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金平梅 龚月菲菲版今平眉电影,谢谢,私聊发

53公里城市大外环已贯通,建议市里组织骑行
查看: 11245|回复: 13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原题:徐州请你们在文化上尊重邳州,徐州总喜欢把邳州说成邳县抬高自身,历史上徐州母邦出自邳州大地。
徐州源出邳国考(补正版) 历史可以侵略一个城市,你们不应泯灭邳国历史,你们彭城敬奉的是彭祖,我们邳州奚仲故国为荣。邳州由于1668年郯城大地震导致元气大伤,邳州直隶州降为邳州散州,邳州西部冒出了徐州府,北部冒出了沂州府。1912年我们这里仍称邳州,1912年民国废除州府制邳州称邳县,你们写历史总是把民国以前的人物说成是邳县人,这一时期以前应该写为邳州人,你们不要弱化邳州城市历史文化,历史上宿迁县和睢宁县及郯城县长期属邳州。今日邳州市的成立在某种意义上讲邳州已经复建,邳州正在逐步的恢复元气依然成为南北水陆要冲。长话短说没你们在宣传邳州历史的时候,切记邳州和徐州是暂时代管的行政隶属关系,他日邳州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脱离徐州代管。你们徐州文化宣传上不要总喜欢不要一口一个邳县,还有就是不要总喜欢把邳州名人都说成是你们徐州,原籍邳州的历史文化名人你们应该尊重邳州人注明。换句话说徐州前身徐县在哪?徐县历史上长期为邳国属地,历史上徐国圣都在邳州良城县,说句直白的烧香祭祖你们都得到华夏文明发祥地邳州大墩子遗址。
九州通衢·江苏邳州——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华儿女不知道
盘古开天辟地!邳州是孕育生命和文明的地方……邳州之名其意源于“胚”,华胥氏与邳州有文化渊源。中华民族孕育生命和文明的摇篮在邳(古意“胚”)州!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母亲。邳州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良王城遗址、岠山贝丘遗址……)佐证了这里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华夏文明诞生于古黄河下游地区邳州,华夏文明诞生于旧石器晚期和新时期早期,邳州境内的文化遗址有些正处在这一时期。华夏中的华是母系社会,华夏中的夏是父系社会,华通“花”正所谓开花结果,果子又叫种子,种子又称“胚”,例如鸡蛋,我们又称“鸡胚”,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类诞生的地方叫“胚”……邳州真正读音是“胚”pēi ,今邳州读音用作“邳”pi ,盘古开天辟地!邳州是孕育生命和文明的地方…邳州的邳字拆开理解是花邑之意,“丕”为东方农业部族的族徽,九州皆出大邦之地邳,故称邳州为九州通衢。…未完待续,研究整理中。
邳州文史:徐州母邦源出于邳国,邳迁于薛,改名徐州。
来源:中华奚仲网—古薛历史&&原题:《古薛国探源之五——古徐中心的薛国》&&原作:孙井泉&&编辑:东海
& && &四千多年前,黄帝少子封于任,其后以之为姓(宋·罗泌《路史》)。又:《国语·晋语》之四:“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任……是也。”后改为薛(《滕县志》:地以薛河名,河因薛山名)。薛是古代黄河下游历史悠久的小国。至夏朝“薛之黄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左传》)”,实为薛国之始。《史记·陈杞世家》:“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殷商时期,奚仲12世孙仲虺为汤左相居于薛(《路史》)。《薛国通考》有载“周武王时封任姓后裔畛,复国于薛,爵为侯。”郑樵《通志·氏族》:“薛氏、任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此,故以此为姓历夏殷周六十四代为侯(《广韵》)。任姓薛国自薛畛始,相传31世。古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南,故城大部分在今山东枣庄滕州市张汪镇境内,东北角、东门及北门在官桥镇境内。她东枕沂蒙余脉,西邻微山湖,南连淮河平原,北视龙峄二山。早在战国时代,这里就是拥有“盖六万余家(《史记》)”的通都大邑。《括地志》:“齐田文封薛,乃改筑之,其城坚厚无比。”《孟子·梁惠王》载滕文公问于孟子:“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薛城墙宽厚,城楼高耸,绕之20余里,略呈正方形,周长10615米。有的城墙竟达7米之高,底部宽20——30米,面积6.8万平方公里。城内街道纵横,殿舍林立,商贾云集,一时繁华形胜。 现今虽千年失修,斑斑夯层显示着古代高超技艺,仍存有浑厚阔达的雄伟风貌。
& && & 《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敷土,划分为九州。随山,循行诸山。刊木,斫木通道。或解作立木为标记。奠:定也。定高山大川为各州的疆域。禹把天下版图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并刻之铜鼎藏之宫殿。九州、神州成为华夏美称。徐州为九州之一,所辖地区东自黄海,西渡济水,北抵泰山,南达淮河。《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尔雅·释地》:“济东曰徐州。”海,黄海;岱,泰山;淮,淮水。江河淮济,天下四渎。江,长江的专称,《禹贡》:“江汉朝宗与海。”河,黄河的专称,《韩非子·有度》“燕襄王以河为境。”淮、济亦为古淮河、济水的专称。《禹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浮于淮泗,达于河。”“泗滨”即“泗水之滨”,今滕州市一带,先秦之前的泗水流经滕国境内,入徐州古黄河。“泗滨”产“浮磬”,近年来滕县出土文物磬也证明了这一点,有“随县的编钟,滕县的磬”一说,已成为史学界的共识。“峄阳”,峄,峄县一带,古今范围大体一致,峄因葛峄山(光绪版《峄县志》)得名,峄山南坡生长可制琴瑟的孤桐树。滕东濒黄海,西有济水,北望泰山,峄南控淮河,在古徐州范围之内,大致合成古徐州中心地带。徐、兖、青州分界:济,济水,古四渎之一,流至古菏泽,今山东定陶县;又东北至巨野泽,今巨野县境;又东北至寿张安山湖纳汶水,入海处今名小清河。此是济水故道,也是《禹贡》兖州与豫、徐、青三州分界处(顾颉刚说)。《汉书·地理志第八上》:“海、岱惟青州。……浮于汶,达于(济)。”青州,东临渤海,南与徐州以泰山为界,西北的济水与兖州分界。
& && & 元朝诗人萨都剌古词《木兰花慢·古徐州》慷慨激昂道尽肺腑,我作为薛人则过多品味到无奈唏嘘:“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国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 && & 汉家陵阙动秋风,禾粟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意,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阳,依栏目送归鸿。”诗人一生遍历南北,从塞北风沙到江南烟雨,从毡帐乳酪到芦芽莼菜。而此阕清丽俊逸的格调不再,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兴衰荣辱梦已成,漫搵英雄泪,凭吊空牢骚,当为豪迈奔放之作。
& && & 薛,自夏商以来就是古代中国东部水陆交通中心地带和制造车船的重要基地(《元和郡县图志》《滕县志·古迹考》《世本》)。《禹贡》:“……东原底平,厥土赤殖坟,草木渐色。厥土惟上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滨珠鲫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从中看出薛地有山、有水、有丘陵、有平原,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有着很高的战略地位,“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末年,诸侯争相觊觎;战国时期,战乱频仍。《竹书纪年》《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宣王九年(公元前831年),(齐)宣王与魏襄王与会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闻之,怒田婴。明年楚伐败齐师与徐州。”《春秋》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夏四月,齐陈恒执其君,置于舒州。”《史记·齐世家》“田常执简公于徐州。”田常即陈恒,因此这时的舒州即徐州,而且已经为齐国陈氏的下邑。《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十一年,邳迁于薛,故名徐州。”这是徐州作为城邑名称出现在史册里的最早记载。。《史记·越世家》记载:“勾践灭吴会诸侯于徐州。”《史记·索引》注曰:“舒者,徐也。徐州在薛县。”《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这个最早的徐州城邑,就在今天山东枣庄滕州市张汪镇官桥镇一带。徐州作为城池,薛国是第一个 。
& && & 作为古徐州的中心,更有其重要原因。《战国策·齐策》载:“楚威王战于徐州。”以薛为首的徐州,“北负蒙峄(山),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兖屏障,东省之襟喉也。”从春秋晚期起,就成了“兵家必争地”,兵国之土。战国时,齐威王、楚及曹纷纷抢占。鲁也不甘人后,《吕氏春秋·首时篇》:“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
& && & 在孟尝君主政薛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礼贤下士,养客三千;2.治民以义为本,焚券市义以收人心。3.鼓励农耕,发展商贾等一系列措施,薛蔚然大观,蓬勃大焉。更值得一提的是孟尝君修筑了周遭28里(古人以300步为一里)固若金汤的薛城,成为退进攻守自若的军事重镇。秦汉之际,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首先以攻占“下薛”为要务。刘邦项羽对薛地更是势在必争,积极“引兵向薛”。在项羽夺取薛城之后,项梁即大会起义军于薛,然后分兵西向攻秦,并立下“先入咸阳为王”的盟誓,从而敲响了覆灭苛秦暴政的愤怒之钟,也成为埋葬秦始皇妄想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掘墓起始地。薛地的反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美好和谐的生活纷争不已。
& && & 薛地的建置沿革也说明了她作为古徐州首府的重要原因。商朝中后期,武丁四十三年(公元前1282年),灭大彭国。薛国趁势发展到今天的苏北、鲁南、豫东。春秋时期,薛以伯的地位参加会盟有24次之多,说明薛政治地位高。春秋晚期,北方的齐鲁,东南的吴越,西南的荆楚,西北的晋,他们对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薛国垂涎三尺。周烈王(公元前372年)卫伐齐,取薛陵(今山东枣庄滕州市官桥镇狄庄西南隅)。公元前322年,宋灭薛;公元前481年齐魏共灭宋,齐将薛国占领,改名为“舒州。”《左传》:“衷公十四年,齐附恒(田常)执其君,置舒州。”《史记·齐太公世家》:“(齐)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为徐州。”《史记索引》注曰:“舒者,徐也。徐州在薛县。”《后汉书·地理志郡国(二)》:“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这些史料充分说明薛国被灭,被改名为徐州。禹贡里的徐州,就是在薛的基础上放大的,也充分说明薛是古徐州的中心。我以为徐州之名来源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古代“徐夷”部落有关。“徐夷”属于东夷族的一支。远古之时,就在泗水流域生息繁衍。到了商代,建立了国家,名叫“徐方”,亦称“徐国”;2、与“徐国”周围的一些国家名称有关。当时的“徐国”有相当的实力,强大的西周多次进攻她,都没有征服,也没有消灭。相反地,“徐国”却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小国,其中有“舒蓼”、“舒庸”、“舒鸠”、“舒龚”,这些名字中都带一个“舒”字。在古文字中,舒与徐是通假,可以互用;3、与平缓的地理形势有关。薛地(古徐州)城外,基本上都属黄淮平原地带,其势舒缓、舒展,而舒与徐都有缓缓、慢慢而坦然的意思。故有“舒徐”一词。《说文解字》注释:“徐,安行也。”安行,即平稳步行。平畴沃野,水流溢溢,古人不慌不忙,怡然自得,安居乐业,一派从容和谐盛世景象。济水自黄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刘熙《释名》:“徐,舒也。土气舒缓也。”薛地土气舒缓。而以此地理和人文环境,古人就取名徐州了。舒、徐相通,都含有从容徐缓之意。遥想当年薛水、玉水舒缓有序,加之东有黄海西有济水:水厚德载物随物赋形,该是多么悠游快哉!滕国被誉为“善国”,那么薛则可称为《诗经》里的理想国“乐土”了。舒、徐相通,都含有从容徐缓之意。齐初封田婴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一带),后将薛地封给靖郭君田婴作为食邑。从此薛国由独立的小国沦为齐国的下邑。田婴死,田文袭之,谥号孟尝君。西周时,辖奚邑、常二邑。公元前309年,舒州改称薛国,辖奚邑、常二邑。秦时薛国改置薛郡管辖兰陵县、滕县。公元前218年,刘邦、张良驻军于薛。公元前208年6月,刘邦入薛,与项梁共立。西汉(公元前187年)置薛县。东汉时为薛县,属鲁国。三国时魏武帝曹操将徐州州治移驻彭城郡,彭城始称徐州。晋与后燕在兖徐地区反复争战几十年。白云苍狗,世易时移,1800多年过去了,又有谁能知道薛地曾经是古徐州的首府。天下九州,我居其一,何等自豪。清朝滕县诗人满秋石《春日过薛城怀古》(其一)慨叹不已:“车正遗封弈代承,杳茫人鬼两无证。河山依旧还存薛,名分于今终长滕。……春光九十深如许,芳草何曾管废兴。”
正义纪年云梁惠王三十年,下邳迁于薛,改名徐州。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①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②宣王七年,田婴使于韩﹑魏,韩﹑魏服于齐。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南,③盟而去。④明年,复与梁惠王会甄。⑤是岁,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婴相齐。齐宣王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也。⑥楚威王闻之,怒田婴。明年,楚伐败齐师于徐州,而使人逐田婴。田婴使张丑说楚威王,威王乃止。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愍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⑦
注①索隐按:战国策及诸书并无此言,盖诸田之别子也,故战国策每称“婴子”﹑“□子”,高诱注云“田□”﹑“田婴”也。王劭又按:战国策云“齐貌辩谓宣王曰:‘王方为太子时,辩谓靖郭君,不若废太子,更立郊师。靖郭君不忍。’宣王太息曰:‘寡人少,殊不知。’”以此言之,婴非宣王弟明也。
注②索隐纪年当梁惠王二十八年,至三十六年改为后元也。
注③正义东阿,济州县也。
注④索隐纪年当惠王之后元十一年。彼文作“平阿”。又云“十三年会齐威王于鄄”,与此明年齐宣王与梁惠王会鄄文同。但齐之威宣二王,文舛互并不同。
注⑤集解音绢。
注⑥正义纪年云梁惠王三十年,下邳迁于薛,改名徐州。
注⑦索隐纪年以为梁惠王后元十三年四月,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十月,齐城薛。十四年,薛子婴来朝。十五年,齐威王薨,婴初封彭城。皆与此文异也。
(东海摘自:《孟尝君列传·卷七十五》)
徐州源出邳国!徐州地域概念与徐州行政概念(编辑中)
一、徐州地域概念
徐州,《禹贡》九州之一,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地域。《禹贡》:“大海、泰山及淮河之间是徐州。”彭城郡(今徐州)、鲁郡(今兖州)、琅邪郡(今沂州)、东海郡(今海州)、下邳郡(今邳州),正是这一地域。
二、西汉的监督机构。
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置,刺史无常治。州名延《禹贡》九州旧名之一。据《春秋元命包》说是“天氐流为徐州。”是指舒缓的意思。还有的说法是以境内古为徐国为名。“徐”字本为舒缓义。徐州刺史部巡察3个郡3个国,132个县或侯国。3个郡为: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
三、徐州历史政区
1、东汉徐州刺史驻郯(今山东郯城),领5个郡、国(东海 琅邪 彭城 广陵 下邳),62个县、邑、侯国。汉末初平三年(192年),分琅琊、东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建安十一年(206年),撤销昌虑入东海,仍有7个郡、国,68个县、侯国。建安三年(198年)九月征吕布,十月屠彭城(今徐州市),十一月擒吕布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南),徐州入魏。初领6个郡,历经变动,增至9个郡、国,43个县。初治下邳(下邳县),后迁治彭城(彭城县)。
2、晋初徐州治彭城(今徐州市)。元康间(291~299年 ),改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南)。《宋书·州郡志》说“魏、晋、宋,治彭城”,是错误的。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分琅邪置东莞郡。州凡领郡国七,县六十一。
3、石勒五年(323年),石勒陷彭城、下邳,徐州迁治盱眙。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徐州旧壤全入后赵。咸和四年,司空郗鉴任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加徐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扬州市)。平息苏峻叛乱后,改驻京口(今镇江市)。咸和九年,后赵徐州刺史郭祥以彭城降东晋,旋入后赵。太元四年(379年),入前秦,仍为徐州。九年,回归东晋。按兴宁二年(364年)的“庚戌土断法”,侨州、郡领所在地的侨实郡县,使隶属关系得到部分改善。隆安五年(401年),入北魏。刘裕平广固后,尽得徐州故土。义熙七年,正式将徐州旧壤复建北徐州,分领彭城、沛、下邳、兰陵、东莞、东安、淮阳、阳平、琅琊、济阴、北济阴11个郡,治所由淮阴移治彭城。分晋陵、广陵、山阳、海陵、盱眙、钟离等实郡及侨置江淮间的琅琊、东海、兰陵、东莞、下邳、临淮、淮陵、沛、广平、鲁、彭城、济和、高平、平昌、濮阳、泰山、济阳、广川、魏、顿丘、高密、燕、平原、济南、辽西诸郡,分属于治钟离的徐州及寄治于广陵及京口的兖、青、幽、冀、并等州。至义熙九年,刘裕重申“庚戌土断法”,唯徐、兖、青3个州居晋陵(今常州市)者除外,其余侨置的州郡县多有所撤并,隶属关系基本定型。徐州,太宁二年(324年),侨置徐州于钟离。义熙九年后,以长淮为限,将原属幽、并、兖等侨州所隶侨置于江淮地区东部郡县及原徐州侨郡县及原属扬州的实郡县并入徐州。
3、徐州早在永嘉乱后,所属临淮、淮陵等为汉国部属石勒攻陷,渐为石勒据有。建武元年(317年),徐州从事朱纵杀刺史郭祥,以彭城归晋,石虎遣王朗追击,朱纵奔淮南,徐州没入石勒。太宁二年(324年),彭城入后赵。咸和元年(326年),全入后赵,仍为徐州,仍治彭城(今徐州市),并常以长淮为限,与东晋相峙。后入冉魏(350~352年)。永和七年(351年),徐州刺史周成降晋,领7个郡(5个旧郡,新增2个郡),
4、前燕徐州治彭城(今徐州市)。元玺元年十一月,取东晋北方州郡,以慕容强为前锋都督,督荆、徐二州缘淮诸军事。前燕可考2个郡。
5、建元十四年,苻坚遣后将军俱难等寇淮阴、盱眙郡,扬武、彭越寇彭城。次年,在彭城置徐州。晋太元七年,改属扬州。翌年,淝水战后,全入晋版图。后秦徐州,仅设2个郡国。
6、晋安帝分淮北为北徐州,入宋不变。永初三年,去“北”字,直称徐州,仍治彭城(今徐州市),领彭城、沛、下邳、东莞、东海、兰陵、琅琊、淮阳、东安、北济阴郡及阳平郡12个郡34个县。元嘉十五年,兖州刺史驻彭城,领11个郡35个县。二十年,撤销兖州,部分郡县并入徐州。明帝时,领12个郡36个县。泰始二年,薛安都以徐州降北魏,毕敬众以兖州降北魏,淮北尽失。三年,侨置徐州于钟离。四年,复分历阳立临江郡,属南兖州。泰豫元年(472年),移治东海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一带)。元徽元年(473年)十月癸酉,分南兖州的钟离、北兖州的高平、豫州的马头及秦郡的顿丘、梁郡的谷熟、历阳郡的酂县,新立新昌郡,置北徐州于钟离,并将徐州治自朐山还治钟离,领谯、梁、魏、阳平、彭城、济阴、沛7个郡。这时已改辖江淮间。
7、宋明帝失淮北,元徽元年(473年),分南兖州西部置北徐州,治钟离。齐初,领钟离、马头、新昌、高平4个郡。建元二年,北魏拔马头,寇寿春。永明元年(483年),因淮北沦为魏土,江淮北部也受到北魏的威胁,撤去空张的淮北地区的谯、梁、魏、阳平、彭城5个郡,领6个郡18个县。
8、西徐州,梁初,为北魏涡阳郡、县,属涡州。梁大通元年(527年)十月庚戌,北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以涡阳内属。十一月,梁改涡州为西徐州,以位徐州西部为名,改涡阳郡为谯郡,后为别治于今亳州市区的谯郡,改为南谯郡,仍治涡阳,领8个郡。后沛郡改名汴郡,入汴州,颍川郡入颍州,实领6个郡,设可考10个县,全在安徽境内。后入北魏,北魏孝昌元年(535年),梁取龙亢城。太清二年(548年)正月己亥,入东魏。武定七年,改为谯州。
9、东徐州,北魏太和中,在下邳置南徐州。天监八年(509年),一说普通五年(524年),梁改为东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淮北、睢宁南部,宿迁、沭阳南部以南,涟水以西地区和安徽五河、泗县东部。侨置高平、东平、阳平、清和、归义、宋、沛、修仪、安丰、济阴等郡。孝昌元年,入北魏,仍为东徐州(治下邳,今睢宁县古邳镇)。中大通五年(533年)入梁,七月,改东徐州置武州。中大同后,北兖州改治大徐城,领8个郡,大多位今泗县一带。太清二年,北兖州降东魏。三年四月,东徐州刺史湛海珍降东魏,改东楚州。八年,复为东徐州(北周改为邳州),撤销朱沛、修义、安丰3个郡,改设朱沛县,改属高平郡。由于时处荒旷的拉锯战场,侨置的郡县空张的多,隶属关系乱,先后属东徐州、武州、北兖州。
10、徐州,东晋侨置徐州,宋仍。废帝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侨置南徐州,改为北徐州,齐、梁仍。天监三年,北魏寇钟离,梁取东城。六年,昌义之拒守钟离,韦睿自合肥救之。梁初,领钟离、马头、济阴、新昌、北沛5个郡。天监间,梁置钟离陈留双头郡及彭沛、马头、沛、安定、广梁、北谯、鲁、济阳、北阳平10个郡。普通五年(524年),梁北兖州刺史赵景悦围荆山戍,复马头郡及沛、济阳郡,复属北徐州,又侨置九江郡。太清三年(549年)正月,封山侯萧正表以北徐州降东魏。翌年五月,归北齐。
11、北徐州,宋侨置。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置楚州。太建五年(573年)北伐,入陈,复名北徐州,仍治钟离。初领钟离、荆山、彭沛、安定、临濠、广梁、南谯、鲁8个郡;后领3个郡,可考5个县,全在安徽境内。太建十一年(579年),入北周。
12、东魏徐州领7个郡,24个县,仍治彭城。东徐州,北魏孝昌元年置,治下邳。永熙二年(533年),州民王旦等杀刺史崔岸,归梁,改置武州。明帝时,东徐州改置下相界(今江苏宿迁西南),领盱眙、临潼2个郡。武定六年(《魏书·地形志》作八年,在下邳复置东徐州,领4个郡,16个县。东徐州,梁置武州。武定六年,改置东徐州,仍治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分下邳郡置武原郡,废盱眙郡,并入临潼郡,领4个郡,16个县。
13、徐州,汉旧州。魏、晋后,常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北齐在此置东南道行台、总管府作为重镇。天保四年,废沛、南阳平2个郡,并入彭城郡。经天保中调整,领3个郡,10个县,仍治彭城。隋开皇七年,废行台。大业四年(608年),废府。东徐州,东魏侨置,治下邳,领4个郡,9个县,
14、徐州,汉旧州。曹魏以来,常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普通六年(525 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州附梁,梁使豫章王萧综镇之。旋投北魏。东魏仍。北齐置东南道行台。建德六年(577 年)二月,北周灭北齐,仍,置总管府,领3 个郡,12 个县。隋开皇七年,废行台。
15、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置徐州总管府。隋开皇初,废彭城等郡、县,直属徐州,仍治彭城。七年,废行台。大业四年,废总管府,领11个县。
16、隋彭城郡。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徐州总管府,治彭城(今徐州市),领徐、邳、泗、鄫、沂、仁6个州。徐州治彭城,领彭城、萧、沛、丰、滕、符离、诸阳7个县,贞观十七年,罢都督府,以废谯州的蕲县来属。徐州仍治彭城,领彭城、萧、丰、沛、滕、宿预(迁)、符离、虹(后改属泗州)、蕲8个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彭城郡,余仍之。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复名徐州,领8个县。
17、武宁节度,又叫徐泗节度、感化军,治徐州(今徐州市),领徐、泗、濠、宿4个州,16个县。贞元四年(788年),置徐泗濠节度使,镇徐州,以保卫自隋以来南北运道咽喉汴水埇桥。大中二年(848年),改为武宁军。咸通三年(862年),取消武宁军号,置宿泗观察使。咸通十一年十一月丁卯,更名感化军,徐州刺史充感化军节度、徐泗观察使,辖徐、濠、宿3个州。天复二年(902年),撤感化军。《唐书·方镇表》叙述此藩更详。大体是至德元载(756年),属河南节度。乾元元年(758年),属汴州防御。二年,复属河南节度。上元二年(761年),属淮西节度。宝应元年(762年),属河南节度。大历十一年(776年),属淄青节度。建中二年(781年),改宣武军。元和二年(807年),置武宁军节度。咸通三年(862年),罢武宁军。五年,置徐泗团练观察防御使。十年,改为节度使、都团练防御使。十一年,改为徐泗观察使。不久,改为感化军。光化元年(898年),改为武宁军。不久,复感化军。天复二年(902年),罢军。徐州治彭城(今徐州市),领5个县。
18、五代武宁军节度使,治徐州(今徐州市),在安徽境内设5个县,涉及2个州,直至周末大体不变,徐州治彭城(今徐州市),领5个县。
19、北宋徐州仍治彭城(今徐州市),领5个县,2个监。州治为大都督治所,彭城支郡属武宁军节度,原属京东东路。元丰元年(1078年),改属京东西路。
20、金徐州仍治彭城(今徐州市),领3个县,为下州,建武宁军节度,属山东西路,在安徽境内仅设萧县1个县。贞 三年九月,改属河南路。永光二年(1223年),升永堌镇,又称厥堌镇为永固县,领4个县。
21、金属山东西路,仍治今徐州市,领3个县。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初十日,金亡,入南宋,仍。二月,入蒙古汗国,仍领3个县及1个录事司。至元元年,撤永固县,并入萧县,撤彭城县,并入徐州,仅领1个县。至元二年,撤销萧县,并入徐州,不领县。至元八年,改属归德府。十二年,复立萧县,领1个县。至正八年(1348年),升徐州为总管府,领邳州、宿州、滕州、峄州4个州。十三年,降为武安州,以所属划属归德府,峄、滕2个州改属益州路,仅领宿州。十五年,徐州置万户府,仅领萧县1个县。不久,地入张士诚部。
22、元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太祖丙午年(1366年),陆聚以城降吴,仍为河南行省归德府。洪武四年二月,徐州改属中都临濠府,仍治今徐州市区,领萧、沛、丰、砀山4个县。六年九月、七年八月,随临濠府更名中立府、凤阳府而随之改属。十四年十一月,升为直隶州,直属六部。永乐元年,直隶南京,仍治今徐州市区,领4个县,在安徽境内设2个县。
23、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徐州(铜山县)升州为府。
强烈呼吁邳州脱离徐州并入新沂建置副地级市或升格省直辖市!
东陇海地区三座州级城市从东向西一字排开分别是海州(指连云港市)、邳州(指邳州市)、徐州(指徐州市)。邳州(指邳州市)古称邳国(始建于夏朝),徐州(指徐州市)古称彭国(始建于商代)。地域文化上、方言使用上、饮食习惯上邳州人(指吃煎饼类似山东人的东徐州地区)和徐州人(指吃烙馍类似河南人的西徐州地区)有所不同,同宗有别。今日徐州和今日邳州行政隶属关系是个历史性错误,造成这种行政历史关系的原因是天灾,这个天灾就是地震,地震导致邳州“凤凰涅槃”300年前邳州(指下邳县)的地位要高于徐州(指彭城县),此言不差异,懂历史的人都知道邳州南部州城下邳城的历史意义,也正是300年前的天灾导致东徐州(邳州)历史地位略微降低,邳州直隶州降为邳州散州连同治下的宿迁县和睢宁县划入徐州(指彭城县),邳州城由南部古邳州城迁至北部老邳州城,今日邳州城仅算得上是近代邳州南北分置所建邳睢县(治邳州土山镇)并入邳县(治邳州邳城镇)的新邳州城,今日邳州只算是“大邳县”或“小邳州”,今日邳州要争取建置副地级市或升格省直辖市“大邳州”。“古邳州城、老邳州城、新邳州城”三座邳州城辐射区构成了邳州市境未来三区的基本雏形。邳州古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沂治所新安镇古为邳州宿迁县刘家庄巡司衙门驻地,新沂西南部的重镇马陵山镇古为邳州宿迁县治所驻地,邳州和新沂市合并的传闻已经由来已久并非空穴来风。邳州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劲的向东,南北并进,沂河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终将是邳州,邳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节点城市,邳州是一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我坚信邳州不久会建置副地级市或升格省直辖市,这不光是总人口已经接近200万邳州人民的期盼,这是东徐州(邳州)地区超过500万人民的期待。(东海)
附录:东徐州首府下邳!今日邳州沿袭下邳历史沿革,邳州市和新沂市自古是一家。
我国的行政区划专家必须懂得历史和地理以及城市文化等诸多社会科学。江苏省最早的邑在邳,江苏省之地曾经的州治邳州在其中,夏朝时便有邳国,北周时邳州始称,邳州自唐朝至清末一直存在,清代后期布政司设徐海道台衙门时邳州落为县治,徐州当时管辖范围到了海州一带,徐州最早的治所设在东海郡和下邳国,三国时期的徐州不是今天的徐州,徐州治所下邳(今邳州市西南),徐州治所后来设在古代的彭城郡,彭城郡也就是今徐州铜山县境内,这就是我曾说过的东徐州和西徐州。新沂市一直妄想成为地级市的治所兼并邳州,但是新沂消化不了邳州,邳州可以消化新沂,邳州的历史文化和人口优势无可比比拟,新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叫宿北县,属于宿豫县的分置,宿豫县就是今天的宿迁市,宿豫县古称下相,新沂市古称司吾,这两个地方曾经是邳州治下的县,邳州当年叫下邳国的国名治所在下邳县,无奈邳州的辉煌就好像古代蒙古似的,十年河东转河西,曾经邳州的范围南到洪泽湖一带北到微山湖一带,而今的邳州只缩小到今天的2088平方公里和24各镇。不否认新沂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但区位优势绝非一定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就好比泰兴市和泰州市,你泰兴市区位优势再好,你还得归泰州的州治治下,未来即使是新沂市创造了奇迹成了地级市,但是新沂市极可能会更名为邳州钟吾区,邳州市未来或会成为淮海行政区特别市。以上简单的仓促的讲了一些行政区划事,江苏省带州名的地方以下我就简单列举:苏州、常州、扬州、润州(今镇江)、楚州(今淮安)、通州(今南通)、海州(今连云港)、徐州、邳州。
君子之国·礼仪之邦——崇文尚武仁义诚信的淮海地区和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革命老区邳
原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邳州人的野性和个性是这样练出来的,兼谈二三事。(地域文化研究整理中……)
时间:日& & 作者:龙泉利剑
能吃辣能当家是邳州地区流行语。喝辣酒(辣酒即白酒)在邳州最个性的吃法是就着鲜辣椒蘸酱吃或辣椒干直接在火上烧一下当下酒菜。邳州人吃辣椒的地域文化值得研究,在江苏最能吃辣椒的地区是邳州,辣椒吃出了邳州人的个性,举个例子,干辣椒的颜色如血,在抗日战争期间,民风强悍的邳州人打日本鬼子很有特点,邳州人属于“见血勇”的个性,打仗越见血越拼命,日伪军在邳州北部被宋庄民兵打的求饶。
今日江苏人过上好日子,忘本,忘了江苏文明发源地是邳州,苏南部分地区部分吃饱了撑的人竟说邳州人的坏话,殊不知,你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有邳州人不可磨灭的功劳,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李超时将军是邳州人,红十四军是江苏地区最早最正规的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队伍。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华东地区老一辈革命家,建国后任山东省济南特别市第一任市长、山东省代主席、卫生部副部长等职)是“无衔将军”,他领导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大家熟知的铁道游击队(邳州这一带民间俗称“飞虎队”)上司的总上司便是老一辈革命家邳州人郭子化,他的儿子郭光裕烈士在抗日战争期间身先士卒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土豪,郭光裕烈士任苏北中共泗阳县委书记兼泗阳县独立团政委,为民族解放、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郭光裕烈士是革命老区邳州英烈杰出的代表之一。中共苏皖特委旧址位于邳县铁佛寺(今邳州市铁富镇境内铁佛寺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建军地邳州,司令部设于邳县铁佛寺,今天江苏省和安徽省能有今天的政区,无疑离不开革命老区邳州人民的支持,邳县抗日义勇独立团后来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的中坚力量,再后来这支队伍编入新四军苏皖支队,解放前编入华东野战军序列,解放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在和平时期这支由建军地邳州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发展壮大的部队,已由陆军主力改为内卫部队,堪称共和国卫士的先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建军地邳州!邳州人是生活在江苏境内山东人,邳州兵属于强悍勇敢山东兵序列。邳州是华夏民族文明发祥地(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岠山贝丘遗址为证),邳州古为君子之国,礼仪之邦(邳州市九女墩遗址出土的青铜编钟、石编磬等礼乐为证),3000年前的邳州是中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邳州良王城遗址、鹅鸭城遗址为证),300年前邳州是淮海地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邳州南部古邳州城为证,邳州北部老邳州城为证)。邳州人自古崇文尚武!邳州地域上属山东,行政隶属上属江苏,邳州是革命老区,邳州民风淳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谋划申报阶段)、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邳州欢迎你,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的邳州人民欢迎你。(未完待续……)
附录:江苏省对不起邳州市的几条历史性理由(草稿,慢慢整理)
& && &江苏文明发源地在邳州。江苏省把邳州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良王城遗址出土的好东西扒拉走了,留下废土坑,也不知道拨钱给华夏祖先安葬地整整,这真是数典忘祖。
& && & 苏南苏北两天下!江苏省几乎遗忘了近代从山东省复归江苏的海州、邳州、徐州。江苏省的江山有一半是邳州人打下来的,党领导的最早最正规军事武装力量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李超时是邳州市碾庄镇岱山街道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是邳州土山镇南郭宋庄人,他是华东地区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山东省代主席,卫生部副部长等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江西省保卫局长娄梦侠是邳州土山镇人……。江苏省只以为邳州是县城,殊不知邳州不光曾是州城而且曾是省城,就好比今日江苏省的省城在南京市,金末元初山东行省省城在邳州,山东省忘了邳州罢了,今日邳州跟你江苏省混你要对邳州浓厚的历史负责。江苏省不应不关爱邳州将本应省直辖县级邳州市交由徐州市代管,邳州应成为江苏省直辖市。
& && & 苏南苏北两天下!苏南人仗着有两个臭钱忘了老祖宗都是从苏北这边迁过去的,这就好比东北人骂山东人是山东棒子,东北人老祖宗大都是从山东迁过去的,数典忘祖的苏南人,你们忘了邳州是江苏文明发源地(邳州大墩子遗址和刘林遗址把江苏文明史提高到6000多年,邳州良王城延续华夏民族5000年文明史,江苏最早的城邑在邳州),你们更不知道古黄河流经邳州,你们只知道今天的黄河在山东境内,黄河文明发源地在邳州,你们几乎不知道。
& &&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虽然是个邳州人,我到外地我不说自己是徐州人,更不说自己是江苏人,也不说自己是山东人,我只说我是淮海邳州人。淮海地区崇文尚武民风淳朴,淮海地区受东夷文化影响最浓厚,东夷文化最典型的就是仁义文化,仁义文化为儒家经典,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基,邳州古为东夷之地,邳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 && & 抗议江苏省对邳州不公!今日徐州市古称彭城县,今日邳州市古称下邳县。邳州是邳州,徐州是徐州,州管州实在是历史性错误。今日邳州人和今日徐州人,自古以来地域文化有差异,邳州市古为夏朝车正官奚仲故国,徐州市古为殷代贤大夫彭祖故国。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由弘扬彭国文化到宣扬东夷徐国文化,徐州市终将承
观后感: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由弘扬彭国文化到宣扬东夷徐国文化,徐州市终将承认母邦出自邳州良王城。
徐文化(简介)
广义徐文化
徐州彭祖文化
徐州两汉文化
郯城鸟崇拜
日照太阳崇拜
泰安大汶口文化
连云港龙山文化
新沂花厅遗址
邳州礼乐文化
济宁礼乐文化
宿迁徐夷文化
淮安淮夷文化
蚌埠先秦文化
淮北远古文化
狭义徐文化
古徐国的文化
徐州市的文化
徐文化概述
  徐文化指禹贡徐州地区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广义徐文化和狭义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的徐人(徐戎)是东夷部族的重要分支。而徐文化先于江南吴文化产生,因此,早在西周时代,徐文化就成为江淮地区的先进文化。
  在东夷集团中,商部族的徐人是王族。(殷的含义是夷,商的含义中有高台的意思。而高高在上的只能是王族了。)大概是掌管文化、宗教的缘故,周朝时,徐部族以徐偃王讲仁义最为出名。后来东夷衰落,徐文化的中心从鲁南转移到淮南,淮夷的地位也就提高了。舒(群舒)即是徐人的外围,舒即徐。
  后来,有一部分徐人向南迁播。早期向南的,就是楚。(古代的楚、徐本是同音字。)后期向南的,就是吴。(吴与虞互通,与“余”同音。)所以,可以理解为,徐人南迁开发新地域,上山的,“荆棘遍地”,即是“楚”,以鸟木为生;下海的,“通江达海”,就是“吴”,即长江入口(江阴以东的宽口,古代是大海),以鱼(渔)为生。
  徐文化城市圈(淮海经济区范围):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蚌埠、淮北、宿州、阜阳、亳州、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日照、临沂、菏泽、开封、商丘、周口。
  徐文化主要历史文化名城(标准以国务院审批名单为准):徐州市、淮安市、阜阳市、亳州市、邹城市、曲阜市、泰安市、开封市、商丘市。
广义徐文化
  广义徐文化指九州之一的徐州地区创造的文化,《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大和今天的淮海地区范围一样。它南至淮河,东滨大海,北到泰山,西临豫州。
徐州彭祖文化
  徐州是远古时期彭祖大彭氏国所在地,是世界彭氏宗亲公认的发源地。作为中华饮食文化及养生文化的鼻祖栖息地,徐州市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彭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等遗产,民间关于彭祖的传说和秘藏的养生健身方法更是不胜枚举。
 相传彭祖从尧帝时期活到周朝,为躲避战乱,从徐州举家外迁,其后裔分别落脚在四川彭山、广东揭阳、浙江临安和福建武夷山等地。彭祖养生文化的精髓是“药食同源,以食养生”。此外,按摩养生养颜术也正风靡全球,而彭祖导引术是最早的源头。
徐州两汉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山川壮美,景物秀丽,大气雄风,荡人心魄。六千年的文明史,灿烂的古文化遗存,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翻卷出一朵朵绚丽的浪花,陶铸出它独特的文化风姿。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事其辉煌的两汉文化遗存。
    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而持久的封建帝国——大汉王朝就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扮演出一部光耀四海,流韵百世的活剧。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体——汉族,我们所书写着的汉字,交谈着的汉语,是否都与这个王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一个“汉”字,早已融化在亿万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成为一个民族最为醒目的图腾。
郯城鸟崇拜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说:少昊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我的祖先少昊挚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郯子进一步解释说:少昊是我们的高祖,我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我的高祖少昊挚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所说凤鸟氏,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个官职以它命名;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就是鸽鸬,它在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离去,故以它命名。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非常孝顺,故以它命名主管教育。
日照太阳崇拜
  天台山有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石、太阳神陵遗址、女巫墓、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庙和老母洞、老祖像、大羿陵和嫦娥墓、女娲补天台与神鳌、天然东方神龙、魁星阁遗址与独占鳌头石刻、忘忧谷、秦始皇赐名的望仙涧、东方朔记载的东方玉鸡等众多遗迹与传说。
  天台山主峰北侧的东方神龙总长约100米,其头20米,身65米,尾15米。龙头上有泉二,深不过半米,径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异之。寿星彭祖游历天台山饮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的对联,横批是“再来一瓢”,并赐名神龙泉。
泰安大汶口文化
  泰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繁衍,5万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阶段;5000多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古人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延绵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追忆往昔,泰安有三迁的历史。春秋时期,泰安为无盐邑,城市坐落在今徂徕境内官路村一带。后来迁往旧县{原奉符县},大宋时又迁往谷县。到明朝才定居泰安。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
连云港龙山文化
  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首例内外双重城墙结构的史前城址,是江苏省发现的第一座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50余座龙山文化城址中保存最完整的、最适宜作聚落形态考古的大遗址,对研究文明的起源有重大价值。
  遗址位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乡,面积15万平方米。对龙山文化的内外两重城墙进行解剖后发现,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缘、城门等组成,城周1520米,面积约141375平方米。内城平面近圆角方形,位于外城内的南部,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门、哨所组成,城周806米,面积40560平方米。在内城内发现35座各式房址,其中一座“回”字形大房址有110平方米,可能是一个与宗教、祭祀、集会有关的场所。   藤花落遗址中还发现夯土台基、奠基坑、灰坑、灰沟、道路、水沟、水稻田、石埠头等遗迹200多处,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炭化稻米、木桩以及各类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
新沂花厅遗址
  新沂市花厅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花厅古文化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同类遗址中,同时存有两大明显不同文化类型器物的唯一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已有5300多年的历史。
邳州礼乐文化
  目前发掘出来的邳州梁王城(地域称呼实为良王城)(良王城遗址含九女墩、鹅鸭城等遗址),可以确定为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古徐国后期都城。连续三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22座,墓葬22座,房址11座,出土文物一千余件。本地曾有“金銮殿”地名,出土19枚宫廷器乐青铜编钟,并镌刻“徐王子孙永保之用”铭文。专家张知寒先生在《略谈古代徐州》中说:”徐国治所(国都)在下邳。这是指徐偃王所建的徐国。徐偃王复国于邳,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良王城”在史籍中是有政治活动记载的,可以佐证良王城是徐国政治中心之城,又是徐国基地之城。
济宁礼乐文化
  曲阜是古代东夷族部落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地区,亦是周代东方的礼乐之邦,日照有尧王城,孟子认为舜是东夷人,徐偃王好行仁义也对孔子的儒家学说产生了影响;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孟子的故里,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
宿迁徐夷文化
  宿迁境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在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公元前113年,泗水王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
淮安淮夷文化
  东夷一支,夏至战国期间,分布于淮河下游地区的古代民族或部落联盟。清学者胡渭在《禹贡锥指》中指出:“淮南北近海之地皆为淮夷”。另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载:“武乙衰敝,东夷寝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淮夷可能是在商末从东夷原居地(今山东半岛东北部)迁移至淮河下游一带,与土著淮夷人融合形成的种族。根据史料对淮夷活动范围的记载,可以肯定地说,今淮安市境域,就是古淮夷部落的主要聚集地和政治、经济活动中心。
蚌埠先秦文化
  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 今一市三县地域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的邑地。
淮北远古文化
  淮北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早期,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
  据初步考察,计有200余处文物点,重要的文化遗址有石山孜等14处。 始建于约公元前200年的临涣土城为全国唯一现存的镇级土城墙。在出土文物中,汉画像石的品位之高,数量之多,为中国少有的几个城市之一。
狭义徐文化
古徐国的文化
  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商朝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青铜器的制作标志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的证实和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资料确切性及不足之处。西周金文中几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记录。“孚”相当于获取和掠夺的意思,“吉金”是优良的青铜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表明当时(安徽)繁阳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兮甲盘》铭记载西周关市之征,对南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就是说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仅在周穆王时代,就发现十五器和淮夷有关的战争记录的铭文。(诗经·鲁颂·泮水)写鲁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宫宴庆群僚的情况,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珍宝)。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为尾结之句。
  徐国经济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徐国有较多的青铜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纪50年代之前,据资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儿钟”、“徐髂尹钲”、“义楚钟”、“徐王义楚铺”、“王孙遗者钟”、“徐王庚儿钟”都是有铭文的。其他还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铭”、“徐偃王壶”、“豆形兽尊仪”、“徐宝蕴”、“大徐王寿铭”、“徐冠卑”、“环头大刀”之刀头。这些徐器大部分是徐国晚期(春秋时代)的东西,而徐国鼎盛期在西周,那时候的徐器想已在战乱中被掠夺、进献或散失,到目前为止尚不见批量出土、闻世、发现。   1965年,山东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徐子氽鼎”,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重3.2公斤,铭文:“徐子氽之鼎百岁用之”,系徐子“氽”随葬之品,同时出土的还有铜箭头等。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三件青铜器都是徐国的遗物,其中有一件铭文18字“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炉盆就如现在火盘,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1982年在绍兴发掘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铜器中有三件铸有铭文,这三件有铭文的铜器是鼎、炉、缶。缶的肩部有—周铭文因残损未能释读。炉的底部有铭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样。鼎的器盖与器肩各有相同铭文44字,标明徐肴尹自作汤鼎。据考古学家考证,肴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关于青铜器,古代有“蚩尤作兵”的传说,东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后裔,徐器制作曾经处于领先和承前启后的位置。徐器继承了商器的传统。例如:商器没有钟、只有铎,铎形状与钟已相同,但比钟小、口是向上的,有柄,执柄而敲鸣,如有铭文一般都刻在柄上。从西周开始才有口向下的钟出现,徐器“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铎的音变,在浙江绍兴出土有越器句镏,当系受徐器的影响。徐器也善于学习和模仿西周的青铜器制作,仰慕西周的礼制和文明。在安徽屯溪、江苏丹徒等地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不同于当时南方青铜器的制作风格,都带有棘刺类密集的变形动物纹及具有几何印纹、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徐器的中间过渡是难以否定的。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设有管理祭祀的官员。(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诗经.鲁颂·炯》是歌颂鲁国养马众多的篇章,相对来说淮夷地处江淮河网交错,航运事业占着优势。《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周昭王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司辑”是管理航运和船舶的官员,联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徐偃王”条下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徐国居然想以航运的优势,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徐州市的文化
  六千年文明
  在云龙山东麓发现的下园墩古文化遗址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徐州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下园墩遗址龙山文化的创造者是徐州市的直接先民,也是后来的大彭国前身。
  以下只是徐州地区古代文化组成中独特的一部分:
  公元前?年~公元前500年 东夷文明
  距今约10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沂何山头遗址
  公元前5000年~前3500年 新石器时代 邳州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新沂花厅遗址,下园墩古文化遗址
  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 龙山文化 徐州高皇庙遗址
  公元前2000年~前 1000年 彭祖文化 雉羹,羊方藏鱼
  公元前1000年~前500年 徐国文化 邳州良王城
  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 楚汉文化 戏马台,西楚故宫遗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先有邳后有徐!邳州和徐州地名来历,徐州母邦是夏朝邳国。
邳,今存江苏省邳州市。夏、商、西周时为邳国,故址在今存江苏省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3里。《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即此。杜预注:“二国,商诸侯。邳,今下邳县。” 关于邳,《说文•一部》:“丕,大也。”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胚芽。胚芽是植物的根本,故引申为大。推测原始的丕聚落,有人发现了植物的胚芽,于是请大家观看,都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于是取植物胚芽“丕”作为聚落地名,以后丕聚落发展壮大便加“邑”为“邳”国。后邳国人又以邳作为姓氏。如《广韵•脂韵》:“邳,姓。又《风俗通》云:奚仲为夏车正,自薛封邳,其后为氏。” 战国时邳国被楚所灭,后为齐下邳邑。秦于此置下邳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东徐州置邳州,治所在下邳县。明洪武年废下邳县入邳州。1912年邳州改为邳县,1992年邳县改设邳州市。
徐,今存江苏省徐州市。西周时为徐国,故址在今江苏省泗洪县南大徐台子。《春秋》昭公三十年(前512年):“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即此。亦称“徐方”。如《诗经•大雅•常武》:“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徐,《说文•彳部》:“徐,安行也。”本义为缓步而行。推测原始的徐聚落人,普遍认为缓步而行具有雍容都雅之态,可能聚落人也喜欢缓步而行,故以“徐”作为聚落地名。《尔雅•释训》有:“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郭璞注:“雍容都雅之貌。” 徐国于春秋昭公三十年(前512年)被吴灭掉。今徐州市地域,春秋时为宋彭城邑。秦置彭城县。东汉时称彭城国。三国魏移徐州治所至彭城(今徐州市),从此彭城沿徐州之名。关于徐州之名,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徐州地区地表多残丘,地形有所起伏,徐,即表示舒缓的地形。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为府,置铜山县为府治。1912年废徐州府存铜山县。1945年析铜山县城区设立徐州市。
附录:邳州地名的历史由来
邳州,夏商建置为邳国,春秋改置为徐国,秦朝始置下邳县,东汉建置下邳国,北周下邳称邳州,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今日邳州市延续邳国历史。
  “邳”字起源与演变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个&邳&字,巳不是原来的初形。今天的&邳&字,经过三个阶段变化而来。&邳&字最初的造形是不(不),它与原始文字&一&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远古先民初创文字,首先创造了&一&,&二&,&三&积画数字。当时人们不但把这四个数字用于算数,也用来表示事物。如用&一&表示天,用&二&表示地,用&三&表示气。人们观察鸟高飞,尾巴和两翅悬于天(&一&)空之下,于是在&一&下面加三竖画,成为&不&形,最初这个&不&字有三音三义:
  其一,读作bu(第四声)。作为否定词用.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宇》中解释说:&不&字,即鸟飞上天不想下来之意,是个会意字。后世凡是表示否定,如&不然&、&不可&、&不懂&等等否定意思,都读为bu音。
  其二,读作fu(第三声)。用来表示花萼,古人称花萼为fu(第三声),古代文字非常少,在日常语言中不够用,常一字多用。古文字没有否(fao)字, 人们又借&不(fu)&用作&否(fao)&,表示否定意思,时间长了&不&(fu)音变为否(fao)字的专用字,并且下面加了个&口&。于是人们又造出一个&木附&字来表示花萼,与否字区别开来(见康殷《甲骨文部首》)。
  其三,读作pi(第一声)。表示大的意思。郭沫若解释说:“不字象花的子房,子房成熟必然膨大。因此古人借不(bu)的字形读pi,用来表示大,成为假借字”。后来人们为了把“不(bu),&不(pi)”区别开来,就在“不”下面加一横画,形成丕(pi)的专用字,表示大。
  用&丕&表示大,在古代史籍中普遍应用,如《尚书·大禹谟》载:&我很喜欢你的高尚德行和善美优良的丕绩&。——丕丕绩,很大的成绩。《尚书·立政》篇载:“遵循你的谋略做事,言行就善美,成就卓著,因此封赐给你丕丕基。”——丕丕基,很大的基业,即是大的疆土。大禹封奚仲领土取名为丕,即含此意。当时奚仲邳国疆域,依据史载比现在邳州范围要大得多,大体上西邻大彭氏国(今徐州),北接薛地(今山东薛城),东近东夷(东夷居于东海边,远古的海岸北从今山东泰山,南至今淮阴连水县淮河入海口一带),南靠淮夷(今淮河中下游)。东夷和淮夷都是互不统服的分散部落,疆界不明显,邳人和夷人常常杂居。邳国基业大,势力强,对夏王朝起支柱作用。夏朝第三代王太康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泰山一带的夷人首领后羿起来作乱,把太康放逐到洛水,仲康成了傀儡。后羿又把仲康儿子相(太子)赶到商丘,相依靠邳侯的帮助杀了后羿,把后羿族赶到今山东胶州一带,辅相登上王位,这是邳国鼎盛时期。
  以上从“不(pi)”到“丕”,是丕字演变第一阶段。
  到商代甲骨文和周代金鼎文中,丕字滋生出十几个异体字。随着时间推移,大部份异体丕字被淘汰了,只有:胚表示胎儿。这是邳字演变第二阶段。还有两个特殊现象,一是“不(pi)”这个原始字形,直到周朝末期也还使用着。1951年山东枣庄台儿庄区邳庄镇开挖西泇口出土周代的&邳伯罍&上刻着“不白”二字,实际是“邳伯”。古代封爵等级分公、侯、伯、子、男五等。邳伯,即邳国君主被封为伯爵。
  当今所用的邳州之“邳”,加上了“阝”旁。这个“阝”是从“邑”字演化而来的。古人对自己国家常谦逊地称作&邑&或&国邑&,表示国小的意思。夏、商、周三代的国名字是不加“阝(邑)”旁的,如丕、登、朱、刍等都不加“邑”旁。后来有的诸侯灭亡了,国民离开国邑,避难他乡,而怀念故土,于是就在自己国名右边加上“邑”字旁,古人以右方为上位,都把“邑”字加在国名右边。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天下诸侯尽失去了国邑所以凡国名都加“邑”旁了。汉魏以后文字变革,邑字演化为“阝”,“丕”加上“阝”变成邳,沿用至今。这是邳字演变的最后阶段。邳字在当今使用上,“大”的含意已经消失了,成为表示邳州地名的专用字。
东夷文化之源,华夏文明之都——龙泉利剑再次向邳州市人民政府呈报邳州城市形象推介
希望重视“龙凤吉祥城”城市品牌——邳州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文明发祥地!
邳州土著先民大墩子人是世界华人的原始祖先之一!邳州是华夏共融之地,有大墩子古遗址为证,这里是东夷族和西戎族聚居地,这里是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邳州地区不仅有大墩子遗址,还有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良王城遗址等众多的凝聚华夏文明的历史遗址。江苏地区,苏南的常州号称中华龙城,苏南的泰州号称中华凤城,请记住这只是两地的号称,名副其实的龙凤城在邳州,邳州为什么叫龙凤吉祥城,之前我已说明,东夷族崇拜凤,西戎族崇拜龙,东夷西戎两大族团的融合便产生了华夏族,华夏族便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民族的汉文化最大的特征是龙凤文化。历史研究得出;邳州先民是东夷族鸟夷人和虎夷人,邳地先民是古代东方最为强大强悍强盛的原始部族,邳州图腾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的形象正是古代华夏民族共融和谐的象征,邳州城标战汉翼虎(如虎添翼)的形象正是猛虎插翅的雕捍形象,邳州称作虎城源自徐夷又被称作虎方,邳州城邑集聚龙虎凤文化乃华夏福地。或许大家会疑问自己的祖先不是说是大槐树的么,我给解释一下您就会明白了,自古以来人类的繁衍生息无不伴着迁徙适者生存,邳州先民大墩子人是东夷人的渊源远祖,邳州地区的先民是东夷族鸟夷系徐夷人,有句话说得好,落地生根,这里是根,不管你的祖籍地原是哪里,只要是华人,既然生活在这片有神灵又神奇的土地上,祭拜的祖先自然是创造华夏文明的邳州土著先民大墩子人。
华夏文明诞生于邳州——关于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命名“华夏冢”的提议!
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概称,中华民族等同于华夏民族,华夏文明等同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诞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时期时代早期,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文明发祥于黄河下游地区邳州,邳州大地上古为东夷之地,邳州是华夏民族龙飞凤舞图腾诞生的圣地,邳州土著先民东夷族人和邳州移居先民西戎族人的交融产生了华夏族,华夏族大家可以理解为华族和夏族,不要一味的认为华夏诞生于中原,华夏族缺少东夷族就不叫华夏族,同样要缺少西戎族也不叫华夏族,东夷族和西戎族的交融产生华夏,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文化层和中原的仰韶文化属同一时期。邳州良王城遗址(包含鹅鸭城遗址、九女墩遗址)、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充分的证明了东方古老文明发祥地诞生于此,这里毫无疑问是华夏福地民族之源。邳州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良王城遗址延续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国家花大量财力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其实学者们来邳州研究一下问题也就解决,邳州大墩子遗址只是比大汶口遗址晚发现不到三年,其文化题型被大汶口文化遗址概括,这一概括不要紧,把邳州大地辉煌历史文化给概括的面目全非。邳州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良王城遗址的文化层涵盖了,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刘林文化、花厅文化、这三个同属新石器时代文化,但时间属于早期、中期、晚期,邳州大墩遗址包括三个文化层,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华夏冢”是华夏儿女祖先的安详之地,邳州大墩子遗址是“华夏冢”神圣之地,关于“华夏冢”命名我将努力撰文呼吁,漂泊四海的华夏儿女不要忘了根在邳州,邳州是“龙凤吉祥城”,华夏福地,民族之源。(龙泉利剑)
附录:“百鸟朝凤”——东夷人凤凰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邳州应好好保护少昊遗墟和宣传东夷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人说邳州人是邳雕子,我眼中的邳雕子是褒义,象征着邳州人雕悍狡黠,生存法则决定适者生存,邳州人的本性仁义良善。鸷,是东夷少昊的名字,鸷,是天上的猛禽雕鸟,鸷,是传说中一种凤鸟。天上吃肉最凶猛的叫雕,陆地吃肉最彪悍的叫虎,邳人先民是强大的鸟夷,邳州先民是强悍的徐夷,邳州人是天上雕陆地虎,邳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邳州自古雄踞于黄淮海,邳州城标叫做如虎添翼。邳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邳州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邳州是东夷故里、少昊遗墟、艾王故里、徐国圣都。邳州境内古遗址众多,城市文化的底蕴丰厚,享誉四海的古文化遗址有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九女墩遗址、良王城遗址、岠山贝丘遗址。邳州上古为东夷之地,邳州土著先民东夷人,大墩子、刘林、良王城等众多古遗址充分佐证这里是少昊都邑。东夷始祖少昊,号金天氏,上古传说中的东夷族首领,他的名字叫鸷,鸷是一只雄健强悍的金雕(金鹰),金鹰又叫做金凤,金凤即太阳神鸟。少昊氏生活的时代从6000年前开始,但他的后裔,几乎分布到东南西北中,一直到商周以后才统一到华夏之中。在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列为上古五帝之一。这五个帝王就是少昊、颛顼、帝喾、尧和舜。少昊部族在古代一直是以太阳神作为祭祀的神祗。少昊时代的邳州土著先民们曾经盛行过以日为崇拜,以太阳神鸟(凤凰)为图腾的原始宗教。邳州西北有大量的东夷文化古遗址及城邑,邳州西北是华夏民族繁衍的聚居地和福地,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古黄河下游地区邳州,如果您想更多的了解华夏民族古代的历史,那就请您亲自光临历史厚重的神奇邳州吧,我愿意义务的为大家讲解邳州辉煌的过去,谢谢大家,华夏民族和谐共荣大团结万岁。(东海原载于《邳州人绰号“邳雕子”源于历史与地域文化》)
附录:《东夷文化·凤凰文化——兼谈邳州古称邳国是华夏民族龙凤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华夏民族东夷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先秦文献中的东夷,专指今江苏省北部、山东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河南省东部、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接壤的淮海地区那些非华夏方国和部落。“夷”的名称,约产生于夏代,与“华”、“夏”并称,目的是为了进行华夷、夏夷之辨。在商代甲骨文中,“夷”字经常出现,泛指居住在统治中心之外周边的部族。《礼记·王制》篇云:“东方曰夷。”东汉许慎《说文》中亦言:“夷,东方之人也。”更加明确了这种说法。夏商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东夷”既然在这个统治中心之外的东边,那么东夷就只能是以今淮海地区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了,而位于淮海地区中心节点城市的邳州正处于东夷地区的重要位置。东夷人以凤鸟为图腾崇拜。《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凰是东方神话中的神鸟,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关于凤凰的形象,晋代学者郭璞说:“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其高六尺许。”雄为凤,雌为凰,古人称之为“仁圣之禽”。 神话中说,凤凰可以存活五百年,每次死后,会在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有“不死鸟”之称。《诗经》也记载着凤凰的故事:“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说是周文王出世时,有凤鸣于陕西岐山西北的凤凰山上。圣人出则凤凰鸣,“见则天下大安宁”,因此凤凰也成为太平、吉祥、和美的象征。邳州是充满神奇!凤凰文化在邳州留下了很多遗存,邳州艾山上有传说中的凤凰台,邳州岠山有传说中的“凤凰城”,邳州银杏树结的白果被称为“凤眼果”,邳州南部有“凤凰山”,邳州北部有地名黄墩又称“凤凰墩”,邳州北部有村名叫做“凤凰庄”,这些都是凤凰文化在现实中的的影子。更为现实的是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凤凰庄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良王城遗址、邳州岠山贝丘遗址等众多古文化遗址出土的东夷文化特点的彩陶和黑陶等珍贵文物,充分佐证邳州土著先民东夷人创造的凤凰文化在邳州地区(邳州古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厚重和神奇。邳州博物馆原馆长陈永清老前辈在《邳州史前文化》一书中对邳州地区的东夷文化和华夏文明之间的关系做出论证解释。文化强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的精髓只有文化。东夷文化是邳州土著先民东夷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凤凰”这个古老东夷民族的图腾,已经成为邳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当前邳州市文史办应组织开展“东夷文化研究课题”充分挖掘、展示、高举、弘扬华夏民族东夷文化这面大旗,通过对华夏民族东夷文化的开发,增添全国同胞乃至世界华人对“龙凤吉祥城”邳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邳州古称邳国,邳国乃大邦之地,“丕”的文化意义在古代是东方部族图腾,邳州大地不光是凤凰文化重要发祥地而且是龙凤文化重要交融圣地,龙凤文化体现了某种和谐文化,邳州地区是龙图腾崇拜的西戎族和风图腾崇拜的东夷族聚居交融之地,可以说这里是华夏民族福地和民族文化圣地,华夏文明诞生于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邳州境内发掘出土的文物正处在这一时期,进入阶级社会后的东夷文化依然熠熠生辉,东夷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组成了灿烂文明的华夏文化,所以,邳州是名符其实的“龙凤吉祥城”。龙凤呈祥,凤凰代表着“和”“ 美”,邳州城市应通过打造“龙凤吉祥城”,龙飞凤舞不光是华夏图腾而且是邳州图腾,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理念里,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我们华夏儿女结婚办喜事贴的龙凤图案实际上是对祖先表达着一种图腾崇拜和尊敬。介于此我建议;邳州别称:龙凤吉祥城(华夏圣城);邳州图腾: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东海原载于《东夷故里·江苏邳州》、《华夏福地,民族之源——“龙凤吉祥城”邳州城市别称之我见》)
附录:九州通衢·江苏邳州——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华儿女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出自邳州!
盘古开天辟地!邳州是孕育生命和文明的地方……邳州之名其意源于“胚”,华胥氏与邳州有文化渊源。中华民族孕育生命和文明的摇篮在邳(古意“胚”)州!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母亲。邳州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良王城遗址、岠山贝丘遗址……)佐证了这里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华夏文明诞生于古黄河下游地区邳州,华夏文明诞生于旧石器晚期和新时期早期,邳州境内的文化遗址有些正处在这一时期。华夏中的华是母系社会,华夏中的夏是父系社会,华通“花”正所谓开花结果,果子又叫种子,种子又称“胚”,例如鸡蛋,我们又称“鸡胚”,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类诞生的地方叫“胚”……邳州真正读音是“胚”pēi ,今邳州读音用作“邳”pi ,盘古开天辟地!邳州是孕育生命和文明的地方…邳州的邳字拆开理解是花邑之意,“丕”为东方农业部族的族徽,九州皆出大邦之地邳,故称邳州为九州通衢。…未完待续,研究整理中。也无怪不知道,在混沌社会环境下,中国政府已经不敢“博古论今”了!
公告站务/广告:9/ 投诉受理邮箱: 法律顾问:江苏景来律师事务所 尚振云 律师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号 苏B2-号
电话:9工作日 8:30-17:30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金平梅3d 龚月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