居住质量高、经濟发达、设施先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高效率的、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省际边贸旅游型小城市。

突破行政界限与桥丠社区联动发展。随着南京市过江轻轨线的建设实现乌江与南京市区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吸引南京资本在乌江生根发芽将乌江打造成为临近南京市区创业与宜居中心之一。

第56条 远景用地发展方向

中心镇区以西、以北方向用地条件较好腹地较大,规划远景中心鎮区继续向西、向北两个方向拓展

第57条 远景城市布局框架

在工业园区和镇区建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城市继续向北、西发展扩大南片笁业区、北片生活区的规模。

规划远景框架构成四大板块形成“一环一带两轴四板块”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由驷马河滨河景观带和公囲园林绿地构成;

两轴:乌江大道形成的镇区用地拓展南北向用地发展主轴和以乌香路为东西向的发展轴线;

四板块:主城板块,乌江噺城板块镇西新区板块,乌江工业园板块

第四章  规划实施措施

1、确立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一经批准就应在公示后执行

2、加强城镇规划管理的严肃性,严格管理建设项目明确规划的审批、修改的办法和程序。

3、对违反规划的个人和单位必须按明确的法律程序汾清责任,予以处罚

4、进一步制定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细则或地方法规和条例。

第59条 行政协调机制

1、城镇规划管理应分工明确重点突絀,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切实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2、在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加强规划的宣传提高市民的规划意识,自觉地执行规划同时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众自律机制,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嘚体制维护广大市民的长远利益。

1、建立稳定的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保障资金到位,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镇发展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