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说在合时代投资有非保障合同,为什么啊?

了解到一家叫 合时代 的理财网站,网站承诺的本息保障怎么实现?_百度知道
了解到一家叫 合时代 的理财网站,网站承诺的本息保障怎么实现?
提问者采纳
据我所知,在 合时代 的投资人投资出现逾期时,担保公司将在逾期确认5个工作日里将本息垫付给投资人,从而去确保投资人的投资安全。另外,合时代 目前还是零逾期零坏账的。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理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去合时代投资理财产品,资金安全有保障吗?_百度知道
去合时代投资理财产品,资金安全有保障吗?
提问者采纳
很安全的,你不用担心。
那你快说说
在合时代投资理财是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的,这里的审查制度严格,保障了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可以说在这里理财是零风险的,合时代挺值得信赖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投资理财产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谁能告诉我一下,合时代这个网站的理财产品收益有保障吗?_百度知道
谁能告诉我一下,合时代这个网站的理财产品收益有保障吗?
提问者采纳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合时代的理财产品收益是非常有保障的
你晓得的告诉我吧
合时代的理财产品收益是非常有保障的,这里的风控严格,本息有100%的保障,还有专业的理财专家为你进行理财指导,去这里理财是非常好的选择。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理财产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谢 &a data-hash=&ce280f05a64e& href=&///people/ce280f05a64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伦敦上空的鹰& data-tip=&p$b$ce280f05a64e&&@伦敦上空的鹰&/a& @逗比邀!&br&&br&比较能理解题主提问的初衷和思路,最近几天大盘异常火爆,很多基本面的分析完全跟不上脚步,技术分析者也对这样的走势和指标情况感到头疼。于是大家想用行为金融学中关于期望值这部分来分析现在的股市,于是关注开户数量和人群的情况来做判断。&br&&br&因为之前都大妈抄底国际黄金被套等情况出现,于是大妈就成了接盘侠的代名词,大妈出手有可能就预示见顶。这个思路没有错,但是细节上有问题。&br&&br&借用一下@李斌的图,&img src=&/145c3cf8bbb5a0715b84a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45c3cf8bbb5a0715b84af_r.jpg&&&br&这些东西都是财经记者们写出来的,那么是真的客观表述了事实么?&br&如果说投资者们是当局者迷,那么财经记者就一定能做到旁观者清么?&br&&br&先说一下图中的所谓大妈和和午盘斗地主打发时间的问题,我在基层营业部有过一段从业经历,而且当时的行情主体趋势是下跌,诚然行情大幅反弹的时候,散户大厅人气比较高,但是即使是连续阴跌的时候,每天大厅里的座位占用率也不低于半数。而且从人群上看,几乎很少有40岁以下的,从来都是退休大爷大妈占绝大多数。因为年轻人即使操作股票,白天大都有工作,是一个极为分散的人群,你统计不到的。财经记者看到行情暴涨,跑到营业部看一眼,回来就说现在大妈居多,这不是以偏概全么?至于午盘斗地主还特意写一下,更说明这样的财经记者不了解证券营业部的情况。在基层营业部工作的小伙伴可以在这个帖子下面留言证实一下,有哪个交易日大妈们不玩牌?&br&区别不过是我们这边的营业部玩的是马队和红A,很少斗地主,玩法上有分歧而已。&br&&br&至于为什么营业部里大妈大爷居多,原因很简单,有闲钱有时间。部分大爷大妈接触股市比我们年轻人早好多年,同时退休后有的是时间,生活开销又相对我们来说比较小,每月的养老金结余多了自然就找钱生钱的地方,所以无论牛熊都泡在股市里。而且他们往往不像年轻人财务压力较大,即使被套也不对个人财务出现致命威胁。加上营业部有空调有饮水机什么的,还有股友兼牌友。这是他们的日常圈子。所以营业部的散户大厅一直被大妈大爷占据着。&br&&br&至于温州炒房团的做法是不是合理和正确,我不敢随便下结论。但是大家想想这些炒房团都是什么起家的?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经营小生意和小企业起来的,之后的炒房行动,想想人家是什么时候动手的。只听说过温州炒房团无脑扫盘,谁听说过温州炒房团集体接盘?人家也是在投资战场上出没过枪林弹雨的。不要用普通人的思维来猜测他们的行为是不是合乎逻辑。&br&&br&对于股市到底什么时候是狂热,我不下结论,我说几个现象。首先通过我之前在营业部的同事了解到,整个辽宁地区现在的情况是开户数量很火爆,但是同时,新开户数量明显低于老股民激活休眠户的数量。其次,07年最狂热时候,营业部开户数量已经有放缓的情况下,同时是银行的基金销售情况极度火爆。&br&&br&&blockquote&以托管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基金数据为参考,如果把2004年末的基金开户数算作1的话,那么2005年末的人数上升到了1个半,到了2006年末,基金开户人数升到了接近4个,俨然是个四口之家。至2007年10月,基金开户人数超过了23个,已然是个大家族了。&br&&br&在07年的发行募集最高峰时,一个基金在一天内吸引了超过199万人申购,吸引资金超过1160亿元。大众申购热情已接近新股申购。提前排队,托人挂号等情况在基金实行“摇号申购”前也屡见不鲜。按金融产品的普及性而论,中国除了居民储蓄、国债、股票,基金应该是老百姓参与度最高的金融产品了。&/blockquote&&br&观察目前情况,基金的销售有明显的大幅增长,但是火爆情况远远不及当年。&br&&br&我在这里尽可能的多说自己看到过的情况,至于如果对比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大家根据自己掌握到的情况自行思考。&br&&br&最后还是要说,所谓的财经记者也好,股评员分析师也好,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的言论,在正确的同时也有自己观察范围局限性造成的误解,对市场中任何言论,投资者都应该适当存疑,不可偏听偏信。尽可能的注意身边的细节来进行自己的判断。&br&&br&以上,祝各位投资顺利。
@逗比邀!比较能理解题主提问的初衷和思路,最近几天大盘异常火爆,很多基本面的分析完全跟不上脚步,技术分析者也对这样的走势和指标情况感到头疼。于是大家想用行为金融学中关于期望值这部分来分析现在的股市,于是关注开户数量和人群的…
天使投资高度依赖对人的判断。所以多数天使投资是对熟人(一度空间)或熟人的朋友(二度空间)进行投资的。比如 Reid Hoffman 投资于 Zynga 是因为他和 Mark Pincus 相识多年,而他投资于 Facebook 是因为他认识 Sean Parker,后者将 Zuckerberg 推荐给他。同样的,雷军投资于陈年是因为他们合作过卓越。&br&&br&另一方面,每个天使投资人是有各自擅长的领域的,比如 Ron Conway 投资 Google 之前投资过 Ask Jeeves,所以听得懂 Pagerank 的价值,而周鸿祎对于客户端产品的深刻理解让他看得懂迅雷和Qvod。&br&&br&在人、主题之外,硅谷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Reid Hoffman 自称他核心只问三个问题:&br&&br&1. 你的产品创造什么价值?(value proposition)&br&&br&2. 你怎么获得大量用户?(how to reach mass market)&br&&br&3. 是否是轻资本型?(capital efficient)
天使投资高度依赖对人的判断。所以多数天使投资是对熟人(一度空间)或熟人的朋友(二度空间)进行投资的。比如 Reid Hoffman 投资于 Zynga 是因为他和 Mark Pincus 相识多年,而他投资于 Facebook 是因为他认识 Sean Parker,后者将 Zuckerberg 推荐给他。…
大家解释的挺多了,肯定是能做,有正路子也有野路子, &a data-title=&@garhom&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941eeab5c19fcc7f0ff24& data-hash=&941eeab5c19fcc7f0ff24& data-tip=&p$b$941eeab5c19fcc7f0ff24&&@garhom&/a& 说了不少正路子,我来说点野路子。&br&&br&深圳一直是出口大户,2012年出口额占全国的22.3%,面向香港的出口尤其多。但2013年一季度发生了这样惊人的一幕:在全国外贸形势、出口形势恶化的时候,深圳出口一枝独秀,1-3月同比增速达到83%、71%、69%!出口额一度占全国的30%!甚至拉动全国一季度出口额创记录!&br&&br&&img data-rawheight=&525& data-rawwidth=&600& src=&/79c3d6ad5ccd71e2d4aae6a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9c3d6ad5ccd71e2d4aae6aa_r.jpg&&上图是深圳出口额,单位亿美元。下图是同比增速,蓝色深圳、红色全国。&br&&br&这样的奇迹从何而来?不是深圳人民的勤劳,而是出口商人的“智慧”!&br&&br&以往出口企业进行虚假贸易的目的是骗补贴、骗退税,增加的贸易数字也是政绩。但这种老手段在多年打击之下已经很难行得通了。&b&聪明勤奋的中国人民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采用新手段利用虚假贸易进行汇差、利差套利。&/b&&br&&br&单次的操作流程大致是,生产(购买)出口所用商品,大致是CPU之类的芯片,体积小价值高,卖给香港的公司(关联方),香港的公司以购买货物为由贷款(需要国内公司的信用证),交货款,港币合法入境,结汇,用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等。&br&如果只是这样单次的操作,就是合理合法的出口。但其中猫腻在后面,货进香港之后(全在保税区内操作),还能原封不动的拉回深圳,再如此循环,利用信用证加杠杆,一辆车一天甚至可以来回几十次。&br&&br&别问我怎么做的,我也不知道,跟我说了也听不懂,其中奥秘就在这里,民众的智慧也在这里。&br&这种手法的隐秘程度极高,海关一段时间甚至不知道,1月外贸数据出炉还有人欢欣鼓舞,慢慢就发现不对了,尼玛出口香港的数据跟香港进口的数据对不上啊!出口形势恶化的时候尼玛甚至出口连续三月增速超过70%啊!&br&&br&--------------------以下言论道听途说而来,纯段子,完全没有真实性,禁止转载--------------------&br&一季度过去,不懂经济的人也知道深圳出口数据有假了,有关部门开始派人查,明知道出口数据有问题,就是找不到哪里出了问题,钻了什么空子。SWB的问HG,你他妈坐那看着一个车来来回回几十次,你就不知道查查。HG的回SWB,人家几十次都有手续合法合规的,我怎么查。事情在僵持之下,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们找到一个污点证人,一五一十的交代了操作手法。一群专家坐着听完了,愣是没人听懂=_=&br&----------------------------------------------------段子结束------------------------------------------------&br&&br&就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侦查,终于发现了问题,大致是利用了十几个政策中间交叉而成的一个漏洞。开始查的时候,勤劳的人民也有点害怕,还在做收敛了很多。后来发现要露馅,胆大的就在7、8月进行最后突击,成功的完成最后一票,为深圳出口做出最后的贡献。&br&&br&&b&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香港以2%多一点的利率贷款,拿回内地,最保守的购买理财产品,最终3%以上的利差加上人民币升值的汇差,单次收益超过3%。再通过“来来回回”加杠杆,扣除占用的资金和费用,收益相当可观。&/b&
大家解释的挺多了,肯定是能做,有正路子也有野路子,
说了不少正路子,我来说点野路子。深圳一直是出口大户,2012年出口额占全国的22.3%,面向香港的出口尤其多。但2013年一季度发生了这样惊人的一幕:在全国外贸形势、出口形势恶化的时候,深圳出…
我认为不会。然后首先来看待一下IPO暂停&br&&br&一、背景&br&本次IPO暂停的背景是A股6月末至7月的那轮急跌,证监会为了不惜一切代价救市,将一切有可能有利于股指回升的政策全数使出。而暂停IPO作为散(jiu)户(cai)呼声较高的一种政策,而且执行起来对监管层也没什么难度的政策自然就作为首批退出的救市政策,当然结果是RBL。&br&&br&叫停IPO的结果是中国相对质量较高的企业无法得到融资,与某总奔走呼吁的加大直接投资,降低企业难度的呼吁完全是180度掉头。固然IPO有造假的可能性,但是相比起来这已经是中国地头上挑出来的平均质量已经不错的企业,如果它们无法获得融资,实际上是资源配置的低效体现。&br&&br&二、IPO对资金面有多大影响?&br&散户可能会叫IPO吸血影响资金面,那么不妨看一下这张图:(单位:亿元)&br&&br&&img src=&/994829efe8bec276bfadcf4_b.pn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3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如果不够直观的话,这是对比图:&br&&img src=&/af781e2f9bb2cc_b.png& data-rawwidth=&481&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1& data-original=&/af781e2f9bb2cc_r.png&&实际上增发的量一直是远大于IPO的量的,但是这是以月度计的资金数额,如果和那一段时间动辄一天上万亿的二级市场成交量比比的话……估计这两个都会拉成直线了吧。&br&&br&有些朋友可能要问,增发的主要形式是定增,拿的是机构投资者的钱,而IPO的钱主要是散户的投入,这些机构不太会介入二级市场,岂不是把盘面的钱吸走了?&br&&br&实际上机构的定增解除限售以后是真正会吸走资金供给才能抛售的,比如某些小公司的定增限售到期以后的集中抛售造成的连续跌停。但由于定增大多带有限售期,因此如果要严格地进行对比,可能以限售解除后的减持量来比较更为科学。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金量是远大于IPO的,所以IPO即便是吸血,也不过是蚊子叮咬而已。&br&&br&三、IPO为什么融资量小?&br&原因也同样显而易见,以下是IPO企业的募资市盈率统计:&br&&img src=&/4ae283e9bbdd6ea06eebd6_b.png& data-rawwidth=&677& data-rawheight=&91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7& data-original=&/4ae283e9bbdd6ea06eebd6_r.png&&&br&神奇的23倍大限,绝大多数IPO企业都没有超过这个数字,大部分企业上市之后都是连续涨停。&br&这种强行破坏市场定价机制限制企业融资规模加上涨停板限制的政策催生了奇怪的套利行为和博弈:&br&奇怪的IPO套利大法:&br&(1)申请按日计息的个人贷款,各地名目不一;&br&(2)自有资金购买工行等波动小的股票品种冲打新市值;&br&(3)打新缴款日贷款取出顶格申购;&br&(4)一般总能中一签,每签获利通常可以上万元,此时剩余未中签解冻资金加上垫付的冻结部分和利息归还给银行,利息通常千元以下;&br&(5)中签股票解冻,等待涨停板打开以后立刻抛售;&br&如果是暴风这样的就赚大了,20倍。&br&奇怪的博弈:&br&(1)新股上市首日散户是绝对不会卖的,谁卖谁傻。但是没有成交价格就不会上涨。我记得某日某个新股全天只有3手成交,估计是机构大户之类卖的吧。&br&(2)涨停板打开的概率随着板数增大而增大,但是如果半路杀入的早难不准能跟好几个板,吸引了不少资金在涨停板上封着,但是在市场开始下行后,跌停一旦打开就是片刻之内跌停,一天20个点波动的过山车。&br&&br&而上述怪像的原因就是,IPO的过度低估(underpricing),导致IPO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br&然而……然而这样的IPO仍然被停掉了。&br&&br&四、什么时候可能恢复?&br&再融资恢复了,什么时候恢复IPO请问证监会。&br&&br&五、对拟IPO企业有什么影响?&br&大部分拟IPO企业情绪稳定,等证监会重开,反正都等了这么久了。可能会有一小部分倒霉蛋拿不到这笔上市的救命钱会出这样那样的纰漏。从发行募资的角度来说,由于强行压价可能最后反而差的不是太多,如果在今年底明年初恢复发行,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如果再长效果就很难预料了。&br&&br&六、对中介机构有什么影响?&br&必然是业绩下滑啊~~&br&&br&七、新三板是否是个机会?&br&我觉得很难说,因为目前的新三板是个主板的次级市场。只有主板市场极度繁荣的时候新三板才会得到溢出资金的光顾,本轮牛转熊的过程中新三板是早于主板开始下跌的:&br&&img src=&/19af367a65ef482ddebb5c_b.png& data-rawwidth=&1905&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5& data-original=&/19af367a65ef482ddebb5c_r.png&&从目前的机制设计和一些可预见的未来机制设计来看,新三板的主要退出方式仍然是去交易所上市。那么虽然会有一些可以上市的企业先挂牌新三板进行融资,但是一是对价可能并不便宜,我个人的估计可能是要远高于新三板挂牌前的;二是上市的节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多拖一年复合收益率的下降是非常可观的。所以IPO一天不恢复,只能依靠上市公司并购来变现,但是并购太麻烦太难了,并购对价也不会很高,如果做市商已经做出了天价会很难谈。&br&&br&机构投资者肯定会关注一些质地比较好的,先新三板挂着未来去交易所的企业,而且还得足够便宜。相信前面说的这些机构投资者也轮不到我来教,但如果是个人就别瞎掺和新三板了,一般人没这个能耐。&br&&br&&blockquote&止水资讯(微信公众号“zhishuiinfo”)为读者提供最新的财经资讯和原创评论,并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务、财务和投融资咨询(详情见服务协议)。本文系止水资讯作者沈一冰原创,可以在完整保留本版权声明的前提下自由转载。我们授权维权骑士(&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对侵权行为进行追责。&/blockquote&
我认为不会。然后首先来看待一下IPO暂停一、背景本次IPO暂停的背景是A股6月末至7月的那轮急跌,证监会为了不惜一切代价救市,将一切有可能有利于股指回升的政策全数使出。而暂停IPO作为散(jiu)户(cai)呼声较高的一种政策,而且执行起来对监管层也没什么…
&i&注:本贴内容仅供娱乐。&/i&&br&&br&参考《北京浮生记》,考虑到日益壮大和强势的城管队伍,不建议上来就卖光盘、摆地摊儿,一切可能被抓的行动不予考虑。我的建议:&br&1. 淘宝开店,卖小米手机,淘宝市场均价2400,考虑到你没有信誉,至少要便宜50元,卖2350(成本1999)。由于你只有2000元启动资金,所以恐怕不能卖太多,5台足以,对方要先付。&br&&br&2. 要求你必须有能力较快买到5台小米(具体攻略请百度谷歌),这个对于勤奋的人来说应该可以做到,而没有任何违法风险,所以这一单,你赚到350*5=1750元。&br&&br&3. 重复以上步骤,大约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和辛苦,在2-3个月内赚2万元是可能的。&br&&br&4. 在这么少钱的情况下,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做稀缺资源和物品的倒买倒卖,而这种稀缺资源是通过辛苦努力可获得的,可以考虑的其它产品有:国外上市、国内还没有的iPhone/iPad,稀缺品牌包包,一些热门网游里的游戏币等等。如果你是个有心人,我估计通过上述手段在2-3年内是可以赚到几十万的。&br&&br&5. 几十万,仍然不足以让你做像样的创业,还是得做小买卖。多了些选择:一是继续做淘宝店,不多说;二是考虑做线下小店,这里建议放弃什么咖啡厅、茶馆、主题餐厅等阳春白雪及小清新的想法,你资金太少风险太大,可以考虑些低加工、顾客高流动性、高需求、高毛利、占地很小的店,比如口味有特点的麻辣烫、糖炒栗子、鸭脖儿、双皮奶等。当然这对口味和选址的要求非常高,你也真正开始有了较大风险。成功的公司里,浙江的张生记就是从街边卖老鸭汤起家的,还有武汉的周黑鸭等。运气和经营的好的话,你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张生记或者周黑鸭,创业成功。当然也有可能赚了几百万后难以扩大了,进入下一步。&br&&br&6. 几百万的资本,可以考虑比较像样的创业项目了。如果你是在淘宝店淘到第一桶金,那么可以考虑吸纳天使投资做公司化运作了,类似的公司有一把,他们的故事这里不赘述;还有个选择是做游戏公司的创业,当然不是端游那个做不起,可考虑页游或手游,当然这还要结合你和你的合伙人的能力,游戏是相对来说赚钱最快的网上生意(当然风险也大);如果你是做线下店赚到第一桶,也可以考虑吸纳天使投资做大些的事情了,这时已经不局限于之前说的小本生意,你已经对成本、库存、现金流等有了较充足的经验,可以考虑新花样了。&br&&br&p.s: 以上是在说创始人没有什么行业很深的经验、及特殊人脉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勤奋、思考和实践的路线。如果有,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直接去忽悠钱...
注:本贴内容仅供娱乐。参考《北京浮生记》,考虑到日益壮大和强势的城管队伍,不建议上来就卖光盘、摆地摊儿,一切可能被抓的行动不予考虑。我的建议:1. 淘宝开店,卖小米手机,淘宝市场均价2400,考虑到你没有信誉,至少要便宜50元,卖2350(成本1999)。…
问题有点没调查就下定义的嫌疑,上面也有人说了,程定华不是公募基金的,是券商的。而公募基金经理在私募业绩不佳的定论也不太有根据。&br&&br&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最明显的区别是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公募基金通常追求相对收益,即相对于同类型基金或者自身比较基准来说的收益如何,例如股票型基金今年平均亏损10%,某基金只亏损了5%,那么这只基金在绩效考核的时候是算不错的。但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正收益,无论市场如何表现,要尽可能达到正收益,高收益。&br&&br&这就决定了私募比起公募来说通常更灵活,更大胆,仓位变动频繁,有时会重仓极少数股票,但这是双刃剑,策略的灵活也带来决策次数增加的风险,而且总的来说整体业绩波动会加大。&br&&br&大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去私募会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br&&br&1. 研究资源和市场资源不如公募&br&&br&研究资源很好理解,市场资源说起来就复杂一点,比如说我在的公募是银行系,我去企业调研时有些时候是有优势的,我背后的股东是能提供一些资源和支持的,这种东西说起来很虚,但做二级市场投资,与上市公司的关系非常重要,而且通过股东整个体系可以结识到的圈内人也会多不少。华夏基金和金元比联这种基金,你们自己体会一下差距。&br&&br&2. 资产管理规模的不同&br&&br&大部分公募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都远高于其在私募管理的资产,但是这些习惯操作大资金的基金经理是需要时间适应的,我跟一个公募转私募的基金经理聊过,他就告诉我,以前公募的做法是先按照沪深300里主要行业的比例,金融,煤炭,地产都配一部分打个底,这是为了保证基金整体和市场的接近。但是私募对资金运用效率的要求要比公募高很多,也不需要你去刻意追求与市场接近,反而有点不会建仓了。&br&&br&3. 来自客户的压力不同&br&&br&上面有人提到这点,私募的客户都是公募基金中传统意义上的大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而且多数是投过股票,而且有自己见解的。跟客户交流时的压力很大,公募的客户比较容易被漂亮的履历和投资理论所说服,但私募的客户经常一阵见血。我曾经参加一个线下私募基金客户的交流活动,基金经理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自己下个季度的投资策略时就被一个客户打断了,客户问他你之前说重点投资的XX企业,其与关联子公司的XXXX笔交易有一部分是假的,通过1,2,3,4.....的方式做账,你们调研的时候发现了没有?基金经理当时汗都下来了。这些客户里有很多自己就是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对于企业经营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光靠投资理论可说服不了他们。&br&&br&虽然近来有一些公募出去的人又回流到公募基金,公募基金也在通过改变激励机制等方法留住人才,但公募基金经理投奔私募仍然是大趋势,他们都会经历一个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而且,公募和私募的竞争法则不同,必定会逐渐分出高下,有些人,离开公募基金的环境可能就不会投资了,而有些人会在私募如鱼得水。
问题有点没调查就下定义的嫌疑,上面也有人说了,程定华不是公募基金的,是券商的。而公募基金经理在私募业绩不佳的定论也不太有根据。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最明显的区别是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公募基金通常追求相对收益,即相对于同类型基金…
外管局下属的华安投资公司(SAFE Investment Company)成立于1997年6月,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投资载体。按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 Institute)的估计,截至2014年2月,华安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估计约为567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5(中投公司5752亿美元,世界排名第4;作为参照,排名第1的挪威GPFG规模为8380亿美元)。&br&由于华安行事低调,公开披露信息较少,
SWF Institute 给予其透明度评分(Linaburg-Maduell Transparency Index)为4分,而中投为7分,世界上最透明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的GPFG则为10分(满分)。&br&华安投资公司可以投资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证券、外汇和商品等,可代理外管局管理外汇储备以及经外管局授权批准的其他相关业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br&按照汤森路透旗下信息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8月底,外管局已分别持有近50家英国上市公司各自不到1%的股权,参股公司包括巴克莱银行(Barcaly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英国天然气公司(BG)、吉百利(Cadbury)、英国电力公司(Drax Group)、联合利华(Unilever)、乐购(Tesco)等。另外,华安还分别持有国际铁矿巨头力拓(Rio Tinto) 0.52%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0.5%的股份。&br&华安所持有的英国公司股权均在1%以下,属于财务投资者(新加坡的淡马锡对外投资则多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持有很多公司的股份在10%以上)。华安所投公司绝大部分属于富时100指数(FTSE100)的成分股,其余则是FTSE250的成分股。涉及了金融、保险、石油、电力、矿产、传媒等重点行业。&br&除了以华安公司的名义对外投资外,外管局还曾通过其他一些账户来投资英国。比如,外管局曾通过名为VIDACOS的账户入股英国最大的水务上市公司水环纯水务公司(Seven Trent Plc)0.86%的股份;通过匿名账户投资英国第二大保险公司保诚集团,占股约为1%。&br&早在2005年,外管局便获准以外汇储备的5%进行海外股权投资,以2007年底约1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来计算,这相当于不少于750亿美元的可投资金。华安所投的海外企业持股比例多在3%以下,并没有对外披露义务,华安也没有主动公布,所以它显得很神秘。&br&&br&&br&&b&华安与中投的异同:&/b&&br&&b&共同点:&/b&&br&1.主要投资目标:中投和华安都是国家设立的从事外汇资产投资管理业务的投资公司,追求长期投资收益。&br&2.投资范围:对外汇资产进行积极管理,都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所投资产可包括现金及存款、股票、债券、另类投资(如私募股权、房地产、商品等)。&br&&b&区别: &/b&&br&1.隶属关系不同:中投公司属于财政部,而华安投资公司隶属于国家外管局,从而属于央行。&br&2.资金来源不同:中投公司注册资本金2000亿美元来源于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1。55万亿美元,再借道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的外汇储备资产进行置换后得到。华安公司的资金则来源于国家外管局所管理的外汇储备资产。&br&3.分工有所不同:中投的业务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境外投资业务,另一部分是其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代表国务院持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股权(有点金融国资委那意思)。为了便于与中投比较,外管局的业务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维持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以满足中国对外交易的支付需求和维持汇率稳定,另一部分是像华安这样追求收益性的境外投资业务。&br&4.透明度:中投相对透明高调,是我国公开宣传的主权财富基金,特别是刚成立不久就有几次大手笔(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等等),所以引人注目。而华安相对神秘低调,闷声发大财,可以算做是准主权财富基金。&br&ps:中国的准主权财富基金还包括中国社保基金(NSSF)和国开行下属的中非基金(China-Africa Development Fund)。社保基金成立于2000年,目前规模约为1606亿美元,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被允许到境外投资的。中非基金2007年成立,目前资产规模约50亿美元。&br&5.……&br&————————————&br&写答案时参考了公开资料,主要来源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官网以及主权财富基金一书。
外管局下属的华安投资公司(SAFE Investment Company)成立于1997年6月,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投资载体。按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 Institute)的估计,截至2014年2月,华安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估计约为567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5(中投公司5752亿美元,…
来自子话题:
居然进入了知乎每日精选,没想到啊!&br&—————————————————不风骚的分割线——————————————————&br&目前在某银行从事农业金融和投资的工作,借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br&&br&&b&1. 世界经济区域环境&/b&&br&&ul&&li&自从07年次贷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逐渐陷入低迷期,GDP增速在3%左右,唯独亚洲和非洲少数几个国家仍然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特别是中国在年间仍然保持不低于8%的GDP增速(前面2年记得超过10%)。而在亚非地区,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比较有价值且政策相对稳定的投资区域,&b&在罗杰斯看来,中国比印度更好。&/b&&br&&/li&&/ul&&b&2. 经济周期影响&/b&&br&&ul&&li&&b&经济周期对产业的影响非常明显&/b&,中国按目前的宏观数据分析应该是在由高速增长向低速滞涨过渡的拐点,基于城镇化、国内消费等因素能判断出未来中国仍将保持中速增长较长时间(4%-8%)。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完成度上升,以基建为核心的行业(钢铁、能源、矿产等)将进入产业周期的衰退期(以煤为表现的能源价格下跌,当然也是因为投资过热的原因),而&b&以14亿人口为基础的农业和医药将进入高速成长成熟期&/b&。&/li&&/ul&&b&3. 投资逻辑&/b&&br&&ul&&li&罗杰斯的发言其实是目前&b&资本市场转向,投资机构掘金新领域&/b&的一个突出表现。&br&&/li&&li&以投资价值判断,目前&b&传统的投资领域&/b&:能源(石油、煤),矿产、制造等价格过高,部分产业资本频繁进入退出,已经过速过热(例如煤),新进入或已退出者很难找到新的价格适宜项目,此外之前推动其增值的全国房地产、高铁基建项目也告一段落,逐渐平缓。但是在&b&新兴领域,&/b&如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TMT,以褚橙、柳桃为代表的大农业,以药品、保健为代表的医药行业&b&,&/b&是&b&以国民消费为基础,&/b&仍然&b&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和投资价值&/b&。&/li&&li&农业因我国土地政策、地域差异、政府行为等较不为投资者喜欢,&b&轻资产、同质化程度高,营销、管理能力差,从业者文化程度偏低,盈利能力差&/b&等,都导致该领域投资价值被长期低估,目前即使是敢于&b&在农业有较大投资&/b&的,也多是&b&以和农业上下游相关的企业&/b&为主。&/li&&li&从未来趋势和现有价格来看,中国农业优势明显,但如果要真正进入产业高速发展期,仍然需要在短期内解决&b&土地政策&/b&带来的&b&产权不明晰&/b&,&b&出让较繁琐&/b&等问题,但个人觉得短期内很难实现。&/li&&/ul&&b&4. 问题和个人看法&/b&&br&&ul&&li&从我的感觉来说,罗杰斯虽然看到了&b&中国农业和医药的机会&/b&,但&b&没有看到&/b&影响中国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的&b&困境&/b&。&br&&/li&&li&对农业来说&b&最大的困局&/b&在于&b&土地政策要变&/b&,但&b&又不能随便变&/b&。因为目前农业的土地政策(生产关系)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集权需求(生产力),即&b&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b&,而土地政策是中国的&b&立国之本&/b&,一旦改变土地政策,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但值得吐槽的是连计划生育这种基本国策都开始动摇了,土地政策估计也会松口,虽然必然会有很多杂七杂八的限制和门槛来保障方向的正确。)&br&&/li&&li&从投资机会来看,短期内资本还是会偏重&b&市场渠道企业&/b&和偏&b&工业化生产的制造企业&/b&,因为这两类&b&风险最小&/b&。但真正估值低,从价值投资来看&b&最有潜力&/b&的是上&b&游种植和养殖领域&/b&,特别是能达到生态友好的&b&有机资源&/b&。&/li&&li&土地财富变现和资本化,@&a href=&/people/saladin& class=&internal&&SALADIN&/a&已经说过他的看法了,基本同意,因此不赘述。&/li&&/ul&&br&最后,只是在这里想说,从产业之中&b&新创业的热度&/b&,以及由此产生的&b&衍生行业多少&/b&往往能看出这个行业的机会多还是少,目前大众和资本的关注是否高,例证就是互联网行业了,高速发展,高速创新,由互联网创业衍生出来一堆营销、策划和传媒机构就可见一斑。对于农业和医药,门槛高、限制多,&b&创新太少&/b&,基本上现在做的和10年甚至20年前没有区别,&b&技术和科学&/b&的&b&高速替代&/b&还&b&无法体现&/b&到农业种养殖上。&br&医药行业了解甚少,期待达人解答。&br&&br&&br&&blockquote&&a href=&/people/liu-yun-tao& class=&internal&&刘运涛&/a&&br&上游种植和养殖领域风险太大,而且投资额也比较大,我觉得布局整个产业链才能称得上是具备投资价值吧。不知道这块的投资价值体现在何处?&/blockquote&&br&回答您的问题,我可能需要梳理这么几点:&br&1. 农业投资的风险&br&&ul&&li&&b&农业投资&/b&在以&b&房地产和能源矿产为参考&/b&的行业来看的确&b&风险偏大&/b&,外加&b&投资大、期限长、收益慢&/b&,这也是多数机构&b&与之恋爱但不敢与之结婚&/b&的原因(特别是在2012年以前,国内IPO为主流推出途径的环境下)。&br&&/li&&li&从产业链各环节风险来看,&b&上游&/b&种植养殖&b&风险最大&/b&(多数是散户农民或区域划分的农业合作社),&b&中间&/b&初级加工&b&次之&/b&(多数是小作坊),&b&下游&/b&精深加工和品牌销售公司风险&b&较低&/b&。&br&&/li&&/ul&2. 农业投资的价值 &br&&ul&&li&比较大的投资机构的确是&b&以产业链思维&/b&进行&b&投资布局&/b&的(从这个意义您说布局产业链才是具备投资价值的确是不错的),只有从产业链着手分析才能选择&b&最有爆发力和持续力&/b&的环节,从而才能挑选出&b&估值低、盈利预期高&/b&的潜在投资企业。&br&&/li&&li&&b&但是!&/b&(没错,关键时刻是需要这个词的!)(中国农业的土地政策、地域差异、品种喜好、农民和政府关系复杂性这些我就不提了)单单全产业链布局的&b&管理能力和资金需求&/b&就不是一般企业轻易能承担的。所以刘兄&a data-hash=&5cb331d95f& href=&///people/5cb331d9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cb331d95f&&@刘运涛&/a& 你说的&b&全产业链布局&/b&在我看来其&b&实风险更大、投资更大&/b&。&br&&/li&&li&此外,&b&现代经济学&/b&最基本的一个原理就是&b&贸易能使福利提升&/b&,亦即&b&分工协作&/b&,特别是区分&b&生产型&/b&和&b&销售渠道型&/b&公司。因此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只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伪命题。在我看来就如同纵向多元化战略一直在管理学范畴备受争论一样,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只可能是在某&b&一两个环节&/b&才具有&b&核心竞争力&/b&,所谓的&b&产业链布局&/b&也只是&b&延展自己的竞争力&/b&而已。所谓&b&贪多嚼不烂&/b&,全产业布局是不现实的,即使是一门心思的上下游多元化也只能出现在企业本身&b&所处环节竞争力丧失&/b&,需要&b&新的赢利点或竞争力&/b&的情况。&/li&&/ul&3. 机构投资的逻辑&br&&ul&&li&目前,我国&b&较大的农业企业&/b&应该多数&b&处于中下游&/b&,且多数划分在&b&工业领域&/b&了,比如茶粉生产、果汁加工、方便面生产、纸张生产、木料加工等等。&/li&&li&这类企业多数已成为自己领域的龙头,因此会在&b&所在领域较难突破市场&/b&的前提下开始布局&b&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b&。而这类企业多数已经上市或受已接受政府财政、银行等较低成本的资金支持。&br&&/li&&li&对于我们&b&这里说的投资机构&/b&,我默认为是&b&以风险投资基金为代表&/b&的投资方,他们对已上市或较为成熟的企业缺乏太大兴趣(多数这些已经被国际投行、银行、信托、券商等追了好几轮了),更喜爱的是偏重上游种植和养殖的前价值低谷地带(投机机会更多更好)。&/li&&li&较稳妥的投资机构应该是会在某个农业细分领域全产业链考察,然后在&b&具有潜力的环节&/b&(偏上游)&b&重点投资预埋伏笔&/b&,同时在产业链&b&成熟环节择优适度投资布局&/b&,便于后期整合发挥潜力环节的爆发力。&br&&/li&&/ul&&br&最后结尾我想说,投资价值其实和机构或负责人的投资策略和个人性格关系更大。敢于投机冒险的往往能交出更好的试卷,像我这种的可能只能自嘲细水长流,信奉低风险的持久战了。&br&&br&PS:关于全产业链的投资价值体现在何处,我觉得是一个看来很明显,细想却不太好说的问题。也许略微有点跑题,刘兄海涵。&br&&br&PPS:【关于罗斯福】评论看到大家回复“罗斯福。。。”,一愣,罗斯福怎么了?突然想到题主说的是量子基金罗杰斯,难道是我自己写成了罗斯福基金会的罗斯福?回来一查,果然如此!&br&哈哈哈,感谢各位指正错误啊!
居然进入了知乎每日精选,没想到啊!—————————————————不风骚的分割线——————————————————目前在某银行从事农业金融和投资的工作,借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世界经济区域环境自从07年次贷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逐渐陷…
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少少流& data-hash=&cadedae2b74& href=&///people/cadedae2b74& data-tip=&p$b$cadedae2b74&&@少少流&/a&邀,这是个好问题,之前没来得及回答。&br&&br&猫叔已经讲得很完整了,我补充几个案例吧。&br&&br&1. 集团没钱(对应猫叔第5点)&br&&br&有一家集团公司,想要在一家子公司下设立一个孙公司,用于统一整合集团内的能源类业务。但是子公司现在手头拿不出这么多钱,母公司也不够,但是集团还有其他好几家子公司拥有足够的现金,加起来是足够的。&br&&br&这样的话如果要设立孙公司,有两个方案:&br&&ul&&li&方案一:让集团其他子公司将现金分红给母公司,母公司增资子公司,子公司用补充的资本设立孙公司;&br&&/li&&li&方案二:集团其他子公司联合投资,设立孙公司。&br&&/li&&/ul&&br&上述两个方案有什么差别?&br&&ul&&li&一个是时间和流程。方案一,一共要走三个流程,而方案二只需要一个流程,从操作的复杂程度和时间来看,明显方案二较优。&br&&/li&&li&一个是利益。如果采用方案一,其他子公司出钱出力,到最后啥也没落着。而采用方案二,各个子公司还能占一部分股权。&br&&/li&&/ul&&br&2. 模糊股权结构(解释下评论)&br&&br&有些集团喜欢低调行事,不希望自己的股权结构太过明晰被人查出来自己的意图,于是在中间层成立了一大堆的子公司,再通过子公司分别去投资参股有真正实业的孙公司。通过股权结构的变换实现资产的腾挪。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应该就算德隆和明天了吧。&br&&br&之前曾经有一篇报道《起底明天系》,报道非常深入,其中就有关于明天系股权结构的报道,当时也掀起一阵关注。后来报道删的删改的改,好多都没了。找了一下,发现金融界的专题倒还在,可以参考一下。&br&&br&链接:&a href=&.cn/focus/qdmt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起底明天系:神秘巨鳄如何潜行?&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关于明天系的情况,评论中&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想& data-hash=&4f7eb11ed6b36f8febac3afc44bdfa92& href=&///people/4f7eb11ed6b36f8febac3afc44bdfa92& data-tip=&p$b$4f7eb11ed6b36f8febac3afc44bdfa92&&@李想&/a&的补充也很专业,感谢他的指正。将我们的讨论一并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br&&br&李想:1.交叉控股的另一个原因是规避监管,如规避政府对民营资本参与某些行业投资的限制;&br&2.明天系并不构成集团母公司通过多个子公司交叉控股孙公司的情形,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很明显构成了违规,如果低调还好说,被媒体大面积曝光以后很难逃避监管机构的监管。明天系采用的方法更为隐蔽的自然人代持方法,控股的壳公司之间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母公司&br&&br&我:是的,不过所谓的自然人持股其实也是股权代持,按穿透原则来看其实实质是一样的,管理层也知道这个事情。&br&&br&李想:从原理上看是一样的,实践中差异很大。一个是有人想搞,直接去工商拿到资料就可以搞;一个是需要向代持人逐一取证,一方面取证不易,另一方面代持人自然会转告肖总,有充足时间可以疏通关系打预防针。所以即使有人想搞肖总,也没法走官方渠道,只能采用找媒体爆料黑吃黑的方式。但说到底也是因为民营资本参与银行或保险投资,只能算是擦边球,算不上多大罪过。
谢邀,这是个好问题,之前没来得及回答。猫叔已经讲得很完整了,我补充几个案例吧。1. 集团没钱(对应猫叔第5点)有一家集团公司,想要在一家子公司下设立一个孙公司,用于统一整合集团内的能源类业务。但是子公司现在手头拿不出这么多钱,母公司也…
我06年接触交易11年可以盈利,到现在都保持着每天复盘的习惯,其中只看过几本书,其他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研究形态和两条均线间的关系上,我所有的复盘记录加起来有30多G,怎么复盘的呢,用微软EXCEL把每一个形态截图然后评论分析好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这是我一个回答中提到的14年复盘截图给你发上来一个直观认识&img src=&/b9ff72afdbcca28eaa0c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b9ff72afdbcca28eaa0c_r.jpg&&&img src=&/1d010ad8190bbfff5b087e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1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1d010ad8190bbfff5b087e_r.jpg&&&br&&br&注意这只是14年一年的。&br&&br&哦忘了说09年开始我就是全职在交易,也就是除了睡觉那几个小时都在分析和复盘。付出了这么多我的账户如何呢,06年到10年亏了真心数不清的账户,每次都是在认真分析认真总结后系统感觉又完善后才继续开的户。记不得有多少了20个总是有的。10年能不赔不赚了,11年开始能稳定盈利了,知道我什么感觉吗,一点感觉没有到现在我对系统每一个部分有什么变化都一清二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操作了然于胸。这么多年心态都磨平了,行情都看烂了。。。&br&&br&&br&所以说做不到以上这些的,继续亏钱真不亏。&br&回到题主问题上来,这显然是不用回答的问题,Trader尤其是传统Trader靠的就是技术分析。&br&我们不是巴菲特我们也不是央行行长,第一手的基本面消息我们搞不到,这不是我们玩的东西。&br&跟着这些大鳄吃口饭就行了,靠什么就靠技术。&br&&br&言尽,其实不愿意回答此类问题,太小白的新人没法讲大道理^_^
我06年接触交易11年可以盈利,到现在都保持着每天复盘的习惯,其中只看过几本书,其他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研究形态和两条均线间的关系上,我所有的复盘记录加起来有30多G,怎么复盘的呢,用微软EXCEL把每一个形态截图然后评论分析好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这…
这答案被转到知乎日报后被狂喷,一部分不看题目认为问题是问「正确」的风险认知应该是什么,于是就认为我回答的是胡说八道;另一部分是认为我秀专业优越性,嘲讽普通投资者的同时还不给出正确的风险认知是什么。&br&&br&请先看清题目问的不是正确的认知是什么,而是普通个人的认知是什么,答案来自于我接触过的普通投资者,也来自于我接触过的大量银行等金融机构理财顾问,&b&&u&回答的是很常见的错误的风险认知,不是正确的!&/u&&/b&&br&&br&没给出正确的是因为本来问题就没问,我没义务回答,而且也跟题目不太相符。我在知乎回答问题,做到符合知乎使用规范,根据自身知识或经验即可了,我没有义务做普及教育,更没有义务提醒读者阅读先看清题目。&br&&br&常见的&b&&u&错误&/u&&/b&风险认知:&br&&br&1. 银行产品风险最低,无论卖的是什么东西;&br&2. 接上条,只要是银行卖的,3%年化收益率和13%年化收益率应该是差不多的风险;&br&3. 本金安全是最最最最重要的;(不得不说,我国群众对于巴菲特老师的投资原则认识很清晰啊~)&br&4. 风险测评什么的基本都是扯淡,一切都看第三条;&br&5. 只要叫理财产品的应该都挺安全的;&br&6. 保险都是骗人的;(哦?娱乐宝是保险啊?)&br&7. 自己炒股票比基金经理炒的好;&br&8. 接上条,基金都是骗人的,在6000点买的基金到现在还没解套;&br&9. 国有背景的金融机构都是安全的;&br&10. 余额宝是拯救世界的神器,是世界上最好的良心企业给我们的投资利器;&br&11. 咦?货币市场基金是什么?&br&12. 只要买得起,信托没有风险;&br&13. P2P风险太大,全是骗子;&br&14. 只要选好的,有名的P2P企业,P2P基本没有风险;&br&15. 屌丝合理的投资组合是50%余额宝+50%P2P;(&b&以上3条并不矛盾,在我做过的调查结果看来,13和14两种人都大量存在,而这两种观点都不是正确的&/b&)&br&16. 银行卖的东西亏损了,我们就去银行闹事,不行就去银监会,一定有人赔;&br&17. 基金亏损了。。。谁让你买的!&br&&br&总体来说,普通投资人对于风险基本没有认识,不理解风险收益特征和风险定价的概念,这直接导致的就是对本金安全的过分关注。另一方面,我国常年银行在金融行业独大的问题导致了投资人对于银行的严重盲目迷信。利用政策套利的互联网金融,又使得投资人狂热地追逐。&br&&br&具体产品层面上:&br&&br&1. 产品在一年以内为好;&br&2. 类固定收益产品,年化收益在5-12%之间;&br&3. 由银行或国有/大型民营金融机构发售;&br&4. 有抵押物或连带责任担保,抵押物土地最佳;&br&5. 最好可以随时赎回或定期打开;&br&6. 投资标的物最好为标准化金融工具或实物(如房地产);&br&7. 产品结构要简单或最起码前端要简单明了。(参考娱乐宝)
这答案被转到知乎日报后被狂喷,一部分不看题目认为问题是问「正确」的风险认知应该是什么,于是就认为我回答的是胡说八道;另一部分是认为我秀专业优越性,嘲讽普通投资者的同时还不给出正确的风险认知是什么。请先看清题目问的不是正确的认知是什么,而是…
来自子话题:
周源和张鼎的回答已经很好了,我再补充说一点:&br&&br&&b&自筹资金和天使投资不对立。要区分的是,拿个人的钱,还是拿机构的钱。&br&&/b&&br&美国创业界通常称第一笔资金的来源为「&b&3F&/b&」,即家人(Family)、朋友(Friends)或傻子(Fools)。&br&&br&说是傻子,当然是笑话,毕竟硅谷有大量这样的「傻子」存在,并且因为他们而得到数十年的蓬勃发展。他们投资的对象,按我的习惯说,叫「五零人士」——零团队、零产品、零用户、零市场占有率、零收入。&br&&br&换言之,当你什么都还没有的情况下,你要做一件事情,基本上很难让一个投资机构来给你出钱。因为既然是投资机构,那么它就有 LP(有限合伙人),机构的钱是从 LP 那里募集来的,LP 的钱也不能随便给人打水漂,他们需要投资机构要对钱的去处有交待、要对钱的使用有预期、要对未来的回报有计算。&br&&br&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天使投资人那么多、扮演的角色那么重要的原因,因为他们投的都是自己的钱,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即使像 Ron Conway 这样教父级的明星天使投资人,他也从不预估自己的回报——因为太难预估了,他不可能每一个投资案子都去仔细算计——所以他都是根据谁推荐的、谁可以跟着投(顺便评估)来进行投资,这样下来,他投资的 200 多个案子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存活率。&br&&br&鉴于此,回到提问者的问题,当你想要找第一笔钱来启动,你要想明白,如果——&br&1. 这个事情发展会比较慢,需要一两年才能起势;或者&br&2. 这个市场规模有瓶颈,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很难再扩大;或者&br&3. 这个生意能迅速挣到钱,很快回笼启动资金,但增长速度不会特别高;或者&br&4. 任何人都帮不到你,并且任何人都不会明白你做的事情;或者&br&5. 这个事情一时半会很难评估其价值,需要先运营一段时间后再看。&br&&br&那么,你很可能更需要理解你、信任你的&b&个人&/b&来给你第一笔钱做启动资金。这个人,正如之前所言,可能是亲朋、可能是好友,也可能是某个有钱的老板,或者是某个投资机构的成员,或者是某个业内非常资深的人士。显然,后两者要比前三者对你更有帮助。&br&&br&毫无疑问,机构的力量是远远大过个人的,因此,当你需要快速增长、需要有大量的业内相关资源来嫁接或者扶助、需要能够给后续融资带来帮助时,你或许就应该考虑机构了。
周源和张鼎的回答已经很好了,我再补充说一点:自筹资金和天使投资不对立。要区分的是,拿个人的钱,还是拿机构的钱。美国创业界通常称第一笔资金的来源为「3F」,即家人(Family)、朋友(Friends)或傻子(Fools)。说是傻子,当然是笑话,毕竟硅谷有大量…
&p&&b&你以为李嘉诚是在赌运气,但是你不知道他谨慎&/b&&/p&&br&&p&题目这句话未必是李嘉诚说的,故事说到这里就没什么意思了。我告诉你李嘉诚90年代大举收购前有其他事件发生什么:&br&&/p&&p&&b&视频见优酷,关键词:李嘉诚,邓大大&/b&&br&&img src=&/05f7da31bb7ec7ef6fd8945cdd143ace_b.jpg& data-rawwidth=&709& data-rawheight=&2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9& data-original=&/05f7da31bb7ec7ef6fd8945cdd143ace_r.jpg&&&/p&&p&李嘉诚之所以没有从香港撤资,反而大举收购,进军内地。有这个底气是因为邓公亲口承诺,其他外逃香港的商人未必有这样的智慧和资格会见邓公,拿到大陆高层消息。虽然世上没有打包票的东西,但至少邓公的态度给李嘉诚一颗定心丸&/p&
你以为李嘉诚是在赌运气,但是你不知道他谨慎题目这句话未必是李嘉诚说的,故事说到这里就没什么意思了。我告诉你李嘉诚90年代大举收购前有其他事件发生什么:视频见优酷,关键词:李嘉诚,邓大大李嘉诚之所以没有从香港撤资,反而大举收购,进军内地。有这…
来自子话题:
谢 &a data-hash=&d6dce93a3e06e& href=&///people/d6dce93a3e06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Vas Brandon& data-tip=&p$b$d6dce93a3e06e&&@Vas Brandon&/a& 邀;&br&其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是真格基金的人,也不是聚美的人,所以作为一个外人所有的内容都只能是猜测。&br&&br&先说点基础知识:&br&天使投资人或者说早期投资人对于已经投资的项目在后续融资时候的策略大体上有这么几种:&br&&ul&&li&完全退出:就是字面的意思,不太常见,因为天使退出了的话会给新的投资人一种负面的暗示,即天使不太看好团队未来的发展,想赶紧把钱捞回来;&br&&/li&&li&部分退出:一般为了改善股权机构(比如天使占多了,或者团队想少稀释,新投资人想多占一点);前一轮投资人有可能会选择部分退出的方式;当然这个心理层面上的故事就比较多了,说好听的可以说天使为公司着想,说不好听的依然可能是天使并不看好团队未来发展,想先收回成本或者部分成本;&br&&/li&&li&不跟:被稀释,不加钱也不退;&br&&/li&&li&跟一点:即聚美第二轮融资小平老师所采取的策略;&br&&/li&&li&Pro-Rata:即按照股份比例跟投;打个比方,如果在聚美融红杉那轮之前小平老师的股份假设是10%,那么新一轮1200万美金融资,小平老师做Pro-Rata就需要投资120万美金;Pro-Rata是在融资中前一轮投资人比较常见的方式,即支持了公司又保证了自己股份没有被稀释;&br&&/li&&li&Super Pro-Rata:对比Rro-Rata,即在保证自己那份Pro-Rata之外再追加一些投资;我们还假设小平老师在聚美融红杉那一轮之前是10%股份,新一轮融资还是1200万美金,那么如果要做Supre Pro-Rata,真格就要投资1200万美金其中的10%-120万美金以上;&b&至于以上多少就要看小平老师、聚美以及新投资人之间的谈判了;(这点尤其重要)&/b&一般做Supre Pro-Rata代表上一轮基金很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所以想多要股份;&/li&&li&Lead或者全吃下来:即真格直接做一轮新的融资,投资1200万美金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这样的方式也不特别常见,直接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基金超级看好项目,超级超级超级看好……&/li&&/ul&有了上面的基础知识,我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以下两个维度:&br&&b&为什么要跟投?&/b&&br&&b&为什么仅仅跟了一点?&/b&&br&&br&1、为什么要跟投?&br&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了,11年的时候我没记错的话团购,尤其是化妆品团购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梯队;聚美当然在第一集团,那么作为从天使阶段就进入公司的小平老师,自然肯定是想跟投的……公司质量好,一切都好说,而且没准小平老师当时想做的是Super Pro-Rata。&br&&br&2、为什么仅仅跟了一点?&br&我上面说了跟投的策略,尤其是想做Super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一轮投资人、公司以及老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新投资人和老投资人之间。&br&&br&那么小平老师(真格)和红杉的关系是什么呢?看这吧:&br&&a href=&/html//nw.D110000zgqnb_-0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徐小平携手红杉中国设立真格基金&i class=&icon-external&&&/i&&/a&&br&简单讲红杉其实是真格基金的LP(出资人),说到这其实很多事情看上去就变得合理了……&br&&br&理性上看新一轮投资小平老师应该是要做Pro-Rata的,但没做的原因可能是公司不想稀释太多股份或者红杉想多占一点。&br&&br&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测,实际情况肯定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也有可能是小平老师当时觉得股份差不多够了,没必要加了;同时毕竟在整个过程中还有险峰呢,还有公司管理层的决策以及陈欧和几家投资人之间的博弈等等。&br&&br&但无论怎么样,今天聚美的结果是成功的,对公司、对创始人们、对投资者们都是,感谢这个时代吧,继续苦逼的写邮件去了……
邀;其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是真格基金的人,也不是聚美的人,所以作为一个外人所有的内容都只能是猜测。先说点基础知识:天使投资人或者说早期投资人对于已经投资的项目在后续融资时候的策略大体上有这么几种:完全退出:就是字面…
有一句话叫做“&b&&u&如果你从来没有在期权上赚到过钱,那么就忘掉期权这回事吧。&/u&&/b&”&br&&br&为了避免被喝茶以及才艺不精,我先不谈期权这玩意有多幻灭。不过呢,再不靠谱也是一个创业公司老板诚意的体现,加上你前老大对你知根知底,不需要磨合,充分体现了&b&&u&情怀&信任,
&/u&&/b&&br&还是值得纠结一下下的。&br&&br&不过仔细读一下问题描述,题主做了&b&五年的程序猿&/b&。呃,五年的程序猿那可是金丝猴啊老值钱了,薪水高一点那是正常的,少搞出点bug就省了多少不必要的劳动。作为小创业公司当然会给你多开点,多6K也并不稀奇。但是&br&&br&&blockquote&这公司刚成立两个月,也是做移动互联网&/blockquote&问题来了。一个刚成立两个月的公司,融到钱了没?如果是老板自己掏钱,你工资开的再高,也烧不了多久,移动类APP的推广现在有多难多烧钱你造吗?更不要说期权了,这玩意是上市了才值钱的,你都老大不小了吧,折腾不起了的,另外,一个公司能不能成,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你老板在圈内是什么地位,有多大的资源,口碑如何,你没有写出来,我不知道,题主应该比谁都更清楚。&br&&br&互联网行业变幻莫测,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跟别的行业不一样的地方是:&b&&u&把事情做成&/u&&/b&,是凌驾于一切title,福利,薪资等等的前提。&b&这个是1,其他的选项都是后面的0,0越多,数字越大,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的1,就只是0而已&/b&。而一个大公司,前面的1是已知成立的,但是一个新公司的1是未知的。&b&除非你是联合创始人之一,自己满怀着一腔热血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b&否则我很不赞成加入一个两个月的生死未卜的初创公司。&br&&br&创业公司这个说法也太笼统了。未融资的,天使轮的,A轮,B轮,C轮 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就本题而言,建议题主再观望一下。
有一句话叫做“如果你从来没有在期权上赚到过钱,那么就忘掉期权这回事吧。”为了避免被喝茶以及才艺不精,我先不谈期权这玩意有多幻灭。不过呢,再不靠谱也是一个创业公司老板诚意的体现,加上你前老大对你知根知底,不需要磨合,充分体现了情怀&信任, 还…
音乐:行走的耳朵,台北爵士夜,鬼台,音乐天堂电台,Exciting Musicians,浅谈轻唱&br&电影:每周影评,电影不无聊,罗小姐说,观影风向标,小爱聊&br&脱口秀:IT公论,女汉子卧谈会,糖蒜广播,坏蛋调频,大内密谈,罗辑思维,冬吴相对论,搞基实验报告,知识派对,【尴卵尬】粤语电台,友的聊播客&br&最后附上我自己滴:FM11594,欢迎来玩,每月两期,音乐不好听包退
音乐:行走的耳朵,台北爵士夜,鬼台,音乐天堂电台,Exciting Musicians,浅谈轻唱电影:每周影评,电影不无聊,罗小姐说,观影风向标,小爱聊脱口秀:IT公论,女汉子卧谈会,糖蒜广播,坏蛋调频,大内密谈,罗辑思维,冬吴相对论,搞基实验报告,知识派对…
贴一篇自己的读书笔记。&br&作者的建议,几乎就是投机交易要旨的全部,剩下的,唯有执行二字而已。&br&&br&&p&&b&1. &/b&&b&【&/b&&b&Chapter 5&/b&&b&】不要失去你的头寸&/b&&/p&&p&行情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不会永涨不跌,也不可能永跌不涨;&/p&&p&大多数时间内,多空力量在一个区间中不停地强弱变换,走出震荡行情;&/p&&p&当一段时间内多空双方中某一方力量明显强势时,会走出一波趋势行情;&/p&&p&行情处于趋势状态时,相较于震荡状态,方向更明确,更容易获取利润;&/p&&p&几乎所有人都能够轻易看出来,行情目前是处于趋势状态还是震荡状态;&/p&&p&但没人能够永远精确知晓多空双方力量何时会达到平衡并开始发生转换;&/p&&p&因此,在趋势行情中,比起努力做到高抛低吸回转交易获取额外利润,持仓直至趋势结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p&&p&在行情中不应过分担忧趋势是否会立即反转,预测最高点的难度与抛在最高点并反向开空的难度一样高;&/p&&br&&p&&b&2. &/b&&b&【&/b&&b&Chapter 8&/b&&b&】在多头市场看多,在空头市场看空&/b&&/p&&p&当判断趋势即将出现时,比起在判断多空反转时进入,不如等待趋势确定启动后进入,虽然此时入场会错失多空反转后的一波运动,但也避免判断错误而可能造成的损失,总体而言,成功率更好,获利也更为客观;&/p&&p&同样的,当判断趋势即将结束时,比起在判断多空即将反转时离场,不如等行情盘整并开始反转后离场,虽然这样会错过一部分利润,但相比起错失之后可能的行情延续,这些代价是值得的;&/p&&br&&p&&b&3. &/b&&b&【&/b&&b&Chapter 10&/b&&b&】总有一个错误在你前边&/b&&/p&&p&与其抄底,不如等待行情启动后再买入,虽然相对价格较高,但因确定性更强,因此风险更低;&/p&&p&即便如此,对行情启动与否的判断,依然有误判的可能,此时应坚决止损,并视之为使用该策略的正常成本,不必太过在意,因这些成本当行情出现时即可轻松挽回;&/p&&p&不应贪图行情启动前的局部波段,做确定性较小的交易,造成额外亏损;&/p&&br&&p&&b&4. &/b&&b&【&/b&&b&Chapter 12&/b&&b&】股市不会为你的皮大衣付钱&/b&&/p&&p&任何时候做交易都应当保持独立决策,完全为自己的交易负责,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及建议作为参考,但最终应当依据自己的交易系统而非依赖他人的指点或判断;&/p&&br&&p&&b&5. &/b&&b&【&/b&&b&Chapter 13&/b&&b&】身为投机客,我的事业是始终支持自己的判断&/b&&/p&&p&交易的技术和技巧可以被交流和探讨,但在交易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自己的操作,不可由他人代为操作,也不可仅凭他人指令进行操作;&/p&&br&&p&&b&6. &/b&&b&【&/b&&b&Chapter 14&/b&&b&】抓住空头回补的理想时机&/b&&/p&&p&l
获取盈利不仅仅依靠个人的交易能力,更取决于行情的波动;&/p&&p&当市场没有行情时,即使连利弗莫尔也无法赚到钱,此时所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机遇的出现,盲目交易只会导致更多的亏损;&/p&&p&当只剩下一次交易机会且必须盈利时(如:面临总额止损/最大回撤止损时),应当极其谨慎,避免绝大多数胜率不够高的交易,努力研究并耐心等待机遇的出现,当时机到来时牢牢把握住;&/p&&p&不应将自己的交易建立在对未来未知事件的猜测或其它方式的判断之上,这类交易与赌博无异;&/p&&p&相反地,依据未来事件发生的结果顺势进行交易,成功率更高,收益也会很不错;&/p&&br&&p&&b&7. &/b&&b&【&/b&&b&Chapter 18&/b&&b&】投机客的勇气就是有信心根据自己的决定行动&/b&&/p&&p&当发现自己判断发生错误时,应当果断平仓,乃至顺势反向开仓;&/p&&p&不可因为自己当前仓位方向而预期乃至于期待行情走势,而应以行情走势检验自己仓位的正确与否,一旦错误即应立即择机平仓;&/p&&br&&p&&b&8. &/b&&b&【&/b&&b&Chapter 21&/b&&b&】在景气热潮中,大众总是先赚到很多钱账面上的利润,而且始终是账面上的利润&/b&&/p&&p&永远不要责备行情走势不同于自己预期,更不应为此抱怨或懊恼,而应当认识到自己判断错误,承认问题,吸取经验;&/p&&br&&p&&b&9. &/b&&b&【&/b&&b&Chapter 24&/b&&b&】大众应该始终记住股票交易的要素一支股票上涨时,不需要花精神去解释它为什么会上涨利润&/b&&/p&&br&&p&市场永远领先于实际状况,在交易时,不必过于追究行情波动的原因与理由,而应及时作出相应应对;&/p&&br&&p&&b&10.&/b&&b&【其它】&/b&&/p&&p&利弗莫尔的交易能力强于绝大多数人,也曾在交易中赚取极多的利润,但最终依然破产,一贫如洗;&/p&&p&在交易世界里,生存比盈利更重要,只有将良好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永远放在第一位,才能避免类似利弗莫尔的结局;&/p&&p&永远不要让自己破产,更不可让自己因交易而负债;&/p&&p&如果因为资金不够而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那只能说明这些可能获得的额外利润并不是目前所应当得到的,不可因过分贪婪而急于冒进,承担额外的风险;&/p&
贴一篇自己的读书笔记。作者的建议,几乎就是投机交易要旨的全部,剩下的,唯有执行二字而已。1. 【Chapter 5】不要失去你的头寸行情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不会永涨不跌,也不可能永跌不涨;大多数时间内,多空力量在一个区间中不停地强弱变换,走出…
我是个业余时间会关注股票的IT民工。我入市的顺序是:港股、A股、美股。&br&&br&先大概谈一下3地股市我的一些感受(主要谈缺点,但此处缺点就是别处的优点):&br&&br&港股:&br&&ol&&li&对散户来说,交易佣金较高。我的港股账户交易佣金是千分之一最低HKD 100/次,最近有5折的活动,也要50。我在A股的账户,费率是万分之三。当然,这也取决于找的是哪家证券公司。&/li&&li&每手股数不定,有的股票小散买不起。港股上的股票,每手股数是由公司确定的,这点与A股不一样。诚哥投资的中国木业,我当时想买,一看每手得买十万股。只好放弃了。&/li&&li&股价变化规则有趣。港股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股票出价时股价变化的最小范围是不同的。比如价格在 20到100之间的股票,最小范围是 0.05;在100到200之间,最小变化范围是0.1。这使得涨和跌都更加生猛。&/li&&/ol&A股:&br&&ol&&li&大部分公司都不了解。刚入市的时候成天看盘,股票多数不认识。往往是XX股份,XX重工。IT人面对这些估计会很茫然。&/li&&li&大盘股没人理睬,小盘股股价虚高。赚钱得靠各种“消息”。入市时我本着“价值投资”想法,买了招商银行,过了数月,期间涨涨跌跌,总体不赔不赚,未免太过平淡。后来听说“鲁西化工”有消息,提钱杀入,数天内就赚了10+%,获利了结。&/li&&li&对个股不能融资不能卖空。散户只能帮着抬轿子。如果有卖空的机制,或许很多A股上市公司都没法保持现在的估值了。&/li&&/ol&美股:&br&&ol&&li&汇款比较麻烦。其实美股开户也要填不少资料,但毕竟是一次搞定就行了。但汇款没法像银证转账一样便捷地操作。以我用光大银行汇款为例,手续费为千分之一最低20,电报费免,中转行费用时有时无。需要到柜台办理。&/li&&li&交易时间在晚上。这个比较对我胃口,因为白天上班太忙了。但很多人晚上更愿意早点休息,所以会觉得时间不对付。&/li&&li&没有股数限制,一股就能买卖。&/li&&li&做空也可以获利,使得监管相对完善。&/li&&/ol&我在A股处于赔钱状态,H股也赔着,在美股第一个月的收益就超过20%(中间还昏招迭出高吸低抛)。或许在美股的收益有运气成分,但作为散户,如果投资自己了解甚至熟知的公司,长期持有,比投资一些“消息”的赢面还是要大一些的。&br&&br&我觉得,美股的确在很多方面都好过A股,在一些方面也好过港股。
我是个业余时间会关注股票的IT民工。我入市的顺序是:港股、A股、美股。先大概谈一下3地股市我的一些感受(主要谈缺点,但此处缺点就是别处的优点):港股:对散户来说,交易佣金较高。我的港股账户交易佣金是千分之一最低HKD 100/次,最近有5折的活动,也…
在发展中国家,在国家不断投资基建的社会,在M2持续超发的经济体:&br&&b&房产价值=居住价值+上涨期权+房贷杠杆价值+通货膨胀保值&/b&&br&&b&地价永远阳线,币值永远阴线,很简单的剪刀差原理。&br&&/b&&i&&b&买房&/b&&/i&&br&假设2012年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算上房价上涨和货币贬值,2017年保守估计市值130万(肯定不止)。卖掉获得现金:130万-剩余贷款64万=66万。而这时你工资也高了,还贷能力也高了,可以考虑拿这笔按揭一套220万的房子作为终极置业。&br&&i&&b&租房&/b&&/i&&br&你考虑买房还是租房,说明你现在手上是能凑足20-30万的。假如不买房,这30万你用来干嘛?假如你有好的投资渠道,你当然可以拿这笔钱作为投资。但是假如你没有,存银行还是放股市?这30万现在还能撬动100万的房产,5年之后呢购买力还剩多少呢?那时房价又涨到了多少?再算上你付5年的租金呢?&br&&i&&b&另外&/b&&/i&&br&现在的租售比之下,月供远远高于月租,为什么房东愿意自套腰包补贴这个差价呢,就是看重这个上涨期权。
在发展中国家,在国家不断投资基建的社会,在M2持续超发的经济体:房产价值=居住价值+上涨期权+房贷杠杆价值+通货膨胀保值地价永远阳线,币值永远阴线,很简单的剪刀差原理。买房假设2012年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算上房价上涨和货币贬值,2017年保守…
来自子话题:
我就只发图&img src=&/09e2c71f3d43bffe669ce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9e2c71f3d43bffe669cec_r.jpg&&&br&&img src=&/ab0a33fbb30_b.jpg& data-rawwidth=&284& data-rawheight=&4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4&&&br&&img src=&/ae10088bfa17f13e257ea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e10088bfa17f13e257eab_r.jpg&&&br&&img src=&/219a55adfb855b7319a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410fa6da4e9d70aa7af59b6cabd521d0_b.jpg& data-rawwidth=&214&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4&&
我就只发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后勤保障 的文章

 

随机推荐