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请问国产手表哪个牌子好机什么牌子(总得来说)最好

【编者按】全球出货量前10,7家为中国企业,国产手机似乎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但他们只是这场利益盛宴的陪衬人,利润被苹果、三星瓜分殆尽。今天,手机的玩法已然生变。硬件过剩,导致配置比拼走到尽头,习惯了价格战粗暴打法的国产手机,突然无所适从。看似坚不可摧的中华酷联现已分崩离析,仅华为表现较好;而一路高速成长的小米,今年上半年已经卖不动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美丽的泡沫随时可能破灭,大洗牌不可避免。国产手机接下来怎么走?路在何方?第一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几个月前,中国手机“威胁论”还不时响起,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掌握价格主动权的国产手机,必定会给三星致命一击,也将威胁到苹果的市场地位。然而,手机行业风云突变,中华酷联突然解体,原因是联想、酷派都在走下坡路。而在近日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国产手机哀鸿遍野,基本上没有完成年初预定的出货量目标。其中,小米、TCL完成34%,联想完成33%,魅族完成30%,酷派仅完成25%,中兴表现还算可以,完成了目标的43%,表现最好的是vivo,完成预定目标的56%。整体来看,情况较为悲观!失意者大多数7月20日,华为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业绩。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特别提及超预期的手机业务,Mate7、P8让华为在中高端市场打出一片空间。截至今年5月,华为终端全球出货量达4820万部,同比增长39%。随后,华为消费者BG(业务集团)总裁余承东发表振奋人心的致辞,宣布消费者BG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提前启动2015年奖金评议和发放,而一年开展两次奖金评定,这在华为史上从未出现过。从5月开始,华为每月智能手机出货量超千万部,全年1亿部发货目标将提前完成。鲜为人知的是,华为手机业务颇为曲折,早期以贴牌为主,给国外运营商生产的手机,甚至没有华为LOGO,只有在手机电池上、才看到华为标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华为手机只服务运营商,跟消费者走得不近。几年前,市场一度传出,华为有意出售手机业务。余承东接盘华为手机业务后,进行大胆尝试,由服务运营商向服务消费者转型。但华为手机业务并不顺利,D1、D2和P1、P2都不温不火,没能摆脱低端形象。2013年,华为P6出来后,总算在市场上有了一些声音。但这一年,华为手机业务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余承东等部门领导自动放弃了年终奖。不过,经过几年的探索,华为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打法。今年上半年,华为中高端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0%,占手机总出货量的比例提升至31%。余承东预言,以目前的发展态势,华为将是全球少数几家能存活下来的手机厂商之一。与华为高速增长相比,酷派、联想与小米的业绩则暗淡了许多。7月2日,小米公布了上半年销售业绩,期内出货量为3470万部,较此前6个月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去年下半年,小米手机卖出3500万部。小米是一个梦幻级的公司,成立5年时间,凭借“硬件+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将公司估值推高至500亿美元。但物极必反,正是对高估值的过分追求,导致小米不能正视自身问题,重营销、轻研发,为小米今天埋下了祸根。在去年4月8日小米庆祝成立四周年的“米粉节”上,雷军意气风发、信心满满,放言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要翻番,销出1.2亿部。今年,形势陡转直下,小米年初将目标调至1亿部,后又一再退让,现在把目标定在8000万部。联想则是国产手机最失意的一个,IDC的报告显示,联想手机第二季度出货量为1620万部,同比下滑33.3%。高价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联想不仅没能更上一层楼,反而份额大幅缩水,让人不解。一时间,唱衰联想手机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在一份数据揭露,酷派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1500万部,与全年6000万部的预期差距甚远。上半年,酷派仅成为全年预定目标的1/4,下半年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今天,对下半年有太高期许并不现实。美丽的泡沫这两年,国产手机冲劲很足,一度大有与苹果、三星分庭抗礼之势。市场研究机构CommunitiesDominateBrands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市场份额全球前10,有7家是中国厂商,分别是联想(5.5%)、华为(5.1%)、小米(4.4%)、ZTE(3.5%)、酷派(3.4%)、TCL(2.8%)、vivo(2.7%)。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对三星构成了威胁。前不久,美国媒体称,小米将会给三星制造巨大的麻烦。在一片颂扬声之中,人们对国产手机有了更高期待。巨大画饼的诱惑之下,乐视、360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觊觎这一市场。然而,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烟雾弹。中国手机跟苹果、三星的较量,仅限于国内市场出货量的比较,在盈利能力上,根本不在一个层级。市场研究机构CanaccordGenuity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让国人看到了差距。今年第一季度,苹果夺得了全球智能手机92%的利润,比去年的65%有了大幅增长。三星尽管被市场唱衰,但盈利能力仍占行业利润的15%。这也意味着,大部分手机厂商处于亏损之中。“国产手机看似繁荣,却有相当部分在赔本赚吆喝。”深圳一家智能手机厂商的销售副总裁告诉《IT时代周刊》,“这场利益盛宴与国产手机无关,我们只是陪衬角色。”在他看来,市场机遇好的时候尚且如此,一旦形势走坏,中国手机的坏时代就到了。大量的事实正在证明,手机市场最辉煌的时刻已经过去。根据研调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增1.5%至4.346亿部,创两年来最低增幅。功能机向智能机迁移的任务已经完成,手机配置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消费者换机需求并不强烈。据本刊了解到,国内部分手机企业库存严重,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客观地说,从工艺来看,国产手机这两年进步明显,与三星手机并无差距。但国产手机整体品牌形象较低端,好产品卖不起好价。长期以来,国产手机一直停留在价格竞争的粗暴打法上。小米、大神等互联网手机企业大打价格战,致使智能手机价格被拉低至499元、399元。虽然消费者对此喜闻乐见,但对企业来说,却意味着无利可图。没有任何品牌溢价能力的小米、酷派、联想……正遭遇价格战的惩罚。长期薄利致使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无法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产品品质和服务也无法保证,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而市场告诉我们,一旦卷入疯狂的价格战,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国产手机虚假繁荣的背后,是一个美丽的泡沫。“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这让人想到了邓紫棋那首脍炙人口的《泡沫》,“在雨下的泡沫,一触就破。”第二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小米创立的互联网思维,风靡了国内手机行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小米提出的“硬件零利润”,抢占互联网入口,依靠增值服务赚钱的路子,正被国内同行不断学习和复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看似热闹,消费者也喜闻乐见,却把行业生态搞乱了。互联网入口梦破灭?魅族手机、中兴旗下的努比亚、联想的互联网品牌手机、乐视手机、大神手机……他们疯狂烧钱,都打着抢夺互联网入口的旗号。走互联网模式,就意味着要先亏钱抢夺用户,然后再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盈利。这一理论要想发挥效用,前提得不断做大销量。手机业务是小米的根基,一旦主业式微,便大厦将倾。一路顺风顺水的小米,遇到了成立以来的最大麻烦,不得不将今年的销售目标降低为8000万部。但比出货量低迷更严重的是,小米还得靠廉价红米手机死扛。今年,为了冲量,小米将红米2A由599元降至499元。在外界看来,这纯粹是赔本赚用户——与其他手机企业不同,小米的估值主要靠用户规模支撑。红米就像鸦片,小米对其已经上瘾,很难戒掉,也不可能戒掉。没了红米,小米手机销量必定会出现塌方式下跌。但这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依赖红米,小米的品牌形象就会持续低端化。在智能手机过剩的今天,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正在褪色。迄今为止,小米手机90%以上的销量靠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受制于专利壁垒,迟迟打不开局面。表现稍好的印度市场,则因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爱立信告上法庭。可以说,一旦本土优势丢失,小米描绘的梦幻帝国,将会黯然失色。手机作为有实际价值的硬件产品,与虚拟的互联网产品完全不同,其成本构成、用户体验、消费习惯、价值衡量、技术创新、品牌价值等,完全是两码事。用互联网模式玩手机,导致了今天的恶性竞争,亏损的企业不可能有钱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同时,低价手机无法在工艺、品质、体验上获得用户的满意,更别说让用户二次购买。“目前一些手机企业将产品价格压得很低,但质量和体验难有保证,消费者有种被忽悠的感觉。”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坦言,一些企业罔顾消费者体验,华为不会去迎合手机市场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华为非短跑型选手,市场机遇来临时不是反应最早的,甚至比较慢,但华为在耐力方面表现得比较好。互联网手机过度营销,透支了品牌。“今天的消费者,迫切需要真正的尊重。”荣耀总裁赵明说,在产品极为丰富的今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权,一些厂商对消费者缺乏尊重与敬畏,甚至将消费者当猴耍,这分明是消遣消费者。互联网入口梦的故事,难以继续讲下去。罔顾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跨界造手机,乐视和360则对手机有着更高的期待。去年,360入股酷派大神时,酷派告诉《IT时代周刊》,之所以联手360,主要是看中对方的软件优势,可与酷派形成互补。然而,对互联网公司跨界造手机,业界并不看好,比如360入股大神,主要目的还是抢占流量入口。这样一来,大神手机反而会背上包袱。余承东就认为,互联网公司跨界造手机,只是凑凑热闹,无法改变这个行业。“很多互联网公司进入手机领域,说要做生态,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生态体系要靠整个行业去构建,而不是靠某一家公司。”在余承东看来,“真正的业务生态,依赖大量的APP,依赖大量的业务内容,需要联合合作伙伴一起做。”“对华为来说,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生态体系的构建,不能一家独食,要靠大家共赢。”在余承东的眼中,术业有专攻,任何厂家都不是万能的,关键要聚焦自己的核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这场看不到尽头的厮杀之中,必定会埋下无数尸骨。”有行业人士认为,互联网入口是一件“皇帝的新装”,预计在2016年底会被揭穿。那些跨界造手机的,将会率先被淘汰出局。第三章
投石问路联想、酷派过去几年的高速成长,是在特殊市场环境中实现的。国内三大运营商为了抢夺3G用户,采购了大量廉价智能手机,并对这些产品给予巨额补贴。定制机通常以充话费送手机,装宽带送手机等方式,进入用户手中。这些手机体验差、质量堪忧,《IT时代周刊》从广州一家电信营业厅了解到,廉价定制机返修比例高得惊人,以致有些型号的手机都不敢推荐给用户。去年7月,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削减20%营销费用(约400亿元),运营商不得不压缩终端补贴,导致联想、酷派遭受重创。自救,十万火急!精品战略在产品同质化,配置过剩(CPU、内存、摄像头等已发展到极高水平)的今天,继续进行硬件升级空间不大,智能手机用户更换新手机的动力不强,手机正经历PC的老路。而随着居民收入逐渐提高,中国消费者对品牌有更高的期待,品牌形象好、产品品质好的手机,更受消费者欢迎。华为觉醒较早,并未跟小米、联想在价格战红海中死缠烂打,而是选择走精品路线,在中高端市场突围。目前,这一战略收到了效果,Mate系列和P系列大获成功,让华为品牌持续深化。华为P8Max主打高端商务人群,定价3788元。2014年4月,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公司消费者BG管理团队午餐会上说,一部赚30元,算什么高科技。“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要有战略耐性。”他告诫华为手机部门,“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战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已经明晰的道路与方法,稳步地前进。”任正非的思路很明确,要求华为手机回归到利润优先上来。事实上,华为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削减产品线,当年放弃3000万部低端机型(主要是运营商定制机)。去年8月,余承东再次放话,大幅精简产品线。“过去,我们脑子里全是运营商,以后运营商的低端定制机,我们不打算玩了。”余承东表示,华为会砍掉80%以上的机型,不做“短跑型”选手。过去两年,华为承受着较大的市场压力,在出货量上,不及联想与小米。但华为清楚,高端市场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战争,非打不可。只有盈利能力上来了,品牌形象提高了,才有资格跟苹果、三星掰腕。日前余承东透露,华为要加快构筑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做挑战极限的长跑者,拿出一股狠劲来,追求卓越,将产品质量、服务、体验等各方面做到极致。“华为消费者BG一年的营收,仅相当苹果一个季度的利润。”余承东承认,华为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虽然把三星、苹果赶超了,但在高端机市场还有明显差距。但对华为而言,这也是一个机会,只要按既定战略走下去,差距就会缩短。中兴也希望通过走精品路线,从困境中走出来。2013年,中兴的运营商定制机高达176款,一些机型销量只有几百部。大量的低端机消耗了中兴的资源,拉低了公司的品牌形象。2013年底,曾学忠上台后,抛弃了机海战术的打法,着力培养有竞争力的型号。努比亚Z9全网通手机代表了国产手机的领先水准,售价高达3499元。联想也有机会。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虽然代价过高,但至少不会是联想的累赘。在联想整体品牌形象较弱的情况下,公司可以以摩托罗拉品牌主打中高端市场。在中年消费人群中,摩托罗拉拥有上佳的口碑,这张牌打好了,联想有望获得新生。现在的问题是,联想手机产品线较为混乱。在高端市场,联想有自己的品牌VIBEZ(反响不好),如何与摩托罗拉品牌共存?不同的企业文化如何调和?所以,联想当务之急是要厘清思路,找准定位,加快与摩托罗拉移动的整合步伐。当然,低端品牌冲击高端市场,很多会被残酷的现实打醒。今年1月份,余承东就在微博中暗讽小米:“一个屌丝品牌,不甘心只做屌丝用户,转去做高大上品牌,恐怕是行不通的。不再发烧,更不再有性价比,失去初心,失去自我,屌丝们会用脚投票的,忠言逆耳,善意提醒。”两条腿走路小米过去走了一条捷径,重视营销,忽视研发,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小米曾靠着互联网思维,一度占领国内消费者的心智,但西方消费者不吃这招。所以,小米在国内摸索出来的一整套打法,在海外市场完全失灵。回归产品、回归技术,是国产手机亟需面对的。华为今年逆势增长,强大的品牌及技术积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10年,华为在研发上累计投入1800亿元。仅2014年,华为研发投入约4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长期巨额投入,让其占领了技术高地。华为已成为全球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之一。去年,华为国际专利申请量高达3442件,超过高通的2409件,位列全球第一。技术将会是华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余承东透露,华为将研发下一代手机——智慧型手机,大量的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将用于下一代产品上。它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可连接大数据和云服务。简单地说,它不仅是一部手机,还是充满智慧和感知能力的产品。不过,技术不是冰冷的,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都曾是技术派,结果都死在了对自己的技术太自信上。用余承东的话说,做消费者业务需要走“心”,产品不仅要有高度,还要有温度,能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除此之外,多元化的渠道布局也十分关键。过去,在小米的影响下,互联网渠道被神化了。今年,步步高旗下的vivo与OPPO逆势上扬,成为国内一线品牌,让国产手机逐渐清醒,仅靠在一二线市场血拼,今后的路难以为继。这两家企业的成功,在于渠道极致下沉,他们的广告刷墙到了乡村,每个乡镇都有他们的专卖店。现在,在国内市场,vivo的出货量已超过联想,OPPO则与联想十分接近。更关键的是,这两家企业的手机均价是国产手机中最高的。在赚钱能力上,他们甚至超过华为。一二线城市手机品牌太集中,消费者也十分精明,手机厂商赚钱越来越难。相对而言,购买力持续提升的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从去年开始,已有企业效仿vivo与OPPO,酷派旗下的ivvi就按这个模式打造的。酷派正从运营商温暖的臂弯里走出来,着力发展多元化渠道。其副总裁周明毅说,“未来,酷派不仅在一二线城市有直营和加盟专卖店,在三四级市场也会全面布局,实现多维度、深度覆盖。”互联网手机价格战愈演愈烈,运营商削减终端补贴,公开渠道是一场躲不过的战役。“靠忽悠,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酷派广东区总经理郭晓涛认为,“未来几年,手机市场会有一场大洗牌,只有把渠道做扎实,才能生存下去。”线下渠道持续升温。今年,乐视与3C渠道商迪信通达成战略合作,在迪信通全国3000多个网点销售乐视手机。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乐视影响力较为有限,线上渠道可挖掘的潜力不多,只有拓展线下,贾跃亭的故事才能继续讲下去。事实上,就连被认为不可复制的小米,线上瓶颈也已经显现。小米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争取线下空间。投石问路,路在何方?本文为《IT时代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文章IT时代周刊《IT时代周刊》以调查见深度,以分析见独家,以商业故事见功力。还原新闻真相,追求新闻理想。地址 .cn/长按复制到浏览器里打开,或者用电脑打开官方微博 @IT时代周刊微信公众号轻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更多新鲜话题请戳此拍砖互动有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企业用户突破 1.2 万,“纷享平台” 更名 “纷享销客”,关注销售、转向轻量级 CRM以一只方脸蜜蜂作为品你是产品狗么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由于移动终端用户数量激增,商务办公正高速地朝移动化趋势发展,微软与各大OEM厂商推出的搭载Windows系统的移动设备则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进程,移动办公正逐渐步入正轨。让用户拥有存在感前几天和朋友交流一个话题:bong的「营销」是怎么做的?我觉得首先要厘清的概念是,你不应该去值得信赖的渠道营销管理专家产品经理的世界当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品牌己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O2O可能是今年最火爆的一个词,所有的传统企业,电商企业和创业公司都想跟O2O沾亲带故。我们相信,在移动互联勇士乐园——未来领袖摇篮当很多人谈论“闭环是一个伪命题”的时候,相信不少真正的业内人士都会报以“呵呵”。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下,这个命题不无道理。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爱作者碎碎念: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服务端开发之后,我决定涉足移动开发。当时我预期我将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技术。但实这是一篇关于文案界传奇人物约瑟夫·休格曼的著作《文案训练手册》的读后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文案,就需要有足够今天在和小组伟大的架构师doctor交流后,我对所从事的互联网产品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我想先说个故事今天主要讨论的是产品背后所隐藏的用户需求。毋庸置疑,用户需求是每个PM最应该关注的焦点,而所有互联网产品从本最新的理论都是从最新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企业在应对和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时,往往就是在进行变革和创新发明,然后总结成功经验形成新的管理方式。这段时间被移动的人冷不丁的问了两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和定位产品经理的?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素质和能力据说,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见到久未谋面的朋友,喜欢问这么一个问题:“自从我们上次见面,你又搞清楚了什么?”在作者序:最近北京楼宇电梯里密集播放一款社交APP的广告,同时移动社交融资新闻最近半年来频频爆光,移动社交目前临近校招,偶尔会有同学和我交流一些产品相关的问题。有人问我,做产品是不是和专业无关?我说是的,但得有一些相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美丽的泡沫随时可能破灭,大洗牌不可避免。国产手机接下来怎么走?路在何方?谈学习ERP-门诊
9:02:24论企业经营的大师们。说说你心目中有哪些企业经营大师,中国何时会产生企业经作为一个论坛运营者和见证了论坛时代变迁的资深用户,最近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确定接下来该优先开发移动社区还是继续将资源集中在传统互联网社区上。所以下面将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两种社区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状况。目标解析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关于目标的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捧场一.目标的重要性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书虫语录——叫你制作优秀商业PPTBA---IT价值的完美体现“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一路高谈情怀的老罗,职场经历过很多挫折失败,一直在转行中徘徊,却并没有阻挡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名优秀的创导读:祈求被世界温柔相待的同时,我们也得有一颗善于感动的心。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感动是一种养分臂如看见我很喜欢用文字表达事情,但有时候用草图表达一些观点更简单也令人印象深刻。初级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就像一个亢奋的人气和商户管理,“管”是游戏规则维护者,“理”是商户生意要理顺通畅。社区的人气和商户管理只能一步步来,步步为营才是社区平台的终极大法,慢就是快!shuchonggg互联网产品经理人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huchonggg互联网产品经理人大家好,请问目前国产4G手机哪个好,,不知哪个牌子好,我用电信的卡,谢谢大家!_百度知道
大家好,请问目前国产4G手机哪个好,,不知哪个牌子好,我用电信的卡,谢谢大家!
提问者采纳
您好!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三星 A3(SM-A3009) 这款三星最新的 4G手机,只需1799元就可以购买到了。电信4G网络 4.5英寸高清屏 四核1.2G处理器 800万+500万像素摄像头!  安徽电信爱家套餐火热来袭!只要每月花169元即可享受50M光纤宽带、10G流量、1000分钟免费通话、高清iTV 1部,详情访问安徽电信网上营业厅。  以上答复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10000,以安徽电信网上营业厅或营业厅公告为准。  感谢您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电信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已回答261851
响应时间&40分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4g手机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酷派,内存,5、95高清屏,2千元左右,爽
华为荣耀4X全网通
中兴星星二号(型号s2005的,不要电信定制机)
)华为是世界第二大通讯产品供应商
你喜欢干什么,,听音乐?拍照?玩游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一加手机 (OnePlus) 的海外运营相对比其他国产品牌手机更成功?
经常能看到美国科技媒体网站对其报道,不管是好是坏。而且看起来也不像是软文?相比之下,小米魅族华为联想的手机没有被太多关注。一加手机的海外推广或者说国际化用了哪些策略?跟它的背景是否相关?难道说是 OPPO 的海外团队在运作?
按投票排序
谢邀。首先,一加手机在外国真的是很火。instagram上,我随便翻了几个,就看到有在oneplus的照片下留言,希望得到邀请(一加在海外选择的是邀请制)。CM在海外的号召力,同时一加手机的低价格和高性价比,还有无锁,都成为一加手机的巨大优势。人们都说,中国才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市场,我们拥有众多出色的品牌,一加只是国际化做得好,上版面上的多,才显得格外出彩(当然这不掩盖一加的优秀)。
居然有人邀请我。。激动一下。个人觉得CM团队的功劳大一点,另外就是价格便宜,一加老大个人早期蓝光在美国的顺利推广,开拓了渠道。所以比较火的。另外我个人觉得大部分还是归功于一加,和oppo手机的成功没有太大关系,当然人家刘老大自己早年推广蓝光找到的渠道,还是要归功刘老大总是有一些SB,只要看见一加的问题,先把oppo拉出来。真的和OPPO有很大关系吗?oppo的英文官网,就没有宣传这款手机好吧。自己点开下面的链接
海外运营我不清楚。最直接的猜想当然是与cm公司的合作系统。另外确实是高性价比的手机。手机speak for itself国外一些大的it评论网站都有资深的评论员。我想一加正是利用他们的测评,来树立形象的。~~~~~~~~~~~~~~~~~~~影响:其实是一种反过来的营销。国外的国产手机更多的是华为。不能代表其他国家,至少我在的爱尔兰,是几乎买不到其他牌子的国产手机的。不黑一加,毕竟是小公司,要覆盖服务的话,我也会选择英美等大国。我大胆猜测更多的是,利用这种类似崇洋媚外的心理,来侧面证明自己的产品得到了国外媒体认可,从而在国内能获得更好销量。
谢题主邀,这个问题其实用昨天刘作虎在TcehCrunch峰会上的演讲来回答刚刚好。刚找公关部门的同事要了演讲稿,就贴上来吧,希望能解决你的疑惑。hi everyone, 大家好,我是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很荣幸来到这里,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一加的海外创意营销之路”。我将分三部分来阐述我的演讲主题:一是我们如何创立的一加;二是我们如何打造国际化的一加;三是一加在未来的计划。有关我们是如何创立一加的?这其实是一个小故事,往往是从有一天开始…有一天我们几个朋友坐在一起闲聊,聊到手机市场,每个人似乎对当时市面上的产品都不太满意,要么是好用外观太丑,要么好看又不中用,或者就是好的又太贵,总之都在妥协。于是,我们当时就想,要是我们来做一款手机,即好用、又美观、还能价格合理,我们是不是能为这个手机市场带来一些改变呢???带着这些想法,我们在日创立了一加科技,然后我们用“never settle”做我们的品牌口号——不将就,不要在我们的人生里连买一部手机也要做妥协。并且,从一开始,我们就想打造国际化的一加,定位于做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因为我们想一加带来的行业改变不仅是给中国用户的,而是给全球用户的。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当时我们除了“不将就”和“国际化”的理念,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品牌知名度、没有产品、没有媒体报道、没有团队、当然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也没有在海外投广告的钱。但是,经过八个月时间的努力,一加海外社区,已经覆盖16个国家,有近15万注册用户;基本覆盖了全球多数发达国家。我们的google search指数,也从一开始的基本没有到“直线式暴涨”,大家看到这是与其他中国品牌跟我们的一个对比,一加一直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在4.23发布会的时候,#oneplus#neversettle曾经登上了Twitter热门话题榜的第一名和第六名。而且我们也是唯一一加两次登上榜单前五名的中国公司,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中国创业公司在twitter上有过这样的关注度。我们也有了粉丝,这张图片是我们在国外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粉丝数。同时我们有幸登上了全球知名的媒体,诸如:Time, Forbes,TechCrunch,Engadget…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瘾科技上,一加手机的评测得分高达9分,这个分数只有苹果和三星达到过。当然,如此高的关注度和口碑,贩卖我们手机的人也能赚钱了,因为我们在Ebay上的售价,是我们手机的两倍多高。所以有从韩国、印度等国家远道而来的运营商找到我,想要销售一加手机,也有不少国内外的媒体和业内同行问我,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创业公司,一加是如何短短几个月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获得认可的?今天在这里,借TechCrunch的会场,我想分享几点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经历,当然这绝对不是传教,只是和大家回顾我们曾这样走过的这段路,这也是从开始到现在我们都在坚持的:坚持用我们的理念感动别人:不将就,做最好的产品、打造国际化的团队、通过我们的社区和粉丝一起从零打造一款手机、用互联网的方式做营销“Inspiration”: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With an unchangeable heart, we can expect that a good beginnings
makes a wonderful ending)翻译出来就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唯有坚持从一开始就打动你的信仰,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所以我们都坚持着当初“不将就”的信念,用最好的产品去打动别人我们始终坚信,只有我们的理念与人产生共鸣,我们才能让人记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社区的二次访问用户也是最多的。人,永远都是一件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要想打造国际化的品牌,就必须有一个国际化的团队。我们的海外团队从最初只有2、3个人,到现在已经有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30多名员工,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联合国”Small Union Nations“Diverse team:No Culture Gap”之所以一定需要各个国家的员工,是我们考虑到开拓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时候,可能遇见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壁垒,但是如果有个打破这些文化壁垒的员工,用他们的本国语言和交流方式去宣传我们,我们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了。从零开始和用户一起打造一款手机,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是重视用户参与感,我们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参与了整个手机软件和硬件层面的设计,采纳用户为我们提出的有用建议。同时,我们会在论坛跟他们真诚、公开、透明地汇报我们的创业进度,有喜悦和开心,甚至也有遇到的挫折,这样做很拉近我们和用户的距离然后我们会搞许多好玩有创意的活动,比如下面这个砸手机视频(插入砸手机视频)互联网的方式营销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全球化,同时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我们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在网上宣传我们,这是创业公司能够利用的最好途径,当我们在互联网上有影响力时,全球的用户都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在海外获得关注的重要一步。未来一加在海外的计划:当然我们会继续坚持我们不将就的理念,做最好的产品给用户,不论是硬件层面还是软件层面。同时我们将开辟更多国际市场More than a phone company——我一直在和我的团队强调,一加不止是一个手机厂商,相信你们前不久已经看过日本媒体报道一加要做智能手表,一加立志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这些未来不是没有可能的。Ending:谢谢大家
谢邀.知乎生涯第一次被邀,诚惶诚恐,但这个问题确实不是我的专业范畴...---------------------------------------正文分割线-------------------------------------------------不过从一些其他渠道得来的一些资料来分析的化,oppo本身就和海外市场关系比较密切,当时的里昂那多的find广告片就让我记住了这个品牌的调性.绝不是一个甘于做小弟的厂商.1.在杀价帮的1+测评中提到过,oppo的蓝光dvd在北美是骨灰级别的发烧设备(我一直觉得中国能做出这种东西,但都是对外出口...),甚至奥兰多布鲁姆都是它的忠实粉丝,不难看出,oppo在北美还是有一定市场份额的.而oppo蓝光dvd的"带队人"正是刘作虎.2.1+的微博一直再转发国外的测评机构的视频,我觉得这都多少都提升了一些1+的B格,潜台词是:外国友人都觉得很不错哦~你呢?3.其他国产厂商还是更加重视国内的宣传,或者说也只能在国内宣传,海外没有能宣传的渠道及缺少受众认知,不像oppo,华为,联想这样的品牌.其实象华为联想这种企业按理说应该更有机会在海外市场上对oppo进行压制,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也许是觉得产品不够出色?铺市场太费钱?不得而知了~PS: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我以一个一加手机用户的身份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早年有人给我带过oppo蓝光DVD,非常不错的产品,好几年荣登美国消费类电子满意度评价第一,而这个产品的海外事业部经理就是刘作虎。我最早知道一加手机就是通过国外的一个ROM平台知道的,那时候我用的还是note2。最开始觉得新奇的是CM团队负责一加的ROM,那时我就很开心,觉得一加一定可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安卓系统更新的步伐。后来看到看到一加的老板是刘作虎后就更加坚定了要买这部手机的愿望,于是今年五月底我第一批买到了。到手后觉得非常不错,手感好,屏幕大,速度快,关键是可以刷的ROM不要太多,神马CM,AOSP,AOKP,IUNI,MIUI,ColorOS,魔趣等等,而且手机可以解锁,root保修,照相速度快。这些都是一加的优势。特别适合我这种极客心态的手机玩家,我想国外粉丝的眼睛也是明亮的,看得到一加的优点的。另外我想对@梁遛猫先生讨论一下oppo到底是一加的负资产还是正资产的问题。我不知道您为何那么急于撇清这两者的关系。其实我并不知道一加是不是oppo的子公司,但是这不妨碍我买一加手机。因为我认为oppo也是一个产品优秀的公司。oppo不是巨人,不是173,如果说是史玉柱或者周鸿祎的产品,道德上有原罪,很多消费者可能会心生厌恶,从而不去购买。但oppo是这样的公司吗?显然不是的,最多最多你可以说oppo是格调不够高而已。如果有人认为一加是oppo的子公司,您觉得他说错了,作为公司的员工,可以出文章出证据来反驳,但是你的评论语气实在不太友好,甚至在有的问题的回答出现了“不要碧莲”这样的脏话,个人觉得这都是有损贵公司形象的。我们都知道刘作虎是浙大数学系毕业的,曾经在学校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我想如果浙大有了负面新闻他也会心痛,浙大发展好了,他也会开心。人每走过一步,都会留下印迹,只要行得端正,为何要害怕这个印迹被人发掘呢?最后,我希望中国的科技企业都能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但是,这里说一点我不喜欢的东西,算是对一加以及小米的批评,那个"手感真TM爽"我真心不喜欢。这一句广告语怎么翻译成外文呢?这里面带脏话啊!平时大家相互之间开玩笑或者不开心时说一说不需要道德批判,但是请问贵公司的员工会对自己的女儿说这样的话吗?如果你们的女儿看到了这样的广告语会脸红吗?我希望中国的企业能有君子的特质,温润如玉,至少在对外宣传上是如此。因为,我希望中国能有类似罗德施瓦茨这种近百年科技企业!
我觉得原因有几点:旗舰的配置去查一下配置基本上能知道是目前市场上旗舰机器的配置,顶级的芯片,很高的内存,以及屏幕和摄像头低廉的价格不到200美元的价格,比Nexus5便宜,更比市场上各大公司的旗舰机便宜一倍以上饥饿的营销邀请码机制让很多人无意中宣传了它,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很多YouTube测评和很多社交媒体的介绍也给它积累起了一定的口碑.完美的搭档手机除开完美的硬件,完美的价格,给人直接的使用体验的是系统,OnePlus选择和CM合作,完美的解决了软件的问题,CM和原生的Android相差无几,而CM在国外的名声也是响当当的,和CM合作的另一好处就是第三方的ROM会遍地开花,就连之前只专注于Nexus系列ROM的PA团队也发布了OnePlus One的ROM.另外至于这个OnePlus公司,自己Google,看维基吧.
CM 在国外很火,一旦搭上CM 吸引来的关注度不容小视,刘作虎自己又放了好多视频到youtube上所以
因为懂行的人都知道,一加根本就是oppo的马甲。然后一般老外都知道,oppo可是高级牌子(oppo蓝光机可以说是奢侈品,至少老外要是买了,可是要发到推特和脸书炫耀一下的,而且每次出新款,很多人都会立刻更新换代,跟苹果出了新款手机一个德行)。还有就是国际版全部搭载的是cm系统,所以也有人会认为一加和oppo在帮助cm实体化。就这么简单。PS:再加几句,还有就是价格不错,至少没有把一加手机卖的和oppo蓝光机一个价格。一加可谓是量足价优良心货。再来看一张照片能上AT&T网络销售,并且价格还不便宜的oppo出了一个价廉物美的马甲手机一加,创始人还是oppo蓝光传奇缔造者刘作虎,噱头和卖点都够足了,有什么理由不火爆呢。能上AT&T网络销售,并且价格还不便宜的oppo出了一个价廉物美的马甲手机一加,创始人还是oppo蓝光传奇缔造者刘作虎,噱头和卖点都够足了,有什么理由不火爆呢。再来看一个视频,至少外媒认为oppo的find7标准2K版比LG G3更为优秀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相当不错!有oppo这个人气先锋在前面造势,一加自然走的顺风顺水!
谢邀,讲下我的理解吧,其实对一加在海外的情况并不了解一、关于小米&华为或其他国产品牌华为&其他(联想/酷派/中兴等等)长久以来传统中国品牌的印象已经太深刻,低价,低品质,山寨,跟政府有背景关系等等,这样的形象做了多少好产品都很难摆脱固有的影响,更何况华为等目前还是一如既往的审美差。小米最大的缺点是很多地方太APPLE,特别是外观,这个导致海外对产品要求很高的用户,会觉得小米有点山寨,在逼格/品位上比较容易受到鄙视,而一个新品牌影响力的起点都是从这些对产品要求很高的用户开始的。小米发展到现在这点需要变化了,未来开始需要在ID等做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二、关于一加1、一加的形象是小清新的小众产品,在ID/工艺上,是有自己的独特竞争力的,歪国仁一看,原来中国人不只是会做出很粗糙,审美品位差,抄袭外观的产品,也可以做得那么的精致,有自己的风格和品位,那Babyskin/竹质后盖/砂岩黑,真的挺棒的,这是一加相比小米&华为等具备的独特优势。2、从海外的渠道角度来说,一加/小米/华为等起步都差不多,不像国内小米&华为等已经建立了那么强大而持久的优势地位,对海外用户来说,都只是一个遥远的中国品牌而已,差不多。3、刘作虎以前是OPPO蓝光事业部的总经理,主要针对的就是海外市场。4、上面有同学说过的CM的影响力.
谢邀:可参考8月11日,以“红色智造”为主题的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北京站网易文章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一切都有来头。一加手机虽然是手机界新品牌,创始人刘作虎可是行业的老人。早年在OPPO的时候,刘担任的副总,负责OPPO海外市场,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刘在其任职期间所做的高端蓝光DVD,参见 ,在欧美广受好评,屡获大奖殊荣,一跃Sony等品牌之上,着实让老外对中国产品刮目相待。坊间有人传闻,美国著名影星莱昂纳多街拍OPPO find系列手机广告时,有人问他知道不知道OPPO?他回答家里有一台OPPO蓝光DVD。此言不虚,刘作虎是个追求产品品质的人,不止一次强调要把一加做成手机界的无印良品。刘从成立一加之处,便开始着手搭建客服与海外团队。这里就谈一下海外团队。刘凭借自己早期经营的影响力,召集了海外团队,从无到有一点点的做起来。其实也就像国内媒体运营一样,不过海外媒体相对单纯的多,因此,海外媒体的报道也相对硬一些,比方说科技专业的engadget,国际影响力较大的TIME,卫报等都很有权威性。国外的用户,除了iPhone的ios系统外,喜欢相对原生CM的系统,CM在国外很有名气,极客们都知道这个,所以刘在海外同CM合作,一加手机在4月份开完国内发布会后,也同CM在旧金山开了一次发布会。更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之前蓝光DVD的名气,海外用户相信刘的产品能力,这个价格在国外真的很便宜啊,一加手机在美国的价格折合人民币才1800多,具体忘了,大家可以查看!刘一直强调产品品质和体验。他一开始对一加做出这样的布局,应该是正确的。国产手机就知道窝里斗,互相压价,争吵。能够真正走出去的,却寂寥可数。经过几年的手机飞速发展,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竞争激烈至近乎白热化,一加凭借自己的先前优势,剑走偏锋,同时开拓海外市场,真正用产品和体验把口碑做起来。相信这会是一加手机的另一个优势。
各种答案看了一遍,很像软文啊
这里就有,不过也有Find7的。华为在美国受限较大,近几年新闻也出了很多!目前华为在美国上市的最新机型仅一款,Mate2 (高通400版本),所以呢...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华为在海外市场(主要是欧洲)主要还是和运营商捆绑,且一贯的作风也是低调~中国区的营销、新闻等等都被荣耀抢去了。你可以看看 官方微博发布的一些内容,比如说和巴黎神日耳曼、环球小姐、海外华为店开业等等...至于OPPO(一加),上次就看到刘作虎有在香港邀请国际粉丝做了一些交流。不是还有CM的人么?不知道这些人发出来的质量是怎么样的,相比华为而言一加把这些信息放大呈现给粉丝们看了而已。相对华为在营销方面的劣势而且本身就一直在执行全球市场战略来说,我们这些关注华为较多的人也被海外的信息给刷的毫无兴趣了~
我觉得排名前几的答案说得已经很到位了。国内手机厂商往往都把国内市场作为主要的推广市场,想往海外推广的也大都是在国内做出一定成绩后才会去考虑。一加从一开始就走的是国内国际两条路线,所以其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从一开始就比其他国内厂商要早且用心。关键还是一加手机本身靠谱,旗舰的配置,良好的做工和外形,支持cm,加上价格便宜不坑爹,只要用心推广,我相信海外市场的客户也不傻,会买账的。
cm的主页有一加和OPPO那个翻镜头的推荐,其他的还有砸三星一元换的活动,营销还是卖力的。相对于国内手机种类,cm上支持的比较很少,一加作为新机型,cm也会有适配,这点应该也是cm自己出手机的打算。上面说的都不错,只是补充一下吧
才不成功呢。看the verge報導。還有就是很多國家對於一加手機邀請制十分不滿,覺得故弄玄虛和奇怪。和小米的評價一樣,懂字都造不出來就敢賣,還各種“市場活動”來虛張聲勢,歷史上沒有良心企業這麼做。總之是不被信任的。發自於 一加手機
oppo的海外运营部终于起床了
一加手机CEO刘作虎以前 做蓝光DVD的时候在美国打败了日本索尼等高端品牌,那时候他就是通过互联网卖产品,所以现在做手机,一方面有了前面的经验,另一方面是他借助了CM。我想最重要的是他知道用户喜欢什么。抓住用户的心很重要!哈哈
海外团队也是在中国,大家的平均年龄也就25岁。:) 感觉不仅仅是单方面原因,用中国的老话说:天时 地利 人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产冰箱哪个牌子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